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演变路径研究
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演进分析与若干思考

*通信作者修改稿收到日期:2023年2月1日战略与决策研究Strategy & Policy Decision Research引用格式:贺德方, 汤富强, 陈涛, 等. 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演进分析与若干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3, 38(2): 241-254,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113002.He D F, Tang F Q, Chen T, et al. Analysis and thinking on developing evolution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3, 38(2): 241-254,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113002. (in Chinese)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演进分析与若干思考贺德方1 汤富强1 陈 涛1 罗仙凤2 杨芳娟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北京 1008622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上海 2000313 科学技术部科技评估中心 北京 100081摘要 国家创新体系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长期的历史演进和选择建构中不断发展演变。
文章结合历史回溯与逻辑分析,以科技发展规律为主线,揭示了国家创新体系演进的一般规律和总体趋向,梳理总结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实践,提出了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架构特征和提升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思路建议。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演进,科学技术,整体效能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113002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于国家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在经济与科技上形成比较优势的实践活动中,具有客观性、动态性、多样性等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分析——以北京为例

以北 京 为 例
王信东
( 京信 息科技 大 学,北京 109 ) 北 012
[ 摘 要] 城 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首先表现为三 次产业之 间的结构调 整 ,对于服 务业 已经 占有相 当
大比重 的中心城 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表现为 两个层 面, ( )在 三次产 业 中,各个 细分产业 的高度 1
次 的产业 形 态 在 新 生 的 基 础 上 不 断 成 长 的过 程 ,
城 市 产业 结 构是 城 市生 产力 结 构 中的首 要组 成 部分 ,是指城 市 各 产业 部 门之 间 的特定 联 系和
城市 功能也 随之 发 生优 化 ,产 生对 其 他 区域更 大
的影 响及带 动效应 。 12 三次产 业 内部 细分产 业调整 实现 的产 业 结构 .
收 稿 日期 :2 1一 1一2 oO O 6
调整 实现产业 结 构优 化 升 级 也在 积 极 进行 。 如北 京这 样 的特 大型 中心城 市 ,一 方 面在 今 后 的 经济
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 会科学 “ 十一五”规划项 目 《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的优化北京产 业结构研究>( 项目编号 :1 BJ 36 0 aG 8 ) 作者简介:王信东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硕士。研究方向 : 产业经济、企业虚拟化经营、市场营销 。
化 ,( )在 产 业 链 条 上 所 形 成 的产 业 优 化 与升 级 。文 化创 意产 业 的 发展 对 于 中 心城 市 两个 层 面 的 产 业 优 化 2 与 升 级 都会 产 生 积极 的推 动 作 用 。
[ 关键词 ] 文化创 意产业
促进
城市
产业结构
升级
DOI1 3 6 / . s 1 3 : O.9 9 ii n.0 4—9 0 2 1 01 0 6 s 1 X.0 1. . 1
关于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前景与碳中和路径探讨

1 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水泥产能非常有限,主要依
赖进口。在 20 世纪 50 年 代,随 着 我 国 重 工 业 化 战 略
的推进,水泥工业开始得到发展,建立了一批水泥生产
线。改革开放以后,特 别 是 进 入 21 世 纪,随 着 城 镇 化
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 施 建 设 的 大 规 模 推 进,我 国 水 泥
以通过财 政 投 入 支 持 水 泥 行 业 的 技 术 创 新 和 研 发 活
动,特别是那些有助于碳中和的技术,例如包括设立专
拓展海外市场。特别 是 在 “一 带 一 路”倡 议 的 推 动 下,
项基金,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低碳技术研发项目,
加,参与了许多国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
2 市场路径
中国水泥企业在亚洲、非 洲 和 欧 洲 等 地 的 布 局 日 益 增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
进程和房地产开发等仍将是推动水泥需求增长的主要
因素。政府对于产能 过 剩、环 保 和 节 能 减 排 的 政 策 将
继续影响水泥行业的发展,例如通过产能置换、关闭落
以及促进产学研合作。
政府可以通过制 定 相 关 法 律 法 规,建 立 碳 交 易 市
场,为碳排放权的买卖提供平台和规则。此外,还可以
(
2)环保和节 能 减 排。 目 前 环 保 和 节 能 减 排 是 中
国水泥工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发展方向。国家对水泥
行业加大了环保和节 能 减 排 的 力 度,特 别 是 在 二 氧 化
