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合集下载

水稻高产栽培精确定量技术试验研究与应用

水稻高产栽培精确定量技术试验研究与应用

碎段 棉 秆 不 同配 方 栽 培平 菇经 济 技术 指 标 见表 1 。从 表 1中可 看 出 ,在投 料量 相 同 时 ,含 有 碎 段 棉杆 的配 方 E 1 、E 2的栽培 成 本 比对 照低 很 多 ,菌 丝 也 比对 照 粗壮 、密 集 洁 白、吃料 快 ;对 照 的产 量 最 高 ;E 1 、E 2的纯 收 益和投 入 产 出 比比对照 高 。 由此 可 知 ,碎 段 棉 秆 栽 培平 菇 菌 丝 生长 旺 盛 、 健 壮 , 子实 体 性状 正常 ,采 取 菌块 栽 培 菇 形 圆整 、
方 为磷 酸 二铵 2 % 、磷 酸 二氢 钾 0 . 2 %、三 十烷 醇配
制成 0 . 5 P P M 或尿 素 0 . 5 %、糖 l % 、 磷 酸 二 氢 钾
0 . 2 %、硫 酸 镁 0 . 0 5 %,菌 一 柱补 水 时将配 制 好 的水 直 接 倒入 细沙 中,菌 块用 补 水器 补 水 。采 收 时用 不锈 钢 刀切 割 ,不要 用 手掰 , 以防伤 害更 多 的料 面 。其 它 管理 按常 规 实施 。
目标产龟 实际产量 日标产最 实际产量 目标产量 实际产量
I I 优明 8 6 丰优 香 c l { 宜香 7 2 5 文 香 7号
科技 局 、国 家农业 部 组织 专 家验 收 .平 均亩 产 两 次 超吨 粮 ,大面 积示 范推 广 .增产 增 效十 分显 著 。 关键 诃 :水稻 ;精 确 定量 栽培 ;应 用研 究 ;期
品 种
2 0 0 7 年
2 0 0 8 年
究 通 过 2 0 0 6~2 0 0 8年 三 年 的 高 产攻 关试 验 ,供 试 品种 Ⅱ明 8 6 、丰优香点 、宜香 7 2 5都 获 得 了高 产 ,出现 了历 史性 的 高产 突破 ,亩 产 分别 为 1 0 7 6 、

麦茬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关键技术

麦茬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关键技术

麦茬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关键技术摘要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麦茬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水稻栽培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对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其育秧及机插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对于麦茬机插技术在实际的水稻栽培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麦茬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在水稻的栽培过程中,应用麦茬机插技术取代传统的手工水稻栽培,能够在有效地降低栽培过程中劳动强度的同时,使水稻栽培的成本得到明显的降低,极大地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及劳动生产率,但是麦茬机插水稻的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很容易出现秧苗的素质不好、秧龄小、播种密度分布不均、移栽过程中的质量不稳定等诸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保证水稻的高质量生产[1]。

1 水稻栽培过程中推广麦茬机插技术存在的问题虽然事实证明将麦茬机插水稻栽培技术应用于水稻的育秧及插秧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实际的应用工作中,想要该项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与难点[2],如:地理位置的限制,很多地区的水稻种植田地分布比较分散,此种地理环境中,相关的生产机械很难进入到田地中进行工作,这对于麦茬机插技术的推广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由于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种植习惯,而要提高麦茬机插技术的普遍实用性,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该技术目前还很难实现大面积的推广;与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麦茬机插技术中,对水稻的秧龄有严格的限制,其水稻的秧龄与普通的水稻秧龄相比明显减小,并且由于播种量比较大,在育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进行秧苗的培育,使得整体的秧苗素质比较差。

