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常见名词解释
公务员制度名词解释

公务员制度名词解释公务员制度是指一国政府机关中的公务员选拔、培养、考核、晋升和退休等方面所进行的一整套规定和制度。
公务员是国家的管理者和执行者,负责国家的行政工作,其职位通常是永久性的、稳定的。
公务员制度是让政府机关能够招募到合格的、有能力的人才,使政府机关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
以下是公务员制度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解释:1. 公务员招录考试:公务员考试是选拔和选拔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主要考察报考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考试科目通常包括行政能力测试、申论和面试等。
2. 公务员培训:公务员培训是指对新录用的公务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帮助他们熟悉政府机关的工作机制和职责,提升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3. 公务员编制:公务员编制是指政府机关根据工作需求和预算规模,确定的公务员岗位数。
公务员编制一般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统一规划和管理。
4. 公务员待遇:公务员待遇是指公务员在工资、福利、保障等方面享受的特殊待遇。
公务员的待遇较为稳定和优厚,通常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5. 公务员考核:公务员考核是对公务员履行职责和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和奖惩的过程。
公务员考核一般包括定期绩效考核、年度考核、考评等。
6. 公务员晋升:公务员晋升是指公务员在职业生涯中通过考核、评审等方式晋升到更高职位的过程。
公务员晋升一般包括普通晋升和高级晋升。
7. 公务员退休:公务员退休是指公务员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退休年龄后,享受国家或地方提供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福利,结束工作并享受退休生活的过程。
公务员制度是一个有效管理国家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制度和保障。
通过招募、培训、考核等方式,公务员制度确保政府机关能够拥有合格的专业人才,并确保政府机关的稳定运行和工作效率。
公务员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于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务员考试必备的80个名词解释

2017年公务员考试必备的80个名词解释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答: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五位一体”总布局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五大发展理念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5、“五大思维”能力答: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6、两个"翻一番”答: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二0一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7、“两个倍增”、“两个同步”答:“两个倍增”,一个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倍增,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
两个同步,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和经济增长同步,另一个就是劳动者报酬要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8、四个自信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9、四大危险答: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10、四大考验答: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11、八项规定答: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强调要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
12、四种意识答: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3、四风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4、三严三实答: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15、四个“铁一般”答: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
16、党的民主集中制“四个服从”答: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17、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答: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
公务员常考词语解释

1鞭辟入里鞭:鞭打。
辟:通透,触及。
鞭辟:鞭策,激励。
里:衣服的内层。
鞭打触及到了衣服的最里层。
形容作学问切实。
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也说鞭辟近里。
2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似乎与“掠影”的意思相近,但感情色彩更强烈,意思是人或者物,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却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3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4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5 “判若云泥”比喻差别悬殊就像云彩和泥土的距离那样大,合乎语境,使用恰当。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不合语境。
“相见恨晚”,意为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首善之区”意为最好的地方,一般特指首都。
6精美绝伦:精致美好,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美轮美奂: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7“二一添作五”意为每人各分一半。
“火中取栗”意为“为别人冒险,徒然吃苦而得不到好处”。
“拍案而起”形容愤怒至极。
“天马行空”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拘一格,流畅自然。
8“准绳”与“准则”都指言论、行动等所依据的原则,而“准绳”多作喻体,常用来比作“法律、法规”。
“未免”的意思是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不免”的意思是免不了。
9“一叶知秋”强调的是预见性,“管中窥豹”指所见不够全面,“由此及彼”强调的是发散性101.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想象的。
“夷”是平常的意思,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特立独行:形容行为高洁,不随波逐流。
前赴后继:前面的赶过去,后面的紧跟上,比喻连续不断,勇往直前。
这是褒义词,常用来形容在革命战争年代人们不断地投入战斗,奋勇冲在前面,表现的是革命斗争的英勇壮烈不厌其详:不嫌详细,愈详细愈好。
用在这里很好地表现了询问者对学员在基层工作的关心程度。
2.浑身解数: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段。
3.不时之需: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
公务员中的名词解释题解析

