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九年级历史下册《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教案、教学设计

2.设想二:问题导向,培养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如“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时期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点?”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西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鉴。
4.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经济发展概念。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数据等,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黄金时代的发展状况。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4.采用比较法、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练习:
1.选择题:设计一些关于西方经济发展黄金时代的选择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分析题:让学生分析某一国家在黄金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应用题: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互相交流解题心得。
5.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70年代滞胀危机(转载)

70年代滞胀危机(转载)⼀、滞胀危机 1950-1973年是欧洲经济的黄⾦时代。
但是⼤约从1973年-198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以滞胀为特征的经济危机。
滞胀的含义是:经济低速增长及⾼失业率与通货膨胀并存发展、相互纠结的现象被称之为“滞胀”。
也可以简单地说就是⽣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
说这是新现象是因为在通常的经济危机中,⽣产下降的同时,产品过剩,物价随之下降,银⾏信贷崩溃。
但是这⼀时期的危机是⽣产下降的同时,物价继续上涨。
过去解决危机的办法是⽤财政⾚字、⼤量发⾏货币的办法来提⾼物价,最终刺激⽣产来摆脱危机。
但是这个时候这种办法不⾏了。
因为⽣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同时存在。
所以这是⼀个新现象。
危机的表现主要为以下⼏个⽅⾯:⼯业⽣产⼤幅度下降、股票下跌、失业率增⾼、物价上涨、货币危机。
造成滞胀的原因,主要是三条:第⼀,财政原因。
西欧国家的经济由于国有化,造成⽣产效率低,甚⾄严重亏损。
再加上福利国家开⽀使政府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
这是⽣产发展速度减慢,物价上涨的⼀个原因。
第⼆,⾼税。
因为财政⾚字加上⽣产发展速度减慢,政府的财政困难更加加剧,为了弥补财政⾚字,政府只能增税,这就形成了⾼税,但是⾼税可能在⼀时增加政府收⼊、弥补财政⾚字,但是⾼税使企业利润减少,个⼈收⼊也减少,⼜使物价进⼀步上扬,形成了恶性循环。
第三,这段时期内发⽣的两次⽯油危机加剧了经济危机。
西欧国家对⽯油的依赖要⽐美国严重得多,除英国外,西欧国家的⽯油的3/4需要进⼝,主要是中东国家。
⽯油涨价使西欧国家的⽣产成本⼀下⼦提⾼。
⽯油价格虽然是经济体制之外的因素,但是产⽣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经济调整 由于从80年代初期起,西⽅各国陆续采⽤新的经济政策,逐渐⾛出滞胀局⾯,经济从衰落⼜重新⾛向低速发展。
这时期解决滞胀这⼀经济危机的新现象的办法主要是以撒切尔夫⼈和⾥根为代表的货币紧缩政策。
他们采⽤的经济学理论主要取⾃针对凯恩斯主义的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A.军备竞赛 B.恢复经济
c.防苏反苏 D.与美国抗衡
4、欧洲共同体成立的时间是 ( D )
A.1963年
B.1951年
C.1958年
D.1967年
第14课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5、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时间是 ( D )
A.20世纪60年代初期
B.20世纪70年代后期
第14课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二、西欧的振兴与欧共体的建立 1、西欧振兴
战后困境:经济凋敝,困难重重 原有的经济基础
原因 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各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时间: 50年代初 ---恢复到战前水平
50—70年代初 ---稳定持续发展
2、联邦德国的崛起
经济增长最迅速;西欧实力最强的经济大国
C.20世纪80年代初期
D.20世纪80年代后期
梯级能力 6、欧洲国家建立欧共体的根本原因是
( D)
A.自身安全得不到保证
B.美国的霸权政策威胁到了它们的国际地位
C.联邦德国阻碍了它们的发展
D.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7、二战后,促使包括美国、日本、欧洲在内的资本
一、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发展的原因?
1、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第一,二战期间美国损失较小,而巨大的军火需求又
大大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政局稳定; 第二,战后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赚取高额利润; 第三,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 第四, 战后各国的重建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
第四主题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
第14课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14课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及其实施素材川教版

