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讲解
放线菌-微生物讲解

三、微生物分类的依据
形 态 特 征:个体形态(形状、大小、染色 反应等)、群体形态(菌落特征、液体培养特 点等)
生理生化特征:代谢产物、营养要求、细胞壁 成分等的测定
生态特征:微生物间各种相互关系的利用 遗传特征:DNA同源性分析 G+C的含量 其它:全细胞蛋白的分析、多位点酶的分析等
或亚种。
型:自然界存在的差异较小的同种微生物的不同类型,称为
型。如结核分支杆菌依其寄主的不同可分为人型、牛型和禽型。 菌株(品系):来自源不同的同种微生物的纯培养,均
可称为菌株。
群:
有些微生物的特征介于两种微生物之间,我们把这两种
微生物及其中间类型统称为一个群。
二、微生物的命名
命名的方法:国际法规命名,即林奈所创立的双名法。 双名法的规则:微生物的学名依属和种而命名,由两个
发育阶段上有一定的共同形态和生理特征。现代分类学上 规定种内菌株的DNA同源性≧70%。
变种: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微生物纯种,如果与典型种之
间存在某些特征的差别,而这些特征又是稳定遗传的,则 可将这一纯种称为典型种的变种。如枯草芽孢杆菌的黑色 变种。
小种(亚种):实验室中获得的微生物变异型称为小种
第三节 其它原核微生物
二、立克次氏体: 三、衣原体:是一类比立克次氏体小, 代谢活性丧失更多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 致病菌性原核微生物,仅在脊椎动物细胞 内生活,它没有产能系统,ATP得自宿主, 故有“能量寄生物之称”
四、支原体: 五、古细菌:
70年代末,沃斯等人用他们独创的技术分析了200 多种细菌和真核生物(包括其中的某些细胞器) 的16S(或18S)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的寡核苷酸 谱,结果将生物分为3大类群:真核生物、真细
放线菌讲解

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 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
第一章简述第二章有益菌和有害菌第三章第一章内容提要放线菌的主要属一定义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和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放线菌
(Actinomycetes)
第一章 简述 第二章 有益菌和有害菌 第三章 小单胞菌
第一章 内容提要
• 放线菌定义 • 放线菌的分布 • 放线菌的分类 • 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 • 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 放线菌的生活史 • 放线菌的群体形态 • 放线菌的主要属
一、定义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 繁殖和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至今已发现的 放线菌几乎都呈革兰氏染色阳性,而且细菌与 放线菌十分接近,因此,也可将放线菌定义为: 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 性菌。放线菌菌落中的菌丝常从一个中心向四 周辐射呈放射状生长,并因此而得名。放线菌 有特殊的土霉味。
• 细胞呈丝状分枝,菌 丝直径很小,与杆菌 相似。营养生长阶段, 菌丝内无隔,一般都 呈单细胞状态。细胞 内具有为数众多的核 质体。细胞壁的主要 成分是肽聚糖。
放线菌详细介绍

根据形态和功能不同可分为: 基内菌丝(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 孢子丝
一、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一)菌丝
1. 基内菌丝 •培养基内匍匐生长的菌丝,无隔, 约 0.2-0.8μm。 •通常会产生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 •功能:吸收营养,所以又称营养菌 丝。
一、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2. 气生菌丝 •由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 间的菌丝。略粗于基丝0.5-1.2μm, 也有色素产生。 •功能: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可 分 化出繁殖结构,即孢子丝。
1.双层单位膜包围的 细胞器;其中含脂 类、蛋白质、少量 RNA和环状DNA。
