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

3. 性别一致性(Gender consistency):大约在七 岁之后,此时儿童认识到性别在不同时间和 情境里都是稳定不变的
性别社会化
• 性别社会化的理论 1. 生物学理论 2. 精神分析论 3. 社会学习论 4. 认知结构理论 5. 社会基模理论 6. 社会角色理论 7. 自我呈现理论
性别社会化
• 社会化的途径
1. 观察和模仿
a) 模仿经常出现在眼前的对象 b) 模仿自己喜欢的对象 c) 模仿有权力的对象
2. 直接增强:给予奖励或惩罚
a) 正增强物:注意、微笑、鼓励及物质奖励 b) 负增强物:体罚、收回奖励、嘲笑、漠视、认知
卷标(异性的卷标)
性别社会化
3. 认知标签
a) 以言辞或称呼来强化性别区隔 b) 贴卷标的对象包括玩具、游戏、衣服、
察者留下好印象,避免受到责难或拒绝 3. 无论男性或女性,都有能力表现出「男性化」
或「女性化」的行为
性别社会化
4. 个人在特定情境中所扮演的性别角色,主要由 下列条件决定:
a) 自身对性别(gender)的概念 b) 其它人的期望 c) 自己所处的情境
5. 支持证据
a) 女性与不童男伴进餐时食量不同 b) 女性与不同关系的异性朋友谈话时呈现不同风格 c) 男性与男同性恋者或男异性恋者互动时谈论内容不同
1. 无性生殖优于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繁殖效率较高,在 环境稳定时占有较大优势;有性生殖可产生变异,足 以应付剧烈的环境变迁
2. 两性的繁殖策略不同:雌性可以生育的后代数目有限, 因此挑选伴侣比较挑剔;雄性的后代数目比较不受限 制,所以选择伴侣时通常「照单全收」
性别刻板印象课件

组织层面的措施
制定政策
制定反对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的政策,并在组织内部实施 。
提供培训
提供关于性别平等和多元性别的培训,帮助员工理解并遵 守相关政策。
鼓励反馈
鼓励员工对性别刻板印象提出反馈,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
05
CATALOGUE
案例分析与实践
成功挑战性别刻板印象的案例
成功的女性政治家
例如,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和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她们通过自己 的努力和成就展示了女性同样可以在政治领域取得成功。
概念
性别刻板印象是社会和文化背景 塑造的结果,通常被用来规范和 限制不同性别的人的行为和表现 。
性别刻板印象的起源
社会文化影响
社会和文化背景是性别刻板印象的主 要来源,不同文化和社会对男性和女 性的角色、行为和外貌有着不同的期 望和规范。
媒体传播
媒体在塑造和传播性别刻板印象方面 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广告和影视 作品。
成功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企业家
例如,美国科技公司惠普的CEO卡莉·菲奥莉娜。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打 破了科技行业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在职场中成功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案例
医生艾丽西亚·戈麦斯
她是一位成功的神经外科医生,打破了医学领域中的性别刻 板印象。
律师艾米莉·霍尔顿
她是一位成功的辩护律师,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打破了 法律行业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什么是性别刻板印象? • 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 • 性别刻板印象的危害 • 如何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 案例分析与实践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什么是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的分析与改变

性别刻板印象的分析与改变(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性别刻板印象的分析与改变摘要: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的一些独有的固定的过于简单的观点和看法,这些已经形成的固定的简单的观点和看法往往更加深刻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本文从性格刻板印象对男女两性成长的影响、对男女两性职业选择的影响以及男女两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担任的角色这几方面对性别刻板印象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别刻板印象的改变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性别刻板印象性格特点职业期望性别刻板印象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刻板印象,源自于不同现象,充满在不同角落,它是刻板印象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对男性女性各自在性格特征、社会和家庭角色等方面固定的主观感知构成了性别刻板印象。