碳排放、粉尘和氮 氧 化 物 排 放 方 面 要 求 越 来 越 高。 水
泥企业正在通过提高能效、利用替代能源、采用新型干
两化融合的概念内涵和方法路径研究

0 01 2. O8
一
、 V 引言 l
、
以信 息 技术 为 代 表 的高 新 技 术 交 叉 融 合 正 在 引 发新 一 轮科 技革 命 和 产 业 变 革 。人 类 已经 进 入 从 工 业 社 会 向信 息 社 会 过 渡 的转 轨 期 。数 据 ( 信 息 )作 为 继 劳 动力 、 资本 、 技术 、制 度 之 后 的 一 种 新 型 生 产 要 素 日益 成 为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新 动 力 源 泉 , 同 时也 正 在 进 一 步 催 化 其 它 生 产 要 素 的价 值 。我 国 工 业 化 尚未 完 成 ,正 处 于 经 济 转 型 升 级 的 关 键 时 期 ,拥 抱 信 息 技术 和 产 业 变 革 趋 势 ,深 入 推 进 信 息 化 与 工 业 化 融 合 ,是 我 们 化 解 资 源 环 境 约束 ,摆 脱 对 物质 消耗
向的不足 ,提 出两化融合强调的效能导向要求 ,以及要确保效能导向需要贯彻的九项基 本原则。最后,围绕 “ 装备 ( 产品) 现代化”、 “ 过程信息化”、 “ 管理集约化”和 “ 市
场 ( 服务)协同化”四个方面简述 了我国两化融合 的重点和路径 。
[ 关键词 】 两化融合 ;转型升级 ;内涵 ;路径
包 括 生 产 关 系 和 上 层 建 筑 ,覆盖 全 员 、全 要 素 、全 过 程 、全 方 位 ,并 使 之 融 合 发 展 。 因 此 ,
十六 大 提 出 了 “ 以信 息 化 带 动 工 业 化 , 以工 业 化 促 进 信 息 化 ” ,十 七 大进 一 步 明 确 要 求 “ 大
26901656_中国造纸工业碳排放特征与“双碳”目标路径探究

·造纸行业双碳目标路径·中国造纸工业碳排放特征与“双碳”目标路径探究程言君张亮王焕松*贾学桦*董妍(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89)摘要:造纸工业既具有天然绿色属性,也是典型的能源资源密集型产业。
推动造纸工业稳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国家“双碳”目标总体要求,也是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本文结合行业能源资源消费结构、碳排放特征、生产工艺水平与节能低碳技术,介绍了造纸工业碳排放主要来源及控制节点和近年来碳排放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造纸工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发展路径,提出了以产业和原料结构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结构调整和燃料替代为核心,以加强废弃物利用、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为重点,以寻求工艺设备和节能低碳技术突破为关键,以探索研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为补充,以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为保障等多项举措,全面推进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造纸工业顺利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造纸工业;节能低碳;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TS7;X324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80/j.issn.0254-508X.2022.04.001Carbon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nd"Double Carbon"Target Path of China’s Paper Industry CHENG Yanjun ZHANG Liang WANG Huansong*JIA Xuehua*DONG Yan(Institu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100089)(*E-mail:liepi_wanghs@;liepi_jia@)Abstract:Paper industry has eco-natural property,and is also a typical energy and resource intensive industry.To promote paper industry to steadily achieve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is not only the overall requirement of the national"double carbon"goals,but also the internal demand of its ow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industry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energy and resources,car‑bon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production technology level and energy-saving and low-carbon technology,the main sources,control nodes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arbon emission of paper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Chi‑na´s paper industry to achieve the goals of"dual carbon"were analyzed.The development path of"double carbon"target was explored,and the key initiatives were put forward,including the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y and raw materials as the guide,fuel alternative and en‑ergy structure adjustment as the core,to focus to strengthen waste recycling and lower the energy and resources consumption,and to seek breakthrough for process,equipment and energy-saving and low-carbon technology as the key,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CCUS technolo‑gy as supplement and to enhanc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carbon emissions.Key words:carbon peaking;carbon neutrality;paper industry;energy-saving and low-carbon;development path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北京城市科技功能演变及当前特点分析

