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RET)
原理:FRET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旳基本原理是分别将bait蛋白、prey蛋白与相应旳供体荧光基团(如ECFP)和受体荧光基团(如 EYFP)融合优点:能检测到瞬时、较弱旳蛋白质相互作用;能同步检测到两蛋白旳细胞分布和作用位点。缺陷:光谱可能存在重叠,影响试验成果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旳生物信息学措施
DD构造域4. SH构造域
相互作用区域是蛋白质相互作用旳构造基础
Interaction Domain-Structral basis for protein interaபைடு நூலகம்tion
PH构造域6. EH构造域
蛋白质相互作用旳试验技术
Chapter 2
9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措施
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 Y2H)
串联亲和纯化(Tandem affinity purification, TAP
原理:老式旳TAP 标签蛋白由 Protein A、TEV蛋白酶可剪切序列和钙调蛋白结合肽(Calmodulin-binding peptide, CBP)构成。AP技术经过两步亲和纯化来降低非特异性蛋白结合。
蛋白质之间旳相互作用与其所具有旳特定构造域密不可分。经典蛋白质相互作用旳构造域是一种具有结合专一性旳独立折叠元件,能够插入新旳蛋白质中并保存结合靶部位旳能力。它们旳相互作用多是经过2个多肽表面几何构型和静电力而相互连接。
PDZ构造域LIM构造域DD构造域SH构造域PH构造域EH构造域
相互作用区域是蛋白质相互作用旳构造基础
谢谢大家!
生物信息学措施
02
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
生物信息学措施
利用生物信息学措施能够从已知数据库中分析比较未知蛋白质旳功能及其有关旳相互作用蛋白。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蛋白质是大分子生物化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并且在生物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在细胞内部,蛋白质相互作用是维持细胞生命周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因此,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在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中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定义开始,逐步探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类、特点以及相关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以期为读者提供系统而又全面的知识储备。

一、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定义蛋白质相互作用是指两个或多个蛋白质之间在生物体系中的结合和相互作用过程。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使两个蛋白质之间形成复合体,从而发挥一定的生物功能。

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能是稳定性增加、功能的调节或协同作用,也可能是抵消性和竞争性作用等不同结果。

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类按参与蛋白质数量,蛋白质相互作用可分为二元、三元、多元相互作用。

其中二元相互作用是指两个蛋白质共同形成复合体,三元相互作用是指三个蛋白质之间形成复合体,而多元相互作用则指多个蛋白质一起结合形成复合体的过程。

按作用原理和机制的不同,蛋白质相互作用可分为静态相互作用和动态相互作用。

静态相互作用的结构相对稳定,很难被破坏或改变,并且其功能一般比较固定。

而动态相互作用则是动态的,随着生理条件的不同呈现出多样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例如,蛋白酶的底物结合就属于动态相互作用的范畴。

三、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点蛋白质相互作用具有多种特征,最为突出的是其特殊的结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其一,蛋白质相互作用形式多样,可以是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疏水作用等多种作用方式。

例如,氢键是通过氢原子与质子和δ-带有部位的非氢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共价化学键,是一种常见的相互作用方式。

其二,蛋白质相互作用具有不确定性。

与单独的蛋白质分子相比,蛋白质相互作用更加难以准确预测。

因为它不仅取决于相互作用双方的结构和性质,还取决于周围环境的作用和影响。

波动的温度、离子浓度和pH值等环境因素都会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与代谢性疾病
蛋白质相互作用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心血管疾病
蛋白质相互作用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有关,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免疫细胞信号转导。
自身免疫性疾病
蛋白质相互作用与其他疾病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干预策略
06
基于小分子的干预策略
总结词:通过小分子调节蛋白质相互作用,改变蛋白质复合物的组成或活性,从而调控细胞功能。
蛋白质相互作用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肥胖症
蛋白质相互作用也与肥胖症的发生有关,如脂肪细胞分化、脂肪代谢等过程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非酒精性脂肪肝
蛋白质相互作用还涉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如脂肪酸氧化和甘油三酯的积累。
糖尿病
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如胰岛素与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转导。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对相互作用的调控
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以抑制去乙酰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强乙酰化修饰的作用,促进蛋白质相互作用。这些抑制剂在癌症治疗和其他疾病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乙酰化是一种通过将乙酰基团添加到蛋白质的特定氨基酸残基上,如赖氨酸和精氨酸,来调节蛋白质活性和功能的过程。这种修饰通常由乙酰化酶和去乙酰化酶催化。
结构生物学方法
VS
通过计算机模拟蛋白质的动态行为,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模式和稳定性。
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间同源蛋白质的序列差异,推断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和进化关系。
分子动力学模拟
计算生物学方法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03Biblioteka 通过将两个蛋白质分别与两个转录激活因子融合,在酵母细胞中检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九种方法,写标书用得上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九种方法,写标书用得上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九种方法,写标书用得上寒风凛冽,又到了一年一度写标书的季节,你开始准备了么?在分子机制的研究中,蛋白和蛋白之间的互作研究可以说是非常经典了,研究蛋白互作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来介绍九种。

