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上燃烧和灭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 燃烧和灭火 课件(共29张PPT)

本课目录
本课目录
条件: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灭火 1.清除可燃物 原理 2.隔绝氧气(或空气)
}只需其一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本课目录
【游戏问答】
请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识 解释下面的成语?
本课目录
游戏问答
釜底抽薪
北齐魏收《为侯景判移梁朝闻》: “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将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白 磷燃烧了,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本课目录
实验:
【思考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答: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无法改变。白磷:40℃ 红磷 240℃
本课目录
一、燃烧的定义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 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本课目录
二、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看看实验吧!
本课目录
讨论:
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这一 实验事实说明了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在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 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本课目录
第三关
下列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原理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可用锅盖盖灭;
可否浇水?
隔绝氧气(或空气) 2.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若搬开纸箱呢
把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同时也可隔绝空气。 如果搬开纸箱,则是隔离可燃物。
7.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1. 题目:请简述燃烧的原理。
答案:燃烧的原理是可燃物在氧气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和光。这个反应过程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采用实验法,通过燃烧和灭火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燃烧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②灭火的方法: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是灭火的三个方法,即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以及撤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是指采用覆盖、封闭等手段,阻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是指通过喷水、使用灭火器等方法,将燃烧物质的温度降低到低于其着火点。撤离可燃物是指将可燃物从燃烧区域移除,使燃烧过程无法继续进行。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燃烧和灭火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燃烧和灭火的积极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燃烧和灭火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燃烧和灭火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2)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燃烧和灭火的场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燃烧和灭火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4)游戏设计:设计燃烧和灭火主题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 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2. 能力层次: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可能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不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缺乏运用燃烧和灭火原理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复习课件(共24张PPT)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 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正确; B、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错误; C、伏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 D、淋湿衣服爬出既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防止因为缺 氧而窒息,正确。 故选B。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其中 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一组现象是
( A)
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
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
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
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是因为具备了物质燃烧的三个 条件;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③图1 水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是因为满足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所以①②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①③可 以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④可以说明物质燃烧 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②③不能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
点是( A )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都有响声
D.都发光
【解析】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点 是都是与氧发生的氧化反应,并且会都放出热量,生 成气体、响声、发光都与该共同点无关.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A、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 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 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 目的。故正确; B、爆炸灭火不需水,特别是在缺水地区,是较为理想的灭火方 法。故正确; C、爆炸可以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并不能降低可 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D、爆炸可以掀起大面积的沙土,覆盖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 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引发学生对燃烧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燃烧的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分析燃烧的三个条件,并总结出燃烧的特点。
3.学习燃烧的类型及其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讲解不同类型的燃烧及其特点,帮助学生理解燃烧的本质。
4.灭火原理及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灭火的原理和常用方法,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c.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燃烧条件的重要性。
2.燃烧的类型及其特点:
a.介绍不同类型的燃烧,如蒸发燃烧、分解燃烧、氧化燃烧等。
b.分析各类燃烧的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讲解。
3.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a.讲解灭火的基本原理:消除燃烧条件,使燃烧无法进行。
b.介绍常见的灭火方法: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等。
2.设计一道关于燃烧和灭火的综合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技巧。
3.请学生课后观察家庭或学校周边的消防设施,了解其种类、作用及使用方法,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这些消防设施在灭火过程中的重要性。
4.分组进行一次灭火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不同灭火方法的效果,并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能量变化: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过程中能量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与燃烧和灭火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8.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燃烧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以生活中的燃烧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和灭火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练(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了解燃烧的概念2.掌握燃烧及灭火的条件知识讲解知识点一燃烧的条件一、燃烧的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燃烧条件探究实验】在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图Ⅰ),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燃烧条件:①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以上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知识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降温;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根据燃烧的条件及以上事实,我们可以总结出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所以说,灭火的根本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
