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空肠Roux-Y式吻合术

胆管空肠Roux-Y式吻合术

胆管空肠

Roux-Y式吻合

⑴在十二指肠上缘切断胆总管,将胆总管或肝总管的端或侧和空肠吻合,单侧狭窄部作

纵行剖开,以扩大吻合口

⑵双侧狭窄作“Y”形切开

⑶肝胆管狭窄的成形示意

⑷肝胆管狭窄成形示意

⑸复杂肝胆管狭窄成形

⑹在十二指肠上缘切断胆总管

⑺关闭胆总管的远端

⑻在横结肠系膜无血管区切开,将空肠远端上提至肝门处吻合

⑼空肠近端和空肠远段行端侧吻合,关闭肠系膜裂孔

⑽空肠远端的侧面切小口和胆管吻合

⑾胆管和空肠作单层外翻缝合

⑿T形管经空肠引出

[适应证]

1.胆总管、肝总管,或左、右肝管炎症狭窄梗阻者。

2.肝内胆管结石,慢性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主要的肝管内结石已经清除,但在二

级分支以上的肝胆管仍残存

有结石者。

3.复发性胆管结石,胆管明显扩大者。

4.慢性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管明显扩大者。

5.胆管肿瘤切除后重建胆肠内引流者。

6.胆管外伤离断或外伤后瘢痕狭窄而致胆流中断、受阻者。

7.少数先天性肝外胆道狭窄或闭锁。

[术前准备]

1.病人全身情况较差,肝功能经常受到一定损害,需予纠正。

2.有胆道感染,或多有胆道反复感染史的,即使目前没有临床症状,隐性感染常有存在,术

⒀胆管和空肠吻合完毕

图1 胆管空肠Roux-Y 式吻合术

前宜使用抗菌药物。

3.少数经长期胆道外引流者,常有水和电解质失衡,术前均应适当纠正。

4.黄疸严重者,宜先作PTCD,待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再予手术。

5.需注意凝血机制障碍的纠正。

6.术前有肠蛔虫症者应予驱虫。

7.准备上消化道,术前24小时新霉素2g,每6小时一次口服。

8.术晨下胃肠减压管。

[麻醉]

一般选用硬膜外麻醉,必要时可用全麻。

[手术步骤]

1.体位仰卧位,胆管区对准手术台的腰部桥架。

2.切口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或右上腹正中旁切口。

3.探查和显露进入腹腔,先行探查,确认胆道病变及有行胆管空肠Roux-Y式吻合术的指征后,按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介绍的方法,显露肝门部胆总管区。

4.切开胆管,处理胆管病变切开十二指肠肝韧带,显露胆总管,在管壁缝两针牵引线,左右各一。在牵引线间先穿刺获胆汁后,纵行切开胆总管;病变主要在上段,切口应尽量向上;根据需要剖开肝总管及左、右肝管,以有利于清除肝内结石及肝门部狭窄。肝门部的狭窄应该切开整形[图1 ⑴~⑸]。结石使用取石钳钳取,刮匙刮出,泥砂石用生理盐水冲洗,用胆道镜伸入察看肝内胆管病变情况。如有结石残留,可用摘石篮套取,或于结石旁置细导管备术后灌注溶石。

5.横断胆总管为避免胆总管盲端综合征,建立新胆肠通道前必须横断胆总管。横断前应确定胆总管远端是否通畅。横断部位以在十二指肠上缘为宜。胆总管左侧为肝固有动脉,后面为门静脉,相互为邻,其间有疏松结缔组织相连。横断胆总管需根据胆总管壁的特征及胆总管和周围粘连情况而定。

若胆总管无明显炎症水肿,周围无明显疤痕粘连,解剖结构清楚,可从右侧缘开始分离胆总管,有时从右缘及左缘向后壁中央分离会师。使用钝头止血钳,钳尖朝上,紧贴胆总管壁逐步进行。随时注意勿损伤门静脉。胆总管横断部位不宜太高,因易损伤门静脉;但若太低,则易损伤胰腺致较多出血。胆总管的分离无需太长,0.5cm即可,以免残端缺血。

若胆总管轻度炎症水肿,周围有粘连,可先紧贴胆总管壁注入适量生理盐水,而后以上法横断胆总管。

若胆总管壁厚,和周围致密粘连无法分离,可将胆总管内膜切开达胆总管壁外的平面,边缝、边扎、边切、边牵,横行扩大切口,逐步横断胆总管[图1 ⑹]。

关闭胆总管远端,如胆总管直径小于1.5cm,其远端用4-0号丝线作8形贯穿缝扎关闭。如胆总管直径大,胆总管壁厚,其远端可用丝线作间断或连续缝闭[图1 ⑺]。

如果胆总管远端不能通过2号胆道扩张器,可酌情作俄狄括约肌成形术,或不切断胆总管。在横断胆总管过程中,若不慎撕裂门静脉,可先提紧肝十二指肠韧带止血带,用示指和拇指捏紧门静脉撕裂处,吸净手术野积血,捏压门静脉裂孔的近肝门端,用5-0无损伤血管缝线连续或间断缝补,可以止血。

胆总管近端暂用无损伤钳夹住,或用纱布将管腔暂时堵塞,以免胆汁流入腹腔。

6.切断空肠上段提起横结肠,顺其系膜向下,找到十二指肠空肠曲。在距十二指肠悬韧带约15cm处切断空肠,但要注意保留空肠系膜上的第一支空肠动脉,切断第二支空肠动脉,分离切断结扎空肠系膜,使空肠远段有足够的游离度,以上提行胆肠吻合后不存在张力为度。吻合时一般不宜用空肠断端,因其不一定适合于胆管的口径,手术后容易发生吻合口狭窄。