1、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CoIP其实就是两个蛋白相互的IP(免疫沉淀反应)实验,在已知蛋白B和C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前提下,这种前提一般需要有一个酵母双杂实验或者Pulldown实验来作为支持。

IP就是用来验证蛋白C和蛋白B之间相互作用的。

如果在Agarose珠上的Protean A/G所结合的抗体,可以结合并拉下蛋白B,那用Western Blot即可检测出蛋白C的表达,反之亦然,通过这种相互间免疫共沉淀的实验,就可以明确地验证出,B与C之间的相互作用了。

比如这份标书:PYK2促进肝癌细胞迁移的一个新的分子机制研究:结合并磷酸化E-cadherin?(百度检索题目可查到全文)2、Pull-down实验这个实验跟免疫共沉淀实验很像,不同的是免疫共沉淀是在细胞里进行的,在众多的蛋白里,拉住A蛋白的同时,把B蛋白也给拉出来了,这还不能证明是直接的结合,很有可能是A 拉住了C,而C拉住了B,这样拉住A蛋白的同时也能把B蛋白也给拉出来。

要证明直接的结合就是Pull-down实验。

提纯所要研究的两个蛋白(一般是在BL21等菌种表达提纯),这两个蛋白带上不同的标签(提纯蛋白一般带GST或者HIIS标签),然后将他们放在同一个体系里,使用GST-beads或者NI-beads,把其中一个蛋白拉下来,用WB检测另一个蛋白的存在。

比如这份标书: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的细胞表观遗传学机制。

(同样可以百度检索到全文)3、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共定位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

由于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生物学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生物学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生物学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其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细胞。

而蛋白质是细胞内的基本分子,它们在细胞内担负着各种各样的功能,甚至可以说是生命的基础。

在细胞内,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进而调节和控制着细胞的生命现象。

而这些相互作用的本质,就是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可以分为许多种类,最常见的就是酶-底物互作用、配体-受体互作用、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用等。

这些互作用通常涉及到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化学性质,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氨基酸残基之间的相互作用。

氨基酸残基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不同的键和相互作用连接在一起,形成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往往取决于其空间结构,而氨基酸残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是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重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包括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等。

其中,疏水作用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可以使得氨基酸残基在水中更倾向于聚集在一起,从而促进蛋白质的折叠和稳定性。

而离子键、氢键等相互作用则可以提供更多的交错和穿插方式,进而使得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除了氨基酸残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外,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生物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许多酶就是由多个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它们之间的互作用可以调节酶的活性和催化效率。

同样,许多细胞信号途径也是由多个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信号传递和细胞功能的调节。

在研究生物学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时,科学家通常会利用许多实验手段进行研究。

例如,X-射线晶体学可以用来测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核磁共振技术则可以用来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芯片技术、蛋白质亲和层析技术等工具来探究蛋白质之间的互作性质和生物学功能。

最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为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带来了新的突破。

例如,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用来预测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探究它们的生物学功能。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及应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及应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及应用序言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功能分子,而蛋白质相互作用则是蛋白质发挥功能的基础。

随着生物学和化学等领域的发展,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和技术也日益丰富和多样化。

本文将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性、研究方法以及应用等角度来详细探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性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性是指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特定结构和生物功能等方面的特点和表现。

这些特性的深入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蛋白质生物学功能和药物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蛋白质相互作用可以分为非共价相互作用和共价相互作用两种类型。

其中,非共价相互作用又可以细分为静电相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范德华力作用、疏水相互作用等不同类型。

这些相互作用方式在蛋白质的折叠、分泌、转运、代谢、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1.2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构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构包括相互作用双方的结构与相互作用界面的结构。

其中,相互作用双方的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类型蛋白质分为同源相互作用和异源相互作用两种。

同源相互作用是指两个结构相似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异源相互作用则是两个结构不同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界面的结构则是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反映谁和谁、哪些部分进行了相互作用,并且是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基础。

1.3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物功能蛋白质相互作用是蛋白质发挥生物功能的基础。

例如,酶和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基础;细胞膜上受体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是细胞信号转导的基础;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免疫防御系统的基础。

因此,深入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物功能对于我们认识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方法、生物物理化学方法和计算方法等。

其中,分子生物学方法广泛使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鉴定和定量分析;生物物理化学方法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计算方法则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分析和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性。