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一定不要慌张,要沉着应对。
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火扑灭;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等。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例如,燃放鞭炮就是使火药在极小的空间燃烧而引起爆炸。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知识点归纳及典例导析(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
2.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条件的探究:(1)如下图所示,观察并分析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现象。
思考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即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白磷的着火点为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热水的温度大于40℃,而达不到240℃,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思考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思考3:为什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后却燃烧起来?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氧气接触就燃烧起来。
(2)完成下表中的三个小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实验1 分别将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片刻 蘸酒精的棉花立即烧起来,而蘸水的小棉花球不会燃烧 酒精具有可燃性,而水不具有可燃性实验2 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烧的小蜡烛,观察小蜡烛燃烧情况 蜡烛火焰逐渐变暗,最后熄灭 烧杯中氧气含量不断变小,最后氧气被完全消耗实验3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置于同一酒精灯上加热 小木条很容易烧起来,而小煤球很难燃烧起来 使小木条发生燃烧需要的温度较低,而使小煤块燃烧需要的温度比较高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
【要点诠释】1.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课件

5.发燃被子而发生火灾; 用水灭。主要是水变成水蒸气先带走一部分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由于线路老化短路而发生火灾。 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未切断电源灭火,有漏电危险 (3)图书馆内图书起火。
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同时隔绝氧气。
【实验目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现象
Ⅰ 火焰熄灭 Ⅱ 正常燃烧
Ⅰ
Ⅱ
Ⅲ
分析
烧杯隔绝空气;
同时具备燃烧3个条件。
Ⅲ 火焰熄灭 生成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 烧,其密度比空气大,可隔绝氧气。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讨论:根据灭火的实例,推论灭火的原理
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扑灭森林着火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火蔓延前的一片树 木砍掉。 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覆盖
可燃物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缺一不可。
实验改进:
白磷
(防止白烟逸散污染空气)
11月21日16时22分,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高新区) 宝莲寺镇平原路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发生火灾。经核 查,38人不幸遇难。经初步判定,这起事故是因为企 业人员违规操作,电焊引发火灾。
灭 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燃烧的蜡烛 火 大 比 拼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
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提出问题
实
实
验
验
一
二
现象: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
量白烟,放热,而铜片上的红磷 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
对比实验法
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需要与氧气接触
3.需要与氧气接触
【总结】燃烧条件
⑴、可燃物 ⑵、与氧气接触 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课件(共14张PPT)

想一想:大家提到的灭火方法为什么能够 灭火,你能根据灭火原理的不同将这些方
法分类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吗?
1、“盖”、“沙子”、”罩”、 “喷CO2” ——能够氧气与可燃物隔离。
2、“吹”、‘’湿布”、 “扇” ——可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燃烧
的着火点以下。
去掉可燃物。 3、“剪”—
下列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请分析其 灭火的原理人教版九Fra bibliotek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炼钢
火的利用
利用燃烧加工食物
一、按要求写出已经学过的物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气体物质燃烧:
;
。 (2)液体物质燃烧,如酒精(C2H5OH)燃烧生成二氧 化碳和水:
。 (3)固体物质燃烧:
; ; ; ; 。
二、请试着给燃烧这个现象下一个定义:
实验:
燃烧条件的探究
燃烧条件的探究
可燃物
空气(氧气)
达到着火点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移走、清除可燃物
可燃物
空气(氧气)
隔绝空气或氧气
达到着火点
降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实践探究
请各小组利用所给的药品和仪器 等物质(还可以自己提供)进行探究: 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将蜡烛熄灭,并讨 论交流你选择的方法是属于哪种灭火 的原理?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可用锅盖盖灭。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 用水扑灭。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 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 木砍掉。
发生下列情况时,你首先会采取什么灭火 措施?
(1)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 桌面上燃烧起来。
(2)邻居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子而发生 火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启发质疑,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发现和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亲自实施探究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燃烧和灭火》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
2,学科:化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学生查阅有关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方面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Y.html(截取前半部分)
【老师】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现在我们能让燃烧发生,能不能根据燃烧的条件让燃烧停止呢?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学生】各小组讨论交流生活中燃烧的现象和灭火的方法。
【老师】多媒体展示搜集的图片:燃烧的酒精灯、蜡烛、燃气灶、篝火、草原着火、森林着火,我们是如何熄灭这些火焰的?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131页,2、5 、6
(六)附板书设计
7、1 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
(1)可燃物 (1)清除可燃物 (2)氧气 (2)隔绝氧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3) 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六、教学反思
在讲授《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时,我将教材的层现方式做了适当调整,把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部分内容做为一课时来学习,其余内容在下课时学习。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任务:查阅有关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方面的资料。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反驳意见及实验验证等方法对燃烧条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由于学生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因此获得了大量相关知识,其中某些知识有的学生不太理解,再通过其他同学的解释,解决了他们心中的疑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导作用,大部分活动都是由学生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所以我认为在今后教学中,凡符合此类型的课应多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使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更好。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入】你听说过刘谦吗?刘谦在春晚表演的精彩魔术,着实让他火了一把,今天老师也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想看吗?
