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下册语文书冀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兵车行》课件 冀教版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为人秉承了圣人
之道,讲求“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因 此又被成为“诗圣”。其诗作反映现实,立足社 会,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
文体常识 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 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
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 “歌行”一说。其音
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 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
基础字词
第一段文言知识汇总:
1.通假字:“耶”通“爷”,即父亲。 2.古今异义: 行人 古义:出征之人。今义:赶路的人。
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3.实词解释:哭声直上干云霄 干 gān :冲。
C.“边庭”,边疆。庭,旧时屋前空地。边疆大多
是空地,故称“边庭”。 D.“武皇”,指汉武帝。诗中抨击汉武帝为开拓边 疆不惜穷兵黩武的事情。
3.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人但云点行频但,但是,表转折关系。
B.或从十五北防河或,或许,表推测。 C.况复秦兵耐苦战况复,更何况。 D.信知生男恶信,相信。
所造成的,是异常的苦难造成了“正常”观念的被扭曲,而不是封建意 识的真正改变。诗人这种翻案之笔,反常之语,正最大限度地道出了役
夫们内心的愤激和控诉。
是不是真的生女儿好呢?诗人没有说,也不必说。因为如果都是生 女儿的话,无可嫁之“比邻”;退而言之,纵然“生女犹得嫁比邻”, 可是比邻之男何处寻呢?由此可见,生男生女都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 诗人留给读者的思考是多么深刻啊!
甫不采用绝句、律诗那种格律严整的形式,而选用了灵活多变的句式,或三
言,或五言,或七言,节奏疾徐顿挫,极富表现力。如开头两个三字句,急 促短迫,扣人心弦。后来在大段的七字句中,忽然穿插上八个五字句,表现
8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少年中国说》课件1冀教版

以人喻国
第三段:
展望中国美好前途, 号召少年们担负起振兴祖 国的责任。
“红日初升”
比 喻
比作少年中国前程灿烂 。 比喻少年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河出伏流”
“潜龙腾渊”
表示少年中国的突然崛起。 “乳虎啸谷”、“鹰隼试翼” 比作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奇花初胎” 比作少年中国的幸福美好生活。 “干将发硎” 比作少年中国的奋发有为,展 望了中国的美好前途。
老 年 人
思既往—留恋—保守—永旧—已经者— 照例
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
常厌事—无可为者—夕照—瘠牛 思将来—希望—进取—日新—未经者—破格 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 常喜事—无不可为者—朝阳—乳虎
对比、排比 歌颂少年人敢于破格,改造能世界和勇于作为的精神
少 年 人
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也
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把下面句子中的橙色字换成文言 词语
*春节舞台精彩纷呈,许多名家一起登台表演。 ——联袂登台 *多数农民以金丝猴为捕猎对象,主要是陋习使他们这样的。 ——陋习使然 *作为一个普通的书生吴晗与黑暗势力抗争的武器是那么有限。 ——一介书生
中心思想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 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热情 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 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重 任,发愤图强,表现作者热切盼 望祖国繁荣富强并对中国的未来 满怀希望。
判断句式
……者,……也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草原上的小姐妹
小英雄
潘冬子
海娃
(冀教版)语文八级下册第六单元课件:第28课《荷花淀》(共42张PPT)

看了孙犁的话,以及上面的材料,思考 为什么孙犁的《花花淀》会受到这么高 的评价。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朗读课文。
写作背景
现代著名作家孙犁(1913—),他被 人们称为“短篇小说能手”.他是河北安 平人,1936年到了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 口小学教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 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洋淀边散步,慢 慢地,他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 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小说的情感
夫妻之情 家国之爱
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 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 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 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 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强 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侵略战争是反人 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们以纯美的人性、崇 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经战胜了侵略者。这 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
“荷花淀派”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 浓郁的诗情画意, 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课后作业
1.说说孙犁的《荷花淀》与其他的描写 战争的小说有什么不同 ?
2.撇开课文原来的情节,联想水生嫂听 了水生报名参军的话后产生了哪些思想活 动,作出了什么反应,故事情节将如何发 展,然后把猜想的内容整理成续文 。
2. “临别嘱咐”:
“ 鸡 叫 的 时 候 …… 女 人 流 着 眼 泪 答应了他。”
你能掂量出这句话的份量吗?这是全篇小说中份量 最重、内涵最多的一句话。战争年代,被敌人捉了活 的,对一个年轻少妇来说,就意味着被羞辱的命运, 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民 族的耻辱。一对恩爱夫妻,他们最担心、最不能接受 的就是这样一个事实。因此,丈夫要求妻子去拼命, 正应了那句古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时 夫妻的思想感情,一定经历了瞬间的狂风暴雨、电闪 雷鸣。为了个人的、民族的尊严,他们的选择只能是 与敌人“拼命”。此刻女人是流着眼泪答应丈夫的。 你看,从内心一惊,到理解丈夫,从鼻子发酸,到狠 下决心,答应丈夫的嘱咐,把一个女人丰富、复杂、 高洁的情感世界,表现得多么淋漓尽致而又回环曲折。
冀教版八下语文课本电子版

