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雪的别称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中常见的替代别称

古诗词中常见的替代别称

古诗词中常见的替代别称古诗词中使用别称与别名是我国文化与文学现象,现归纳整理最常见的别称、雅称、美称如下,供诗词写作者查阅。

(待以后逐渐充实内容)?一、四季代表的物象:1.春季的代表性物象:主要是桃花、李花、燕子、布谷、鸣蛙、杜鹃、绿柳、芳草、飞莺、东风、春梅、杏花、飞花、春雷等。

2.夏季的代表性物象:主要有骄阳、荷花、鸣蝉、流萤、蔷薇、石榴、杨梅、南风等。

3.秋季的代表性物象:主要有雁、菊花、红叶、寒蝉、霜、蛩、茱萸、梧桐、芭蕉、秋雨、圆月、桂花、木樨花、重阳、西风等。

4.冬天的代表性物象:主要有白雪、腊梅、冰、枯木、玉树、琼枝、北风、雾凇等。

二、怀人、相思、怀乡类的物象:主要有明月、归雁、落鸿、琵琶、孤灯、夜雨、浊酒、茱萸、锦瑟、烛泪、尺素、寒衣、捣衣砧、更漏、梧桐、寒梅、日暮、送别类的物象主要有酒、芳草、折柳、渡口、白帆、长亭、歧路、泪、驼铃、汽笛、古道、孤蓬等。

三、爱情类的物象:主要有红豆、鸳鸯、莲花、莲子、双燕、并蒂莲、比翼鸟、连理枝、比目鱼、鸾凤、大海等。

四、品格类的物象:主要有梅、兰、菊、竹、荷、松、柏、鹤、雪、霜、汗青等。

五、愁苦类的物象:主要有杜鹃、鹧鸪、寒蝉、猿啼、乌鸦、流水、落花、秋雨、梧桐、烛泪、乌云、雾霭、浊酒等。

六、二十四番花信风:以梅花为首,楝花为终,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每五日为一候,共计二十四候,每候对应一种花信。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棠棣,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醾,三候楝花;七、十二月别称一月: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二月: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三月:桃月、绸月、季月、莺月、晚春、暮春;四月: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初夏、余月;五月:蒲月、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六月:荷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七月:瓜月、巧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八月:桂月、仲商、竹春、正秋、仲秋、壮月;九月:菊月、暮商、霜序、朽月、季秋、玄月、青女月、三孟秋;十月:良月、露月、初冬、开冬、阳月、冬、飞阴月;十一月:畅月、葭月、仲冬、幸月、龙潜月;十二月:冰月、腊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八、十二月令花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莲花;七月蜀葵;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木芙蓉;十一月山茶;十二月水仙九、月亮别称婵娟、望舒、纤维、金波、玉弓、桂殿、团扇、玉桂、银台、五羊、夜光、清光、太清、蟾、蟾蜍、玉蟾、霜蟾、素蟾、冰蟾、银蟾、瑶蟾、蟾宫、皓蟾、金魄、圆蟾、金蟾、蟾魄、素魄、桂魄、圆魄、冰魄、瑶魄、玉盘、金盘、银盘、圆盘、广寒、霜盘、水晶盘、白玉盘、金镜、玉镜、圆镜、寒镜、飞镜、秦镜、瑶镜、金轮、银轮、玉轮、圆轮、冰轮、霜轮、孤轮、斜轮、玉兔、玉钩、银钩、垂钩、悬钩、金兔、白兔、圆兔、蛾眉、悬弓、妲蛾、素娥、丹桂、广寒宫、太阴。

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开放性情景默写题)专练(精选题)(训练版+讲解版)

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开放性情景默写题)专练(精选题)(训练版+讲解版)

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开放性情景默写题)专练(精选题)(训练版+讲解版)【教材回归】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开放性情景默写题)专练(精选题)第一组1.古人常借秋天江边的树叶来表情达意,如“__ ,__”。

2.成都很早就有比较发达的织锦手工业。

蜀汉王朝曾设锦官和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的生产,因此,成都又被成为“锦城”“锦官城”。

