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荷兰海洋战略的特点、原因及启示

合集下载

浅析海洋与荷兰崛起

浅析海洋与荷兰崛起

浅析海洋与荷兰崛起作者:邱妍来源:《商》2015年第24期摘要:荷兰,位于西欧北部,濒临北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荷兰人的生活靠海而生,傍海而居。

荷兰国土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海平面以下的面积占三分之一,但勤劳勇敢的荷兰人不断的与海争地,最终在17世纪取代西班牙,称霸世界。

究竟小小的荷兰是如何崛起成为海上实力最为强大、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的世界大国呢?本文主要从贯穿荷兰社会发展历程的海洋以及海权对荷兰崛起的重要作用来分析这个问题。

关键词:海洋;海权;荷兰崛起;发展历程一、荷兰的地理位置荷兰地处欧洲大陆西北部,濒临北海,东部、南部毗邻德国与比利时,与英国向西而望,北部便是北欧国家。

荷兰国土南北最远端相距约300公里,东西最远端距离约200公里,总面积为41526平方公里[1]。

荷兰的国名“尼德兰”本意为“低地国家”。

从1000年前至今,围海造田都使用先围后抽干这样的手段,只是抽水技术不断演变,开始风车动力抽水,后是蒸汽动力,再后是油电,发动机最终取代了旧式风车。

[1]从13世纪到今天,荷兰人共向大海争得7000平方公里土地,其中4000平方公里来自围海筑坝。

向海争地,荷兰人成了世界之最,至今没有被其他国家打破。

可见荷兰并没有先天性的地理优势,但却善于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二、海洋与荷兰独立进入16世纪,西班牙国王腓力浦统治下的尼德兰,横征暴敛,暴政统治,苛捐杂税,又进行宗教迫害,终于在1568年,荷兰爆发了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战争。

1579年,荷兰北部宣布独立。

在荷兰独立的过程中,国父威廉.奥兰耶亲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阿尔法征讨尼德兰时,奥兰耶举家逃亡到故乡,秘密招兵买马,进行了三次进攻,都破产了,损兵折将!但种种困难与磨难并没有吓退他,他深知当时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所向披靡,要打败西班牙必须建立强大的海军,于是他着手海军建设,并与“水上赫泽人”联合,最后把他们纳入正规军。

事实证明,奥兰耶的海洋战略是非常有远见的,1588年,“无敌舰队”覆灭。

专题02 荷兰: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 -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全新视角解读大国发展史

专题02 荷兰: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 -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全新视角解读大国发展史
在八百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 从12世纪到14世纪,才逐步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直到今天, 荷兰仍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如果没有一系列复杂的水利 设施阻挡,荷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每天将被潮汐淹没两次。就是这样 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 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 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方式 ——对外扩张
①在南北美洲、 非洲、印度、东 南亚一带夺取了 广大的殖民地 ②17世纪,荷 兰垄断了世界航 运业,成为“海 上马车夫”
荷兰
新阿姆斯特丹 (1674年改名纽约)
中国台湾
1624—1662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大国发展史
1、荷兰衰落的原因
主观
国内工业极不发达,过度依赖外界的经济。荷兰本国的资源 不足,人口太少不足以发展先进的工业。17世纪的荷兰随着 海外贸易的利润越来越丰厚,大量商人逐渐走出国门,去海 外投资,而没有投资本国工业的发展。致使本国的工业基础 脆弱,为后来争霸失败埋下了伏笔。
西班牙 殖民统治
走上强盛(17世纪 “海上马车夫”)
丧失霸 主地位
1543
1566
尼德兰 革命
1609
荷兰 独立
17世纪 中期

三次英 荷战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大国发展史
二、荷兰崛起的政治前提 ——通过尼德兰革命实现国家独立
原因 尼德兰资本主义发展受西班 牙殖民统治的阻碍
序幕 1566年,圣像破坏运动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大国发展史
二、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
—— 荷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大国发展史

贸易立国,海权至上,小小“风车之国”如何成为“海上马车夫”?

贸易立国,海权至上,小小“风车之国”如何成为“海上马车夫”?

