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带解析)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带解析)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 _____1、以下关于声音产生的现象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发声是靠敲打实现的B、一切声源都在振动C、物体振动停止后,声音立即消失D、只有固体才能发声2、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的说话声就会被吓跑,这说明〔〕A、只有水能传播声音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C、水和空气都不能传播声音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3、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在你旁边的人惑觉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到听神经的D、饼干太干了4、如下图,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5、如下图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6、如下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②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③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1)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2)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回声)。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例题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答案】音叉振动幅度小;不能;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解析】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音叉振动幅度小;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变式1】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答案】A【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例题2】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 产生的: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耳朵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692)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
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8.(2 分)小平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若铁匠以每秒一次
A 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时不振动;
B 流星撞击岩石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 月球表面附近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
D 这样的说法是不合理的,应该能听到巨大的声响,因为固体也能传声.
3.(2 分)如图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则声音的传播可能是由:( )
A.气体→液体;
B.液体→气体;
C.液体→固体→气体; D.气体→固体.
不同的原因,然后运用语言概括出该实验所说明的问题。
28.这是因为大地、牛皮筒能传播声音,而且它们传播声音的速度都比在空气中传播声音
的速度大,更重要的是,敌人的马蹄声、脚步声等声音传到牛皮筒中要发生多次反射,使
声音加强,更易发现敌人.
29.因为大部分的声波被墙壁反射回去,能够通过墙壁而传到室内的声波很少,所以声音
20.(3 分)二胡是靠 振动发声,军号是靠 振动发声,“黄河在咆哮”是 的振
动发出声音的。
21.(3 分)小提琴发出悦耳的声音时,琴弦在________.
22.(3 分)在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会听到两次响声。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3.(3 分)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________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传播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课时练《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练习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时练一、单选题1.图所示,下列民族乐器中,是利用空气柱振动发声的()A.琵琶B.二胡C.笛子D.编钟2.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C.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3.题为《亚丁湾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的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
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最好用一层()A.塑料网B.真空网C.液体物质网D.金属物质网4.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
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5.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提到风声、雨声、鸟鸣声,这三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A.风声最快B.雨声最快C.鸟鸣声最快D.一样快6.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B.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7.2021年11月16日在广水市永阳学校举行了随州市物理优课竞赛活动,期间,李店初级中学李常猛老师制作了如图所示用的“土电话”,它表明了()A.只有气体能够传声B.固体能够传声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纸盒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8.如图所示,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在鱼缸旁边拍掌,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鱼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鱼缸→水→鱼D.水→鱼9.下表是一些介质中的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D.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一定是1500m/s 10.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294)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卷学校: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2分)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2.(2分)如果流星落在地球上,会发出巨大的声音;但如果是落在月球上,即使在附近,宇航员也听不到声音。
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时产生的是超声波.3.(2分)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而产生的:()A.运动; B.振动; C.温度升高; D.体积膨胀 .4.(2分)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
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
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
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5.(2分)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
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
这个实验说明......................................................... ()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6.(2分)关于声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听到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C.一般说来声音在固体中比液体中传播得快D.声音的传播要介质.7.(2分)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A.快 B.慢C.一样快D.无法比较.8.(2分)下列的实验和实例: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2分)会堂和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这是为了()A.减弱声音的反射B.增强声音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响度D.装饰10.(2分)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A.声波能够粉碎人体内的结石B.高音甚至能把人的耳朵震聋C.正在发声的喇叭前的蜡烛,烛焰飘动D.音乐能使人心情愉快11.(2分)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然自得地升降、漂游。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342)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卷一、选择题1.(2分)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2.(2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C.频率小于20000H Z的声音人们都能听到D.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3.(2分)用手指堵住双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能听到自己的讲话声B.只能听到别人的讲话声C.自己和别人的讲话声都能听到D.自己和别人的讲话声都听不到.4.(2分)自行车的车铃响时,用手握住车铃就听不到铃声了,这是因为()A.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全部吸收了。
B.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挡住无法听到。
C.车铃被握住后停止振动不在发出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多选题5.(0分)小玲在书房记单词,爸妈在客厅看新闻联播,为了减小电视机声音的影响,小玲采用的以下办法中较为合适的是()A.把电视机关掉B.减小电视机的音量C.关上书房的门D.打开书房和客厅的门窗,加快空气的流动6.(0分)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v2>v1):()A.钢轨的长为B.钢轨的长为(v2- v1)t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7.(3分)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3分)如图2-1,敲击鼓面会听到鼓声,若向鼓面上撒些纸屑或泡沫塑料的颗粒,还会看到们在鼓面上跳动如图2―2,敲击音叉会听到声音,若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一只悬挂的小球,小球会摆动。
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有答案)

2020-2021年八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7题;共21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只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B. 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C. 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2.如图,在探究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这是为了()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将音叉的震动转换为小球的振动C. 使音叉振动频率增大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A. 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空气抽出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B.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4.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比水中传播快B. 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赫兹到20000赫兹C. 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频率不变5.如图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画面:在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
关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B. 纸杯被击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 用较大的力拍打塑料膜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D. 节目所发出的拍打声一定不是噪音6.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来也。
”此时发生的情况是()A. 和正常时一样B.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也来我”C. 小李什么也听不到D.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7.手机接收到来电信号时,指示灯发光并发出声音(或振动);拨打别人的手机,如对方接收不到信号,会听到“您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的提示。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含答案)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我们在教室上课时听到老师的声音是靠传播的。
游泳者潜在水下也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能在中传播。
2、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
将耳朵贴在钢水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敲一下钢水管的另一段,你会听到次敲打的声音,其中通过水传来的是第次声音。
3、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4、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m/s;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 m。
这种方法(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5、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声速的大小与介质无关,与温度有关
6、如下图甲所示,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如下图乙所示,正在发声的鼓面上的碎纸片会跳起。
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发声的物体都在。
图2
7、如图2所示的实验中,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____ _ ___。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参考答案
1、振动;介质;空气;水
2、固体;3;2
3、真空
4、340;255;不能
5、C
6、振动
7、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3.(2011•金平区)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
15.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
16.大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朵听不到声音,他将木棒的一端咬在口中,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倾听钢琴
18.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琴声,主要是能19
.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1.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产生的,平时我们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传入我们耳朵里面的;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琴声,他靠的是_________.
