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儒学与人生讲义、作业题、试卷

合集下载

儒学和生活考试答案解析

儒学和生活考试答案解析

选择题(60分)1、(2.00分)∙A.1924∙B.1919∙C.1943∙D.19492、(2.00分)∙A.情∙B.诚∙C.性∙D.和3、(2.00分)∙A.礼∙B.仁爱∙C.乐∙D.正义4、(2.00分)∙A.海德格尔∙B.胡塞尔∙C.舍勒∙D.笛卡尔5、(2.00分)∙A.“自强”∙B.“求富”∙C.“师夷长技以制夷”∙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2.00分)∙A.《诗经》∙B.《论语》∙C.《史记》∙D.《中庸》7、(2.00分)∙A.费尔巴哈∙B.恩格斯∙C.马克思∙D.黑格尔8、(2.00分)∙A.希腊∙B.印度∙C.美国∙D.中国9、(2.00分)∙A.《上经》∙B.《易传》∙C.《易经》∙D.《易·乾》10、(2.00分)∙A.孟子∙B.荀子∙C.孔子∙D.庄子11、(2.00分)∙A.逃避∙B.积极∙C.散漫∙D.无所谓12、(2.00分)∙A.平常∙B.需要∙C.任用∙D.庸者用也13、(2.00分)∙A.顾炎武∙B.朱熹∙C.王阳明∙D.严复14、(2.00分)∙A.莱布尼茨∙B.牛顿∙C.休谟∙D.欧拉15、(2.00分)∙A.《史记·孔子世家》∙B.《太初历》∙C.《报任安书》∙D.《艺文类聚》16、(2.00分)∙A.世界∙B.上帝∙C.存在者的存在∙D.自我17、(2.00分)∙A.胡塞尔∙B.舍勒∙C.笛卡尔∙D.海格尔18、(2.00分)∙A.唯物史观派∙B.自由体派∙C.文化保守主义∙D.马克思主义19、(2.00分)∙A.“感觉是最坏的见证”∙B.“爱,所以在”∙C.“第一自明性”∙D.“我思故我在”20、(2.00分)∙A.一∙B.三∙C.两∙D.五21、(2.00分)∙A.《今古奇观》∙B.《初刻拍案惊奇》∙C.《西厢记》∙D.《情史》22、(2.00分)∙A.自己∙B.如此∙C.自然∙D.自觉23、(2.00分)∙A.无所谓∙B.全盘接受∙C.全盘否定∙D.继承和转换24、(2.00分)∙A.荀子∙B.孔子∙C.孟子∙D.老子25、(2.00分)∙A.英国∙B.日本∙C.美国∙D.西班牙26、(2.00分)∙A.《中庸》∙B.《大学》∙C.《论语》∙D.《孟子》27、(2.00分)∙A.孔子∙B.韩非子∙C.庄子∙D.孟子28、(2.00分)∙A.情性∙B.性情∙C.性情性∙D.情性情29、(2.00分)∙A.《论语》∙B.《大学》∙C.《中庸》∙D.《孟子》30、(2.00分)∙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大学《儒学与生活》各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大学《儒学与生活》各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儒学与生活》的答案第1章问题:《论语》、《孟子》、《大学》和()合称四书。

答案:《中庸》问题:从《孟母三迁》,我们可知()的作用。

答案:环境问题:20世纪以来的三大思想运动分别是()。

答案:分析哲学#现象学#后现代主义问题:“三纲领八条目”是传统的大学之道的基本内容。

()答案:正确问题:孔子认为,居仁由义是大学精神。

()答案:错误第2章问题:以下()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

答案:朱熹问题:“博爱”一词是韩愈在()里提到的。

()答案:《原道》问题:以下谁的观点是“知行合一”?()答案:王阳明问题:立德和爱人是大学之道主要表现的两方面。

()答案:正确问题:立德是现代大学的宗旨。

()答案:错误第3章问题:()是近代哲学的开创者。

答案:笛卡尔问题:()提出来的主张“良能、良知、良心”。

答案:孟子问题:下列不是顾炎武的名言的是()。

答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问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知识就是智慧。