2 麦茬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育秧关键技术2.1 品种选择以淮北地区的麦茬机插水稻栽培为例,在该地区的水稻的育秧及机插的过程中,对于水稻的秧苗及秧龄具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与普通的手插稻相比,其育秧的周期要推迟20 d左右,这就使得在水稻后期的生长周期会缩短[3]。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三川镇的试验研究及应用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三川镇的试验研究及应用
2 . 3 万 亩重 点示 范 。2 0 0 9~2 0 1 1 年 三 年 累 计 推广
水 稻 精确 定 量 栽 培技 术 3 . 9 8万 亩 , 经 1 0 8块 田测
产验 收平 均亩产 6 5 8 . 5 ,比常规 栽 培亩 产 5 0 8 . 7 k g 增4 9 . 8 k g ,增 产 率 2 9 . 4 %。 该 年 全 省 水 稻 高 产 创 建 、 水 稻 精 确 定 量 栽 培 技 术 现 场 观 摩 会 在 永 胜 召 开 ,永 北 作 为 观 摩 点 获 得 了参 会 领 导 、专 家 的好
规 栽 培 平 均 亩 产 6 0 5 . 6 k g .亩 增 1 0 2 . 1 k g . 增 1 6 . 8 %.增 产 增 效 十 分 明 显 。
1 . 1 不 同 目标产 量 的肥料 施用及 田间管理 1 . 1 . 1 肥 料 。各 目标 产量 组均 每亩 施 1 0 0 0k g农 家
的 需 肥 、 需 水 要 求 ,三 川 镇 于 2 0 0 7年 引进 试 验 , 通 过 高产 攻 关试 验 、示 范 ,主 栽 品种 都 实现 了历 史 性 高产 突破 ,最 高亩 产 达 9 5 6 k g 。2 0 0 9~2 0 1 1 年 全
镇 累计 推 广 1 0 . 3 8万 亩 .平 均 亩 产 7 0 7 . 7 k g ,比 常
培技 术 上没 有大 的改进 。近年 来 ,永 胜 县 农业 局 高 度 重 视水 稻 栽培 技 术 的改 进和 提 高 ,与 南京 农 业大
学农 学 院 、云南 省 农科 院粮作 所 协作 ,引进 先 进 的
水稻 精 确定 量栽 培技 术进 行试 验研 究并 示范 推广 。
1 三 川水 稻精 确 定量 栽培 高 产攻 关试 验 结果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田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水稻产量难以提升。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运而生,成为推动水稻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水稻种植技术的提升有所帮助。

一、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概念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对水稻生长过程中的需肥、浇水、灌溉、施药等环节进行量化管理,实现精准施肥、精准浇水、精准灌溉、精准施药的栽培技术。

通过对水稻生长期间各项管理工作的严格控制,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农业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知根知叶,因地制宜。

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根据水稻种植地区的土壤状况、气候特点、水资源状况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施肥、浇水、灌溉、施药等管理方案,实施因地制宜的栽培策略。

2. 量化管理,精准施肥。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要情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充足、均衡,避免施肥不足或者施肥过量的情况发生。

3. 节水节肥,科学浇水。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土壤水分状况、水稻生长需水量等因素,合理制定浇水方案,节约用水,减少水肥流失,提高施肥利用率。

4. 精准施药,安全防治。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根据水稻病虫情况、防治需求等因素,科学制定施药方案,减少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1. 土壤测试,科学施肥。

在水稻种植前期,要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根据测试结果,科学施肥,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合理充足。

2. 生长期分期施肥。

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科学制定分期施肥方案,合理调配氮、磷、钾等养分,保证水稻生长发育所需。

3. 需水量检测,科学浇水。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定期对土壤水分含量进行检测,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水量,科学浇水,避免过多或者过少的浇水情况发生。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原理与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原理与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原理与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进步,农业已经成为当下推动我国的经济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不仅关系着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更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有着密切关联。

本文围绕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原理与技术展开了探讨,并提出相应措施,具体如下:关键词: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原理;技术要点一、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原理分析(一)为根系提供优质的生长空间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不仅需要水肥的支持,更要有足够的生长发育空间,以此来减少水稻之间对养分的争夺,确保每株水稻都能够茁壮成长。

在以往水稻种植过程中,一般会采用增加种植数量的方式来提高产量,该方式并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提出有效的改善以往水稻培育中的不足,降低根系缺氧、土壤酸化等问题的发生,为根系的茁壮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提高水稻质量、产量的根本目的[1]。

1.从解决水稻分蘖效率问题出发根据以往种植经验来看,水稻分蘖工作一般会在移栽后展开,虽然有足够的水肥支撑,但是实际所产生的效果却与原定计划标准有所差异,而且早期生出分蘖能够抽穗结实,若该阶段的条件未跟上水稻分蘖的需求,会直接降低分蘖的有效性,而且分蘖位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在生长条件恰当的情况下,水稻的成穗量就会有效增加。

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主要针对水稻分蘖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不同的水稻品种其生长发育特点有着个体差异性,该技术手段会根据水稻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需求明确相应的产量及质量目标,然后再根据该目标做好栽培数量、栽培密度等一系列规划工作,并采用相应的插秧及种植技术手段,来降低病虫害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切实提升水稻分蘖的有效性[2]。