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重要的一类分子,它们在生物体内起着结构支持、信号传导、催化反应、运输、抗体等重要功能。

蛋白质的功能需要依赖它们的三维形态以及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实现这些功能的关键,它们可以是弱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也可以是强的共价键结。

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主要包括氢键、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和离子相互作用。

其中氢键是蛋白质对结构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的相互作用方式之一、氢键是指氢原子与电负性原子的其中一个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在蛋白质中,常见的氢键形式包括酸氨基(COOH)与氨基(NH2)之间的氢键,以及酰胺中相邻相对的氨基之间的氢键。

这种氢键的形成不仅可以使蛋白质维持稳定的空间结构,还可以在蛋白质的功能过程中提供靶向性的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是非共价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力量,它是由于分子中电子的运动而产生的瞬时电偶极矩引起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力量与分子之间的距离的6次方成反比,因此只在分子接近时才能发挥作用。

在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中,范德华力可以通过蛋白质的表面和周围溶液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蛋白质的合并和组装。

疏水作用是一种特殊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它是由于蛋白质内部的疏水性氨基酸和周围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疏水作用主要是通过疏水氨基酸的亲水性残基聚集在一起形成疏水芯与周围的水分子隔离。

这种疏水芯可以在蛋白质的折叠过程中起到关键的结构稳定作用,并且在蛋白质的功能过程中也起到起到重要的作用。

离子相互作用是通过带电的氨基酸残基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产生的。

酸性氨基酸残基(如谷氨酸和天冬酰胺酸)具有负电荷,而碱性氨基酸残基(如赖氨酸和精氨酸)具有正电荷。

这些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蛋白质形成稳定的空间结构。

此外,离子相互作用还可以通过电荷相互吸引来实现蛋白质与其他分子的结合。

除了以上所述的非共价相互作用,蛋白质之间还可以通过共价键结进行相互作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

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

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是指两个或更多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对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蛋白质相互作用是细胞内分子信号传递、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凋亡和细胞走向疾病等多种生物过程的关键机制。

蛋白质相互作用可分为直接相互作用和间接相互作用两种类型。

直接相互作用是指蛋白质之间直接发生物理上的相互作用,例如酶和底物之间的结合、信号蛋白和受体之间的结合等。

间接相互作用则是通过其他分子(如配体、介导蛋白等)的参与而实现的,例如一些蛋白质通过与DNA结合间接影响基因的表达。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蛋白质功能以及相关生物过程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助于解析细胞信号传递网络。

细胞内的分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信号传递网络,了解这些网络可以揭示细胞对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原理。

其次,蛋白质相互作用对于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许多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靶蛋白质相互作用来调控其功能,因此深入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可以为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同时,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还可以揭示蛋白质功能异常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帮助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蛋白质亲和纯化技术可以用于鉴定和纯化与特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其他蛋白质;蛋白质贾可转染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细胞功能的影响;蛋白质亚细胞定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空间位置等。

总之,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和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细胞信号传递网络、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等方面的机制。

对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还需要结合多种高通量技术的应用,以期进一步深化我们对细胞和生物过程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使用明确的抗体,可以将几种抗体共同使用 (3) 确保共沉淀的蛋白是由所加入的抗体沉淀得到的,而
并非外源非特异蛋白,单克隆抗体的使用有助于避免污染的 发生;
(4) 要确保抗体的特异性,即在不表达抗原的细胞溶解物中 添加抗体后不会引起共沉淀;
Column CoIP
Column CoIP