【老师】表演“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观察魔术
【老师】在熊熊火焰中手帕为什么没有被烧坏呢?这其中蕴含着一定的化学原理,你想为这一魔术解密吗?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7.1燃烧和灭火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使火烧得更旺。
10、请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识解释下面的成语:釜底抽薪、杯水车薪、钻木取火。(四)小结
学习了以上知识,你能对老师做的小魔术解密吗?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密魔术,讨论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对于这节课我认为还存在如下不足: 1、每组同学的观点应归纳到黑板上,在学完燃烧条件后,可分组讨论学生所说摩擦、钻木、放大镜起火的原因,干的着、湿的不着、纸锅烧水的原理,使学生对燃烧条件认识更深。2、对于灭火方法或火灾逃生措施配上一些关于指错找错的画面效果更好。今后再上这节课,针对以上不足之处,应进一步完善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吉林省
学校:吉林省洮南市第七中学
姓名:于洪侠 职称:中教一级
通信地址:吉林省洮南市第七中学
我参加工作18年,在工作中,我勤奋学习,刻苦专研。在教学中我大胆探索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实现自己在业务上的进步和飞跃。
【学生】学生思考方法中存在的共性,总结出灭火的原理。
【老师】板书:灭火的原理
【老师】看到同学们设计的方案我不禁想到一个故事:名字叫《小猴学样》,说一天小猴玩火不小心点燃了一个草堆,猴妈妈急忙拎起一桶水将火浇灭。这一切被小猴看在了眼里。晚上睡觉的时候,猴妈妈让小猴熄灭蜡烛,小猴拎起一桶水倒在了蜡烛上,蜡烛是熄灭了,而小猴挨了妈妈一顿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实际灭火过程中,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3.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开灾害,造福人类。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你见过哪些燃烧现象?
【学生】回忆学过的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如木炭,硫,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
【老师】引导学生根据物质燃烧时的共同现象总结出燃烧的定义。
【老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发生燃烧吗?能猜一猜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吗?(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学生】分组做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实验2.观察常温下存放的蜡烛会燃烧吗?点燃后呢?实验3.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烧杯罩住。
【学生】听故事,并从中感悟,在灭火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老师】下面的方法运用了哪些灭火原理?多媒体展示:炒菜时油锅着火、高压水枪灭火、燃气炉着火三幅画面。
【老师】同学们,你是否发现燃烧与灭火的原理之间有什么关系?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灭火,其原理都是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破坏燃烧所需要的条件,灭火时只需阻止一个条件即可。
5、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做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灭火的是()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C.设法使火焰与空气隔绝
D.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6、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9、《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条件回答: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7、用水可以灭火,这是因为()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水蒸发吸热,提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大量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大着火点以下,而且水蒸气又起着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
D、水的密度大于空气8、某商学院女生宿舍发生火灾,四名女生从六楼跳下当场身亡,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沿楼梯迅速下楼 B、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C、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D、封闭房门,沿绳索下坠
【老师】同学们知道了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还有专门的灭火器具呢,我们学校就有,对于灭火器你们一定很陌生,接下来我们观看一段视频学习一,为了保护自己,救护他人,我们必须要学会一些火灾中的Y.html(截取后半部分)
(三)深化练习,拓展延伸
1、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
2、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不慎打翻酒精灯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石油油井着火,用大量水浇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还从学生所查资料中获得了很多新知识,如有的学生说用纸锅来烧水,由于纸是很容易着的,这个方法是否可行呢?课后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由此使我进一步体会到现代教学不但是教师传授给学生新知识,学生也能给教师带来新的知识、新的思路,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这部分资源,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在讨论试验2时穿插着火点的概念。
【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燃烧的条件。
【老师】板书:燃烧的条件
【老师】燃烧是不是必须要同时具备三个看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数学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现在我们也构建一个三角形,缺少任何一条边也不能形成“火”,我们称之为“火三角”。
【学生】各小组讨论交流灭火的方法。
【老师】以上是生活中灭火的例子。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些燃烧的蜡烛,你们会运用不同方法熄灭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烧杯、石棉网、沙子、剪刀和水,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用品,小组讨论灭火方案,完成实验,并思考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
【老师】请大家思考上述不同的方法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它们为何能让火焰熄灭呢?
3、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4、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A.没有达到着火点B.无水酒精是液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