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想北平知识点
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想北平知识点

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想北平知识点《想北平》是著名作家老舍的散文,被收录在八年级语文课本中,下面是初中频道整理的想北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作者简介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他自己说: 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
正因为如此,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曾经担任齐鲁大学等名校教授。
一生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其中《茶馆》极为著名。
二、写作背景《想北平》选自《乡风市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想念家乡,写下这篇抒发自己情感的散文。
三、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3)真爱北平。
第二部分(4-7)北平真好。
第三部分(8) 真想北平。
第1小节可以用作者的话概括为我的北平。
说难以选择写法,主要是自己见识之少,突出北平之大之多。
更是交代自己生在北平,到27岁才离开,暗写北平是自己的故乡,为下文写爱作铺垫,这才是作者的本意,才扣住了主题。
第2小节用母子之爱类比,抒写自己对北平的深爱。
强调这种爱不是一枝一叶,而是全身心和全部的爱。
第3小节是说大爱无言。
想自己成诗人成杜鹃去唱啼,可说不出,责备自己,唠叨自己,反复表达挚爱难言。
由此三节交待想北平的原因是爱。
第二部分(4-7)北平真好。
好在哪里?先和欧洲的四大历史名城特别是巴黎比,比出了安适、自由再数北平的五多,洋溢着自数家珍的自得和喜爱之情;接着,又从里到外,突出自然,贫寒也可享清福。
第三部分(8)真想北平。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想北平》说课稿冀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想北平》说课稿冀教版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想北平》是作家老舍在青岛时写的一篇文章,他当时虽然身在异乡,但情系北平。
本文题目为“想”,但不是平平常常的回想、追忆,而是动情带泪的思念、眷恋。
他描绘的是一幅故都俗画,抒发的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闲雅而热烈的情怀。
本文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作者巧妙的写作手法—“以小见大”,处处不说爱,不说想念,但处处都在说北平的好和北平的美,处处都在表达对北平的喜爱和眷恋之情,这和之前我们已经学过的《胡同文化》、《故都的秋》稍有不同。
2、鉴于以上两点,我设计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1)教学目的:●知识目标:美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北平的思念、眷恋之情,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展现这种情感的。
●能力目标:研读课文,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感情,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爱乡之情。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难点:美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北平的思念、眷恋之情,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展现这种情感的。
●教学重点:训练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说教法:由于我所教班级的学生赏析能力欠佳,所以根据教育心理学的量力行原则,我所采取的教法如下:(1)涵咏法:即通过诵读,把自身融入特定情境之中,做到“文若己出”,去细细品味作者的那种细致而深沉的“爱”。
(2)导问法:即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情思。
三、说学法:要求学生先美读欣赏,后鉴读区别,再研读创新。
美读欣赏:是用来把握和领会作者感情的。
鉴读区别:是在比较的前提下阅读课文,寻找不同之处。
研读创新: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创新训练。
四、说教学过程:1、导语:人往往会对同一事物同一地方产生同样的感情,但感情一样,表达的方式却往往不一样,例如写杭州,就有白居易和苏轼等,今天我们来学习《想北平》2、整体感知,美读课文美读全文,初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研习课文——导问法(1)阅读思考,想想作者对“北平”的感情可以用怎样的一个字来概括?学生可能出现的问答:“想”和“爱”。
《想北平》导学精要

《想北平》导学精要■学习目标1.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念之情。
2.学习散文衬托手法和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发情感的写法。
3.体味文章通俗、纯净、简洁、亲切的语言。
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思乡之情,培养对故土的热爱。
■学习探究活动一:文章是写出来的,而本文的标题却是“想北平”,它与“写北平”有什么区别?“想”字能传达出哪些信息?【解析】“写”只是客观的介绍、描写,情味淡了。
“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一个“想”字,不仅点明了作者与北京的距离,而且还表达了作者对北京的无尽的爱、深沉的爱。
