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的基础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共同的东西可以比较,但怎样衡量其交换 的量应该是多少呢?1只绵羊=2把斧头还是2 只绵羊=1把斧头?
1、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时 间
(1)、价值量的决定
劳动时间
劳动量
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做一个沙发:
假设他们做的沙发都能顺利卖出去。 问:谁能赚钱?
其实:不一定。注意讨论的前提。( (2)、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
所以,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要科学的分析。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二 商品
(一)商品的二因素
1 、使用价值
(1)、商品的定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 属性。
(2)、使用价值的定义 (3)、使用价值的质和量 ①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
能满足人们的 不同需要。
②使用价值的量:任何使用价值都可以用 一定单位来衡量。
、通讯、信息、旅游、餐饮、娱乐等。
2、社会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①产生: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生产力的发展而
逐步形成的。 ②三次社会大分工
A、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 出来(当原始社会进入野蛮时期的中级阶段) 劳动生产率 剩余产品 交换 (私有制 产生和发展)生产力
金属冶炼技术出现
B、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出来(当原始社会进入野蛮时期的高级阶段) 这时出现了专门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交 换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社会分工 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 有。
① 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 社会分工。产生了产品交换的必要。但仅仅有 社会分工并不意味着商品经济一定产生,还应 该有:
②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生产资料 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
(2)、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①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而交换
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书P37
②价值——绝对的量,交换价值——相对的 量,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 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背离。
4、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①两个因素首先是统一的:
A、缺少其中一个都不能成为商品。
B、价值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劳动 产品如果没有用,所耗费的劳动就没有 用,就不能形成价值,不能成为商品。
卖出商品被称为“惊险的跳跃,一旦失败,摔坏的不是商 品体自身,而是商品生产者。”
劳动的 两方面
商品二 因素
(二) 劳动二重性
使用创价造值 式的劳动
价值 力脑力的耗费
什么关系?
各种具体形 都是人的体
1、 具体劳动
(1)、定义:生产者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 的劳动,是特殊的、有目的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反 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
C、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商人阶层 的出现,他们不再直接从事生产)从农 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进入文明时期 以后)
逐渐产生了城市经济、产生了城乡分 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三)、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什么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具
有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经 济形式。 在原始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萌 芽,但到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才成为 普遍的经济形式。
(4)、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
① 物品的使用价值:
物品的使用价值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任 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它是构成 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它本身并不反映 社会关系。
因此“无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 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②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
A、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商品体分不开,商品 体本身就是使用价值。
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 1、商品经济发展的 阶段: ①商品经济的起源、萌芽和初始阶段:原
始社会的公社没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即使偶尔有而产生的交换也是偶然的 和简单的物物交换。
②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阶段。 商品经济是属于从属地位。
小规模、小范围,货币为媒介,满足个人 利益需要,交换的目的是个人为了获得 使用价值。
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简单劳动等
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②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实体,是价值的唯 一源泉。
③ 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抽象劳动是 劳动社会属性,体现着人与人之间一定 的社会关系。
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 系
(1)、两者是统一的: ① 因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并不是两次或
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 两个方面。 ② 没有具体劳动就没有抽象劳动,抽象劳 动寓于具体劳动之中。
生产者不需要
B、消费者:为了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 C、无论生产者或购买者,都不可能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
值,又同时实现它的价值,这就是矛盾。 D、商品只有首先被证明具有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其价值
。而要实现其价值,必须先让渡其使用价值——卖出 去。
所以,只有先卖出商品,才能使生产者实现商品价值, 消费者得到使用价值,内在矛盾得到解决。
③社会化大生产的发达商品经济阶段。 基础:社会化大生产; 目的: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
2、商品经济的历史进步性:
①总之,推动了生产力的长足进步。 具体表现为: 第一:商品经济 社会Leabharlann Baidu工 生产力。比
如,中国20年来的进步。 第二:开放性、竞争性是生产者进步的巨大
推动力。
②资本主义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A、资本主义社会为商品经济开辟了广阔的
4、 劳动二重性的意义
(1)、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3)、为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 所以,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的。
(三) 商品的价值量
使用价值 动
具体劳动
私人劳
价值 动
抽象劳动
社会劳
抽象劳动价值,使不同的商品交换时在质上
(1)、定义: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定义中注意:①一般人类劳动可以形成价值, 但劳动本身并不是价值。
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 (其他经济如自然经济条件下,一般人类劳动 不形成价值)。因此,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它反映了商品生产 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经济关系。
(2)、特点: ① 具体劳动形成社会分工。
