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

合集下载

高中材料作文: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

高中材料作文: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3)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而五四运动本身即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五四精神: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有不同看法。

一种看法:科学,民主。

1949年后,中共阐述为:爱国,自救,科学,民主。

一说: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再过一年就是”五四运动”诞生一百周年,有人觉得作为一场运动的“五四”已经远去,有人觉得五四精神不朽,当下中国是五四的后代。

阅读以上材料,作为一位青年你一定感想颇多,请你谈谈你所认识的“五四”及它对当下青年的意义。

要求:写作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标点、空格除外),标题自拟,观点鲜明,不可脱离材料及其范围立意。

1, 【答案】弘扬五四精神又到了春光明媚的五月,又到了百花争艳的季节。

在新世纪的阳光和五月的鲜花播洒进每一个人的心灵的时候,我们又迎来了五四青年节。

这是我们青年人的节日。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

1919年的5月4日,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

五四运动新文化

五四运动新文化

五四运动新文化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1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和文化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为新文化运动做了行动上的基础。

高一历史教案--五四运动

高一历史教案--五四运动
高一历史教案
五四运动
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四运 动》浮雕
五四时期的纪念章:救国 雪耻
五四运动简介: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 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历史背景(国际):
①日、美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帝 情绪高涨。
②俄国十月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的 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方 向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 的游行队伍向天安门进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游行 示威中的女学生队伍
1919年5月4日,火烧赵家楼 的匡互生
1919年5月-6月,五四运动 日货情形
1919年5月9日,上海各界罢 市罢课的通告
1919年6月7日和6月9日, 上海罢工、罢课、罢市
1919年4月,巴黎和会会场
1919年4月,列强在巴黎和会 上将中国山东的权益奉送给日 本
当时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 之一曹汝霖
当时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之 一章宗祥
历史背景(国内):
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使国内阶级 矛盾激化。 ②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为其准备了阶级条 件。 ③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为其准备了思想 基础
五四运动前夕的李大钊
五四运动时期的毛泽东
1918年,蔡元培、陈独秀参 加北京大学文科毕业礼合影
1918年6月,北京大学哲学系 师生合影
五四运动时期的孙中山和 宋庆龄
1919年的漫画反映出当时的 民心所向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经过:
第一阶段(1919.5.4~6.3)斗争中心在 北京,以学生罢课为主要斗争形式
感想:
继续发扬五四精 神,为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奋斗!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最能体现运动性质)、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签字”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那么,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历史背景:北洋军阀政府实行独裁统治,投靠帝国主义,大量出卖国家权利,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已经迅速壮大到二百多万人,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斗争的正确方向;新文化运动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五四运动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英、法、美、日、意等帝国主义国家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和平会议.中国政府代表要求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抢去的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各种权利遭到无理拒绝.巴黎和会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转给日本,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
五四运动历史意义:
1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 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3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
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感谢您的阅读!。

共青团团课笔记

共青团团课笔记

团课笔记一、共青团历史。

1、在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主体是学生。

2、共青团最早建立于1920年8月,名称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第一个先进青年的政治组织,是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指导帮助下建立的。

3、共青团从1921年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史。

(1)1922年5月,广州,召开一大,大会通过两个文件:《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2)1923年8月,南京,召开二大。

(3)1924年1月,上海,召开三大,张太雷当选为团中央书记。

(4)1927年5月,武汉,召开四大。

(5)1927年7月,莫斯科,召开五大。

(6)1949年4月,召开六大,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更名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7)1964年6月,北京,召开九大,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8)1988年5月,北京,召开十二大,在改革开放的形式下,会议明确提出了关于团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通过了《关于执行团员证制度》的决议和《关于确定代团歌》的决议。

依照党的建团路线,团的章程把团组织描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9)2003年7月,北京,召开十五大,决定把《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作为团歌。