(写北平重点在写,想北平重点在想)活动二:从内容上来说,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蕴含了作者对北平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北平太大,我知道得太少”。
热爱、赞美、骄傲,还有点遗憾。
活动三:第2、3两段作者有哪几次提到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把这种爱表达出来?作者爱北平却又“说不出来”,你有类似的体验吗?请结合自身经历说说你的体会。
【解析】略情到深处反无声——“说不出”正是爱到极点的表现。
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
老舍先生“说不出”——这不是没有爱,而是这种爱太为浓厚,太为强烈。
爱到极致却往往难以表达。
犹如舒婷在《思念》一诗中所说:纵使我心中有一个汪洋,但流出来的却只有两滴眼泪。
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的可以说,可以唱,甚至可以画。
但有的情感却无法诉说。
即便是柳永,尽管他才华横溢,词赋甲天下,在友人分别之际,也只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活动四:第4、5、6、7四个段落中,作者笔下的北平分别有什么特点?在叙述北平的特点时主要使用了一种什么手法?【解析】第4段:动中有静。
第5段: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处处有空闲的地方。
第6段:花多菜多果子多。
第7段:使人更接近自然。
手法:对比衬托。
活动四: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啊”收束全文,这一笔好在哪里?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1)结构上:与标题呼应,又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必修一语文《想北平》知识点

必修一语文《想北平》知识点1、老舍简介:本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终年67岁。
夫人胡絜青(1905-2001)等等。
作品:①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文学概论讲义》《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老舍幽默诗文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老牛破车》《三团一》②剧本《茶馆》《龙须沟》2、文章分几部分整体把握第一层(1):交代写北平的考虑。
第二层(2-3):对北平特殊的爱。
第三层(4-7):北平的特点。
第四层:(8):直抒胸臆,爱北平3、表达情感的句子见文中画线句子例:老舍在写北平时都写了老城墙、积水滩、香片茶、胡同里的院子和树、花、菜、果子、牵牛、靠山竹、草茉莉、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沙果、海棠、黑枣、柿子、玉李……为什么①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
他是一个平民艺术家。
②作者用这些舒缓而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娴雅而热烈的情怀。
③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老舍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看待北平,他关注的是和他一样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环境,看到的就是“温和自然”“布置匀调”“物产丰富”,归结到一点就是他的“平民意识”。
4、北平的特点:环境:安静温和布置:自然合理物产:接近自然5、作者为什么不说“写北平”而要说“想北平”呢?一则,“想”说明老舍当时不在北平。
二则,这个“想”是心理活动的字,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若是用“写”听起来就乏味了,特别客观,比较生硬。
而想,就透出作者对北平浓浓的情意,能够点明主旨。
6、艺术手法:①寓深情于叙述之中②运用类比、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例:1.比喻北平——自己的母亲,能恰当地表现作者对北平真切、深沉的爱,进而打动读者。
2.对比衬托巴黎的未免空旷、使人疲乏——北平的动中有静美国的橘——北平的玉李衬托出北平的自然、悠闲。
语文初二上冀教版第3课(想北平)教案4

语文初二上冀教版第3课(想北平)教案4教学目标:1、深刻领会作者对北平的热爱眷恋之情;2、学习作者通过对比、衬托等表现方法表达主观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研读,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表达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2、如何用对比、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听课文朗读录音【三】多媒体展示给加点字注音:廿.七卅卌..合粘.贴辜.负似.的相似.因为...菜圃.什刹.海匀调黏【四】解题“想北平”换成“写北平”照样讲得通?如此一换,有什么不同呢?主观缘故:突出对北平的思念与热爱;客观缘故:这篇文章写于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华北危急,北京危机,当时作者在山东任教,不在北平。
用“想”突出主观情感;而用“写”,突出客观描叙。
【五】〔一〕过渡:同学们说用“想”突出了对北平的爱,文中有没有直截了当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呢?分析〔1——3节〕2节:我真爱北平。
3节: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8节:真想念北平呀!〔二〕师穿插:1、同学们说得特别好,1---3段、8段是直截了当抒情的4个段落。
2、作者把对北平的爱比做什么?对母亲之爱。
3、“我心中有个北平”,什么原因就“不能爱上海与天津”?这种爱具有排他性,有了北平,心中就装不下其他地方了,哪怕是繁华的大城市。
突出作者对北平爱得深沉。
〔三〕1节没有正面触及北平如何如何,但是对北平的赞美与热爱跃然纸上,请你在听读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句子思考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1、指名读1节。
