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训练知识分享

呼吸训练知识分享
呼吸训练知识分享

呼吸训练

呼吸训练

1.呼吸训练目的

呼吸训练的目的在于改善换气;改善肺部、胸部的弹性;维持和增大胸廓的活动度;强化有效的咳嗽;强化呼吸肌、改善呼吸的协调性;缓解胸部的紧张;增强患者的体质。[1]

2.呼吸训练分类

2.1缩唇呼吸

2.2腹式呼吸

2.3部分呼吸法

2.4呼吸训练器

3.一般的原则

3.1尽可能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训练。(背景轻音乐为宜)

3.2充分向患者说明呼吸训练的目的。

3.3指导患者穿着轻便的衣服,尽可能的保持全身放松的肢位。

3.3.1开始采取膝屈曲的仰卧位,使腹肌放松。

3.3.2适时选择坐位、立位等其他体位进行治疗。

3.4对患者的日常呼吸方式进行观察评定。

3.5对患者进行放松技术的指导,主要是针对胸廓上部、肩胛带肌的放松。

3.5.1胸锁乳突肌

3.5.2斜方肌上部纤维

3.5.3肩胛提肌

3.5.4斜角肌

4.注意事项

4.1对有呼吸困难的患者,首先考虑辅助呼吸法和给予氧气吸人,维持呼吸的通畅。

4.2不要让患者努力地呼吸,呼气时必须有意识地放松,若努力呼气,易引起气管内的气流紊乱,增加气道阻塞,易诱发支气管痉挛。

4.3训练开始时,不要让患者长呼气,这是导致呼吸急促的原因。

4.4吸气初期不要让呼吸辅助肌收缩。

4.5为了避免过度的换气,做3~4次深呼吸练习即可。

5.效果

5.1增加每分通气量

5.2减少呼吸次数

5.3减少分钟换气量

5.4增加呼吸功率

5.5增加动脉血氧分压

5.6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6.训练法

6.1缩唇呼吸(push lip breathing)

缩唇呼吸指的是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施加一些抵抗,慢慢呼气的方法.此方法气道的内压高,能防止气道的陷闭,使每次通气量上升,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降低,可调解呼吸频率。

6.1.1目的

缩唇呼吸可协调各种呼吸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又由于通过缩唇形成2 ~ 5 cmH2O微弱阻力,使气道等压点向气道远端推移,从而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延缓气道塌陷和狭窄,降低过快的呼吸频率,吸气与呼气时间被延长,在使患者的气量和肺泡换气增加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也增加,有利于肺内气体充分排出,增加潮气量,改善肺内气体交换,改善肺功能。[2]

6.1.2 方法

6.1.2.1 吸气时用鼻子。

6.1.2.2 呼气时缩唇轻闭,慢慢轻轻呼出气体。

6.1.2.3 吸气和呼气的比例在1:2进行,慢慢地呼气达到1:4作为目标,一

天两次训练为宜,每次10到15分钟。

6.2 腹式呼吸( abdominal breathing)

使横膈的活动变大,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等呼吸辅助肌的活动减少,从而使每次通气量、呼吸效率、动脉氧分压上升,使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减少。腹式呼吸法中主要使用的呼吸肌为横膈,因此也称为横膈呼吸( diaphragmatic breathing)

6.2.1目的

应用缩唇腹式呼吸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可以提高气道内压力阻止小气道的塌陷闭合,使肺内气体尽可能多地呼出,通过进行长期的锻炼,可锻炼患者的呼吸肌,使患者的呼吸形式得到进一步改善,对顺利排痰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

6.2.2 方法

横膈呼吸可在卧位、坐位、立位、步行、上下楼梯、上下坡道等日常生活动作中使用。

6.2.3 仰卧位的腹式呼吸

6.2.3.1 操作:让患者髋关节、膝关节轻度屈曲,全身处于舒适的肢位。患者把手放在腹部上,另一只手放在上胸部,此时,护士的手与患者的手重叠放置,进行缩唇呼吸。精神集中,让患者在吸气和呼气时感觉手的变化,吸气时,护士发出指令让患者放置于腹部的手轻轻上抬,护士在呼气的结束时,快速地徒手震动并对横膈膜进行伸张( quick strech)以促进呼吸肌的收缩,此训练是呼吸系统物理治疗的基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指导,训练的时间每次5~10分钟,训练的效果随次数增加显现。

6.2.3.2 指导要点

6.2.3.2.1 把握患者的呼吸节律:呼吸训练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呼

吸节律被打乱,特别是指导者对呼吸训练不熟练时,不注意患者的呼吸节律,只用自己的节律指导训练,可加重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所以,在训练开始的时候,顺应患者的呼吸节律进行呼吸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6.2.3.2.2 开始时不要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决不是腹式深呼吸,在开

始时期指导患者进行集中精力的深呼吸,可加重患者的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的指导应在肺活量1/3~2/3通气量的程度上进行练习。应理解腹式深呼吸是充分的腹式呼吸。