将游离的空肠远端缝合关闭,经结肠后提至肝门准备吻合[图1 ⑻]。

7.空肠近切端和远段空肠侧切口吻合将远段空肠上提60cm处和空肠近端行侧端吻合。空肠胆管臂以45~50cm为宜,过短空肠内容有逆入胆道可能,过长则肠袢发生屈曲而增加胆道内压。吻合口内层用丝线间断全层缝合,外层用细丝线间断浆肌层缝合。缝合毕后,将空肠近端和空肠远端上段作浆肌层缝合3~4针,使之同步[图1 ⑼],肠内容物由空肠近端顺利进入空肠远段。空肠系膜孔予以缝闭,以免术后发生内疝。横结肠系膜裂孔也予缝闭。8.胆管和空肠行端侧吻合将自横结肠系膜裂隙上提的远端空肠,在已缝合残端的肠系膜对侧缘的侧方切一小口,方向和肠管长轴平行,大小和整修后的胆管口相应,并和之进行吻合。胆管空肠吻合用细丝线全层粘膜对粘膜的外翻褥式吻合[图1 ⑽ ⑾]。视病情需要,吻合口一般以安置T形引流管为宜。T形管安置的方法是,在吻合口前壁未缝闭前,于距吻合口约12cm处的空肠壁上,行荷包缝合,暂勿扎紧,于中央切一小孔,由此置入T形管,并将两短臂通过吻合口置入左、右肝管。然后收扎荷包缝合,固定引流管。缝闭吻合口前壁[图1 ⑿ ⒀]。

空肠切端的系膜可和肝十二指肠韧带适当缝吊,以减少吻合口的张力。

9.引流在肝下间隙放置香烟引流一支,和T形管一道自右上腹壁另戳创口引出。

10.关腹分层缝合腹壁切口。

[术中注意事项]

1.胆囊必须切除内引流术后胆道系统已失去括约肌调节作用,胆汁由此自由流入肠道,胆囊成了胆道系统的一个憩室,若不切除,易缝发炎症。

2.吻合口上方病变要彻底清除临床实践表明,残余结石、胆管狭窄等吻合口以上梗阻因素是各种内引流手术后胆道症状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手术时要彻底清除肝内外胆管结石,切除病肝,狭窄胆管要予成形。

3.安置T形管引流的适用范围胆管壁一般都因反复感染而增厚,吻合口以上病变处理较彻

底,胆肠吻合时不必再留置T形管暂时外引流。但是对胆管壁不增厚者,吻合口上方宜置T 形管引流。若如不置引流,胆汁易从缝合针孔中渗出,如安置T形管,将胆汁外引流两周左右,可减少渗出,避免并发症。如吻合口以上结石未能彻底清除,术后准备行灌注溶石者,或有狭窄而未能成形,拟置管灌药及置气囊管扩张者,亦应安置引流管。

4.系膜裂孔必须缝合关闭,以防发生内疝。

[术后处理]

1.香烟引流一般术后3~4日拔除,如引流物多,还可适当延缓。若渗出多,可随时换双腔管吸引。

2.余同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切开探查术。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51例的治疗体会.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51例的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的经验。方法: 51例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患儿,年龄2个月~12岁,采用囊肿切除(包括胆囊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 Y吻合术治疗。结果:51例均痊愈出院,其中胆瘘1例,经充分引流后获愈出院。42例随访3个月~1年,1例术后8个月发生肠粘连致空肠胆支系膜血管受压,予行胆支部分切除吻合后痊愈出院,3例患儿偶有腹痛,余患儿未出现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结论: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 Y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 吻合术,Roux en Y; 胆囊切除术; 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CCC),又称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是指胆管包括肝胆管和胆总管因先天性发育异常而引起的囊状扩张。CCC是小儿外科最为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随着病变的发展,梗阻可导致胆汁淤滞使肝脏遭受渐进性损害,引起胆道系统感染、胆源性胰腺炎、囊内结石及囊肿癌变等。因此,一经确诊,即需手术治疗。先天性胆管囊肿的手术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改进,采用囊肿切除(包括胆囊切除)、胆管重建及胰、胆分流手术术式已为国内外学者认可和广泛采用,并定为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标准术式[1]。对我院1997年1月~2009年6月手术治疗的51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Ⅰ型)进行回顾性总结,现将其手术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51例患儿,男11例,女40例,男女之比1∶4。年龄2个月~12岁,平均3.5岁。51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右上腹痛32例,黄疸15例,右上腹包块9例,同时具有上述三联征者4例,寒战发热6例。入院前均经B超确诊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行CT检查15例,结果与B超检查一致。本组转氨酶异常41例,凝血时间延长9例。 1.2 方法 入院后均经抗感染、保肝治疗3~10 d后,复查肝功能及凝血时间,有改善后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胆总管囊肿切除(包括胆囊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 Y吻合术。51例病患中有4例曾因胆道反复感染、梗阻,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囊肿一期切除和胆道重建术,为了解除梗阻、控制感染,先行胆总管囊肿外引流术,术后3~6个月患儿全身情况改善后行上述手术。术后均予胃肠减压,禁食5 d以及抗感染、保肝、营养支持治疗等。 2 结果

手术记录: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肠Roux-en-Y吻合术

手术记录: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肠Roux-en-Y吻合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 术后诊断: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 手术方式 本次手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式: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胆囊切除术以及胆肠Roux-en-Y吻合术。 1.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此手术采用腹部右上象限的J形切口,将病变胆管及其周围 组织一并切除,包括尾状叶的右半部分。切除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并采用 缝合和放置引流管的方式进行创面处理。 2.胆囊切除术:采用经典的Kocher切口入路,解剖并显露胆囊三角区,分别分离和结 扎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将胆囊从肝脏中切除。然后将肝脏和胆囊创面进行清洗并关 闭。 3.胆肠Roux-en-Y吻合术:取一段空肠进行吻合,将胆道远端与空肠近端进行端侧吻 合,将空肠袢逆时针旋转90°后与胆道近端进行端侧吻合。吻合完成后,生理盐水冲 洗创口,并将各个吻合口用精细缝合线缝合,避免渗漏。然后缝合上腹部切口。 麻醉方式 本手术采用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方式,同时行静脉穿刺以方便药物和液体的输入。

