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剂的溶散时限
中药水丸溶散时限的影响因素

有些水 丸产 品需要包糖衣 、滑 石粉衣 、珠砂 衣、捕
石衣等 ,要合 理选择 包衣物 料,衣 层不易过厚,做到既 美化外观又促进溶散 的作用 。为了提 高药物 的稳 定性,
定的作用。
3 制 丸 与 泛 丸 按药品工艺要求 ,把制丸机换好刀具 ,加注润滑剂
( 一般用浓度为 6 %左右 乙醇) 0 。加入混合好 的软材 ,机 器成 丸 ,接 药 盘 盛 药 在 2 M 左 右 厚 , 厚影 响 丸型 。泛 C 太 丸速度 愈慢 ,丸粒滚动 时间愈长,使粉粒之问滚压愈紧 密 ,丸粒 则更加 结实 ,表 面毛 细孔 隙堵塞亦 愈严 重,不 能保持一定 的孔隙度, 且有些物质 的粘性也往往增强 , 而 这些 因素均可阻碍水分 的渗入 ,据测试数据 分析 ,快法 泛 丸比慢性泛丸溶散时限一般要缩短 l ~1ri。 0 5 n a
产 品 质 量 也 是 重要 一环 。
总之 ,由于水丸粒体积小 ,表面致密光滑 ,既便于 吞服,又不易吸潮 ,有利于保管贮存 ,至今仍有很多品
4 粘合剂的使用 这一工序在水丸整个制作 中是一 个相对 很关键 的环 节, 如果粘合剂过稀或过稠, 么就会使软材粘性小或搅 那 拌不开,导致不易制 丸。粘性强的药粉( 如黄柏 、熟地黄、 麦冬等) 往往使起模 困难 ,这 时可用处 方中粘性较小的药 粉进行起模, 模子起好后再将粘性大的药粉与粘性小 的药
减少药物刺激性 ,改善外观 , 包衣过程在包衣锅 内进行, 加粘合剂( 常用糖浆 , 浓度 6 %~7 %) 5 5 添加包衣材料 ( 原 药材细粉或有色材料) 。用滚转包衣法包裹,直到丸粒表 面光滑 、光亮 。水丸产 品极易吸潮 ,特别在夏季 ,需要 妥善保管储存 ,防止药 丸生霉和衣层脱皮 ,对提 高水 丸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第二节
三、实训设备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YUJ-16A全自动速控中药制丸机
四、实训内容
(一)丸剂制备岗位职责及岗位操作法 1. 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丸剂制备岗位操作法》、《丸剂生 产设备标准操作规程》。 (2)负责丸剂所用设备的安全使用及日常保养,防 止发生安全事故。
第二节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2. 丸剂制备岗位操作法
(1)生产前准备
① 操作人员按 30 万级洁净区要求进行更衣、消毒、 进入丸剂制备操作间。 ② 检查操作间、工具、容器、设备等是否有清场合 格标志,并核对是否在有效期内。否则按清场标准操作规 程进行清场 ,QA 人员检查合格后,填写清场合格证,进入 本操作。 ③ 根据要求使用适宜的产设备,设备要有“合格” 标牌,“已清洁”标牌,并对设备状况进行检查,确认设 备正常后方可使用。
第二节
(3)生产结束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① 关闭设备开关。
② 对所使用的设备按其清洁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洁、 维护和保养。 ③ 对操作间进行清场,并填写清场记录。请QA检查, QA检查合格后发清场合格证。 ④ 设备和容器上分别挂上“已清洁”标志牌,在操 作间指定位置挂上“清场合格证”标志牌。 (4)记录 及时如实填写生产操作记录。(表6-1、6-2、6-3)
第二节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5.调节制条和搓丸同步,使制丸顺利进行。
6.制丸过程经常检查丸剂外观,发现有粘连或裂痕, 圆整性不好及时进行调整。
7.生产出来的药丸应及时干燥,控制干燥温度和时 间,防止过干影响崩解。 8.生产过程所有物料均应有标示,防止发生混药、 混批。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 第八章 中药制剂各剂型的综合检测

不含药材原粉
含动物组织或其提取 物 含药材原粉
≤1000
≤1000 ≤30000
≤100
≤100 ≤100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100 不得检 出
含动物药材粉末(蜂蜜、≤30000 王浆、角、阿胶除外)