贸易立国,海权至上,小小“风车之国”如何成为“海上马车夫”?引言近代欧洲,可谓是搅动天下大势,欧洲大地上诸国混战,争夺霸主地位。

在海上,沿海各国更是争斗不已,自15世纪的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上演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海权争夺史诗大戏。

从最早期的西班牙、葡萄牙制霸大西洋、地中海,到西欧小国荷兰崛起成为“海上马车夫”,再到大英帝国的崛起,建立起横跨全球的商业殖民帝国,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海权在近代欧洲各国的崛起之旅中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今天我们不说举世闻名的帝国,也不说占据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我们来聊一聊西欧小国——荷兰。

这个位于西欧东北部,与英国隔海相望的弹丸之地,如何成为了近代欧洲史上第一个真正依靠海洋崛起的大国?荷兰崛起海权如何将风车之国变成了驾驭海洋的殖民帝国?这一切的背后又蕴藏着什么秘密?不要眨眼,紧跟我的笔触,前往数百年前的荷兰一探究竟。

一、建国虽短,但小国家也有大力量,弹丸之地的荷兰依靠海洋逐渐崛起1588年,荷兰共和国正式成立,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半个世纪后,这个小国建立起一支纵横大西洋的无敌舰队,探究荷兰的崛起的背后,一定会发现海洋的身影。

诚然,荷兰正是依靠着海洋发迹。

但是海洋可不是谁都能驾驭好的,君不见后来法国海军的悲惨结局。

荷兰之所以能够依靠海洋的崛起,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地理位置荷兰地处欧洲大陆西北部,北临北海,西临大西洋,国家的海岸线绵长。

东西距离大约200公里,荷兰的国名“尼德兰”,本意为“低地国家”。

千年前,荷兰人就开始了围海造田的方式扩充着国土面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才有了荷兰今日的国土面积。

从13世纪到和今天,整整800年,荷兰人一共从大海手中夺得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欲与海洋争领土方面,荷兰敢说自己世界第二,无人敢称世界第一。

荷兰人依靠着祖先的勤劳智慧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开启了向海洋争夺资源的时代。

荷兰的地理位置•海洋与荷兰独立16世纪,西班牙国王统治下的尼德兰(即荷兰),由于商业贸易而逐渐发达,被国王菲利普盯上了,这个国王横征暴敛、肆意残害百姓,还要利用宗教迫害荷兰人。

强国之鉴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兴起

强国之鉴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兴起

强国之鉴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兴起强国之鉴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兴起荷兰,这个被海水包围的小国,曾经是欧洲大陆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在17世纪的欧洲,荷兰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被誉为“古代世界的明珠”,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荷兰的海上贸易,以及荷兰人不懈追求知识、创新思维的精神。

荷兰的兴起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历史记录,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小国如何在海上驾驭自己的命运,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荷兰靠着什么走过了如此辉煌的历程并成为一个强国呢?可以说,这背后离不开两个因素:第一,地理环境和战略位置;第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开放。

荷兰地处欧洲西部,有着众多的淡水和咸水湖泊、河流、海峡以及前往其他欧洲国家的港口,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

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战略位置为荷兰的海上贸易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使荷兰成为了欧洲最重要的贸易国之一。

而在经济体制方面,荷兰则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措施,推行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实行自由贸易、挖掘自然资源、实行精细的财政管理等等,为荷兰创造了一个既创新又开放的经济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财富,从而驱动了荷兰的强盛。

作为一个小国,荷兰并没有像其他大国一样大力扩张领土,而是将精力和重心放在了海上贸易和海上控制上,这使得它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中心和海上霸主。

其海运贸易产品涉及各类物质和客运服务,其中包括煤炭、石油、钢铁、木材、海洋产品、机械设备等。

荷兰人运用先进的港口管理技术,实现了货物集装箱化、大规模物流集中管理,成为对世界重要的贸易枢纽。

在海上安全控制方面,荷兰则通过雇佣大量国际海军人员和深入洋面的精兵虎将,保证了海上贸易路线的安全,大大增强了自身海上霸权。

然而,在荷兰的兴起中,也有许多不应该忽视的教训。

比如,荷兰在制造业方面的水平并不高,它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前期发展,这使得在20世纪初期,荷兰面临了技术和科技发展的瓶颈,而且在一些新兴产业上,它的竞争力也随之减弱。