手术经过 1.麻醉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手术开始后,首先进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采用J形切口 入路,逐步分离病变组织和胆管,确保完全切除病变组织。 3.完成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后,开始进行胆囊切除术。通过Kocher切口入路,逐步分 离胆囊三角区,结扎并切除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将胆囊从肝脏中切除。然后对肝脏和胆囊创面进行清洗并关闭。 4.接着进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先找到可供吻合的胆道远端和空肠近端,进行端 侧吻合。然后旋转空肠袢90°后与胆道近端进行端侧吻合。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缝合各个吻合口,避免渗漏。 5.最后缝合上腹部切口,并放置引流管以方便术后引流。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体温等指标的变化。尤其是对 于高龄或者患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心肺功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2.要确保呼吸道通畅,保持低流量氧气吸入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3.要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液体。对于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应特 别注意水钠代谢紊乱的出现。 4.要对患者的切口进行及时换药和包扎处理,预防感染和脓肿形成。如果切口愈合不 好或出现严重出血,应立即向医师汇报并及时进行处理。 5.在病人情况稳定的前提下,按照医生的要求开始逐步恢复运动和正常的活动,有助 于病人的恢复。但应注意不能过急过量,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022胆肠吻合有关技术的争议及权衡(全文)

2022胆肠吻合有关技术的争议及权衡(全文) 摘要胆肠吻合术是治疗肝外及良恶性肿瘤、先天性胆管扩张、炎性胆管狭窄、 需要切除病变后重建胆管引流、医源性胆管损伤等肝门部胆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胆肠吻合术是肝胆外科的常用术式,对于肝胆外科医生而言,无论是手术方式的选择、绛合方式的选择、算合材料的选择乃至支架管是否放入都需要术者进行慎重考虑,因为任何一个选择的差异或不恰当都会导致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胆管炎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增加。胆肠吻合相关技术的开展到目前已经相当成熟并且有一局部观点也已形成了统-,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有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一、吻合方式胆肠吻合术经历了130多年的不断改进和开展,从最初的胆囊空肠吻合术逐步形成了胆囊十二指肠吻合术、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管空肠襟式吻合术、 Kasai 肝门空肠吻合术、胆管空肠T管架桥内引流术、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以及改良胆管空肠褛式吻合术。以上这几种术式中并没有一个能够做到完 美地解决所有问题。 如胆囊空肠吻合术,虽然胆囊在手术中较易显露,减少了手术时间并降低了手术难度,但肠内容物反流到纤细的胆囊管容易致其梗阻,增加了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以致此手术方式在临床应用逐渐减少。以十二指肠作为侧端进行吻合的胆囊十二指肠吻合术、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和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十二指肠内容物也较易反流入胆管引起反流性胆管炎。即便是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可以做到两端的侧侧吻合,也不可防止地导致反流内容物积聚在胆管末端而反复发生炎症,所以这些术式在临床上几乎弃用。 胆管空肠T管架桥内引流术往往是高龄、身体条件差、不能承受长时间手术的

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及肝总管空肠吻合术手术护理配合

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及肝总管空肠吻合术手术护理配合施葭洵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根治胆总管囊肿手术的配合要点。[方法]对2011年6月—2015年12月37例在腹腔镜辅助下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 Roux y 吻合术的手术配合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均完全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无中转开腹。术后近期无胆瘘、肠 瘘等并发症,术后6 d~8 d 出院,手术时间3 h~4 h。[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效果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作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术式,术中的精心配合能缩短手术时间、防止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年(卷),期】2016(014)027 【总页数】2页(P2856-2857)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腹腔镜;Rouxy吻合术;儿童 【作者】施葭洵 【作者单位】215003,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园区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是小儿常见的胆道发育畸形。胆总管囊肿彻底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标准术式。

然而开腹手术切口长,创伤大,并发症多,影响患儿的术后恢复。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1995年Farello等首次报告腹腔镜下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 吻合术[1],之后在世界各地许多医院陆续开展了这种手术。2002年王锋等[2]报 告国内首宗病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但由于该种手术难度较大,开展并不普及。自2011年来本院为37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经腹腔镜辅助下胆道造影后行囊 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37例患儿,其中男10例,女27例;年龄2个月至15岁(49.8个月± 28.6个月)。临床表现间断性上腹痛17例;恶心、呕吐11例;黄疸、白陶土样大便6例;腹部肿块1例;产检发现1例。术前均经B超或CT检查确 诊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根据Todani分型,其中Ⅰ型32例,Ⅱ型4例,Ⅳ型1例。本组病例中无胆道和(或)胰腺的急性炎症;无肝内胆管和胰管的严重畸形。 1.2 手术方法纵切脐环,开放式穿刺10 mm trocar,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 10 mmHg~12 mmHg(1 mmHg=0.133 kPa),分别于右肋缘下腋前线处、右中腹腹直肌外缘、左上腹腹直肌外缘各穿刺5 mm Trocar。建立人工气腹,在腹腔 镜监视下行胆囊穿刺胆道造影,显示肝胆管和胰管病变,用电刀切除胆总管囊肿,经脐部切口提出空肠于腹壁外,行空肠Roux-Y吻合,然后将肠管送回腹腔,经结肠后拉至肝门下,在腹腔镜监视下,将肝管与空肠端侧吻合。 2.1 术前准备 2.1.1 病人准备参加术前病历讨论,详细听取手术医生介绍手术步骤,了解各 步骤的要领及相应风险,设计各步骤的术中护理配合。术前1 d巡回护士到病房 进行术前访视,向患儿家属属介绍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以缓解家属心理压力,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术前1 d应对患儿脐部进行清洗。术前注意禁食禁水,术晨 留置胃管,麻醉前尽量避免患儿哭闹,以免引起腹腔肠胀气影响手术操作。 2.1.2 物品准备常规准备小儿剖腹器械包、腹腔镜系统、监视器、冷光源、气

