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2000字

合集下载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2000字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2000字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2000字走到人生边上——四地话儿聊感悟噫吁嚱,人生这条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咱今儿个就借这四地的方言,来摆摆这“走到人生边上”的些些感悟。

四川话里头说,人呐,就像那锅里的麻辣烫,要经得起煮,经得起烫,才有那麻辣鲜香的味儿。

这人生呐,不也是这样嘛,得经得起风风雨雨,经得起起起落落,才能品出那人生的滋味儿。

你看那田里的稻子,得经过春种秋收,才能收获满满的粮食;咱们人呐,也得经过生活的磨练,才能变得更加坚强。

贵州话里头讲,人生就像那山路十八弯,有时候平坦,有时候陡峭,但不管怎样,都得一步步地走下去。

你瞧那山上的梯田,一层层的,虽然弯弯曲曲,但每一层都有它的价值。

咱们人生也是这样,每一步都有它的意义,哪怕有时候走得慢了些,或者走得有些艰难,但只要不放弃,总会走到那山顶,看到更美的风景。

陕西方言里则说,人生就像那黄土高原上的大风,有时候猛烈,有时候轻柔,但总得去面对。

你看那高原上的麦子,大风一吹,虽然摇摇晃晃,但最终还是站得稳稳的。

咱们人生也是这样,面对困难,面对挑战,不能退缩,得像那麦子一样,稳稳地站住脚跟,迎接每一个明天。

北京话里头嘛,就说人生像那四合院里的老槐树,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依旧枝繁叶茂。

你看那老槐树,虽然树皮粗糙,但每一片叶子都绿油油的,充满了生机。

咱们人生也是这样,虽然有时候会遇到些挫折,但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就能像那老槐树一样,永远充满生机。

这四地的方言,虽然口音不同,但说的都是一个道理: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有起有落,有苦有甜,但只要咱们保持一颗平常心,勇敢地面对每一个挑战,就能走到那人生的边上,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咱们这四地的人,虽然生活习惯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就像那四川的麻辣烫,贵州的山路,陕西的大风,北京的老槐树,各有各的特色,但都有着同样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挑战,只要心中有信念,就能走到那人生的边上,看到更美的风景。

所以说嘛,人生这场旅行,咱们得好好珍惜,好好体验。

最新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读后感随笔

最新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读后感随笔

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女士在96岁高龄之时著作,其首次坦陈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

下面欢迎继续阅读原上草为大家提供的读后感范文,希望你喜欢。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一读完九十六岁高龄的杨绛女士写的《走到人生边上》,除了一阵阵的敬佩,还有就是深深地思考!!九十六岁,许多人已经卧病在床而无心学问了,也有许多人,到了另一个世界享福。

而这个经历了几乎一个世纪的老人,仍然致力于学问,孜孜不倦,笔耕不辍。

是什么,让她如此高寿,又是什么,让她如此高龄仍可以活得如此充实而丰富,看完此书,似乎,我懂得了什么……人,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存在方式,一是肉体的存在,这是可视的一种存在形式,而另外一种是以灵魂的方式存在着。

这两种方式在同一个个体中存在着,相互斗争又相互统一。

斗争是因为人的本性中有懒、贪、色、赌等七恶,这七恶与人的灵性良心背道而驰,当在现实生活中这两者相遇,人便会出现各种烦恼,各种矛盾,如果这些得不到解决,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人自觉经过生活对肉体进行磨练,从而达到对灵魂的锻炼,并形成一定的意志去控制自身肉体上的行为,便可从而形成灵肉统一的和谐状态。

无可否认,这个过程是漫长,要经历许多身体和心灵上的煎熬。

但是,年轻的我们啊,为了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我们不是应该积极接受苦难的磨练,从而使自己的灵魂更高尚,更强大吗?那么,当我们到了老年也可以想杨绛女士那样仍然不被肉体打败,执着于灵魂之向往!日薄西山之年,总免不了会回忆那曾经的旅途,也总免不了会抽象出一些如命运、人的存在之类的哲学命题进行思考。

