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刻板印象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视觉刻板印象ppt课件

视觉刻板印象ppt课件
视觉刻板印象教学
一、刻板印象
+ 每个人能够亲身经历的事情是有限的,所以不可避免地使用
间接的来自于别人言谈的、报道的、影视中的、网络上的信 息,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所得出的意见和观念,这可以说是一 种刻板印象的来源。
+ 个体在社会认知中对人或事物形成的一种固定不变的印象,
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
+ 印象不是一幅具体的图像,而是人们头脑中关于客体的图式;
刻板印象也并非一种具体的观看行为,而是人们看待事物时 一种固定的态度和观念。
+ 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一个印刷用语,指为了印刷需要
而刻制的一套副本。
+ 美国著名记者李普曼在他的著作《舆论学》指出刻板印象
的隐藏含义,认识事物是在感知之前已经有了一个对事物 的定义和类似的模板,然后再带着这种固定的成见去观看 事物。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 形成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
+ 他还提出另一个“拟态环境”的概念,也就是大众传媒造
就了一个某种拟态环境,这对人们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 社会的刻板印象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印象
+ 社会心理学方面对印象的研究 + 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一见钟情 + 近因效应:汉武帝的李夫人的故事 + 晕轮效应 :情人眼里出西施 + 认知心理学方面的对印象的研究 + 认识人、事、物的总体性的、集体的方法 + 维护自尊的一种保守态度
常见的刻板印象
+ 民族的刻板印象 + 省市地区的刻板印象 + 宣传片中的刻板印象 + 明星的刻板印象 + 广告中刻板印象
四、视觉刻板印象的特点
+ 二、加深影响。 + 视觉符号可以获取广泛的注意力,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PPT课件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PPT课件
孫子長大了要作什麼,孫子驕傲的回答要 作消防隊員。祖母問他:「你難道不想當 首相嗎?」那位少年兄一臉不屑的說: 「那是女人做的事。」 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當女性大量進入某個 工作領域時,該領域在人們心中的社會地 位會下降。(Touchey, 1974)
性別角色歧視的現像三:參與父職
傳統上男性被設定從事「賺錢養家」的 角色,必須在職場上出人頭地。
-男性在團體中比較重視的是如何完成工作;女性則 比較重視社交互動與維持成員的情感。
情感與友誼
- 長期縱貫研究便發現:男孩常是一群人在一起 玩;女孩則是一對對的在一起(Eder & Hallinan, 1978),此種型態持續到青春期與成 人時期。
- 與同性交往中,女性比較重視情緒表達;表現 較多的親密感受與情緒分享(Aukett, Ritchie, & Mill, 1988;Williams, 1985)。
‧ Williams and Best(1982)便發現在二十五個國家中,
男性被視為比女性在支配性、獨立性、與冒險性上 高於女性;女性則被認為在多愁善感、順從性與迷 信行為上高於男性。
性別角色的性格特質
1.性別角色的性格特質可以分為兩類:
- 男性化特質主要是與工作有關的工具性特質 (instrumental traits),如:勇敢、嚴正、支配、強 壯、獨立、粗魯、不情緒化、不易受影響、嚴肅、 冒險、具企圖心、強健的、聰明的、有企業心、有 進取心、有力的、專制的、主動與攻擊性等。
性別角色與社會行為
陳麗欣 教授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PPT课件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PPT课件
性別角色與社會行為
陳麗欣 教授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學習目標
1. 瞭解什麼是性別角色信念。 2. 瞭解兩性在哪些特性上有差異,以及這些差
異的起因。 3. 瞭解性別角色信念對兩性在發展與適應上的
對於男性化和女性化的信念,是我們 自我概念中的重要元素。在男性化特 質上自我評定較高的男性,與在女性 化特質上自我評定較高的女性化,是 傳統的性別類型者。 同時在男性化、女性化特質上自我評 定較高的人,為兩性者。近來的研究 反駁一致模型所提出的「在自我概念 裡屬於傳統性別類型的人心理適應較 佳」之看法。
*生理性別(sex):個體生理上是男性或女性。 *社會性別(gender):社會對兩性在社會行為與
性格特質上所賦予的意義。 *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個人自認為自
己是男性或女性,不一定符合其生理性別。 *性別認同自我概念(gender self concept):
個人覺得自己是否擁有傳統上男性或女性特質。 *性別角色信念(gender role belief)、性別角
性別的認同
知道我們是位男性或女性,即性別認 同(gender I—dentity),在兒童時 期即已獲得。對大數人而言,性別認 同的獲得過程是平緩而沒什麼困難。 然而對某些人而言,發展性別認同卻 是一個問題。 變性人是一例子。變性人所認定的心 理性別,不同於生理性別。
心理上的男性化、女性化、及兩性化
台灣本土產生的具有獨 立思想的一位女性。
性別角色歧視的現像一:玻璃天花板
表面上職場對女性的升遷並沒有設限, 看上去一無阻攔,但是你升到某階段 後就被擋住了上不去,職場透過組織 規章或是組織成員本身的性別角色信 念對女性所設的升遷或工作限制。