这两种别称在唐宋诗词里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

3.梦境是现实的投射,更是内心真实情感的具象化表达,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__ ,__”。

4.“草”是古代文人的常用意象,可以用以表现顽强的生命力,也可以寄予不同的情感,如“__ ,__”。

5.中国古典诗歌中水的形象无处不在:春水、溪水、江水、海水……诗人常借水抒发自己的情怀,如“__ ,__。

6.唐朝诗人常常把“猿”作为意象写入诗歌,比如“__,__”诗句中有这样的表达。

7. “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龙类,它居于深渊,能发洪水。

在古代诗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蛟”的身影,如“__ ,__”。

8.《列子》中记述了鸥鸟与人嬉戏的故事,后人常借鸥鸟表达隐逸之情,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 ,__”。

9.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曾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以自然界的云雾烟霞状写山高的句子在诗词文赋中屡见不鲜,如:__ ,__”。

10.在唐宋诗词中,很多诗人常常借用头发斑白来表达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等情感,如“__ ,__”。

第二组1.古人常在文字中将时间缩短,以此表达内心巨大的悲伤或者坚定的决心,如“_______,_______”。

2.“窗”具有诗意的美学功用。

在古诗词中,“窗”有助于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__”。

3.“夕阳”与“斜阳”都指傍晚的太阳,但是在诗人笔下,它们的意境差别很大:“夕阳”侧重迟暮之感,而“斜阳”多有萧条之意。

请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写两句用“斜阳”来表达萧条之意的诗词句子:“___,_____”。

小古文第七课雪

小古文第七课雪

小古文第七课雪
雪,这一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自古以来便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从古籍中的描绘,到现代文学作品的传颂,雪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愈发凸显。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雪常常被赋予纯洁、高雅、壮美的意象,成为诗人墨客抒发情感的载体。

雪的起源和形成,源于地球大气中的水汽在低温环境下凝结成冰晶。

这一自然现象在地球上不同地区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如北国的飘雪、南国的雨凇等。

雪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在我国,雪代表着坚韧、刚毅、不屈的品质,象征着中华民族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不同文化中,雪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俄罗斯,雪代表着浪漫与梦幻,许多俄罗斯诗人和画家都将雪作为创作的主题。

而在我国,雪则寓意着纯洁无瑕、洗净尘埃,如唐代诗人刘长卿所言:“洗尽铅华雪里归。


雪的自然现象和气候特点,使其在地球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雪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农业、交通、能源等方面。

雪天的到来,为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素裹的外衣,给人们带来了别样的视觉享受。

同时,雪也具有实用价值,如雪中嬉戏、雪仗等娱乐活动,都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总之,雪这一自然现象在文学、艺术、文化等多方面具有丰富的价值。

从古至今,雪一直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冬天在古诗词中的别称

冬天在古诗词中的别称

冬天在古诗词中的别称01玄英冬天的古代雅称是玄英,据《尔雅·释天》所言。

后来人们便以玄英作为冬天的代称。

02三冬古人以农历十月为孟冬,十一月为仲冬,十二月为季冬,并将三个月份合称“三冬”,用以代指冬季。

03严冬严冬是指冬季最寒冷的时期,也是古代人们最需要保暖的时期。

在严冬的时候,天气极其寒冷,寒风刺骨,人们需要穿上厚厚的衣物来御寒。

04九冬九冬是冬季的古代雅称,因为冬季三个月的总时间被分为九十天,所以称为九冬。

九冬这个雅称出自南朝沈约的《夕行闻夜鹤》。

05穷阴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了,故有此称。

06穷冬冬季为一年之中最后一个季节,所以有“穷冬”之别称。

唐代黄滔在《送友人游边》中写道:“关河初落日,霜雪下穷冬。

07北陆北陆是冬天的古代雅称之一,来源于古代的天文观察和地理知识。

北陆指的是太阳冬季所在的方位,由于冬天的特殊性质,太阳在冬季一直向北方移动,所以人们用北陆来代指冬天。

08清冬清冬即冬季万物萧条,天地间一片清寒的雅称。

唐代诗人皇甫冉在《冬夜集赋得寒漏》中写道:“清冬洛阳客,寒漏建章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夜,形容冬夜的清寒景象。