世纪荷兰的黄金时代与对外扩张

世纪荷兰的黄金时代与对外扩张

世纪荷兰的黄金时代与对外扩张荷兰的黄金时代是指17世纪,也被称为荷兰共和国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荷兰以其强大的海上贸易和殖民帝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探讨世纪荷兰的黄金时代及其对外扩张的历史背景、影响因素以及重大成就。

一、历史背景17世纪初,荷兰共和国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成为独立国家。

在一系列内外因素的推动下,荷兰开始着手发展海上贸易和对外殖民。

这也奠定了荷兰黄金时代的基础。

二、影响因素1. 地理位置荷兰地处欧洲大陆的西北部,拥有广泛的河流和海岸线。

这使得荷兰成为连接欧洲内陆和海洋贸易的重要中转站,方便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2. 商业精神荷兰人民向来重商主义,在商业精神的影响下,他们勇于探索新的商业机会和发展路径,这有力推动了荷兰的经济发展。

3. 宗教自由17世纪的欧洲充满了宗教纷争,而荷兰以宗教自由的政策吸引了大量来自其他国家的宗教难民。

这些难民不仅带来了人才,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三、海上贸易的繁荣在世纪荷兰的黄金时代,荷兰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帝国之一,其船队遍布世界各个角落。

荷兰的商人通过与东亚、东印度群岛、北美和非洲等地的贸易,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四、殖民帝国的建立荷兰在世纪荷兰的黄金时代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

他们在东亚的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以及南非、巴西等地都建立了殖民地,并成为殖民地的主要统治者。

这些殖民地为荷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财富。

五、科学与艺术的繁荣荷兰黄金时代不仅是经济上的繁荣,也是科学和艺术的繁荣时期。

荷兰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在这个时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和艺术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对外扩张的影响荷兰的对外扩张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荷兰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贸易网络,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其次,荷兰的殖民地为国家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和资源,使荷兰成为欧洲的经济中心之一。

此外,荷兰的海上实力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震慑,成为欧洲的重要海上强国之一。

荷兰的围海造陆及对我国的启示

荷兰的围海造陆及对我国的启示

须 德 海 工 程
三角洲工程: 三角洲工程:主要包括5处挡潮闸坝和5处水道控制闸: 东斯海尔德闸坝;费尔瑟挡潮闸;布劳沃斯挡潮闸;哈灵 水道挡潮闸坝;荷兰斯艾瑟挡潮闸;三角洲水道上的闸坝。 影响:阻挡了海潮长驱直入,并大大缩短防潮堤的长度。 影响: 在防潮、根治水患和国家对水的调节管理上,意义十分重 大;而且大大改善了三角洲地区各岛屿间及与鹿特舟等中 心城市间的交通联系,这将对西南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 积极的推动作用。
产生的 主要问题
湿地破坏
1.沿海湿地遭填埋 2.浅海珊瑚礁、红树林遭破坏, 调节力减弱
渔业减产
1.鱼类回游路线阻断 2.栖息地、产卵场遭破坏 3.受污染毒害
五、相关启示和借鉴
1.实现海域综合管理: 实现海域综合管理: 实现海域综合管理 海域综合管理需要制定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成立或明确统 一协调的管理机构,组织制定区域性海域管理规划,完善 海域开发许可证制度和项目评价制度等。荷兰作为世界上 填海造陆成就最高的国家有着一套完善的海域综合管理体 系。它即是科学实施填海造陆,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基础。 我国海域属国家所有,其核心管理是实行用海审批制度、 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海洋功能区划制度等,已经建立了相 对规范、科学和严密的程序。借鉴国际海域综合管理经验, 还需要加强几方面的工作:
四、我国围海造陆现状
1.概况: 概况: 概况 我国曾经掀起过三次大的围海造地热潮。第一次是新中国 成立初期的围海晒盐;第二次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 年代,围垦海涂扩展农业用地;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中 后期到90年代初的滩涂围垦养殖热潮。2002年,《海域 使用管理法》实施后,国家每年对围填海规模都控制在 100多平方公里左右。 进入2l世纪,随着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特别第二次工 业化浪潮和土地紧缩情势下,我国正掀起新一轮的大规模 的围填海热潮。这次热潮波及的造陆区域大,从辽宁到广 西我国东、南部沿海省市甚至包括县、乡一级行政区均在 积极推行围填海工程;所实施的围填海工程有大有小,新 一轮的围填海热潮一部分是国家或省、市经济发展所必需 的,但多数小型围填海工程却是一些部门利益或者县、乡 政府形象工程所致。