地域歧视是社会刻板印象PPT共27页

地域歧视是社会刻板印象PPT共27页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7
地域歧视是社会刻板印象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214-3性别刻板印象ppt

214-3性别刻板印象ppt

(四)活動或遊戲
• 活動或遊戲若以真實核心理論來解釋,則 表示兩性間存在著先天差異,但是若以社 會角色理論或是社會階層理論,則活動或 遊戲不只是受到性別刻板印象的形塑,更 型塑性別刻板印象。
(五)學習能力
• 就如同「真實核心理論」所提男女之間本 質的能力就不同,女性語文及情感表達能 力較強,男性則是數理方面推理演繹能力 較強,但這些特質並非定律。但因社會角 色理論認定差異係來自個體內在的特質或 能力所造成,否定或忽略學習的功能,導 致性別刻版化印象產生。

男 19%
否,讓他們自由成長
50%
一半一半
31%
女 2%
52%
46%
4.是否曾經因為性別刻板印象,而不被 長輩或同學接受?

男 27%

73%

12%
88%
5.對於女主管、男秘書、男護士有什麼感覺?
很 OK啊 沒意見 有點難接受 完全不接受
男 55% 26% 7% 12%
女 63%
33%
4%
0%

男 12%

76%
剃一半
12%

10%
90%
0%
15.自己會想穿一些較露的服飾?

男 6%

94%
脫光光
0%

45%
55%
0%
16.有大美女走過,你會回頭看她嗎?

男 80%

10%
馬上跟蹤她
10%
女 75%
25%
0%
17.是否認同現今社會上有援助交 際這種職業?

男 80%

20%
若他們有其他工作就可以

刻板印象的PPT课件

刻板印象的PPT课件

保持开放心态
总结词
保持开放心态是破除刻板印象的关键。
详细描述
保持开放心态是指不抱有偏见和成见,愿意接纳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只有当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接触 和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观点时,才能减少对他人或某个群体的刻板印象。同时,开放心态也有助 于我们拓宽视野,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
多角度思考
总结词
多角度思考是破除刻板印象的有效方法 。
VS
详细描述
多角度思考是指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去 分析和了解事物。当我们尝试从不同的角 度去观察和了解某个群体或个人时,能够 更全面、客观地认识他们,从而减少对他 们的刻板印象。同时,多角度思考也有助 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增 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04
刻板印象的危害及应对策略
危害分析
01
02
03
限制个人发展
刻板印象可能导致个人被 限制在某些角色或期望中 ,无法充分发挥潜能。
阻碍社会进步
刻板印象可能导致社会对 某些群体或个体产生偏见 ,阻碍社会进步和和谐。
增加沟通难度
刻板印象可能导致人们对 某些群体或个体产生误解 ,增加沟通的难度和误解 的风险。
跨文化研究
可以开展跨文化的研究,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刻板印象的表现和影响 ,为全球范围内的反歧视和反偏见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刻板印象的破除
避免先入为主
总结词
避免先入为主是破除刻板印象的重要步骤。
详细描述
先入为主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和认知,在未了解具体情况前就对事物做出判断和评价。这种行为容易导致对他人 或某个群体形成不客观、不准确的刻板印象。为了破除刻板印象,我们需要避免先入为主,尽可能客观地了解和 评价他人或事物。