标示片重或平均片重 0.3g以下
重量差异限度 ±7.5%
0.3g或0.3g以上
±5%
3. 崩解时限 (1)普通片 (2)薄膜衣片 (3)肠溶衣片 (4)泡腾片
4. 融变时限 5. 发泡量
取3片,均应在30分钟内全部融化或崩解溶散 阴道泡腾片—20分钟内观察最大发泡量的体积, 平均发泡体积应不少于6ml,且少于4ml的不得超 过2片。 6. 微生物限度
(四)检查
1.水分 不得过11.0%。 取供试品6粒,崩解仪中加挡板进行检 细菌数≤1000; 霉菌和酵母菌数≤100;
2.装量差异
3.崩解时限 4.微生物限度 查,30分钟内全部崩解。
并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五)含量测定 取本品内容物,混合均匀,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 甾体总皂苷元0.12g),置150ml圆底烧瓶中,加硫酸40% 乙醇溶液(取60ml硫酸,缓缓注入适量的40%乙醇溶液中, 放冷,加40%乙醇溶液至1000ml,摇匀)50ml,置沸水浴 中回流5小时,放冷,加水100ml,摇匀,用105℃干燥至 恒重的4号垂熔玻璃坩埚滤过,沉淀(为经酸水解生成的 甾体皂苷元)用水洗涤至滤液不显酸性,105℃干燥至恒 重,精密称定,计算,即得。本品每粒含甾体总皂苷以 甾体总皂苷元计,不得少于35mg。
中药浓缩丸溶散时限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丸剂

丸剂定义: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赋形剂制成的类球形或球形剂型,主要供内服。
剂型特点:(1)传统丸剂体内溶散缓慢,作用持久,多用于慢性病(2)通过赋形剂调节,如制成糊丸、蜡丸,可延缓毒性、刺激性药物的吸收,减弱毒性和不良反应(3)制备成滴丸会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如果是药物提取的有效成分或化学物质与水溶性基质制成,可达速效,用于急救(4)通过分层泛丸或包衣等制备措施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减少某些芳香性药物成分的挥散(5)制作简单,性质稳定,应用较汤剂方便(6)服用剂量大,小儿服用困难(7)溶散时限难以控制(8)生产流程长及含较多药材原粉,易受微生物污染分类:1、按赋形剂不同分水丸、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及蜡丸(辅料:润湿剂、黏合剂和吸收剂)2、按制法分泛制丸: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塑制丸:蜜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蜡丸等滴制丸:滴丸制法:1.泛制法:在转动的适宜的容器或机械中将药材细粉与赋形剂交替润湿、撒布,不断翻滚,逐渐增大的一种制丸方法。
2.塑制法:药材细粉加入适量粘合剂,混合均匀,制成软硬适宜、可塑性较大的丸块,再依次制丸条、分粒、搓圆而成丸粒的制丸方法。
3.滴制法:药材或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与化学物质制成溶液或混悬液,滴入一种不相混合的液体冷却剂中,经冷凝而成丸粒的制丸方法。
现在工业主要采用塑制法,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注:虚线以上代表30万或以上洁净生产区域丸剂的包衣▪丸剂表面包裹一层物质,使与外界隔绝的过程称为包衣或上衣,包衣后的丸剂称为“包衣丸剂”。
▪目的(1)增加药物的稳定性,防药物氧化、变质、挥发。
(2)减少药物的刺激性,掩盖异味。
(3)控制丸剂的溶散度,药物衣,速释,肠溶衣,缓释。
(4)改善外观,利于识别。
包衣的种类(1)药物衣:包衣的材料是丸剂处方中的组成部分,具药理作用,首发药效。
常用的有朱砂衣、黄柏衣、甘草衣、雄黄衣、青黛衣、滑石衣、百草霜衣等。
中药丸剂检验操作规程

中药丸剂1概述1.1中药丸剂系指饮片细粉或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和浓缩丸等类型。
1.2对中药丸剂的质量要求,除外观应圆整均匀,色泽一致,蜜丸细腻滋润,软硬适中,蜡丸表面光滑无裂纹,丸内无蜡点和颗粒,以及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检查项目外,还应检査“水分”、“重量差异”、“装量差异”或“装量”、“溶散时限”和“微生物限度”。