这些观点和看法不一定有科学依据,可能是科学所否定的,也不考虑个体差异,但是确实能够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性别刻板印象所产生的认知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因而对于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会产生阻碍,更有甚者,会严重影响人际交往,产生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
因此,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分析研究是极其必要的。
以下内容分别从性别刻板印象对男女两性成长的影响、对男女两性职业选择的影响和男女两性分别在家庭和社会中担任的角色这三方面对性格刻板印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措施促使其发生改变。
一、性别刻板印象对男女两性成长的影响在传统文化视野中,男性处于主导地位而女性处于依附地位。
说到男性,人们头脑中的印象便是强烈的独立性、冒险精神强、强烈的自信心、有远大的抱负、比较理性等等,而提到女性,大家想到的是温柔、贤淑、文静、柔弱、体贴、感性等等,针对性别刻板印象对男女两性成长的影响国外的研究比较多,相较而言,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就比较匮乏。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由于性格刻板印象的普遍存在产生了性别角色偏见,即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通过模仿学习而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这期间,人们对男女两性性格特征的简单观点影响了男女两性从幼儿直至长大成人阶段,父母对不同性别儿童的教育态度、学校教学中对不同性别学生的教育态度,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对其自我的塑造、生活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5.1 刻板印象

一、刻板印象的概念刻板印象(stereotype)也称类属思维,是指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及个人经验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认知模式。
它使人倾向于按照既有概念的轨道来认识和解释有关对象。
人们会在性别、职业、种族、地域、年龄等诸多方面形成对特定人群的刻板印象。
二、刻板印象的类型(一)性别刻板印象在刻板印象中,关于男女两性的刻板印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由女性的刻板印象引发的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性别角色(gender role)是特定社会或群体按照人的男女性别规定的不同行为模式。
对于性别角色的形成,不同的心理学家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1、积极的方面:有时性别刻板印象有其合理性,比较接近于真实的性别差异。
2、消极的方面:刻板印象有时会夸大两性间的差异,或过度概括偏离了事实的核心。
(二)地域和种族刻板印象地域刻板印象:知觉者关于某个地区人群群体的刻板印象“北方人豪爽耿直、南方人精明细致”“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美国人开放、中国人含蓄”种族刻板印象,一般根据肤色、发色、面部骨骼结构等遗传决定的身体形态进行划分。
三、刻板印象的作用1.减少在印象形成过程中的认知努力2.推断看不到的特征3.推断过去和预测将来的行为4.某种程度的偏见5.行为歧视四、刻板印象的形成1.个人的亲身经验;2.社会学习:从父母、老师、同学、课本及大众媒体习得而来。
(1)教材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小学语文分配给男女两性扮演主角的数量,男性是女性的4.3倍,其中第四、九、十册没有女性担任主角;而在男女能力方而,语文教材中描述女性的是无知低能的多,男性则是知识渊博、能力高强的多;在男女性格方面,描述女性更多的是不良性格特征(如小气、狠毒、不信任、迷信等),而男性则具有坚强、勇敢、正直、友爱等优良的性格品质。
(2)教师的性别观念教师自身的性别角色观念影响着他们用不同的态度对待男女生。
(3)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由于家庭、学校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学生也形成了一定的性别刻板印象,这种性别刻板印象会对同伴产生一定的影响。
