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分类、作用、及示例:
概念: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时间、季节、地点和景物特点);
环境描写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反映人物的性格。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作铺垫、埋伏笔。
⑤暗示或突出主题或升华作品主题。
答题思路:
抓住相关景物的总体特征,把它与人物形象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联系起来。
明确景物描写的位置,根据位置判断其作用(文首渲染气氛创设典型环境为下发情节发展作铺垫,文尾的渲染气氛展示特定情形之下人物的特定心理)联系文章的主旨(有表达中心暗示主旨的作用)。
示例:
1. 《最后一课》
文中两次提到普鲁士兵的操练“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暗示了法国已被普鲁士侵略(交代故事背景)。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了德语代替法语,最后一课也将结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让读者充分体会到法国人民的国土沦丧之痛。
(烘托心情)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文中写道《旁边的夹竹桃》中写道“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写出了夹竹桃的凋零景象(交代景物特点),渲染了凄凉的氛围(渲染气氛),以花喻人,把“我”即将丧父的伤痛(烘托心情)推向极致。
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

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有两种类型: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描写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情态、生活风尚、风土人情等,而自然环境描写则是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分析小说时,首先要从分析小说的典型环境入手,描写了什么样的典型性格,这种环境和作品中人物性格形成的关系,为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奠定了基础。
分析环境,一定要讲清环境所表达的时代的、地域的、民族的特点及环境所蕴涵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历史深度。
自然环境描写在文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等,交代自然环境的特点,还可以交代人物身份,刻画人物心理,体现人物性格特征。
例如,在《祝福》中,___老爷的书房的描写揭示了他肮脏的精神世界。
壁上挂着的___的大“寿”字,暗示着___老爷希望自己能长寿,而他对___的死活却漠然置之甚至深恶痛绝,______死得不是时候;墙上的对联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而他在祝福时得知祥___惨死时,却勃然大怒,斥之为“谬种”,一句话就撕下了他伪善的假面具,暴露了他冷酷的心肠;而案头上摆的书籍,又说明他是一个地道的“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
自然环境描写还可以为事件的发生渲染气氛,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体验小说中的情感和氛围。
在我走到学校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小男孩在路边玩耍,他手里拿着一只漂亮的气球。
我心里暗自羡慕,但也没有太在意。
直到我听到他的哭声,我才意识到他的气球不见了。
我转身去看,发现气球飘到了路中间,正好被一辆车碾过去了。
这个小男孩的哭声让我心疼,也让我后悔没有去帮助他。
比如,可以通过描写城市的建筑、人口、交通等方面来表现时代背景。
例如:在那个年代,这座城市还是个小镇,只有几条狭窄的街道和一些简陋的房屋。
人们出行都是靠着牛车、马车或者步行。
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很贫困,只有少数人家境富裕。
这样的社会背景,为下文的故事情节提供了必要的铺垫。
小说环境描写的常见手法及作用

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环境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境相融合,一 开始就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感情基调。 “眼前的故乡”和“回忆中的故乡形成对比, 从而引出对回忆中的故乡的描写,推动了情 节的发展。
比喻 静寂
以动衬静 形、声、色
01
判不准或答不全技巧手法。因缺少对描写技巧和描写角度的整体认识, 难以准确判定环境描写所采用的典型手法。如解答本题,很容易遗漏或 答错“以动衬静”(描写技巧)、“绘形绘声绘色”(描写角度)两种手法。
分析不到位、不精练。如解答本题,如果只摘录相关语句是不可以的, 应该结合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精练陈述,还要答出手法的效果。
01
《一夜的工作》一文写周 总理工作的环境:“这是 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 内陈设极其简单……”。
02
——表现人物性格(朴素、 节俭),揭示文章主题。
01
《祝福》中写道:我回到四叔 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 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 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 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 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 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 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 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 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 和一部《四书衬》。
的线索。
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
D
主旨。
环境描写作用的答题指导
答此类题我们要从环境本身的特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
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
自然环境描写答题时,要紧扣其表现了怎样的地域风格,提 示了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等。
因为她正是为这无限美好的江山而献身;她对革命胜利的 信念无比坚定,所以她看到寥落的晨星,就惊喜地呼告; “啊!妈妈,天晴啦!”这是她为革命献身的崇高精神境 界的折射!
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类型是什么