6.2.3.2.3 应了解横膈的活动:横膈在吸气时向下方运动,腹部上升,了

解横膈的运动,易理解腹式呼吸。

6.2.3.2.4 指导者应从患者的斜角肌的收缩把握患者的呼吸类型。

劳动防护用品基本知识

劳动防护用品基本知识 (第二季度培训教材) 第一节基本概念与分类 一、概念与用品分类 所谓劳动防护用品,是指职工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用品,简称防护品。劳动防护品分为,特种防护用品和一般防护用品两种。 1、特种防护用品: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预防或减轻严重伤害和职业危害的劳动防护用品。 2、一般防护用品:除了特种防护用品以外的防护用品。 二、防护部位分类 1、头部防护用品 头部防护普遍采用安全头盔和头部保护器,即安全帽。通常没有帽███。他们的功能是提供对阳光、雨水和对头部冲击的防护。头部保护器对重装的防护能力是相当局限的,它主要是在有限的空间中提供对冲撞击的保护,因此它代替不了安全头盔。安全头盔的使用寿命在3年左右,当过长地暴露在紫外线下或者收到反复冲击时,其寿命还会缩短。 2、呼吸器官防护用品 呼吸保护装置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过滤呼吸保护器,它通过讲空气吸入过滤装置去除污染而使空气净化;另一类是提供气式呼吸保护器,它是通过一个未受污染的外部气源,向佩戴者提供洁净空气

的装置。绝大多数设备尚不能提供完全的保护,总有少量的污染物补课避免地吸入呼吸区。

(1)过滤式呼吸保护器 过滤式呼吸保护器有5类: 口罩:覆盖鼻子和嘴,由可以去除污染的过滤材料制成。 半面罩呼吸保护器:覆盖鼻子和嘴部位的面罩,用橡皮或塑料制成,带有一个或多个可拆卸的过滤盒。 全面罩呼吸保护器:覆盖眼、鼻子及嘴部,有课拆卸的过滤罐。 动力空气净化呼吸保护器:用泵讲空气松紧过滤器,在呼吸保护器内形成微正压,防止污染物从缝隙中进入呼吸保护器。 动力头盔呼吸保护器:包括过滤器及装载头盔上的风扇。净化的空气吹到头盔之内供呼吸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过滤式呼吸保护器在缺氧空气中起不到任何保护作用。 (2)供气式呼吸保护器 供气式呼吸保护器主要有3种: 长管洁净空气呼吸器:它通过未污染的气流提供洁净的空气。 压缩空气呼吸器:压缩气流通过柔性长管向佩戴者提供空气。 在器官上要有过滤装置以出去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及油污。要有面罩或头盔,空气的压力由阀门来减压。 自被气源呼吸器:空气从钢瓶中通过特殊的面罩提供给佩戴者,全套装置均佩戴在操作者身上。

内科护理_学呼吸系统知识点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咳嗽与咳痰 1.概述:咳嗽本质上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活动,但过于频繁且剧烈的咳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咳嗽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前者为无痰或者痰量甚少的咳嗽,见于咽炎 及急性支气管炎、早期肺癌等疾病;后者伴有咳痰,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 扩症。 2.护理评估: A.病史:诱因;咳痰,主要为痰液的量、颜色、及性状;黄绿色脓痰提示铁锈色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肺水肿,砖红色胶冻样痰或带血 液者常见于克雷伯杆菌肺炎,痰有恶臭味是厌氧菌感染的特征。 B.身体评估:主要看胸部:两肺呼吸运动的一致性,呼吸音是否异常,有无干、湿啰音。 C.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痰液检查,血气分析,X线胸片,纤支镜检查,肺功能检查。 3.护理诊断:清理呼吸道无效。 4.护理措施: A.清理呼吸道无效:病情观察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记录痰液的颜色、量、性质。 B.环境与休息:室温18-20度,湿度50%-60%。 C.饮食: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给予充分水分,使每天饮水量达到1.5L-2L。 D.促进有效排痰:a. 有效咳嗽:适用于神志清醒的病人,方法:病人采取坐位,腹式呼吸5-6次,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呼气,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 秒,身体前倾,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如胸部有伤口可用双手或枕头轻 压伤口两侧,使伤口两侧的皮肤及软组织向伤口处皱起,避免牵拉疼痛。b. 胸 部叩击: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c. 胸部叩击:适用于久病 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d. 体位引流:适用于肺脓肿、支气管扩症等有 大量痰液排出不畅时。e. 机械吸痰:适用于痰液黏稠无力咳出、意识不清或建 立人工气道者。 二.肺源性呼吸困难 1.概述:呼吸困难是呼吸时有异常的不舒服感,病人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可能有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及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等体征。 肺源性呼吸困难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造成机体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所致。 呼吸困难根据其临床特点分3类:A.吸气性呼吸困难:重者可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凹陷。B.呼气性呼吸困难C.混合性呼吸困难2.护理诊断: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 3.护理措施: A.气体交换受损:病情观察,判断呼吸困难程度类型并动态评估病人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环境与休息,哮喘病人室避免湿度过高及存在过敏原;保持呼吸道畅通;氧疗和机械通气的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 B.活动无耐力:保证充分的休息,采取舒适体位,使用枕头、靠背架或床边桌支撑物增加病人舒适度;呼吸训练;逐步提高活动耐力。

