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步骤:⑴连接仪器(先下后上,从左至右);⑵检查气密性;⑶装药品,并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⑷加热(先预热);⑸收集;⑹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2、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后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手后,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好。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若通过导管进入水槽,则水会变红)。
4、为什么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在试管口形成的冷凝成水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5、为什么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一般导管只要稍露出橡皮塞即可)使瓶中的空气完全排出,收集到的氧气更纯。
6、什么时候收集?——产生连续、均匀气泡时收集。
(开始时含有空气,会使收集到的氧气不纯)7、为什么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8、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何时表示收集满了?当集气瓶口的气泡向外冒时,表示收集满。
9、收集好的氧气瓶如何放置,为什么?氧气瓶应正放,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10、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结束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破裂。
(若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就沿导管倒吸入热的试管中)11、若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水沿导管倒吸时,应如何处理?立刻拔掉橡皮塞。
12、还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为什么?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利用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的性质。
1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一定要伸到集气瓶底部,为什么?便于瓶中的空气完全排出,使收集到氧气更纯。
1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为什么瓶口要放一玻璃片?防止流动的空气进入瓶中。
1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证氧气已经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高锰酸钾可以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KMnO₄ + 8HCl →K₂Cr₂O₇ + 2MnCl₂ + 4H₂O + 5O₂。
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1.氧化作用:高锰酸钾(KMnO₄)是一种强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会发生正极氧化,将氢原子正极氧化成氧气,在反应过程中出现5摩尔的氧气;2.还原作用:高锰酸钾得到还原,将其酸性氧原子正极还原成氢原子,同时,次等氯酸(HCl)发生碳原子的还原作用,将次等氯酸的氯原子极还原成了氢原子。
二、反应条件1.温度:反应过程温度太高容易破坏反应体系;2.酸度:正常情况下,反应酸度一般为弱酸性,宜使用次等氯酸或者硫酸来调节酸度;3.反应时间: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范围内。
三、实验步骤1.准备:将适量碳酸钾、高锰酸钾、次等氯酸以及其他试剂准备好;2.调节温度:将试剂混合放入实验釜中,调节温度至90℃~100℃;3.调节酸度:加入次等氯酸调节酸度,控制在pH=3~4;4.反应:控制反应时间在30~60分钟内;5.停止反应:当反应完成后,收集氧气,停止反应,测量氧气产量。
四、安全防护1.携带口罩和防护眼镜,以防止氧气的腐蚀;2.运行前应先校准好实验仪器,以避免反应过程中的安全事故;3.操作结束后,释放实验室的氧气;4.不宜长时间暴露在高锰酸钾的环境中,以免损伤皮肤。
五、反应注意事项1.实验时要控制温度,避免反应过热,以防损坏反应体系;2.操作时注意安全,提前备好个人防护装备;3.反应过程中一定要加有注入液,以保证反应的质量和效率;4.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反应液的稳定性,以免造成反应失败;5.实验室内要及时通风,以降低反应体系中有害物质的挥发。
六、结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操作简便,效率高,可以较好地实现对氧气的制取。
然而,也应该注意反应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科学操作,了解反应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以便获得较高的反应效率。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化学方程式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化学方程式一、实验背景和目的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在实验室中常用于制取氧气。
本实验将通过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制取氧气,并通过收集实验和数据分析,了解反应过程和原理。
二、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 O2↑该反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分解反应,产物包括碱式高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燃烧器、水槽、导气管等。
2.实验药品:高锰酸钾(KMnO4)、稀硫酸(H2SO4)。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需要加热的高锰酸钾样品称取为约5克,并加入研钵中备用。
准备好烧杯、玻璃棒和燃烧器。
2.加热反应:在燃烧器底部加入适量酒精或酒精灯,点燃酒精。
将燃烧器底端放入研钵中的高锰酸钾样品,开始加热。
持续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样品。
3.收集氧气:将放入燃烧器中的导气管的一端放入水槽中,并保持导气管的低点在水中。
然后将导气管的另一端通过橡皮塞连接到气体收集装置中,准备收集由反应产生的氧气。
4.观察和测量:观察并记录产生的气体容积变化,并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
5.结束实验:当气体的产生停止时,关闭燃烧器并断开装置。
仔细观察气体收集容器中的气体性质,并记录实验现象。
五、实验注意事项1.安全操作:实验中需要加热,注意火源安全和严防火灾。
2.反应条件:实验条件中应保持加热的恒定温度,以获得较好的实验结果。
3.气体的收集:气体收集时要保证气体收集容器封闭,避免气体的泄漏。
六、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1.高锰酸钾加热后,发生分解反应,并产生氧气和其他产物。
2.氧气的产生量与加热时间和温度有关,加热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氧气产生量越多。
3.分解反应的产物为碱式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七、实验应用和评价1.实验应用:该实验可以用于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高锰酸钾分解反应的原理和产物,并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收集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实验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实验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它具有强氧化性。