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跟据社会学辞典的解释,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指「对社会群体不准确和简单化的见解,致使旁人依此对其有固定的看待.」(Jary & Jary,1998,P. 673).按照这个定义,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则可以理解为对男性和女性的一些独有看法,而这些看法却可能是错误而过於简单化的. 在这里我先解释性(sex)与性别(gender)的分别,以免在往后的讨论产生混淆.性是指生理上的分别,一般可由性器官与基因去决定你是属男属女.而性别则是由文化建构出来的,男性和女性可以说成是两种角色,各自有一些特质和受到社会不同的期望. 套用性和性别这个概念,性别刻板印象就可以被视为把性和性别挂勾.作为男人(man),就需要具备男性化特质(masculinity),例如独立,理性,主动,有自信等.作为女人(woman),则需要拥有依赖,感性,被动,柔弱这些女性特质(femininity) (Basow,1992). 性别刻板印象的成因性别刻板印象的成因一直都受到争议.最主要的辩论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派(nature vs. nurture).本质主义者(essentialist)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分别是先天形成的,而建构主义者(constructionist)则认为两性间的差别是透过社会及文化建构出来的.现在我会分别从上述两个角度探讨形成性别刻板印象的成因. 自然因素Sex及Gender并未有统一的中文释法.例如,社会学辞典中释本把gender释作「性相」,以避免与一般人把sex解作「性别」产生混淆.国内有性书本则本sex释作「性别」,gender释作「社会性别」.个人认为把gender释作「性相」并不合宜,而释作「社会性别」则略嫌累赘.因此,在本篇文章我会把释法统一,sex会被释作「性」,而gender会被释作「性别」.0人 0人回答时间2006-12-26 15:39:31heming8210翰林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过份简单化的、滞后于现实变化的以及概括性的看法。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

名詞定義
*生理性別(sex):個體生理上是男性或女性。
*社會性別(gender):社會對兩性在社會行為與 性格特質上所賦予的意義。 *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個人自認為自 己是男性或女性,不一定符合其生理性別。 *性別認同自我概念(gender self concept): 個人覺得自己是否擁有傳統上男性或女性特質。 *性別角色信念(gender role belief)、性別角 色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對男性或 女性應該具有何種特性的信念。 *性別類型化(gender typing):個體學習到社 會定義的與性別相關的角色的分類歷程。
性別的認同
知道我們是位男性或女性,即性別認 同(gender I—dentity),在兒童時 期即已獲得。對大數人而言,性別認 同的獲得過程是平緩而沒什麼困難。 然而對某些人而言,發展性別認同卻 是一個問題。 變性人是一例子。變性人所認定的心 理性別,不同於生理性別。
心理上的男性化、女性化、及兩性化
情感與友誼
- 長期縱貫研究便發現:男孩常是一群人在一起 玩;女孩則是一對對的在一起(Eder & Hallinan, 1978),此種型態持續到青春期與成 人時期。
- 與同性交往中,女性比較重視情緒表達;表現 較多的親密感受與情緒分享(Aukett, Ritchie, & Mill, 1988;Williams, 1985)。
性別角色歧視的現像三:兩性交往
- 傳統女性偏好的對象要「三高」:身高、 學歷、收入皆比她高的對象。
- 兩性交往中,女性不能主動示好。
‧ 「少夫老妻」
台灣一位17歲的男子要娶51歲的女子,兩家 親友都不能接受,男方家長要告女方,社 會大眾也把這件事當成鬧劇來看。
男女性别刻板印象

男生部分
.
女生部分
.
8.你最不能接受女生從事什麼工 作?(複選) A.卡車司機
B.蓋房子工人 C.男性內衣褲工作者
D.科技新貴 E.公司老闆 F.其他__________
.
男生部分
.
女生部分
.
9.無法接受男生 A.娘娘腔 B.罵髒話 C.好色 D.宅、腐 E.髒
K.其他_____
.
男生部分
.
女生部分
.
12.你認為女生應該(複選3項) A.膽大的B.體貼的C.保守的 D.具領導才能E.深沉的F.有主見的 G.敏感的H.溫柔的I.純情的J.穩重的
K.其他_____
.
男生部分
.
女生部分
.
報告完畢
.
.
男生
女生
.
4.你覺得男生賺錢能力一定要比女生 強嗎? ○是 ○否
.
男生
女生
.
5.你覺得男生是不是沒有女生就活不 下去了呢? ○是 ○否
.
男生
女生
.
6.你覺得女生是不是沒有男生就活不 下去了呢? ○是 ○否
.
男生
女生
.
7.你最不能接受男生從事什麼工 作?(複選) A.護士 B.編織工人 C.秘書
F.其他______
.
男生部分
.
女生部分
.