()答案:错误问题: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诚意正心”与“格物致知”。

()答案:正确第4章问题:“日不落帝国”指的是()。

答案:英国问题:()是欧洲的文明传统。

答案:基督教问题:以下选项是中国思想界三大派的是()。

答案:唯物史观派#自由体派#文化保守主义问题:中国思想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1919年。

()答案:错误问题:在“中国有56个民族”这句话中,民族是一个前现代概念。

()答案:正确第5章问题:第一个提出来单子的概念是()。

答案:莱布尼茨问题:西方()的创始人是弗莱格。

答案:分析哲学问题:中国最早的最大的自由主义的代表是()。

答案:严复问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西方人实现的现代化首先是制度的现代化。

()答案:错误问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中国谋求现代化就是走向现代性。

()答案:正确第6章问题:()中有“不诚无物”的说法。

答案:《中庸》问题:()提出的“存在论区别”是20世纪,哲学达到的最高成就。

儒家思想练习题

儒家思想练习题

儒家思想练习题1.(2021·广东惠州二模·27)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

”由此可以推断( )a.程朱理学不受重视b.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c.妇女教育受到重视d.儒者忠君报国应该津津乐道【解析】“程朱理学不受重视”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说明作者对理学持批评态度,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妇女教育问题,故c项错误。

【答案】b2.(2021·四川绵阳一模·7)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述及教导人。

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属于之约。

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并使之博览。

”据此所述,二者的分歧是( )a.世界本原之争b.治学方法之争c.理气关系之争d.道统思想之争【解析】材料未牵涉至世界本原争夺战,故a项错误;据材料“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属于之约”与“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并使之博览”所述治学方法的相同,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者本心”,故b项恰当,材料信息未牵涉理气关系争夺战,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与道统争夺战毫无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b3.(2021·河南开封一模·26)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

这表明a.封建制度统治者对人性的认同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c.“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解析】题干中“存有祖父母、父母旧而无养的,可以上奏宽免将罪犯处死,以残存养亲”并未彰显出来封建制度统治者对人性的认同,故a项错误;题干中“存有祖父母、父母旧而无养的,可以上奏宽免将罪犯处死,以残存养亲”彰显出来了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注重,从而说明了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故b项恰当;题干中并未提及“存有天理,攻灭人欲”,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彰显出来封建制度法律程序的随意性,故d项错误。

儒家道家高三试题及答案

儒家道家高三试题及答案

儒家道家高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A. 道B. 德C. 仁D. 礼答案:C2. 下列哪位思想家不是儒家的代表人物?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荀子答案:C3. 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的含义是什么?A. 不采取任何行动B. 通过不干预自然发展来实现治理C. 用暴力手段治理国家D. 通过严格的法律来控制人民答案:B4. 儒家经典“四书”包括以下哪四部著作?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B. 《道德经》、《庄子》、《列子》、《淮南子》C.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D. 《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儒家倡导的“五常”?A. 仁B. 义C. 礼D. 力答案:D二、填空题6.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是指_________。

答案:不偏不倚,适中折中7.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著作是_________。

答案:《道德经》8. 儒家认为,君子应当具备的品德之一是_________。

答案:礼9. 道家思想中的“道”是指_________。

答案: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运行规律10. 儒家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_________。

答案:德才兼备的君子三、简答题11. 简述儒家的“仁政”思想。

答案:儒家的“仁政”思想强调统治者应当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心民众的福祉,通过道德教化而非严刑峻法来引导人民,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12. 描述道家的“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

答案:道家的“自然无为”生活态度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干预,通过减少个人欲望和人为干预,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谐与外在世界的自然秩序。

四、论述题13. 论述儒家和道家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不同观点。

答案:儒家强调“仁爱”和“礼”,主张通过教化和礼仪来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注重社会秩序和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

而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际关系应当自然发展,避免过度的约束和人为的规定,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本性的发挥。

儒学与人生题目大全.

儒学与人生题目大全.