公务员中的名词解释题解析公务员考试中常常出现名词解释题,要求考生准确解释给定的名词及其相关概念。
这类题目旨在考察考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对公务员中的名词解释题解析进行探讨,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一、名词解释题的特点名词解释题是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其特点是要求考生准确解释给定名词的含义、概念和相关知识点。
通过这类题目,考官可以了解考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解题方法1. 弄清概念:在回答名词解释题时,首先应该弄清所给名词的概念和含义。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教材、专业词典或者网络资源来获得准确的定义。
2. 理解关键词:在解释名词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是理解名词含义的关键。
考生需要仔细分析和理解这些关键词,并在解答中加以体现。
3. 补充相关知识:在解释名词时,可以适度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点,以展示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知识面。
但要注意不要过分拓展,否则可能会陷入无关的讨论,得不到分数。
三、解题示例以下是一些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名词解释题示例及解析:1. 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是指特定地区在一定时间段内连续居住的人口总数。
常住人口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规模和变动趋势的重要指标,对于城市发展规划和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常住人口的统计范围通常包括具有常住权的公民和外国人。
2. 紧缺人才紧缺人才是指某一领域或行业中供需矛盾较为突出,有着特殊技能或专业知识,且难以替代的人才。
紧缺人才的需求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供给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针对紧缺人才,政府常常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以吸引和留住这些人才。
3. 专利权专利权是指发明人或其他与发明有关的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对其发明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专利权的保护旨在鼓励和保护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具有专利权的人可以享有专属的权益,包括对他人的禁止权、使用权和转让权等。
四、总结名词解释题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要求考生准确解释给定名词及其相关概念。
国家公务员考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民族: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等方面共同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属于社会历史范畴。
2、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3、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情况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的权利,是国家根据统一和自治的原则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利,也是自治民族依法享有的权利。
4、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的联合,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另一特征。
5、民族强迫同化:就是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民族同类化的社会现象。
6、民族权利:指的是法律赋予、各民族应有的各方面的平等权利、民主权利。
7、民族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个民族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奋斗目标,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8、民族关系:是以民族因素为特征的社会关系,是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的交往联系状态。
9、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10、民族自治地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起来的一级国家行政单位。
其行政地位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11、民族和谐:是指在各民族间存在着特点的差异和文化的多样性基础上,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和实现,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协调发展,各民族特点和文化受到尊重,各民族相处和睦,关系融洽。
12、民族利益:是指民族正当的、合法的、应当得到的利益。
13、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
公务员考试常用词语及解释

公务员考试常用词语及解释操控:指的是掌握运用或驾驶得心应手,毫无阻碍。
支配:是指支配客体施加影响的过程和行为。
决定:某事物成为另一事物的先决条件;起主导作用主宰:主观理解为对事情的变化有决定权力。
规律:自然界和社会诸现象之间必然、稳定和反复出现的关系。
有节奏的;不是杂乱的原理:普遍的或基本的规律机制:是指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流程:从原料到成品的各项工序安排的程序范围:上下四周的界限条件:1事物存在,发展的影响因素。
2所具备或处于的状况优势:比对方有力的形式机会:有利的时机瓶颈:比喻整体中易生阻碍的部分阻碍: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
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磨难: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遭受折磨磨炼: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锻炼磨励:指用磨擦法使物尖锐,比喻人经受磨练或锻炼波折:事情进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曲折变化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阻碍人们达成目的的障碍。
干燥:指缺乏水分。
犹干旱干旱:没有降水或降水太少,使土壤天气干燥干涸:形容(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干裂:指因干燥而开裂。
涂层破裂时出现细碎裂纹的现象萌生:开始起步;开始发生;有了某个念头(多用于抽象事物)萌动:指开始发芽;比喻事情刚起头觉醒:本义都是睡醒,从睡梦中醒来的意思。
后引申为醒悟,觉悟。
苏醒:1.从昏迷中清醒过来2.唤醒;使觉醒。
引申为醒悟;觉醒模仿:是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
模拟: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展示:展开其内容,通过知觉感受,实现预期效果的过程。
摆出来让人看展现:是指明显地表现出来的意思。
平庸:是指普通、寻常而不突出,碌碌无为固执:固执,本指坚持不懈,后多指坚持成见偏激:指思想、主张、言论,行为等过火,有失中肯或是超出大众的理解接受范围,无法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同。
偏执:过分的偏重于一边的执著破解:揭破,解决解读:阅读解释,分析反观:指一种求知的方法,对比观察。
从另一角度观察事物或以另一事物对比当前事物反思:反省,思考骄傲:自以为了不起;自豪自卑:自卑感是一种不能自助的复杂情感。
公务员名词解释(最终定稿)

公务员名词解释(最终定稿)第一篇:公务员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我国的公务员: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主要包括:1)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工作人员;2)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3)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4)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5)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6)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7)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制度:就是对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等依法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系列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的总称义务:指国家法律规定公务员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中法定权利和行为方式的约束,或者说是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和强制。
权利:指公务员在履行职责和执行公务的过程中,享有的合法权益,拥有的法定手段和法定条件。
公务员纪律:政府为保证公共行政的正常进行、维护公务员的声誉、保护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通过法规或规章规定的,要求公务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品位分类: 品位分类,类似于我国古代官员制度的“品”,它是以人为对象的分类制度,即以人的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和获得报酬的多少为标准进行分类的制度。
品位分类着眼于人,尤其着眼于人的官阶,它代表等级、地位和资历等,其基本理念是“通才治国”。
职位分类:以职位为对象的分类制度,它将职位按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
职位分类着眼于事,考虑的是职位本身的因素。
其基本理念是“适才适用”。
考试录用: 指国家人事行政部门或专门的考试委员会按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的方式,以应考者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客观标准,择优录用公务员的一系列过程。
考试录用制度: 关于公务员考试录用的资格条件、原则、程序及其实施等方面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
公务员培训: 指国家按照有关规定,根据公务员的职位和工作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公务员进行以提高业务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继续教育、培养和训练。
初任培训:指对新录用人员,即经考试录用进入国家行政机关,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人员的培训。
公务员常用词语大全及解释