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肠Roux-en-Y吻合术

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肠Roux-en-Y吻合术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取右侧腹直肌切口,长约20cm,逐层切开腹壁各层进腹,保护切口,探查见:肝、胆、胃、大小肠、腹腔未见占位,肝脏增大,淤胆,胆囊约10X5X5cm3大小,未触及结石,左右肝管扩张,肝总管一质硬癌肿,大小约 2.0X1.5X1.5cm3,肝右动脉于肝总管前方跨行,被癌肿包绕,门静脉未累及。术中诊断:肝门部胆管癌,决定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肠ROUX-Y吻合术。暴露肝十二指肠韧带,游离肝固有动脉,切断、结扎肝右动脉。分离胆总管,于近胰腺缘切断,胆总管断端缝扎。于近肝缘切开胆囊浆肌层,将胆囊自胆囊床完整分离,分离胆囊动脉、胆囊管,予切断、结扎,胆囊完整分离切除送病理检查。将胆总管向右上方翻起,分离肝总管癌肿与门静脉间隙,于分叉部下方切断胆管,移去胆管包括癌肿送病理检查。游离门静脉,行“骨骼化”处理,清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脂肪组织。胆囊床连续缝合关闭。分离空肠上段系膜,于距屈氏韧带约15cm处空肠切断,将空肠远段经横结肠系膜裂口提至右上腹。于近断端切开肠系膜对侧肠壁,长约2.0cm,与分叉部胆管行端侧吻合。内层用5-0爱惜康线间断缝合,外层浆肌层间断缝合加固。置橡皮引流管1条于胆管内,自空肠另开小口引出,荷包缝扎包埋。空肠残端1号丝线全层间断内翻缝合、浆肌层间断内翻缝合关闭。取空肠近段与距十二指肠悬韧带约50cm处空肠行侧侧Roux-en-Y吻合,29号GF全层吻合,1号丝线间断内翻缝合浆肌层,吻合满意,吻合口通畅。吻合口上下肠管平行缝合小段。空残端XF60全层闭合,1号丝线间断内翻缝合浆肌层。间断缝合关闭空肠系膜裂口。冲洗腹腔干净,查无活动性出血点,肝下置橡皮管引流1条,逐层缝合关闭腹壁切口,清点手术器械无误。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约60ml,麻醉效果好,术后安返病房。

胆肠吻合术

1胆总管空肠吻合术 这种方法就是将胆总管和空肠作“Y”形吻合,手术操作比较复杂、费时;但这种手术使胆总管的下面存较长的一段空肠专门用来输送胆汁,食糜逆流到胆总管内需经过较长的距离,故引起胆道感染的机会较小,这是本手术的最大优点;胆总管空肠吻合术主要适用于胆总管有狭窄外伤性或炎症性的病人和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胆总管下端癌肿不能作手术切除的病人,有时也可做这种手术; 2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这种手术是将胆总管和十二指肠第一段直接接起来,手术后胆汁就可通过吻合口顺利地进入十二指肠;胆总管和十二指肠靠得很近,故这个手术的操作较为简单;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因无括约肌的作用,食物经过十二指肠时,可通过吻合口而进入胆总管内,有引起“上升性”胆总管感染的可能,但实际上只要吻合口做得足够大,食物进去容易,出来也容易,引起胆道感染的机会就较小,手术后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手术的适应症基本与胆总管空肠吻合术相同; 3奥狄氏括约肌切开术 这种手术方法是将十二指肠切开,找到胆总管的开口处乳头,将奥狄氏括约肌切断;括约肌是环形肌肉,切断后就不能再关闭,胆总管和十二指肠之间的交通就通畅;这个手术主要适用于伴有奥狄氏括约肌狭窄的慢性胰腺炎病人,有时结石堵在胆总管下端也可以作这一手术取出结石;奥狄氏括约肌部位的解剖结构非常精细,同时还有胰管的开口,故这种手术的操作比较复杂,有时手术后会伴有一定的并发症,实际应用不如上面两种手术普遍

胰管空肠吻合的方式可使用胰管空肠端侧吻合和胰腺空肠端端套入法两种;在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胰腺空肠端端套入法,此术式术后发生胰漏的并发症高于前者;因此除非胰管很细,确实难以吻合时方可采用; 胆管空肠端侧吻合;胆管管径一般均较粗吻合多无困难;为了防止胃液、胰液的返流而影响胆肠吻合的愈合,应在吻合的上方,置T型管外引流;

腹腔镜下胆肠 Roux-en-Y吻合术的体会

腹腔镜下胆肠 Roux-en-Y吻合术的体会 杨国华;赵同胞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肠Roux-en-Y吻合术的应用体会。方法对16例经腹腔镜探查不能行切除术的胰头癌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胆肠Roux-en -Y吻合术。手术时间(122.02±2.08)min,术中失血量(79.52±2.58)mL,腹腔引流量(78.25~5.58)mL,术后住院时间(4.70±0.12)d,顺利出院。全部患者获随访6个月,无1例发生肠粘连梗阻。胆肠吻合口狭窄1例,经皮肝穿胆肠吻合口气囊扩张后恢复通畅。结论对经腹腔镜探查不能行切除术的胰头癌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但须规范进行手术操作。 【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 【年(卷),期】2015(000)005 【总页数】1页(P88-88) 【关键词】胰头癌;腹腔镜;胆肠吻合术 【作者】杨国华;赵同胞 【作者单位】河南开封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开封 475000;河南开封市中心医院普外 科开封 4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和腔镜器械的更新,腹腔镜下胆肠Roux-en-Y吻合术已用于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胆管结石、胆道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2012-03—2014-10,我院对16例经腹腔镜探查不能行切除术 的胰头癌患者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48~62岁。术前经彩超、CT及MRI检查和经腹腔镜探查,均确诊为无法行切除术的胰头癌并阻塞性黄疸患者。 1.2 治疗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脐部切口,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14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常规四孔法,经腹腔镜探查,证实为胰头癌。确认肿瘤因已累及肠系膜上静脉不能切除后,实施胆肠Roux-en-Y吻合术:距屈氏韧带15 cm处用60 EC横断闭合空肠。距远端空肠断端5 cm用4-0可吸收 线行胆(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术。距胆肠吻合口50 cm处,用EC60型直线吻合器完成近端空肠-远侧空肠侧侧吻合术。用4-0可吸收线将EC60吻合器穿刺处的肠壁开口双层间断缝闭。冲洗腹腔,胆肠吻合口附近放置引流管从腹壁戳口引出固定。清点器械敷料无误后,取出操作器械,缝闭腹壁各戳口。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胆肠Roux-en-Y吻合术。手术时间 (122.02±2.08)min,术中失血量(79.52±2.58)mL。腹腔引流量(78.25±5.58)mL,术后住院时间(4.70±0.12)d,顺利出院。全部患者获随访6个月,出现胆肠吻合 口狭窄2例,经皮肝穿胆肠吻合口气囊扩张后恢复通畅。 3 讨论

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左半肝+肝管汇合部+胆囊切除,右肝管—空肠Roux-n- y吻合术,右肝内胆管置管外引流)

