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云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初报

云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初报

每 亩 3 斤减 至 2 斤 , 云县 2 1 公 公 按 0 0年杂 交水 稻种 市场 平 均价 2 0元 /g计算 , k 亩节 约种 子 成本 2 0元 ,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示范每亩 比常规栽培增产稻谷 19 k , 0 . g按粳稻价 2 元 k 计算 , 8 . 5 g 实施水稻精确定 量示范增加亩产值 24 元 , 7. 5 两项合计 , 示范片每亩 促进农民节本增效 24 元。 9. 5
为 冬 闲 田 , 壤肥 力 中等 。 土
22试验 示 范任 务 、 . 目标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根据水稻 田的基础产量 、 水稻苗 的叶龄 、 节间、 茎蘖动态 、 亩有效穗 、 穗实粒 数、 千粒重设计出 目 标产量 、 总施氮量 , 再通过壮秧、 扩行 、 浅插、 控水 、 调肥措施来实现 目 标产量的栽培 技术。是我国著名栽培专家凌启鸿教授研究筛选出
云县 水 稻 精确 定 量 裁培 技 术 试 验 示 范 初报
云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罗志英 李 家菊 李子鸿 云县茂 兰镇农业综合 服务 中心 张廖银
1 稻精 确定 量栽 培技 术 的特点 和 引进 动 因 水
1 . 1水稻 精确 定量 栽培技 术 的特 点
云县茶房乡桥街村大田坝组海拔 18m,前作 60
来 的水 稻栽 培新 技术 , 也是 水稻 栽培 最前 沿 的技 术 。
试验面积 2 亩 , . 9 其中楚粳 2 号 1 亩 、 7 . 1 楚恢 7 号 1 亩, . 8 目标产量 7 0 0 公斤 ; 示范面积 20 , 0亩 品 种为楚恢 7 , 号 目标产量 70 0 公斤 。
项 目区群众接受新事物的信心和 自 觉性 。
【 责编
包丽琼 】

五项水稻高产技术

五项水稻高产技术

( 精确播种育壮秧。适期播种 ,采用肥床旱育、塑 展综合防治 ,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1) 盘湿润、双膜育秧等方式 ,培育适 宜不同栽插方式的标准化 三、麦秸全量还 田轻简稻作技术
1 技 术概 述
叶蘖 同伸壮秧。 ( 精确定量基本苗。根据秧苗素质 、品 2)
种分蘖发生与成穗特点等 因素 ,按照基本苗公式精确计算大
培育适合机械栽插的水稻壮秧 ,采用插秧机械将秧苗按 分散于田面后灌浅水层 ,均匀撒施基肥后,实施麦草带水浅

定规格要求栽插到大田,并采取相应肥水运筹措施 ,实现 旋耕还 田。水 层以高处见墩 、低处有水为准 ,保证泥草充
高产优质高效 的一项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
2 .适 用范 围
分混合 ,提高田面平整度。 ( 轻简播栽水稻。旋耕整平 3) 后 ,采取抛秧 、机插或机直播等轻简播栽方式 ,并根据不 同
壮秧。采用双膜湿润育秧或塑盘育秧等方式 ,根据移栽期及 2 0~2 :。氮肥适 当前移 ,增加前期肥料施 用量。 ( 防 51 5)
适宜秧龄 ( 叶龄 ) 精确计算播种期 ,根据基本苗、种子粒重 治病 虫草害。做好病虫草害防除工作 ,大田直播方式的宜采
等精确计算播种量 ,亩大田用种量3 3 公斤。精确培育适 用 “ ~. 5 一封、二杀、三挑”的方法防除杂草 ,抛秧、机插稻移
二、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1 .技 术概 述
2 .适 用 范 围
全省稻麦两熟地 区。
3 .技 术 要点

( 机械切碎分散麦秸。收割机距离田面1 厘米左右 1) O
收割麦子 ,同时开动切碎机械 ,按5~1 厘米长度切断或轧 0 碎麦秸 ,均匀分散于田面。 ( 浅水旋耕埋草。切碎麦秸 2)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一)播期的确定:抽穗―成熟期群体光合生产积累力决定了水稻的产量,必须把抽穗成熟期安排在最佳的气候条件下,称最佳抽穗结实期。

水稻在最佳抽穗结实期开花结束可获得最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江苏的观测表明,粳稻抽穗期日均温25℃左右时的结实率最高。

