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文化在泉州的遗存

合集下载

泉州宗教文化

泉州宗教文化

泉州伊斯兰概况 宗教概况
据《旧唐书》载,在“正统哈里发时期”就已派 使节、于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朝见高宗,介 绍其教及其“政教合一”之国,这是有史为证的 最早由西域传入的记载。而后官方、民间的传播 记载亦就逐渐多了,当时唐肃宗还允准留居或世 居中国。事实上,据《闽书· 方域志》载,在“穆 圣”从麦加迁麦地那时,即唐高祖“武德中” (约公元622年左右)就有“穆圣”的门徒“大贤 四人”,越过阿拉伯海、经孟加拉湾、穿过马六 甲海峡进入中国南海而分别到广州、泉州、扬州 传教,其中的“三贤”沙谒储、“四贤”我高仕 二位即在泉州传教至“归真”(逝世),其时尚 无“泉州城”,而其墓葬在后来的泉州城东郊外 的山上,于是后来便称此山为“灵山”。 可见,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海上传入为最早, 而泉州是其最早传入的发祥地之一。
1/6/2015
宗教概况
泉州道教概况
在泉州,道教也有着相当重要的遗迹,其中 最著者莫过于清源山南麓那尊老君坐像了。 泉州是道教传播较早的地方,早在晋时即有 道教庙观出现。 南宋时,正当泉州处于鼎盛之际,著名理学 家朱熹和两度出任泉州知府的真德秀等人,又大 力提倡道教,使道教在泉州愈益发展。 现如今,道教的发展在泉州蓬勃向上,在泉 州中有相对较大的影响能力,传播了道教的养生 观念,对于泉州的养生观念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佛教建筑文化
宗教的思想、文化还反映在其建筑上,各个宗 教之间的建筑各自不同,体现了自己宗教的主体思 想特征。 佛教的建筑体现受苦才能飞升和众佛大爱大仁, 所以佛教建筑特点就是神圣、庄严。多以金箔贴佛, 体现佛的庄严,建筑顶部大多有龙、狮辅以左右, 低矮、宽阔也是佛教的建筑特点。 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其中像柬埔 寨佛教建筑吴哥窟、甘肃夏河县拉卜仑寺佛塔,以 及泰国的玉佛寺。 泉州的开元寺也是包罗佛教的建筑特点:

中国大学MOOC闽南与海丝文化单元测试及考试答案

中国大学MOOC闽南与海丝文化单元测试及考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验返回本次得分为:22.00/22.00,本次测试的提交时间为:2020-03-26,如果你认为本次测试成绩不理想,你可以选择再做一次。

1单选(2分)闽南文化的主体是()得分/总分A.漳州文化B.泉州文化2.00/2.00C.厦门文化D.潮汕文化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2单选(2分)闽南文化圈的核心圈是()得分/总分A.潮汕文化圈B.湛江雷州文化圈C.闽台文化圈2.00/2.00D.海南琼文文化圈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3单选(2分)五代时期贡献最大的闽王是()得分/总分A.留从效2.00/2.00B.陈延彬C.陈洪进D.王审知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4判断(2分)文化就是人类化。

得分/总分A.2.00/2.00B.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5判断(2分)大自然中的一块石头也是文化。

得分/总分A.2.00/2.00B.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6判断(2分)中华文化的中心是由西北向东南转移。

得分/总分A.2.00/2.00B.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7判断(2分)闽南文化源于潮汕文化。

得分/总分A.B.2.00/2.00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8判断(2分)闽南文化很大程度上以泉州文化为主体。

得分/总分A.B.2.00/2.00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9判断(2分)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得分/总分A.B.2.00/2.00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10判断(2分)中华文化是“多源一体”的文明形成模式。

得分/总分A.B.2.00/2.00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11判断(2分)中华文化的中心是由西北向东南转移得分/总分A.2.00/2.00B.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第二章单元测验返回本次得分为:22.00/22.00,本次测试的提交时间为:2020-03-26,如果你认为本次测试成绩不理想,你可以选择再做一次。