在化学实验中,可以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本文将介绍一种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实验方法。
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除了高锰酸钾外,还需要氢氧化钠(NaOH)、硫酸(H2SO4)、烧杯、试管、水槽和橡皮管等。
接下来,进行实验的具体步骤。
首先,在一个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晶体。
然后,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使高锰酸钾溶解。
这样可以制备出高锰酸钾溶液。
然后,将制备好的高锰酸钾溶液倒入一个试管中,约填充1/3至1/2的容积即可。
接下来,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注意要保持试管的口部朝下。
然后,用橡皮管将试管与水槽中的水接触,将试管完全倒置并放入水槽中。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试管中的氧气通过水封进入水槽。
在试管倒置后不久,可以观察到气泡从试管中冒出。
这是由于高锰酸钾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的结果。
具体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3H2O2 -> 2KOH + 2MnO2 + 3O2↑ + 2H2O反应中,高锰酸钾(KMnO4)与氢氧化钠(Na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气(O2)和锰(IV)氧化物(MnO2)。
由于氧气的密度较大,所以氧气会从试管中冒出并被水槽中的水吸收。
可以用一根点燃的木条接近试管口,观察到氧气会使木条燃烧更加旺盛。
这是因为氧气是一种能够支持燃烧的气体,它能够与燃料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该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操作。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接触到皮肤或眼睛会引起灼伤,因此操作时应佩戴手套和护目镜。
同时,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试管的稳定,避免发生意外。
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氧气的制备过程,并了解到氧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同时,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操作,确保实验过程顺利进行。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高锰酸钾和氧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检查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检查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为标题的文章:实验室中,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氧气制备试剂。
下面将介绍制取氧气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准备以下器材和试剂:1. 高锰酸钾(KMnO4):这是制备氧气的试剂,可在实验室常见的试剂供应商处购买。
2. 烧杯:用于容纳反应溶液的容器。
3. 水槽:用于收集氧气的容器。
4. 水管:连接烧杯和水槽,用于气体的通道。
5. 水:用于制备氧气的反应中。
第二步:制备反应溶液将适量的高锰酸钾溶解在烧杯中的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需要注意的是,溶解的高锰酸钾的量应根据实验需要来确定,具体的量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进行调整。
第三步:进行反应将烧杯放置在水槽中,并将水管连接到烧杯的底部。
确保水管的一端浸入水中,另一端与烧杯连接,以保证气体的通道畅通。
然后,将制备好的反应溶液缓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反应过程。
反应开始后,可以观察到水槽中产生气泡,并且烧杯内气体逐渐增多。
这是因为高锰酸钾与水反应生成氧气的结果。
第四步:收集氧气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水槽中的气泡将会变得较为稳定。
此时,可以使用气管或玻璃管将气泡引入到另一个容器中,以收集纯净的氧气。
注意,在收集氧气之前,需要排除气管内的空气,以确保收集到的气体是纯净的氧气。
可以通过将气管浸入水中,将其中的空气排出。
第五步:验收为了确保收集到的气体是纯净的氧气,可以进行验收。
最常见的方法是将一根点燃的火柴或蜡烛放入收集到的气体中,观察是否能够继续燃烧。
如果火柴或蜡烛能够继续燃烧,即可确认气体为氧气。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高锰酸钾的反应产物中可能还有少量的氮氧化物等杂质,因此验收结果可能不完全准确。
为了获得更纯净的氧气,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净化。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在实验室中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满足常规实验和教学的需求。
同时,实验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点燃酒精灯,预热并加热
5.收集氧气
答案:
6.熄灭酒精灯
3、1、2、4、5、7、6
7.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
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桌子上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药品 2、原理 3、装置 4、步骤及注意事项 5、验满及检验 6、放置方法。
【课堂练习】
【例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
收集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请排列出正确
的顺序: 1.装入药品
2.固定试管,使试管略向下倾斜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5、刚开始有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
开始冒出的气泡是空气,使制得的气体不纯
6、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6、验满方法
排水法:当集气瓶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 时,证明已收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 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 收集满 。7、放置方法
3伸入试管内的导管应略长于胶皮塞以便于气体的排出以便于气体的排出4用高锰酸钾制氧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5刚开始有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
课题3 制取氧气
【思考】我们知道氧气是 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 气体,它可以跟很多物质 发生反应。那么,在实验 中我们用到的这些氧气是 如1、药品及反应条件
高锰酸钾
加热
2、反应原理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暗紫色固体
K2MnO4 MnO2 O2
黑色固体
3、反应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4、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药品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将集气瓶装满水倒立在水槽里。 5、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先预热, 再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加热)