2、水分检查法2.1简述2.1.1中药丸剂多系饮片原粉和蜂蜜等黏合剂制成,若含水量超过一定限度时易发霉变质,故《中国药典》规定本检查项目。
2.1.2丸剂的水分检査,系指在规定的条件下用适宜的方法测定供试品中的含水量(%)2.1.3蜡丸、包糖衣及薄膜衣丸剂不检査水分。
2.2仪器与用具、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记录与计算等详见水分测定法标准操作规范。
2.3结果与判定除另有规定外,水分在表1规定的限度内判为符合规定。
凡大蜜丸,烘干法与甲苯法测定结果不一致时,以甲苯法为准。
表1丸剂水分检査限度3、重量差异检查法3.1简述在中药丸剂生产中,由于工艺、设备等原因,使生产出的丸剂每丸的重量有一定的差异。
本项检查的目的在于控制每丸重量的差异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凡进行装量差异检查的单剂量包装丸剂,不再进行重量差异检查。
“单剂量包装”系指按规定一次服用的包装剂量。
各品种[用法与用量]项下规定服用范围者,不超过一次服用最髙剂量包装的丸剂,也应按“单剂量包装”检查,不再进行重量差异检査。
3.2仪器与用具321分析天平感量Im g (适用于标示重量或平均重量0.1g以上的丸剂)或感量0.1mg(适用于标示重量或平均重量0.1g及0.1g以下的丸剂)。
3.2.2药匙。
3.3操作方法以1 0丸为一份(丸重1 . 5 g及1 . 5 g以上的以1丸为一份),取供试品10份,分别称定重量。
3.4注意事项3.4.1包糖衣丸剂应检查丸芯的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包糖衣后不再检查。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药剂学《胶囊剂和丸剂》习题与解析

第四章胶囊剂和丸剂一、A1、胶囊剂的崩解时限的叙述中错误的为A、测定崩解时限时,若胶囊漂浮于液面,可加挡板B、硬胶囊剂应在15min内全部崩解C、硬胶囊剂应在30min内全部崩解D、软胶囊剂应在60min内全部崩解E、肠溶胶囊剂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查2h,不崩解,在人工肠液中,1h内应全部崩解2、《中国药典》规定,胶囊剂平均装量0.30g以下时,装量差异限度为A、±5%B、±7.5%C、±10%D、±15%E、±20%3、胶囊剂不检查的项目是A、装量差异B、硬度C、外观D、崩解时限E、溶出度4、制备肠溶胶囊剂时,用甲醛处理的目的是A、增加弹性B、增加稳定性C、杀灭微生物D、增加渗透性E、改变其溶解性5、空胶囊制备的流程为A、溶胶→蘸胶→干燥→拔壳→切割→整理B、溶胶→蘸胶→干燥→拔壳→整理C、溶胶→蘸胶→拔壳→切割→干燥→整理D、溶胶→干燥→蘸胶→拔壳→切割→整理E、溶胶→切割→蘸胶→干燥→拔壳→整理6、下列宜制成软胶囊的是A、维生素EB、药物的稀乙醇溶液C、甲醛D、硫酸锌E、O/W型乳剂7、最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为A、风化性的药物B、吸湿性的药物C、药物的水溶液D、具有苦味及臭味的药物E、易溶性的刺激性药物8、不宜制成软胶囊的药物为A、液体药物B、对光敏感的药物C、药物的水溶液D、具有苦味及臭味的药物E、含油量高的药物9、下列哪一个不是硬胶囊剂的组成A、甘油B、明胶C、琼脂D、二氧化钛E、异丙醇10、胶囊的概念是A、系指将药物填装于弹性软质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B、系指将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C、系指将药物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制成的固体或半固体制剂D、系指将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或半固体制剂E、系指将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11、软胶囊囊壁由干明胶、干增塑剂、水三者构成,其重量比例通常是A、1:(0.2~0.4):1B、1:(0.2~0.4):2C、1:(0.4~0.6):1D、1:(0.4~0.6):2E、1:(0..4~0.6):312、有关胶囊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常用硬胶囊的容积以5号为最大,0号为最小B、硬胶囊是由囊体和囊帽组成的C、软胶囊的囊壁由明胶、增塑剂、水三者构成D、软胶囊中的液体介质可以使用植物油E、软胶囊中的液体介质可以使用PEG 