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的轴向定位及几种定位方法
轴上零件轴向固定方法和特点

固定方法简图特点轴肩、轴环、轴伸结构简单,定位可靠,可承受较大轴向力。
常用于齿轮、链轮、带轮、联轴器和轴承等定位。
为保证零件紧靠定位面,应使r<c1或r<R0。
轴肩高度a应大于R或c1,通常取a=(0.07~0.1)d;轴环宽度b≈1.4a;与滚动轴承相配合处的a和r值应根据滚动轴承的类型与尺寸的确定(见滚动轴承篇)。
圆柱轴伸见GB/T1569-1990。
套筒结构简单,定位可靠,轴上不需开槽、钻孔和切制螺纹,因而不影响轴的疲劳强度。
一般用于零件间距较小场合,以免增加结构重量。
轴的转速很高时不宜采用。
锁紧挡圈结构简单,不能承受大的轴向力,不宜用于高速。
常用于光轴上零件的固定。
螺钉锁紧挡圈的结构尺寸见GB/T884-1986。
圆锥面能消除轴和轮毂间的径向间隙,装拆较方便,可兼作周向固定,能承受冲击载荷。
多用于轴端零件固定,常与轴端压板或螺母联合使用,使零件获得双向轴向固定。
圆锥形轴伸见GB/T1570-1990。
圆螺母固定可靠,装拆方便,可承受较大的轴向力。
由于轴上切制螺纹,使轴的疲劳强度降低。
常用双圆螺母或圆螺母与止动垫圈固定轴端零件,当零件间距较大时,亦可用圆螺母代替套筒以减小结构重量。
圆螺母和止动垫圈的结构尺寸见GB/T810-1988,GB/T812-1988及GB/T858-1988。
轴端挡圈适用于固定轴端零件,可承受剧烈振动和冲击载荷。
螺栓紧固轴端挡圈的结构尺寸见GB/T892-1986(单孔)及JB/ZQ4349-1986(双孔)。
轴端挡板适用于轴和轴端固定,见JB/ZQ4748-1986。
弹性挡圈结构简单紧凑,只能承受很小的轴向力,常用于固定滚动轴承。
轴用弹性挡圈的结构尺寸见GB/T894.1-1986。
紧定螺钉适用于轴向力很小,转速很低或仅为防止零件偶然沿轴向滑动的场合。
为防止螺钉松动,可加锁圈。
紧定螺钉同时亦起周向固定作用。
紧定螺钉用孔的结构尺寸见GB/T71-1985。
轴的定位

为了防止轴上零件受力时发生沿轴向或周向的相对运动,轴上零件除了有游动或空转的要求者外,都必须进行必要的轴向和周向定位,以保证其正确的工作位置。
零件的轴向定位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是以轴肩、套筒、圆螺母、轴端挡圈和轴承端盖等来保证的。
轴肩 分为定位轴肩和非定位轴肩两类,利用轴肩定位是最方便可靠的方法,但采用轴肩就必然会使轴的直径加大,而且轴肩处将因截面突变而引起应力集中。
另外,轴肩过多时也不利于加工。
因此,轴肩定位多用于轴向力较大的场合。
定位轴肩的高度h 一般取为h=(0.07~0.1)d ,d 为与零件相配处的轴径尺寸。
滚动轴承的定位轴肩高度必须低于轴承内圈端面的高度,以便拆卸轴承,轴肩的高度可查手册中轴承的安装尺寸。
为了使零件能靠紧轴肩而得到准确可靠的定位,轴肩处的过渡圆角半径r 必须小于与之相配的零件毂孔端部的圆角半径R 或倒角尺寸C 。
轴和零件上的倒角和圆角尺寸的常用范围见下表。
非定位轴肩是为了加工和装配方便而设置的,其高度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取为1~2mm 。
套筒定位 结构简单,定位可靠,轴上不需开槽﹑钻孔和切制螺纹,因而不影响轴的疲劳强度,一般用于轴上两个零件之间的定位。
如两零件的间距较大时,不宜采用套筒定位,以免增大套筒的质量及材料用量。
因套筒与轴的配合较松,如轴的转速较高时,也不宜采用套筒定位。
圆螺母 定位可承受大的轴向力,但轴上螺纹处有较大的应力集中,会降低轴的疲劳强度,故一般用于固定轴端的零件,有双圆螺母和圆螺母与止动垫片两种型式。
当轴上两零件间距离较大不宜使用套筒定位时,也常采用圆螺母定位。
轴端挡圈 适用于固定轴端零件,可以承受较大的轴向力。
轴承端盖 用螺钉或榫槽与箱体联接而使滚动轴承的外圈得到轴向定位。
在一般情况下,整个轴的轴向定位也常利用轴承端盖来实现。
利用弹性挡圈﹑紧定螺钉及锁紧挡圈等进行轴向定位,只适用于零件上的轴向力不大之处。
紧定螺钉和锁紧挡圈常用于光轴上零件的定位。
轴系零部件结构分析与应用 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

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
键
周 向 固 定
花键
弹性环
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
销
周 向 固 定
成形联接
过盈配合
小结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轴肩(轴环)固定
套筒
2. 套筒固定
弹性挡圈