2.其DNA可自主复制, 不受核DNA控制。决 定线粒体的某些遗 传性状。
3.生物氧化中心。
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3)内质网:
是分布在整个细胞中的由膜构 成的管道和网状结构。在细胞 中和核膜或细胞膜相连在一起。 根据表面结构分为: 粗糙型内质网:膜外附着有核 糖体。 光滑型内质网:表面没有附着 的颗粒。 内质网功能: 起物质传递的作用,另外还有 合成脂类和脂蛋白
二、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1.分生孢子(conidiospores):
•在气生菌丝顶端形 成成串或单个孢子, 菌丝分裂形成。
二、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2、孢囊孢子
在气生菌丝顶端 或基内菌丝顶端膨 大或盘卷缠绕形成 孢子囊,在孢子囊 内形成孢囊孢子。
孢囊:菌丝细胞在不 同平面反复分裂,形 成孢囊孢子.有的孢囊 孢子可以丛毛运动。
酵母细胞壁结构
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2、细胞膜
酵母细胞膜是双磷脂 层构造,其间镶嵌着 蛋白质和甾醇。 酵母菌的细胞膜与原 核生物的基本相同。 但有的酵母菌如酿酒 酵母中含有固醇类 (甾醇),这在原核生 物是罕见的。
放线菌病健康宣教

放线菌病健康宣教
放线菌病概述
放线菌病,又称结核分枝杆菌性病变、结核状病灶,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病。
该病通常侵犯肺部,也可侵犯其他部位,病变组织呈结核样肉芽肿性病变,病理上可见放线菌的排列。
放线菌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放线菌病的症状
放线菌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一般可表现为慢性持续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咳嗽、咯血等症状。
如果病变侵犯到全身其他部位,还可能出现相应的症状,例如腹痛、皮肤病变等。
放线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放线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治疗方面,则需要根据病变的部位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坚持用药,定期复查。
放线菌病的预防
放线菌病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 避免与放线菌感染者长时间密切接触;
3. 饮食要均衡,保持良好的体质。
放线菌病的健康宣教
针对放线菌病,我们需要进行健康宣教,推广有关知识,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识
和防范意识。
以下是一些健康宣教内容: - 加强公众卫生意识,定期参加健康体检,
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 - 合理饮食,增强免疫力,保持阳光充足的环境; - 防止长时
间暴露在尘土多、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如建筑工地、矿山作业场所等; - 若有疑似放
线菌病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病史,接受规范治疗。
通过健康宣教,我们可以帮助公众更深入了解放线菌病,提高对该病的防范意识,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传播。
让我们一起关注健康,共同打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放线菌 微生物讲解

? 型:自然界存在的差异较小的同种微生物的不同类型,称为
型。如结核分支杆菌依其寄主的不同可分为人型、牛型和禽型。
? 菌株(品系):来源不同的同种微生物的纯培养,均
可称为菌株。
群: ?
有些微生物的特征介于两种微生物之间,我们把这两种
微生物及其中间类型统称为一个群。
二、微生物的命名
? 命名的方法:国际法规命名,即林奈所创立的双名法。 ? 双名法的规则:微生物的学名依属和种而命名,由两个
? 细菌: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第八、
第九版)、细菌系统学手册(第一版)
? 放线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编著
的放线菌目分科、分属检索表
1、链霉菌属 (Streptomyces):分枝丝状,基内菌