22.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____Hz,人耳________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_次.23.声波的频率范围很宽,由10﹣4Hz到l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_________Hz 之间的声音,低于或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入耳都听不到.请你设想一下,如果人的听力可以听到20Hz 以下的声音,我们的听觉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写出一个与此有关的合理的场景:_________.
24.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振动,
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
三.解答题(共6小题)
25.(2005•芜湖)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________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_.
26.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房间中央,请他安静地坐着不动,也不要把头转动.然后,你拿两枚硬币敲响起来,你所站的位置要总是在他的正前方或者正后方.现在请他说出敲响硬币的地方,他的回答会令你吃惊.例如,声音本发生在房间的这一角,他却会指着完全相反的一角!
请你和同学讨论这种现象,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27.根据声音传播速度和效果的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对应的原因:
(1)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远处敌人的人踏地声和车辆的轰鸣声,其原因是_________的缘故
(2)夜晚,把手表放在枕头下睡觉,隔着枕头能清楚地听到手表的“嘀嗒”声,若把枕头拿掉,反而听不到这种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的缘故.
28.(2012•淮安)如图所示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范围信息,试归纳出上述信息的共性特征,井简述其合理性.
29.看图说理:
(1)观察如图所示,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2)如果按照如图所示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图中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或者两者都有?针对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
30.经过本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人要听清声音,除了听觉系统要正常外,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一定要有正在_________的物体,即发声体.发声体和人耳之间必须有传声的_________.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一定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声音到达人耳处的响度至少要达到_________ dB.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3.(2011•金平区)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
15.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
16.大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朵听不到声音,他将木棒的一端咬在口中,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倾听钢琴
18.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琴声,主要是能
19.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1.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平时我们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 空气 传入我们耳朵里面的;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琴声,他靠的是 骨传导 .
22.一个声源2min 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 6 Hz ,人耳 不能 (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 ,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 200 次.
23.声波的频率范围很宽,由10﹣4Hz 到l012
Hz ,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 到 20000 Hz
之间的声音,低于或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入耳都听不到.请你设想一下,如果人的听力可以听到20Hz 以下的声音,我们的听觉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写出一个与此有关的合理的场景: 人可以很清楚地听到地震前的地动声 .
24.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鼓膜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组织传给 听觉神经 , 听觉神经 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
三.解答题(共6小题) 25.(2005•芜湖)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 固体(骨骼或身体) 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传声效果与传声介质有关 .
26.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房间中央,请他安静地坐着不动,也不要把头转动.然后,你拿两枚硬币敲响起来,你所站的位置要总是在他的正前方或者正后方.现在请他说出敲响硬币的地方,他的回答会令你吃惊.例如,声音本发生在房间的这一角,他却会指着完全相反的一角! 请你和同学讨论这种现象,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27.根据声音传播速度和效果的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对应的原因:
(1)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远处敌人的人踏地声和车辆的轰鸣声,其原因是 固体能够传声 的缘故
(2)夜晚,把手表放在枕头下睡觉,隔着枕头能清楚地听到手表的“嘀嗒”声,若把枕头拿掉,反而听不到这种声音,这是因为 固体的传声效果要比气体效果好 的缘故.
28.(2012•淮安)如图所示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范围信息,试归纳出上述信息的共性特征,井简述其合理性.
29.看图说理:
(1)观察如图所示,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固体可以传声 ;
(2)如果按照如图所示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图中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或者两者都有?针对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
30.经过本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人要听清声音,除了听觉系统要正常外,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一定要有正在 振动 的物体,即发声体.发声体和人耳之间必须有传声的 介质 .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一定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声音到达人耳处的响度至少要达到 0 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