40013、空胶囊中容量最小的为A、000号B、0号C、1号D、5号E、10号14、滴丸的水溶性基质包括A、硬脂酸B、石油醚C、虫蜡D、PEG6000E、液体石蜡15、从滴丸剂组成及制法看,关于滴丸剂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工艺条件不易控制B、发展了耳、眼科用药新剂型C、基质容纳液态药物量大,故可使液态药物固化D、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利于劳动保护,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E、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16、以PEG 6000为基质制备滴丸剂时,不能选用的冷凝液是A、轻质液状石蜡B、重质液状石蜡C、二甲硅油D、水E、植物油17、关于滴丸和小丸的错误表述是A、普通滴丸的溶散时限要求是:应在30min内全部溶散B、包衣滴丸的溶散时限要求是:应在1 h内全部溶散C、可以将小丸制成速释小丸,也可以制成缓释微丸D、可以用挤出滚圆法、沸腾制粒法、包衣锅法制备微丸E、小丸的直径应大于2.5mm18、以PEG 6000为基质制备滴丸剂时,不能选用的冷凝液是A、轻质液状石蜡B、重质液状石蜡C、二甲硅油D、水E、植物油19、药物与基质加热熔融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互不作用的冷凝液中收缩成球形的制剂A、胶丸B、滴丸剂C、脂质体D、靶向乳剂E、微球20、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用黏合剂制成的直径小于3.5mm的球状或类球状固体制剂称为A、微囊B、软胶囊剂C、滴丸剂D、小丸E、微球21、滴丸剂的工艺流程为A、药物和基质→混悬或熔融→滴制→冷却→洗丸→干燥→选丸→质检→分装B、药物→熔融→滴制→冷却→洗丸→干燥→选丸→质检→分装C、药物→混悬→滴制→冷却→洗丸→干燥→选丸→质检→分装D、药物和基质→混悬或熔融→滴制→洗丸→干燥→选丸→质检→分装E、药物和基质→混悬或熔融→滴制→冷却→洗丸→选丸→质检→分装22、关于滴丸剂的叙述错误的为A、滴丸剂中常用的基质有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两类B、生产设备简单、生产车间内无粉尘,有利于劳动保护C、滴丸剂均起速效作用D、液体药物可制成固体滴丸剂,便于携带和服用E、增加药物的稳定性23、以水溶性强的基质制备滴丸剂时应选用哪一种冷凝液A、水与乙醇的混合物B、乙醇与甘油的混合物C、液状石蜡与水的混合物D、液状石蜡E、甘油24、下列关于小丸的叙述错误的为A、小丸在胃肠道的分布面积大,吸收较快B、小丸可根据需要制成速效、缓释或控释制剂C、小丸既可内服,也可外用D、小丸可装入硬胶囊中服用E、小丸可以通过包衣的方法来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提高稳定性25、可用包衣锅法制备的制剂有A、小丸B、微球C、滴丸剂D、软胶囊剂E、微球26、《中国药典》规定肠溶胶囊全部崩解的时限是A、10minB、15minC、20minD、30minE、60min27、《中国药典》规定软胶囊的崩解时限是A、10minB、15minC、20minD、30minE、60min28、《中国药典》规定硬胶囊的崩解时限是A、10minB、15minC、20minD、30minE、60min29、制备肠溶胶囊剂时,用PVP作底衣层,然后用蜂蜡等作外层包衣的目的是A、增加弹性B、增加稳定性C、杀灭微生物D、增加渗透性E、改变其溶解性30、制备肠溶胶囊剂时,在明胶壳表面包被肠溶衣料的目的是A、增加弹性B、增加稳定性C、杀灭微生物D、增加渗透性E、改变其溶解性二、B1、A.气雾剂B.颗粒剂C.胶囊剂D.软膏剂E.膜剂<1> 、需要进行溶化性检查的剂型是A、B、C、D、E、<2> 、需要进行崩解时限检查的剂型是A、B、C、D、E、<3> 、干燥失重不得超过2.0%的剂型是A、B、C、D、E、2、A.二氧化硅B.二氧化钛C.二氯甲烷D.聚乙二醇400E.