冀教版八下语文课本电子版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儿向我们乞求施舍。
我的同伴约瑟夫·达弗朗舍竟给了他一个五法郎的银币。
我觉得有点惊奇。
他于是对我说:这个可怜的人使我想起一段往事,这段往事我一直念念不能忘怀。
下面我就来讲给您听。
我的家庭原籍勒阿弗尔,并不是有钱人家,也就是勉强度日罢了。
我的父亲做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
我有两个姐姐。
我的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她常常找出一些尖酸刻薄的话,一些含蓄、恶毒的责备话发泄在我的父亲身上。
这个可怜人这时候总做出一个手势,叫我看了心里十分难过。
他总是张开了手摸一下额头,好像要抹去根本不存在的汗珠,并且总是一句话也不回答。
我体会到他那种无可奈何的痛苦。
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日用品和店铺里铺底的存货。
姐姐们自己做衣服,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时还常常要在价钱上争论半天。
我们日常吃的是肉汤和用各种方式做的牛肉。
据说这又卫生又富于营养,不过我还是喜欢吃别的东西。
我要是丢了钮子或是撕破了裤子,那就要狠狠地挨一顿骂。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防波堤上去散步。
我的父亲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套着手套,让我母亲挽着胳膊;我的母亲打扮得五颜六色,好像节日悬万国旗的海船。
姐姐们总是最先打扮整齐,等待着出发的命令;可是到了最后一刻,总会在一家之主的礼服上发现一块忘记擦掉的污迹,于是赶快用旧布蘸了汽油来把它擦掉。
于是我的父亲头上依旧顶着大礼帽,只穿着背心,露着两只衬衫袖管,等着这道手续做完;在这时候,我的母亲架上她的近视眼镜,脱下了手套,免得弄脏它,忙得个不亦乐乎。
全家很隆重地上路了。
姐姐们挽着胳膊走在最前面。
她们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所以常带她们出来叫城里人看看。
我依在我母亲的左边,我父亲在她的右首。
我现在还记得我可怜的双亲在星期日散步时候那种正言厉色、举止庄重、郑重其事的神气。
他们挺直了腰,伸直了腿,迈着沉着的步伐向前走着,就仿佛他们的态度举止关系着一桩极端重要的大事。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荷花淀》课件 冀教版

5.“吮手指”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
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品味细节
描写)
水生突然提出参军要走,“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猝 不及防 ,心里受到极大震动,原本让苇眉子在怀里跳跃的编席能手 慌乱中竟让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一“吮”字可 让人体味出:事情来得太突然,水生嫂非常吃惊,但她又强忍着感 情,努力平衡自己的情绪。水生嫂是识大体、明事理、有觉悟的农村 妇女,不能让丈夫说自己软弱、落后、拖后腿。
摇橹( lǔ )
藕断丝连: 比喻表面上好像已断了关系,实际上仍
然牵挂着(多指爱情上的)。 铜墙铁壁: 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也说 铁壁铜墙。 一钱不值: 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理清层次
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
1
(1-42) 夫妻话别,表现了人物的崇高精神境界。
荷 花 淀
2 (43-72)
哩?”这样写,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员以及水生对他
们的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水生对参军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 即让妻子知道的心理。
2.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 猜不透,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
切。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细。表现了中
国女性传统的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
情 境 导 入 学 习 目 标 整 体 感 知 研 读 课 文 课 文 小 结
布 置 作 业
情境导入
孙犁的藏书“文革”初期被抄,1973年返还。
当时孙犁在白洋淀写剧本,无法回天津将藏书运回
旧居,只好委托《天津日报》文艺组同仁帮忙。于 是就有了一句新“谚语”:文艺组的编采人员打扑 克,谁要是牌运不佳,就说——“孙犁搬家,总是 输(书)。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1忆秦娥·娄山关(共24张PPT)∣冀教版