北京城市科技功能演变及当前特点分析摘要:北京城市科技功能经历了央地资源分割的自我发展阶段、北京与其他区域竞争中央资源阶段、央地资源融合阶段以及北京科技向首都科技转变四个阶段。
首都科技是新时代的北京科技功能定位,本质特征在于对外服务。
北京科技向首都科技的转变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及创新驱动战略的需要、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北京可持续发展以及北京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区域协同发展;北京;科技功能;演变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科技与教育中心,资源高度密集,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历来承担着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服务北京地方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
但是长期以来,北京的区域科技功能也在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以及区域发展的需要在不断变化。
从局限于区域内到竞争中央科技资源,再到与中央资源融合发展,进而发展到现阶段的“首都科技”服务区域、辐射全国。
特别是当前北京科技功能定位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内外部需求。
一、北京科技功能定位的演变历程由于首都地位在赋予北京高度密集的科技资源的同时也带来同一区域内科技资源在管理上的“央属与地属资源的条块分割”。
因此,央属与地属科技资源关系变化也一直深刻影响着北京科技资源优势的发挥。
依据北京区域央属与地属科技资源的关系演变,可以将北京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功能发展变化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一)央地科技资源行政分割的自我发展(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奠基形成阶段,这一阶段高度集权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将北京科技资源与央属科技资源严格分开。
在科技教育方面,以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培养人才为目标,人才教育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
其特点是:学校建设紧密结合工业化需求,除去清华、北大这样的综合大学外,在各个行业领域,北京设立了一批的高水平的专业类高等院校,如人文类的人民大学、理工类的北京理工大学、航天类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钢铁学院、地质学院、化工学院等;农林类的中国农大与林大等。
侯汉坡博士个人简介

侯汉坡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技术并购、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项目管理。
主讲“管理决策模型方法”、“项目管理”、“管理、模型与决策”等本科、MBA和研究生课程,2009年获市属市管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社会贡献承担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北京市教委研究计划项目多项。
致力于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区域发展战略等领域的研究,在《中国软科学》、《财政研究》、《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系统工程》、《中国科技论坛》、《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北京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被EI、CSSCI等索引收录多篇,出版著作8部。
主持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项目8项,主持二十余项政府和企业委托咨询项目。
兼任《中国CBD》编委、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顾问、北京CBD产业发展顾问。
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研究课题6项,主持在研项目3项(国家级1项,省部级2项)。
领导或参与政府产业规划、区域发展战略、可行性研究、政策研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等咨询项目50余项,大型企业战略咨询、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目标管理等项目17项,发表文章43篇,编写著作8部。
著作:《中国企业战略并购熵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博士文库)》作者:侯汉坡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创意照亮的空间:文化创意产业案例辑》作者:刘春成侯汉坡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9月《创新导向下的技术并购战略模式研究》作者:侯汉坡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05-01《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案例辑》作者:侯汉坡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年04月《城市的崛起:城市系统学与中国城市化》作者:刘春成侯汉坡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07-01主要学术成果一、论(译)著1、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项目管理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会展经济研究所.