1单选(2分)下面哪个史迹不属于古代泉州祭海的重要遗址得分/总分A.文庙2.00/2.00B.法石真武庙C.天后宫D.九日山祈风石刻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2单选(2分)宋元及明初出版的地理著作和史书中,凡记载我国与海外诸国的航线距离、方位和日程,几乎都以哪个港口为基准。

多元宗教文化的聚集地——泉州

多元宗教文化的聚集地——泉州

多元宗教⽂化的聚集地——泉州2019年春节期间,作为天命之年游历计划的第⼆站——福建,我如约⽽⾄。

福建是我国东南沿海相对⽐较发达的省份,在这个省份⾥厦门的知名度最⾼,中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却不是省会城市;福州是福建的省会,但知名度却不⾼,甚⾄⾏政级别都不及厦门的副省级;泉州相⽐较厦门和福州则更加⼩众且低调,但它却是福建经济最发达,经济实⼒最强的城市。

福建之⾏共规划了四站,分别是厦门,泉州,福州,南平(武夷⼭),但我内⼼最期待的就是到访泉州,甚⾄为此特意将除⼣夜安排在泉州度过。

每个⼈的出游都会⼤同⼩异,我的出游同样也不能免俗,但相对于游来说,我会更偏重于⾏,毕竟⾏会更多地涉猎⼀些政治,经济,⽂化,历史,宗教等等。

泉州这座城市的标签有很多:如联合国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宋元时期世界上第⼀⼤港;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南佛国;国家⾸批历史⽂化名城;著名侨乡;还有接近万亿的经济总量等等,但我个⼈觉得在这⼀众城市标签中,最能体现泉州这个城市品味和内涵的莫过于“世界宗教博物馆”或者说"多元宗教⽂化的聚集地"这⼀标签了,这也是我特别期待游访泉州的原因。

初到泉州,我特意住在⽼城区,与福建省最⼤的寺庙开元寺仅⼀街之隔。

洁净明亮⼜颇具特⾊的民宿和多少个年夜都如影随形的春晚,陪我度过了泉州之⾏的除⼣之夜,虽说不曾感受戴叔伦的”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的忧伤,但也多少体验了⼀把”⼀年将近夜,万⾥未归⼈“的惆怅,春节期间出游,我也并不是刻意为之,只是⾃从母亲⾛后,春节在我⼼中和平时的⽇⼦已没有什么区别罢了。

经过⼀夜的休整,第⼆天⼀早就来到了开元寺,因为是农历新春的第⼀天,使得原本清净淡雅,时闻罄⾳的寺庙也因祈福拜佛的⾹客越来越多⽽热闹了起来。

开元寺是福建省内规模最⼤的佛教寺院,在泉州众多寺庙中声名显赫,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古迹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开元寺始建于唐初,北,南宋时期扩建,现存主要建筑为明清两代修建。

浅谈泉州宗教建筑之清真寺

浅谈泉州宗教建筑之清真寺

浅谈泉州宗教建筑之清真寺我的家乡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因此泉州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联系,也使泉州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产生了直接的接触和交融。

世界各大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和犹太教等,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而传入泉州,故泉州又有” 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多种宗教建筑并存已经成为泉州街头一个显著的文化特征. 如位于泉州西街佛教寺院开元寺和一座基督教堂紧紧相邻,塔尖之间也不过百米的精神距离;而在涂门街上,中国最早的伊斯兰清净寺和传统道教建筑关帝庙亦相隔不远,仅仅60多米的距离,他们之间彼此和谐共存。

在这里就和大家谈谈我国现在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泉州清真寺.泉州艾苏哈卜清真寺,简称清真寺,又名清净寺。

位于泉州市涂门街,创建于北宋年间, 现存建筑主要有寺门、奉天坛和明善堂。

是国内惟一用花岗石和辉绿石建造的典型阿拉伯中亚风格的清真寺。

清真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三大教寺之一,是泉州发展海外交通贸易的重要史迹,是中国与阿拉伯各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清真寺寺门南向, 临街,门楼是一个三层穹形顶的尖拱门,高20米,宽4.5米,全系青、白岗石砌叠而成的,分外中、内三层,在外中两层的上部都有青石作圆形穹顶,有着和我国古建筑的“藻井”相类似的石构图案,顶盖采用中国传统的莲花图案,门楼正额横嵌阿拉伯文浮雕石刻,写道:“真主秉公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众天神和一般学者,也这样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万能的,是至睿的,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