千百年来,这样的命题长盛不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论,但总无定论。

人总说“人生有命”。

是不是人的命运就是天生注定的呢?杨绛女士并没有明确给出答案,但她说:“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不管算命的怎么说,八字怎么规定,一切都由自己选择。

即使选择错了又有什么关系呢?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没有预演的现场直播。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走到人生边上》读书心得/《走到人生边上》读书心得1不理性,不感性,更像是一个百岁老人的梦中呓语。

总的来说,令人失望。

思想方面无甚建树,只是让人了解一下百岁老人脑子里都在胡思乱想些什么罢了。

杨绛本不以作家、思想家为名,而只是翻译家。

《我们仨》不错,不过那不错不是指写作技巧方面的不错,而是指内容朴实真挚。

《走到人生边上》则已经有点……老糊涂了。

另,对人世炎凉的看透与无奈似乎是老人的通律,季羡林曾说自己活得太久了,对人世看得透透彻彻,反而多了无数叹息。

杨绛也是,摘抄两段,聊以为证“上帝下岗了,现在是财神爷坐庄了。

谁叫上帝和财神爷势不两立呢!上帝能和财神爷较量吗?人活一辈子。

没钱行吗?挣钱得有权有位。

争权夺位得靠钱。

称王称霸只为钱。

你是经济大国。

国际问才站得住。

没有钱。

只有死路一条。

咱们现在居然”穷则变,变则通了”,知道最要紧的是理财。

人生一世,无非挣钱、花钱、享受,死了能带走吗? ““人死了就是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还有不死的灵魂吗?我压根儿没有灵魂,我生出来就是活的,就得活到死,尽管活着没意思,也无可奈何。

反正好人总吃亏,坏人总占便宜。

这个世界是没有公道的,不讲理的,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什么都不由自主呀。

我生来是好人,没本领做恶人。

吃亏就吃亏吧。

尽量做些能傲的事,就算没有白活了。

”“我们这一辈人,受尽委屈、吃尽苦楚了。

从古以来,多少人”搔首问青天”,可是”青天”,它理你吗?圣人以神道设教,“愚民”又”驭民”。

我们不愿再受骗了。

迷信是很方便的。

也顶称心。

可是”人民的鸦片”毕竟是麻醉剂呀,谁愿意做瘾君子”呢。

说什么”上帝慈悲”。

慈悲的上帝在干什么?他是不管事还是没本领呀?这种昏赖元能的上帝,还不给看破了?上帝?哪有上帝。

”“我学的是科学。

我只知道我学的这门学科。

人死了到哪里去是形而上学,是哲学问题,和我无关。

我只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们这个人世原是个名利场,是争名夺利、争权夺位的战场。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范文(通用13篇)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范文(通用13篇)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范文(通用13篇)
读完《走到人生边上》,我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脆弱和宝贵。

这本书通过描写主人公
牧野丰的一生,展现了人生中的苦痛、选择、挣扎与感悟。

牧野丰在年轻时热爱自由与音乐,却因冗长的修学旅行错过了一场音乐会,使得他与
音乐渐行渐远。

他性格坚强,富有正义感,但从未想过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所以他总是
在不断地迷失中前行。

一次意外导致他成为一名残疾人,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妥协,他很快
学会了用脚尖写汉字和自己的名字。

生命的残缺往往培养出意志的坚强,牧野丰弥补自己
的弱点不仅如此,他还成为了一名为人民服务的人,他成为了日本国内外一位知名的残疾
人事务实践家。

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都会改变人的命运。

牧野丰虽然不曾后悔自己的选择,但他明白
生活可能会不如意。

书中没有过多的抱怨,而是表现出对命运的淡定与理解。

牧野丰渐渐
地理解到,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旅途,我们总是在流连忘返和彷徨中成长,它既有着苦涩和
艰辛,也有着美好和幸福。

生命的美好需要奋斗来换取,不要抗拒自己力所不能及的遗憾,而是接受,并且从中寻找生命真正的价值。

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与反思。

人生中不可避免地会有遗憾和失落,我们需要不断
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坚定自己的信念和前行的方向。