同时若分蘖数量达到一定的数量后,种植人员应当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做好相应的分蘖数量控制工作,以免出现无效分蘖消耗植物的养分的问题发生。

通过科学技术分析表明,采取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方式在每亩地苗数在25万根的情况下,其产量相比传统栽培方式增加一半左右,从以往的五千公斤左右提高至一万公斤左右,在该形势下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本质上的提升。

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水稻高产创建中的应用

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水稻高产创建中的应用
低 不 过 寸 ;田净 ,田面 无 残 茬 ;泥 熟 ,上 烂 下实 不结 板 ;浅
般需 氮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7 g .k ,但在高 产栽培条件下 ,产量 7 0 g 0k /
水 , 水 不 露 泥 、 棵 到 。 干 整 前 施 有 机 肥 10 k / 6 m 寸 棵 00g 67 , 粉 碎 秸秆 1 O g 6 7 ,面 施 碳 铵 2 k / 6 m 5 k / 6 m O 5 g 6 7 、4 %复 合
为全 区 大面 积推 广 奠 定 了实 践 基础 。
关 键 词 : 机 插 秧 ; 精 确 定 量 栽 培 ; 高 产 创 建
农业部开展 的水稻 高产创建 活动 , 旨在 进一步挖掘水稻
单产 , 缓解 土地 减 少 与 人 口增 长 的 矛 盾 , 而 增 强 我 国 的 粮 进 食 安 全 。 只 有 不断 提 高 粮 食 单 产 , 才是 解 决 我 国 粮 食 安 全 的
根 据 示 范 方 土 壤 基 础 肥 力 水 平 , 湖熟 农 服 由
中心 土化 资料 得 知 , 尚桥 村土 壤 地 力为 上 等 , 不施 肥 基 础 地 力
可 生产 4 0 g 6 7 谷 。 大 面 积 生 产 上 每 生 产 10 g 谷 0k / 6 m 稻 0k 稻

2 2 1 大 田准备 。前茬 收获 后 ,精整大 田时做 到田平 ,高 . .
1 1 产量构成 .
每 67 ' 6 m- 颖花 量 3 0 万朵 , 00 有效穗 2 ~2 1 2
万穗 ,每穗总粒数 l5 4 粒 ,结 实率 9 % 以上 ,千粒重 ~l5 3 0
2 g,理 论 产 量 7 0 g 6 7 以上 。 8 0 k / 6 m

永胜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用研究及推广效应

永胜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用研究及推广效应
长 任组 长 , ( ) 技 站 站 长为 成 员 的水 稻 精 确定 插 l2棵 种 子苗 . 1 c 3 c 每丛移 栽 2 3棵种 乡 镇 农 ~ 或 6mx O m, ~
量栽 培 技术 领 导小 组 , 负责组 织 、 调 、 动 、 传 、 子 苗 移栽 . 施 纯 氮 量 1 . k , 中基 蘖 肥 氮 与穗 协 发 宣 总 76 g 其 5
督促 、 检查 及匹配 项 目实 施经费 等 肥氮 比例 为 55 .,穗 肥 中促 花 肥 氮与保 花肥氮 比 .: 5 4 ( )为将水 稻精 确 量定 栽培 技 术项 目在 我 县不 例 为 5 ;五氧化 二磷 8 g 2 : 5 k ,整 田时一 次性作 基肥 施
同海拔 稻 区应 研 究有序 进行 ,县 农业 局成 立 了水 人 ; 化钾 l k , 中 5 g整 田时 作基 肥 施 入 , 下 氧 O g其 k 余
圈 舭嗽龇
20 工 研 0. 作 究 11
永胜 县水稻 精确 定量栽 培技术
应用研究及推广效应
张 兆 麟 罗 正 东
( . 1 云南省 永胜县农 业局 6 4 0 ; 云 南省 永胜县农 业技 术推广 中心 6 4 0 ) 7 2 0 2. 7 2 0 摘要 : 通过 5年 的水 稻精 确 定量栽 培技 术应 用研 究 . 出不 同四 类稻 可推 广应 用 的水 稻精 确 定量 得 栽培技术 , 同时还 具有环 保和抑 制病 害的作 用 , 范推 广后 , 示 经济 、 会 、 社 生态效益 明显 。
10 ~ 9 0 6 0 10 m;四 是 以 粳 型 常 规 稻 为 主 的 坝 区 .海 拔 的合理 利 用 ,为水 稻精 确定 量栽 培 技术项 目有条 不
10 ~ 2 0 9 0 2 4 m。由 于近年来 水稻产 量 的增加 主要是 依 紊 地推 进 奠定 了坚 实 的基础 。同时 锻炼 了科技 人 员 靠 品种 的更新 , 培技 术上 没有 较大 的改 进 。因此 , 的工作 能力 , 高 了科技 人员 的技 术业 务水 平 , 栽 提 树立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之一。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技术原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指根据土壤和气象条件,通过精确算法确定水稻种植的密度和肥料用量,以达到最佳的产量和品质。