1.(本题分值:2)“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出自娜郁典篦?A.《汉书》B《周易》C《孟子〉D.《论语》•标准答案:D|♦本题得分:2♦2.(本题分值:2)“今之学者为人-中为人”指的是什么?A.做人B.做给自己看C.作为D.做给别人看.沽名钓誉•标准答案:D♦本题得分:2♦3.(本题分值:2)甘之学者为己-中为己”指什么?A.字习修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完善B.为自己名利C.-切从自己的利荃出发D.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标准答案:A|♦本题得分:2'4.(本题分值:2)钱逊教授认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什么?A.修身B.齐家C.治国D.平天下♦标准答案:A|•本题得分:2*.(本题分值:2)“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出自嘟部典籍?A.《论语〉B《孟子>C.《礼记〉D.《史记》♦标准答案:A|•本题得分:2♦6.(本题分值:2)根据传逊教授所讲.五四运动爆发的第二天.谁在清华大学抄写了一张《满江红》的字报?A.巴金B.郭沫若C.闻一多D.钱钟书♦标准答案:C|♦本题得分:2本题分值:2)下列哪项不届干四书?A.周易B.中鹰C.大孚D.论语♦标准答案:A|,本题得分:2♦8.(本题分值:2)儒家重视科技及在物质上的实用.提出。

原卿?A-“用力少.也功多-B.笛义掰广C.“以义辟广D.",标准答案:A|•本题得分:0>9.(本题分值:2)中国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A.人生B.理论C.儒字D.传统道德♦标准答案:A|•本题得分:0•10.(本题分值:2)“身心和诰-中“心”在橘家思想中指的是()?A.心脏B.人的精神C.心思D.心情•标准答案:B|♦本题得分:2>11.(本题分值:2)儒字的根本是()?A.民与君B.三皇五帝与大同社会C.人与仁D.人与人♦怵准答案:C|•本题得分:2♦12.(本题分值:2)传统文化的两重性一个是局限性.还有一个是0?A.重复性B.时代性C.象征性D.历史性•标准答案:B|♦本题得分:2♦13.(本题分值:2)从儒家历代圣贤的智慧资源中提炼了三条“为富之道”.哪个不属于?A.戒奢葬欲.洁身自好B.富而无骄.富而好礼C.以财发身.兼济天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们如浮云•标准答案:D|♦本题得分:0♦14.(本题分值:2)从历史渊源考察,中国的情、理、法中"理"的含义说法不正硝?A.天理B.道理C.公理D.公共道德•标准答案:B|•本题得分:0♦15.(本题分值:2)保学的核心是()?A.人与仁B.民与君C.仁与礼D.人与人•标准答案:C|•本题得分:0♦16.(本题分值:2)下列哪个不届于中国文化的三大思想源头?A.儒B.道C.佛D.法♦怀准答案:D|•本题得分:0‘17.(本题分值:2)治竽的三个层次是知、憧、还有一个是()?A.思B.熟C.透D.通•标准答案:D|♦本题得分:0♦18.(本题分值:2)“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儒学与生活作业答案

儒学与生活作业答案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儒学与生活作业答案,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儒学与生活作业答案篇一:儒学与生活作业答案选择题大学的“三纲领”中统领性的纲领是:止于至善20世纪以来的三大哲学思想运都是什么:分析哲学、现象学、后现代主义《大学》的三纲领不包括:格物致知致用亲民不包括以下哪一项:修身20世纪三大哲学思想运动不包括:现代主义三纲领中具有统领性的是:止于至善我国的思想文化三足鼎立的格局是什么时候形成的:1923年《大学》提出的与立德、爱人相对应的纲目共有几条:8具有解构性的是:后现代主义从儒家大学之道的意义上讲大学的最高目标是什么:学做圣人自从“五四“以来,中国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下列哪种格局:三足鼎立“天下万物生于有”,“有”可以指:以上都是就中国的自由主义来讲,今天有一部分自由主义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儒家传统明确反儒家的巨大运动发生在:1919作为一个思想者,用其所做的观念上的构建来解决问题,它的功能和什么是一样的:宗教所谓“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儒学的命运是:历久弥新中国儒学未来10年的发展的两个基本方向是什么:创教,干政我国古代第一篇自觉的文论是什么:《典论论文》现代政治对于宗教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什么:政教分离儒家所讲的教化,首先是:诗教中国文化传统中讲的“乐”,狭义上指的是:音乐礼的本源是:爱的情感或爱儒家认为礼的前提是什么:义教育一个人其实最主要的是什么:情感教育“乾称父,坤称母”出自:《西铭》现代法律的进步性表现为:对情感的尊重和对亲情的尊重所有的社会规范,法德规范,政治规范等他们的基础是什么:道德孟子被后人尊称为什么:亚圣恻隐之心是:仁之端容隐制不是:容忍枉法“博爱”一词出自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中:韩愈下列对于语言和言语的说法,正确的是:言语遵守语言的规则孟子出生于现在的哪个省孟子所说的四端的内容不包括:尊卑之心黄玉顺教授认为最高的境界是什么:自觉回到最初的境界“仁者无敌于天下”是下面哪位名人提出的:孟子阴爻用(六)表示下列哪位人物提出了“善为易者不占”的观点:荀子雅斯贝斯所谓的轴心期的文明不包括:古埃及文明冯友兰现实认为“元亨利贞”的“贞”是:末期下列不属于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提到的世界文明的三大中心是:法国.1923年,思想界分化成的三大派不包括:民主主义所谓“二希”传统,具体指的是古希腊文化传统和希伯莱文化传统。