3. 圆螺母固定
4. 轴端挡圈固定
5. 轴用弹性挡圈固定
6. 紧定螺钉固定
①
②
7.轴承盖
I
③
④
8.锁紧挡圈
II
9.圆锥面固定
Q
不合理
合理
要求r轴<R孔或r轴<C孔 要求轴肩高度<滚动轴承内圈
高度
2)套筒
轴 向 固 定
注意:L轴<L毂-(2 ~ 3)mm
特点:定位可靠,装拆方便,可承受较大的轴向力 应用:常用于轴的中部距离较短、转速不高的场合
3)轴用圆螺母
双圆螺母
轴 向 固 定
特点:定位可靠,装拆方便,可承受较大的轴向力 , 由于切制螺纹使轴的疲劳强度下降。 应用:常用于轴的中部和端部。
阶梯轴
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
定位:指零件在轴上安装到位 (位置准确)
固定:指工作时零件与轴之间相对 位置保持不变(位置不动)
轴向固定 周向固定
轴肩或轴环定位
阶梯轴
轴肩 轴环
轴肩或轴环定位
阶梯轴
定轴位肩轴肩 非定位轴肩
1)轴肩和轴环
轴 向 固 定
特点:能承受较大的轴向力 应用:常用于齿轮、链轮等轴向定位
4)轴端挡圈
注意:L轴<L毂-(2~3)mm
轴 向 固 定
应用:用于固定轴端零件, 可以承受振动和冲击。
圆锥滚子轴承轴向定位预紧刚度计算

圆锥滚子轴承轴向定位预紧刚度计算圆锥滚子轴承是一种常用的轴承类型,它具有较高的负载能力和刚度,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
在使用过程中,轴承的轴向定位预紧刚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轴承的工作性能和寿命。
轴向定位预紧刚度是指轴承在承受轴向力时的变形程度。
由于轴向力的作用,轴承内部的滚动体和滚道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变形,这会影响到轴承的工作性能。
因此,为了保证轴承的正常工作,需要对轴向定位预紧刚度进行计算和调整。
在进行轴向定位预紧刚度的计算时,首先需要确定轴承的几何参数,包括内径、外径和长度等。
然后,根据轴承的材料特性和受力情况,使用相应的材料力学模型进行计算。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有限元分析法和解析法。
有限元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它可以将轴承的几何参数和材料特性输入到计算软件中,通过有限元网格划分和数值计算,得出轴向定位预紧刚度的结果。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但需要使用专业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并掌握相应的计算技术。
解析法是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它通过对轴承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和推导,得出轴向定位预紧刚度的近似解。
这种方法不需要使用复杂的计算软件,只需要一些基本的数学和力学知识即可进行计算。
虽然解析法的精度相对较低,但在一些简化的工程问题中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无论是使用有限元分析法还是解析法,都需要考虑轴承的材料特性和受力情况。
轴承的材料特性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屈服强度等,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或文献资料获取。
受力情况包括轴向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些参数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条件进行估算或测量。
根据轴承的材料特性和受力情况,可以得出轴向定位预紧刚度的计算结果。
如果计算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可以通过调整轴承的几何参数或材料特性来改善刚度性能。
例如,增加轴承的长度或直径可以增加刚度,选择更高强度的材料也可以提高刚度。
轴向定位预紧刚度是圆锥滚子轴承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着轴承的工作性能和寿命。
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和参数选择,可以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轴向定位预紧刚度,从而确保轴承的正常工作。