09岁馀冬天的古代雅称有岁馀、严节、岁馀、冬夜、阴雨、时之馀等。

其中,岁馀是古人读书有所谓“三馀”之说,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时之馀。

岁馀意味着在冬天读书效果最好。

10严节严节是冬天的古代雅称之一,出自《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

在冬天的严寒中,人们仍然坚守规矩和道德,表现出高尚的品德和坚守原则的精神风貌。

11隆冬隆冬是冬天的古代雅称之一,源于《晋书·王献之传赞》。

隆冬意味着严冬来临,寒冷的冬天即将到来。

隆冬这个雅称表达了人们对冬季的期待和迎接严冬的决心。

12玉乾坤古代对冬天的雅称有玉乾坤、素国等。

玉乾坤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冬天的严寒景象,寓意着寒冷刺骨。

素国则代表了洁净、光明的季节,与玉乾坤相呼应。

古代诗词的雅称

古代诗词的雅称

古代诗词的雅称
01、落苏:指茄子。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酉阳杂俎》云:‘茄子一名落苏。

’今吴人正谓之落苏。


02、种玉:一指雪景,一指缔结良姻。

宋·辛弃疾《上西平·会稽秋风亭观雪》:“自怜是,海山头,种玉人家。

”(指雪景)
明·朱鼎《玉镜台记·宴会》:“念良姻乘龙未遂,种玉尚无缘。

”(指缔结良姻)
03、丝萝:菟丝与女萝,均为蔓生,缠绕于草木,不易分开,故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结为婚姻。

《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04、照夜清:萤火虫的别称。

明·陈继儒《珍珠船》:“照夜清,萤也。


05、促织:指蟋蟀。

唐·杜甫《促织》:“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

霜降古诗词经典

霜降古诗词经典

霜降古诗词经典1、立秋立秋唐刘翰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2、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

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熳不知名。

蒲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

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

3、大雪《大雪》陆游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4、《过夏国新安县》5、霜降在古代有一个雅称为杪秋。

霜降又被称为“严霜”“霜刀”“霜剑”。

一场霜降,万木萧疏,黄叶飘零,万物顿失生机。

6、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钱起《送李九贬南阳》7、一年之计憧憬满。

8、“霜”其实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

9、清明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10、霜,露所凝也。

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东汉·许慎《说文》11、霜者,天之所以杀也。

——《汉书·董仲舒传》12、白露《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13、《过济源登裴公亭》14、又如:霜雪(比喻高洁清白);霜瓦(覆盖着白霜的瓦片);霜旦(下霜的早晨);霜甲(沾着霜的战甲);霜衣(寒衣);霜妃(指霜);霜序(霜降的时序);霜信(寒霜将来的信息。

也为雁的别名);霜砧(寒秋时节的捣衣声);霜草(因霜害而枯萎的草;草名,也叫“相思草”);霜气(寒霜);霜鸟(指在秋冬或日暮时的乌鸦);霜雪(霜和雪;比喻心志清纯洁净);霜雾(寒气);霜黄(指树叶遭受伤害而枯黄的颜色)15、“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16、春分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徐铉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17、霜降初冬度晚秋的诗句有很多,例如18、译文:林子里的树木的叶子都霜扫成一堆黄叶了,只有木芙蓉独自开着。

古诗词中雪的别称

古诗词中雪的别称

古诗词中雪的别称
雪是一种极其美妙的自然现象,几千年来,文人墨客乐忠于赞美雪景,并以雪景描绘自己的情感,衬托意境。

在古代的诗词中,文人们喜欢用一些优美的辞藻描述雪。

雪在古代的雅称有银粟、寒英、寒酥、凝雨、琼芳、青盐、仙藻、玉絮、素尘等。

扩展资料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歌《雪冻未解散策郡圃》中有这样一句诗“独往独来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