呼吸机基本知识

呼吸机基本知识 模式 1、A/C模式:是辅助通气(AV)和控制通气(CV)两种模式的结合,当患者 自主呼吸频率低于预置频率或患者吸气努力不能触发呼吸机送气时,呼吸机即以预置的潮气量及通气频率进行正压通气,即CV;当患者的吸气能触发呼吸机时,以高于预置频率进行通气,即AV。 例:患者调A/C模式时,如果患者没有自主呼吸,那就全部由机器送气即控制模式(PB840呼吸机上会显示C),如果患者有自主呼吸,且自主呼吸频率大于机器设定值时呼吸机即按患者自主的呼吸频率送气即辅助模式(此时送气量也是由事先调整好的参数送气。)(PB840呼吸机上会显示A) 使用A/C模式(定容型)时应调整以下参数:潮气量、呼吸频率、氧流量、触发敏感度,(必要时调peep)。 2、SIMV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是指呼吸机以预设指令频率向患者输送常规通气,在两次机械呼吸之间允许患者自主呼吸。(其实就是指呼吸机在每分钟内按预设的呼吸参数(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比值等)给予患者指令通气,在触发窗内出现自主呼吸,便协助患者完成自主呼吸,如触发窗内无自主呼吸,则在触发窗结束时给予间歇正压通气。 特点:通气设定IMV的频率和潮气量确保最低分钟量; ●SIMV能与患者的自主呼吸同步,减少患者与呼吸机的对抗,减低正压通气的血 流动力学影响; ●通过调整预设的IMV的频率改变呼吸支持的水平,即从完全支持到部分支持,, 减轻呼吸肌萎缩; ●用于长期带机的患者的撤机;但不适当的参数设置(如流速及VT设定不当)可 增加呼吸功,导致呼吸肌疲劳或过度通气。 参数设置:潮气量、流速/吸气时间、控制频率、触发灵敏度,当压力控制SIMV时需设置压力水平及吸气时间。 3、Spont自主呼吸模式:是指呼吸机的工作都由病人自主呼吸来控制的呼吸模式,即病人控制呼吸机,呼吸机仅提供吸入氧浓度,压力支持通气和病人的呼吸末继续抬高,增加气体交换面积(frc)。 参数调整:氧浓度 特点:适用予张立性气胸的患者。 4、压力支持通气(PSV):是一种辅助通气方式,即在有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每次吸气时患者都能接受一定水平的压力支持,以辅助和增强病人的吸气深度和吸入气量。 特点: ●适用于有完整的呼吸驱动能力的患者,当设定水平适当时,则少有人-机对抗,减轻呼 吸功; ●PSV是自主呼吸模式,支持适当可减轻呼吸肌的废用性萎缩;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包括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什么是安全? 安全: 指无物质危险和精神恐慌而使人员处于自由状态。 没有危险因素的劳动条件以保证人们从事劳动过程中不发生人身或设备事故。 指系统中的一种品质,在完成给定条件的功能时,产生的事故损失达到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 安全生产的概念: 是指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作业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 安全生产的范围: 包括工业,商业,交通,建筑,矿山,农林等企事业单位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设备安全,还包括铁路,公路运输及航运,民航,水利电力,消防,农药,农电,以及工业,建筑产品的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建筑产品,劳动防护用品,安全仪器仪表,电气产品等)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况,即人不受伤害,物不受损失。 事故及伤亡事故: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和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伤亡事故指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 工伤: 也称职业伤害,是指劳动者(职工)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意外事故伤害和职业病造成的伤残和死亡。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方针的要点是:“预防” 方针的根本思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预防劳动过程中的伤亡放在工作的首位,保证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利益。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

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企业生产实际,将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应该做的事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作用: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全员参与 明确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其他负责人、各有关部门和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负的责任。 在各部门及员工间,建立一种分工明确、运行有效、责任落实的制度,有利于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使安全工作层层有人负责。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安全培训 三级职业健康安全培训 三级安全培训是指新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厂级、部门级、岗位级职业健康安全培训。 厂级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由总经办组织,公司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实施,内容包括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和劳动纪律、通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知识并解答员工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 部门级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由部门组织,部门经理实施,内容包括部门安全管理制度、部门主要不安全因素和安全注意事项、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主要措施、事故应急处理程序等。 岗位级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由部门安全员组织实施,内容包括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劳动保护用品的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等。 制药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综合控制措施 一.生产过程中常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环境破坏等危害,通过对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可以有效地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是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核心,能够有效提高规章制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保障安全生产,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制药企业,药品生产中的原辅料很多是危险化学品(如甲醇、乙醇、丙酮、浓盐酸等),具有易燃易爆和腐蚀性。且在生产过程通常需要加热、冷却、加压等复杂工艺,这就决定了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有害因素,因此通常会发生火灾、爆炸、灼烫、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等事故。 1.火灾

呼吸机操作流程汇总

呼吸机操作流程表(Drager Savina)