聚乙烯吡咯烷酮<1> 、常用于空胶囊壳中的遮光剂是A、B、C、D、E、<2> 、常用于硬胶囊内容物中的助流剂是A、B、C、D、E、<3> 、可用于软胶囊中的分散介质是A、B、C、D、E、3、A.成型材料B.增塑剂C.避光剂D.防腐剂E.增稠剂制备胶囊剂时<1> 、琼脂A、B、C、D、E、<2> 、羟苯乙酯A、B、C、D、E、<3> 、山梨醇A、B、C、E、4、A.成型材料B.增塑剂C.避光剂D.防腐剂E.增稠剂制备胶囊剂时:<1> 、明胶A、B、C、D、E、<2> 、二氧化钛A、B、C、D、E、<3> 、甘油A、B、C、D、E、5、A.滚转包衣法B.胶束聚合法C.喷雾干燥法D.薄膜分散法E.滴制法<1> 、脂质体A、B、C、D、E、<2> 、小丸A、B、C、D、<3> 、纳米球A、B、C、D、E、<4> 、软胶囊剂A、B、C、D、E、6、A.乳化聚合法B.滴制法C.复凝聚法D.结晶法E.研磨法<1> 、纳米囊A、B、C、D、E、<2> 、滴丸剂A、B、C、D、E、<3> 、微囊A、B、C、D、E、<4> 、环糊精包合物A、B、C、D、E、1、关于胶囊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按药物规定剂量所占容积来选择最小空胶囊B、空胶囊共有8种规格,但常用的为0~5号C、空胶囊随着号数由小到大,容积由小到大D、若纯药物粉碎至适宜粒度就能满足硬胶囊剂的填充要求,即可直接填充E、药物流动性差,需加一定的稀释剂、润滑剂等辅料才能形成满足填充的要求2、关于软胶囊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软胶囊的囊壁具有可塑性与弹性B、液体药物若含水5%或为水溶性、挥发性有机物也可填充C、对蛋白质性质无影响的药物和附加剂均可填充于软胶囊中D、各种油类药物、无水液体药物和固体物均可填充E、软胶囊的囊壳是由明胶、增塑剂、水三者所构成的,明胶与增塑剂的比例对软胶囊剂的制备及质量有重要的影响3、一般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是A、药物是水溶液B、药物是油溶液C、药物是稀乙醇溶液D、风化性药物E、吸湿性很强的药物4、易吸湿药物可使胶囊壳A、变脆B、变软C、变色D、干裂E、不会发生变化5、易风化药物可使胶囊壳A、变脆B、变软C、变色D、相互粘连E、不会发生变化6、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A、灌装法B、压制法C、滴制法D、膜壳法E、挤压法7、肠溶胶囊剂的一般制备方法有A、甲醛浸渍法B、把普通硬胶囊外涂上CAPC、把普通硬胶囊外涂上PVPD、把普通硬胶囊外涂上PEGE、把溶解好的肠溶材料直接加到明胶液中,然后加工制成肠溶空胶囊8、硬胶囊剂制备工艺包括A、空胶囊的制备B、填充物料的制备C、测求基质吸附率D、填充E、封口9、甘油可用作A、固体分散体的载体B、软胶囊剂的增塑剂C、硬胶囊剂的增塑剂D、片剂的润滑剂E、与透皮吸收促进剂合用发挥协同作用10、下列关于硬胶囊壳的错误叙述是A、胶囊壳主要由明胶组成B、制备胶囊壳时加入山梨醇作抑菌剂C、制备胶囊壳时加入甘油作增塑剂D、加入二氧化钛使囊壳易于识别E、加入琼脂作增稠剂11、胶囊剂的特点是A、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于散剂B、液体药物可制成软胶囊剂C、可制成定位释放的胶囊剂D、可填充药物的水溶液E、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12、下列关于胶囊剂的叙述中正确的为A、可以掩盖药物的不适苦味及臭味B、生物利用度高于片剂、丸剂C、提高药物的稳定性D、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E、药物释放快,没有延时作用13、关于滴丸剂中冷凝液的选择原则是A、不与主药相混溶B、不与基质发生作用C、不影响主药疗效D、有适当的密度E、有适当的黏度14、制备合格丸剂的关键主要有A、选择适宜基质B、确定合适的滴管内外口径C、滴制过程中保持恒温D、滴制液静液压恒定E、及时冷凝15、常用的滴丸剂冷凝液有A、液体石蜡B、植物油C、甲基硅油D、水E、明胶16、下列关于滴丸剂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B、剂量准确,受热时间短,易氧化及具挥发性的药物溶于基质后,可增加其稳定性C、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D、五官科制剂多为液态或半固态剂型,作成滴丸可起到延效作用E、基质容纳液态药物量大,可使液态药物固化17