刻板印象的PPT课件

刻板印象的PPT课件

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
歧视与偏见
刻板印象可能导致歧视和偏见 ,影响人们对某个群体的正确
认知和公平对待。
社会不公
刻板印象可能导致社会不公, 使得某些群体在教育、就业和 社会机会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 。
阻碍个体发展
刻板印象限制了个体的自我实 现和发展,使得人们难以摆脱 固有的社会期望和限制。
破坏社会和谐
刻板印象可能导致不同群体之 间的矛盾和冲突,破坏社会和
加强跨文化交流与沟通
增进相互了解
通过跨文化交流与沟通 ,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 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 打破刻板印象的壁垒。
尊重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中,应尊 重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 异,不以自己的文化标 准去评判他人。
促进文化融合
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基础 上,促进不同文化的融 合发展,共同创造一个 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性别刻板印象可能导致性别歧视和性别 角色固化,限制男性和女性的自我实现 和发展。例如,认为男性不适合从事某 些职业或女性不适合从事某些工作等。
性别刻板印象也可能导致家庭和社会结 构的不平衡,影响男性和女性在社会、
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平等地位和机会。
年龄刻板印象
01
年龄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持有的一套固定的观念或期望。例如 ,认为老年人应该保守、节俭,而年轻人应该开放、自由和富有创新精神。
谐与稳定。
02
刻板印象的来源
媒体的影响
1 2
媒体报道的偏见
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往往倾向于选择特定的角度 或事件,这可能导致人们对某些群体产生刻板印 象。
影视剧的角色塑造
影视剧中的角色塑造常常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 ,这可能导致观众对某些群体产生刻板印象。
3

社会心理学偏见刻板印象歧视课件(1)