十七世纪的荷兰海军:海上马车伕想打谁就打谁

十七世纪的荷兰海军:海上马车伕想打谁就打谁

十七世纪的荷兰海军:海上马车伕想打谁就打谁现代人说到荷兰这个国家,首先想到的,一般都是他的足球。

熟悉足球的朋友都晓得,荷兰足球全攻全守的足球战术,水银泻地的进攻。

让世界上所有的后卫线都感到头疼。

而放到十七世纪的地球上,说到荷兰,当时的欧洲人首先想到的,却是他的海军。

论水银泻地,全攻全守,荷兰海军带给对手的回忆,不止是头疼,更是死亡的恐惧。

在那个时代,他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绰号:海上马车伕。

所谓「海上马车伕」,字面意思,就是把开船开的和驾车一样轻松的,放在荷兰身上,就是全世界的海洋上,他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打谁就打谁。

而看他的实力,「海上马车伕」的绰号绝非浪得虚名:十七世纪的荷兰,拥有各种船只一万五千艘,水手八万多人,他的船只数量和水手总数都超过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其中战舰的总吨位,超过当时欧洲强国英国一倍多,他的商船吨位,更占当时欧洲商船总吨位总和的四分之三。

而且荷兰海军不止有数量,更有质量,在海军战斗力和军事技术上,荷兰人更极其强大。

荷兰人作战所使用的巨型战舰,当时中国人称为「夹板船」,它的船体下部为双层,航行稳定,抗沉效能好。

体积更是巨大,当时已有了排水量1000吨以上的战舰,火力同样强,后来被中国称为「夹板铁船」的荷兰战舰,载炮数量多近百门,在明朝崇祯九年(公元1637年)后,荷兰人更拥有了制造排水量1500吨,载炮数超过百门的超巨型战舰的能力。

在决定海战杀伤力的火炮技术上,荷兰人更走在了当时世界的前头,他们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出爆破炮弹的国家,即明末军事资料中常说的「开花弹」。

这种火炮解决了中世纪火炮的最大难题---炸膛问题,可以延长火炮的轰击时间,同时其炮弹在爆炸后可以炸成弹片,提高爆炸杀伤力。

明朝在与努尔哈赤争夺辽东的宁远会战中,正是以这种火炮(葡萄牙在与荷兰的作战中缴获,由明朝辗转购买)击伤努尔哈赤,扭转了当时的辽东战局。

在作战素质上,荷兰人更是当时欧洲顶级,荷兰水手的吃苦耐劳,坚韧勇敢,在整个航海时代都是欧洲闻名,甚至一直被当做欧洲水手精神的标尺。

荷兰的殖民帝国与海洋霸权

荷兰的殖民帝国与海洋霸权

荷兰的殖民帝国与海洋霸权荷兰是一个小国家,但在17世纪的历史上,它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之一。

这个国家通过建立海洋霸权和全球贸易网络,将其影响力扩展到世界各地。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荷兰殖民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公司成立于1602年,旨在开展对东南亚的贸易活动。

它建立了贸易站点和港口,与当地统治者签订贸易协议,并控制了有价值的香料产区。

东印度公司的控制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包括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南非等地。

这些殖民地为荷兰提供了稳定的贸易產品来源,并成为其经济繁荣的基石。

荷兰西印度公司也是荷兰殖民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公司成立于1621年,主要负责在美洲的贸易活动。