二、共青团的社会职能。

1、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

2、发挥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3、发挥青年利益的社会代表。

三、共青团基本常识。

1、共青团现阶段的基本任务: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五四运动介绍

五四运动介绍
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逮捕街头讲演的学生
五四经过
1919年6月7日和6月9日,《申报》大幅 报导,上海工界和商界、学界一致行动,实 行罢工、罢课、罢市。
公司不卖日货
五四经过
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销曹、章、陆职务。 6月28日,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拒绝在凡尔赛对德 和约上签字。
五四经过
“五四”运动取得胜利后,1919年6月16日在上海召 开了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全国学生 联合会。“五四”运动成为革命青年运动的开端。
目录
寻源五四 体验五四 感悟五四 Nhomakorabea 寻源五四
寻源五四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 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 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寻源五四
北洋军阀政府实行独裁统治,投靠帝国主义,大量出卖国家权 利,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 无产阶级队伍已经迅速壮大到二百多万人,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国革 命的领导阶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斗争 的正确方向;新文化运动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新文化运动发展
巴黎和会
体验五四
五四经过
五四运动爆发
前期:北京 ;主力:爱国学生 后期:上海 ; 主力: 工人阶级
五四经过
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演 讲、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同时要求惩办亲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 舆。章宗祥受到学生痛打,曹宅被焚烧,军警逮捕了三十多名学生。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

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有不同看法。

一种看法:科学,民主。

1949年后,中共阐述为:爱国,自救,科学,民主。

一说: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思想文化在1919年10月,总统举行秋定祭孔,同时组织了四存学会,以“昌明”“周公孔子之学”为宗旨,1921年更修订了《褒扬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强化封建礼教。

梁启超和梁漱溟则高唱中国文化优越论,反对学习西方的文化,反对中国革命派,同时抵制马克思主义。

而在五四运动中,反对中华道德思想文化的人士,推行了新文化运动,更提出“打倒孔家店”、“推倒贞节牌坊”等口号。

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反封建思想的发展,与尊重中华文化的复古思潮形成针锋相对的局面。

中国的语言文字政策的思想渊源大部分都来自于五四时期的西化理论。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1918年11月11日,延续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国的胜利和德、奥等国的失败而告结束。

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

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

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

会议竟决定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

对这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代表居然准备签字承认。

消息传来,举国震怒,群情激愤。

以学生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就如火山爆发一般地开始了。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他们高呼“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呼吁各界人士行动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保卫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这一运动得到的工人和各阶层人士的声援和支持,上海、南京等地的工纷纷举行罢工或示威。

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并指令巴黎参加会议的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简介

五四运动简介

五四运动简介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五四运动的过程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

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

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最后定出四条办法,其中就有第二天齐集天安门示威的计划。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货币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

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被学生烧掉的赵家楼学生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

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

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运动问: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啊?答: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新申报对“五四运动”的报道。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

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第五,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问:它的产生背景如何?答: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演讲团、工读互助团等等,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问:五四运动的经过答:起因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

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

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

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4月30日还是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

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过程1919年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

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1919年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高师、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

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最后定出四条办法,其中就有第二日齐集天安门示威的计划。

这四条办法是:(一)联合各界一致力争;(二)通电巴黎专使,坚持不在和约上签字;(三)通电各省于1919年5月7日国耻纪念举行游行示威运动;(四)定于1919年5月4日(星期日)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界之大示威。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

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烧掉赵家楼的学生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京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

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

1919年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

1919年5月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

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

1919年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

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1919年6月,由于学生影响不断扩大,《五七日刊》和学生组织宣传,学生抗议不断遭到镇压。

1919年6月3日,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被军警逮捕170多人。

学校附近驻扎著大批军警,戒备森严。

1919年6月4日,逮捕学生800余人,此间引发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

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

1919年6月6日、7日、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

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自此起,运动的主力也由北京转向了上海。

1919年6月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工主张。

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

陈独秀因此被捕。

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

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

1919年6月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后期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国倡议的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年2月4日,中国和日本还在华盛顿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其附约。

条约规定,日本将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中国将该地全部开为商埠;原驻青岛、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的日军应立即撤退;青岛海关归还中国;胶济铁路及其支线归还中国等。

附约中规定了对日本人和外国侨民的许多特殊权利,但是中国通过该条约收回了山东半岛主权和胶济铁路权益。

3月6日,梁启超致电北京政府总统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汪大燮、事务长林长民,报告他从和会上获知的段祺瑞与日本借款和山东问题。