肝门胆管癌根治术 术前诊断:阻黄,胃癌根治术后,胃癌肝转移? 术后诊断:阻黄,肝门胆管癌 手术方式: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左半肝+肝管汇合部+胆囊切除,右肝管—空肠Roux-n- y吻合术,右肝内胆管置管外引流) 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术中所见:腹腔内可见黄色腹水,约300ml,肝脏肿大,淤胆性肝硬化。肿块位于左右肝管汇合处并侵犯左右肝管。右肝萎缩,左肝肥大,肝脏旋转,左肝及尾状叶可见色白质硬结节。胆囊空虚,胆总管下端未见扩张,左右肝内胆管囊状扩张。肝门部、胃小弯侧、小肠系膜处可及多枚肿大淋巴结。 手术经过: 1.平卧位,气插全麻,常规消毒铺巾。 2.取右肋缘下弧型切口,上至剑突,下平脐水平至腋前线,逐层进腹,探察腹腔。如术中所见。 3.以无损伤钳夹持胆囊底部,钝性分离,找到胆囊管,在胆囊管后上方分离出胆囊动脉,近胆囊壁处切断胆囊动脉,距胆总管1.0cm处切开胆囊管,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见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下胆总管通畅,十二指肠显影,肝内胆管未见显影。应肿瘤侵犯右左肝及尾状叶,无根治切除可能。决定行胆囊切除术,左肝内胆管置管外引流。4.距胆总管0.5cm处切断胆囊管,近端双重结扎。沿胆囊两侧切开胆囊浆膜,由胆囊颈部向胆囊底部游离胆囊直至将胆囊全部切除,胆

囊床彻底止血。 5.切开囊状扩张的右肝内胆管,可见大量粘稠胆汁。经扩张的肝内胆管探察,见上端通畅,下端堵塞。因为扩张部较高难以置放引流管,遂切开左肝外侧叶,找到扩张胆管 ,置放JP引流管至肝脏深部并予以固定,术中照影见引流管位置合适,左右2,3级胆管显影清楚,遂关闭胆总管切口. 6.冲洗腹腔,确切止血,在胆囊窝置一200ml负压引流球,清点器械无误后常规逐层关腹。 7.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500ml,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病人送P ACU。

胆肠Roux-en-Y吻合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壶腹周围癌临床观察

胆肠Roux-en-Y吻合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壶腹周围癌 临床观察 严茂军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14(54)19 【摘要】目的:探讨胆肠Roux-en-Y吻合术联合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壶腹周围癌患者先进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之后于超声引导下按计划植入放射性125 I 粒子。术后3、12个月分别复查CT并与治疗前比较,观察肿瘤大小变化并判定疗效。结果23例患者肿瘤靶区植入粒子数目11~65粒,实际粒子植入数量与TPS计划数相符。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 失访。术后出现轻度并发症3例,均经治疗后恢复。125 I粒子植入后3月肿瘤直径为(1.64±0.62) cm,CR 8例,PR 11例,NC 2例,PD 2例,总有效率为82.6%;植入后12个月肿瘤直径为(1.53±0.59)cm,CR 8例,PR 13例,NC 0例,PD 2例,总有效率为91.3%。粒子植入后3、12个月肿瘤直径 与术前比较,P均<0.05。CT检查显示随肿瘤变小125 I粒子向瘤体中心聚集。随访截至2013年6月,死亡14例;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3.9% (17/23)、56.5%(13/23)。2例PD患者出现肝肺转移。结论胆肠Roux- en-Y吻合术联合125 I粒子植入治疗壶腹周围癌可使肿瘤明显缩小,无严重并发症,近期疗效较好。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严茂军

【作者单位】临沂市肿瘤医院,山东临沂27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25I粒子植入治疗胆管下段癌的临床体会 [J], 刘红远;乔国勇 2.胆肠、胃肠吻合姑息性旁路手术用于老年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观察 [J], 邓军奇 3.肠肠靠拢平行半口胆肠Roux-en-Y吻合术的研究 [J], 刘涛;王金录 4.联合抗返流装置在胆肠Roux-en-Y吻合术中的应用 [J], 金小波;宋健安;梅袆军;叶冠雄 5.高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病理性胆肠内瘘 [J], 戴东;李明意;杨永光;刘国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关键词】 Roux-en-Y;胆肠吻合;吻合方式;并发症 Roux-en-Y吻合术自问世以来,通过历代学者不断的改良和完善现已被普遍应用于肝胆、胰腺、胃肠等手术。但是对胆肠吻合方式的选择,避免反流及其他并发症的方式还存在必然的争议。对其进一步探讨有助于选择更适当的胆肠吻合方式及更好的预防和处置术后并发症的方式。 1 胆管空肠吻合术的进展 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进展。空肠Roux-en-Y手术是将空肠切断,远侧上提,与需引流的器官(胃、肝、胆等)吻合。近侧与远侧空肠吻合,恢复消化道持续性。该术式由瑞士外科医师Cesar Roux在1893年报导[1],用Roux-en-Y胃空肠吻合避免胃空肠吻合后胆汁反流及呕吐,“Y”指空肠吻合术后两肠袢所成形态[2]。1907年Roux用Roux-en-Y肠袢做远离的食管间置术以医治食管阻塞。美国Allen于20世纪40年代第一采纳Roux-en-Y空肠吻合术式重建胆道功能。尔后该术式被普遍应用于肝胆、胰腺、胃肠等手术[3]。 2 适应证

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口上方应无胆管阻塞,不然成效不佳。假设吻合口上方仍有阻塞,应将胆肠吻合口近侧空肠袢留置较长并置于皮下,胆管空肠吻合术只能作为一通道,以便接近阻塞部位(如肝内胆管结石的术后胆道镜处置)。胆肠吻适合应证包括: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狭小畸形,如胆管狭小、闭锁和先本性胆囊性扩张切除术后的重建、肿瘤切除后肝外胆道重建、不能切除的胆管下端肿瘤的胆汁内引流术、医源性胆管损伤、肝移植术的胆管重建等。 3 手术方式及要点 大体特点该术式利用了空肠的一些大体的解剖生理特点[4],空肠不断蠕动将其内容物向下排送,能常常维持在排空状态。Roux-en-Y 肠段为顺蠕动方向,当达到必然长度(>40 cm)时,能够起到必然的反流作用。空肠有足够的长度及完整的边缘血管弓,游离后肠管所能达到的长度超过其系膜的长度的限制。Roux-en-Y胆管空肠吻合术包括Roux-en-Y肠袢的处置、胆管-空肠吻合和空肠-空肠吻合。 Roux-en-Y肠袢的处置 Roux-en-Y胆管空肠吻合的目的是重建胆道并尽可能避免肠内容物反流至胆道。近侧空肠与旷置肠袢吻合后的形态和旷置肠袢的长度是阻碍内容物反流的要紧因素[5]。因此有学者以为旷置肠袢越长抗反流能力越强,其长度也被从最初的20~30 cm 延长到70 cm[6]。但是肠袢太长会致使肠管扭曲、折叠和下垂,明

