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氧气制取实验报告册(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氧气制取实验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地点:____实验室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理解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学会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4.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制取氧气:1. 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分解: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 加热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MnO2)的混合物:2KClO3 →2KCl + 3O2↑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2. 氯酸钾3. 二氧化锰4. 试管5. 铁架台6. 导气管7. 集气瓶8. 酒精灯9. 水槽10. 橡皮塞11. 棉花12. 燃烧匙13. 火柴14. 澄清石灰水15. 托盘天平16. 称量纸17. 药匙实验步骤: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 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底部,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在塞子中插入导气管。
2. 用铁架台固定试管,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的高锰酸钾。
4. 观察到高锰酸钾由紫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
5. 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中。
6. 收集满氧气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用毛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
二、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1. 称取适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均匀。
2. 将混合物放入试管底部,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在塞子中插入导气管。
3. 用铁架台固定试管,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混合物。
5. 观察到混合物由白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
6. 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中。
7. 收集满氧气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用毛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
实验现象:1. 加热高锰酸钾时,高锰酸钾由紫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2.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时,混合物由白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概述: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高锰酸钾的分解反应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其分解反应可以产生氧气。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可以验证该反应的产物是氧气,并进一步了解反应机理和相关实验技术。
实验材料和仪器:1. 高锰酸钾(KMnO4)晶体2. 烧杯3. 水槽4. 水5. 磁力搅拌器6. 气球7. 灯泡8. 气体收集瓶9. 温度计10. 称量器具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烧杯和气体收集瓶,确保实验器材干净无杂质。
2. 称量:称取适量的高锰酸钾晶体,记录质量。
3. 溶解:将高锰酸钾晶体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解。
4. 反应:将烧杯放入水槽中,保持温度稳定,观察反应过程。
5. 气体收集:将气体收集瓶倒置于水槽中,与烧杯相连,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
6. 数据记录:记录反应开始后每隔一段时间的气体收集量,并测量温度变化。
7. 实验结束:反应结束后,关闭气体收集瓶,停止数据记录。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关于高锰酸钾分解反应的结果。
首先,我们观察到高锰酸钾溶液在反应过程中逐渐变浅,最终呈现淡紫色。
这表明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
在气体收集过程中,我们发现气体收集瓶内的气体体积逐渐增加。
根据气体的收集量和时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绘制出气体收集曲线。
从曲线上可以看出,气体的收集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缓,最终趋于平缓。
这是因为高锰酸钾分解反应的速率随着反应进行逐渐降低。
此外,我们还测量了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反应开始后,温度迅速上升,然后逐渐趋于稳定。
这是由于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导致了温度的升高。
通过测量温度的变化,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高锰酸钾分解反应可以产生氧气。
2. 反应速率随着反应进行逐渐降低。
3. 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导致温度的升高。
氧气的制备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熟练掌握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3. 了解氧气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化学式为O2。
在实验室中,氧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1. 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分解: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 分解过氧化氢(H2O2):2H2O2 → 2H2O + O2↑本实验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法制备氧气。
三、实验器材1. 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铁夹、导管、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棉花、试管夹。
2. 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铁夹、导管、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棉花、试管夹等实验器材准备好。
2. 制备氧气:(1)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溅出。
(2)用铁夹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点燃酒精灯,先对试管进行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
(4)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观察氧气生成。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3. 检验氧气:(1)将集气瓶倒置放入水槽中,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
(2)将毛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观察氧气是否充满集气瓶。
(3)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五、实验现象1.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内出现大量气泡,说明氧气正在生成。
2.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内充满氧气。
3.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六、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制备了氧气。
2.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收集。
七、注意事项1. 加热高锰酸钾时,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2. 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3. 加热前要对试管进行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
4. 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内。
5. 收集氧气时,注意集气瓶内气体充满,防止气体泄漏。
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册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的操作步骤。
3. 学习氧气的检验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化学式为O2。
在实验室中,常用高锰酸钾(KMnO4)加热分解来制取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K2MnO4 + MnO2 + O2↑三、实验器材1. 实验室常用仪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导管、橡皮塞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蒸馏水、澄清石灰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清理实验台面。
2. 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3. 用铁夹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试管口向下倾斜。
4.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使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5. 观察试管内气体产生情况,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用集气瓶收集氧气。
6. 将收集到的氧气用导管引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7. 实验结束后,关闭酒精灯,将试管从铁夹上取下,待冷却后清理实验台面。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氧气产生情况: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说明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了氧气。
2. 氧气检验:将收集到的氧气引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氧气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证明氧气已制得。
六、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
3.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高温烫伤。
2. 加热试管时,注意试管口向下倾斜,防止水蒸气倒流入试管。
3. 实验结束后,待试管冷却后再清理实验台面,避免试管破裂。
八、实验反思本次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加深了我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和方法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掌握了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并学会了氧气的检验方法。
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熟悉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的原理。
3. 熟练操作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4)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K2MnO4 + MnO2 + O2↑三、实验仪器和药品1. 实验仪器: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导管、橡皮管、单口塞、玻璃片、棉花、水。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