中国会展经济报告(2002)[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3.3、现代文化产业项目管理——如何成功运作文化活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全国高等院校21世纪会展管理系列教程.会展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5、侯汉坡著,中国企业战略并购商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12月.6、创意照亮的空间-文化创意产业案例辑[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9月7、创新导向下的技术并购战略模式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8、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案例辑[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4月9、刘春成、侯汉坡著,城市的崛起[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6月10、刘春成、侯汉坡译,维克托(加)著,不依赖增长的治理[M].中信出版社,2012年11月二、论文1、侯汉坡.SARS阴影下的新锐——网络展览[J].中国市场,2003,(07);38-39.2、侯汉坡,邱菀华.论北京市会展产业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4,(02):61-66.3、侯汉坡,邱菀华.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并购模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4,(06):149-152.4、侯汉坡,邱菀华.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的熵优化模型[C].第二届中国项目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2004:138-145.5、侯汉坡,邱菀华.基于GEM与神经网络的超大型社会公共项目投资决策分析[J],系统工程,2004增刊,150-153.6、侯汉坡,邱菀华.基于实物期权的并购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与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5,(01):11-16.7、Houhanpo,Qiuwanhua.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of Transnational M&A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Based on Fuzzy Entropy Coefficient, IFSA2005, Beijing, China,ISTP检索收录,1626-1632.8、侯汉坡,邱菀华.基于模糊熵权的企业并购风险管理模型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12月,112-118.9、houhanpo,liufeng.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of enterprise M&A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Based on Fuzzy Entropy Coefficient.AFSS2006.105-111.10、侯汉坡,魏晓洁,基于团队的个人组合式薪酬模型,东亚经营管理学会国际联盟第八次会议,2006年10月,169-175.11、侯汉坡.北京市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1月,169-17112、侯汉坡,刘峰.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技术并购整合管理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3月,90-9313、侯汉坡.基于京沪比较的首都经济发展策略研究.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07年3月,49-5114、侯汉坡,田力.项目管理方法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的应用初探,商场现代化,2007年3月,241-24215、侯汉坡,刘江华,田力.基于企业战略的资本预算管理研究,财政研究,2007年4月,66-6916、侯汉坡,周宁.让政府规划不再是“权宜之计”,中国信息化,2007年第13期:17、侯汉坡,周宁.网络化消除管理盲区,中国信息化,2007年5月,66-6718、白旭飞,刘春成,侯汉坡.大都市卫星城空间布局模式的启示,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10月:129-13119、刘春成,白旭飞,侯汉坡.浅析北京工业空间布局演变路径,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4月,25-2920、刘春成,白旭飞,侯汉坡.“双核”经济中心理论下的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设想,中国软科学2008年3月,19-2321、刘春成,侯汉坡.基于模糊熵权的企业并购风险管理决策模型,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5期,44-4622、houhanpo,hemingke,Model of the Sustained Innovation System in Logistics Enterprise,SOLI2008,2008-10:2382-238623、刘春成; 韦良中; 侯汉坡.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推行经纪人公司商业运作模式设想商场现代化2008/29,235-23624、韦良中; 刘春成; 侯汉坡.CBD区域商务环境评价研究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09年12期;25、刁海辉,刘春成,侯汉坡.北京城市化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商场现代化,2009年5期;26、刘春成,白旭飞,侯汉坡.北京工业演变路径研究,生产力研究,2009年12期,142-14527、侯汉坡,殷晓倩,刘春成.基于技术并购的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及实施方式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9(5):51-5428、侯汉坡,张璐璐.