儒学与生活尔雅网课答案通识

儒学与生活尔雅网课答案通识

1【判断题】孔子认为大学精神就是居仁由义。

参考答案:×2【单选题】《孟母三迁》体现了()的作用。

A、主观能动性B、教育C、环境D、遗传参考答案:C3【判断题】传统的大学之道的基本内容是“三纲领八条目”。

()参考答案:√4【单选题】20世纪以来的三大思想运动不包括以下哪种思想()。

A、分析哲学B、现象学C、后现代主义D、马克思主义参考答案:D5【单选题】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

A、《史记》B、《中庸》C、《尚书》D、春秋参考答案:B1.21【单选题】“知行合一”是()的观点。

A、荀子B、孔子C、严复D、王阳明参考答案:D2【单选题】韩愈在()里提到了“博爱”一词。

()A、《原道》B、《师说》C、《进学解》D、《杂说》3【判断题】现代大学的宗旨是立德。

()参考答案:×4【判断题】大学之道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立德和爱人。

()参考答案:√5【单选题】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顾炎武B、王阳明C、朱熹D、周敦颐参考答案:C1.31【单选题】“良能、良知、良心”这是谁提出来的主张。

()A、荀子B、孔子C、孟子D、老子2【单选题】以下哪个是顾炎武的名言?()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参考答案:A3【单选题】近代哲学的开创者是()。

A、休谟B、赫拉克利特C、柏拉图D、笛卡尔参考答案:D4【判断题】“诚意正心”与“格物致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5【判断题】知识就是智慧。

()参考答案:×2.11【判断题】中国有56个民族,这里讲的民族是一个前现代概念。

()参考答案:√2【单选题】欧洲的文明传统是()。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参考答案:C3【单选题】中国思想界的三大派不包括()。

