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精神障碍的心理康复
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精神障碍护理学:精神障碍护理学生意建立在一般护理学根底上的专科护理学。
它以精神障碍患者为效劳对象,为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时间指南,最终使精神障碍患者到达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第二章护理沟通概论护患沟通:护患沟通时护士和患者及家属之间交流信息和感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过程。
共情:共情也称“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深刻到别人的内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认识其思想,体验其感情,并产生共鸣。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是指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下,人体出现的各种精神活动紊乱,表现为具体临床诊断意义的认知、感情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遗传度:遗传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度称为遗传度。
第四章精神障碍病症学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思维缓慢: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联想困难。
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脑子空洞无物。
思维散漫:又称思维松弛,是指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泄不前,迂回曲折,出现节外生枝的联想,通常说明发言人的抽象概括和理解能力低下,表现为说话啰嗦,抓不住重点,包含了许多不必要的细节和无关的分枝。
异己体验:这组病症的共同特征是思维的归属性不属于自己,也不受自己操纵,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病症。
模仿言语:患者模仿周围人发言的内容,别人说什么患者就说什么,只是一味地机械性重复,好似是别人言语内容的翻版。
精神自动症综合征:在意识清楚状态下出现假性幻觉、被操纵感、被揭露感强制性思维及系统化的被害妄想、影响妄想等,患者的突出体验是异己感,可有思维插入、思维被播送等被动体验,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紧张症侯群:表现为木僵、违拗、被动服从、蜡样屈曲、作态,以及刻板言语、刻板动作等,有时又表现为突发的高兴、冲动行为。
《康复心理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康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664010课程名称:康复心理学英文名称:Rehabilitation p sychology课程类型: 专业拓展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 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先修课程:人体发育学、生理学、系统解剖学、临床医学导论、组织学与胚胎学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康复心理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其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基础性与可操作性、思想性与适用性兼容并存的特点。
本门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康复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明确心理干预在康复医学中的重要性,熟悉不同身心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心理特征,心理问题的评估,心理康复的方法。
培养学社的临床思维和操作理念,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心理干预和不同疾病的心理康复为主要内容。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康复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掌握康复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3.掌握康复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康复的几大基本理论;4.了解康复中的社会支持系统,不同角色对康复患者的影响;5.熟悉常用的临床心理评估,不同类别心理量表的适用范围;6.熟悉康复治疗中的心理干预方法,了解常见临床问题的心理治疗干预;7.掌握应激障碍的概念、分类、表现和心理康复方法;8.了解心身疾病的概念、特点以及常见分类;9.熟悉常见心身疾病的心理康复;10.了解躯体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心理特征和心理康复方法;11.了解感觉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心理特征和心理康复方法;12.掌握常见精神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熟悉其康复期的心理问题和干预方法;13.了解特殊群体(老年、特殊儿童、妇女)康复的临床表现,熟悉他们康复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康复方法;14.了解其他临床状况的心理康复。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心理康复的概述教学要求1)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学习任务及授课方式;了解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所占的百分比及最终的考核方式及其分值的比重;2)了解康复心理学的历史及发展,对比和相关学科的关系;3)了解康复心理学的实施与发展;4)了解康复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和应用。
《精神科护理学》课件第九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 3.焦虑 与调适机制发生严重的困难,需要未获得满 足,或戒断症状等有关。
▪ 4.自我概念紊乱(低自尊、自暴自弃、自罪、自责等 ) 与缺乏正向反馈、家庭关系不良、社会支持缺乏 等有关。
二、常用护理诊断
❖(三)社会方面
学习目标
识记 熟记精神活性物质、药物依赖、耐受性、
戒断综合征的概念。 理解 描述常见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
床表现及治疗。 运用 说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阿片类物质所致