轴承轴向定位有几种方式

轴承轴向定位有几种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轴承在轴上和外壳孔内定位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作用在轴上负荷的大小和方向,轴承的转速,轴承的类型,轴承在轴上的位置等。
1、承外圈的定位轴承外圈在外壳孔内安装时,外壳体孔的内侧上一般都有占肩固定轴承的位置,另一侧用端盖、螺纹环和孔用弹性档圈等定位。
(1)端盖定位端盖定位用于所有类型的向心轴承和角接触轴承,在轴承转速较高、轴向负荷较大的情况下使用。
端盖用螺钉定位压紧轴承外圈,端盖也可以做成迷宫式的密封装置。
(2)螺纹环定位轴承转速较高,轴向负荷较大,不适于使用端盖定位的情况下,可用螺纹环定位向心轴承和推力轴承,此时可用于调整轴承的轴向间隙。
(3)弹性档圈定位这种定位方法所占的轴向位置小,安装拆卸方便,制造简单,适用于承受较小的轴向负荷处。
在轴承与弹簧之间加一个调整环,便于调整轴向位置。
(4)轴承外圈上带有止动槽的深沟球轴承,可用止动环定位。
当外壳孔内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加工止动档肩,或部件必须缩减轮廓尺寸时,选用这种类型。
2.轴承内圈的定位在轴上安装轴承内圈时,一般都由轴肩在一面固定轴承的位置,而另一面则用螺母、止动垫圈或弹簧档圈等固定。
轴肩和轴向固定零件与轴承内圈接触部分的尺寸,可按轴承尺寸表格所列各类轴承的安装尺寸确定。
(1)螺母定位在轴承转速较高、承受较大轴向负荷的情况下,螺母与轴承内圈接触的端面要与轴的旋转中心线垂直。
否则即使拧紧螺母也会破坏轴承的安装位置及轴承的正常工作状态,降低轴承旋转精度和使用寿命。
特别是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为松动配合时,更需要严格控制。
为了防止螺母在旋转过程中发生松动,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止松动的技术措施。
使用螺母和止动垫圈定位,将止动垫圈内键齿置入轴的键槽内,再将其外圈上各齿中的一个弯入螺母的切口中。
(2)弹簧档圈定位承承受轴向负荷不大、转速不高、轴既较短又在轴颈上加工成螺纹有困难的情况下,可采用断面为矩形的弹性档圈定位。
此种方法装卸很方便,所占位置小,制造简单。
轴承的轴向定位及几种定位方法借鉴

轴承的轴向定位及几种定位方法借鉴以轴承的轴向定位及几种定位方法借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轴承是机械设备中常用的零部件之一,用于支撑旋转轴的运动,并减少摩擦。
轴承的轴向定位是确保轴承在装配过程中正确定位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轴承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果。
本文将介绍轴承的轴向定位及几种常用的定位方法。
一、轴承的轴向定位轴承的轴向定位是指轴承与轴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即轴承在轴向上的安装位置。
轴承的正确轴向定位可以保证轴承的负荷分布均匀,减少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和噪音,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二、轴承的轴向定位方法1. 轴向挡圈定位法轴向挡圈是一种常用的轴向定位元件,它通过固定在轴上的挡圈,将轴承固定在轴上的特定位置。
轴向挡圈定位法简单可靠,适用于一些载荷较小的轴承。
2. 锥面定位法锥面定位法是通过利用轴承内外圈的锥面结构,使轴承在轴向上得到定位。
这种定位方法适用于需要承受较大径向和轴向负荷的轴承。
3. 圆锥套筒定位法圆锥套筒定位法是利用圆锥套筒与轴上的锥面结合,实现轴承的轴向定位。
这种定位方法适用于较大尺寸的轴承,能够提供较高的定位精度。
4. 轴肩定位法轴肩定位法是通过在轴上设置肩部,使轴承与轴肩接触,实现轴承的轴向定位。
这种定位方法适用于载荷较大的轴承,能够提供较高的定位精度。
以上是轴承的几种常用轴向定位方法,每种定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优劣势。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轴承的使用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定位方法。