同时,我们也需要勇敢地面对生活
中的挫折和苦难,以一颗平常之心,用一份执着之心,过一种平淡而有趣的人生,这才是
真正的幸福。

走到人生边上杨绛读后感

走到人生边上杨绛读后感

走到人生边上杨绛读后感走到人生边上杨绛读后感《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女士在96岁高龄之时著作,其首次坦诚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走到人生边上杨绛读后感,一起来看一下吧。

走到人生边上杨绛读后感篇一来到学校图书馆,面对很多的书,不知道选择哪一本。

平时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回家还要带孩子,似乎闲下来能自己看看书的时间很少。

在图书馆里转了一圈,正当我有些茫然的时候,杨绛的《走到人生边缘》映入我的眼帘,这本书为什么吸引我,那是因为我看到封面上的介绍,这本书主要讨论了:神与鬼的问题,有关人的问题,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

看到这些问题我觉得有点触动,因为我原本就是学政治专业的,哲学是我的主修课。

看到这些问题的探讨,似乎把我带到了当年的课堂上。

这几年来,我毕业以后,先教语文、再教数学,甚至教过除美术和音乐以外的很多科目。

但是在小学的教学中,唯独是没有机会教哲学的。

所以,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在想,久违了,哲学!杨绛九十六岁开始讨论哲学,她只和自己讨论,她的讨论与学术无关,甚至与她暂时栖身的这个热闹世界也无关。

她讨论的是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同时是她自己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她是在为一件最重大的事情做准备。

走到人生边上,她要想明白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着她的又是什么。

她的心态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却有一种令人钦佩的勇敢和敏锐。

她如此诚实,以至于经常得不出确定的结论,却得到了可靠的真理。

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在前言中,杨女士如此写道:“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

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这一段话点出了她要讨论的两大主题,一是人生的价值,二是灵魂的去向,前者指向生,后者指向死。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生意义何在?这个问题是世上的人至少都会问一次的,我也不例外,实际上,我已经问过无数次,问自己,也问别人,但是始终找不到线索。

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探索过这个命题。

下面带来《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欢迎阅览!《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1】《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之时的著作,其首次坦陈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

并以多篇精彩随笔对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证。

此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杨绛先生对鬼与神、关于人、灵与肉等问题的思考与认知。

第二部分是是有多篇散文组成的。

对于这本书我所感受到的是对杨绛先生的敬意。

作为一位96岁高龄老人,在躺在医院病床上时还在思考。

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与大部分中国女性老人不同的人性光辉。

在中国,我看到太多年老的老人在老了以后每天就是打麻将、唠家常、东家长西家短,要不就是做家务。

好似他们的生活千篇一律,就这样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一天又一天的过,然后等到生命的尽头。

如果真的就是这样过活倒也算是舒心的吧。

但是,我所看到的可不只是这样。

往往伴随着的是,身体的疾病、奋不顾身的扎入后一辈的生活中,比如带孙子,管下一代。

要么就是觉得孩子不孝啊之类的。

当我的身边大部分都是这样的老人时,我便思考若我有朝一日变老了,我会变成他们这样吗?若是这样有何意义?大部分的生活都奉献给了家庭,孩子。

然后对孩子说我这么苦这么累都是因为你啊。

弄得孩子又无奈又气愤。

为什么喜欢杨绛先生?因为在她的身上,她的人生经历中让我感受到活着可以这么好,这么有希望。

如今杨绛先生一百多岁了,岁月的风尘难掩她的风华。

我的手机中保留了她头发花白却任然埋头书中认真写作的照片。

这一幕非常打动我。

我希望能当我老去的时候,我可以像她一样,充实淡然的朝天国进发。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2】钟老爷子的《围城》晦涩难懂,以为其夫人杨绛先生的书大抵相似,于是卯足了劲儿打开这本《走到人生边上》,发觉远非如此。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1《走到人生邊上》一书于20xx年看了一点以没多大兴趣结了尾,20xx年的一月份再次拾起这本书,就没再放下了。

想知道杨绛先生在人生边上的自问自答,期望能带给我一些认识和思考。

整本书下来,杨绛先生的谦虚,她看问题的透彻,她一直寻求答案的态度,她一直修炼自己的努力,让人越发的敬爱她。

命与天命,人性,神鬼,人类的文明,人需要锻炼,修身之道,人生的价值等等问题她都做了回答,有些又好像没有回答,很多问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需要的是你去探索去发现。