社会心理学偏见刻板印象歧视课件(1)
23
GOAL BASED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 change person (change person’s view that some group deserve more resources than other groups)
The person
The situation
Intervention: Change goal
(motivate people to form
accurate impressions of
each other)
24
INTERGROUP CONTACT
Intergroup contact:
Contact alone is not effective, but requires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PREJUDICE, STEREOTYPING, AND
DISCRIMINATION
Dr. Feng Jiang
1
2
GROUP PROJECT
Describe a stable social phenomenon Propose a your theory to explain it Design study to verify your theory
4
BLACKS ARE AGGRESSIVE……
Shanghai men are
5
henpecked……
PREJUDICE AND STEREOTYPES
Prejudice
A generalized attitude toward members of a social group e.g., what’s your attitude toward homosexua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以上分析说明不一致信息应会被高效地 表征到人们的记忆中, 具有最高的回忆值; 其次是一致信息, 而对无关信息记忆效果最 差( Leyens 等人, 1984 年)。网络观点虽 然认为观察者对与预期不一致的信息有较 好的记忆,但由于他同时把不一致性信息解 为意外,此种信息不会促进预存固定印象的 改变, 从而有利于刻板印象的形成和稳定不 变。
2.4 刻板印象的表征
2.4.1 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认为刻板印象是通过对群体特质的抽象 和概括而形成的原型来表征的。原型是群体的/ 中心趋向0或是群体成员的一般水准, 它实际上是 一个最能代表本群体而较少代表外群体的范例, 是抽象的特征集合。这种抽象是随着知觉者对群 体信息的获得而发展起来的,群体信息可能来自个 人的亲身经历, 也可能来自家庭、 朋友和媒体。 原型虽然可能是从包括特定群体范例的情境中抽 象出来的, 但是它一旦形成后,在记忆中就会与具 体的范例分开储存。
2.2社会认同理论
这一理论是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jfel和Turner( 1979 年)提出的, 它包括三个中心观点: 分类( categorization) 、 认同( identity) 和比较( comparison) ( 因此又 被称为 CIC 理论)。首先是分类,分类不仅帮助我 们将众多的人简单化,而且也界定了某类人是怎样 的。如果知道了某人属于某个类别, 然后就可以 推论出许多关于他的信息。同样, 通过了解自己 属于的类别可以更好地发现与自己有关的信息。 可见刻板印象是社会分类的直接结果。
2.3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从信息加工过程的角度来理 解刻板印象。其研究主要从以下两条线路 展开,一是较为流行的印象形成的观点;二是 把刻板印象视为一种记忆现象, 着重探讨影 响人的信息的获得、 表征和回忆的因素以 及这些过程之间的关系。
2.3.1印象形成的观点
印象形成的研究从图式和首因效应来解释刻板印 象。阿什( 1946年) 在图式和分类方面的工作首 开印象形成研究的先河。他把人们对某类人的印 象等同于图式等知识结构。图式是组织好了的认 知结构,它可表征不同水平上的知识,可帮助人们 获得和改造新的信息以快速地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我们往往很容易地根据身体的外表、 服装、 走 路、 谈话的方式等对人分类, 利用头脑中已有的 图示形成关于他人的印象。但当分类错误或过分 夸张时会导致刻板印象。
首因效应是指首次给予人们的信息比其后第二次
或第三次给予的信息更决定印象形成。阿什
( 1946 年) 在实验中以大学生为被试,其中一半 学生被告知/ John 是聪明的、 勤奋的、 冲动的、 挑剔的、 顽固、 好嫉妒0, 将这些词颠倒顺序呈 现给另一半学生,即从嫉妒开始, 最后是聪明。结 果发现第一组被试(从聪明到嫉妒) 比第二组被试 对 John的评价更积极。此实验表明首次呈现的 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它是怎样导致刻板印象的。后
有关刻板印象的经验研究始于卡茨和布雷利 (1933),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创立了一种 测量刻板印象的方法—检核法,卡茨和布雷利的 做法是,给被试一系列词,让他们就某一特定团 体挑出五个最能体现该团体特征的特质词(最典 型的词),被试在选词方面的一致性程度,即表 现刻板印象的强弱;选出五个词,就是刻板印象 的内容。自这方法问世,刻板印象的研究内容日 益丰富,但研究范围及性质,主要还在于收集比 较人群(如种族、性别等)的刻板印象。
如果教授的特征较为突出,那么,被激活的范例很 大比例与教授有关, 这个人被知觉为刻板性教授。 范例模型允许同样的特征被储存于多个例子中。 尽管范例模型需要一个复合的表征, 但表征是
具体的而非抽象的。纯范例模型允许刻板印象具 有高度的灵活性。任何时候当遇到一个新的实例 时,通过激活特定的群体范例可以重新创造一个新 的范例。因此,群体印象是可以不断变化的。但这 种模型的缺陷是不够经济。
在布里格姆的工作基础上,麦考利和斯蒂 特援用了决策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另 外一种测量刻板印象的方法。具体地讲, 麦考利等人认为刻板印象就是有关一类人 有别于他人的概括。换句话说,刻板印象 就是根据个体属于哪一团体而就其属性做 预测,这一预测,遵从概率论中的Bayes 公式。
安德森和香特尔认为,一般可以从三个方 面理解Bayes模型:①作为数理统计的一 个组成部分;②实际决策中的一个辅助性统 计工具;③作为描述人类思维的理论模型。 前两个方面,贝斯模型的作用是十分显著 的;但在第三个方面,贝斯模型基本上是 不成立的。在此基础上。安德森等人提出 了信息整合理论。