灌浆―成熟期的日均温21℃左右时千粒重最高(籼稻2个温度一般比粳稻高2℃)。

可以把这两个温度指标常年出现的日期定为当地的最佳抽穗结实期。

然后根据品种播种至最佳抽穗期的天数确定适宜播期。

播期确定后,秧龄决定了移栽期。

比如说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手工栽插的适宜秧龄以控制在6叶(5叶1心)以内为好。

必须延长秧龄(7叶1心)的,应用稀播培育多蘖壮秧和大苗移栽的密肥技术。

(二)合理基本苗的确定:合理基本苗是合理群体的起点,既要提高茎蘖成穗率达80-90%,又要实现足穗,必须以确定合理基本苗开始。

合理基本苗的计算公式是:X(合理基本苗(万)) = y(亩适宜穗数(万)) ; ES(单株可靠成穗数) 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过小的行距使水稻在拔节期后即封行,严重影响群体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光合生产力,制约了产量的提高。

扩大行距,控制高峰苗数和封行时期(孕穗期),便成为夺取高产的关键措施。

高产栽培的实践证明,在保证足穗的基础上攻取大穗,一个重要措施是缩减基蘖肥,增加穗肥的施用量。

扩大行距才能为增加氮素穗肥用量创造必要的条件。

增强稻株对氮素穗肥的同化能力,平衡糖氮代谢,带来一系列的好处:提高茎蘖成穗率、增进颖花分化的发育能力,形成大穗;抑制茎、叶伸长,增加茎秆强度和抗倒能力;减轻病害;促进中后期根的生长(尤其是上层根),延缓结实期中、下部叶片的衰老,提高结实期光合生产积累能力,对增加结实率、粒重和改善米质和食味等显著作用;扩大行距,还可以提高分蘖期的水温,促进寒地水稻的分蘖。

(三)施肥的精确定量:施肥的精确定量首先要解决N、P、K合理施用比例和氮肥精确定量两个问题。

N、P、K合理施用比例可通过测土配方试验加以明确。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一、技术概述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水稻生产的稻农妇女化、老龄化,稻作方式趋于多元化,技术轻简化、粗放化,栽培技术调控缺乏系统定量,不仅肥、水、药的投入普遍过度,而且优良品种至少有1/3产量潜力在大面积上未得到表达,严重制约水稻增产增收,同时造成环境污染。

通过水稻生长发育诊断指标、高产群体形成指标、适龄壮秧培育、合理基本苗、肥水管理等关键技术精确定量研究,集成创立了能使水稻生育全过程各项调控技术指标精确化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

在生产中用适宜的最少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实施最少投入成本,对水稻生长发育进行有序的精准调控,使水稻栽培管理“生育依模式,诊断看指标,调控按规范,措施能定量”,利于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总体研究成果达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该技术理论与实践基础扎实,先进可靠,具有广泛适应性与普遍指导性。

二、技术要点1.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高产优质形成的生育量化指标及其诊断技术,特别是调控群体质量的关键叶龄期及其形态生理指标与诊断方法。

根据水稻出叶和各部器官生长之间的同步、同伸规则,以叶龄模式对水稻品种各部器官(根、叶、蘖、茎、穗)的建成和产量因素形成在时间上作精确定量诊断。

重点是在掌握水稻品种主茎总叶片数(N)、伸长节间数(n)基础上,明确与应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拔节叶龄期(N-n+3)、穗分化叶龄期(叶龄余数3.5-0)等生育关键时期共性生育指标与精确量化诊断方法,将众多的品种归类,实现栽培技术模式化、规范化。

其中共性诊断指标与方法是:高产群体茎蘖动态的变化应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或稍前达到目标产量预期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叶龄期,为预期穗数的1.3-1.4倍(单季稻)与1.4-1.5倍(双季稻),抽穗期群体茎蘖数实现预期穗数;群体叶色的变化应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显黑(顶4叶大于顶3叶,下同),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显黄(顶4叶小于顶3叶,下同),倒3叶至孕穗(叶枕距为0,剑叶完全抽出时)显黑,抽穗扬花期显略黄,扬花后叶色逐渐上升,至成熟前20天叶色显黑,尔后逐渐转色下降。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田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水稻产量难以提升。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运而生,成为推动水稻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水稻种植技术的提升有所帮助。

一、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概念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对水稻生长过程中的需肥、浇水、灌溉、施药等环节进行量化管理,实现精准施肥、精准浇水、精准灌溉、精准施药的栽培技术。