丝和气生菌丝发达,需氧菌,产分生孢子颜色多样,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的产可溶性色素,多数产抗生素。
2、诺卡氏菌属 (Nocardia):放线菌中最低等的一
个属,菌丝无隔,可断裂成杆状,不产生气生菌丝, 菌落小;存在于土壤中,少数产抗生素如抗结核的利 福霉素,有的有致病性。
3、小单胞菌属(Micromonaspora):
只有基内菌丝无气生菌丝,从基内菌 丝中生出孢子梗,顶端着生一个球形、椭 圆形或长圆形孢子,分布于湖底泥、厩肥 或堆肥中,有的会产抗生素,如绛红小单 孢菌产庆大霉素。
第三节 其它原核微生物
一、蓝细菌的形态构造与繁殖 1、形态:最简单的为单细胞的球状、杆状:
一、 系分群归类,排成系统,以便于人们对微生物进行鉴 定和交流。
? 微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 种、变种、亚种(小种)、型、菌株(品系)
?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常用的几种分类概念
? 种:亲缘关系较近的微生物有机体的集合,它们在进化
什么是放线菌

什么是放线菌
什么是放线菌1、放线菌(Actinobacillus)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大的原核生物。
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
2、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
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
3、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内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
繁殖方式
1、放线菌主要通过形成无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也可借菌体分裂片段繁殖。
放线菌长到一定阶段,一部分气生菌丝形成孢子丝,孢子丝成熟便分化形成许多孢子,称为分生孢子。
2、孢子的产生有以下几种方式。
凝聚分裂形成凝聚孢子。
其过程是孢子丝孢壁内的原生质围绕核物质,从顶端向基部逐渐凝聚成一串体积相等或大小相似的小段,然后小段收缩,并在每段外面产生新的孢子壁而成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孢子。
孢子成熟后,孢子丝壁破裂释放出孢子。
多数放线菌按此方式形成孢子,如链霉菌孢子的形成多属此类型。
对些种方式现已提出了异议。
后来证实仅有横隔分裂。
3、横隔分裂形成横隔孢子。
其过程是单细胞孢子丝长到一定阶段,首先在其中产生横隔膜,然后,在横隔膜处断裂形成孢子,称横隔孢子,也称节孢子或粉孢子。
一般呈圆柱形或杆状,体积基本相等,大小相似,约0.7~0.8x1~2.5微米。
诺卡氏菌属按此方式形成孢子。
4、有些放线菌首先在菌丝上形成孢子囊(sporangium),在孢子囊内。
放线菌名词解释

放线菌名词解释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细菌,其特征为形成分枝状的菌丝。
放线菌包括细菌界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高等细菌门(Cyanobacteria)中的一些细菌。
放线菌的数量众多,约有550属、7000多种。
它们在土壤、水体、海洋、林地、植物等各种环境中都有分布。
放线菌对环境非常重要,它们分解土壤有机物质、参与植物生长和养分循环,还能产生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
放线菌的特点是形成分枝状的丝状菌落。
它们的形态多样,有的菌丝有颜色,有的无色;有的菌丝细长,有的短粗;有的菌丝支离破碎,有的菌丝密集;有的产生分生孢子,有的不产生分生孢子。
放线菌对环境和人类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放线菌在土壤中起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它们分解有机物质,形成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肥力增加。
放线菌还与植物共生,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增强植物的抵抗力,促进植物生长。
其次,放线菌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抗生素、酶、调节生长因子等。
抗生素是放线菌最重要的代表性产物之一,它们的发现和利用对医学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放线菌还能产生酶,用于生物工程和工业生产。