2 典型刻板印象理论的介 绍与评述
2.1信息整合理论
安德森认为印象形成包括两个过程:一是评价, 即给信息刺激标准定量值和权数;第二个过程是 整合,即将量表值按权数综合起来,得到一个主 观判断。力昂和安德森根据整合理论的平均模型, 提出了一个比较率原则。刻板印象是有关一类人 有别于他人的概率。当要求被试从具体属性做类 别判断或预测时,被试的反应倾向有很多种可能, 但“多选一”的反应方式使得明反应只有一种。 这种情况正好用比率原则来描述。
其次是认同,即认同自己属于某个群体。认同有两 层含义:一层含义是确定自己的身份,即“我们是 谁”或“ 我是谁”,知道自己是某一群体中的成 员; 另一层含义是指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相 同的, 或者其他人是相同的, 都具有相同的、 固 定的印象和行为。再次是社会比较,人的意见和能 力会通过完成任务的情况表现出来,并通过与他人 的比较来判定。此理论假定人有一种评价自己群 体身份的动机, 希望从群体身份中获得一种自尊。 受到这种自尊需要的驱使相信自己所属的群体比 其他群体要好,使得人们将这一积极的品质归于自 己以及自己所属的群体, 外群体往往被评价的较 为消极,从而极易导致刻板印象的形成。
按照这种观点, 一旦将一个目标人归于某一特
定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的刻板印象就会被激活, 并被运用到对目标人的知觉中。因此, 在对人的 知觉中, 知觉者对某群体成员的刻板印象往往是 根据头脑中的该群体的原型而形成的。原型模型 在刻板印象研究中很受青睐, 也较为经济,但也具 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中最严重的一点是对群体中 心趋向的抽象概括不能表征群体内的变异性。
2.4.2范例模型
与原型模型不同,范例模型认为群体知识是通过一 组记忆痕迹来概括的,每一痕迹表征一个特殊的范 例。社会知觉依赖目标激活的范例集合, 对任一 目标,在印象形成过程中都会激活大量的范例, 这 些被激活的范例彼此间或与目标不一定属于同一 群体,而只是与目标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如一个 知觉者形成一个黑人教授的印象, 黑人范例和教 授范例都被激活,不同类型的范例被激活的比例依 赖于他更注意目标的哪方面的特征。如果黑人特 征得到特别的注意且比较突出,那么被激活的范例 很大比例属于黑人, 此人被知觉为刻板性黑人。
2.4.3混合模型
因为原型模型和纯范例模型的理论和实验的局限 性,许多研究者采纳了一种包括抽象信息和范例信 息的混合模型( Sherman Klein, 1994年) , 也 就是把把群体的一般特征作为一个整体来编码的 原型表征和对群体的特殊个体进行信息编码的范 例表征结合起来。混合模型还认为,抽象和范例表 征可能形成不同条件下社会知识的基础。影响知 觉者依靠范例信息还是抽象信息的一个重要变量 是知觉者关于目标人的知识量。
网络观点认为,关于人的信息在记忆中是以命题网 络的形式存储的, 他人预存的印象与预期一致、 不一致和无关的信息会相互连接成一个网络。当 遇到不一致信息时,为了获得所有信息间的平衡, 一方面,观察者会试图将其解释为意外; 另一方面, 他还会对不一致信息进行深加工以融合冲突片断, 形成一个和谐的印象。而一致信息相互连接在一 起并与预期相一致,所以对它不会付出额外的认知 努力进行深加工。最后无关信息与加工中心紧密 相连,也不会被给予更多的思考。
自刻板印象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就引起了社会心 理学界广泛而持久的研究兴趣。作为用以解释社 会知觉与印象形成过程的重要的操作性构念,刻 板印象一直是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早期的 刻板印象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刻板印象概念的界定, 以及对不同群体刻板印象内容的评估。然而从20 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刻板 印象的研究开始从内容向加工转移,这时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作为一种认知结构的刻板印象是如何 发生的,它又是如何影响后继的信息加工以及群 体成员之间的知觉和行为的;研究视角也开始逐 渐从意识代码的角度演变到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
关键词:刻板印象,评述
1 前言
刻板印象这一术语是1922年Lippman在其 著作《公众舆论》中提出的,它是指按照 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 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普遍认为 它与某些特征和行为相联系;从认知理论 的角度出发,刻板印象可以定义为“一种 涉及知觉者的关于某个人类群体的知识、 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
。在开始阶段,对目标人的印象是依靠特定 范例的激活, 因为这时遇到的范例太少不足 以产生有用的抽象知识。然而,随着范例数 量的增加,关于目标的抽象表征将成为随后 判断的依据( Sherman Klein, 1994 年)。 因此, 随着经验的增加,范例的应用减少。 关于印象形成和自我知觉的研究支持这种 社会知觉的混合模型
来卢钦斯等人的第一印象实验也都表明了首次呈
现的信息在刻板印象形成中的重要性。
2.3.2记忆的观点
此观点认为, 对他人或某个社会群体的印象是以对目标人 的记忆为基础的。人的知觉和记忆是有限的, 为了减少记 忆负担, 需要对人进行分类, 然后根据对某类人的预存印 象, 推论目标人的诸多人格特征。对人的记忆研究中比较 盛行的理论是图式观点和网络观点。图式的观点认为当人 们记忆中具有较强的、 组织较好的图式时, 就会有选择地 注意那些与他们的知觉一致的信息和特征, 不一致的信息 可能会被作为偶然或意外而被抛弃。或者人们会忘记或丢 弃那些对已建立的意象有伤害的观点。由于这种信息加工 活动人们的记忆会发生偏差, 从而与预存印象一致的信息 会不断地构成对他人的记忆,并且可能直接导致刻板印象 的形成。与印象形成观点不同,前者强调的是图式的形成, 而这里强调的是图式形成之后, 与之一致的信息得到较强 的记忆,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刻板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