图片欣赏
语文冀教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图片欣赏
语文冀教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背景介绍
语文冀教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1935年1月29日,红军撤离土城,回师东进,再渡赤水。2月25日经激战攻
克娄山关,重占遵义。此役,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八个团,俘三千余人,取 得长征以来的一次最大胜利。毛泽东登上娄山关,纵目眺望,只见千山万峰,起 伏连绵,如浩瀚大海,浪涌波逐,长空湛蓝,纤云不滓,夕阳缓缓下移,绯红, 鲜艳,透亮。胜利的喜悦与眼前壮美的景色相契合,毛泽东诗兴蔚起,灵感压榨 奇发,吟成这首《忆秦娥•娄山关》。
第五组 · 阅读
忆秦娥·娄山关
语文冀教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五千多的历史长河,前人为我们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文学体裁。如先秦散文、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中的词体变化多端,如毛泽东创作 的《泌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等就是词的优秀作品。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词《忆秦娥·娄山关》。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20 21/8/9 2021/8/ 92021/ 8/98/9/ 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8/9202 1/8/9A ugust 9, 2021
“真如铁”用以比喻娄山关的险固,“漫道”两字,就不仅表现了红军 对自然险阻的藐视,而且体现了红军对据险顽抗之敌的鄙视。
红军挥戈东指,重新攻占了强敌如云、严加把守的天险娄山关,硬是 从这坚固如铁的关口上头超越过去了。这句也隐喻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重 新在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开始了新的征途,并且胜利地跨过了天险娄山关。
八年级下册冀教版语文第5单元的生字拼音

八年级下册冀教版语文第5单元的生字拼音第五单元第17课:铸成zhù;告诫jiè;推搡sǎng;霎时shà;驰骋chěng;潺潺chán;雾霭ǎi;漩涡xuán;wō;寒噤;jìn;迂回yū;汩汩gǔ;湿漉漉lù;震耳欲聋zhèn;怒不可遏è;前呼后拥;深不可测。
第18课:棱角léng;骤然zhòu;蜷卧quán;裸露luǒ;酝酿y ùn;niàng;虔诚qián;蠕动rú;懈怠xiè;敦实dūn;蜿蜒wān;y án;衰竭jié;漫溢yì接踵而至zhǒng;气喘吁吁xū;安营扎寨;风云变幻;历历在目;川流不息;漫不经心;光彩夺目。
第19课:雇主gù翌日yì;俯瞰fǔ;kàn;皑皑ái;穹顶qióng;陡峭qiào;蔓延màn;沟壑hè;逗留dòu;缭绕liáo;妩媚wǔ;mèi;浮躁zào;颠簸bǒ;旷野kuàng;打嗝gé;纷至沓来tà;瞬息万变shùn;络绎不绝;轻歌曼舞;名副其实;和颜悦色。
第20课:闸门zhá轻盈yíng;砚池yàn;蘸水zhàn;喧哗huá;矗立chù;徘徊pái;huái;映照yìng;苍劲jìng;翡翠fěi;眺望tiào;擦拭cā;shì;驿道yì;硕大shuò;目眩神迷xuàn;亭台楼阁gé。
优质课冀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件:第19课《黄河之水天上来》(共57张PPT)