回答不了的问题就交给时间,大约知道问题的答案就去实践,去证实。

特别认同先生在人生的价值里的回答,人活了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

是的,无论是生活里哪一方面的锻炼,能做到有成绩,也算没有白来一遭。

人生有命,有的人一生下来就含着金钥匙,有的人吃喝温饱会成为问题,各有各的命。

一直不太喜欢命由天定这个词,生活中好像很多事情自己都不由自主,但是实际关键的时刻,做主的还是自己,是自己的认知自己的性格自己的需求去做这个主。

相对而言我更喜欢性格决定命运这个词。

生下来的条件,没有办法去改变,但是你可以通过努力,通过锻炼通过好的性格去改变你的命运。

一直认为自由是不受约束,不需要忍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现在看来,我的自由太表象了。

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

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

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学会含忍。

就觉得打开了另一块未知的思维,好像莫名觉得有点儿道理。

虽然我还无从解释。

或许是觉得不需要忍受的生活不存在吧,自由必然是跨过这个区域在某个我看不到的地方。

文章里也有不那么认同的一些观点,意见暂时保留,看看伴随时光的流逝会发生一点什么变化吧。

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

经过时间的洗礼,越来越赞同认识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去发现自己的内心,达到自己真正舒适安逸自由的状态。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及感悟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及感悟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及感悟《<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及感悟》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读完之后,我心里像是被投进了一颗石子,泛起了层层涟漪。

在这本书中,杨绛先生以平和且深邃的笔触,探讨了关于人生、命运、生死等诸多重大的话题。

她没有用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和晦涩难懂的语句,而是像一位亲切的长辈,坐在你身边,缓缓地跟你讲述着她的所思所感。

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杨绛先生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

她提到,人生在世,不过是匆匆过客,“锻炼灵魂”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陷入了极度的迷茫和焦虑之中。

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事,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拔。

每天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上班、下班、吃饭、睡觉,生活变得毫无意义。

那段时间,我对未来感到无比的恐惧。

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

我觉得自己就像一艘失去了方向的船,在茫茫的大海上漂泊。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老人。

那是在一个公园的长椅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身上。

他静静地坐在那里,目光悠远而平静。

我不由自主地走过去,坐在了他的旁边。

我们聊了起来,他跟我讲起了他的一生。

他曾经是一名军人,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也见证过无数的生离死别。

他说,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他也曾经迷茫过、恐惧过,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他告诉我:“孩子,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景和人。

有时候,你会觉得路很难走,但是只要你坚持下去,总会看到美丽的风景。

”他的话像一道闪电,照亮了我黑暗的内心。

从那以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我不再抱怨工作的辛苦,而是努力从工作中寻找乐趣和价值。

我也不再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焦虑,而是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努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开始学习绘画,虽然一开始画得很糟糕,但是每一笔每一划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满足。

我也开始阅读更多的书籍,在书的世界里,我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2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2000字:
看书向来随心所欲,每个阶段看的书都跟当时的心情有关,并不会规划说今年一定看哪一类的书,要学到什么知识。

其实理智上来说是很想把有限的时间用到比较“功利”的事情上,花时间就一定要有看得见的结果。

但是对于读书来说,实在不忍心给自己定这样的目标,这是为数不多可以完全放松的方式,不想给自己找不痛快。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了这本书上的有关命运的思考,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立刻就买了,对的,又打破了今年不买新书的flag,看了之后,对我来说非常值。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也在思考关于命运的问题,很迷惑,一般都是在过得不顺意的时候才会去想到思考命运的事情,顺风顺水的时候巴不得一辈子就这样过下去了,谁还会给自己添堵呢。

是的,看的命理的东西越多,就越觉得堵得慌,如果真像那些人铁口直断的那样,人从一出生就注定要怎样了,然后又用很多已经去世的名人或者年纪大的人对着命盘数往事,怎么数怎么准,那简直太丧了。

