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范模式图示例
水稻栽培技术 ppt课件[001]
![水稻栽培技术 ppt课件[001]](https://img.taocdn.com/s3/m/a01cc7869b6648d7c0c746ab.png)
1.5 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方法
(7)预防病虫害 缺水条件下进行水稻的节水稻作生产,易发生稻瘟病和纹枯病,要十分重 视这两种病的防治。一般在拔节期施井冈霉素30包/ha,破口期每亩井冈霉 素15包/ha,加1500g三环唑施用防止稻瘟病、纹枯律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100公斤需氮(N)1.6~ 2.5kg、磷(P2O5)0.8~1.2kg、钾(K2O)2.1~3.0kg,氮、磷、钾的需 肥比例大约为2∶1∶3。
15
1.4 水稻“三排三灌”管水法
(1)三排 一排:在水稻分蘖临界期到倒二叶露尖期(抽穗前20天),应排水晒田, 以控制无效分蘖生长。禾苗长势旺,叶色深绿的田块以及肥田、冷浸田要 重晒,促其叶色褪淡;禾苗生长较差的田块以及瘦田,地下水位低的田块 应进行多次轻晒,晒露结合,程度以田间不陷脚为好。 二排:在水稻抽穗前5~7天到抽穗期,进行第二次排水,以提高水稻根系 活力,增强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三排:水稻进入黄熟期后,立即排水晒田有利于降低谷粒的含水量,促进 水稻谷粒早熟,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便于水稻收割脱粒。
一般此时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30%-40%。 此期一般宜采用水层灌溉,淹水深度不宜超过l0cm,维持深水层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4)抽穗开花期 抽穗开花期植株对稻田缺水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受旱时,重则出穗、开花困难,
轻则影响花粉和柱头的活力,空批率增加。 一般要求有水层灌溉。在中稻出穗开花期常遇高温危害的地区,稻田保持水层,可明
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蘖旺期和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施用氮肥能 提高淀粉的产量,而淀粉的产量与水稻籽粒的大小、产量的高低、米 质的优劣成正相关。如果抽穗前供氮不足,就会造成籽粒营养减少, 灌浆不足,降低稻米品质。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

03
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将不同品种或种质的优良性状进行组合,
创制新的高产优质品种。
智能农业装备在水稻生产中的推广使用
智能灌溉系统
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气象数据,实现自动精准灌溉,提高水资 源利用效率。
无人机植保
利用无人机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减少农 药使用量和残留。
精准施肥装备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生长需求,实现精准变量施肥,提高肥 料利用率和产量。
传播
随着人口迁移和农业交流,水稻逐 渐传播到亚洲其他地区,后来又被 带到非洲、欧洲和美洲。
水稻在全球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01
02
03
产量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 作物之一,年产量居世界 首位。
营养价值
水稻富含碳水化合物、蛋 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多种营养成分,是人类主 要的能量来源。
经济价值
水稻种植在许多国家都是 重要的农业产业,对经济 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 意义。
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提高植株抗 病能力。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
物理防治
利用灯光诱杀、黄板诱杀等物理方法防治害虫。
化学防治
在病虫害严重发生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 农药进行化学防治,注意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 同时,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防止农药残留超 标。
温度变化 光照不足 水分胁迫
极端气候事件
高温会加速生长发育,但可能导 致结实率下降;低温则延缓生长, 影响产量。
干旱或洪涝会影响根系发育和养 分吸收,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
03
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Chapter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1.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高产优质形成的生育量化指标及其诊断技术,特别是调控群体质量的关键叶龄期及其形态生理指标与诊断方法。
根据水稻出叶和各部器官生长之间的同步、同伸规则,以叶龄模式对水稻品种各部器官(根、叶、蘖、茎、穗)的建成和产量因素形成在时间上作精确定量诊断。