”门楼后墙两行阿拉伯文石刻记载了清净寺的创建年代重修时间以及最早的名称。

门楼顶层是望月台,是伊斯兰教“斋月”用以望月,决定起斋日期的地方,台的周围三面建筑“回”字形的垛子,像城堞一样,别有回教的风致,平台上原来还有望月楼和尖塔,清朝初年倒坍了。

与门楼相联的礼拜大殿又称奉天坛,占地面积约六百平方米,门楣部分雕刻有阿拉伯文《古兰经》(如下图示),屋顶早已荡然无存,仅留花岗岩石砌成的大殿四壁和巨大的尖顶窗户。

印度教和摩尼教的传播和在地化情况

印度教和摩尼教的传播和在地化情况
频繁,印度教可能此时随着贸易传入闽南地区。 • 元代泉州建有印度教神庙,被称为藩佛寺。20世
纪以来,泉州城区出土大批印度教石刻。
以湿婆为题材的象祀神图
泉州开元寺须弥座上的人形狮子“毗湿奴”雕像
泉州开元寺保存的印度教石刻
• 图1:毗湿奴的十臂人狮象,用手剥裂恶魔 的肚子。
• 图2:恒河与新月神话中的湿婆。南印度雕 刻的湿婆形象照例有四臂,分别执有战斧、 达莫如鼓、三股叉和法宝。
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
• (六)闽南摩尼教文化 • 1.摩尼教文化在闽南地区传播情况 • 此外, 晋江东石摩尼光佛木雕像以及离草庵寺不 远的晋江青阳镇的一些族谱中对明教徒活动的 记载, 足以证明直到14世纪, 该教仍在福建活动。 因此, 泉州草庵摩尼教寺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所 仅存的最完整的摩尼教史迹, 也是摩尼教在世界 上的最后消亡地的有力史证。
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
• (六)闽南摩尼教文化 • 1.摩尼教文化在闽南地区传播情况
• 摩尼教的遗迹在福建各地都有发现。莆田市 涵江区有摩尼教残碑, 镌“清净光明大力智 慧……摩尼光佛”字样、莆田县北高后积村万 灵宫西侧百龄古树下有摩尼教残碑、漳州市 浦南镇陈元光墓侧发现摩尼教经幢残件等,这 些遗迹都见证了摩尼教在福建曾经的兴盛。
泉州草庵
泉州草庵正统十年的刻字
泉州明教碗
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
• (六)闽南摩尼教文化
• 2.摩尼教文化在闽南地区在地化情况 • 摩尼教传入中亚后, 吸收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成分;进入中国内地后, 又依托道教;但传
入福建时, 与民间巫术结合, 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此举不仅改变了摩尼 教原来的性质, 而且使之朝着驱鬼逐魔的民间宗教方向发展。不拜偶像 本是摩尼教徒必须恪守的十诫之一, 但自摩尼教传入中国后, 注入传入地 的民俗世风, 也逐渐出现了偶像崇拜, 使福建摩尼教徒也制造所谓“图像 妖像”供民间崇祀。

泉州的外来宗教

泉州的外来宗教

泉州是中世纪著名的世界大港,它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扮演很重要角色。

以宗教传播为其主要特征的文明交流,在这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泉州是伊斯兰教传入远东最早的地方之一,又是宋元时期中国东南地区摩尼教的活动中心,以及基督教的聂斯托利派(景教)和天主教在中国的主要据点,也是极富经济实力的印度人建立极其壮丽的印度教寺院的地方。

各种外来宗教和中国本土的儒、佛、道、民间信仰互相辉映,共同构建了一个不同信仰、不同民族相遇、文化交流和共处的城市,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宽容和平的精神风范。

泉州的基督教发展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宋元时期传入泉州的基督教有两个派别:一是聂斯托利派,该教派于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传入中国,被称为“景教”,约于南宋时传入泉州。