2、“北平的地方那么大,情况那么多,我明白的真是太少了”、“我生在那儿,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我所明白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作者在北平生活了二十七年,对北平应该特别熟悉,而他却说自己明白的只是等于牛的一毛,这就表达了北平的丰富与博大,没有赞美,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四〕、对作者说的“我的北平”,你是怎么样理解的?作者说的北平是与作者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作者与北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冀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解决生字、生词,理解文意;②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情驭景”的写法;③品味通俗、简洁、亲切又带有京味儿的语言。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朗读和感悟现代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概括和领悟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①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情驭景”的写法;②品味通俗、简洁、亲切又带有京味儿的语言;③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2.讲解课文的1—7自然段,体会作者爱北平的程度之深。
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新课(2')图片导入法:用PPT呈现一组图片,让学生来猜,图片描述的是哪部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出自同一位作家,就是老舍,由此引入接下要讲的老舍的一篇散文——《想北平》2.关于作者(3')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
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平人,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以北平为背景,描写的是老北京人的生活。
你们知道他有哪些作品是以北平为背景的吗?(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正红旗下》《月牙儿》《老张的哲学》;话剧《龙须沟》《茶馆》)。
老舍他当过小学校长,当过大学教授,也担任过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
可惜啊,在文革期间他因为受不了躏辱而投湖自杀了。
有人问老舍的儿子舒乙,能不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把老舍先生和鲁迅、郭沫若、巴金、曹禺等大师们区分开来。
舒乙想出了五句话,他说,这五句话就是老舍——他是北京人、他是满族人、他是穷人、他有十年在国外生活,他生于1899年去世于1966年。
3.我们已经知道老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平人,不知道他会在这篇文章中写些什么内容呢?先请同学们听我朗读课文,你们在听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思路——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以什么样的顺序结构安排?②注意有些字的读音,读不准的一定要标注出来。
【冀教版】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解决生字、生词,理解文意;②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情驭景”的写法;③品味通俗、简洁、亲切又带有京味儿的语言。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朗读和感悟现代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概括和领悟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①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情驭景”的写法;②品味通俗、简洁、亲切又带有京味儿的语言;③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2.讲解课文的1—7自然段,体会作者爱北平的程度之深。
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新课(2')图片导入法:用PPT呈现一组图片,让学生来猜,图片描述的是哪部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出自同一位作家,就是老舍,由此引入接下要讲的老舍的一篇散文——《想北平》2.关于作者(3')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
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平人,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以北平为背景,描写的是老北京人的生活。
你们知道他有哪些作品是以北平为背景的吗?(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正红旗下》《月牙儿》《老张的哲学》;话剧《龙须沟》《茶馆》)。
老舍他当过小学校长,当过大学教授,也担任过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
可惜啊,在文革期间他因为受不了躏辱而投湖自杀了。
有人问老舍的儿子舒乙,能不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把老舍先生和鲁迅、郭沫若、巴金、曹禺等大师们区分开来。