精神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和致幻剂所致精 神障碍的护理要点。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一)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 药物,指来自体外,可改变人类情绪、行为 、意识状态,并可使人产生依赖的一类化学 物质。
一、护理评估
一、护理评估
❖(三)社会方面
▪ 1.患者的工作、学习效率是否降低 ▪ 2.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有无受损 ▪ 3.患者不良行为的程度 ▪ 4.社会支持系统状况
二、常用护理诊断
❖(一)生理方面
▪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缺乏食欲等有关。
▪ 2.睡眠型态改变 与情绪障碍导致入睡困难或戒断症状 有关。
一、临床表现
❖(二)戒断综合征
❖最初表现哈欠、流涕、流泪、寒战、出汗等。 随后各种戒断症状陆续出现,典型的戒断症状 可分为两大类:客观体征,如血压升高、脉搏 增加、体温升高、瞳孔放大、鸡皮疙瘩、呕吐 、腹泻、流涕、震颤、失眠等;主观症状,如 恶心、腹痛、肌肉疼痛、骨头疼痛、不安、食 欲差、疲乏、无力、发冷、发热、喷嚏、强烈 渴求药物与觅药行为等 。
第三节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的康复治疗ppt课件

编辑版ppt
32
四、精防康复工作目标
8、孤独症儿童家长培训率80%
参加孤独症儿童家长专业培训的人数与孤 独症儿童家长总数的比例达到80%。
编辑版ppt
33
五、精防康复工作
康复的三项基本原则 (一)功能训练:主要是指训练患者心理
活动、语言交流、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 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能力。 (二)全面康复:是指在躯体上、心理上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11
与作业治疗相关的治疗
生活自理 工作 娱乐/休闲
社会活动 目的性活动
致能活动 相关活动
编辑版ppt
运动 感觉综合
认知 心理 社会
12
作业治疗的原则
• 选择内容和方法需与治疗目标一致 • 根据患者的愿望和兴趣选择作业活动 • 选择患者能完成80%以上的作业活动 • 注意对全身功能的影响 • 作业治疗的选择需与患者所处的环境条件
编辑版ppt
8
作业的方式和内容
•由于环境条件不一,病人的病情以及其本人 的职业、习惯、体力、性别、文化水平、爱 好和治疗要求各不相同,工疗的方式必须随 之做出相应的选择和安排,应根据工疗组织 的规模和范围,采用由简入繁和不同性质的 作业,以适应各式各样的要求.
编辑版ppt
9
一般分为室内室外两种形式:
编辑版ppt
7
精神障碍作业疗法介绍
作业疗法既是一项专业的科学知识和医陪 措施,同时又是一种促进和保持心身健康的 有益活动。该法要求一般精神病人参与选择 性的不同作业,从事一定的生产活动,恢复 或加强其履行各项社会活动的能力,学习一 定的生产技能,并以此帮助病人建立一个良 好的适应行为,来适应社会环境,使他们生 活丰富多彩、幸福愉快,通过这些医疗措施, 减轻或纠正其病态行为,改进健康状况。
精神科护理学+精神分裂症及护理讲稿

第九章精神分裂症及护理第一节概述导入语:各位同学下午好!今天呢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我们精神科护理学里面的第九章的内容一一精神分裂症及护理。
本章节呢总共有两小节的内容,第一小结呢是对精神分裂症的一个概述,包括此病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个总体描述。
第二小节呢则是对精神分裂的患者的护理作详细的介绍,我们讲从他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进行逐一的学习。
希望同学们学习了本章节后在今后的生活中对次病呢有个更深刻的认识。
在讲课之前我想问下同学们,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听说过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吗?有见过吗?你们对此病都了解些什么呢?(插入几张精神分裂症患者图片,此类患者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是不是就是我们平时看见的疯子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然后再引入本次课的正题。
一、分裂症概念:是一常见的、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疾病,常伴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其中以思维障碍为核心表现,并以精神活动不协调和脱离现实为特征。
多起病于青壮年,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常缓慢起病,病程多迁延。
二、分裂症的起源发展:早在至少公元1世纪,在古代埃及、印度、中国及希腊,相关的文献资料就有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描述。
我国古代把所有精神障碍划分为癫、狂两类,所谓“重阴者癫,重阳者狂”。
精神分裂症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期:①1857年法国的Morel首次采用早发性痴呆描述了一组发病于青少年且有严重智能衰退的患者。
②1871年德国的Hecker和Kahlbaum对发病于青春期并很快导导致智力衰退的患者进行描述,称之为青春痴呆。
③1874年Kahlbaum还描述了一种具有特殊精神症状并伴有全身肌肉紧张的精神病,并无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改变,称之为紧张症。
④1896年德国的Kraepelin对上诉各种观点和描述进行仔细分析之后,认为上述不同描述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这一疾病多发生在青春期,最后发展为衰退,故合并上述类型命名为“早发性痴呆”⑤1911年瑞士精神病学家Bleuler进行细致的临床学研究后指出,本病的临床特点是精神分裂:描述了4A “基本症状:即联系障碍(Associative)、情感淡漠(Apathy)、矛盾意向(Ambivalence)和内向性6口言$5。
护理本科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精神科护理学课程英文名称:Psychiatric Nursing课程编号:08100208学时: 30 学分:1.5适用对象:护理学专业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一)课程地位《精神科护理学》是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精神疾病的防治和护理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制度的一门学科。