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及其实施在1980年11月美国的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里根以压倒多数获胜,当选为美国第40任总统。
1981年2月5日晚,里根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国情演讲中提出了“经济复兴计划”。
该计划长达300页,其主要内容为:压缩联邦开支,大幅度降低个人和企业的税率,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所设置的各种规章条例,制订稳定货币的政策等。
很明显,这项计划的理论基础来自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学说。
该计划的推出标志着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转变,即从凯恩斯主义的干预性膨胀政策向自由放任性紧缩政策转变。
从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始,美国历届政府都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实行大政府、高税收、多规章、大开支的政府干预经济政策。
里根上台后,美国政府开始根据他的“经济复兴计划”,运用与凯恩斯主义不同的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理论,实行小政府、低税收、少规章、小开支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里根强调,只有通过减税,放松管制,才能提高自由企业在自由市场中的经济性,才能以此来打破美国经济的停滞局面,恢复美国经济的增长能力。
总之,里根政府“经济复兴计划”的基本原则就是:减税、减规、减开支和节制通货流量。
这些来自于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的经济复兴原则被人们称为“里根经济学”。
根据“里根经济学”所制订的“经济复兴计划”,里根政府把1982年度预算砍去414亿美元,1986年度砍去958亿美元。
砍去预算后,被削减的项目涉及范围很广,从失业补助金到铁路、邮政的津贴等,不一而足。
但是里根政府并没有削减国防开支。
为了与苏联争霸,里根政府甚至增加了军费,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制订和推行“星球大战计划”。
在大砍预算的同时,里根政府推出减税和加速设备折旧以及减少行政规章等方案,1981年7月,里根的减税方案在国会通过,联邦政府税收在1982年度就将减少539亿美元,而到1985年度就将减少1 000亿美元以上。
作为政府放松管制、减少规章限制的第一步,里根政府解除了对石油价格的管制。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_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其原因是() A.奉行凯恩斯主义B.实行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D.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西欧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故A项正确。
答案:A2.今天的美国惠普公司不是惠普家族独家经营,也不是惠普家族独家拥有,它是由无数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在经营,它是藏富于民的一种手段。
这里“藏富于民”指的是()A.“经营者革命”B.“人民资本主义”C.福利制度的建立D.实现企业国有化解析:惠普公司的这种状况,实际指公司的股票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有,而是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资本家不再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故选B项。
答案:B3.美国股票持有者从1953年的4.2%增长到20世纪末的70%,股份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主体的根本原因是()A.企业规模的扩大B.生产力的发展C.国家干预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解析:题干中的数字说明美国股票持有者大量上升,这是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人民资本主义”趋势,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B4.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简单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却日趋复杂化。
后者出现的原因是()A.“经营者革命”B.福利国家的出现C.国有化的推行D.股票呈现分散化的趋势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
由于二战后企业经营方面出现了“经营者革命”,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A5.一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1976年前后的荷兰,没有多少荷兰人会非常努力地工作。
如果你曾试着工作过,但不喜欢,也可以停止工作。
在富裕社会,人们不会因为变得更为富有而感到更幸福,与朋友和亲戚们在一起的时间才能带来幸福……而今欧洲国家正在禁止懒惰。
世界经济格局演变

2021/3/10
授课:XXX
10
8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格局新调整
(二)南北经济矛盾加剧,差距扩大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普降,经济动 荡起伏不定;
❖发达国家忽视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和投 资,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
欧洲 议会
2021/3/10
70年代西方的“滞胀”是“增长性衰
退” 2021/3/10
授课:XXX
4
苏联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苏联经济主要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的投入。 以重工业为主,服务业比重很小。
西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科技革命。
60年代西方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A、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第一产业 比重缩小,
第二产业先升后降,第三产业大幅度上升; B、产业构成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发展
8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格局新调整
1、欧洲联盟
(1)欧洲联盟形成的单一市场区域经济集团是目 前最有成效、 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
•前身——欧洲共同体(EC)。 •欧洲共同体是三个独立活动组织——欧洲煤钢 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的统称。
2021/3/10
授课:XXX
17
EU
1987年苏联世界第二大国地位被日本取代
2021/3/10
授课:XXX
7
苏 联苏经联经济济地大位国地下位降丧的失的主原要因因 素
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科技革命长期没有受到重视 没有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中 争霸政策耗损国力,造成畸形发展
2021/3/10
授课:XXX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