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类型是什么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与之发生直接关系的那种外界条件--社会和自然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类型是什么
1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1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文章的气氛,烘托人物此时此刻......的心情,烘托了人物的......的形象,展现了人物......的性格
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4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5深化文章的主题,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6象征暗示
7分析环境描写,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
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环境的描写的类型是什么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环境描写的作用归类

环境描写的作用归类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的感情)。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
六、深化作品主题
七、象征、暗示
总结起来六个字:
性:表现人物性格
心:烘托人物心情
气:渲染气氛
时:点明背景(时代,时间,时令,习俗,制度,观念等)
铺: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主:点明主旨
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
自然环境描写:表现了……地域风格
提示了……时间、季节
渲染营造了……氛围
社会环境: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社会现实
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1、衬托人物……心理
2、交代人物……身份
3、表现人物……性格
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
第四步:结合文章中心作答
深化了文章……主题(中心)
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作答结合文章中心作答。
中考语文专题9辨析环境描写,分析句段作用(解析版)

专题09:辨析环境描写,分析句段作用考点9:辨析环境描写,分析句段作用【考情梳理】一、环境描写分类: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分类内容作用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点明主题。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湖泊、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
(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交代环境背景;③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或衬托人物形象、心理、心情;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人物命运。
(3)情节方面①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②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制造悬念。
(4)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二、段落的作用总结上文、专项练习一、(2021·辽宁葫芦岛·统考一模)阅读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一支不再哭泣的康乃馨林子寒打人啦!一抬头,就看见柳岩风捧着个又青又肿的鼻子,一脸委屈。
接着又看见林子寒手中攥着一支枯黄零落的花,脸上罩着一层铅云,一双微红的眼睛盈满怒意。
我将脸转向了柳岩风,从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讲述中,依稀听出个大概:柳岩风课间玩耍时,偶然发现林子寒的书包里露出一丝花的枝蔓,出于好奇,便开始翻找,结果,翻出了一株花,只是,那是一支失血已久枯萎的康乃馨!一个大男人的书包里怎么会藏着一株花?柳岩风一脸坏笑着,冲着林子寒和周围的同学挤眉弄眼。
林子寒冲过去抢,柳岩风却一边高举着花,笑着躲闪,一边向刚走进教室的李小淀喊道:“李小淀,给,你同桌送你的花!”蓦地,那花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冲着李小淀飞去。
李小淀还没来得及反应,已经一脚踏上,当她惊愕地抬起脚时,那支花已经大半破碎,只留下一地的叹息和哭泣。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种类: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在小说中环境描写有以下作用:1 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交代人物活动场所。
在小说的里,一般会有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2 渲染营造某种气氛,为后边内容作铺垫。
一般来讲,每篇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每篇作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
3 烘托人物的心情,衬托人物心理。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候也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4交代人物身份,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人都活动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既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又影响着人的性格和气质。
5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说的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离不开环境描写。
6 深化主题。
7 象征或暗示。
详细版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在小说中环境描写有以下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交代人物活动场所。
在小说的里,一般会有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例如小说《子夜》中,吴老太爷进城时有有这样一段描写:“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
吴老太爷向前看。
天哪!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排山倒海般地扑到吴老太爷眼前,忽地又没有了,光秃秃的平地拔立的路灯杆,无穷无尽地,一杆接一杆地,向吴老太爷脸前打来,忽地又没有了,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准对着吴老太爷坐的小箱子冲将过来,近了!近了!吴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都抖了。
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复习进程