学习和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知识,能帮助护生系统全面地认识精神疾病,关注具有社会心理特征的“整个病人”,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学习和掌握护理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精神疾病护理的开展以及护理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其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对患者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尊重、关心和体谅患者;使学生了解包括精神因素在内的社会、心理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了解心理治疗的知识,能初步对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通过见习,使学生学会如何收集精神疾病患者的病史,掌握常见精神疾病患者的整体护理,了解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治原则,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终使学生获得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
(三)基本要求通过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工作内容及精神科护理的常用工作方法;了解精神科各种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及临床表现;掌握精神科护理工作实用技术,如精神科安全护理、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护理等;具备精神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护理能力,能根据精神疾病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患者及其家属不同的健康指导,并能将精神卫生保健知识传递给普通民众。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熟悉:1.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精神科护理的主要任务。
精神障碍的康复期心理韧性培养考核试卷

4.针对精神障碍康复期患者,设计一个包含至少五个活动环节的心理韧性训练小组方案。说明每个环节的目的和预期效果,并阐述如何评估该训练方案的效果。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A.社交技能训练
B.情绪调节技巧
C.问题解决策略
D.逃避现实
6.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韧性?()
A.家庭环境
B.社会支持
C.个人经历
D.遗传因素
7.在康复期心理韧性培养中,哪些方法有助于患者建立积极的社交网络?()
A.家庭系统疗法
B.社交技能训练
C.参与互助小组
D.限制社交活动
8.以下哪些心理韧性训练方法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
A.情绪波动
B.避免社交活动
C.对治疗失去信心
D.寻求新的应对策略
16.心理韧性训练中,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A.正念冥想
B.情绪日记
C.情绪释放技巧
D.忽视患者的情绪体验
17.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
A.家庭态度
B.社会歧视
C.患者的社交技能
D.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10.心理韧性训练的目标是让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没有任何症状。()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描述在精神障碍康复期,如何通过心理韧性培养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列举至少三种具体的方法,并解释每种方法的作用。
2.讨论社会支持在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心理韧性培养中的作用。包括社会支持对心理韧性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来促进患者的康复。
精神障碍健康教育

2023-11-07
contents
目录
• 精神障碍概述 • 精神障碍的健康教育 • 精神障碍的健康教育策略 • 精神障碍健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 精神障碍健康教育的实践案例
01 精神障碍概述
定义与类型
定义
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和心理功能上出现的严重紊乱或失调,影响个体的日 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培训课程
为医护人员、教师、社会工作者等 提供培训课程,提高他们对精神障 碍的识别和管理能力。
患者支持
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康 复指导和社交支持,帮助他们更好 地应对疾病。
社区活动
组织社区活动,促进患者与社会的 融合,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的影响与效果
01
02
03
提高公众认知度
通过健康教育,公众对精 神障碍的认知度得到提高 ,减少了歧视和排斥。
精神障碍的成因与预防
成因
精神障碍的成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心理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例如,生物 化学因素可能导致神经递质的不平衡,生活事件如压力、创伤等也可能触发精神 障碍。
预防
预防精神障碍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提高公众对精神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及早发现并干预,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减少不良生活事件的影响等 。
THANKS
感谢观看
应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康复性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管理
教育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精神障碍的长期性和反复性,提 供关于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和预防复发的信息,如定期复 查、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
社会支持
强调社会支持在精神障碍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提供相 关的资源和支持,如社区服务、支持团体、线上平台等 ,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贵忠
本章主要内容
常见精神障碍的概述
≠
精神分裂症的概述及主要临床表现
心境障碍的概述及主要临床表现
神经症性障碍的概述及主要类型
人格障碍的概述及主要类型
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问题及 心理康复方法
精神障碍的心理康复的程序
心理康复虽然可以分解为这样的5个步骤,但是它是作为一个整体并动态地进行的。Biblioteka 精神障碍心理康复的主要方法
家庭心理教育
谢谢观赏 祝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