基于模糊积分的技术并购对象选择模型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05:15-1829、侯汉坡,殷晓倩,张璐璐..基于项目管理的技术并购整合实施模式研究,开发研究,2009年4期,100-10330、韦良中,侯汉坡,刘春成.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产出分析,开发研究,2009年4期,79-8131、刘文纲,侯汉坡,刘春成.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技术转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8):19-2332、侯汉坡,宋延军,张璐璐.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社会责任问题-以网络游戏产业为例[J].经济导刊,2009(11):31-32.33、侯汉坡,宋延军,祝明亮.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城市会展业影响因素研究[J].开发研究,2009(6):63-66.34、张晓军,侯汉坡,徐栓凤.基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北京市第二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8):12-1835、侯汉坡,殷晓倩.技术创新导向下的知识管理模式及应用探究,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5月:19-2436、Hanpo Hou Li Cui,Mingke He Yanqing Xu.Evaluation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city distribution capability of Beijing based on entropy method[C].ICLSIM2010:197-20137、Haoxiong Yang,Hanpo Hou,Mingke He,Bin Xu.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capability of city distribu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o-ecomomic in Beijing[C].ICLSIM2010:817-82138、侯汉坡,何明珂,庞毅,郑国梁.互联网资源属性及经济影响分析[J].管理世界,2010(3):176-177.39、Hou Hanpo, Li Haibo, Wen Jing..A Comparative Study for Search Engines’ Business Model---Base on the case of Baidu and Google[C].ICEE2010:228-23240、Hou Hanpo,Yin Xiaoqian, Zhang Hao.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odels and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Internet[C].ICEE2010:1132-113541、Hou Hanpo, Zhang Lulu, Xu Yanqing. Research on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Post Technology M&A Integration[C].ICEE2010:1924-192742、张晓军,侯汉坡.基于跨行业水权交易的北京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5):68-7343、张晓军,侯汉坡,吴雁军.基于水资源利用的北京市第三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9-2344、侯汉坡,宋延军,徐艳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分析及实证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J].开发研究,2010(5):138-14245、houhanpo,lihaibo,xuxin ,zhangqian.Game analysis of supplier under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oriented by self-directed innovation[D].ICIII2010:558-56146、王小龙,张浩,侯汉坡.基于灰色主成分方法的大型公共工程项目评估模型[J].生产力研究,2010(11)110-114 科研项目1、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提升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的技术并购战略和模式研究(主持),编号:2007GXS3D0732、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典型案例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主持),编号:SM2008100110073、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消费价值的中国农村消费者分群范式及品牌选择研究(参与)4、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依托科技重大专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织模式研究(2009GXS1K14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研究

52019.4摘要: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爬坡过坎的攻坚阶段,迫切需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升级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阶段。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改革开放为界,中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从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到三次产业的均衡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前一个阶段以重工业为主的发展策略为后一阶段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中国产业发展的动力也逐渐从依赖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向以技术进步为主导的生产模式转换。