读课文,说一说作 者在刘家峡看到的黄 河是什么样子的?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 话,哪些词语或是句子 让你感受到黄河水的气 势,你就多读几遍,读 出你的感受。
然而在作者从乌鲁木 齐返回北京飞机上,又 一次看到了黄河,这次 看到的是什么样的黄河 呢?他又有什么感受呢?
默读第四——六自然 段,用“—”画出作者在 飞机上看到的黄河的样子, 找出作者有什么感想?
走进作者
刘白羽
1916年生,北京人。现 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 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 说家。 1936年发表短篇小说 《冰天》走上文学道路。新 中国成立后发表了《日出》 《长江三日》等大量散文通 讯。晚年笔耕不辍,写有长 篇报告文学《大海》,小说 《第二个太阳》,回忆录 《心灵的历程》等。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赞美了什么?
学习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摘抄” 这种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积累、品评文中 的好词句。 • 2.通过朗读和品读,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 孕育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母 亲河的感受。 •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及品读能 力。
• 重点、难点: • 1、读通课文,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中 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 • 2、学习品读和摘抄课文优美的句子,锻炼 并积累下来。
细雨濛濛 天崩地裂 一泻而下 平淡无奇 霏雨初霁 静谧安详
奔腾呼啸 万雷轰鸣 惊心动魄 雄伟壮观 层峦叠翠 晴空万里
暴雨狂风 烟雾缭绕 巍然耸立 纵横奔驰 排挞岩谷 辽阔无垠
举目仰望 汹涌澎湃 千秋万代 呼啸苍天 万弩齐发 惊涛骇浪
méng
lí ng
细雨濛濛
wēi liáo
陵园
xián
巍然
缭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年级下册语文书冀教版
8年级下册语文书冀教版:右溪记
【教学构想】
这是一篇山水游记,课文已有详细注释,学生利用注释基本能读懂文意,因此,可采取学生自译、互译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疏通*大意,有问题的词句可由各小组代表提出,并在全班交流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同时,由于*的主旨较为隐晦,教师应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作者生平的资料并互相交流,并引导学生紧扣文本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以及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根据初中生的实际,学习文言文应在熟读背诵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读背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语言的风格,领悟作者的写作技法。
同时,还应加强对常见文言词语的归纳积累。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善于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技巧和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并善于在美好大自然中发现情趣的情怀以及所寄托的身世之感。
3.品析文中清淡简洁、纯真自然的语言风格。
4.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并善于在美好大自然中发现情趣的情怀以及所寄托的身世之感。
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技巧和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难点:品析文中清淡简洁、纯真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生平的资料并互相交流。
[教学步骤]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由学生感兴趣的名山名水引出右溪这个环境十分优美的地方,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可由作者的生平简介导人,为理解课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怀做准备。
二、感知课文,归纳积累
1.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请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语气,读对停顿。
2.由学生自己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理解*大意,并将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记下来在四人小组讨论时提出来。
3.四人小组互译互听互问互答,并将有争议的问题或大家都感到有些困惑的问题提交全班合作探究。
4.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合作探究后仍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并引导学生归纳*一词多义的词语及常见文言词语。
一词多义词如:为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动词成为)
为之怅然 (介词替)
俾为亭宇 (动词变成)
为溪在州右 (连词因为)
常见文言实词如:
悉:全,都名:说出状:形容
俾:使裨:增益抵:到达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文言文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
引导学生归纳、积累是想让
学生养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为拓展阅读所需的迁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三、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根据预设目标及生成目标将问题进行整合,由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这些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如:
1.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的地方?
2.作者为什么会因右溪景物无人赏爱而怅然?
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归纳:
1.右溪奇特的自然景观有:
两岩怪石盘层,清流洄悬激注。
2.作者对右溪景物无人赏爱“为之怅然”的原因:
一是因为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
二是因为由此引起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对*的主要内容及内涵进行合作探究,使学生深入地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及由此引起的怀才不遇之感,让阅读成为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打破了文言文教学只重词句不重文化内涵的模式,做到了“文”、“言”并重。
)
四、品析语言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品析*简洁淡雅的语言风格。
如:
用“欹嵌盘屈”四字就把石头的奇形怪状写得历历在目;写作者的身世之感,一个“怅”字即表现得淋漓尽致,收到了以少胜多之效。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品味语言,了解*的语言风格,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符合新课标关于“品味*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
)
五、领悟写作特色
1.抓紧特征描写景物。
讨论明确:
写溪抓住“小”的特征。
写石抓住“怪”的特征。
写水抓住“清”与“激”的特征。
写木竹抓住“重阴”的特征。
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讨论明确:
第一层重在描写,正面描写溪水,通过写石写树侧面烘托溪水。
第二层抒写由小溪引发的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隋。
第三层写对小溪的修葺和美化,用的是记叙,而命名与刻石的来由则用诠释说明的方法。
(这一环节是对*的主要写作特色进行探究归纳,符合“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描写自己所看到的景物”的单元教学要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迁移能力。
)
六、拓展延伸
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以《故乡行》或《家乡的小河》为题写一篇游记,也可自拟题目。
(这一环节是对课内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加深,有利于学生写作迁移能力的培养。
)
【教学小故事】
这是一篇较“生僻”的课文,我曾经在教学*时未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也未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互相交流,因此,在教学进行到自主质疑、合作探究时,有许多学生对作者为什么会因右溪景物无人喜爱而怅然这个问题不能准确回答,有一个学生回答说是这里的景物太一般、太没劲,比不上“九寨沟”,作者自感白游一趟,所以感到怅然。
我立马意识到这位学生之所以这样回答是因为他没有了解作者的生平,没有了解作者此时的处境及心境,当我让学生搜集了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并互相交流后,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便有了质的飞跃,我因势利导将文本与作者生平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探究到怅然的根本原因,学生觉得很
好理解,并进一步体会到这么精短的游记竟能融人作者这样的个性与情怀。
看来,有些*不能因为时间紧就将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等忽略,事实上,这些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