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KMnO4 + 3 H2SO4 + 2 H2O = 3 MnSO4 + 5 O2 + K2SO4。
这是一种易于操作的取氧气实验,也被称为高锰酸钾实验。
它是一种常见的化
学反应,用于从形成氧化物的物质中获得氧气。
这个反应在实验室中非常受欢迎,因为它可以迅速制备大量氧气,并且反应是耐热、耐受性很好、产物纯度高的有机体。
这个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将高锰酸钾加入硫酸,结果会产生一种形式的高锰酸盐,比如氢硫酸高锰酸钾豆知锡(KMnO4),它是一种中性的氧化剂。
当高锰酸钾被加入硫酸后,它试图保护自己免受硫酸的氧化作用。
但是,由于
硫酸的氧化性太强,高锰酸钾豆知锡不可避免地会被氧化,结果就是氧气的释放。
所以,实验室可以从此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获取大量的氧气。
此外,一些低折光率的物质也可以形成更多的氧气,这样我们就不会错过更多
的氧气了,从而提高得到的氧气的效率。
总的来说,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反应,而且效率较高。
它在取得大量氧气方面具有快速和有效性,是一种理想的、有效的另一种取氧气方法。
高锰酸钾分解法制取氧气(精品ppt)

误差控制
根据误差分析结果,制定 相应的误差控制措施,以 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实验结果的应用与推广
应用领域
高锰酸钾分解法制取氧气 在化学、生物、医疗等领 域有广泛应用。
推广价值
该实验结果不仅适用于实 验室研究,还可应用于工 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
未来发展方向
针对实验结果的应用与推 广,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 向和改进措施,为相关领 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实验器材的准备
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的组装
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单孔橡皮塞、 导管、集气瓶、水槽等。
按照实验要求,将实验器材组装好, 确保气密性良好。
实验器材的清洗与干燥
确保实验器材清洁干燥,以免影响实 验结果。
实验试剂的准备
试剂
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试剂的称量与添加
根据实验需要,准确称量所需试剂,并按照实验 要求添加到相应的容器中。
高锰酸钾分解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高锰酸钾分解法最早由欧洲科学家发现并用于制取氧气,随着科技的发展,该 方法逐渐得到改进和应用。
发展
现代工业上采用更加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了高锰酸钾的产量和纯度, 同时也加强了对反应条件的控制和优化,使得高锰酸钾分解法成为实验室和工 业上制取氧气的重要方法之一。
02 高锰酸钾分解法制取氧气 的实验准备
当氧气产生时,通过气体收集 装置进行收集。
实验结果观察与记录
观察氧气产生的速率 和量,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结果,评估 实验效果,得出结论。
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 计算氧气产率。
04 高锰酸钾分解法制取氧气 的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的理论分析
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2KMnO_{4}triangleq K_{2}MnO_{4}+MnO_{2}+O_{2} uparrow$。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化学方程式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化学方程式一、实验背景和目的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在实验室中常用于制取氧气。
本实验将通过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制取氧气,并通过收集实验和数据分析,了解反应过程和原理。
二、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 O2↑该反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分解反应,产物包括碱式高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燃烧器、水槽、导气管等。
2.实验药品:高锰酸钾(KMnO4)、稀硫酸(H2SO4)。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需要加热的高锰酸钾样品称取为约5克,并加入研钵中备用。
准备好烧杯、玻璃棒和燃烧器。
2.加热反应:在燃烧器底部加入适量酒精或酒精灯,点燃酒精。
将燃烧器底端放入研钵中的高锰酸钾样品,开始加热。
持续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样品。
3.收集氧气:将放入燃烧器中的导气管的一端放入水槽中,并保持导气管的低点在水中。
然后将导气管的另一端通过橡皮塞连接到气体收集装置中,准备收集由反应产生的氧气。
4.观察和测量:观察并记录产生的气体容积变化,并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
5.结束实验:当气体的产生停止时,关闭燃烧器并断开装置。
仔细观察气体收集容器中的气体性质,并记录实验现象。
五、实验注意事项1.安全操作:实验中需要加热,注意火源安全和严防火灾。
2.反应条件:实验条件中应保持加热的恒定温度,以获得较好的实验结果。
3.气体的收集:气体收集时要保证气体收集容器封闭,避免气体的泄漏。
六、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1.高锰酸钾加热后,发生分解反应,并产生氧气和其他产物。
2.氧气的产生量与加热时间和温度有关,加热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氧气产生量越多。
3.分解反应的产物为碱式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七、实验应用和评价1.实验应用:该实验可以用于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高锰酸钾分解反应的原理和产物,并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收集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原理与解释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原理与解释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原理与解释1. 引言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氧气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气体。
它不仅是我们呼吸过程中必需的,还被广泛应用于氧化反应、燃烧和生化过程等方面。
那么,如何制取氧气呢?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制氧方法——高锰酸钾法,并深入探讨其原理与解释。
2. 高锰酸钾法的原理高锰酸钾法是一种以高锰酸钾(KMnO4)为氧化剂的制氧方法。
其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
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3H2SO4 → K2SO4 + 2MnO2 + 3H2O + 5[O]可以看出,高锰酸钾在反应中被还原为二氧化锰,同时释放出氧气。