比如:织布、编程序 ② 具体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久性条件。 ③ 具体劳动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
商品体是自然物质和劳动这两个要素的结合 。
正如威廉·配第说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 地是财富之母。这里土地泛指的是自然物质。
中国的古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 抽象劳动
在商品上的各自的劳动时间叫个别劳动 时间。
问: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吗? 如果是这样,那岂不是越磨洋工就反而 越能赚钱?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① 定义: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
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 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② 分析定义 客观条件: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主观条件: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
(1)、定义: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 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的体力和脑 力的耗费。
(2)、特点:
① 抽象是以简单劳动作计量单位。(抽象 的简单劳动的耗费形成价值)

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有复杂劳动
和简单劳动之分。作为形成价值抽象劳
动,要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因此,
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是多倍
道路。
B、但是资本主义制度对解放生产力的局限 性。
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
生产社会化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就是经济危机。 历史上的第一次经济危机爆发于1825年,最为严
重的一次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整个 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水平大约后退到 1908-1909年。其中美国退到1905-1906年, 德国退到1896年,英国退到1897年。也是二战 发生的一个深刻的原因。
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共性上考察的 ,在质上相同,量上可以比较,表明劳动 多少、劳动时间的长短的问题。
③ 与商品二重性之间的关系: 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但不是
商品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 一源泉。
所以,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对立统一关系。
因此,马克思才指出“一切劳动,从一个方 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意义上的耗 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 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个方 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 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的 劳动,它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
C、一切有用物品虽然都有价值,但不是一 切有用物品都有价值,使用价值的存在 并不是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的。
D、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为别人生产的,只 有生产者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 值使用的人的手里”才能获得价值。
详细解析:
③商品内部矛盾(二因素的矛盾) A、生产者生产商品 目的:为了获得价值
生产的是:使用价值
(2)、 两者的换算:倍加(而不是加一倍)
3、劳动生产率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价值寓 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之中。
②两者又是不同的和矛盾的: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反映人和自然之 间的关系
价值——社会属性,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 的社会关系。
B、 使用价值——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 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
恒的范畴。
价值——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 的范畴。
生产目的的差别: 自给自足 )
交换(以追求价值为目的
广度上的差别: 封闭型
开放型
积极性差别:
保守型
开拓进取型
(说明:前者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动力的局限,后者商品生产 者外受竞争的压力,内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经济动力强。 )
再生产的差别: 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分工、商品经 济发展的关系
生产力发展 社会分工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
(2)、 两者的不同:
① 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之间的关 系,是劳动的永恒属性,在一切社会形 态中都存在的 永恒范畴。


抽象劳动——反映人们之间的
社会生产关系,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是历史范畴。
②性质上有区别: 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特性上
考察的,表明怎样劳动、什么劳动,在质 是不同的,因此,在量上也不能比较。
强度。 比如:泰勒的血汗工资制、《摩登时代》
③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的,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假设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8小时,则
亏损
正常补偿 盈利
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 复杂劳动是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1)、定义: 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特别训练的劳动 。 复杂劳动:要经过特别训练的劳动。 特别训练:相对同时代社会条件而言的 。
B、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不是满足生产者自身 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 与物品的使用价值不同)
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 者。
2、 交换价值
(1)、定义(书P36) (2)、商品有交换价值的原因 思考:两个不同的东西能交换吗?
共同点在哪里? 两把斧子交换一只绵羊,为什么是 这样的量的规定性,量上相同的东西是 什么?
各自占有的生产资料数量不同、生产条件也有差 异,使产品也各不相同, 使各个经济利益主体 之间经济利益的差别,对彼此的需要。
③两个条件有不同的地位。
3、生产力对商品经济发生发展的影响
生产力发展
社会分工发展 私有制的产生
商品经济产 生发展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经济形态的两个阶段的比较: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有共同的东西的两种物质才能相互交换 ,而且也才能在量上进行比较。
是自然属性或效用吗
不是,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性质上是 不同的。
是供求决定的吗?
不是,无论供求怎样变化,一些商品始终 比其他一些商品昂贵。
相交换的商品之间有等同的东西,交 换价值只是这个等同的东西的表现形 式。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价值
商品经济的基础理论
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
第一节 商品和商品经济
总体上:生产力 分工形式
经济形式
分工的发展 自然分工
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发展
经济形式的发展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生产力的发展
一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一)自然经济
(二) 商品经济
1、社会分工定义 范围扩大: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社会范围。 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交通业等。 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商业、金融、房地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