重点是在掌握水稻品种主茎总叶片数(N)、伸长节间数(n)基础上,明确与应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拔节叶龄期(N-n+3)、穗分化叶龄期(叶龄余数3.5-0)等生育关键时期共性生育指标与精确量化诊断方法,将众多的品种归类,实现栽培技术模式化、规范化。
其中共性诊断指标与方法是:高产群体茎蘖动态的变化应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或稍前达到目标产量预期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叶龄期,为预期穗数的1.3-1.4倍(单季稻)与1.4-1.5倍(双季稻),抽穗期群体茎蘖数实现预期穗数;群体叶色的变化应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显黑(顶4叶大于顶3叶,下同),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显黄(顶4叶小于顶3叶,下同),倒3叶至孕穗(叶枕距为0,剑叶完全抽出时)显黑,抽穗扬花期显略黄,扬花后叶色逐渐上升,至成熟前20天叶色显黑,尔后逐渐转色下降。
2.标准壮秧定量化培育技术。
根据不同地区种植制度与栽培方式,选择最适宜的育秧方式,培育苗矮壮墩实、生长整齐、叶色翠绿、无病斑、叶身直立、基部扁平、根系发达粗白的适龄壮秧,其共性核心量化诊断指标是秧苗器官生长基本符合同伸同步规则。
其中,常规肥床旱育秧30-40天,叶龄5-7叶,单株分蘖发生率95%以上、带蘖2-3个;抛秧塑盘旱育秧20-30天,叶龄4-6叶,单株平均带蘖1-2个;机插小苗秧15-20天,叶龄3-4叶,苗高12-15厘米,常规粳稻成苗1.5-3.0株/厘米²,杂交稻成苗1.0-1.5株/厘米²,发根数12-16条,根系盘结牢固,带土厚度2.0-2.5厘米,形如毯状,提起不散,无病虫草害,秧苗发根力强,栽后活棵快分蘖早。
水稻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 56页)

水稻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DOC 56页)水稻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前言去年,各地扎实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选择了一批高产优质新品种,配套推广了一批高效实用的关键技术,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产栽培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粮食连续七年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农业部将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推进高产创建,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县(市)、乡(镇),开展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促进农业和粮食稳定发展。
为确保水稻高产创建取得更大成效,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各位专家,认真分析我国水稻各主产区的生态条件、种植制度和技术水平,分区制订了水稻从播种到收获生产全过程的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该模式图从目标产量入手,推荐适宜的主导品种和主体技术,提出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的技术措施,集成、展示、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各地要在综合分析示范片气候、土壤、水源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细化实施方案,规范技术模式,指导农民抓好技术措施落实,提升农业产出率和水稻生产能力。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二〇一一年三月琼雷亚区早稻亩产5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1)琼雷亚区晚稻亩产5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2)粤桂南亚区早稻亩产55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3)粤桂南亚区晚稻亩产55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4)粤桂中亚区早稻亩产55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5)粤桂中亚区晚稻亩产5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6)粤桂北亚区早稻亩产5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7)粤桂北亚区晚稻亩产5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8)四川稻区杂交中稻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9)重庆稻区杂交中稻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10)贵州稻区杂交中稻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11)滇西南稻区杂交籼稻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12)云南高原坝区粳稻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13)湘南双季早稻亩产53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14)湘南双季晚稻亩产52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