3. 实验过程3.1 准备实验装置和材料:高锰酸钾、硫酸、试管、橡皮塞、导管、水槽等。
3.2 实验步骤:(1) 将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解在适量的硫酸中,制备成高锰酸钾溶液。
(2) 将制备好的高锰酸钾溶液倒入试管中。
(3) 将试管插入水槽中,水封实验装置。
(4)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5) 观察试管中的气泡,并使用导管收集氧气。
4. 解释4.1 高锰酸钾的氧化特性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质。
当高锰酸钾与硫酸反应时,硫酸中的氢离子将引发高锰酸钾的还原,从而释放出氧气。
4.2 反应机理在反应过程中,高锰酸钾被还原为二氧化锰。
该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其中高锰酸钾是氧化剂,而硫酸是还原剂。
反应中的氢离子来自硫酸,它们在还原过程中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了氧气和二氧化锰。
4.3 反应条件的影响反应的速率和产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硫酸的浓度、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混合物的搅拌程度等。
较高的浓度和适当的温度能够促进反应的进行,同时搅拌可以增加反应的均匀性,提高反应速率。
5. 个人理解和观点高锰酸钾法是一种安全、简便且高效的制氧方法。
通过将高锰酸钾与硫酸反应,我们可以方便地制取氧气并应用于各个领域。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七个步骤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七个步骤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操作,以下是制取氧气的七
个步骤:
第一步,准备实验器材。
我们需要准备高锰酸钾、硫酸、试管、
塞子、蒸馏水等实验器材。
第二步,制备高锰酸钾溶液。
我们将适量的高锰酸钾加入到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溶解。
第三步,加入稀硫酸。
将制备好的高锰酸钾溶液缓慢地滴入试管
中的稀硫酸中,注意不要过快滴加,以免溅出溶液。
第四步,加热反应。
将试管装上塞子,通过加热方法(可以用酒
精灯或者显微镜架加热),将试管中的溶液加热。
第五步,观察气体产生。
当试管中的溶液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
产生气泡。
这些气泡就是氧气的产生,可以通过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
来判断反应进程。
第六步,气体收集。
用气体收集瓶将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
注意
要将瓶口完全浸入水中,以防氧气泄漏。
第七步,检验气体。
取出收集瓶,把一根带火花的火柴放在瓶口,如果观察到明亮的火焰,表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通过以上七个步骤,我们可以成功制取到氧气。
这个实验操作既
简单又安全,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化学反应,并观察到氧气的制备过程。
同时,通过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我们也能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并且提高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防止烫伤
加热过程中不要触摸试 管或酒精灯等热源,以
免烫伤。
正确处理废弃物
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 废弃物,避免对环境造
成污染。
03 实验操作步骤详解
器材装配与检查
01
02
03
器材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试管、 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 水槽等。
装配顺序
按照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的顺序进行装配,确保装 置气密性良好。
可能是由于加热温度不够或加热时间不足导致, 应适当提高加热温度并延长加热时间。
收集到的氧气纯度不足
可能是由于收集装置漏气或混入其他气体导致, 应检查收集装置的气密性并重新进行实验。
3
实验过程中发生爆炸
可能是由于高锰酸钾与易燃物质接触或加热速度 过快导致,应注意实验安全,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实验改进建议
检查气密性
将导管伸入水中,用手紧 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 有气泡冒出,以检查装置 气密性。
试剂加入顺序及量控制
试剂准备
01
高锰酸钾、棉花、水等。
加入顺序
02
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高锰酸钾,然后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量控制
03
高锰酸钾的量不宜过多,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防止反应过于
向上排空气法
适合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 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收集。优点 是收集到的气体干燥,缺点是可 能混有空气,不够纯净。
氧气检验方法及原理
带火星的木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原理是氧气能支 持燃烧。
氧气验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原理同氧 气检验。
高锰酸钾制氧气化学式

高锰酸钾制氧气化学式
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高锰酸钾为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的金属光泽。
与某些有机物或易氧化物接触,易发生爆炸,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丙酮、硫酸,分子式为kmno4,稳定,但接触易燃材料可能引起火灾。
(1)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依据是连接好装置后将导管伸到水槽中,用手轻握试管,观察是不是有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则表示装置气密性良好。
(2)往试管中嵌入高锰酸钾时一定必须先塞上一团棉花,防止冷却时产生的气流将药品困住。
(3)点燃酒精灯加热高锰酸钾,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首先预热试管,然后才可以集中加热。
(4)观测水槽里面是不是存有已连续的气泡,如果存有即可已经开始集气。
检验氧气的性质,然后整理一起,完结实验。
(5)化学方程式: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高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高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高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Δ==K2MnO4+MnO2+O2↑,条件为加热。
由方程式可知,高氧化锰含有痒原子,且高氧化锰在加热后会产生氧化还原反应。
加热后,热高锰酸钾时会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具有相应升降变化的化学反应。
高氧化锰是什么高氧化锰的化学式为MnO2,是一种金属氧化物。
高氧化锰是一种乌灰色或褐色粉末,有刺激性气味。