未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立足于中国仍将长期处于战略机遇期的现实,依托五大发展路径,扎实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演变;要素配置效率;战略机遇期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19)04-0005-10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研究 文/张 辉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与策略研究”(18JZD029)作者简介:张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100871。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既有发展模式、结构与动能的红利逐渐减弱,而新发展模式、结构和动能的广阔空间还在探索之中。
201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一辆汽车的贫穷落后农业国,成长为国内生产总值世界第二、制造业增加值世界第一的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中国经历了曲折艰辛的发展历程,探索出一条传统农业国成长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中国道路。
因此,通过回顾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历程,剖析中国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厘清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脉络和转换动力,对于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建基与失衡”:1949至1978年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回顾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开启全新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底特律。同时,产业的同构使三者在能源、政策及招商引资上竞争态势明
北京工业演变路径研究\501
显。如京冀围绕水资源的“拒马河”之争①,京津冀围绕“南水北调”的水 权之争,围绕铁矿石的争夺等,引发区域矛盾,影响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使 得三者之间的产业链之间缺乏合理的梯度分工、缺乏必要的互补性和融合性, 产业不能顺畅交接,影响京津冀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制约京津冀城市群 竞争力的提高。
项目、橡胶项目不断扩建;用200天的时间在顺义创造了“现代奇迹”;北京
还以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形式在亦庄引进了奔驰、克莱斯勒及诺基 亚生产线。北京这种以电子设备制造、交通设备制造及石化为主的工业发展格
局与津冀的主导产业同构严重,影响资源禀赋及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的发挥。如 在汽车产业上,北京有北京现代、奔驰一克莱斯勒,而天津有天汽、一汽及丰
(二)工业布局呈现出分散化的态势,不利于产业集群和多中
心城市空间结构的构建
专业化分工、产业集群是市场的要求,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北 京工业在从城区和近郊区向外转移的过程当中,大量的工业企业存在着“二 次搬迁”和“多次搬迁”的现象,呈现出分散化的扩散态势。许多工厂在外 迁过程中没有通过规划部门选点,而是私自找关系,盲目找地,有的找到规划 非建设区内,有的找到绿化隔离带内,有的与农民发生了纠纷。最后不得不二 次搬迁和多次搬迁。如北京的六必居,原位于西直门,后搬至四季青乡,后由 于其所在地段现已成为规划的绿化隔离带,再加上其厂区的酱菜味影响到周围 百姓生活而屡遭投诉,又不得不进行二次搬迁。即使迁入开发区的企业,也由
于开发区数量过多,相对分散,也导致北京工业分散化。如在汽车业上,北京
现代、北京奔驰(包括北京吉普)、北汽福田三大汽车整车制造分散在顺义、 亦庄和怀柔三地,汽车零部件则分散在亦庄、顺义、通州、平谷、怀柔、密 云、昌平、房山等八个地区;在生物医药上,中关村生命科技园、亦庄药谷和 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相互独立;在电子产业上,有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 术开发区、顺义天竺空港工业开发区、酒仙桥电子城等环城电子产业带;在装 备制造业上,有丰台科技园、昌平科技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光机电 一体化产业基地。北京工业分散化的圈状扩散态势。加剧北京城市封闭单中心
北京工业演变路径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北京市朝阳区投资促进局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刘春成
白旭飞
侯汉坡
摘要:本文从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角度研究了北京工业自20世纪90 年代以来的演交情况。研究发现北京工业在结构升级和布局优化的同时也存在 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京津冀城市群的区域分工与合作,影响了多中心城市空间 结构的形成,不利于产业的分工和集群。本文分析了导致北京工业以上演变路 径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条北京工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北京工业 工业结构
业总产值名列前茅,而今天北京工业位居前列的已经变成了通信设备业、计算
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
I●—J}——-—1。
f=t’
7
1●一一—1.卜▲
▲
▲
一’’’▲
一
%踟加∞如∞如∞m
0 1991
+工业增加值diGDP比重—・一服务业增加值d/GDP比重
圈1
1993
北京城区、近郊区工业搬迁情况