呼吸机操作时情景设置说明1、患者情况介绍

患者,王华,男性,52岁,诊断为:重度颅脑损伤,体重约50kg,目前为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迟钝,直径约3mm,经口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型号为号,插管深度为25cm,已经试行脱机3小时,但患者目前突然心率为126次/分,呼吸微弱,血氧饱和度85%,需要继续行呼吸机辅助通气。 2、现场设置 因此次比赛现场不能提供气源,故参数设置中吸入氧浓度为21%,呼吸机可能会出现吸入氧浓度低报警,为正常现象。 3、参数设置 选择呼吸机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4、报警设置 呼吸频率(Ftot)30次/分,甚至更高。 2010-8-25 Ⅰ. 目的:此SOP的目的是描述呼吸机的使用和一般维护 Ⅱ. 范围:适用于呼吸机的操作 Ⅲ. 规程: 1、开机步骤 连接好主机上的病人呼吸管道,三叉端接上模拟肺,确认MR370湿化罐已加入指定的医用纯净水; 连接交流电,确认面板“~”绿色指示灯亮; 连接氧气,确认氧气压力已调节在~ Mpa范围内;

打开主机背面带有标志的主机电源,确认前面板“?”指示灯亮,同时主机自动进行开机自检; 自检完毕后,屛幕上显示相应的自检完毕图案; 按RESUME CURRENT, 再按PATIENT ACCEPT,机器按上次呼吸机的设定,屛幕进入正常状态; 打开MR410加温器面板右侧的电源开关。 2、关机顺序 关掉MR410加温器电源开关; 断开氧气连接; 关掉主机电源; 按压面板上的“?”静音键。 3、日常保养维护 病人呼吸管道中的白色细菌过滤器不能浸泡消毒,其余与病人呼吸有接触的部分可以浸泡消毒; 主机背面散热风扇的过滤网需定期查看,如有积尘需取出来清洗 (不能搓洗); 病人使用过程中,如管道中储水杯有积水,需取开排水。 4. 参考依据:鸟牌呼吸机使用手册 呼吸机操作流程 适应症: 1、严重吸气不足; 2、心脏呼吸骤停的抢救; 3、呼吸肌麻痹及麻醉的呼吸管理。禁忌症: 1、大咯血; 2、伴有肺大泡的呼吸衰竭; 3、张力性气胸。 操作流程:

内科呼吸系统知识点

内科知识小常识 呼吸系统 1.上下呼吸道的分界线:环状软骨 2.气管在第四胸椎水平分为左右支气管,右主支气管与气管的夹角比左侧陡。管径也大,因此气管插管,误吸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 3.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可引起广泛的小支气管痉挛。 4.正常人肺泡的内表面积可达100m2.每天接触的空气高达15000L,与外界接触机会比其他任何器官都大。肺泡的上皮细胞包括1型细胞,2型细胞和巨噬细胞。1型细胞为扁平细胞,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其间的基底膜融合而成的无定形颗粒层组成的肺泡-毛细血管膜,厚度仅为0.2-10um,有利于气体的弥散。2型肺泡产生表面活性物质,维持肺泡的表面张力,防止其萎缩。。 5.疾病累及肺间质,最终会形成永久性的肺纤维化。 6.肺的血液供应有肺循环和支气管循环,肺循环有高容量,低阻力,低压力的特点,缺氧能使小的肌性肺动脉收缩,形成肺动脉高压,是发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重要机制之一。 6.脏层胸膜无痛觉神经,胸部疼痛是由壁胸膜发生病变或受刺激引起。 7正常人潮气量为400-500ml,呼吸频率为12-18次每分。 8.呼吸系统感染病人,可有白细胞计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有时可有中毒颗粒。 犬吠样:会厌,喉部疾患或异物

9咳嗽金属音调:纵膈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肺癌压迫气管嘶哑性:声带炎,喉炎,喉结核,喉癌和喉返神经麻痹脓性痰常常是气管,支气管和肺部感染的可靠标志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疾病,咳嗽常于清晨和体位变动时加剧,且排痰量较多。 痰有恶臭味常见于厌氧菌感染。 铁锈色:肺炎球菌肺炎 红褐色或巧克力色:阿米巴肺脓肿 10.咳痰粉红色:急性肺水肿,急性左心衰。 砖红色胶冻样或带血液者:克雷白杆菌肺炎 灰黑色或暗灰色:肺尘埃沉着病或慢性支气管炎11.湿化疗法:一般以10-20分钟为宜,温度在35-37摄氏度,不能湿化过度。 12:胸部叩击:由下向上,由外向内 13:机械吸痰:每次吸引时间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大于3min。 14.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喉水肿,喉痉挛,气管异物,肿瘤或受压引起的上呼吸道机械性梗阻。 15:呼气性呼吸性困难:支气管哮喘,COPD等 痰中带血 16.咯血:少量咯血:<100ml每天 中等量咯血:100ml-500ml每天 大量咯血:>500ml每天,或1次>300ml

呼吸机基本知识试题

呼吸机基本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 、机械通气常见适应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道高压常见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报擎为呼吸反比时的处理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导致低分钟通气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患者有自主呼吸时可设的呼吸机模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请写说下列简写字母的中文对照及常用设置值范围 PEEP:I:E: F:Vt: FiO2:Vi: 三、名词解释 1、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2、PSV: 3、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