它控制了巴西、加勒比海地区和北美洲的一部分,包括现在的纽约。

荷兰在这些地区建立了种植园和贸易据点,从中获取大量的植物和动物产品,如糖、咖啡、可可和皮毛。

这些殖民地不仅为荷兰带来了丰富的贸易资源,还为该国提供了扩大其海军力量的基础。

荷兰的海军力量是其建立海洋霸权的关键。

荷兰在发展大航海事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建造先进船只和船舶技术的中心。

荷兰的商船和战舰凭借其优秀的设计和构造,成为世界上最快、最灵活的船只之一。

荷兰的船只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的船只,在大海上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和侵略能力。

荷兰的海军不仅保护了其殖民地,还通过袭击其他国家的海上贸易线路,削弱了对手的经济实力。

除了建立殖民帝国和发展海军力量,荷兰还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贸易网络。

荷兰成为欧洲一体化的枢纽,通过其港口和商业中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商业活动。

荷兰的商人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贸易活动,与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商人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联系。

荷兰的交易所成为当时全球最繁忙的交易所之一,各种商品和货币在这里交易,使荷兰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然而,荷兰的殖民帝国和海洋霸权并不是没有问题的。

荷兰的统治方式和殖民政策引发了对殖民地的抵抗和矛盾。

殖民地的居民受到荷兰的剥削和压迫,引发了广泛的反殖民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世界海洋文明史上,如果说15、16 世纪是西班牙葡萄牙的世纪,而18 世纪到二战前夕是英国的时代的话,17 世纪就其总体而言,可以说是荷兰的世纪。

即使在三次英荷战争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荷兰的海上力量仍然是霸主级别的,直到十八世纪初,才被英国最终完全超越。

作为一个面积狭小的海岸低地国际,荷兰的能够取得海洋霸权,并且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而在奇迹的背后,经过对历史的梳理和分析,也不难发现,荷兰的海洋霸权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

、荷兰海洋战略的特点一)以商业为主导的海洋战略马克思曾引用居利希的话评价道:荷兰“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以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国家。

这个共和国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荷兰的强盛推动它执行更加狂妄的霸权政策它曾宣称:要把挪威变成它的森林,把莱茵河岸河加龙河岸变成它的葡萄园,把德意志、西班牙和爱尔兰变成它的羊圈,把普鲁士和波兰变成它的谷仓,把印度和阿拉伯变成它的果园。

与早期的西班牙、葡萄牙和后期的英国不同,荷兰的海洋霸权不是建立在广大的殖民地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商业贸易,具体而言就是欧洲沿海转口贸易的基础之上的。