通过对水稻生长期间各项管理工作的严格控制,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农业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知根知叶,因地制宜。

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根据水稻种植地区的土壤状况、气候特点、水资源状况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施肥、浇水、灌溉、施药等管理方案,实施因地制宜的栽培策略。

2. 量化管理,精准施肥。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要情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充足、均衡,避免施肥不足或者施肥过量的情况发生。

3. 节水节肥,科学浇水。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土壤水分状况、水稻生长需水量等因素,合理制定浇水方案,节约用水,减少水肥流失,提高施肥利用率。

4. 精准施药,安全防治。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根据水稻病虫情况、防治需求等因素,科学制定施药方案,减少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1. 土壤测试,科学施肥。

在水稻种植前期,要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根据测试结果,科学施肥,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合理充足。

2. 生长期分期施肥。

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科学制定分期施肥方案,合理调配氮、磷、钾等养分,保证水稻生长发育所需。

3. 需水量检测,科学浇水。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定期对土壤水分含量进行检测,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水量,科学浇水,避免过多或者过少的浇水情况发生。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原理与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原理与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原理与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进步,农业已经成为当下推动我国的经济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不仅关系着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更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有着密切关联。

本文围绕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原理与技术展开了探讨,并提出相应措施,具体如下:关键词: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原理;技术要点一、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原理分析(一)为根系提供优质的生长空间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不仅需要水肥的支持,更要有足够的生长发育空间,以此来减少水稻之间对养分的争夺,确保每株水稻都能够茁壮成长。

在以往水稻种植过程中,一般会采用增加种植数量的方式来提高产量,该方式并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提出有效的改善以往水稻培育中的不足,降低根系缺氧、土壤酸化等问题的发生,为根系的茁壮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提高水稻质量、产量的根本目的[1]。

1.从解决水稻分蘖效率问题出发根据以往种植经验来看,水稻分蘖工作一般会在移栽后展开,虽然有足够的水肥支撑,但是实际所产生的效果却与原定计划标准有所差异,而且早期生出分蘖能够抽穗结实,若该阶段的条件未跟上水稻分蘖的需求,会直接降低分蘖的有效性,而且分蘖位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在生长条件恰当的情况下,水稻的成穗量就会有效增加。

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主要针对水稻分蘖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不同的水稻品种其生长发育特点有着个体差异性,该技术手段会根据水稻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需求明确相应的产量及质量目标,然后再根据该目标做好栽培数量、栽培密度等一系列规划工作,并采用相应的插秧及种植技术手段,来降低病虫害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切实提升水稻分蘖的有效性[2]。

同时若分蘖数量达到一定的数量后,种植人员应当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做好相应的分蘖数量控制工作,以免出现无效分蘖消耗植物的养分的问题发生。

通过科学技术分析表明,采取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方式在每亩地苗数在25万根的情况下,其产量相比传统栽培方式增加一半左右,从以往的五千公斤左右提高至一万公斤左右,在该形势下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本质上的提升。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之一。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技术原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指根据土壤和气象条件,通过精确算法确定水稻种植的密度和肥料用量,以达到最佳的产量和品质。

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了解水稻的生理发育,制定适合不同生育期的栽培措施,使水稻长势健壮、光合作用强、抗病虫害能力强,从而增加水稻产量和品质。

二、技术方法1. 确定种植密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需要根据种植密度和品种选择制定施肥计划。

一般来说,不同的水稻品种适合不同的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过大会造成水稻之间互相竞争,导致产量降低;种植密度过小又会导致,土地遗留率增加、穗粒质量差,同样也会影响产量。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习性和生育时期,以及土壤水分和自然条件制定种植密度计划,以达到最优的产量。

2. 制定施肥计划:制定施肥计划需要根据不同生育阶段水稻对养分的需求情况,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等情况制定。

在生育早期,水稻需要大量氮、磷和钾元素,因此需要适量的肥料补充以促进生长发育;而到了生育中后期,水稻需要相对较少的养分,因此不能再大量施肥,否则会导致土地被污染,产量降低。

因此,需要制定适合不同生育阶段的肥料供应计划。

3. 控制光照度:光照度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收成。

因此需要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控制光照度,以保证水稻正常发育。

光照度一般在10至12小时之间最为适宜,同时还需要注意光照度的均匀分布,以避免影响产量和品质。

4. 注重灌溉管理:灌溉管理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控制灌溉的时间和水量,以保证水稻长势正常。