NdkB
6755399
Sam68
6671538
4串联亲和纯化(TAP)
• 该方法选用了两个连续的标签进行相互作 用蛋白的纯化。
• 标签分三部分:蛋白A,C B P(calmodulin binding peptide,钙调素结合多肽)和中间 连接的TEV 酶识别的酶切位点。
A:标签中的ProteinA 与固化的IgG 结合,缓冲液淋洗去除不能结合的杂蛋白, TEV 酶切分离ProteinA 和靶蛋白; B:利用CBP(Calmodulin binding peptide)-Calmodulin 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纯化 复合物,缓冲液洗去杂蛋白。加入过量的螯合剂(EGTA) 螯合Ca2+,使纯化的复合物与层析柱分离。
Bait Protein
Activation Domain
Prey Protein
Binding Domain
Reporter Gene
• Interaction of bait and prey proteins localizes the activation domain to the reporter gene, thus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 Since the reporter gene typically codes for a survival factor, yeast colonies will grow only when an interaction occurs.
Activation Domain
Prey Protein Bait Protein
测的相互作用仅有3% 在两种以上的实验中得 到验证。
Myriad’s ProNet Two-Hybrid Process
• Industrial-scale application of the yeast two-hybrid system
• Roboticized bait creation process • Custom activation domain libraries • Efficient mating strategy • Automated for quality and throughput
5
6
7
8
9
10
12
11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
40
1 Bait Construction
2
23
22
27
24
25
26
28
29
30
41
2 Bait Verification
42
3 Two-Hybrid
44 43
Screen
45
4 Identification and
46
48
47
Confirmation of
Yeast two-hybrid system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
(一)分析已知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分析未知蛋白相互作用 (三)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系统图谱
优点
• 在酵母细胞内用作诱饵蛋白的真核生物蛋 白更有可能正确折叠和进行翻译后修饰,
• 研究方法接近于体内环境,无需蛋白分离 纯化等步骤,
1 GST融合蛋白进行Pull-down
(1)原理 细菌表达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蛋白主要用于 蛋白的亲和纯化,也可以将GST融合蛋白作为探针,与 溶液中的特异性蛋白结合,然后根据谷胱甘肽琼脂糖球 珠能够沉淀GST融合蛋白的能力来确定相互作用的蛋白。 一般在得到目标蛋白的抗体前,可以采用GST融合蛋白 Pull-down 。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性
• 后基因组时代(post-genomic era) • 在细胞中通常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
大的复合体,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 特定的功能,而且有些蛋白质的功能只有 在复合体形成后才能发挥出来,如依赖于 构象变化或翻译后修饰的蛋白质功能
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以及通过相互作用而 形成的蛋白复合物是细胞各种基本功能的主 要完成者。几乎所有的重要生命活动,包括 DNA的复制与转录、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 信号转导和代谢等等,都离不开蛋白质之间 的相互作用。
Co-IP工作示意图
Co-immunoprecipitation
Y Y
binding
wash
elution
利用western blot 确定捕获蛋白
通过质谱确定捕获的蛋白
实验步骤
1. 收获细胞,加入适量细胞裂解缓冲液(含蛋白酶抑制剂), 冰上裂解30min, 细胞裂解液于4°c, 最大转速离心30 min后 取上清;
3. 如用western blot检验,必须在实验前预 测目的蛋白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 体,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
Summary
3.酵母双杂交系统
目录
The Two-Hybrid System
• Two hybrid proteins are generated with transcription factor domains
• Giot L, et al. A protein interaction map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Science, 2003, 302(5651):1727~1736
• Li S M, et al. A map of the interactome network of the metazoan C. elegans. Science, 2004, 303(5657): 540~543
• Both fusions are expressed in a yeast cell that carries a reporter gene whose expression is under the control of binding sites for the DNAbinding domain
AIP
4633514
8567325
cdc42
WISH
Actin Cytoskeleton
26326968
Cbl-b
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94430
SOS2
CamK II
13542677
CD19 CD22
Dbl CAP
PI3Kg (p110) PDK1
3064262
Protein 4.1G
Btk
19070197
Fyn
GST pull-down
蛋白相互作用
/media/ez-detect_pulldown_assay.gif
GST Pull-down
方 法:
1) GST融合蛋白先与下列蛋白溶液之一孵育(a, 单一明确的重组 蛋白;b,细胞裂解蛋白混合液;c, 体外翻译cDNA表达得到的未 知蛋白) 2)混合液与谷胱甘肽琼脂糖球珠反应( 4ºC 2h) 3)离心弃上清 4)沉淀加入2× 蛋白Loading Buffer煮沸,离心 5)取上清进行SDS-PAGE电泳, 6)考马氏亮兰染色观察特异沉降的蛋白带,进一步做质谱分析确 定沉降的蛋白;电泳后的胶也可以做Western Blot来确定沉降的蛋 白中是否有目的蛋白
内容
• 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 • 蛋白质与核酸之间相互作用 • 蛋白质与药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
常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
各种亲和分析(Pull-down,Co-IP,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等) 酵母双杂交/酵母三作用数据库
Binding Domain
Reporter Gene
Principle of yeast two-hybrid system
未知蛋白
研究對象
Major steps
Construct target plasmid and bait plasmid Transformation Screening DNA extraction DNA sequencing
– Positive sample tracking – Robots for media preparation, liquid
handling, colony picking –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ProNet Process Flowchart
1
0
1
4
2
3
优点
1. 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都是经翻译后修饰的, 处于天然状态;
2. 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 可以避免人为的影响;
3. 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的相互作用蛋白复 合物。
缺点
1. 可能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2. 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 可能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
该实验设立GST对照,反应均在4ºC进行
2 免疫共沉淀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是以抗体和抗原 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 经典方法。 •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 方法。(在体) •其原理是: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 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 来。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 合的蛋白质y也能沉淀下来。 •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 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