A、唯物史观派B、自由体派C、文化保守主义D、马克思主义参考答案:D4【单选题】通常说的“日不落帝国”指的是()。

继续教育儒学与人生 作业题答案说课讲解

继续教育儒学与人生 作业题答案说课讲解

总得分:98.01.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 1.(本题分值:2)“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出自哪部典籍?A.《汉书》B.《周易》C.《孟子》D.《论语》标准答案:D | 用户答案: D本题得分:22.(本题分值:2)“今之学者为人”中“为人”指的是什么?A.做人B.做给自己看C.作为D.做给别人看,沽名钓誉标准答案:D | 用户答案: B本题得分:03.(本题分值:2)“古之学者为己”中“为己”指什么?A.学习修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完善B.为自己名利C.一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D.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标准答案:A | 用户答案: A本题得分:24.(本题分值:2)钱逊教授认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什么?A.修身B.齐家C.治国D.平天下标准答案:A | 用户答案: A本题得分:25.(本题分值:2)“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出自哪部典籍?A.《论语》B.《孟子》C.《礼记》D.《史记》标准答案:A | 用户答案: A本题得分:26.(本题分值:2)根据钱逊教授所讲,五四运动爆发的第二天,谁在清华大学抄写了一张《满江红》的字报?A.巴金B.郭沫若C.闻一多D.钱钟书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C本题得分:27.(本题分值:2)下列哪项不属于四书?A.周易B.中庸C.大学D.论语标准答案:A | 用户答案: A本题得分:28.(本题分值:2)儒家重视科技及在物质上的实用,提出()原则?A.“用力少,见功多”B.“重义轻利”C.“以义导利”D.“以义为本”标准答案:A | 用户答案: A本题得分:29.(本题分值:2)中国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A.人生B.理论C.儒学D.传统道德标准答案:A | 用户答案: A本题得分:210.(本题分值:2)“身心和谐”中“心”在儒家思想中指的是()?A.心脏B.人的精神C.心思D.心情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B本题得分:211.(本题分值:2)儒学的根本是()?A.民与君B.三皇五帝与大同社会C.人与仁D.人与人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C本题得分:212.(本题分值:2)传统文化的两重性一个是局限性,还有一个是()?A.重复性B.时代性C.象征性D.历史性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B本题得分:213.(本题分值:2)从儒家历代圣贤的智慧资源中提炼了三条“为富之道”,哪个不属于?A.戒奢寡欲,洁身自好B.富而无骄,富而好礼C.以财发身,兼济天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们如浮云标准答案:D | 用户答案: D本题得分:214.(本题分值:2)从历史渊源考察,中国的情、理、法中“理”的含义说法不正确?A.天理B.道理C.公理D.公共道德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B本题得分:215.(本题分值:2)儒学的核心是()?A.人与仁B.民与君C.仁与礼D.人与人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C本题得分:216.(本题分值:2)下列哪个不属于中国文化的三大思想源头?A.儒B.道C.佛D.法标准答案:D | 用户答案: D本题得分:217.(本题分值:2)治学的三个层次是知、懂、还有一个是()?A.思B.熟C.透D.通标准答案:D | 用户答案: D本题得分:218.(本题分值:2)“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学与人生钱逊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原所长课程前言钱逊教授,1933年生于江苏无锡,1953年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1982年转攻中国思想史,历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长期从事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方面的研究。

在“儒学与人生”的专题演讲中探讨了儒学与人生的关系,提出了儒学真正的本质是做什么,他从四方面论证了儒学与人生的关系。

主要著作:《论语浅解》、《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中国传统道德》等。

“我们研究儒学也好,我们想从儒学中学习一些东西也好,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要了解儒学自己本身的一些特点,就是说它必须是和你自己的思想、和你自己的行为是相结合的,它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体系,你读了以后就是要和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思想要结合起来体会来用,就是说具体如何去做,那就靠自己去领会去体验,但是如果说把儒学仅仅看作一种知识去研究,和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自己处理问题、自己做人完全不发生关系,那样的话本身可能做了一门学问,但是这样做就离开了儒学的最根本的核心。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叫儒学与人生。

我先简单说一下儒学和人生的关系。

过去很多人大概都认为儒学是一种政治学说,是为2000年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一种上层建筑,我今天所讲的《儒学与人生》这个题目,目的就是弄清儒学的真正本质在哪里。

实际上儒学是一种讲人的学问,或者讲做人的学问,或者说是关于人生的学问。

当然说儒学也是一种政治学,这也对,因为儒学讲治国平天下,但是儒家讲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在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根本是修身,从天子一直到普遍老百姓的根本都是修身。

儒家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观念:一个社会的安定,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的基础在整个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包括老百姓以及领导人,这是儒家治国的基本,所以为政以德,基础的东西是讲做人,做人的问题解决好了社会也就解决好了,国家也就太平了。

那么讲做人的问题,为什么要提出做人,这里就谈到儒家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我们讲到的基本的一个问题是要懂得人,先要懂得人和禽兽的区别。

现在流行的一个观点就是人和禽兽是一回事,人无非就是要生存,无非就是生存竞争,就是弱肉强食,食色性也等,说起来好象人和禽兽是一回事。

听起来很可笑,实际上很多人是这样来看待人生的。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传统儒学就不这样看,而认为人首先要认识人和禽兽的区别。