出生那一天决定一切,一切都被精准的写进命盘里该是多么无趣,凭什么呢?当然也会说,运也很重要,自己的行为也很重要,最后又说,性格是天生的改不了,性格决定命运,what??
杨绛先生96岁高龄写下这本书,写的过程比较艰难,“老病相
催”,但为了解决自己有关生老病死的疑惑,还是查找许多证据,古今中外有关这类话题的经典书籍,先生引用了许多。

但是开篇,仍然用真实的科学解释不了的“闹鬼”事件来说“人是有灵魂”的。

而孔子也并不真的是“敬鬼神而远之”,“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神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见,无所不知的,就在身边,躲不开的。

也不能因为看不见而断为不存在。

“食色性也”,这是人和动物相同的本性。

而人本身就有恻隐、修恶、恭敬、是非之心,是动物所没有的,称为良心。

只可惜,随着越长越大,有的良心会慢慢丢掉,“放其良心者…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操则存,舍则亡。

”操舍皆在自己。

每个人都具有双重本性。

这两种互为矛盾不相容的本性来自于灵魂和肉体各自的本性。

灵与肉本来就是矛盾的,有矛盾就有斗争,有斗争就有输有赢有妥协,所以人人不同,即使同一个人不同阶段的选择也是不同的。

不过追悔莫及的时候是很多的,但也只有灵性良性会后悔,肉体是绝不会后悔的,当初赢的时候肉体是得了便宜的。

可终究,肉体会死的,灵魂怎么安顿,这辈子是不大可能确切知道的了,有信仰的,是相信灵魂不死的,这辈子只是为了还上辈子的业力,下辈子的经历就得看这辈子的造业了。

可是这来来回回的,没法证明啊,再说还有孟婆汤呢,上一世做了什么恶,下一辈子一点记忆都没了,管它经历什么呢,所以才有人说“哪管身后洪水滔天”。

我之前是不信命的,也不相信“命由天定”,只相信“人定胜天”。

可当自己回想这前半生的经历,才发觉太狂妄了。

人是胜不了天的,命中注定会
发生的事情非人力可为,人能做的事情并不如想象中的多,且不说这灵魂受困于肉体,就说这成长环境就由不得人。

人来到这世上到底为了什么?有什么价值?“我”为什么能出生在这世上?被这些问题困扰了很久,但事实上,对于比较“正常”的想法,这些问题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已经来到了这世上,不是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是这样吗?我至今不能明白。

杨先生写文章很有些理科生的思维习惯,对于一个论点,会抽丝剥茧,层层推导,每层都有论据支撑,让人信服。

但毕竟讨论的是看似玄学的东西,读后感对于看不到的无法验证的事情,能从各种角度去解读,已经让人受益匪浅了。

直到最后也还是个未知,杨先生很诚实的把自己的困惑和思考写下来,至于最后说起灵魂,先生说“我无从问起,也无从回答”。

最近看的有关命运命理的观点,发现心理学和命理学有很大的关联和共同之处,也有很多命理师本身就是心理咨询师。

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去解释人们的困惑,帮助他们脱离心理上的困境。

不管是以什么身份,有一点是没有任何疑惑的,就是每个人都在向往幸福,尽管很多人心理问题严重,行为与这个理想背道而驰,但都不能否认,理智上,远离痛苦是人和痛苦的本能。

但凡有点经历的都知道“人生实苦”,即使在我看来拥有幸福生活的朋友,也很认真的跟我说,如果能够选择,她一定不要来到这世上。

前半生已经过去了,与那些苦难重重的人们相比,我恐怕是没有资格自怨自艾的。

可每个人的业力不同,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也许连自
己都没办法准确的表达出来,旁人也就更不可能真的感同身受了。

了解了自己的复杂,才会对别人的选择有一点慈悲的理解,对错并无明确标准,别人的生活,我们知道什么呢?尽管相信人性本善,但也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灵与肉的斗争中屡占上风的,这中间的灰色带太长了,那些清澈透亮的世界也只是幻相,更何况还有不讲道理的造化小儿。

怎么办?去面对真实的世界和人心呗,摸爬滚打千锤百炼,总能知道点真相的。

作者:火橘林中记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