4月24日,梁启超致电国民外交协会,发布归还青岛通电。

4月29-30日,巴黎和会代表参加会议,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条款【第156、157、158条】,德国在山东权益让与日本。

5月1日,中国谈判代表、外交总长陆征祥将此事电告北京政府,并称如不签约,则对撤废领事裁判权、取消庚子赔款、关税自主及赔偿损失等等有所不利。

上海《大陆报》“北京通讯”:“政府接巴黎中国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

” 5月2日,北京政府密电中国代表可以签约。

外交委员会事务长、国民外交协会理事林长民在《晨报》、《国民公报》撰文:“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 5月3日下午,以林长民为首的北京国民外交协会召开会议,决定阻止政府签约。

国民外交协会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将外交失败转报学生。

当晚北大学生在北河沿北大法科礼堂召开学生大会,并约请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学校代表参加,大会决定于4日(星期天)天安门举行示威游行。

5月4日上午10时,各校学生召开碰头会,商定游行路线。

下午1时,北京学生3000余人从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

队伍向使馆区进发,受到巡捕阻拦,学生代表求会见四国公使,仅美国使馆人员接受了学生的陈词书,英法意使馆均拒绝接受。

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

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

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

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斡旋,被捕学生返校,学生复课。

5月7日,上海60多个团体举行国民大会。

5月9日,蔡元培出走。

上海各学校全部罢课。

5月11日,上海学生联合会成立。

北京各大专学校教职联合会成立。

5月13日,北京各大专校长递交辞呈。

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学生再次总罢课,之后开展演讲、抵制日货、发行爱国日刊等活动,组织“护鲁义勇队”。

6月1日,政府查禁联合会。

6月3日,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

6月4日,北京学生出动比昨日多一倍的人数上街演讲,当日700多名学生被捕。

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被监禁的学生获释。

6月6-8日,罢工规模扩大。

6月9日,南京路工人示威。

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销曹、章、陆职务。

6月11日,徐世昌总统咨参众两院请求辞职,未被接受。

6月12日,商人开市。

钱能训内阁全体请辞。

6月13日,准钱能训辞职,特任龚心湛兼代内阁总理。

6月17日,北京政府致电专使在和约上签字。

6月22日,国务院通电全国,徐世昌总统打消辞意。

6月23日,徐世昌会见山东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电令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从缓签字。

6月27日,京津学生,留日留美学生请愿。

6月28日,原定签约之日,中国代表团驻地被留学生包围,代表团发表声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问:学生内部矛盾怎么样答:五四运动如火如荼,但学生中也出现了不和谐现象。

五四运动当日,傅斯年任旗手,指挥整个运动,然而运动中出现的火烧赵家楼事件,使傅斯年感到不满,此时学生中又有人对傅斯年的做法提出异议,脾气火爆的傅斯年与学生发生争吵,愤而在第二天退出了学生运动。

另一五四风云人物罗家伦也遭到学生质疑,有北大学生写打油诗讽刺罗家伦,说他“一身猪狗熊,两眼官势财;三字吹拍骗,四维礼义廉”,不但骂他长得其貌不扬,还骂他一心当官发财十分无耻,学生间相互攻讦由此开始。

面对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北洋政府也制定措施予以控制,5月25日,北京政府下令各学校3日内一律复课,并以提前放假,举办文官高等考试及外交司法官考试等手段引诱学生放弃上街游行。

据彭明《五四运动史》记载,北洋政府提前举办文官高等考试和外交司法官考试后,毕业生大多数参考,这些人占到了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可以说北洋政府这一举措起到了良好效果。

五四之后,学生中开始出现更多负面现象,有人认为学生万能,视法律如无物,动辄掀起学生运动,甚至自选教员,对哪位教员不满便罢课要挟。

查毓瑛在给胡适的信中提到,北大学生热衷于开会,每年大小会不下千次,而“关系学术的恐怕不能占百分之一”。

有的学生以“五四功臣”自居,甚至印发名片炫耀自己。

五四运动后,旗手傅斯年开始反省自己,认为“半年新潮杂志的生活,说了许多空话”。

深刻反省之后,傅斯年决定赴欧留学,要过一种新的生活,开始践行他所谓的“改造社会的方法第一步是要改造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