灌溉时间一般在早上和傍晚最为适宜,同时还需要控制每次的灌溉量,以免过量灌溉导致土地流失和水库水位下降。

三、技术注意事项1. 注意选择适宜品种: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可以更好地适应种植环境,增加产量。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如何提高水稻产量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一种能够提高水稻产量的栽培方法,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此技术。

一、什么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一种在种植水稻过程中保证水稻每亩吨产量的栽培技术,即根据地块的土地和肥力情况,确定合适的种植密度、施肥和管理方法。

该技术能够使农民在耕种过程中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水稻产量。

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优势1、减少资源浪费。

通过精确计算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2、提高产量。

种植水稻时,根据土地和肥力情况,进行精确定量的栽培,能够保证水稻每亩产量的稳定提高。

3、降低成本。

通过合理施肥和种植密度的精确定量栽培,可以减少农民的肥料和种子使用量,从而降低成本。

三、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实施步骤1、测土分析。

首先,需要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等,以确定种植水稻的土壤环境。

2、确定种植密度,根据地块面积和土壤情况,根据稻种的生长特性、品种特点和栽培经验,确定合适的种植密度。

3、制定施肥方案。

根据测土分析结果、作物生长需要和当地的气候水文特点,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4、进行病虫害预防和治理。

定期对水稻进行病虫害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治理,以避免对产量的影响。

5、科学管理,定期对水稻进行除草和插秧、修整的管理,以确保正常生长。

四、注意事项1、合理施肥。

由于土质不同,施肥方式也应根据土壤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适时施肥。

在关键生长期,要适时施肥,增加产量。

3、注意田间管理。

浇水和灌溉时,要遵循一定规律,防止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减少农民的资源浪费和成本,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但是,在实施这一技术时,也需要注意一些技术细节和注意事项,从而确保其实际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叶蘖同伸
母茎出叶与分蘖出生关系: N-3 (N 为新出叶)
主茎第4叶至拔节
N-3 同伸规则也存在于二 次和三次分蘖之间
14
4.水稻的分蘖
生长条件良好 拔节后停止发生分蘖
15
有效分蘖
水稻主茎拔节时根系养分主要供应茎 和幼穗的形成, 主茎拔节时有3张以上叶片的分蘖有自 己的根系,能独立生活长成稻穗,是 有效分蘖。10Fra bibliotek1112
13
14
15
16
孕 穗
n≥5个、N≥14片叶的品种 中小苗移栽(≤ 7叶龄)时为
N-n 叶龄期
16-5= 11
大苗移栽( ≥ 8叶龄)时为 N-n+1 叶龄期 16-5+1= 12
N≤4个、N≤13片叶的品种为: N-n+1叶龄期 如:11叶4个伸长节间品种为:11-4+1=⑧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拔节期的叶龄期通式为 或用倒数叶龄期表示为
N-n+3 n-2
16-5+3=14 5-2=3
16叶5个伸长节间品种的拔节是倒4叶, 即14叶,用 14 符号表示。 17叶6个伸长节间品种的拔节是倒4叶, 即14叶,用 14 符号表示。
6.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5个节间
1234567
16叶品种
8
9
健壮稻株
23
单晚:两优培九
6.0叶以上 1.5万丛 单株成穗 10-13个
3.5叶以内 0.6-1.0万丛
16-25个
3.0叶以内 0.4万丛(肥水良好) 45个
单晚:杂交籼稻
Ⅱ优7954 浙江700㎏ Ⅱ优明86 浙江700㎏
云南1195.2㎏ 云南1196.5 ㎏
24
浙江高产田:
宁海县越溪镇应可省户 2010年 甬优12
三个关键叶龄期汇总表
5个节间 16叶品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孕 穗