10.無法接受女生 A.男人婆 B.罵髒話 C.好色 D.宅、腐 E.髒
F.其他______
.
男生部分
.
女生部分
.
11.你認為男生應該(複選3項) A.膽大的B.體貼的C.保守的 D.具領導才能E.深沉的F.有主見的 G.敏感的H.溫柔的I.純情的J.穩重的
214-3性别刻板印象ppt

(四)活動或遊戲
• 活動或遊戲若以真實核心理論來解釋,則 表示兩性間存在著先天差異,但是若以社 會角色理論或是社會階層理論,則活動或 遊戲不只是受到性別刻板印象的形塑,更 型塑性別刻板印象。
(五)學習能力
• 就如同「真實核心理論」所提男女之間本 質的能力就不同,女性語文及情感表達能 力較強,男性則是數理方面推理演繹能力 較強,但這些特質並非定律。但因社會角 色理論認定差異係來自個體內在的特質或 能力所造成,否定或忽略學習的功能,導 致性別刻版化印象產生。
是
男 19%
否,讓他們自由成長
50%
一半一半
31%
女 2%
52%
46%
4.是否曾經因為性別刻板印象,而不被 長輩或同學接受?
是
男 27%
否
73%
女
12%
88%
5.對於女主管、男秘書、男護士有什麼感覺?
很 OK啊 沒意見 有點難接受 完全不接受
男 55% 26% 7% 12%
女 63%
33%
4%
0%
是
男 12%
否
76%
剃一半
12%
女
10%
90%
0%
15.自己會想穿一些較露的服飾?
是
男 6%
否
94%
脫光光
0%
女
45%
55%
0%
16.有大美女走過,你會回頭看她嗎?
是
男 80%
否
10%
馬上跟蹤她
10%
女 75%
25%
0%
17.是否認同現今社會上有援助交 際這種職業?
是
男 80%
否
20%
若他們有其他工作就可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别刻板印象的后果
认知错误
夸大男女之间的差异:性别极化(gender polarization)(人们倾向于将群体内部差异最小化, 而夸大群体间的差异) 选择性归因:在性别的基础上做出有偏见的判断:在 归因研究中,女性的成功被归因为努力,男性成功被 归因为能力 选择性记忆:选择性的记住与性别刻板印象一致的信 息
女学生
忠诚 独立 个体化 坚持己见 自给自足 理解他人 有进取心 自我依赖 对他人需要敏感 有同情心
男学生
忠诚 坚持己见 愿意独挡一面 理解他人
独立 有进取心 愿意冒险 自我依赖 自给自足 有领导能力
外显和内隐性别刻板印象
外显性别刻板印象(explicit gender stereotype): 意识到自己被测试时表现的性别刻板印象(意识 层面)
性别刻板印象的相对恒定
虽然女性就业率提升(中国83%,2000),但职 业中的性别隔离仍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女性仍 然很多从事服务类、辅助类、护理类工作;女性 所得的报酬却一直比相应的男性低。
不管女性是否就业,她们仍然在家庭承担护理的 责任,比男性更可能在护理职业中(护士、幼教) 被雇佣。尽管社会角色逐渐变化,女性仍然是主 要的养育者,男性是主要的供养者。
伊朗女性
阿富汗女性
沙特女性
神话中的性别偏见
希腊人往往把女人视为灾祸。在荷马史诗中,海伦私奔导致了长达十 年的特洛伊战争 。按照赫西俄德的神话故事,宙斯把女人潘多拉赐 给男人乃是为了惩罪和降灾。
爱非斯诗人希波纳克斯在一首诗里刻毒地写道:女人只能带给男人两 天快活,“第一天是娶她时,第二天是葬她时。 ”
大多数人认为,女性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 能力不及男性。这种想法不仅会使人们以不同 的方式看待和评价男性与女性,而且还会影响 他们在这些领域中的能力的发挥。父母更多地 向男孩解释科学知识,是女孩的3倍。
性别偏见(Gender bias)
Stereotype:认知、观点、信念(如,认为女 性不聪明)
在某些国家,由于对男婴的强烈偏好,女婴因故 意流产、杀婴、歧视、忽视而死亡。
非洲等地,女孩会受到割礼侵害:切除女性阴蒂, 确保贞洁并消除性快感(电影《沙漠之花》)
性别不平等与性别分层
性别分层(gender stratification):男性和女性 由于性别而在权力、声望、资源上的不平等
历史上 由男性建立起来的国家、 法律、政治、宗教、高等教育、 经济体制 目前仍然由男性垄断,并且从男
男性化分量表
女性化分量表
表现得像领导者、
好斗、有雄心的、
亲切的、愉快、
理性的、独断的、
孩子般的天真、
强壮的、竞争的、
有同情心、
坚守自己的信念、
不说刺耳的话、
有支配力的、坚强的、 渴望抚慰受伤的感情、
有领导能力、独立的、
爱孩子、忠诚、
个人主义者、
对别人的需要很敏感、
很容易作决定、
缺乏信心、轻声细语、
有男子气概、
“你认为男性的数学能力比女性更 强吗?”