四、问答题 1、人机对抗的表现及处理? 2、当一患者使用呼吸机时氧饱和度下降,血气Paco2高,PH值7.25,若由您来调节呼吸机参数你会怎么调节? 3、您会从哪些方面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4、患者使用呼吸机后的观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作者: ————————————————————————————————日期:

最新历史版本:GB/T 18664-2002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_1 5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 5.1 一般原则 5.1.1任何呼吸防护用品的防护功能都是有限的,应让使用者了解所使用的呼吸防护用品的局限性。 5.1.2使用任何一种呼吸防护用品都应仔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并严格按要求使用。 5.1.3应向所有使用人员提供呼吸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培训。在必须配备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的作业场所内的有关作业人员和其他进入人员,应接受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培训。SCBA应限于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使用。 5.1.4使用前应检查呼吸防护用品的完整性、过滤元件的适用性、电池电量、气瓶储气量等,消除不符合有关规定的现象后才允许使用。 5.1.5进入有害环境前,应先佩戴好呼吸防护用品。对于密合型面罩,使用者应做佩戴气密性检查,以确认密合。佩戴气密性检查方法见附录G。 5.1.6在有害环境作业的人员应始终佩戴呼吸防护用品。 5.1.7不允许单独使用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进入有害环境,只允许从中离开。 5.1.8当使用中感到异味、咳嗽、刺激、恶心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有害环境,并应检查呼吸防护用品,确定并排除故障后方可重新进入有害环境;若无故障存在,应更换有效的过滤元件。 5.1.9若呼吸防护用品同时使用数个过滤元件,如双过滤盒,应同时更换。 5.1.10若新过滤元件在某种场合迅速失效,应重新评价所选过滤元件的适用性。 5.1.11除通用部件外,在未得到呼吸防护用品生产者认可的前提下,不应将不同品牌的呼吸防护用品部件拼装或组合使用。 5.1.12应对所有使用呼吸防护用品的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定期评价其使用呼吸防护用品的能力. 评价方法参见附录F。 5.2 IDLH环境下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 5.2.1 在缺氧危险作业中使用呼吸防护用品应符合GB 8958的规定。

呼吸机基础知识-11页精选文档

呼吸机基础知识 一、呼吸系统的正常解剖和结构 1、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是气体进入肺脏的门户,为生理性死腔,上呼吸道占一半,呼吸道的阻力约45%来自鼻与喉。 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气管切开一般在第2-4软骨环进行。 2、胸廓由12块胸椎、1块胸骨、12对肋骨、肋间肌和膈肌等组成。在神经的支配下胸廓可随意而有规律的进行呼吸运动。 3、呼吸是机体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外呼吸、气体的运输、内呼吸。 外呼吸是肺毛细血管血液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过程。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换气是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1)呼吸膜的厚度,呼吸膜由含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层、肺泡上皮细胞、上皮基底膜、肺泡间隙和毛细血管膜之间的间隙、毛细血管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2)呼吸膜的面积,气体扩散速率与扩散面积成正比,肺扩散总面积大70平方米。 (3)通气/血流比值约为0.84。 气体运输是由循环血液O2从肺运输到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

内呼吸是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4、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胸廓扩大称为吸气运动,主要吸气肌是膈肌和肋间外肌,胸廓缩小称为呼气运动。 吸气肌是是胸廓扩大而产生吸气动作的呼吸肌,主要指膈肌和肋间外肌。呼气肌是指是胸廓缩小的呼吸肌,主要指肋间内肌和腹壁肌肉。 辅助呼吸肌指斜角肌、胸锁乳突肌、胸背部肌肉。 吸气过程是主动过程,膈肌下降扩大胸廓上下径,肋间外肌收缩,增大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使胸腔容积增大,压力下降,空气进入肺内。 呼气过程是被动过程,肺脏的弹性回缩力和肺泡表面张力构成肺的弹性回缩力,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腔缩小,压力增大,呼气。 二、胸内压和肺内压变化。 1、胸膜腔是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腔隙,内有少量液体,彼此紧贴,中间浆液起润滑作用,减少摩擦阻力;浆液分子之间的内聚力使两层胸膜紧贴在一起。 2、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内压,随呼吸周期性变化。平静吸气末负压为-10--5厘米水柱,安静时呼气末为-5--3厘米水柱,用力时变化更大。在临床上即用食道内压力代表胸内压。 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是使肺维持扩张状态,不致由于回缩力而完全萎缩;促进和利于静脉尤其是腔静脉回流。 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在呼气末或吸气末时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回缩)=-肺回缩压

呼吸机操作规程

呼吸机操作规程

呼吸机操作流程表(Drager Savina)

呼吸机操作时情景设置说明1、患者情况介绍

患者,王华,男性,52岁,诊断为:重度颅脑损伤,体重约50kg,当前为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迟钝,直径约3mm,经口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型号为7.5号,插管深度为25cm,已经试行脱机3小时,但患者当前突然心率为126次/分,呼吸微弱,血氧饱和度85%,需要继续行呼吸机辅助通气。 2、现场设置 因此次比赛现场不能提供气源,故参数设置中吸入氧浓度为21%,呼吸机可能会出现吸入氧浓度低报警,为正常现象。 3、参数设置 选择呼吸机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4、报警设置 呼吸频率(Ftot)30次/分,甚至更高。 -8-25 Ⅰ. 目的:此SOP的目的是描述呼吸机的使用和一般维护 Ⅱ. 范围:适用于呼吸机的操作