不切断Roux-en-Y胃空肠吻合(TLDGRoux-en-Yuncut)

不切断Roux-en-Y 胃空肠吻合( TLDG Roux-en-Y uncut ) 远端胃癌根治或者胃大部切除后需要消化道重建,通俗 的讲就是把胃和小肠或者十二指肠应用器械或者手工缝合的方式重新建立连接。吻合重建方式有很多种,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是毕l 式、毕ll 式和Roux-en-Y (R-Y) 吻合。不同术式各有其优缺点,也有其相应的适应人群。就抗胆汁返流方面而言,R-Y 吻合是最有优势的。如上图*所示与毕l 式、毕ll 式吻合比较R-Y 吻合能够有效避免返流性胃炎和食管炎,从而降低残胃炎症以及癌变的风险。 但是传统Roux-en-Y 又有其独特的缺陷—R-Y 滞留综合征(Roux stasis syndrome) 。表现为没有机械性消化道梗阻的情况下上腹饱胀、腹痛及恶心呕吐,进食后症状加重,严重者可以出现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文献报道R-Y 滞留综合征发生率可高达30% 。随着胃癌治疗手段的进步,预后的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R-Y 滞留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小肠切断后Roux 袢与肠道节律起搏点分离有关,换句话说就是近端的小肠的蠕动无法通过神经传导到远端小肠,因为神经和小肠一样被切断了。于是就有人想到不切断小肠但又能达到Roux-en-Y 吻合效果的方法—不切断Roux-en-Y 吻合( Roux-en-Y uncut )。理论上Roux-en-Y uncut 可以降低R-Y 滞留综合征的发生(如下

图 **),而且作为一个改良的毕II 式吻合,手术较传统R-Y 简单许多。 华山医院是上海首家在全腹腔镜下完成Roux-en-Y uncut 吻合的医院。根据我们的经验,该术式较传统R-Y 吻合确实有独到的优势,缩短了手术时间(利于患者恢复) ,在避免胆汁返流的同时减少了R-Y 滞留综合征的发生。因此,目前我们团队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TLDG) 吻合方式主要采用此方法及毕I 式改良三角吻合。 绘图@CosMos4DTruth 参考文献*Kim CH, et al. J Gastric Cancer 2015;15(1):46-52. **Yun SC, et al. Am Surg 2014;80(2):E51-3.

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治疗小儿胆管扩张症的疗效分析

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治疗小儿胆管扩张症的疗效分析 樊剑锋;石英佐;朱晓敏;浦晓;王达丰;宣晓琪;程明 【摘要】Obje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 modified biliary-enteric loop type (Warren) anastomosis in treating biliary tract dilatation in children.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44 cases of biliary tract dilatation in children underwent surgery from Jan.2010 to Sep.2013.Methods loop-type biliary-enteric anastomosis were performed in 20 cases (test group)and biliary-enteric Roux-en-Y anastomosis in 24 cases (control group).The operation time for biliary-enteric anastomosis,patients'recovery time,liver functio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Operation time for bil-iary-enteric anastomosis and patients'recovery time were (63 ±11 min)and (21 ±4 h)in test group and (75 ±15 min)and (33 ±6 h)in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P <0.05).Except 1 case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control group,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biliary drainage,jaundice elimination,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ncidence of re-operation. 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biliary-enteric Roux-en-Y anastomosis,the modified biliary-enteric (Warren)an-astomosis is a simpl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technique for biliary tract dilatation in children with better short-term outcomes.%目的:探讨改良胆肠袢式(Warren)吻合术重建胆道治疗小儿胆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我们收治的44例胆管扩张症患儿临床资料,其中20

胆道闭锁患儿肝门空肠Roux―Y吻合术后的护理分析

胆道闭锁患儿肝门空肠Roux―Y吻合术后的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患儿肝门空肠Roux-Y吻合术后的护理方法,旨在提高该病的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17例胆道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17例患儿术后住院20~38 d,均好转出院。1例住院期间出现胆管炎。2例出院后发生反流性胆管炎再次住院。3例出院后因肝功能衰竭,家长放弃继续治疗死亡。结论术后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并发症,为医生提供第一手资料,及时处理,提高手术效果。 关键词: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7-0159-02 胆道闭锁是婴儿期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常见疾病,严重危及到婴幼儿的生命,其发病率为1/10000~1/14000[1]。若不治疗,发展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门脉高压,最终肝衰竭死亡。我科于2010年6月~2014年10月对17例胆道闭锁患儿行肝门空肠吻合手术,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38~70 d,平均53.7 d。早产儿1例,足月儿16例,体重在3.7~5.5 kg。所有患儿均以皮肤、巩膜黄染入院,其中11例生后即出现黄疸,6例出生1 w内逐渐发生黄疸;14例大便进行性变浅或表现为陶土样便,3例出生2 d排白陶土样大便;实验室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贫血及营养不良。其中合并腹股沟斜疝2例,脐疝1例,房间隔缺损(Ⅱ)动脉导管未闭2例;合并巨细胞病毒肝炎11例。 1.2手术方法 本组17例均采用气静复合全麻,经腹腔镜下胆道造影和探查术确诊为Ⅲ型胆道闭锁。11例中转开腹行肝门空肠Roux-Y吻合术。6例腹腔镜下行肝门空肠Roux-Y吻合术。 1.3结果 17例患儿术后住院20~38 d,均好转出院。1例住院期间出现胆管炎。2例出院后发生反流性胆管炎再次住院。3 例出院后因肝功能衰竭,家长放弃继续治疗死亡。 2 术后护理 2.1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 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病情严重,手术复杂,对患儿损伤大,术后并发症严重,治疗周期长,费用高,存活率不高,家长表现出恐惧、焦虑、惊慌、无助,治疗信心不足。护士