高锰酸钾制氧气的现象

高锰酸钾制氧气的现象
高锰酸钾制氧气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氧气的方法,再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一般采用排水法,故反应现象为水槽内产生气泡。
1高锰酸钾制氧气化学方程式
2KMnO₄=△=K₂MnO₄+MnO₂+O₂↑
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需要加热一段时间才能收集到氧气(主要是活化能的缘故),因此写方程式时“加热”这一反应条件必不可少。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1、装配实验装置(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防止热的氧气流把高锰酸钾粉末吹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湿存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到管口遇冷成水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铁架台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即大约离管口1/3处
4、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5、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面。
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排水法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排水法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安装装置。
在实验室中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需要先组装好实验装置,并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药品准备。
将高锰酸钾固体平铺在试管内,并在试管口处塞一团棉花。
3.加热高锰酸钾。
点燃酒精灯加热高锰酸钾,并观察反应过程。
4.收集氧气。
当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5.验满。
当氧气收集完毕后,可以使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
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氧气。
6.实验结束后。
将导气管撤离水槽,熄灭酒精灯。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集气瓶内水面的高度,以防止水倒流进入集气瓶中。
同时,实验结束后要清洗干净集气瓶和试管等实验器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 , 你认为可能的 原因是什么? 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没有预热;先撤酒精灯; 立即用冷水冲洗;试管底部接触灯芯 6.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分 析原因? 试管口处没有放棉花
7.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 原因有哪些? 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间不够;排水法收集开始 时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排水法收集没等气泡 均匀连续放出就开始收集;
5.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的底部加热; 6.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7.收集氧气结束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8.熄灭酒精灯.
茶.庄.定.点.收.利.息
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2.铁架台铁夹要夹在试管口的1/3处 3.试管内的导管稍露出橡皮塞即可。 4.加热时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用外焰 对准药品加热. 5.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气泡连续均匀放 出时再收集. 6.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后 撤掉酒精灯. 7.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 花.
MnO2
用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实验室制取O2反应原理
1.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分解制O2
2 H2O2 2 H2O + O2 2.高锰酸钾加热制取O2 2KMnO4 K2MnO4 + MnO2+O2
MnO2
3.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制取O2
MnO2
2KClO3
2 KCl + 3 O2
操作步骤:
1.连接装置;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将药品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 4.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其他
物理性质: 通常无色无味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三态变化 空 气 混 合 物 O2 ( 纯 净 物 ) 2Hg + O2 性质 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
==
2HgO 反应现象: 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4P + 5O2
点燃 == 2P2O5 点燃 S + O2 == SO2 点燃 C + O2 == CO2
结合加热KMnO4制O2回答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如果装置的气密性很好,有
什么现象发生?在导管移出水面之前松开手,会 有什么现象发生? 导管口出现气泡;水进入导管一段 2.固定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时, 为什么试管口要 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3.加热试管时应注意什么? 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4.停止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制取O2 的操作顺序:
连
熄
查 撤
装 收
固
点
氧气的验证方法
木条复燃
氧 气 的 验 满 方 法
注意事项
1.酒精灯用外焰加热
2.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3.试管口处放棉花
4.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5.伸入试管内的导管不能 过长, 应刚露出橡皮塞.
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网络
N2: 78%, O2:21%稀有气体: 0,94%,CO2: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体积分数) 危害 空气的污染与净化 污染源 环境保护
( )
2Fe + 3O2
MnO2
点燃 == Fe3O4
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根据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制取 方法 实验室 制法 2 H2O2 === 2 H2O + O2 (催化剂,催化作用) 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2KMnO4 == K2MnO4 + MnO2+O2
2KClO3 === 2 KCl + 3 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