另一是天主教托钵修会之一的方济各会派,于元初由意大利人经海路直接传入泉州。

这两派在元代时被统称为“也里可温教”或“十字教”。

从各种历史资料及墓碑石刻等遗物中显示,元代的这两个基督教教派在泉州都很活跃。

他们不仅建有数座壮丽的教堂,而且设有仓库,直接参与经商,积累了巨大财产。

泉州甚至成为罗马天主教在远东的主教区。

在元代,罗马教皇先后派哲拉德、裴莱格林、安德肋、彼得、哲姆斯和威廉等6名意大利人到泉州任主教,可见教皇对泉州的重视程度。

在泉州发现的古基督教石刻有数十方,包括墓碑、墓盖石和建筑物构件等。

伊斯兰教扎根泉州泉州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方之一。

根据史料记载,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有4个阿拉伯穆斯林来中国传教,其中两位在泉州传教,去世后就葬在城外一个山丘上,后人称此山为“灵山”,其墓为“圣墓”。

宋元时期,在泉州的波斯、阿拉伯的穆斯林侨民多达上万人,他们在这里有自己的侨民区叫做“蕃坊”,有自己的学校叫“蕃学”,在郊外还有公墓区,在城内外建有六七座清真寺,其中“艾苏哈卜清真寺”依然矗立在城市繁华地段。

正是这种历史原因,使泉州拥有全国最丰富的伊斯兰文化遗存,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里就陈列着二百多件伊斯兰教石刻。

元印度教毗湿奴石雕像

元印度教毗湿奴石雕像

元印度教毗湿奴石雕像作者:傅恩凤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22期摘要:泉州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其在历史上不仅仅是海外贸易的集中地,还是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中心。

各种外来宗教纷纷传入泉州,在泉州留下了丰富的宗教雕刻艺术。

文章主要介绍泉州的元印度教毗湿奴石雕像。

关键词:印度教;宗教雕刻;毗湿奴雕像泉州位于中国东南,自先秦以来,生活在泉州的闽越先民就以海为生。

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唐代晚期泉州已成长为中国四大港口之一。

宋元时期,在政府积极的海外贸易政策影响下,泉州的海外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

从这里出发的海上航线北连朝鲜半岛、日本,南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国,西抵印度洋地区、非洲东岸。

海外贸易的繁荣使泉州聚居着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外国侨民,泉州成为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中心,被中国文人和西方旅游家描写成一个“无比繁华的贸易城市”。

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犹太教、摩尼教等各种外来宗教纷纷传入,为泉州留下丰富而独特的宗教雕刻艺术。

泉州外来宗教雕刻艺术最精美的是印度教石刻。

目前泉州作为中国唯一发现印度教遗存的城市,共发现印度教石刻300多方,主要收藏在开元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天后宫等处。

这些石刻中最精美、最具特色的莫过于毗湿奴雕像。

它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尊印度教神像,其充分体现了石雕艺术与历史价值的完美结合。

元印度教毗湿奴雕像,1934年出土于泉州南教场,建设泉州旧汽车站时发现。

神像高1.15米,挺然直立,赤裸上身,腰部似着有一带,头戴尖顶宝冠,两眼下视,鼻梁高聳,长耳及肩,宽肩细腰,一副慈祥模样。

它长有四只手臂,上两臂举起,右手持宝轮,左手持法螺;下两臂右手伸出,手掌已断失,应作无畏手印,左手倚一根棒形矛。

双足立于半月形的束腰方台上,方台束腰处上下面雕刻莲瓣纹,台座底部有榫卯。

雕像身上有数道浅浅的线纹,似为尚未完工的衣服。

神像除头部和束腰方台外,其余如手掌、脚掌、法螺、宝轮、棒形矛等部位均较模糊,各部位均只雕刻出一个轮廓,特别是神像背部,雕刻尤为粗糙,未曾细琢,似乎是一件尚未完工的雕刻品。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

■ 文 沈安娜走进魅力城市泉州,你可以一边品味元宵圆的甜美,一边赞叹五花八门的泉州花灯艺术和德化瓷器的精美绝伦。

你可以一边品尝着著名铁观音的茶香,一边看到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你可以一边吃着味道鲜美的海鲜,一边观赏泉州侨乡不夜城光彩照人的美景。