15)湘中双季早稻亩产53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16)湘中双季晚稻亩产55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17)湘北双季早稻亩产47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18)湘北双季晚稻亩产53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19)江西省双季早稻亩产48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20)江西省双季晚稻亩产52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21)安徽沿江地区双季早稻亩产475公斤高产创建技术模式图 (22)安徽沿江地区双季晚稻亩产525公斤高产创建技术模式图 (23)浙江省双季早稻亩产5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24)浙江省双季晚稻亩产55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25)鄂东南双季早稻亩产450公斤高产创建生产技术规范模式图 (26)鄂东南双季晚稻亩产550公斤高产创建生产技术规范模式图 (27)湘西和湘南丘岗山区一季稻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28)湘北洞庭湖平原区一季稻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29)江西单季中籼亚区水稻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30)安徽江淮单季稻亚区水稻旱育稀植亩产700公斤高产创目录建技术模式图 (31)安徽沿淮单季稻亚区旱育稀植水稻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32)浙南单季籼稻亚区水稻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33)浙中单季籼粳亚区水稻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34)浙北单季粳稻亚区直播水稻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35)江汉平原单季中籼亚区水稻亩产75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36)鄂中北单季中籼亚区水稻亩产75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37)鄂西北单季中籼亚区水稻覆膜湿润栽培亩产75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38)江苏沿江太湖亚区单季稻机插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39)江苏里下河亚区单季稻机插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40)江苏里下河亚区单季稻旱育稀植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41)江苏淮北亚区单季稻旱育稀植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42)辽宁东部沿海稻区亩产65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43)辽东山地丘陵稻区亩产55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44)辽宁中部平原稻区超级稻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45)辽西山地丘陵稻区亩产6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46)吉林东部稻区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47)吉林中部稻区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48)吉林西部稻区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49)黑龙江第一积温区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50 黑龙江第二积温区亩产65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51)黑龙江第三积温区亩产6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52)月份二三四五六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品种类型及产量构成主导品种:广优4号、Ⅱ优128、特籼占25、玉香油占、桂农占。
湖南水稻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湘南双季早稻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月份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品种类型及产量构成选用超级杂交早稻迟熟品种,能在7月23日前成熟,叶片数12.5~13叶。
目标产量530公斤/亩。
产量构成为:每亩19~20万穗,每穗130粒左右,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6~27克。
生育期3/15–20准备秧田3/25–30播种秧田期25~30天4/25–30移栽有效分蘖期5/1–15 5/20前拔节长穗期30天6/17–23抽穗灌浆结实期30天7/23前成熟育秧大田用种量2.0~2.5公斤/亩,秧田播种量旱育秧90~100克/平方米,塑盘秧35~40克/盘。