二)被动的海洋战略总数占整个世界的三分之二,海上实力无与伦比,被称为“海马车夫”。

而且在三次英荷战争的海上较量中,荷兰海军的表现也一度非常的强势。

但是荷兰的海上霸权,从一开始就是非常的被动的。

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其脆弱性。

随着英国的逐步崛起,荷兰海上战略的消极被动性才逐步的体现出来,首先表现出来的事海洋战略的单一性。

荷兰的海洋战略非常的单一,就是一海上转口贸易为核心的海洋商贸战略,海上贸易可以说是荷兰经济社会的唯一命脉。

这就决定了,荷兰海洋战略的单一性。

而在十七世纪,海上竞争日益的加剧的国际形势下,单一性也就不可避免的决定了其具有脆弱性。

因此,荷兰建立空前强大的船队和护航舰队,其目的就是保证国民经济命脉的有序运运转。

无论是与北欧海盗的海甚至直接的暴力掠夺相比,还是与西班牙葡萄牙等殖民者的殖民掠夺相比,荷兰的海上活动特别是军事活动很少有主动攻击的实例。

在决定荷兰国运的三次英荷战争中,荷兰在战略取向上来看也是消极被动的。

从战争的过程来看,虽然荷兰有德月,格兰特甚至率领荷兰海军深入泰晤士河烧毁了大量的英 国战船,俘获了大量战利品。

迫使英荷于 1667 年 7月 21日。

日签订了《布雷达条约》 。

但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 是政治的延续,是政治的工具” 。

三次英荷战争明显是在荷 兰遭受英国的进一步排挤下被迫做出的反击。

三)缺乏陆地支撑的海洋战略关于海权与陆权的关系,美国著名海洋战略学家马汉有过非常经典的论述。

马汉认为,海权国家在地理上也有其独 特的优势,即海洋。

“海洋是海权国家的家园和领地,就其 字面意义而言,也没有任何其他来自陆地的方法以制衡这种 排他性的控制。

”①然而,海上交通的存在时一回事,对其 使用则是另一回事。

后者取决于实力,这一实力表现为两种 形式,即在海洋上的纯粹海军实力,以及在海洋接触或插入 陆地之处的海军和陆军实力的相互结合――或也可能是相 冲突。

在海洋与陆地相接处的地方,军事实力(政治权力的 基础)的冲突当然就成为了重点,因此也必须建立起平衡。

②在海洋和陆地相接触的地方,陆地会给海洋造成极大的影 响,海权在这里就不仅仅意味着海上优势, 还需要控制沿岸, 这种情况尤其见诸于海港入口, 可通航河流的入海口、 岛屿、格兰特的卓越的军事指挥,荷兰在战争中 度占据很大的主 动。

分别在“四日海战”等海战中大胜英国海军。

1667 年 6战争海岸线、以及人工水路。

③马汉还认为,在海权与陆权的较量中,方都不是截然区分的因素,每一方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和利用另一因素的援助;也就是说,陆权国家会试图到达海洋,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加以利用;海权国家则必须获得陆地的支持,只要其动机与陆地居住者密切相关”④、荷兰海洋战略呈现如此特征的原因一)国小地狭,人口稀少,缺乏足够的国内市场荷兰的国土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是著名的低地国家,自然资源嫉妒匮乏。

国内人口稀少,市场狭窄,国内有超过三分之一从事海洋相关的行业。

正是在国内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的情况下,荷兰走上了海上的贸易之路。

在这样的条件下,荷兰的经济发展,缺乏真正的内在动力,商业胜过工业,国际贸易超过国内贸易,而国际贸易更多的带有转口贸易的性质。

17 世纪荷兰的经济繁荣,是建立在国际商业垄断权的基础之上。

正如马克思所说:“现在,工业上的霸权带来商业上的霸权。

在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却是商业上的霸权造成了工业上的优势。

”⑤荷兰经济发展的特点,也成为了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弱点。

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被迫接受英国“航海条例”的限制和约束,从而削弱了“海上马车夫”的作用。

直到17 世纪末,荷兰的经济地位很快被拥有强大工场手工业的英国所代替。

到 18 世纪初,荷兰便失去了海上优势和贸易垄断权, 从一个商业大国变成一个依附于英国的二等国家。

二)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外交策略上的失误荷兰的国际环境是非常复杂的, 17 世纪的欧洲国际环境非常的恶劣。

1618 年至 1648 年,欧洲进行了三 这场战争涉及面广,战争进行的时间长。

但是随之而来的并 不是和平。

法国西班牙等大国内战不断,欧洲大陆的小规模 战争也在不断发生。

欧洲大陆强国林立,而荷兰虽然军事实 力较强,但是国土面积狭小,缺乏足够的战略纵深,导致很 容易受到其他国家的进攻。

荷兰的周边面临着法国、 普鲁士、 丹麦以及其宿敌西班牙等强国的环绕。

处境非常危险。

而且 当时的欧洲,国际关系非常复杂,各国之间为了利益,崇尚军事实力和战争,没有一个稳定的国际秩序,因此荷兰面临 略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个方面,荷兰花了大量的精 力和时间和自己的宿敌英国发展关系。

其中比较著名的便是 婚姻外交。

虽然这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与英国的关 系不可调和之际,仍然在第二次英荷战争之后与英国、瑞典 结盟,共同对付法国,引起法国不满,最终与法国的同盟关 系彻底瓦解,反目成仇,导致法荷战争的惨败。

这些都是荷 兰外交策略的失误之处。

三)荷兰的自然地理具有先天劣势年战争。

这非常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

同时,荷兰的外交策毫无疑问,在海权中作为核心内容的海上力量和海上交通都是以与地理因素有关的物质条件为基础的。

海洋地理条件的优劣对一国海权的发展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优越的地理条件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和战略势能。