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一、环境描写有两种类型:小说是以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作者一定要将人物置于一定空间和场所之中去展示性格,这便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描写,读者据此可以看出小说中人物生活的时代风貌、社会制度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分析小说时,首先要从分析小说的典型环境入手,小说是怎样描写典型环境的,描写了什么样的典型性格,这种环境和作品中人物性格形成的关系,为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奠定了基础。
分析环境,一定要讲清环境所表达的时代的、地域的、民族的特点及环境所蕴涵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历史深度。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社会环境描写(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人们通常把它叫做景物描写。
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情态、生活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主要作用是揭示时代背景,显示中心。
这些描写能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时代根源。
二、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在文章中不是虚设的,就如同戏剧舞台的道具。
它们总会在一定的时候发挥自己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在不同的环境中,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等。
2、交代自然环境的特点3、交代人物身份,刻画人物心理,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如《祝福》中鲁四老爷的书房的描写: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小说对鲁四老爷书房中的陈设的描写,也很好地揭示了他肮脏的精神世界。
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暗示着鲁四老爷希望自己能长寿,而他对祥林嫂的死活却漠然置之甚至深恶痛绝,怪祥林嫂死得不是时候;墙上的对联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而他在祝福时得知祥林嫂惨死时,却勃然大怒,斥之为“谬种”,一句话就撕下了他伪善的假面具,暴露了他冷酷的心肠;而案头上摆的书籍,又说明他是一个地道的“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体现出小弗朗士的天真幼稚、无忧无虑、贪 玩、不懂事的性格特征。
4、推动情节发展
(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 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 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 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 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社戏》
此处的自然环境描写似真似幻,美妙无比; 结构上承上启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出 下文返回途中伙伴们“偷豆”吃这一小插曲 。
5、表现文章主旨
例〈孤独之旅〉雨后天晴,天空比任 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鸭们也长大了, 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 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 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 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暗示了杜小康经历风雨变得坚强与成熟, 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渲染了去看社戏时愉悦的气氛,烘托了迅哥去 看戏时的喜悦和急切心情。
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呼呼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 __ __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 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故乡》)
衬托(烘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例文:《羚羊木雕》中的“月亮出来了,冷 冷的”——“冷冷的”月光与“我”的伤心的 色调是一致的,恰当地从正面衬托出“我” 的心情。 正衬就是通过描写与人物某种心理的色调一 致的景物,烘托人物心情。反衬就是描绘与 人物心理的色调截然相反的景物,从反面烘 托人物的心情。如以“哀景”写“乐”和以 “乐景”写“哀”,皆属此类。
一、环境描写的类型
1 、社会环境描写 2 、 自然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描写 交代故事背景、社会习 俗、人们的思想观念、人际关 系等等。
2、自然环境描写
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 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 所。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 ①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心情
•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 代背景 • ③展示人物性格 • ④推动情节发展 • ⑤表现文章主题
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了春天生机 勃勃的特点,渲染了欢乐的氛围,衬托了 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 我一个人慢慢的走在路上。月亮出 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张之路《羚羊木雕》 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了夜晚月光 清冷的特点。渲染了悲伤的氛围,衬托了 “我”被逼要回木雕失去友谊的悲伤的心 情。
①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心情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 代背景 ③展示人物性格 ④推动情节发展 ⑤表现文章主题
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景 物描写可以同时具有几种表达作用。 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练习
1、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 绿随意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 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 泡。——莫怀戚《散步》
本段写景文字其作用是什么?
这段景物描写,描绘了故乡萧瑟的景象,渲染了萧索 悲凉的氛围,烘托了文中的“我”悲凉的心情。 同时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了作品的 时代背景——在双重压迫下农村日益破产。
3、展示人物性格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鸟在树 林边宛转地唱歌……” 《最后一课》
烘托出小弗朗士当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 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渲染了压抑的气氛,烘托出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萍所散发出来的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浓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兽脊似的,都远远 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们却还以为船慢。” 《社戏》
表示气氛的词语
温馨、愉悦、轻松、欢快、 热闹、安静、冷清 严肃 紧张 神秘悲凉、压抑等
பைடு நூலகம்
表示心情的词语
•心情:喜悦、轻松、 欢快、失望、沮丧、 急切、悲凉等。
1、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们上了轮船,离开 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 上驶向远处。”
渲染了当时轻松的气氛,烘托出了人物喜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