这是一个二元盐,由氢锰酸和锰酸根组成。
它的物理属性为物理变性,密度为5.027g/mL,熔点超过1000°C,比重为1.5m。
利用高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1、首先要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依据是连接好装置后将导管伸到水槽中,用手轻握试管,观察是不是有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则表示装置气密性良好。
2、在往试管中添加高锰酸钾时一定要先塞上一团棉花,避免加热时产生的气流将药品冲散。
3、接下来就可以点燃酒精灯加热高锰酸钾,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首先预热试管,然后才可以集中加热。
4、接下来观察水槽里面是不是有连续的气泡,如果有即可开始集气。
5、最后即可开始检验氧气的性质,然后整理一起,结束实验。
注意: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要在试管口放置一小团蓬松的棉花团(或少量玻璃棉),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发生堵塞而爆炸。
制取氧气相关例题及解析制取氧气的方法有:①加热氯酸钾;②加热高锰酸钾;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④加热氧化汞;⑤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混合物;⑥水中通入直流电。
下列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的选择中,都正确的是(C)。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③⑥①加热氯酸钾最好加入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只加热氯酸钾必须加热到较高的温度才能分解,不节约资源;②加热高锰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可行;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能在较低温度下迅速生成大量氧气,可行;④加热氧化汞生成有毒的汞,不环保,不宜用来制取氧气;⑤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混合物,高锰酸钾在较低温度下生成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可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使氯酸钾迅速生成大量氧气,可行;⑥给水通直流电的方法制取氧气,耗费电能,不节约资源;所以②③⑤是比较合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试管口略向下
原因: 原因: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 底部, 底部,炸裂试管
6、外焰,先均匀预热,再集中加热 外焰,先均匀预热, 7、等有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 等有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 连续
原因: 原因:刚加热时产生的气泡中混 有空气, 有空气,这时的气体不纯
8、实验完毕,先撤导管,后移酒精灯 实验完毕,先撤导管,
是不是: 是不是:里
巩固训练
1.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 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 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 在(D )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2、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 、 的装置图, 的装置图,指出其中的五处错误
①
③
④
⑤
②
2010、10、 王帆 2010、10、22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 氯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水+氧气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氧气
思考: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应采用 什么样的装置来制取??
发 生 装 置
固固加热型
反应物都是固体, 反应物都是固体, 固体 反应需要加热 反应需要加热
固液不加热型
组装仪器(从左到右,自下而上) 组装仪器(从左到右,自下而上)
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 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实验前还要先 将集气瓶灌满水,已被排水收集氧气。 将集气瓶灌满水,已被排水收集氧气。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检查装置气密性。 装药品,固定装置。 (2)装:装药品,固定装置。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点燃酒精灯。 点燃酒精灯。 收集气体。 (5)收:收集气体。 将导管撤离水槽。 (6)离: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灭酒精灯。 (7)熄:熄灭酒精灯。
原因:防止试管冷却后,水槽内 原因:防止试管冷却后, 的水沿导管上升,进入试管,使试 的水沿导管上升,进入试管, 管炸裂
9、收集满的氧气,应正放在桌面上, 收集满的氧气, 正放在桌面上, 在桌面上 并用玻璃片盖上
原因: 原因: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怎样验满? 怎样验满? 验满 排水法: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即可。 排水法: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即可。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 在集气瓶口, 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 已收集满。 已收集满。 满不满: 满不满:口 怎样检验? 怎样检验? 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中,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中,如 果木条复燃,则证明其为氧气。 果木条复燃,则证明其为氧气。
反应物是固体 反应物是固体 物, 体 物, 反应 需要加热
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 的气体
不易溶于水或难 密准备: 实验前准备: 准备
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先将导 管一端伸入水中,然后用手 管一端伸入水中,然后用手 紧握试管, 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有没 有气泡冒出或冷却后导管内 能否形成一段水柱。 能否形成一段水柱。
1、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药品受热均匀) 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使药品受热均匀) 平铺 2、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导管伸入试管不能太长,刚好露出 导管伸入试管不能太长, 不利于气体的排出 胶塞即可 原因:太长不利于气体的排出) (原因:太长不利于气体的排出) 4、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