Ⅲ. 规程: 1、开机步骤 1.1 连接好主机上的病人呼吸管道,三叉端接上模拟肺,确认MR370湿化罐已加入指定的医用纯净水; 1.2 连接交流电,确认面板“~”绿色指示灯亮; 1.3 连接氧气,确认氧气压力已调节在0.3~0.4 Mpa范围内; 1.4 打开主机背面带有标志的主机电源,确认前面板“?”指示灯亮,同时主机自动进行开机自检; 1.5 自检完毕后,屛幕上显示相应的自检完毕图案; 1.6 按RESUME CURRENT, 再按PATIENT ACCEPT,机器按上次呼吸机的设定,屛幕进入正常状态; 1.7 打开MR410加温器面板右侧的电源开关。 2、关机顺序 2.1 关掉MR410加温器电源开关; 2.2 断开氧气连接; 2.3 关掉主机电源;

呼吸防护

呼吸防护基础知识 及产品培训
技术服务工程师 徐盛

H S E
azard
了解呼吸系统的危害 了解呼吸系统的危害
election
如何选择呼吸防护用品
valuation
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保养
2

azard
了解呼吸系统的危害 了解呼吸系统的危害
3

空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颗粒物,有害气体
H
伤害呼吸系统的因素: 缺氧,空气污染物
4

空气污染物
[GB 2626-2006]
粉尘
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颗粒,一般由固体物料受机械力 作用破碎而产生 如:铺沙、碾磨、压碎、打磨作业
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颗粒,一般由气体或蒸气冷凝产生

如:焊接,浇铸作业
颗粒物
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液滴

如:喷漆,混料,清洗作业
自然界中形体微小、结构简单、不能用眼直接观察、
微生物
须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在室温下以气态形式存在的有害物
毒气
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氯气,硫化氢,二氧化硫
有毒有害 气体
在室温下为固体或液体的物质,经蒸发或升华而产生的气体
有毒 蒸气
如:苯,甲苯,甲醇,甲醛,四氯化碳,汞,油漆稀料
5

颗粒物的特点
纤维 头发 不可见的
细菌 病毒 烟
粉尘
隐密性
不可见性
进行性
累计性
6

呼吸机操作流程图

呼吸机的操作 一、启动呼吸机 按以下步骤启动呼吸机: 1.按下开始/确认按钮。呼吸机将处于待机状态,并显示参数。 开始确认按钮 2.检查参数,确保按照医生的医嘱设定。若参数未正确设定,此时可以调整。 加减按钮 3.当参数显示时,按下输气按钮来启动呼吸机。 通气按钮

运行后,检查以下项目: 呼吸机的灯将亮起并且声响警报将响起。确认所有的视觉警报指示器均 亮起,并可听到警报声响。如果不是这样,则呼吸机需要修理。在故障 未排除前不要使用呼吸机。 当输气按钮被按下时,读出在显示器上闪亮的压力触发和高度设定值。 确认这些设定值与预先规定的数值相一致。 说明为了用户的安全,当呼吸机第一次接上交流电源或者由低压待机状态被开启时,呼吸机将从呼气管路放出第一次呼吸气体。设备的微处理器需要一个循环来建立参考点;就是指运行模式和使用的设置。此过程可防止呼吸机输送错误流量的气体而导致过多的压力集结。

二、停止呼吸机 断开病人与呼吸机的连接。持续按下待机按钮至少3秒。 三、设置的显示 Achieva 呼吸机在不输气时,将显示所有参数的设定。在输气模式下,呼吸机显示10秒参数设定值,然后显示运行数值。在设定被改变后,或者按下开始/确定按钮后,设定值也会出现10秒。设定值和运行数值从不同时显示。某些参数(如低压和高压警报设置)是没有运行数值的,显示器将以破折号(―――)代替。 四、调整参数 按以下步骤设定呼吸机的参数: 1. 按下开始/确认按钮。显示当前设置。 2. 按按钮以选中需改变的参数。则显示器上该参数开始闪亮。 3. 所有上下箭头按钮来调整该参数值。 4. 当显示为所要的值时,按下开始/ 确认按钮来完成操作。 待机按钮(长按3秒) 参数闪烁变暗,加减按钮可以改变数值;重复模式按钮可以更换模式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一、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出院后发病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4.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程序及责任人,处置流程 (一)科主任为本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二)发生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的所在临床科室,应由本科室的质控医生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如遇公休日或其它特殊原因者,应立即报告院总值班,由总值班负责与医院感染管理科联系。 5、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6、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 如传染病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室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 7、床单位消毒:对患者住院期间、出院、转院、死亡后所用的床及床周围物体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 8、感染性疾病传播的环节: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9、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10、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 μm) 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11、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 5μm) ,在空气中短距离(l m )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12、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个人防护用品PPE基础培训

