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北京林业大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北京林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林业(095400)Master of Forestry(一)林业硕士概况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林业大学于2011年增设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成为首批招收林业硕士的院校。
林业硕士依托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林学下的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和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生态学等学科群,充分立足行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紧密围绕我国林业和生态建设需要,以培养熟练运用现代林业技术手段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适应了我国林业和生态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的林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林业技术,适应林业及生态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林业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奉献林业及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精神。
(2)掌握现代林业基础理论,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和林业技术应用、管理和研发的能力。
(3)具备林业行业和生态建设领域的基本执业能力。
(4)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外文专业文献。
(三)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方式与年限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修业(学习)年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
修业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培养方式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联合指导。
校内导师应由本单位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经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
校外导师应由来自林业生产实践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担任。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本学科总学分要求为28学分,包括课程学习22学分和必修环节6学分。
1.课程设置本学科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为22学分,学位课学分要求为14学分,选修课不低于8分,课程学习原则上要求在第1学年之内完成。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公共要求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公共要求一、培养目标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林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专业能力要求(专业能力的要求各专业不同,详见第二部分)3.体质要求具有能适应林业建设和在艰苦条件下开展工作所需要的健康体魄。
二、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研究生可延长1年。
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约有1/2的实践用于课程学习,1/2时间用于论文工作。
同时要求研究生有一定教学实践或专业的生产实践,工作量累计应达到120学时或20个工作日,参加有考核的公益劳动累计为2~3周,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合格,经院(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方可授予学位。
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校(院)长批准,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
三、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选修课两类,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按照研究方向由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决定。
必修环节3学分。
四、必修环节1.实践与教学实践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均须参加实践环节。
在第二、三学年,应安排参加部分教学工作,如试讲部分章节,指导学习、试验,辅导课程讨论和课堂讨论等,或结合科研课题到生产单位参加调研和生产劳动等实践工作,工作量约为120学时或20个工作日。
教研室和导师对研究生进行考核和评定,考核合格者记1学分;对未参加实践环节或考核不合格者不授予学位。
2.公益劳动为加强研究生的劳动观念、群众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研究生在整个学习期间要参加适量的体力劳动,有考核的公益劳动累计2~3周,考核不合格者不予毕业。
3.学术活动教研室和导师应尽可能为研究生到外单位或外地进行试验、实习、调查研究、参加学术会议提供并创造条件,使其了解学科发展的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与创新的精神。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目录序言 (4)INTRODUCTION TO GRADUA TE SCHOO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8)第一部分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公共要求 (12)第二部分北京林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 (15)一、林木遗传育种学科(090701) (15)F OREST T REE G ENETICS A ND B REEDING (15)二、森林培育学科(090702) (20)S ILVICULTURE (20)三、森林保护学科(090703) (27)F OREST P ROTECTION (27)四、森林经理学科(090704) (32)F OREST M ANAGEMENT (32)五、园林植物及观赏园艺学科(090706) (36)O RNAMENT P LANT (36)六、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090707) (41)S OIL A ND W ATER C ONSERV ATION &D EFORESTA TION C OMBA TING (41)七、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090705) (45)C ONSERV ATION AND U TILIZA TION OF W ILD A NIMALS AND P LANTS (45)八、土壤学学科(090301) (50)1S OIL S CIENCE (50)第三部分北京林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 (56)九、植物学学科(071001) (56)B OTANY (56)十、生态学学科(071012) (61)E COLOGY (61)十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071010) (65)B IOCHEMISTRY AND M OLECULAR B IOLOGY (65)第四部分北京林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 (70)十二、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081303) (70)U RBAN P LANNING A ND D ESIGN (I NCLUDING L ANDSCAPE P LANNING A NDD ESIGN) (70)十三、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080203) (73)M ACHINERY D ESIGN A ND T HEORY (73)十四、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082902) (76)W OOD S CIENCE A ND T ECHNOLOGY (76)十五、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082903) (80)C HEMICAL P ROCESSING O F F OREST P RODUCTS (80)十六、车辆工程学科(080204) (84)M ACHINERY D ESIGN AND T HEORY (84)十七、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082803) (88)A GRICULTURAL B IO-E NVIRONMENT AND E NERGY E NGINEERING (88)第五部分北京林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 (91)2十八、林业经济管理学科(120102) (91)F OREST E CONOMIC M ANAGEMENT (91)十九、旅游管理学科(120103) (99)T OUR M ANAGEMENT (99)二十、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120100) (102)M ANAGEMENT S CIENCES AND E NGINEERING (102)二十一、会计学(120101) (107)A CCOUNTING (107)第六部分北京林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 (115)二十二、统计学科(020208) (115)S TA TISTICS (115)附件1: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 (119)附件二: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课程目录 (125)附件3: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培养方案编制人员名单 (143)3序言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学位条例及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与培养单位自身条件相结合的产物,是学位条例在培养单位的具体实施规则。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硕士)培养方案