可能低估人们性别刻板印象的强度
由于社会称许性(social desirability)
外显和内隐性别刻板印象
内隐性别刻板印象(implicit gender stereotype): 没有意识到被测试时所表现的性别刻板印象(无 意识层面)
IAT(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内隐联想测验 Nosek(2002):如果屏幕出现的词汇与数学(如, 数字)或与男性(如,叔叔)有关,就按左键;如果 与艺术(如,舞蹈)或与女性(如,女儿)有关,就 按右键。然后指导语换为:如果词汇与数学或女性有 关,就按左键;如果与艺术或男性有关,就按右键。 结果:与性别刻板印象一致的联结,反应时短。
社会定义的性别角色对个体生活有深远影响。社 会将男性和女性放置在社会结构之中并用社会规 范界定其位置和内容。因此,性别角色建立的框 架之中,男性和女性获得认同、形成目标并接受 训练。
性别角色是性别不平等的一个重要来源。
宗教中的性别偏见
在圣经中,上帝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然后以亚 当的肋骨创造了夏娃——女性来自男性;夏娃没能抵 住诱惑并导致亚当犯错——女性道德上的缺点污染了 男性;当二人被逐出伊甸园时,所受惩罚不同:亚当 必须工作以挣取食物及维持生计,夏娃必须承受生育 的痛苦,还必须遵从她的丈夫。
刻板印象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可能 部分反映实际,但可能会夸大差异,尤其当人们 过度概括的时候。心理特征的个体差异很大,没 有任何一种刻板印象能够准确描述某一特定群体 的所有成员。
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关于男 性和女性特征的观念,是对所属文化中男性或 女性的刻板印象的概括。比如:男人更进取, 女人更依赖;男人更有攻击性,女人更温和; 男人更擅长处理电脑问题;Women and machinery do not mix(女人碰上机器就完了)
Prejudice:态度、情绪(如,不喜欢女律师)
Discrimination:行为(区别对待,如,不雇 佣女职员;歧视行为往往根源于偏见态度)
偏见是一种态度,结合态度的ABC理论:情 感(affect),行为倾向(behavioral tendency),认知(cognition) 。
全球的性别不平等
在加纳、孟加拉国等,非法买卖女性、儿童,迫 使其从事性交易和强迫劳动依然是个重大问题。
有些国家的政府对虐待女性不予治理,而且政府 就是制度性歧视的主要来源。如,在中东和北非, 法律允许男子以所谓的不道德行为杀死妻子 (“荣誉处决”:男性成员以捍卫家庭荣誉为由, 杀害被他们认为与男子有不正当关系的女性家庭 成员),参考《伊斯坦布尔的幸福》
从全球女性高管来看,她们也多数在传统女性行 业中做得更出色:服装、化妆、出版业等。
谢谢 观看
自古红颜多祸水
媒体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
女性的代表性不够
女性受到忽视,在电视、儿童图书中,男性角色比女性角色多;75%的报纸头版论及 男性或由男性发表评论(Hernandez, 1994),主要报刊中女性专栏作家只占10~28% (Ashkinaze, 2005);男性占据新闻和经济版面; 女性与男性的力量和价值不平衡,主流报纸的女性特写对象有一半是演艺人员,82% 的男性特写是权威人士、专家等 对男子运动的报道远多于对女子运动的报道23:1,对女性运动的报道集中在体操、花 样游泳、游泳、跳水
双性化的男性和女性会更受喜爱、更富创 造性、更乐观、更具适应性、能更好地适 应各种情境的需要、应付压力时更灵活、 能更好地减少别人的压力、较少患进食障 碍、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更为满意、大部分 都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很满意。