栽插方式:人工插秧(旱育秧),或者摆栽或点抛(塑盘秧)。
行蔸距:4寸×7寸,或者5寸×6寸。
基本苗2~3苗/蔸。
施肥秧田培肥:亩施30%复合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
3叶期:亩施尿素5公斤。
起身肥:看苗适量施用。
大田基肥:亩施尿素约11公斤,磷肥45公斤,氯化钾7~8公斤。
分蘖肥:亩施尿素4~5公斤。
促花肥:亩施尿素约5公斤,氯化钾6~7公斤。
保花肥:亩施尿素2~3公斤。
说明:◆每亩本田施纯氮10~11公斤,磷肥(P2O5)4.5~5.0公斤,钾肥(K2O)8~9公斤。
◆如果施用有机肥、复合肥、碳酸氢铵等肥料,则应计算其养分含量。
◆大田基肥在插秧前1~2天施用;分蘖肥在插秧后5~7天施用;促花肥在5月10–15日施用;保花肥在5月25–30日施用灌溉移栽田深水(抛秧田湿润)活苗浅水分蘖晒田控蘖湿润长穗有水抽穗干湿壮籽病虫草防治播种前:用强氯精或米鲜胺浸种,或者用种衣剂包衣种子。
移栽前:看苗防治。
移栽后3~5天:移栽稻除草剂,或抛栽稻除草剂等,均可拌肥或拌沙子、湿润细土撒施。
5月20–25日:防治纹枯病、二化螟等,亩用5%锐劲特40~45毫升和5%井冈霉素100毫升,对水45公斤,细雾喷施。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

正确应用水稻叶龄模式,必须掌握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 叶龄期和穗分化叶龄期这三个最关键的叶龄。
(1)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叶龄通式为:
主茎伸长节间(n)5个以上、总叶龄(N)14片以上的品种,中小苗
移栽时为N-n叶龄期,大苗移栽(8叶龄以上)时为N-n+1叶龄期。以
15
16
17
孕穗
5 个伸长节间 17 叶品种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孕穗
5 个伸长节间 16 叶品种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孕穗
5 个伸长节间 14 叶品种
○ 1 2 3 4 5 6 7 8 9 10
△ 11
13
12
14
孕穗
4 个伸长节间 14 叶品种(粳)
12345 6 7 8
△ 9 10 ○11 12
14
13
孕穗
4 个伸长节间 13 叶品种(粳)
4 个伸长节间 12 叶品种(粳)
4 个伸长节间 11 叶品种(粳)
12345 6 7 8
△ 9 ○10 11
13
12
孕穗
1234 5 6 7
△ 8 ○9 10 11 12
(二)水稻精确栽培的定量原理 1、水稻高产(增产)的基本途径:在保证获得适宜穗
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85-90%以上)和粒重。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适宜基本苗基础上,促进有效分蘖, 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够苗,之后控制无效分蘖,把茎蘖成穗 率提高到80-90%(粳稻)和70-80%(籼稻)。在有效控制无效分蘖 基础上,通过适时适量施用穗肥,主攻大穗,可以协调足穗与大 穗以及与提高结实率的矛盾,获得高产。这一高产途径,成为水 稻密、肥、水调控技术定量的最主要的依据。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教材PPT(共 73张)

柱 头
第三节 水稻育秧
一、水稻发芽和幼苗生长对水、温、氧的要求 二、水稻育秧方式 三、播种期、秧龄、播种量 四、育秧技术要点:
种子处理、浸种催芽、秧田整理 播种操作、肥水管理、防止烂秧
一、水稻发芽和幼苗生长对水、温、氧的要求
1、水分 • 干燥稻种含水量12-13% • 稻种吸水量达种子重量40%左右发芽最适宜 • 种子吸水速度与温度有关,早季浸种时间比晚季增加一
• 断乳期秧苗抗逆性弱
水肥管理
• 确保促根、炼苗,促壮苗 • 施好两肥:断奶肥(二叶一心前施用)
送嫁肥(移栽前3-5天施用)-4-5公斤尿 素
病虫害防治
• 防烂秧、死苗 • 药治恶苗病、立枯病,供水防青枯死
苗,保胚土提苗,延长秧龄。 秧苗期注意防治稻飞虱,有效控病 (移栽前3-5天使用送嫁药)
第二章:移栽期
天左右 • 吸水速度与品种类型也有关系,粳稻比籼稻浸种时间可
延长一天 • 发芽和幼苗生长表现对水分较强的适应性:耐湿性和耐
旱性
一、水稻发芽和幼苗生长对水、温、氧的要求
2、温度 • 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温度35℃左右 • 幼苗生长最低温度12-14℃,最适26-32℃ • 随幼苗生长,耐寒性变化,三叶期耐寒性低 • 苗期低温引起生理失调,病菌入侵,烂秧死苗 • 温度明显受到水分的调节
四、我国水稻品种(籼稻、粳稻、糯稻)
• 糯稻:是水稻的粘性变种,其谷粒平滑,粒饱满,稍圆,脱 壳后称糯米,外观为不透明的白色,食物如粽子、八宝粥等。 在贵州省从江、黎平县等侗族地区有着稻鱼鸭复合种养的 “饭稻羹鱼”的传统糯稻文化。
糯米
第二节 水稻的生育过程(水稻的一生)
发芽
出苗
分蘖
拨节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教材

叶龄余数0-破口
——花粉充实完成期
(4)将三个关键叶龄期汇成总表
6 个伸长节间 19(18-20)叶 6 个伸长节间 17 叶品种(粳) 5 个伸长节间 17 叶品种 5 个伸长节间 16 叶品种 5 个伸长节间 14 叶品种 4 个伸长节间 14 叶品种(粳) 4 个伸长节间 13 叶品种(粳) 4 个伸长节间 12 叶品种(粳) 4 个伸长节间 11 叶品种(粳) 1 1 2 2 1 3 3 2 4 4 3 1 1 5 5 4 2 2 1 6 6 5 3 3 2 1 7 7 6 4 4 3 2 1 8 8 7 5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10
定于从移栽(SN)后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或N-n+1 )
有几个有效分蘖叶龄数及其能产生的有效分蘖的理论值,及 其分蘖发生率(r)。