北京林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森林培育(090702)Silviculture(090702)(一)学科简介森林培育学科始建于1952年,是我国建立最早的林学类学科点之一,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连续三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是三期“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科。
学科是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秘书处的挂靠单位,是“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核心支撑学科,是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骨干支撑学科,拥有“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培育及生态系统研究”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和“城市林业研究中心”。
学科拥有一批价值数千万元仪器设备,研究条件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教授和尹伟伦教授为学科学术带头人。
学科有教师16人,其中院士2人,教授8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高级实验师1人。
学科承担大量国家科技支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课题等各级科研项目。
长期以来,本学科以油松、落叶松、栓皮栎、侧柏、杨树、板栗、榛子、蓝莓等树种为重点研究对象,在速生丰产林培育国家发展战略、立地分类及适地适树理论、林木需水规律及其调控机制、林木种苗培育理论与技术、混交林及树种间相互作用机制、困难立地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速生丰产林水肥管理、重要经济林树种培育、多功能生态公益林抚育、城市森林培育、林木栽培生理等方面取得国内外瞩目的成果。
学科毕业的研究生主要在林业、环保、园林、科研、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森林培育、经济林培育与加工利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城市林业等的技术管理与研发、教学与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能够掌握扎实的森林培育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调研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独立获取知识和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北林大硕士培养方案

北京林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1版·试行)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2011年12月6日目录025200 全日制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025400 全日制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3)055108 全日制艺术硕士艺术设计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6)055201 全日制翻译硕士英语笔译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9)085201 全日制工程硕士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1)085211 全日制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3)085212 全日制工程硕士软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5)085228 全日制工程硕士林业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7)085229 全日制工程硕士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095106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草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3)095110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5)095112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8)095113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30)095300 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32)095400 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36)125100 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39)125300 全日制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42)125400 全日制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45)025200 全日制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一)培养目标为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咨询和研究机构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坚实的统计基础理论和宽广的统计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统计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统计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统计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统计专门人才。
北林培养方案

附件4(095137)河北农业大学_农业管理_硕士培养方案(专业型硕士)一、学科简介(200字左右)本学科农业管理研究领域主要是培养一批能够掌握农业产业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具有在农业管理专业领域协同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把握农业发展的方向,熟悉国家农业产业发展、经营、推广等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现代发展理念和技术创新、推广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修养,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200字左右)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和人格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农业专业基础知识,宽广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能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农业产业发展领域具有相应的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独立承担农业发展领域技术推广活动的能力,能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能够胜任各级农业管理机构相关政策制定、解释、执行,以及农、牧、渔、加工企业管理,金融机构涉农业务管理,农业科技组织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标准化、农产品物流与电商等工作,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三、培养模式与培养年限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全日制学习年限为2.5 年,非全日制学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一) 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注重实践教学,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和实习等多种形式。
定期由校外兼职导师授课,结合农业硕士农业管理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让学生参加各类本学科相关的国内外学术会议、研究生论坛、学术竞赛等活动。
( 二)实行双导师制学生由校内专职导师和校外兼职导师联合培养;校内导师侧重理论和方法指导,校外导师侧重实践应用指导。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规章制度汇编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规章制度汇编(第三版)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2009年3月前言专业学位是我国重要的学位类型,主要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每一种专业学位均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
我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于2000年开始招收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于2005年开始招收风景园林硕士,现在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上千人。
为加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研究生院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文件规定,制订了若干管理规章制度,涉及招生、培养、学籍管理、学位授予等多项内容,并汇编成册。
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研究生院在加强交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补充,现汇编成第三版,望各学院和研究生严格执行。