泰国首位女总理英拉
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最重要的特质
Auster & Ohm(2000)
圣母玛利亚是童贞女;宗教女性以抚育子女为主题, 而女性的性被认为是一种玷污。
伊斯兰教认为,对基于性别的社会等级制度的维护是 保护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础。女性进入公共场所时,她 必须包裹严实。阿富汗女性的极端原教旨主义规定, 女性不能外出工作或上学,由于不允许女医生行医, 而男医生诊治女病人有诸多限制,所以女性得不到应 有的医疗。
柔弱、善于夸奖、
自我依赖、
有礼貌、轻信的、
很强的个性、
仁慈的、能理解他人、
坚持立场、愿意冒险
热心的、容易放弃
男 性 化
男性化 双性化
未分化 女性化
Bem的双性化模型(1974) 女性化
Bem的双性化模型
双性化的人适应性更强,他们能适应更多 的情境。如,缺乏果断(男性化特质), 无论男女,都容易在争取成就时徘徊不前; 不善表达情感的人难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 关系。
性别
刻板
印象
Gender stereotypes and gender bias
制作人: 审 核: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stereotype):人们对某一特定社会群体的观点,是有关 一群人的概括,认为某一群体的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的属性。为简化世 界,人们概括出:英国人保守,美国人开朗,法国人浪漫。
刻板印象具有广泛性、持久性、牢固性(缺乏可 变性)。刻板印象很多时候以社会舆论的形态出 现。
Bem的双性化模型
期用于测量男性化-女性化人格特质的量表基于2个假设:
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征位于性别特征连续体的两个极端 上; 男性化的男人和女性化的女人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Sandra Bem(1974)认为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是相对独立的特质。 双性化(androgynous)
Bem性别角色量表
性别刻板印象的内容
女性化特质(情感性):热情、善于表达、敏感, 关心、照顾他人的形象,对人的关注胜于对事的 关注。
男性化特质(工具性):积极、客观、独立、进 取、直率、不感情用事、独断、竞争性,能够掌 握世界的形象。
大量的男性化特质更受社会推崇。
社会期待:女性是儿童和老者的看护者,男性是 供养者。
性的角度来阐释其意义。因此这些都是“性别化 体制”。
为什么会存在性别刻板印象?
社会类别化(social categorization)
个体在理解复杂的社会环境时,通过将人们划分为不同 类别,简化社会认知。
社会类别常常基于容易识别的自然特征:种族、年龄、 性别。刻板印象简化对人的理解和与人的互动,但可能 出现偏差,因为事实上个体差异很大。
社会角色理论(social role theory)
女性和男性的刻板印象源于将女性与家庭角色联系在一 起,将男性与职业角色联系在一起。因为我们主要观察 到女性扮演家庭角色,就假定女性具有养育天性;而男 性传统上被看做是养家糊口的角色,我们便觉得男性具 有在工作中表现出行动性的特性。
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gender roles)是一整套文化期望的集 合,定义了每一性别成员应当采取的行为方式。 性别角色对一系列人类行为发生着影响,其中包 括人们如何说话、着装、走路、求爱、愤怒、运 动、应对压力以及选择职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