6 个伸长节间 1 2 3 4 5 6 7 19(18-20)叶 6 个伸长节间 17 叶品种(粳) 5 个伸长节间 17 叶品种 5 个伸长节间 16 叶品种 5 个伸长节间 14 叶品种 4 个伸长节间 14 叶品种(粳) 4 个伸长节间 13 叶品种(粳) 4 个伸长节间 12 叶品种(粳) 4 个伸长节间 11 叶品种(粳)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1 2 1 2 1
的革新。
(二)水稻精确栽培的定量原理 1 、水稻高产(增产)的基本途径:在保证获得适宜穗 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85-90%以上)和粒重。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适宜基本苗基础上,促进有效分蘖, 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够苗,之后控制无效分蘖,把茎蘖成穗
率提高到 80-90%(粳稻 )和 70-80%(籼稻)。在有效控制无效分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徐稻3号丰产高效精确定量栽培规程
注:本规程适用于淮北稻区。 扬州大学、东海县农业局研制
月 份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栽 培 总 目 标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产量指标:亩产650-700公斤
每亩穗数 23-25万
每穗粒数 120粒以上
结 实 率 90%以上
千 粒 重 26克左右
稻谷品质指标: 国标3级
卫生安全指标: NY5115无公害标准
节 气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生
育
规
律
生育时期
播种 秧 田 期 移栽 有效分蘖期 无效分蘖期 拔节 拔节长穗期 抽穗 灌 浆 结 实 期 成熟
各生育期所需天数 30-35天 35天左右 35天左右 50天左右(全生育期155天左右)
主茎叶龄期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拔长节间伸长期
1 2 3 4 5
株型指标∶株高102cm,根黄而不黑,
全株青秀老健,成熟时有3—4张绿叶
徐稻3号株型指标
茎蘖消长动态
秧苗移栽叶龄7-8,单株带蘖2个以上 每亩茎蘖8—10万 每亩茎蘖30—32万 每亩24—26万(成穗率≥80%) 每亩23—25万穗
叶面积指数
3.5左右 7—7.5 6.5—7.0 4.5
叶色黄黑变化
黑 黄 黑 黄
栽
培
目
标
与
技
术
主攻目标
旱育适龄带蘖壮秧 浅栽、早发、稳长、适时够苗 保证足穗,主攻大穗,稳健生长 养根保叶、提高结实率与粒重、改善品质
合理稀播、扩行减苗
亩播量25—30公斤、秧大田比1:10 移栽基本苗按公式计算,一般每亩7—8万茎蘖数,每亩2.14万穴左右,每穴2—3苗,行穴距8×3.5寸
精
确
施
肥
策 略
培肥秧田, 施足基肥, 早施断奶肥, 重施起身肥;秸秆还田,氮磷钾配合;氮肥按公式计算确定总施氮量,基蘖肥与穗肥比例5.5∶4.5~6∶4,穗肥分倒4、倒3叶两次施用,辅助于顶3顶4叶色比诊断调控。
定 量 化
要 求
培肥苗床有机肥2000kg,45%复合肥50kg,尿素10kg 齐苗后看苗补肥,亩施尿素5—7.5kg。重施起身肥,尿素7.5—10kg/亩 本田基肥∶秸秆全量或高留茬,45%复合肥40kg,尿素7.5kg(或碳铵20kg) 移栽后5天内施用分蘖肥:尿素7.5kg 促花肥:倒4叶期45%高效复合肥10kg,尿素8 kg 促花肥:倒3叶期施尿素10kg 总施氮量每亩18-19公斤
节水定量灌溉
旱育秧 寸水活棵 搁 田 湿 润 灌 溉
病
虫
草
无
公
害
防
治
策 略
突出白叶枯病、小穗头、恶苗病的防治,强化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稻曲病的防治,采用保健栽培为主的农业综合防治,在加强预测预报的基础上,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结合生物农药的
无公害防治技术。
环境指标:
产地环境(土壤、大气、灌溉水):符
合NY5116、DB32/T343.1规定
土 壤 有 机 质:1.5%以上
土壤速效磷(P2O5):15ppm以上
土壤速效钾(K2O):120ppm左右
防 治
方 法
5月上中旬用恶线清、吡虫啉浸种,防治种传病害、条纹叶枯病,用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虫,用旱秧灵防除杂草。 5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用吡虫啉加锐劲特防治秧田灰飞虱;用杀虫双防治一代二化螟,用三环唑防治苗稻瘟;移栽前用吡虫啉等、综合防治病虫一次。 6月中下旬亩用35%丁苄粉剂80g化除,结合分蘖肥施用。 7月上旬到下旬用吡虫啉加锐劲特、宁南霉素防治灰飞虱,预防条纹叶枯病;用叶青双或克菌康加井岗霉素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 8月中旬亩用25%杀虫双水剂250毫升加20%井岗霉素粉剂50g加25%扑虱灵粉剂25g,防治二代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继续做好白叶枯病防治。 8月底至9月中旬亩用20%三环唑100g加20%井岗霉素粉剂50g,防治穗颈瘟、稻曲病两次;注意防治四代稻纵卷叶螟、白叶枯病
说 明
1.○12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2.△15基部第一节间拔长叶龄期 ;3..基本苗按叶龄模式基本苗计算公式计算;4.施氮总量(kg)=(目标产量需氮量-土壤供氮量)/氮肥当季利用率;5.叶色比诊断法为:拔节前后植株顶3叶与顶4叶叶色相似,为
植株氮素较平衡;顶4叶叶色深于顶3叶为氮素过旺;顶4叶叶色淡于顶3叶为氮素亏缺。
薄水层 够穗苗 ≥80%
倒1叶
长23cm
倒3叶
长39cm
倒5叶
长35cm
穗长
18cm±
节间
长度
30cm
26cm
16cm
9cm
3cm
倒2叶
长35cm
倒4叶
长39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