注:研究生院有关专业学位的规章制度、材料请在或下“专业学位”栏目浏览和下载,有关专业学位的新闻动态、通知请在该网址“专业学位动态”栏目浏览。
目录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1)北京林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和教育指导专家小组 (5)北京林业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和教育指导专家小组 (6)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人员职责 (7)北京林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研究中心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责 (9)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工作流程 (11)北京林业大学关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命题的规定 (13)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评卷要求 (15)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及录取的规定 (16)北京林业大学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7)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农业推广(农业信息化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3)农业推广(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6)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9)北京林业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3)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36)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进程表 (39)北京林业大学关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任课教师的若干规定 (40)北京林业大学关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 (42)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科学道德规范 (44)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职责 (45)北京林业大学关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46)北京林业大学关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工作规定 (50)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档案材料 (53)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报到须知 (55)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为贯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有关文件规定,我校于2000年开始招收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于2005年开始招收风景园林硕士。
北林心理学学硕培养方案

北林心理学学硕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学科旨在培养研究生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使之成为能够独立从事心理与行为科学工作的高级人才,包括科研院所的科学工作者,各级各类学校、工商企业和行政事业机关的实际工作者以及高素质、高层次的社会工作者。
本学科的研究生必须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和数据资料,并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和独立检索网上相关学科信息的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品德。
二、学科专业1、基础心理学。
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3、应用心理学。
三、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期一般不超过1年。
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
至少须修满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
四、培养方式本学科研究生由导师及导师小组全面负责培养,课程学习与研究并重,实践与研究相结合。
专业课的学习采取系统讲授、重点辅导、讨论讲座及任课教师指定参考文献、书目,学生学习阅读后写综述或评论以及进行实证研究等多种形式。
研究生在读期间须至少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
五、学位(毕业)论文本学科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应在导师及导师小组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时间不少于1年,并鼓励研究生尽早介入学位论文。
研究生修满规定的学分,达到学校的有关规定(外语水平、科研成果)后,可在导师及导师小组的指导下进行论文选题,选题应有创新性或学术价值,开题须经导师小组论证。
论文选题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查阅相关的基本文献,了解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选择本学科内有重要学术价值或具有前沿学术理论价值的问题作为论文选题。
开题前应由学生申请,导师负责进行开题报告,报告通过后进入论文的正式研究与撰写阶段。
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有据、结构严谨、行文流畅。
本学科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组织答辩,通过答辩后,经学院、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学术型学术型研究生研究生(含硕士、博士)(含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汇编培养方案汇编(年12月月28日日北京林业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含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汇编目录说说明明.I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学术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IⅠ北京林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公共要求IⅡ北京林业大学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IV一、科学技术哲学(010108).1PhilosophyofScienceandTechnology.1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课程安排为准。
2.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主要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或二者结合。
考试分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考查主要指课程论文、竞赛与设计、课堂出勤与测验等其他形式的考核。
学位课程考核以考试方式为主。
3.研究生可根据学科方向、论文工作需要、本人兴趣及相关知识储备情况,经导师同意后,在全校研究生课程中选修同层次课程;学校鼓励研究生到校外相应层次研究生培养单位选修相关课程,考核合格后,对其所修课程承认学分。
4.新增学科的培养方案,或因特殊原因修订的培养方案见“研究生院主页-研究生培养-培养方案”处的通知,或电子版培养方案。
5.博士研究生统一执行“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不再分学科制订培养方案,个别学科有特殊要求的,在不违背基本要求的情况下,以学科的要求为准。
6.本培养方案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教社科〔限三、学制和学习年限学术型硕士生的学制为3年。
提前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者,可申请提前答辩,但最多只能提前1年;因特殊情况需延长学习年限者,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相关部门批准,可适当延期,但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8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要求四、学分与课程学习要求硕士生实行学分制管理,总学分基本要求为28学分,包括课程学习23学分和必修环节5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专业外语实践1学分、Seminar2学分)。
硕士生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选修课两大类。
课程学习总学分基本要求为23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基本要求为14学分,选修课可从全校同层次研究生课程中选修。
课程学习应在入学后第一学年内完成。
各学科专业最新培养方案和详细要求请查阅“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汇编”。
硕士生在读期间如有不及格的课程(含加修本科课程),则不能正常毕业和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一)学位课1、公共学位课(8学分)第一外国语6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2、专业学位课主要学习本学科和相邻学科或学科群的重要基础、前沿及交叉性知识,详见本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
(二)选修课其他非学位课程,研究生可在导师指导下在全校同层次研究生课程中选修相关课程。