四、实验步骤1.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插入水中,用手指堵住导管口,检查是否有气泡冒出。
若无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装入药品:将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底部,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管口。
3. 固定试管: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管口略向下倾斜。
4. 加热:点燃酒精灯,将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
当试管底部出现红色时,停止加热。
5. 收集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将集气瓶装满水,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置于水槽中。
待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内,待水排尽后,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
6. 停止加热: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五、实验现象1. 加热过程中,试管底部出现红色,表明高锰酸钾开始分解。
2. 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表明氧气开始生成。
3. 集气瓶内水排尽,表明氧气已收集满。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
2. 实验过程中,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产生了氧气,符合实验原理。
3.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安全操作,确保了实验顺利进行。
七、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验证了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的原理。
2. 通过实验,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3. 提高了实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防止烫伤和火灾。
2. 加热时要均匀加热,防止试管破裂。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高锰酸钾和硫酸的反应制取氧气,探究该反应的化学特性以及衍生出不同的实际应用。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和硫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锰、氧气和硫酸,反应式如下:2KMnO4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3H2O + 5[O2]在实验中,我们将具体步骤设置好,并通过实验得到反应生成的氧气。
实验步骤1.将高锰酸钾粉末称量至量杯中,计量1g。
2.将1g的高锰酸钾粉末加入退火过的锥形瓶中。
3.向锥形瓶中加入硫酸,加入量为15ml。
4.将锥形瓶的塞子压紧,并在瓶塞上旋拧三通,用导气管将三通连接至水盆中的水位下方,将导气管另一端转向瓶口。
5.用清水将导气管及锥形瓶连接的三通通道中的空气冲洗干净,保证通道中无空气。
6.加热锥形瓶,观察氧气的释放情况。
实验结果在加热高锰酸钾和硫酸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氧气的释放。
释放氧气的速率越来越快,直到达到最高峰之后降低,最终停止有气体释放。
实验分析高锰酸钾和硫酸反应的结果是释放出氧气并产生二氧化锰、硫酸。
在实验中,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进行得更快。
在开口瓶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氧气释放的速度非常快,甚至产生了火花。
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加热的方法,促进了反应,使反应速率更快。
这表明,该方法可以被用来制取氧气和做一些其他重要的化学实验。
实验中的问题在实验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开始,我们的导气管和三通连接处渗漏了氧气,导致最终的结果不够精确。
我们使用了硅胶对其进行了封闭,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制取氧气。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制取氧气和其他重要化学实验的结论,同时也发现了实验中的问题,使我们能够改进实验中的设计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完整的化学实验。
制氧气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6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熟悉氧气的性质。
3. 学习使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实验原理:氧气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重要气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加热高锰酸钾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本实验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2. 试管3. 导气管4. 集气瓶5. 酒精灯6. 火柴7. 水槽8. 橡皮塞9. 玻璃片实验药品:1. 高锰酸钾2. 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
2. 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导气管插入橡皮塞,并连接到集气瓶。
3. 将集气瓶倒置放入水槽中,确保集气瓶口浸入水中。
4.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的高锰酸钾。
5. 观察试管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现象,注意观察气体产生的速度和集气瓶中氧气的收集情况。
6. 当集气瓶内氧气收集满后,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取出集气瓶。
7. 检查氧气的性质,如颜色、气味、助燃性等。
实验现象:1.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气体通过导气管进入集气瓶。
2. 集气瓶内氧气收集满后,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气泡停止产生。
3. 氧气呈无色无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结果:1. 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
2.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分析:1. 加热高锰酸钾时,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 实验中使用的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分别适用于氧气的收集。
排水法是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通过水封法收集氧气;排空气法是利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通过排空空气收集氧气。
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如颜色、气味、助燃性等。
3.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防止高温烫伤和化学药品泄漏。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九年级班姓名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2.通过铁、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试管、棉花、单孔橡胶塞、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水槽、酒精灯、高锰酸钾等。
三、实验步骤:1.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图如图实验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查:检查,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铁应夹在,试管口应。
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收:采用___ ____法收集氧气,理由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 _______时开始收集。
离:将导管移开水槽。
熄:用熄灭酒精灯。
2、氧气的性质1)、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
2)、取一小匙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加热至燃烧,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 _______,集气瓶中为什么要留少量水写出正确的表达式。
3)、将细铁丝盘绕在火柴梗上,用坩埚钳夹住细铁丝,点燃火柴梗,待火柴快燃尽时,伸入盛有氧气的瓶中,观察现象集气瓶中为什么要留少量水写出正确的符号表达式。
四、讨论:1、在实验时,为什么会出现下列问题,要怎么解决?①、点燃酒精灯后,立即将火焰集中在试管内的药品部位加热,不久试管发生破裂。
②、看到水槽内导管出现气泡,立即收集,收集后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口内实验,结果木条没有复燃。
③、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边三中 实验报告单
精选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学生姓名: 班级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以及收集气体的方法
2、通过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
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 、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澄清石灰水。
三、实验装置:
四、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氧气制取步骤:
1、查:检查 。
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及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2、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 ,装好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 ,试管口应 倾斜。
4、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 ,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5、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 。
当 开始收集。
收集满以后,移出集气瓶, 在桌面上。
6、离:将导管移出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
六、氧气的检验及性质:
1、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 。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发现带火星的木条 ,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
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说明生成了 。
3、取一根打磨过的细铁丝拧成螺旋状绕在火柴上,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时,将铁丝缓慢插入集气瓶(留有水)中,发现铁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正确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讨论
1、在实验时,为什么会出现下列问题,要怎么解决?
(1)点燃酒精灯后,立即将火焰集中在试管内的药品部位加热,不久
试管发生破裂。
(2)看到水槽内导管出现气泡,立即收集,收集后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口内实验,结果木条没有复燃。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细沙?
2、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2)收集好氧气,为什么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开,再熄灭酒精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