舒乙想出了五句话,他说,这五句话就是老舍——他是北京人、他是满族人、他是穷人、他有十年在国外生活,他生于1899年去世于1966年。
3.我们已经知道老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平人,不知道他会在这篇文章中写些什么内容呢?先请同学们听我朗读课文,你们在听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思路——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以什么样的顺序结构安排?②注意有些字的读音,读不准的一定要标注出来。
想北平(课文鉴赏)

想北平(课文鉴赏)【语篇结构分析】第一部分(1—3段):写自己对北平难以言传的热爱与思念。
第1小节作者交待自己对如何写北京的考虑。
第2、3两小节正面反映作者对北京特殊的爱。
第二部分(4—7段):通过对比等方法写出北京的特点,以此表达作者对北京的喜爱。
第三部分(第8段):用直接抒发想念北平的感情作结。
【语篇脉络梳理】爱北平但说不出来(1—3)动中有静(4)人为之中显自然(5)宁静和布置匀调想北平颂北平花多菜多果子多(6)景致美(7)物产丰富、贴近自然再次表达对北平的思念之情(8)语篇品读一、重点语段品读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4段):写自己对北平难以言传的热爱与思念。
第1段:写自己对北平的特殊感情。
[品味]“我的北平”打上了非常个人化的印记。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独特感情。
[体会]先比较把北平作为小说背景和直接写北平的不同,再说自己知道的少,以便引出下文爱北平但“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
第2段:抒写自己对北平“要说而说不出的爱”。
[品味]开头两句点明本段中心。
接下来以爱母亲但无法言传作类比,说明这种爱源自内心、现诸行动,很难用语言或文字表达。
“ 我所爱的北平..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表明作者爱的是整个北平,不光是地域,还包括历史文化内涵。
这一点是难写的,也是作者将在下文写的。
“ 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与《我心归去》中“故乡比任何旅游风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有异曲同工之妙,却有更深广的内涵,更朴实明白的表达。
举重若轻,真正是大师的语言。
反复说“说不出”,是因为作者对北平爱的深沉,虽然“说不出”,但将自己的心完全地融入。
[体会]通过他与故乡亲如母子的关系,写出他对北京的无限眷恋。
第3段:继续抒写自己对北平说不出的爱。
[品味]首句活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浸”“啼”里蕴含至深真情。
与上段的联系是更深入地写了自己与北平的关系,由上段的“(北平)与我的心灵相粘合”“ 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到本段的“我的最初的知识和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语言一脉相承,语意更明白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想北平知识点
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想北平知识点
《想北平》是著名作家老舍的散文,被收录在八年级语文课本中,学习完之后要注意做好语文想北平的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店铺给你推荐的八年级语文上册想北平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语文想北平的作者简介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他自己说:"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
"正因为如此,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曾经担任齐鲁大学等名校教授。
一生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其中《茶馆》极为著名。
八年级语文想北平的写作背景
《想北平》选自《乡风市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想念家乡,写下这篇抒发自己情感的散文。
八年级语文想北平的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3)真爱北平。
第二部分(4-7)北平真好。
第三部分(8) 真想北平。
第1小节可以用作者的话概括为“我的北平”。
说难以选择写法,主要是自己见识之少,突出北平之大之多。
更是交代自己生在北平,到27岁才离开,暗写北平是自己的故乡,为下文写“爱”作铺垫,这才是作者的本意,才扣住了主题。
第2小节用母子之爱类比,抒写自己对北平的深爱。
强调这种爱不是一枝一叶,而是全身心和全部的`爱。
第3小节是说大爱无言。
想自己成诗人成杜鹃去唱啼,可说不出,责备自己,唠叨自己,反复表达挚爱难言。
由此三节交待想北平的原因是爱。
第二部分(4-7)北平真好。
好在哪里?先和欧洲的四大历史名城特别是巴黎比,比出了“安适”、“自由”;再数北平的“五多”,洋溢着自数家珍的自得和喜爱之情;接着,又从里到外,突出“自然”,贫寒也可享“清福”。
第三部分(8)真想北平。
两句话,既是收束上文,又总结点题。
深情而自然。
教参上说,结尾表达了对北平“即将沦陷的忧虑”。
所据什么,没有详说。
本文写作时间是1936年,当时国势如何,作者情况如何,宜作简介,方可立说。
八年级语文想北平的课后习题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愆伏(qiān)亵渎(xiè)空旷(kuàng)殷红(yīn)
B、采掇(duō)贻误(yán)挈妇(qiè)绵亘(gèng)
C、菜圃(pǔ)信札(zhá)青冢(zhǒng)惴惴(zhuì)
D、纯粹(cuì)果脯(pǔ)干瘪(biě)僻静(p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迥然不同励精图治针贬时弊不径而走
淋漓尽致广袤无垠熙熙攘攘矫柔造作
谈笑风生文过饰非获益匪浅纷至沓来
仓惶失措相形见绌遐思迩想理尚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