公务员常用词语大全及解释如果你有意愿要当一名公务员,那么有一些常用词语你必须掌握。
下面请欣赏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公务员常用词语大全及解释相关内容。
公务员常用词语大全及解释1) 批转:就是把下级来文批示转发给其他单位执行和参阅。
2) 批准:就是上级对下级的意见表示同意。
3) 批阅:就是指领导对文件的阅读并加注批语。
4) 按语:领导机关转发下级来文来函,对其文函有所说明、评议或要求时,就在文函前面以“按(按语)……”的形式加写一段文字,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公文按语。
多用天通报、简报、调查报告、经验介绍和转发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人民群从众来信。
5) 按照:依据照办,表示某项公务是依据某一要求办理的。
如:“按照市委的要求,开展了‘反盗窃’的宣传活动。
”6) 颁布:公布、发布。
多出现在命令、令等指令性文体中,用以公布条例、规定、守则、办法、制度等法规性文件。
例如《关于颁布〈公路暂行办法〉的令》。
:7) 背景:主要指问题的原委和问题的提出。
8) 必须:言明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属指令性中吻,以示只得这样,不得违反。
多用于通知、通报、指示、命令等指令性文体的主张部分,例如:“必须坚决执行国务院关于……的规定”9) 部署:安排部署,多用以表示某一重要工作已经做了传达贯彻和安排布置,如“接到中办发号文件后,我们及时向下做了部署”。
10) 发布:公开发表、宣布。
公文写作中多用于命令、令、指示及各种法规(如条例、规定等)的前面,从而组成动宾结构。
11) 防止:防范住。
公文中的祈使用语。
多用于指示、通知的今后意见和要求部分及“灾害”、“事故”、“案件”的发生等词语前面。
如:“坚决防止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
”&12) 分块式:公文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即全篇公文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的上面正中标有汉字书写的数码,例如:“一”、“(一)”。
13) 分列小标题式:公文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即全篇公文划分为几大部分,每一部分的上面正中有一个反映段旨的小标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砖五国金砖国家(BRICS),也被称为金砖五国,代指全球五个主要的新兴市场,分别为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其人口和国土面积在全球占有重要份额,并且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这五个国家的英文名称首字母合起来是BRICS,发音类似英文的“砖块”(brick)一词,故称金砖国家。
一般认为,最早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的是美国高盛公司,2003年10月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
报告估计,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经历剧烈洗牌。
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
“金砖四国”这个词是高盛公司的吉姆·奥尼尔于2001年首次提出的。
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会议在首尔举行,南非在此次会议上申请加入“金砖四国”。
2010年12月中国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即将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
吸收南非加入合作机制,也使“金砖四国”能够进一步加强同南部非洲各国的经贸关系。
很多南非公司在南部非洲国家设有分公司,地缘接近;风俗相通,它们在这些相对不发达国家投资具有信息快捷、交易成本低的优势。
如果四国投资和贸易能通过南非中转,回报率将显著提高。
除经济领域以外,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将有利于五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改革、减贫等重大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上协调立场,更好地建设一个公平、平衡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二十国集团20国集团或者廿国集团,由八国集团(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和十一个重要新兴工业国家(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和土耳其)以及欧盟组成。
按照惯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列席该组织的会议。
廿国集团的GDP总量约占世界的85%,人口约为40亿。
中国经济网专门开设了“G20财经要闻精萃”专栏,每日报道G20各国财经要闻。
20国集团建立最初由美国等七个工业化国家的财政部长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防止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二十国集团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长或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金融体系成为全球的焦点,开始举行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的发言权,这取代之前的八国首脑会议或20国集团财长会议。
20国集团自成立至今,其主要活动为“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每年举行一次。
20国集团没有常设的秘书处和工作人员。
因此,由当年主席国设立临时秘书处来协调集团工作和组织会议。
2010年06月27日至28日,第13次会议,加拿大多伦多。
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第14次会议,韩国首尔。
2011年02月18日至19日,第15次会议,法国巴黎。
2011年11月03日至04日,第16次会议,法国戛纳。
2012年06月17日至19日,第17次会议,墨西哥洛斯卡沃斯。
2013年04月18日至19日,第18次会议,美国华盛顿召开八国集团首脑会议(G8)所谓八国集团(group 8),指的是八大工业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加上俄罗斯。
严格地讲,它并非一个严密的国际组织,以往被称为“富国俱乐部”。
在8个国家里,除俄罗斯之外的7个国家是核心成员国,也就是以前的七国集团(G7)。
20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势一度恶化,接连发生的“美元危机”、“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和1973—1975年的严重经济危机把西方国家弄得焦头烂额。
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7月初,法国首先倡议召开由法国、美国、日本、英国、西德和意大利六国参加的最高级首脑会议,后来,加拿大(1976年)、俄罗斯(1998年)分别加入。