总结:轴承的轴向定位是确保轴承在装配过程中正确定位的重要环节。
合适的轴向定位方法能够保证轴承的负荷分布均匀,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轴承的使用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轴向定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轴承的性能和可靠性。
轴承的轴向定位及几种定位方法

轴承的轴向定位及几种定位方法2011-12-16 10:38:21| 分类:SKF轴承相关知识 | 标签:轴承轴承定位|字号订阅仅仅靠过盈配合来对轴承圈进行轴向定位是不够的。
通常,需要采用一些合适的方法来对轴承圈进行轴向定位。
定位轴承的内外圈应该在两侧都进行轴向固定。
对于不可分离结构的非定位轴承,例如角接触球轴承,一个轴承圈采用较紧的配合(通常是内圈),需要轴向固定;另一个轴承圈则相对其安装面可以自由地轴向移动。
对于可分离结构的非定位轴承,例如圆柱滚子轴承,内外圈都需要轴向固定。
在机床应用中,工作端轴承通常从轴到轴承座传递轴向负荷来定位主轴。
因此,通常工作端轴承轴向定位,而驱动端轴承则可轴向自由移动。
定位方法锁紧螺母定位法采用过盈配合的轴承内圈安装时,通常使内圈一侧靠着轴上的挡肩,另一侧则一般用一个锁紧螺母(KMT或KMTA系列)固定(见图9)。
带锥形孔的轴承直接安装在锥形轴颈上,通常用锁紧螺母固定在轴上。
隔套定位法在轴承圈之间或轴承圈与邻近零件之间的采用隔套或隔圈,代替整体轴肩或轴承座肩是很便利的(图10)。
在这些情况下,尺寸和形状公差也适用于相关零件。
阶梯轴套定位另一种轴承轴向定位的方法是采用阶梯轴套(图11)。
这些轴套特别适合精密轴承配置,与带螺纹的锁紧螺母相比,其跳动更小且提供更高的精度。
阶梯轴套通常用于超高速度主轴,对于这种主轴,传统的锁紧装置无法向其提供足够的精度。
固定端盖定位法采用过盈配合的轴承外圈安装时,通常使外圈的一侧靠着轴承座上的挡肩,另一侧则用一个固定端盖固定。
固定端盖和其固定螺钉在一些情况下对轴承形状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轴承座和螺钉孔间的壁厚太小,或者螺钉紧固太紧,外圈滚道可能会变形。
最轻的ISO尺寸系列19系列比10系列或更重系列更容易受到此类损伤的影响。
采用大量小直径的螺钉是有利的。
应避免仅仅用3或4个螺钉,由于紧固点少,可能会在轴承座孔中形成凸起。
这将产生易变的摩擦力矩、噪声和不稳定的预负荷(使用角接触球轴承时)。
轴承的轴向定位及几种定位方法

轴承的轴向定位及几种定位方法2011-12-16 10:38:21| 分类:SKF轴承相关知识| 标签:轴承轴承定位|仅仅靠过盈配合来对轴承圈进行轴向定位是不够的。
通常,需要采用一些合适的方法来对轴承圈进行轴向定位。
定位轴承的内外圈应该在两侧都进行轴向固定。
对于不可分离结构的非定位轴承,例如角接触球轴承,一个轴承圈采用较紧的配合(通常是内圈),需要轴向固定;另一个轴承圈则相对其安装面可以自由地轴向移动。
对于可分离结构的非定位轴承,例如圆柱滚子轴承,内外圈都需要轴向固定。
在机床应用中,工作端轴承通常从轴到轴承座传递轴向负荷来定位主轴。
因此,通常工作端轴承轴向定位,而驱动端轴承则可轴向自由移动。
定位方法锁紧螺母定位法采用过盈配合的轴承内圈安装时,通常使内圈一侧靠着轴上的挡肩,另一侧则一般用一个锁紧螺母(KMT或KMTA系列)固定(见图9)。
带锥形孔的轴承直接安装在锥形轴颈上,通常用锁紧螺母固定在轴上。
隔套定位法在轴承圈之间或轴承圈与邻近零件之间的采用隔套或隔圈,代替整体轴肩或轴承座肩是很便利的(图10)。
在这些情况下,尺寸和形状公差也适用于相关零件。
阶梯轴套定位另一种轴承轴向定位的方法是采用阶梯轴套(图11)。
这些轴套特别适合精密轴承配置,与带螺纹的锁紧螺母相比,其跳动更小且提供更高的精度。
阶梯轴套通常用于超高速度主轴,对于这种主轴,传统的锁紧装置无法向其提供足够的精度。
固定端盖定位法采用过盈配合的轴承外圈安装时,通常使外圈的一侧靠着轴承座上的挡肩,另一侧则用一个固定端盖固定。
固定端盖和其固定螺钉在一些情况下对轴承形状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轴承座和螺钉孔间的壁厚太小,或者螺钉紧固太紧,外圈滚道可能会变形。
最轻的ISO 尺寸系列19系列比10系列或更重系列更容易受到此类损伤的影响。
采用大量小直径的螺钉是有利的。
应避免仅仅用3或4个螺钉,由于紧固点少,可能会在轴承座孔中形成凸起。
这将产生易变的摩擦力矩、噪声和不稳定的预负荷(使用角接触球轴承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承的轴向定位及几种定位方法??