令人流连忘返的泉州,能让人真正领略到“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含义!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带一路”不仅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更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

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 为促进战略思想实施和加强读者对“一带一路”的理解,我们将开设《丝路人文》栏目,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风情,助力“一带一路”共赢人文发展。

编者按千年古城泉州,位于东海之滨,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

意大利旅行家亚格也曾经坐船探险到过泉州,并称它为“光明之城”。

这座散发着现代化气息的港口城市,它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也曾是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第一大港”。

最近笔者“一带一路”寻美之旅,慕名走进这一美丽的古老城市——泉州。

走进“东亚文化之都”2013年,泉州有幸被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称号。

作为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与世界上100多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国与东亚文化圈交流的重要城市,泉州有着自己的文化,也吸收着别人的文化,融合为自己的新文化,拥有许多城市都难以比拟的纯度、深度和广度。

据史料,在与东亚各国的交往中,古代泉州就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保持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也有丰富的史料印证了泉州在东亚文化圈中长期以来的重要交流作用,在漫长的东亚交流史中,泉州与东亚各国在文化上互通有无,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您对于泉州 文化的关注与 支持。
开元寺 兴济亭 海交馆 白狗庙 石笋公园
后开 方元 印寺 度中 教大 石雄 柱宝
殿
古开 印元 度寺 寺中 庙印 中度 石教 柱石 对柱 比与
毗湿奴化身人狮 杀死恶魔的故事
毗湿奴化身狮面佛
黑冉亚卡西普经过千万年的苦修。终于 感动了梵天显现。梵天赐予他不在白天,黑夜, 屋内,屋外,天上,地上死,不被人,天神, 任何武器杀死。毗湿奴化身狮子头,人身体的 奇怪生物在日与夜交替之时,恶魔已经筋疲力 尽了,这时候人狮将他抓起来,坐在宫殿的门 下,把放在自己的膝盖上,然后用尖利的指甲 插入他的腹部,将他的肠子掏出来作为自己的 花,把恶魔杀死了 。
开元寺大雄宝殿 石柱与海交馆石 柱复制品对比
毗湿奴神像文物位 于厦门历史博物馆 于泉州南校场出土
中开Leabharlann 称元为寺宝中
筐宋
印代
陀二
罗塔
尼 塔
,

代阿 二育 塔王 对塔 比与

印度教里的 猴神哈奴曼
传说印度教的猴神 是西游记里孙悟空 的原型
大自在与观自 在的的美丽误会
关于白狗庙
白苟庙中的印度教遗址
白苟庙中供奉毗舍爷, 以型如白狗 而得名,为锡兰国王后裔留在泉州后建造 的婆罗门教祭坛.后氏族汉化,改庙为供 奉道教始祖.如今为了保存中国与斯里兰 卡友好关系,而重修敬字亭并复刻上面的 石刻,原先两方石刻之一保存于泉州海交 馆,另一石刻已经遗失.
象舔林加石刻
牛舔林加石刻
笋江公园中的
石笋,湿婆的化 身之一,地位等 同与林加
印度教在泉州的遗存
印度教源于古印度韦陀教及
婆罗门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所谓“印度教”是存在于印度本 土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 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 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 相互矛盾。印度的社会等级、集 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 异的信仰和实践。
南 印 度 教 寺 的 雄 伟 壮 丽
笋江公园石笋
泉州临漳门外的“石笋”,学名 “大独石柱”由五块圆柱型组成,高 3.1米,低柱周长4米。因湿婆教林加派 以毁灭和再生作为教袛,故该教派的崇 拜物以男性生殖器官“林加”为再生象 征。
林加与石笋对比
真武庙中供奉的印度教三舍爷
真武庙中的印度教供奉
真武庙建庙至此,都为泉州道教圣地, 其中供奉的印度教三舍爷为鸡舍爷,虎舍 爷,狗舍爷.具庙中的管理者说,建庙初, 泉州信仰印度教人数众多,为了保佑新生 儿健康成长,无灾无病,所以供奉了印度 教的三舍爷,为后代子孙造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