个人防护用品()基础培训个人防护用品()培训 课程目录 职业危害因素基础知识 各类个人防护用品介绍眼脸部防护 听力防护 呼吸防护 手部防护 职业危害因素基础知识 职业危害因素基础知识

职业危害因素基础知识 眼部防护培训教程 为什么要对眼部防护?请观看影片 伤害因素 伤害因素 一、异物性伤害 二、生物性伤害 三、化学性伤害

四、电磁辐射伤害 伤害因素 一、异物性伤害 在工业中,铸造、机器制造 、建筑、采石是发生眼(面) 伤害的主要部门。特别是干 碾磨金属、切削非金属或铸铁,使用手工工具,或手提电动工具,或用气动工具冲刷和修补金属铸件,切割铆钉或螺钉,刮锅炉、碎石或混凝土等作业时的砂粒、金属碎屑异物可进入眼内或冲击面部,引起溃疡、感染,严重的发生眼球破裂或穿透性损伤、面部皮肤破裂或鼻骨损伤等。 伤害因素 二、生物性伤害

主要发生在养蜂人员、林业、野外勘测人员遇到虫咬、蜂蜇。 伤害因素 三、化学性伤害 生产过程中酸碱液体或腐蚀性烟雾进入眼中或冲击面部皮肤,可造成角膜或面部皮肤的烧伤。例如,打开装有腐蚀性液体的筒或罐由于压力过大使液体喷出等。 伤害因素 四、电磁辐射伤害 电磁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有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等,非电离辐射有近紫外辐射、红外辐射、射频与微波辐射及激光辐射等。 电磁辐射 1、电离辐射

核爆炸中产生的γ射线、β射线中子辐射可引起眼结合膜炎、晶体不完全浑浊或完全浑浊。 中子辐射对眼视网膜的损伤,可引起血管 膜水肿、肿胀。常见于对石油勘测时使用 镅-铍中子设备引起。 电磁辐射 2、非电离辐射 紫外辐射,可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生产中电焊和乙炔焊接或切割作业,碳弧灯和水银灯制板或摄影紫外线等会产生。此外,雪地、高空、高山、沙漠、海面作业也常易发生。 红外辐射,主要引起晶体损伤。红外线被眼组织吸收产生热效应致使晶体浑浊及视网膜灼伤。常见于金属加热、熔融玻璃、强发光体、焊接等作业。 电磁辐射 2、非电离辐射 射频辐射和微波辐射,主要是加速晶体老化,引起白内障。相关设备有高频淬火、塑料制品热合、微波发射和食品加工设备等。

呼吸保护装备知识问答

呼吸保护装备知识问答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呼吸保护装备知识问答1、呼吸防护装备的使用是否包括在COSHH标准内容里? 答:是的。健康危险物质控制标准与EC指令80/110/EEC是适宜的。 COSHH的目的就是要严格控制用于或组成制造流程物质的使用,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或者是维护期间(也就是颜料喷涂及清洗)或是处于正常状态下进行控制。 2、那么我遵守COSHH标准必须做些什么呢? 答:我们不能完全回答这个问题,因为COSHH手册(在各大书店中都可购得)涵盖了大量内容,所以无法将所有资讯都收纳进这个指南里面。 不过我们可以为您描述显着要点。作为一个雇主,您有义务出具一份书面的风险评估报告。由于这需要进行某些作业,比如测量空气中的污染物,您自己可能没有能力完成这个评估。 有些商业的健康及安全顾问能为您完成这部分评估。一旦风险被知晓,规章即要求传达控制测量标准以及维持这些标准。同时也要求您监控这些标准在你的员工健康方所所起到的效力。 3、何为试戴测试? 答:这是一种检查面具与人脸部贴合的牢固程度及与配戴者脸部是否能充分密合的方法。同时这也能确保错误的试用面具不被选用。 4、试戴测试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紧密配戴的面具性能取决于配戴者的皮肤与面具密封条之间能 否达到一个良好的接触。不恰当的配戴会影响到给配戴者提供的防护。 出于恰当配戴及谨慎使用的考虑,在日复一日配戴面具的过程中,试戴 测试是不可缺少的。 5、我了解我的员工暴露在何种的环境中,因为我所购进的原料容器 上已经有标明。这样还不足以代替这个评估吗? 答:规章规定:雇主在没有事先进行风险评估之前,有可能损害到 员工健康的情况下,严禁开展任何工作。 6、有个评估报告显示我所使用的某种化学品OEL值超标三倍。OEL 值指什么?我应该怎样做呢? 答:OEL值是指最大容许暴露量。OEL值是决定进行健康与安全防护 的安全线。 如果浓度低于OEL值,则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一旦你所使用的任 何一种化学物质浓度超过OEL值,则需马上采取措施。 例如:二甲苯目前的浓度为300ppm.OEL为100ppm;300/100=3,因 此此种情况适用一个半面式面具及一个A1过滤器[保护系数(APF)为10. 7、一次性防尘口罩的保护系数是什么意思? 答:这是指配戴者预期达到的一个保护水平。这个指标能根据OEL 值的倍数来确定使用某种特定型体面具时能防护的最大浓度。 8、我如何判断灰尘是细尘或是微尘?