八国集团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即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简称“八国峰会”)。
第36届2010年6月25日至26日加拿大斯蒂芬·哈珀狄尔赫斯特度假村主题“复苏与新开始”第37届2011年5月26日至27日法国尼古拉·萨科齐多维尔第38届2012年5月18日至19日美国贝拉克·奥巴马戴维营第39届2013年英国戴维·卡梅伦北爱尔兰厄恩湖第40届2014年俄罗斯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东盟(ASEAN)。
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
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
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东盟的宗旨和目标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奠定基础,以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
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
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上合组织(SCO),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
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
自此,“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
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观察员: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和印度;对话伙伴:斯里兰卡、白俄罗斯和土耳其;参会客人:土库曼斯坦、独联体和东盟。
当地时间2012年8月30日,乌兹别克斯坦议会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条约。
博鳌亚洲论坛“博鳌(áo)亚洲论坛”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性的国际组织,截止2013年为止已成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
博鳌亚洲论坛致力于通过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推进亚洲国家实现发展目标。
论坛第一任秘书长是辛格,第二任秘书长是张祥,第三任秘书长是龙永图,现任论坛秘书长是周文重。
第一任理事长是拉莫斯,第二任理事长是福田康夫,现任理事长是赵允哲。
博鳌亚洲论坛由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及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于1998年(戊寅年)发起。
从2002年开始,论坛每年定期在中国海南博鳌召开年会。
博鳌镇地处海南省琼海市,是“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博鳌亚洲论坛会址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
博鳌之“鳌”取“鳖”义,泛指鱼类。
以鳖指代鱼类,使用的修饰格是借代,借体是鳖,本体是鱼,借部分代整体。
概而言之,“博鳌”的含义是鱼类丰(多)硕(大,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就是“鱼多鱼肥”的意思)。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
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
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华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
2012年9月5日,APEC第24届部长级会议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幕。
APEC现有21个成员,分别是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华台北、泰国、美国、越南,1997年温哥华领导人会议宣布APEC进入十年巩固期,暂不接纳新成员。
2007年,各国领导人对重新吸纳新成员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但在新成员须满足的标准问题上未达成一致,于是决定将暂停扩容的期限延长3年。
此外,APEC还有3个观察员,分别是东盟秘书处、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和太平洋岛国论坛。
太平洋岛国论坛1971年8月5~7日,斐济、萨摩亚、汤加、瑙鲁、库克群岛和澳大利亚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召开南太平洋7方会议,正式成立“南太平洋论坛”,并决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
2000年10月,正式改称“太平洋岛国论坛”。
太平洋岛国论坛,原名“南太平洋论坛”,1971年8月5日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成立,2000年10月,“南太平洋论坛”正式改称为“太平洋岛国论坛”。
2012年8月27~31日第43届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系列会议在库克群岛举行。
钓鱼岛钓鱼岛是位于中国东海钓鱼岛列岛的主岛,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面积4.3838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固有领土。
1972年美国撤离琉球时,将钓鱼岛“行政管辖权”混合琉球“交给”日本,而中国一直声称对钓鱼岛拥有主权。
因此,钓鱼岛争议也由然而生,目前双方处于对峙状态。
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民间团体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
2012年9月10日起,中国有关部门对钓鱼岛及附属岛屿开展常态化监视、监测;2012年9月11日,中央电视台首播钓鱼岛天气预报。
2012年9月17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学者发现1895年日政府就知道钓鱼岛是中国的。
黄岩岛黄岩岛(曾用名:民主礁),是中国三沙市管辖中沙群岛中惟一露出水面的岛礁,位于北纬15°07′,东经117°51′,距中沙环礁约160海里。
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原由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实施行政管辖,2012年设立三沙市后,归三沙市管辖。
中国对黄岩岛的领土主权拥有充分法理依据:中国最早发现、命名黄岩岛,并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中国一直对黄岩岛进行长期开发和利用。
黄岩岛以东是幽深的马尼拉海沟,这是中国中沙群岛与菲律宾群岛的自然地理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