4个节间 13叶品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孕 穗
苞枝颖花花 分梗花粉粉 化分分形充 期化化成实
期期及完 减成 数期 分 裂 期
够苗期前——促进分蘖;
拔节期 ——达到高峰苗期;
幼穗分化期——促进大穗形成; 孕穗期 ——群体封行。
水稻 主茎
主茎
有效分蘖
类型 总叶片数 伸长节间数 临界叶龄期
早稻 12叶
4个
9叶龄期
13叶
4个
10叶龄期
晚稻 16叶
5个
11叶龄期
17叶
6个
11叶龄期
高产栽培就是要在临界叶龄期前尽可能多地 促进稻株长出有效分蘖,之后尽量控制无效 分蘖。并促进有效分蘖充分生长,长成大穗。
21
如果生长条件好
最大可能分蘖数和分蘖成穗数
品种 类型
最多
最多
分蘖数 分蘖成穗
12叶4个伸长节间 27
12
13叶4个伸长节间 40
18
16叶5个伸长节间 88
40
17叶5个伸长节间 127
59
22
充分发挥稻株个体生长潜能
水稻植株
是具有巨大生长潜能的生物体
如果改进技术 措施,为水稻植株提 供最佳的生长条件, 使稻株健壮生长,就 能挖掘出水稻的这种 生长潜能,水稻植株 就会变得更高产。
10/100
11
1.主茎总叶片数和伸长节间数
类型
早稻 连作晚稻 单季晚稻
主茎 叶片数 12~14
15~16
16~18
伸长 节间数
4
5
5~6
叶龄 3.1叶
12
2.叶龄模式
5个节间
1234567
16叶品种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孕 穗
水稻出叶——
分蘖 发根 拔节 穗分化
--同伸规则
按主茎总叶龄(N)和伸长节间数(n)将水稻品种分类。 N和n均相同的品种,归纳为同一类叶龄模式类型。 相同类型的品种,任一相同叶龄期各器官的生长和发育均完全相同。 可用叶龄指标值对稻株的生育进程作出正确的诊断。
1
一、精确定量栽培的概念 和应用情况
二、水稻叶龄模式 三、高产群体质量指标 四、关键技术定量方法
2
3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由江苏 凌启鸿 团队 创立, 是50多年水稻栽培技术研究成果的结晶
凌启鸿: 77岁(1933年5月13日 出生) 全国著名水稻栽培专家 扬州大学教授 曾任江苏省副省长、人大副主任
象山县西周镇赖岙村351亩甬优12机插示范方平均亩产812.7㎏,最高田块836.2 ㎏。
9
2008年起在全国广泛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2010年全国建立2000个水稻万亩片(浙江47个片)
专家指导,技术培训 高产品种、高产技术、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生产 单季晚稻700公斤,双季稻900公斤,整个片产量增产5%以上 示范展示,辐射带动全县水稻生产平衡高产。
16
无效分蘖
主茎拔节时不足3张叶片的分蘖无 法独立生长成穗,成为无效分蘖。
有的分蘖尽管出生早,但由于苗数 太多,群体过大,长不到3张叶就 因得不到阳光而死亡。够苗期后的 分蘖都是无效分蘖。
17
5.拔节期(第一节间伸长)叶龄期
5个节间
1234567
16叶品种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孕 穗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精确:准确,有严密的科学依据
所有的量化指标力求精确,上述三方面的定量越精确, 越能达到高产。
但限于研究水平,目前很多量化指标只能达到相对精确。
很多量化指标因品种、产量水平、土壤状况不同而不同,
各地应开展试验调查,确定适合当地高产栽培的基本参数。
应用情况
增产10%以上,高的可达20~30%。 2010年全国示范推广3282万亩。 浙江2009年诸暨示范500亩,小苗机插全方平衡高产,亩产650公斤以上,高产田713 ㎏ ; 江山示范221亩,旱育秧小苗手插,全方亩产667公斤,最高678 ㎏,比对照增88㎏,增15%。 2010年全省30多个开展试验与示范。示范面积8800多亩,平均亩产656.7公斤,比对照当地 高产栽培平均每亩590公斤增产66.7公斤,增11.3%。其中经浙江省农业厅组织测产验收,多 个示范方单产破浙江省农业吉尼斯纪录。
120亩平均亩产842.1公斤,其中 :1.07亩亩产858.5 公斤
今年宁海、鄞州、象山、开化、新昌等地都开展900公斤攻关。
马达加斯高产田:理论产量1400公斤
前作马铃薯施有机肥,土壤疏松透气肥力高 密度:50㎝×50㎝,15寸×15寸,2667株/亩 水稻植株长得象灌木丛一样 每株80个分蘖,70个穗,有效穗18.67万/亩, 每穗实粒数260粒,千粒重29g。
著作《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系统、全面、详细 讲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精练、明了
5
精确定量在三方面进行科学定量
1.生育进程的定量——叶龄模式 根据叶龄确定水稻的生育阶段
2.高产群体质量指标体系的定量 ——高产群体长什么样 3.栽培技术的定量——壮秧、密度、施肥、灌溉等都有量化的技术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