另外,放线菌还能分解有机污染物,对环境的修复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放线菌也有一些负面的效应。
例如,一些菌株能够引起人畜的疾病,造成危害。
此外,放线菌中有一部分菌株可能存在的毒性需要引起注意。
综上所述,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细菌,其特点是形成分枝状的菌丝。
它们在生态学、医学和工业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放线菌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我们相信在未来对放线菌的研究和应用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第二节放线菌

它叠生在营养菌丝上,以至可覆盖整个菌落表 面。
3、孢子丝:孢子丝是由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
其上可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
有垂直、波曲、螺旋、轮生等形状。
链霉菌的各种孢子丝形态
(二)、孢子形态
灰色链霉菌直链形孢 子,孢子表面光滑
• 3、生产多种酶抑制剂 • (1)淀粉酶抑制剂:抑制淀粉酶,治疗糖尿病、肥胖症、 高血脂症等(淀粉酶链霉菌、黄色产色链霉菌等) • (2)亮肽酶抑制剂:抑制胰酶、浆胞素等,用于肌肉营养 失调症(玫瑰产色链霉菌、银样链霉菌) • (3)唾液酸酶抑制剂:抗流感病毒(玫瑰色链霉菌、龟裂链 霉菌) • (4)其他酶类抑制剂 • 糜蛋白酶抑制剂、弹性蛋白酶抑制剂、碱性磷酸酶抑制剂 (癌的免疫疗法) • 4、生产维生素 • B12(橄榄色链霉菌、灰色链霉菌)、胡萝卜素(克雷斯托 链霉菌)
§2 放线菌
有机肥料
用途广
耳聋
大多腐生、异养 有一定危害性
放线菌病
马铃薯疮痂病 脱发
一、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
n 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最简 单的为杆状或具原始菌丝。 n 菌丝直径大约1um。 n 细胞壁化学组成中含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 不含几丁质或纤维素。 n 大多革兰氏染色阳性,极少数阴性。
• (2) 以小双孢菌属菌、小四孢菌属属为代表:在基内菌丝 上不形成孢子而仅在气生菌丝顶端分别形成2个和4个孢子。 • 1) 营养菌丝:有。 • 2) 气生菌丝:有。 • 3) 孢子丝:无。 • 4) 孢子:在气生菌丝顶端分别形成2个和4个孢子。
小双孢菌
小四孢菌
• 2、菌丝顶端形成少量孢子的放线菌 • (3) 以小多孢菌属为代表:既在气生菌丝又在基 内菌丝顶端形成2-10个孢子。 • 1) 营养菌丝:有。 • 2) 气生菌丝:有。 • 3) 孢子丝:无。 • 4) 孢子:既在气生菌丝又在基内菌丝顶端形成 2 -10个孢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征,干燥、不透明、表面呈 致密的丝绒状,上有薄层彩 色的“干粉”;菌落和培养 基的链接紧密,难以挑取; 菌落的正反面颜色常不一致, 以及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面 有变形的现象等等。
在液体培养基上(内):放线菌进行摇瓶培
养时,常可见到在液体与瓶壁交界处粘着一圈 菌苔,培养液清而不混,其中悬浮着许多珠状 菌丝团,一些大型菌丝团则沉在瓶底等现象。
孢囊:典型孢囊,生长在气丝上或者基丝上。孢囊形
成大体分两种形式:孢子丝卷绕而成和孢囊梗逐渐膨大 产生。孢囊形状有:圆形、棒状、指状、瓶状或不规则 等不同形状。孢囊带鞭毛遇水游动,无鞭毛则不动。鞭 毛的着生位置、孢囊形状与孢囊孢子有无鞭毛,都是划 分属的重要特征。
六、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在自然条件下,多数放线菌是借形成各种孢子进行 繁殖的,仅少数种类是以基内菌丝分裂形成孢子状细胞 进行繁殖的。放线菌处于液体培养基时很少形成孢子, 但其各种菌丝片段都有繁殖功能。
放线菌孢子的形成是横割分裂的方式,主要通过两 种途径进行:细胞膜内陷,再由外向内逐渐收缩,最后 形成一完整的横割膜,从而把孢子丝分割成许多分生孢 子;细胞壁和膜同时内陷,再逐步向内收缩,最终将 孢子丝裂解成一串分生孢子。
放线菌的繁殖
无性孢子(主要)
分生孢子
孢子囊孢子
菌丝片段
七、放线菌的群体形态
气生菌丝:气生菌丝是基
内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向 空气中生长的菌丝体。气生 菌丝与基内菌丝有时很难区 分,在显微镜下观察,气生 菌丝颜色一般比基内菌丝颜 色深,且比基内菌丝略粗。 放线菌能否形成菌丝,取决 于物种特性、营养条件或环 境因素。