2011-12-16 10:38:21|??分类:SKF轴承相关知识|??标签:轴承??轴承定位?? |
仅仅靠过盈配合来对轴承圈进行轴向定位是不够的。
通常,需要采用一些合适的方法来对轴承圈进行轴向定位。
定位轴承的内外圈应该在两侧都进行轴向固定。
对于不可分离结构的非定位轴承,例如角接触球轴承,一个轴承圈采用较紧的配合(通常是内圈),需要轴向固定;另一个轴承圈则相对其安装面可以自由地轴向移动。
对于可分离结构的非定位轴承,例如圆柱滚子轴承,内外圈都需要轴向固定。
在机床应用中,工作端轴承通常从轴到轴承座传递轴向负荷来定位主轴。
因此,通常工作端轴承轴向定位,而驱动端轴承则可轴向自由移动。
定位方法
锁紧螺母定位法
采用过盈配合的轴承内圈安装时,通常使内圈一侧靠着轴上的挡肩,另一侧则一般用一个锁紧螺母(KMT或KMTA系列)固定(见图9)。
带锥形孔的轴承直接安装在锥形轴颈上,通常用锁紧螺母固定在轴上。
隔套定位法
在轴承圈之间或轴承圈与邻近零件之间的采用隔套或隔圈,代替整体轴肩或轴承座肩是很便利的(图10)。
在这些情况下,尺寸和形状公差也适用于相关零件。
阶梯轴套定位
另一种轴承轴向定位的方法是采用阶梯轴套(图11)。
这些轴套特别适合精密轴承配置,与带螺纹的锁紧螺母相比,其跳动更小且提供更高的精度。
阶梯轴套通常用于超高速度主轴,对于这种主轴,传统的锁紧装置无法向其提供足够的精度。
固定端盖定位法
采用过盈配合的轴承外圈安装时,通常使外圈的一侧靠着轴承座上的挡肩,另一侧则用一个固定端盖固定。
固定端盖和其固定螺钉在一些情况下对轴承形状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轴承座和螺钉孔间的壁厚太小,或者螺钉紧固太紧,外圈滚道可能会变形。
最轻的ISO尺寸系列19系列比10系列或更重系列更容易受到此类损伤的影响。
采用大量小直径的螺钉是有利的。
应避免仅仅用3或4个螺钉,由于紧固点少,可能会在轴承座孔中形成凸起。
这将产生易变的摩擦力矩、噪声和不稳定的预负荷(使用角接触球轴承时)。
对于设计复杂、空间有限、仅可采用薄壁轴承和有限的螺钉数量的主轴。
在这些例子中,建议通过FEM(有限元法)分析对变形进行精确检查。
另外,轴承座端面和端盖法兰间的轴向间隙也应该检查。
指导值为10-15μm/100mm 轴承座孔径(图12)。
滚动轴承的轴向定位和固定
发布时间:2010-07-08T15:04:00 来源:亚洲泵网浏览:1950 编辑: 小唐
轴承的轴向紧固包括轴向定位和轴向固定。
为了防止轴承在轴上和在轴承座孔内移动,轴承内套圈必须紧固在轴上;外套圈必须紧固在轴承座孔内(或套杯内)。
轴承的内、外套圈需要双向还是单向轴向紧固,或者是轴向游动,取决于支承的限位要求和所用轴承的类型。
在双向限位支承(即固定支承)中,轴承的内套圈在轴上,外套圈在轴承座孔中均须双向轴向紧固。
在单向限位支承中,必须在其传力的相反方向对内、外套圈施以单向轴向紧固。
如果采用不可分式的轴承作游动支承时,只需内套圈双向轴向紧固在轴上,外套圈相对于座孔自由轴向游动;当采用内、外套圈可分的向心轴承作游动支承时,则内、外套圈均需双向轴向紧固在轴上和座孔内,轴承的内、外套圈作相对轴向游动。
轴承的轴向定位一般是内套圈采用轴肩定位、外套圈采用轴承座孔(或套杯)的挡肩定位。
为了确保轴肩和挡肩的定位作用,应使轴肩和挡肩与轴承内、外套圈的端面贴紧。
轴肩和挡肩的高度也应按标准选取,这样即可保证定位强度有便于装拆。
轴承的轴向定位介绍
为了防止轴承在承受轴向负荷时产生轴向移动,轴承在轴上和外南宁孔内都应用轴向定位装置。
轴承在轴上和外壳孔内定位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作用在轴上负荷的大小和方向,轴承的转速,轴承的类型,轴承在轴上的位置等。
轴向负荷越大,轴承转速越高,轴向定位应越可靠。
对于不同类型的轴承,轴向定位的方式也应不同。