”该诗的含义是漫天遍地下着雪,人走过后发着银粟的`声音,这里用银粟来表示雪。

宋朝范仲淹的诗歌《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中有这样一句诗,“昨宵天意骤回复度,繁阴一布飘寒英。

”表示天气寒冷,阴云密布,雪花中还带着英气。

这里用寒英表示雪。

南朝梁沉约的《雪赞》中说道“独有凝雨姿,贞晼而无殉”,表示雪花就像雨水凝结在天空中,飘飘零零。

这里用凝雨表示雪花。

古代对雪的称呼

古代对雪的称呼

古代对雪的称呼
1. 玉尘: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酬皇甫十早春对雪见赠》:“漠漠复雰雰,东风散玉尘。

”玉尘即玉屑,意思是玉的碎末,常用来形容雪花。

2. 玉龙:出自北宋张元的《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

”玉龙是指传说中主管降雪的神仙,这里用来形容漫天飞雪。

3. 琼花:出自南宋杨万里的《观雪》:“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琼花是一种美玉,这里用来形容雪花洁白如玉。

4. 六出:出自西汉韩婴的《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六出是指雪花的结晶一般为六角形,所以用“六出”来形容雪花。

5. 碎琼:出自元朝关汉卿的《大德歌·冬景》:“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碎琼是指玉屑,这里用来形容雪花像玉屑一样晶莹剔透。

以上只是古代对雪的部分称呼,不同的时代和文化可能还有其他的称呼。

这些称呼不仅体现了古人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龙
唐代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岘山一夜玉龙寒, 凤林千树梨花老。”宋人张元的《雪》诗:“战罢玉龙三百 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这漫天飞雪,就像被天兵天将杀败 的无数条白龙身上脱落的鳞甲,在空中飘降,富于神话的浪 漫色彩。
琼花
雪白似琼花,便命名为“琼花”,如唐代韦庄的《冬日 长安感言》诗:“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花咏散盐。”宋 代杨万里的《观雪》诗:“落尽琼花天不惜,圭寸他梅蕊玉无 香。”元代诗人吴澄的《立春日寓北方赋雪诗》:“不知天 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古诗词中雪的别称
I雪是大自然的杰作,而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浩瀚的
诗海中,文人墨客不惜笔墨,给雪冠以不少美名,别有情趣:
六出
雪呈六角形状,便称之为“六花”、“六出”,如唐代 元稹《赋得春雪映早梅》诗:“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
唐代高骈的《对雪》诗:“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 枝。”宋代楼钥的“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 元代白朴所吟的“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
此外,古诗中的雪还有众多别称, 有的称雪为“玉妃”, 如唐代韩愈《辛卯年雪》诗:“白霓先启途,从以万玉妃。”
有的称雪为“玉花”,如明年。”有的称雪为“玉絮”,如宋 代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诗:“开门枝鸟散,玉絮堕纷纷。” 有的称雪为“干雨”,如宋代洪龟父《喜雪》诗:“漫天干 雨纷纷暗,到地空花片片明。”有的称雪为“凝雨”,如南 朝沈约《雪赞》诗:“独有凝雨姿,贞蜿而无殉。”有的称 雪为“素尘”,如唐代李商隐的《残雪》诗:“旭日开晴色,
寒空失素尘。”
梨花
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把飞雪比做梨 花:“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宋代诗人韩元吉也将雪花视为梨花,诗 云:“莫将带雨梨花认,且作临风柳絮看。”
柳絮
晋代谢安集子侄咏雪,侄子谢朗吟道“撒盐空中差可 拟”。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此后人常将雪 喻为“柳絮”。宋代梅尧臣的《十五日雪》诗:“拥柱轻于 絮,吹墀净若沙。”宋代苏轼的《谢人见和雪夜诗》:“渔 蓑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清初钱谦益的《春雪》 诗:“绕树莺雏应罢语,漫天柳絮敢争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