危机和 经济的 调整
70年代发生 危机,经济 地位下降; 80年代进行 调整,经济 发展受限 持续稳定发 展,进入新 经济时代
①经济发展弊端日益显露, 受到石油提价的严重打击; ②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新经济 的出现
①改革社会经济; ②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 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 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③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重
4、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 要 增强。 原 5、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
因
阶段 战后的 繁荣
时期
表现(特点)
原因
20世 纪五 六十 年代 20世 纪七 八十 年代
20世纪 九十年 代以来
持续发展,西 部和南部繁荣
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 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 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 业; ③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 境
1973年后,英国、丹麦、爱尔兰 、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 共体,成员国扩大到12国。 1993年11月,欧洲共同体更名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为 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1995年,奥地利、芬兰、瑞典加 入,成员国增至15国。 欧洲联盟(欧盟)会徽 2004年5月1日,爱沙尼亚、拉脱 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 发展趋势: 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 塞浦路斯10国正式加入,欧盟增至25 成员国数量不断增多, 国。 至2007年1月止共有27个成员国, 联合领域不断扩大, 一体化程度不断增强。 总面积432.2万平方公里。 5月9日为“欧洲日”。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 个“黄金时代”。 工业总产值从1961年的5233亿美元上升到 1971年的10634亿美元;1965---1970年美国 的工业生产以18%的速度增长;1970年美国拥 有世界煤产量的25%,原油产量的21%,钢产 量的25%;1971年美国拥有汽车1.11亿辆, 83%的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1970年美国农 产品比1950年增长了2倍,一个农民能养活 47.1个人。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教案川教版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共享预习资源,监控学习进度。
-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接触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解决课程难点做准备。
3. 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繁荣
- 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
4. 西欧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动
- 法国、联邦德国等国的经济奇迹
5. 日本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 战后重建与经济奇迹
- 高度增长期的特点
6. 西方经济发展“黄金时代”的影响
- 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学生需理解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难点在于如何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格局变化。
举例:探讨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以及西方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变化。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举例:分析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繁荣,以及西欧国家在此期间的经济奇迹。
(3)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学生需了解这些国家在“黄金时代”的经济政策和取得的成就。
举例:探讨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应用,欧洲一体化进程对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以及日本在战后高度增长期的特点。
2. 教学难点
(1)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学生需理解不同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国家经济发展,难点在于政策与经济成果之间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欧盟 D.联邦德国
2.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新经济时代。
在这个时代,美国经济的最主要特征是()
①信息化②全球化③多极化④军事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 )
①新经济时代②迅速繁荣时期③持续调整时期④危机和滞胀时期
A.④①②③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
4.右侧材料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加大发展教育事业力度
C.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D.接受外来的经济援助
5.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主要经济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
A.日本经济发展较为缓慢B.欧盟成立促进经济发展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D.其他同家经济发展停滞
6.20世纪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通过实施所谓的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率三条道路”,推行改革,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下列对于美国“新经济时代”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B.保持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和政府减少财政赤字的同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C.“新经济”主要牲是信息化和区域化
D.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与以前有本质的不同
7.(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
”为此,1967年欧洲人采取的措施是()
A.接受美国援助 B.加入WTO C.成立欧共体 D.建立欧洲联盟
8.欧洲是二战的主战场,经济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
但是到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经济已基本恢复,各国工业生产大体达到或超过战前水平。
二战后西欧经济能够迅速恢复的外部原因是()
A.西欧劳动者技术素质高 B.西欧工业基础雄厚
C.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D.各国政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9.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A.国际联盟 B.欧洲联盟 C.联合国 D.世界贸易组织
10.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总体上已恢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
促进当时西欧国家经济恢复的原因不包括
A.原有经济基础好
B.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C.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D.欧洲联盟的建立
11.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亿美元的国
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点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
”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
A.俨然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B.经济强国地位显著
C.国际地位可与美欧匹敌
D.在联合国中举足轻重
12.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主要有()
①日本进行社会改革②美国对日本的扶持③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刺激④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⑤确立“科技立国”的政策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3.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B.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C.20世纪末,欧盟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D.21世纪初,美国经济开始进入新经济时代
14.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文中的“挑战”是指()A.美国经济的滞胀 B.苏联的威胁
C.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 D.中国的崛起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 B.朝鲜战争的刺激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国民经济军事化
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1967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组成的“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联营”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洲共同体发展为欧洲联盟。
2007年其成员国增至27个。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共同体是在什么形式下出现的?
(2)二战后西欧振兴的原因是什么?
(3)欧盟成立后发挥了什么作用?
17.请你考察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找出其共同点。
你觉得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法国)戴高乐在各个领域里都推行其独立自主的政策。
……到197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
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
——《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
我们的利益才是永久的。
——帕默斯顿勋爵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西欧“东山再起”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决定国家之间关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2C 3B 4D 5C 6C 7C 8C 9B 10D 11B 12D 13A 14C 15C
16答案:(1)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战后西欧国家在经济上完全依靠美国的局面已经改变,它们为重振西欧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而决心走联合自强的道路。
1967年,法、意等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2)原有的经济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各国政府采取了各种干预经济生活的措施。
(3)欧盟成立后,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答案:共同点:美国援助;采用先进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制订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值得中国借鉴的有: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要大力发展教育,努力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坚持改革开放,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等。
18.答案:(1)①美国的援助②利用高素质的劳动力③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2)成立了欧洲共同体;西欧各国努力发展提高国际地位。
(3)国家间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