、滴丸的水溶性基质包括A、聚乙二醇类B、泊洛沙姆C、明胶D、硬脂酸E、氢化植物油18、关于软胶囊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增塑剂用量过低则囊壁会过硬B、软质囊材以明胶为主,因此对蛋白质性质无影响的药物和附加剂均可填充C、醛可使明胶变性,不宜制成软胶囊D、固体药物粉末的形态、大小、密度、含水量等,均会影响软胶囊的大小E、常用滴制法和压制法制备软胶囊19、制备胶囊剂时,可作为增塑剂的是A、甘油B、山梨醇C、CMC-NaD、HPCE、油酸酰胺磺酸钠20、胶囊剂检查的项目是A、装量差异B、硬度C、外观D、崩解时限E、溶化性21、胶囊剂分为A、硬胶囊B、软胶囊C、缓释胶囊D、控释胶囊E、肠溶胶囊答案部分一、A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崩解时限硬胶囊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软胶囊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
丸剂

第十二章丸剂第一节概述一、丸剂的特点丸剂主要优点:①传统丸剂溶散、释药缓慢,可延长药效,降低毒性、刺激性,减少不良反应,适用于慢性病治疗或病后调和气血;②水溶性基质滴丸具有速效作用;③制法简便;④属较理想的中药剂型之一,固体、半固体、液体药物均可制成丸剂;⑤不同类型丸剂的释药与作用速度不同,可根据需要选用。
丸剂缺点:①某些传统品种剂量大,服用不便,尤其是儿童;②生产操作不当易致溶散、崩解迟缓;③以原粉入药,微生物易超标。
二、丸剂的分类1.按辅料分类:水丸、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
2.按制法分类:泛制丸、塑制丸、滴制丸。
第二节水丸一、水丸的赋形剂: 1.水 2.酒 3.醋 4.药汁二、水丸的制备水丸以泛制法制备,其工艺流程为:原料的准备→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包衣)→打光→质量检查→包装。
水丸对药粉的要求:一般泛丸用药粉应过五至六号筛,起模(选黏性适中药材)、盖面或包衣用粉应过六至七号筛。
起模的方法可分为粉末直接起模和湿制颗粒起模。
多项选择题有关水丸起模的叙述,正确的有A.水丸起模宜选用黏性适中的药粉B.水丸起模常以水作为润湿剂C.水丸起模有粉末直接起模、湿制颗粒起模和包衣造粒机起模等方法D.水丸起模用粉量应根据药粉的性质和丸粒的规格决定E.传统法起模丸模成型率高且较均匀,改进法起模制得的丸模较紧密且圆整『正确答案』ABCD关于水丸起模的叙述,正确的有A.起模常用水作为润湿剂B.起模用粉应黏性适中C.起模用粉量应根据药粉的性质和丸粒的规格决定D.粉末直接起模制得的丸模较紧密,但较费工时E.湿制颗粒起模制得的丸模较均匀且成型率高,但较松散『正确答案』ABCDE第三节蜜丸(含水蜜丸)一、蜜丸的类型与特点按丸重大小可分为:大蜜丸与小蜜丸(丸重以0.5g为限)。
蜜丸常作为滋补药剂,或用作慢性疾病的治疗。
此外,蜂蜜中大量的还原糖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有效成分氧化。
二、蜂蜜的选择与炼制1.蜂蜜的要求与选择制备蜜丸的蜂蜜应为半透明、带光泽、乳白色或淡黄色浓稠的液体,25℃时相对密度应在1.349以上,还原糖不低于6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丸剂的溶散时限
小蜜丸、水蜜丸、水丸:1h;
浓缩丸和糊丸:2h;
滴丸:30min;
包衣滴丸:1h;
蜡丸:人工胃液(2h无崩解),人工肠液(1h全部崩解)
大蜜丸:不检查溶散时限
栓剂的融变时限——融变时限检查法(37℃±0.5℃)
脂肪性基质:30min ;水溶性基质:60min
片剂的崩解时限:6片
原粉片:30min
(半)浸膏片、糖衣片、薄膜衣片:1h
肠溶衣片:人工胃液2小时内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人工肠液1小时内应全部崩解。
泡腾片:5min
含片、咀嚼片、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融变时限、分散均匀性×
4.融变时限:阴道片30min
5.发泡量:阴道泡腾片
胶囊的崩解时限
硬胶囊30min ,软胶囊60min
肠溶胶囊2h,人工胃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