影响国家海权发展的地理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海陆位置,根据马汉的海权学说,海权地理位置主要涵盖两个方面:即该国是岛屿国家还是大陆国家;是否面临陆上威胁或陆上扩展的诱惑;⑥2、海岸条件:海岸条件指一个国家的濒海程度、海岸线的长度、海岸线的曲折度、海岸线的利用率以及海湾和港口的多寡与优略;3、出海通道:在进出大洋的通达性上,一国的海上力量的投送和运输需要拥有多条宽敞、便捷、安全的通道以供进出大洋。

在战争期间,出海通道关乎海军的机动性和国家战略资源的获取,是打击对手、维系国家战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而出海通道的重要性在和平年代更多体现在它作为物流通道的价值上。

如果一个国家的出海通道受到外国限制,通达性不畅,会对该国的海权发展极为不利,因为这样会导致对手的封锁更为容易。

很显然,在这三点基本的海洋地理条件上,荷兰都有非常明显的先天劣势,这样就决定了荷兰的海上战略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制约因素,很难应对复杂多变的海洋竞争,保持其海上霸主的地位。

荷兰海上霸权兴衰给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启示一)坚持经济与安全并举的海洋战略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战略更加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关乎民族兴衰命运。

马汉曾经说过:海上力量的发展,是建立在贸易的基础上的。

”从荷兰从一个面积狭小,人口稀少的小国,变成世界的海上霸主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海洋经济对于海洋战略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而我国要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必须要大力发展海为了推动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我国应该促进沿海省份对外经贸的发展。

促进我国海底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促进海洋矿业、海洋化工等海洋技术的发展,提升我国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建设的产业化规模。

大力扶植海洋渔业和养殖业,促进海洋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调整能源资源战略,对于沿海地区包括争议海区的油气资源进行有序开发,同事对沿海海区环境进行有效监控和治理。

最后,要加强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与海洋强国在海洋科技和经济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⑦海洋一个方面是对外经济交流与贸易的窗口,同时也是国防的重要边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安全地位。

荷兰作为17 世纪的海上霸主,其海上安全一直受到非常重要的威胁,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其广泛的海上贸易很难有效的实施安全防卫,而且,荷兰缺乏海上安全所必须的地理环境,导致荷兰维护期海上安全的难度远远大于其在欧洲的对手。

我国同样作为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海上安全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结合荷兰的经验教训,为了维护我国海洋国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应对来自海上的威胁,我们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海军。

同时,要加强我国的海防纵深建设,切实保障我国的海上权益与安全。

(二)积极实施海洋战略,注重外交策略的施展荷兰虽然海上实力足够强大,但是由于荷兰在海上殖民的过程中,以及在其转口贸易的过程中触动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因而在欧洲的盟友较少。

唯一潜在的盟友法国也最终和英国结盟,并合力对荷兰的霸权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荷兰逐步丧失了欧洲一流强国的地位,沦为欧洲二流国家。

虽然这与欧洲的国际环境过于复杂有关,但是荷兰的外交失误,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⑧历史学家们总结英国之所以能够保持数百年的海上霸权,其倚仗的便是孤悬海外的地理位置加均势外交,其中均势外交作为历史上的经典外交策略,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⑨ 正是由于英国在外交上的成功,使得其能在欧洲残酷的竞争中能够长盛不衰,连横扫欧洲的拿破仑都只能望洋兴叹。

这些很大程度上都应该归功于英国的外交政策。

包括查理二世用纵横捭阖的手段离间了荷兰与法国之间的关系。

⑩英国著名学者杰里米?帕克斯曼曾精炼的概括到:“大海把你和最邻近的国家隔开,又把你跟最遥远的国家连接起来……与世隔绝的位置也提供了有选择地参加战争,结成联盟和参与阴谋活动的机会。

”B11 这些都表明英国的地理环境对于其外交政策提供的便利,同时也体现出英国在外交政策的选择上的手段非常丰富。

我国现在建设海洋强国,面临着非常的复杂的局面。

我国目前与周边国家,特别是南海和东海地区存在着海域的海洋领土和权益的争端。

这样的形势,对我国的外交策略是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坚持领土主权不被侵犯的条件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建设海洋强国而努力,是个非常重大的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