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了解水稻的生理发育,制定适合不同生育期的栽培措施,使水稻长势健壮、光合作用强、抗病虫害能力强,从而增加水稻产量和品质。

二、技术方法1. 确定种植密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需要根据种植密度和品种选择制定施肥计划。

一般来说,不同的水稻品种适合不同的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过大会造成水稻之间互相竞争,导致产量降低;种植密度过小又会导致,土地遗留率增加、穗粒质量差,同样也会影响产量。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习性和生育时期,以及土壤水分和自然条件制定种植密度计划,以达到最优的产量。

2. 制定施肥计划:制定施肥计划需要根据不同生育阶段水稻对养分的需求情况,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等情况制定。

在生育早期,水稻需要大量氮、磷和钾元素,因此需要适量的肥料补充以促进生长发育;而到了生育中后期,水稻需要相对较少的养分,因此不能再大量施肥,否则会导致土地被污染,产量降低。

因此,需要制定适合不同生育阶段的肥料供应计划。

3. 控制光照度:光照度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收成。

因此需要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控制光照度,以保证水稻正常发育。

光照度一般在10至12小时之间最为适宜,同时还需要注意光照度的均匀分布,以避免影响产量和品质。

4. 注重灌溉管理:灌溉管理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控制灌溉的时间和水量,以保证水稻长势正常。

灌溉时间一般在早上和傍晚最为适宜,同时还需要控制每次的灌溉量,以免过量灌溉导致土地流失和水库水位下降。

三、技术注意事项1. 注意选择适宜品种: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可以更好地适应种植环境,增加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摘要:水稻精确定量技术是由扬州大学农学院水稻栽培专家凌启鸿教授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倡导的,它的核心是根据水稻生长发育规律和环境条件采用高效、生态、安全的栽培措施从而达到高效、优质、高产的生产目标。

自2008年引进此项技术至今在我地区广泛推广。

种植户对此项技术深感信赖。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123-1
1 水稻精确定量解决了几个以下几个问题:
1.精确的播种,精确的插秧密度,精准的施肥,精准的水量控制,减少了农民的作业次数,从而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降低了很大的成本。

2.通过最必需、最少的作业次数,从而减轻了作业过程中带来的农业污染等问题,达到优质、高产的合理目的。

3.通过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大大减轻了水稻稻瘟病、水稻二化螟的发病率。

4.通过“前氮后移”技术提高肥效利用率40%~45%,在分蘖临界期使本田群体叶色落“黄”有效的控制无效分蘖,延缓叶片伸长,推迟封行,从而改善了群体的光照条件,为提高产量奠定基础。

2 下面就我们当地几年推广此项技术的实际情况做以验证说
明和阐述:
品种:吉粳88,生育期143天,主茎总叶片数15个,伸长节间
数5个。

设计亩产700公斤,亩颖花量(总粒数)3500万朵以上,亩27万穗(405穗/m2),每平方米18穴,每穴22.5穗,每穗135粒,结实率90%,千粒重22.5克。

示范田用种量:20公斤。

4月12日播种同时播种,示范田播种400盘,5月17日移栽,移栽叶龄4叶,70%带1个蘖。

示范田每平方米18穴,每亩1.2万穴。

示范田氮肥用量的确定:总需氮量=(目标需氮量-基础供氮量)/氮肥利用率
目标产量需氮量=目标产量×百公斤籽粒吸氮量/100
基础供氮量=基础产量×百公斤籽粒吸氮量/100
按照上述公式计算生产700公斤籽粒需氮量为7.0×1.45=10.15公斤。

基础产量350公斤/亩,土壤当季供氮量=3.5×1.45=5.08公斤。

肥料当季利用率为40%计算,氮肥总量(10.15-5.08)
=5.07/40%=12.68公斤/亩纯氮。

实际12.68公斤/亩纯氮设计施肥。

氮肥比例的确定:改变以往只重视基蘖肥不重视穗肥的传统做法,实行前氮后移,降低前期基蘖肥的用量,增加穗肥用量。

按照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基蘖肥氮:穗肥氮为7:3(基:蘖:穗=4:3:3)比例施用肥料计算,基肥为氮8.88公斤/亩(基肥5.08公斤/亩、分蘖肥3.8公斤/亩),穗肥为3.8公斤/亩。