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并发逆行性胆道感染的研究进展

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并发逆行性胆道感染的研究进 展 摘要:胆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对于多种胆道疾病治疗都具有良好疗效,然而部分患者进行胆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后还是会并发逆行性胆道感染,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为了有效防治胆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后并发逆行性胆道感染,本文收集、整理了相关的研究资料进行如下综述。关键词:胆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逆行性胆道感染;研究进展临床上常常采用胆肠吻合术治疗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病变、胆道损伤以及肝移植时胆道重建等胆道疾病,其中胆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胆肠内引流术[1]。但是部分患者术后也容易出现逆行性胆道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和防治措施。下面是笔者对胆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后并发逆行性胆管感染防治的一些报道。 1. 胆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后并发逆行性胆道感染的原因 1.1生理结构发生改变、生理功能异常 1.1.1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壶腹乳头黏膜内的腺体极为丰富,不仅可以分泌大量黏液,阻碍逆行内容物进入,同时腺体会在乳头口腔中折叠,防止发生逆行性感染。十二指肠壶腹乳头会以倾斜形式穿过肠壁,这时局部肠壁肌肉会叠加,一旦十二指肠内压上升、肠内容物逆行,就会推压关闭十二指肠壶腹乳头,避免流入逆行肠内容物而发生逆行性感染。由此可见,十二指肠壶腹乳头在维持胆管内压、分泌胰液、调控胆汁、阻碍肠内容物逆行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患者实施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过程中会切除十二指肠壶腹乳头,这样就会破坏其功能,自然也就不能有效阻碍肠内容物逆行,极易出现胆道逆行感染。 1.1.2胆道 弹力纤维以及胶原纤维是胆总管壁的主要组织,并没有平滑肌,这样就会使胆总管蠕动失去生理基础。胆道内压大概保持在30-35 mmHg左右,比肠道内压更高,这提示胆总管以及十二指肠间的压力梯度是维持胆汁正常分泌、排泄的主要动力,只有维持正常的压力梯度才可以确保胆汁能够单向有序流动,防止发生逆行性感染。实施胆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后会改变胆道结构,使正常的压力梯度受到破坏,使胆道动力原有平衡被打破,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胆汁的分泌以及排泄,进而导致肠内容物逆行造成逆行性感染。 1.2手术操作不规范 1.2.1肠襻 临床有学者研究报道表明[2],肠襻的位置、长度及功能如果不当,很容易感染,一般近侧肠襻长度超过20cm,上行肠襻长度超过70 cm,肠梗阻患者发生逆行性胆道感染的风险较高。这是因为如果上行肠襻长度太长,极易发生折叠、扭曲、粘连、肠梗阻等现象,肠内容物极易出现逆行,进而发生胆道感染。其次,肠襻太长的话容易被旷置,这样促进胃酸分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比如,近侧肠襻长度太长的情况下,其在Y 形吻合后会形成反C字形,这样沿着蠕动方向,就可以将肠内容物从吻合口推到胆道,使患者术后出现反复逆行性感染。 1.2.2吻合口

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逆行性胆道感染风险因素及临床治疗

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逆行性胆道感染风险因素及临 床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胆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后逆行性胆道感染的临床治疗及其 发病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行胆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后胆管感染者,探讨其临床治疗及引起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 本组痊愈32例,显效22例,进步7例,无效3例。65例患者经过随访,随访时间为1-2.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8±0.7)年,复发胆道感染7例(10.8%), 其中胆道损伤1例,胆道狭窄2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胆总管囊肿2例,胰管 癌1例。结论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较低;胆道引流不畅 是胆管空肠Roux—Y 吻合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吻合口狭窄是术后胆道 引流不畅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胆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胆道感染治疗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0-0234-02 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在治疗多种胆道胰腺恶性肿瘤、胆道良性疾病 中起着重要作用[1],但是临床上对于胆肠吻合方式的选择,防止逆流而至感染的 方法上,仍需临床进一步探讨,本组研究探讨感染发生后的临床治疗及引发感染 的相关因素,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行胆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术后因胆道感染再次收治的患者78例,其中65例进行了随访,65 例患者中男27例,女38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0.4±14.8)岁。原发 病为:胆管癌3例,胆总管囊肿22例,胰头癌3例,胰头炎性肿块4例,胆道 损伤或狭窄13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3例,胆管扩张>2cm伴胆总管结石7例。 1.2 方法65例患者均给予抗生素联合进行抗感染治疗。美洛西林10.0g/d,2 次/d,甲硝唑溶液,0.5%,l00m1,分2次溶于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静脉 滴注。 1.3疗效评定痊愈: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均明显好转。进步:上述三项有二项或以上改善。无效:病情无好转甚至加重。 2 结果 本组治疗后,痊愈32例,显效22例,进步7例,无效3例。65例患者经过 随访,随访时间为1-2.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8±0.7)年,复发胆道感染7例(10.8%),其中胆道损伤1例,胆道狭窄2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胆总管囊 肿2例,胰管癌1例。 3 讨论 Roux—en-Y胆肠吻合术是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胆道疾病的常用方法[3-4], 而吻合术成功与否常取决于胆汁能否顺利进入肠道,从而有效防止胆汁逆行反流,减少胆管炎的发生,而维护正常的胆道肠道正常生理,的影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Roux—en-Y胆肠吻合术后常常存在逆行引流,胆汁淤积,肠蠕动减弱,胆道逆 行感染等[5-8],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及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急需临床寻 找出新的以预防感染的方法。 胆道空肠吻合术后并发胆道感染与术后胆道引流不畅和胆肠返流相关,反复