如对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可选用轴肩和外壳孔的档肩单向支撑,而不必采用专门的定位装置,套圈在轴向的移动可由轴承本身支撑。
作为固定支承的径向轴承,其内外圈在轴向都要固定在左支承。
作为需要补偿轴的热伸长的游动支承中,如安装不可分离型轴承时,只需要固定其中一个套圈,游动的套圈不固定。
在游动支承中安装分离型轴承,如短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则两个套圈都需要固定。
常用的轴承套圈的轴承向定位方法现介绍如下:
1.轴承内圈的定位
在轴上安装轴承内圈时,一般都由轴肩在一面固定轴承的位置,而另一面则用螺母、止动垫圈或弹簧档圈等固定。
轴肩和轴向固定零件与轴承内圈接触部分的尺寸,可按轴承尺寸表格所列各类轴承的安装尺寸确定。
(1)螺母定位
在轴承转速较高、承受较大轴向负荷的情况下,螺母与轴承内圈接触的端面要与轴的旋转中心线垂直。
否则即使拧紧螺母也会破坏轴承的安装位置及轴承的正
常工作状态,降低轴承旋转精度和使用寿命。
特别是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为松动配合时,更需要严格控制。
为了防止螺母在旋转过程中发生松动,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止松动的技术措施。
使用螺母和止动垫圈定位,将止动垫圈内键齿置入轴的键槽内,再将其外圈上各齿中的一个弯入螺母的切口中。
(2)弹簧档圈定位
在轴承承受轴向负荷不大、转速不高、轴既较短又在轴颈上加工成螺纹有困难的情况下,可采用断面为矩形的弹性档圈定位。
此种方法装卸很方便,所占位置小,制造简单。
(3)止推垫圈定位
在轴颈较短、轴颈上加工成螺纹有困难,轴承转速较高、轴向负荷较大的情况下,可采用垫圈定位,即用垫圈在轴端面上用两个以上螺钉进行定位,用止动垫圈或铁丝拧死,防止松动。
(4)紧定套定位
轴承转速不高,承受平稳径向负荷和不大的轴向负荷的调心滚子轴承,可在光轴上借助锥形紧定套安装。
紧定套用螺母和止动垫圈进行定位。
利用螺母锁紧紧定套的摩擦力将轴承定位。
(5)内孔有锥度的轴承定位
内孔有锥度的轴承在锥度轴上安装,需要使轴向负荷检顶紧轴与轴承,因此安装时应注意内孔锥度的方向性。
如轴承位于轴端并且在轴端允许加工成螺纹,可以直接用螺母定位。
如果轴承不是安装在轴端,并且轴上不允许加工成螺纹。
在这种情况下,可用两半合并的螺纹环卡到轴的凹槽内,再用螺母定位轴承。
(6)特殊定位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轴的台肩和圆角尺寸不能按本目录所列的安装尺寸确定时,可以采用过渡垫片作为轴向支承。
2.轴承外圈的定位
轴承外圈在外壳孔内安装时,外壳体孔的内侧上一般都有占肩固定轴承的位置,另一侧用端盖、螺纹环和孔用弹性档圈等定位。
(1)端盖定位
端盖定位用于所有类型的向心轴承和角接触轴承,在轴承转速较高、轴向负荷较大的情况下使用。
端盖用螺钉定位压紧轴承外圈,端盖也可以做成迷宫式的密封装置。
(2)螺纹环定位
轴承转速较高,轴向负荷较大,不适于使用端盖定位的情况下,可用螺纹环定位向心轴承和推力轴承,此时可用于调整轴承的轴向间隙。
(3)弹性档圈定位
这种定位方法所占的轴向位置小,安装拆卸方便,制造简单,适用于承受较小的轴向负荷处。
在轴承与弹簧之间加一个调整环,便于调整轴向位置。
(4)轴承外圈上带有止动槽的深沟球轴承,可用止动环定位。
当外壳孔内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加工止动档肩,或部件必须缩减轮廓尺寸时,选用这种类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