迁出地 朝阳区国贸地区 朝阳区广‘渠路 朝阳区安苑东里 海淀区翠微路 石景山区 西城区德胜门 朝阳区 迁入地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 河北省霸州市 河北省霸州市 河北省唐山市迁安 河北省张家口市 河北省唐山市东亭县壬滩京唐港 河北省唐山市 河北省 河北省 河北省 朝阳区大郊亭 朝阳区垡头 海淀区文慧园路 西城区新街口北 北京市安外地兴居9号 朝阳区东四环四惠桥 东城区东直门外香河园 朝阳区广渠路南侧 西城区车公庄大街4号 丰台区宋家庄 朝阳区安外地兴居 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6号 崇文区天坛东里5号 朝阳区霄云路35号 停产 停产 昌平科技园 朝阳区酒仙桥电子城科技园区 大兴开发区仪表工业基地 大兴开发区仪表工业基地 北京天竺空港工业区B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门头沟石龙工业开发区 大兴开发区仪表工业基地 顺义区林河开发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朝阳区酒仙桥电子城科技园区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年份
1991—2006年北京产业结构的演变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1991—2006)整理。
伴随着上述数字的变化,北京原先的工业区进行着脱胎换骨的变化。西郊 以钢铁、电力工业为主的石景山区正在向CRD转型;东南郊的化学工业区已 经消失;东郊通惠河畔的棉纺和机械制造业工业区已经成功升级为今日的 CBD;东北郊的酒仙桥电子工业区逐渐演变为一个总部研发区,同时,在其内 部还衍生出“798”这样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昨日的工业区变成了今日的
78
hm2。占70 53%。1999年核查规划
①指束城、日城、豢女寅武口R。 @指朝m、悔淀、丰台、石景m口Ⅸ。 @镕据<北京市统计年鉴)(1996)和(2001)数据计算得出
北京工业演变路径研究\499
市中心区内的工业企业共783户,总占地面积2834万平方米,占规划市中心
区324平方公里面积的8.74%。至2002年,经大力整顿,规划市区内又搬迁 出大量工业企业,工业用地比例降到了规划市区的7%;2005年,规划市区内 再搬迁工业企业150家,转让土地面积420hm2,工业用地比例进一步降到了 规划市区的6.6%。工业企业在搬迁的过程当中,部分工业迁出了北京,迁向 了河北,部分工业迁进了开发区。北京工业在由城区和近郊区向外迁出的同 时,也由原先的遍地开花式的工厂大院变为今日相对集中的开发区模式。表l
是近年来北京城区及近郊区工业的搬迁情况。
表l 企业名称 北京第一机床厂铸造车问 北京市内燃机总厂铸造车间 北京白菊公司洗衣机生产基地 北京量具刃具厂 首都钢铁公司炼钢厂 北京新型建材集团粒状棉生产线 北京焦化厂 北京汉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福田莺工集团生产基地 北京运兴蓝品浮法玻璃 北京市化工二厂 北京染料总厂 北京变压器厂 北京无线电三厂 北京自动化仪表七厂 北京仪器厂 北京造纸一厂 北人集团 北京印刷总公司彩印厂 北京红狮涂料公司 北京自动化仪表七厂 北京第一机床厂 五金工具七厂 北京地质仪器厂
摊大饼式的发展路径,增强城区的向心集聚性,不利于产业和人口向新城内集
中,使新城起不到应有的反磁力中心的作用,影响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和多层 次的城镇体系的构建。
①北京欲拦蓄拒马河作为工业用水引入燕山石化,如果拦蓄成功,河北300多万人口的饮水将受 到巨大影响,最后由水利部出面协调才得以平息。
502/四
商务区、休闲娱乐区、总部研发区;昔日的工厂大院被今日的写字楼所代替, 这都折射出了北京工业的升级趋势明显。
!!!!璺
垦曼塑董皇窒塾塞墨
(二)从空间布局来看,布局优化态势明显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城区和近郊区集聚了大量的工业,直到20世纪90年 代以前,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后,集聚城区①和 近郊②、遍地工厂大院的工业布局态势得到了根本性的变化.如图2所示。
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
四、北京工业演变路径的原因分析
(一)城市功能定位调整是导致北京工业演变的首要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是“我国强大的 工业基地”(D和“现代化的工业基地”②。在这种城市功能定位下,北京凭借 特殊的首都优势,在行政区域范围内上马了大量工业项目,这使首都由一个纯 消费性城市一度成为继辽宁省之后最工业化的生产性城市。20世纪60年代末 到80年代初,工业占GDP的比重一直在70%一80%的高位运行。1980年, 中共中央书记处指出关于首都建设的“四项指示”,1993年北京彻底改变了经
北京无线电元件三厂 北京客车总厂四厂 北京星海钢琴集团 北京市工艺木刻厂 北京阀门四厂 北京义利食品 北京第一食品厂 北京有机化工厂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工业年鉴>及相关资料整理。
三、北京工业演变存在问题及危害
不可否认,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工业无论是从结构上还是空间布局
上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995
+城区工业增加值占北京市的比蓐年
A远郊工业增肋值占北京市的比重
+近郊工业增加值占北京市的比重份
舶2
美墓
1997 1999 200l 2003 2005 993 1995 1997 1999 200I 2003
+城睡I业总产值占北京一H的比重年
—-近郊工业总产值占北京市的比重份 ・远莽r业总产值d/-IL京市的比重
工业布局
一、弓II言
、
●‘_.
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定位于现代化工业基地,并依靠特殊的首都优势上 马了大量工业项目,使首都由一个消费性城市迅速变为一个生产性城市。在新 时期,一方面,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出现了重大调整;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化改 革的深入,首都资源、环境、土地瓶颈约束日益加强。加之,政府的招商引资 及开发区政策导向作用明显,众多因素在一个复杂系统内相互作用,导致北京 工业在结构和空间布局上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北京 工业演变的新态势,总结其影响,分析其原因。谋划北京工业的未来发展途 径,实践北京工业的科学发展。
(一)工业发展方向与津冀呈同构态势,不利于基于资源禀赋 及规模经济的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分工
在“绿色奥运”的影响下,北京淘汰了部分高耗能、重污染的工业生产
链环节。如关停了水泥立窑生产线、平板玻璃平拉生产线、水泥包装袋生产
线、纸面石膏板生产线、低档卫生陶瓷生产线。外迁了钢铁冶炼的生产线。但 是必须看到,北京在关停和外迁工业项目的同时又上马了大量新的规模庞大的 工业项目。如首钢180万吨的冷轧钢项目落户顺义;燕山石化燃油项目、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