硕士研究生须从以下两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北京林业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含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汇编ii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学分(三)补修课跨学科门类考取的研究生(本科学士学位类型与研究生硕士学位类型不同)以及在本门学科欠缺本科层次数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3~5门与硕士专业对应的本科专业或门类的本科层次的必修课程,补修只记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四)必修环节(5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专业外语实践1学分Seminar2学分五、培养环节五、培养环节(一)培养计划硕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导师(组)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的要求,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情况,指导研究生做好个人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由学科负责审定,经学院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在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备案。
(二)开题报告硕士生开题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入学后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开题报告书应首先获导师认可通过,并在举行开题报告会的前一周送交考核小组成员审阅后方可参加开题。
开题报告应由考核小组进行论证,论证通过者记2学分。
开题报告通过者,以书面形式交至所在学院审批后备案。
在此基础上,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的具体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
具体要求按《北京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修订)》执行。
(三)中期考核硕士生的中期考核要求入学后第四学期内,由所在学院统一安排,各相关负责人组织和实施。
审查小组应对其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分流,最后由研究生院审核、备案。
具体要求按《北京林业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修订)》执行。
(四)专业外语实践要求硕士生在入学后两年内,在导师指导下可根据研究方向及论文选题进行不少于一篇文献资料的英译汉(或汉译英),英译汉每篇字数不少于6000汉字,汉译英不少于1万字符;或用所学第一外语撰写一篇与本人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文献综述报告)并进行投稿,每篇字数应不少于1万字符。
导师负责对研究生专业外语完成情况进行评定,评定结束后,研究生应将《专业外语实践考核表》及本人所写的中、外文文稿装订后于入学后第二学年末提交到所在学院,由研究生秘书检查备案。
凡检查通过者,记1学分。
(五)SeminarSeminar应结合硕士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工作,由导师、学科与相关领域专家、研究生共同参加,以专人报告、集中讨论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
Seminar每学期举行不少于2次(其中研究生本人汇报不少于1次),累计不少于10次。
导师负责对研究生Seminar完成情况进行评定,由研究生秘书检北京林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公共要求iii查备案。
凡检查通过者,记2学分。
具体要求按《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Seminar管理办法》执行。
六、论文发表要求六、论文发表要求硕士生发表论文的具体要求按《北京林业大学关于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暂行规定》执行。
七、学位论文工作七、学位论文工作硕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具体要求按我校有关规定执行。
八、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八、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硕士生必须完成上述课程学习、培养环节、论文发表及学位论文等各项要求,达到规定的学分,经导师同意,方可申请硕士论文答辩。
答辩申请与学位授予按我校有关规定执行。
九、附九、附则则本公共要求从限学习年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
提前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者,可申请提前答辩,但最多只能提前1年;因特殊情况需延长学习年限者,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相关部门批准,可适当延期,但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8年。
(五(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本学科总学分要求为32学分,包括课程学习27学分和必修环节5学分,课程学习中学位课要求为18学分,课程学习要求在第1学年之内完成。
具体设置如下:类别类别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时学时学分学分开课开课学期学期考核考核方式方式备注备注学位课公共学位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秋季春季考试[2]硕士生第一外国语966秋季考试专业学位课[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322秋季考试[4]西方哲学史322春季考试[5]生态文明概论322春季考试[6]文化理论专题322春季考查北京林业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含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汇编2类别类别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时学时学分学分开课开课学期学期考核考核方式方式备注备注[7]东方哲学专题322秋季考查选修课[8]自然辩证法概论181秋季考试[9]伦理学专题322秋季考查[10]传播学专题322春季考查[11]公共关系理论专题322秋季考查[12]网络文化专题322春季考查[13]审美学161秋季考查[14]林业史专题161秋季考查必修环节[15]开题报告2[16]专业外语实践1[17]Seminar2((六六)学位类型)学位类型授予哲学硕士学位。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开始招生。
依托本院“林业经济管理”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在全国林业院校中的龙头地位,本学科点特别突出森林资源经济学与森林环境经济学方面的研究特色,具有一定的学术优势。
本学科点目前有两位专职教授招生,导师队伍将很快扩大。
我院现有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与实验室包括: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室、森林生态经济研究室、森林资源和环境管理实验室、人力资源模拟试验室、计算机房和林业经济信息中心等。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与资源和环境管理相关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一般的管理工作。
(二)培养目标(二)培养目标人口、资源与环经济学硕士专业点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培养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和开展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熟练运用各种经济分析工具,通过广泛的学科交叉,熟悉资源与环境经济规律与政策法规,具备独立进行资源与环境调查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参与资源与环境宏观决策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三)研究方向1.资源与环境经济理论与政策2.区域经济学3.绿色核算4.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政策(四)(四)学制与学制与学习年限学习年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
提前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者,可申请提前答辩,但最多只能提前1年;因特殊情况需延长学习年限者,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相关部门批准,可适当延期,但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8年。
(五)(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本学科总学分要求为32学分,包括课程学习27学分和必修环节5学分,课程学习中学位课要求为18学分,选修课中须选修《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学习要求在第1学年之内完成。
具体设置如下:北京林业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含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汇编4类别类别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时学时学分学分开课开课学期学期考核考核方式方式备注备注学位课公共学位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秋季春季考试[2]硕士生第一外国语966秋季考试专业学位课[3]中级微观经济学322春季考试[4]中级宏观经济学322秋季考查[5]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22秋季考查[6]中级林业经济学322春季考查[7]区域经济学322秋季考试选修课[8]自然辩证法概论181秋季考试[9]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322秋季考试[10]发展经济学专题322春季考试[11]公共管理学322春季考查[12]中级计量经济学322春季考试[13]森林生态经济学322春季[14]环境统计与环境经济核算322春季考试[15]人口经济学322春季考查必修环节[16]开题报告2[17]专业外语实践1[18]Seminar2(六(六)学位类型)学位类型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5三、金融学(0开办金融本科专业方向,开办金融本科专业,在会计学学科下招收金融学方向硕士生,设立金融学硕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