施用时间:基肥翻地前施用50%、靶地施用50%。

分蘖肥于移栽后7天即5月25日施用。

6月23日排水晒田,穗肥施用在7月12日。

磷、钾肥的定量及使用:p、k按照与n肥的比例计算用量。

n:p2o5:k2o=1:0.4:0.5。

磷肥做基肥一次施用,钾肥分基肥和穗肥施用,基肥:穗肥=7:3。

水量管理:6月24日排水晒田。

水稻进入12叶期至成熟期实行干干湿湿灌溉。

保持土壤湿润、板实,满足水稻生理需水、增强根系活力,提高群体中后期光合作用积累能力,提高结实率和籽粒重量。

对照田用种量,30公斤,4月12日播种500盘,5月17日移栽,秧龄4叶,每平方米22穴,每亩1.5万穴。

对照田施肥量:基肥氮、磷、钾各含15的10包/公顷,也就是纯氮5公斤/亩,纯磷5公斤/亩,纯钾5公斤/亩,基肥施用时间在5月12日一次施入,第一次分蘖肥尿素13.5公斤/亩,纯氮5.7公斤/亩,第一次分蘖肥施入时间在5月25日,第二次分蘖肥当地也叫补肥,施入尿素6.25公斤,纯氮2.85公斤/亩,第二次分蘖肥施入时间6月20日。

水量管理:保持水层1~2cm,不进行排水晒田。

示范田和对照田病虫害防治使用同样药剂。

收割时间:9月28日。

根据决定水稻产量的四个重要构成因素(1.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2.每穗粒数;3.结实率;4.千粒重)进行单位面积收割测产对比。

示范田每平方米平均有效穗数407个,每穗平均粒数124粒,结实率92%,千粒重22g,测产结果每公顷10214公斤。

对照田每平方米平均有效穗数396个,每穗平均粒数
115粒,结实率89%,千粒重21.5g,测产结果每公顷8714公斤。

结果表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比常规栽培产量提高17.2%。

由于水稻精确定量在6月末采用排水晒田,减轻了稻瘟病的发病率,这在2009年、2011年并不明显,但在2012年由于气候的因素水稻前期涨势弱,中期温度高水稻涨势过快稻瘟病发病蔓延很快,明显的看出经过排水晒田的地块稻瘟病很少发生。

而没有经过晒田的发病较重。

因此经过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田块用药次数要比常规栽培的田块
要少,这更好的证明了经过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省工,省成本,减少了污染,从而达到优质的目的。

3 适合本地区的水稻精确定量模式
3.1 培育壮秧
壮秧的标准:1.秧苗要矮壮;2.叶腋根保持同身;3.秧苗要适龄,播种、茬口、移栽与生育期进程优化同步,壮秧是高产的基础、秧好半年稻。

秧好不仅可以多分蘖、而且是大穗的基础。

重点是要扩大秧田面积、降低播种量,提高秧苗素质。

3.2 合理基本苗
用基本苗公式计算原理与方法,分析本地大面积生产基本苗是否存在偏少或偏多的问题,有针对提出合理的定量调整意见与指标。

我地区以水稻吉粳88为例,基本苗数27万/亩(即每平方米茎蘖数为405个),高峰苗控制在32万/亩(即每平方米茎蘖数为480个),茎蘖成穗率85%。

封行控制在孕穗期,抽穗期至少具有与伸长节间数相等的单茎绿叶数,成熟期有3片叶。

3.3 前氮后移
大量推广“前氮后移”技术,这一单项技术的改革就可以明显提高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具体做法是农民原有施肥水平下,改变基肥“一炮轰”,即不施穗肥的传统做法,降低前期基蘖肥的用量,增加穗肥用量。

这一方法,不仅不会造成后期病虫害加重和贪青迟熟,还会增加每穗粒数、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病虫害、提早成熟。

3.4 精确定量节水灌溉
实施以提早排水晒田和干湿交替为主要内容的精却定量节水灌溉的方法。

3.5 叶龄、茎蘖动态和伸长节间数的调查
建立苗情调查点,即时掌握当地水稻品种的叶龄和茎蘖动态,以指导大面积生产施肥和管水。

作者简介:邹文会(1973-),女,吉林乾安人,榆树市城发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作物栽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