堂堂正正做一个人,要能够摆脱禽兽的境界,要学会做人,修养自己,所以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这是儒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懂得了这点以后再去研究儒学,就可以懂得很多东西。

不仅是儒家提出了这样的思想,而且在中国文化的长期发展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

讲做人这个观念在中国已成为一种民族意识,不一定是学者,不一定是秀才状元,即使是老一辈的普遍老百姓,都教孩子要堂堂正正做人。

现在我们青年人好像比较讲究将来要做一个科学家,一个文学家,要拿诺贝尔奖还有当议员。

中国的传统首先不是讲这个,首先是你要做人,要做事,先做人,而且这种思想渗透在我们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京戏里面讲了多少做人的道理,四大名著里面也讲做人的问题。

中国史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不仅记事,而且记人,记事一方面讲治乱的经验,还有一个人物的褒贬,大忠大奸在史书上都可以找到,一些小人物当时来讲在道德上很有意义,我们史书上也有,并不一定是英雄人物。

这是形成我们文化传统的东西。

一、人生价值观那么这里面第一个谈的是关于人生价值观的问题。

人的价值观是我们考虑人的时候首先要思考的一个根本问题。

价值观这个词在古代是没有的,在古代讲的是追求不朽,不朽就是一个价值问题。

有一种提法叫"三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人们还有一个讲法叫"虽久不废",立了德,立了功,立了言之后,能够长久地不被人忘掉,长久地有影响,这才叫不朽。

基本上可以说“三不朽”的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主导思想。

人的不朽不是在你自己身上,不是看你自己得到了什么东西,而是要从历史、社会对你的评价中体现你的人生价值。

你的不朽存在于老百姓的心中,存在于长久的历史中,这才能叫做一种真正的不朽。

一个人生前在各方面有多少的满足,多大的权利,多大的财富,一旦去世就没有了,即使传给子孙后代,现在看来能够传几代就了不起了,但是立德、立功、立言这样的不朽的含义是,即使人的身体不在了,但是精神却可以长远的不朽,确实可以做得虽久不废,在子孙后代,在民族以至人类的发展中存在下去,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这个实际上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体验到这一点。

比如说岳飞,他生前并不是一个成功者,他没有完成他的志愿,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判死,但是他被我们中华民族永远记念,永远继承。

杭州的岳王坟、岳王庙就是一个很生动、很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祭祀岳飞,一方面是秦桧被做成铁人跪倒到墙角里。

这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人生价值的一种看法。

这个人在历史上的价值,在我们民族发展中的价值很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这不在于他当年如何成功,而在于他能不能够立德、立功、立言,虽久不废,其他都是假的、空的。

所以说,物质的东西比如人的寿命,物质财富、权力,都是短暂的,而真正的精神的东西才是可以永远存在的,永垂不朽的。

岳飞不仅是我们给他纪念,而且岳飞那种精忠报国的精神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里。

我可以举一个清华校史上的例子。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大学生在城里示威游行,清华离北京太远,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好的交通,没有参加,到晚上才有人把这个消息带到清华园,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就有反应了,大家早上去吃早餐的时候,发现在饭厅门口帖了一张小字报,当时叫揭帖,小字报的内容是什么?没有巴黎和会的具体内容,就抄了一首岳飞的《满江红》,谁抄的?是闻一多,当时是清华学生。

闻一多此时此地抄这么一段岳飞的《满江红》干什么?他是用岳飞的《满江红》来抒发他当时的这样一种爱国的情感,也就是说岳飞的精神实实在在地存在于闻一多的身上。

在这样一种民族危亡关头它表现出来,激励一代青年来进行爱国活动,这叫做真的不朽,这真正是一个人的价值。

这就是中国人的一个最基本的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最基本的人生价值观念。

16:46 刚才讲到的时间问题,中国人的观念不是说只有现代,中国人讲究历史观念,我继承历史的先辈们的这样一种成就,继承他们一些好的思想,同时我也要用我的所作所为在历史上留下痕迹。