孢子丝:生长一定阶段,气生菌
丝分化出可以形成孢子的菌丝, 为孢子丝。孢子丝成熟后多以横 隔分裂的方式形成孢子和孢子链。 孢子链形状有直形、波形、螺旋 或轮生等不同形状。成熟的孢子 堆显现各种颜色,如白色、灰色、 黄色、粉红、淡紫、蓝色、或者 绿色等。放线菌孢子链的长短、 形状、着生位置、颜色是重要的 分类依据。
三、分布
主要分布含水量较低,有机物 丰富和呈微碱性的土壤中 (泥腥味 的原因),少量分布食草动物肠胃 中 (助消化)。其中,每克土壤中, 放线菌的孢子数一般可达107个。
四、与人类的关系
• 抗应生素用:上万种当中70%由放线菌产生。链霉菌属又占
放线菌的首位(90%以上),常用的抗生素除青霉素和 头孢霉素类外,绝大多数都是放线菌的产物。 • 酶制剂、维生素(如B12 )的产生菌:近年来筛选到的 许多新的生化药物多数是放线菌的次生代谢产物。 • 固氮菌:弗兰克氏菌属 (非豆科植物根瘤中内生的固氮 菌)。
初级菌丝,伸入培养基内或生 长在培养基表面,主要功能为 吸收营养物质。显微镜下观察, 基内菌丝比气生菌丝纤细,多 分枝,透明,颜色较浅。基内 菌丝直径一般为0.4到1.2um, 大多数类群不形成横隔也不断 裂。基内菌丝有白、黄、橙、 红、绿、蓝、紫、褐、黑等不 同颜色,有些可产生水溶性或 脂溶性色素。
• 分解能力强,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提高土壤肥力等方 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很强的分解纤维素、石蜡、琼脂、 角蛋白和橡胶等复杂有机物的能力。
• 甾体转化、石油脱蜡和污水处理中也有重要应用。
放线菌产生的常用抗生素
危害
少数放线菌能引起动植物病害,如 诺卡氏菌可以引起人皮肤、肺和足部的 感染等。
五、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孢子:放线菌孢子形成方式有3种,第一种是基内菌
丝的胞壁产生隔膜,形成孢子,如小单孢子;第二种 是有鞘菌丝的胞壁产生隔膜而成,孢子壁是母菌丝的 壁,如链霉菌;第三种是孢子在母菌丝内形成,又在 其外形成孢子壁,母菌丝壁破裂后释放孢子,称为内 生孢子,如高温放线菌。放线菌孢子有球形、卵形、 瓶状、杆状、柱状、腊肠状、或爪子状。电子观察表 面结构,有光滑、褶皱、瘤状、鳞片状、刺状、或毛 发状。孢子的类型、形状、着生位置、排列方式、孢 子多少、表面结构特征等都是重要的分类依据。
• 细胞呈丝状分枝,菌 丝直径很小,与杆菌 相似。营养生长阶段, 菌丝内无隔,一般都 呈单细胞状态。细胞 内具有为数众多的核 质体。细胞壁的主要 成分是肽聚糖。
• 菌丝根据形态和功能不同 可分为: 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 lium) 气生菌丝(Aerial myce
基内菌丝:又称营养菌丝或
最早是有Cohn(1875)自人泪腺感染病灶 中分离到一株丝状病原菌,即链丝菌 (Streptothrix)。
而后Harz(1877)从牛颈肿病灶中分离到 类似的病原菌,并命名为牛型放线菌 (Actinomyces bovis)。
二、分类
放线菌门属于原核生物界细菌域第14门,与其他16门并 列。 放线菌门仅有放线菌纲。 放线菌有5个亚纲:醋微菌亚纲(Subclass II Acidimicrobidae)、红细菌亚纲(Subclass III Rubrobacteridae)、红蝽菌纲(Subclass IV Coriobactridae)、球杆菌亚纲(Subclass V Sphaerobacteridae)、放线菌亚纲(Subclass Acinobacteridae)。 放线菌亚纲有放线菌目(Order I Actinomycetales)和 双歧杆菌目(Order II Bifidobacteriales)。 目前,放线菌目包括10个亚目和40个科约170多个属。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 繁殖和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至今已发现的 放线菌几乎都呈革兰氏染色阳性,而且细菌与 放线菌十分接近,因此,也可将放线菌定义为: 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 性菌。放线菌菌落中的菌丝常从一个中心向四 周辐射呈放射状生长,并因此而得名。放线菌 有特殊的土霉味。
放线菌
(Actinomycetes)
第一章 简述 第二章 有益菌和有害菌 第三章 小单胞菌
• 放线菌的分类 • 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 • 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 放线菌的生活史 • 放线菌的群体形态 • 放线菌的主要属
一、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