劳动防护用品基础知识培训试题图文稿

劳动防护用品基础知识 培训试题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劳动防护用品基础知识培训试题日期:姓名:部门: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 分,共计45 分) 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照章执行。 A、劳动防护用品 B、劳动工具 C、福利待遇 2、《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A、生产安全事故 B、特大火灾、交通事故 C、重特大人身伤亡事故 3、下列( )的说法是正确的。 A、工人在放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作业时应该使用化纤防护用品 B、允许将劳动防护用品折合为现金发给个人 C、发放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准转卖 4、防止毒物危害的最佳方法是( )。 A、穿工作服 B、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品 C、佩戴呼吸器具 5、依照《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应履行( )义务。 A、遵守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B、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C、坚持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6、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合同时,要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工作过程中( ),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工资福利等 B、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 C、单位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 7、进口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 )制度。 A、安全许可证 B、国家统购制度 C、国家适当限制 8、劳动防护用品分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和( )劳动防护用品。 A、特别 B、特种 C、个别 9、( )负责申报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和进口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检验。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B、国家劳动防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C、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10、操作机械时,工人要穿“三紧”式工作服,“三紧”是指( )紧、领口紧和下摆紧。 A、袖口 B、裤口 C、裤腿 11、正确佩戴安全帽有两个要点:一是安全帽的帽衬与帽壳之间应 有一定间隙;二是( )。 A、必须系紧下颚带 B、必须时刻佩戴 C、必须涂上黄色 12、安全带应( )。 A、将绳打结后使用 B、高挂低用 C、将挂钩直接挂在安全绳上使用 13、下列说法( )是正确的。

呼吸机的基础知识(基础篇)

呼吸机的基础知识(基础篇) 摘要:讲述对呼吸机的基本认识和简单的介绍原理以及对呼吸机的人机界面的学习,这对以后开展 呼吸机的维修和基本操作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起源/功能/术语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basic knowledge on the Ventilators and introduced the simple principle, as well as ventilator-learning interface, which is helpful carrying out breathing machine maintenance and basic operation. Key words: Origin,features,terms 呼吸机是一种常用的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它广泛应用于急救、麻醉、术后恢复、呼吸治疗和呼吸维持,在医院设备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美国呼吸病学会抽样统计,目前因呼吸机的普遍使用,使临床抢救的成功率大大提高(约提高了50%)。 20世纪初,随着电力技术的运用,体外负压技术得以研究和发展。 1928年,Drinker和Shaw发明“铁肺”箱式负压治疗机,成功抢救8岁患脊髓灰质炎的小女孩,开创了“机械通气”史上的里程碑。 在30~40年代,欧美脊髓灰质炎大流行,铁肺、胸甲式和袋式体外负压通气机大量使用,取得一定效果,但对ARDS无效。 20世纪初,人工气道技术和喉镜直视气管插管技术成熟,正压通气在麻醉和外科领域得以迅速发展。 1940年,第一台间歇正压通气(IPPV)麻醉机被发明,用于胸科手术和ARDS。 1946年,Bennet 公司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初具现代呼吸机基本结构的间歇正压呼吸机PR-1A (气动气控压力限制型)。同年,Bird公司也研制出Bird mark Ⅶ。 1950年,Engstr?m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容量切换型呼吸机,标志着第二代呼吸机的诞生。60年代后,随着半导体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由电子器件控制、监测、气体的压力和容量及带简单报警功能的呼吸机被开发出来,如Servo 900A, Bennet MA等。在这一阶段,由于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研究,一些新的机械通气概念和技术得以发展和应用,如PEEP,CPAP,IMV,SIMV等出现。 80年代以后,人们对呼吸生理的了解更加深入,此时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成熟,机械加工工艺日臻完善,这些技术引入呼吸机的设计和制造之中,使呼吸机的性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81年,Servo 900C 研制成功,通气模式多、稳定性好、监测报警参数多、氧浓度调节灵活、同步响应时间短,使其在整个80年代10年间,占有一定优势。同时代的还有:PB7200, Bird-6400等。 90年代,临床对呼吸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更高,在电子机械方面研制出高速比例阀,开发Servo-300/A,用了两个高速比例阀。自80年代以来,呼吸机的通气模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普通定压和定容型通气模式的基础上相继出现了以下通气模式: SIMV(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 PSV(压力支持通气), PRVC(压力调节容积控制), PRV(压力释放),BiPAP(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Auto-Mode, ASV(适应性容量通气),APV (适应性压力通气)PPS等,自动插管补偿ATC同步方面在压力触发的基础上增加了流量触发(flow-by)。 近几年,经多点改进的辅助通气模式和监测报警向智能化发展,更接近生理状态,如:Siemens-300A, PB-840, Evita-4, Galileo.此外,便携式急救呼吸机和家用呼吸机进一步发展、不需要压缩空气的微涡轮、微泵多功能呼吸机上市:NPB740, 760等。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的呼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 一、职业防护原则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 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 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 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 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 /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 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 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 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 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 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 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 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门诊小手术等有创操作前,应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下做“感染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