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是什么?是历史。

这是中国人的观念,不只看我自己,不只看我眼前,而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群体中间,把自己放在历史中间,来寻找自己的价值。

讲到这个地方需要澄清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讲究“义”,把“义”作为第一位,所谓“义以为上”.很多人认为中国传统就是重义轻利,不符合现代要求,这是一种误解。

实际上中国古代传统讲义利关系,讲的是应该把利的取舍放在义的考量之下。

还有一个要澄清的是,中国人讲人生价值需要把个人放在一个群体中间,放在历史里边,那么是不是就不讲个人?也不是这样。

实际上,一方面儒学强调个人对社会的奉献,强调个人要自觉地承担自己的社会义务,意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但同时也非常强调个人的独立的人格。

二、待人处世的原则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涉及到一个待人处事的原则问题,因为做人就是要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但是这里面包括很多具体的规范。

比如“孝”就是一个具体的处理家庭关系规范,也是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

我在这里不打算讲这些具体的东西,只讲一个最一般的原则,我们待人处世、处理人和人的关系的最一般、最根本原则是“推己及人”.这思想来自于孔子提出来的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两句话,一句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话叫“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概括起来讲就是"推己及人",或者像老百姓讲的要"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其基本精神就是为人处事心里要想到别人,而不要只想到自己,这样就可以平等地待人,对人表示一种尊重,一种关心和帮助。

这个简单的道理讲起来意义很大,儒学讲仁,孔子讲仁学,讲仁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就是从自己做起。

在《论语》里孔子的弟子问过他,说什么话是可以一辈子终生行之,是一辈子照着去做的,孔子就说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有一段话是一以贯之,另一个学生问,一以贯之什么意思,他回答,忠恕而已矣。

如果孔子的思想是仁学,仁的最基本的一个内涵叫爱人,那么如何爱人呢?爱人的起点在哪里呢?我说爱人的起点就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起点就在你心里要有别人,如果你连这点都做不到,心里只有你自己,你又怎么谈到爱别人呢?心里总是有别人,总能够为别人着想,总是能够把别人当做和你一样的人,你才能够对人有爱。

所以,孔子的仁学,从推己及人做起就可以了。

这是儒学的一个特点,要讲高深它可以有很高深的道理,要简单它也有很简单的道理。

最普通的人,一点不学,听一听也可以明白很多道理。

拿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来讲,我们讲社会功德,讲文明乘车等,说到底最基本的问题是“推己及人”.干一件事前,能想一想这个对别人会有什么影响,能想一想别人是不是也有这种要求,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而往往我们就是没有想到这一点。

再推广来讲,现在“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也被世界所注意。

近一些年来,国际宗教界和伦理学界都有一批人提出一个问题,想寻求一种全球的普遍的伦理,寻求大家都能接受的伦理原则,为什么要寻求这个,因为个人伦理原则、价值观念不一致会引起很多冲突。

如果我们能够寻找到一些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原则,大家都按照这个要求行动,就可以减少由此引起的冲突。

这件事情已经进行多少年了,国际宗教界、伦理学界都开过国际会议,也有一些成果,最明显的成果之一就是在国际宗教会议和国际伦理学会议上,大家得出一个一致的认识,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个各种宗教、各种民族、各种文化都可以接受的基本原则。

但是还有一点做起来又是很不容易的,你不说别的,就说我们常见的校园里的现象,有些就和它相反,明明知道这个东西自己也不愿意,但是我跟学生讲课常常讨论一个问题,比如我们校园里常见的占座现象,我们都知道占座不对,但是不占又觉得自己吃亏了,所以还是要占。

做起来是很难的,道理是很简单的,但我想我们应该从最简单的道理、最简单的东西做起。

三、谈个人修养第三讲修养。

因为道德原则不是天生的,要修养和教育。

儒家非常重视教育,虽然孟子讲人性善,但他还讲要教以人伦,要教育,不能完全靠自发。

在修养方面,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有丰富的内容,有很系统的修养学说。

据我所见,中国文化中关于修养的这套东西是最丰富、最系统的。

今天讲一下“为己"和"慎独".儒学也是为己之学,孔子讲,"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但这个"为己"不是为自己,不是为自己的名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