胆管空肠Roux-Y式吻合术

胆管空肠Roux-Y式吻合术 胆管空肠 Roux-Y式吻合 术 ⑷肝胆管狭窄成形示意

⑸复杂肝胆管狭窄成形

QD胆管和空肠作单层外翎缝合 (1ST形管经空肠引出

[适应证] 1•胆总管、肝 总管,或左、 右肝管炎症狭 窄梗阻者。 2. 肝内胆管结 石,慢性 复发 性化脓性胆管 炎,主要的肝 管内结石已经 淸除,但在二 级分支以上的 肝胆管仍残存 3•复发性胆管结石,胆管 明显扩大者。 4 •慢性复发性化脓性胆管 炎,胆管明显扩大者。 5. 胆管肿瘤切除后重建胆肠内引流者。 6. 胆管外伤离断或外伤后瘢痕狭窄而致胆流中断、受阻者。 7. 少数先天性肝外胆道狭窄或闭锁。 [术前准备] 1 •病人全身情况较差,肝功能经常受到一泄损害,需予纠正。 2•有胆道感染,或多有胆道反复感染史的,即使目前没有临床症状,隐性感染常有存任,术 前宜使用抗菌药物。 3. 少数经长期胆道外引流者,常有水和电解质失衡,术前均应适当纠正。 個胆管和空肠吻合完毕 图1胆管空肠Roux-Y 式吻合术 有结石者。

4.黄疸严重者,宜先作PTCD,待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再予手术。 5.需注意凝血机制障碍的纠正。 6.术前有肠蛔虫症者应予驱虫。 7.准备上消化道,术前24小时新霉素2g,每6小时一次口服。 8.术晨下胃肠减压管。 [麻醉] 一般选用硬膜外麻醉,必要时可用全麻。 [手术步骤] 1•体位仰卧位,胆管区对准手术台的腰部桥架。 2.切口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或右上腹正中旁切口。 3.探查和显露进入腹腔,先行探查,确认胆道病变及有行胆管空肠Roux-Y式吻合术的指征后,按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介绍的方法,显需肝门部胆总管区。 4.切开胆管,处理胆管病变切开十二指肠肝韧带,显需胆总管,在管壁缝两针牵引线,左右齐一。在牵引线间先穿刺获胆汁后,纵行切开胆总管:病变主要在上段,切口应尽量向上: 根据需要剖开肝总管及左、右肝管,以有利于淸除肝内结右及肝门部狭窄。肝门部的狭窄应该切开整形[图1 (1)〜⑸]。结石使用取石钳钳取,刮匙刮出,泥砂右•用生理盐水冲洗,用胆道镜伸入察看肝内胆管病变情况。如有结仃残留,可用摘仃篮套取,或于结石旁登细导管备术后灌注溶石。 5.横断胆总管为避免胆总管盲端综合征,建立新胆肠通道前必须横断胆总管。横断前应确定胆

胆管空肠Roux-Y式吻合术

胆管空肠Roux-Y 式吻合术 胆管空肠Roux-Y 式吻合术 [适应证] 1.胆总管、肝总管,或左、右肝管炎症狭窄梗阻者。 2.肝内胆管结石,慢性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主要的肝管内结石已经清除,但在二级分支以上的肝胆管仍残存有结石者。 3.复发性胆管结石,胆管明显扩大者。 4.慢性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管明显扩大者。 5.胆管肿瘤切除后重建胆肠内引流者。 6.胆管外伤离断或外伤后瘢痕狭窄而致胆流中断、受阻者。 7.少数先天性肝外胆道狭窄或闭锁。 [术前准备] 1.病人全身情况较差,肝功能经常受到一定损害,需予纠正。 2.有胆道感染,或多有胆道反复感染史的,即使目前没有临床症状,隐性感染常有存在,术前宜应用抗菌药物。 3.少数经长期胆道外引流者,常有水和电解质失衡,术前均应适当纠正。 ⑴在十二指肠上缘切断胆总管,将胆总管或肝总管的端或侧与空肠吻合,单侧狭窄部作纵行剖开,以扩大吻合口 ⑵双侧狭窄作“Y”形切开 ⑶肝胆管狭窄的成形示意 ⑷肝胆管狭窄成形示意 ⑸复杂肝胆管狭窄成形 ⑹在十二指肠上缘切断胆总管 ⑺关闭胆总管的远端 ⑻在横结肠系膜无血管区切开,将空肠远端上提至肝门处吻合 ⑼空肠近端与空肠远段行端侧吻合,关闭肠系膜裂孔 ⑽空肠远端的侧面切小口与胆管吻合 ⑾胆管与空肠作单层外翻缝合 ⑿T 形管经空肠引出 ⒀胆管与空肠吻合完毕 图1 胆管空肠Roux-Y 式吻合术

4.黄疸严重者,宜先作PTCD,待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再予手术。 5.需注意凝血机制障碍的纠正。 6.术前有肠蛔虫症者应予驱虫。 7.准备上消化道,术前24小时新霉素2g,每6小时一次口服。 8.术晨下胃肠减压管。 [麻醉] 一般选用硬膜外麻醉,必要时可用全麻。 [手术步骤] 1.体位仰卧位,胆管区对准手术台的腰部桥架。 2.切口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或右上腹正中旁切口。 3.探查与显露进入腹腔,先行探查,确认胆道病变及有行胆管空肠Roux-Y式吻合术的指征后,按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介绍的方法,显露肝门部胆总管区。 4.切开胆管,处理胆管病变切开十二指肠肝韧带,显露胆总管,在管壁缝两针牵引线,左右各一。在牵引线间先穿刺获胆汁后,纵行切开胆总管;病变主要在上段,切口应尽量向上;根据需要剖开肝总管及左、右肝管,以有利于清除肝内结石及肝门部狭窄。肝门部的狭窄应该切开整形[图1 ⑴~⑸]。结石应用取石钳钳取,刮匙刮出,泥砂石用生理盐水冲洗,用胆道镜伸入察看肝内胆管病变情况。如有结石残留,可用摘石篮套取,或于结石旁置细导管备术后灌注溶石。 5.横断胆总管为避免胆总管盲端综合征,建立新胆肠通道前必须横断胆总管。横断前应确定胆总管远端是否通畅。横断部位以在十二指肠上缘为宜。胆总管左侧为肝固有动脉,后面为门静脉,相互为邻,其间有疏松结缔组织相连。横断胆总管需根据胆总管壁的特征及胆总管与周围粘连情况而定。 若胆总管无明显炎症水肿,周围无明显疤痕粘连,解剖结构清楚,可从右侧缘开始分离胆总管,有时从右缘及左缘向后壁中央分离会师。应用钝头止血钳,钳尖朝上,紧贴胆总管壁逐步进行。随时注意勿损伤门静脉。胆总管横断部位不宜太高,因易损伤门静脉;但若太低,则易损伤胰腺致较多出血。胆总管的分离无需太长,0.5cm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