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欧洲的发展
近代欧洲国际关系史

一)知识结构国际关系主要指主权国家以及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
只有当人类进入到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世界越来越联系为一体的情况下,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才开始出现。
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有三种基本类型:1.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与斗争。
2.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侵略与反侵略、奴役与反奴役的矛盾与斗争。
3.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
从国际关系演变的过程来看,世界格局的演变是其核心内容。
本专题包括1、3两种类型,按以下几个时期来论述。
一、16世纪下半期新航路开辟以后至一战1.16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中期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确立的时期,也是早期西、荷、英、法向外扩张充满矛盾斗争的时期。
这构成了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中心内容。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
17世纪,英、荷之间发生三次战争,荷兰战败,失去了海上强国的优势018世纪,英国又同法国进行了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不仅掌握了欧洲霸权,而且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英国对欧洲大陆推行均势政策,多次组织反法同盟。
1815年拿破仑战败,英国和欧洲的封建君主们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建立了近现代史上第一个国际关系格局——维也纳体系,重新划分了欧洲的势力范围,奠定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
这个体系中,英国的霸主地位得到巩固,法国受到削弱,俄国实力增强。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为了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争夺海外商品市场,欧洲列强们极力向外扩张,冲突不断,1853年至1856年,英、法同俄发生了克里米亚战争,俄国遭受失败。
1870年至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德国崛起,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2.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一战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候,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他们之间国家实力的对比,后起的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市场。
近现代史大事年表(英美法德俄日国别大事年表)

近现代史大事年表英国一、光荣革命前的英国都铎王朝:1485~1603(近代英国开始)亨利八世,为子嗣和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庭宣布决裂,成立英国国教(即圣公会)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莎士比亚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1603年,詹姆士一世,斯图亚特王朝开始1620年,对新教徒的镇压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号"抵达美洲1628年,《权利请愿书》1628年,解散议会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1年,《大抗议书》1642~1651年,英国内战爆发1649年,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的儿子)被处决(1.30),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5.19)1660年,(查理二世)王朝复辟【詹姆斯二世(查理二世儿子)继承王位,后被罢黜。
】17世纪,出现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洛克1679年,成立托利党(今保守党)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二、光荣革命------一战以前的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1721~1742年,罗伯特•华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责任内阁制由此形成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801年,合并爱尔兰,"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成立1832年,议会改革1836年,宪章运动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1837—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执政,英国的黄金时代,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在生产及贸易方面跃居世界首位,到处推行炮舰政策,夺取海上霸权,侵占殖民地,搜刮别国财富。
从欧盟东扩看欧洲政治一体化发展趋势

初显成效, 但是 , 其政治一体化作为一体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不是很完善。因此 , 欧盟政治一体
化 已经成为欧盟 内部 以及 各 国关 注 的焦 点 。
一
、
欧 洲 政治 一 体 化 的进 程
半个 多世纪 以来 , 欧盟 政治一 体化在一 系列条 约和欧盟 认 同的基础上有 了很 大的发展 , 主要 表现在 它
了欧洲联 合 的必 要条件之 一就是 推翻君 主专制制 度 , 行共 和制 J 实 。他们 的思 想 对欧 洲一 体化 的发 展具
有很大 的理论指 导意义 。法 国大 革命在一 定 的程 度上推进 了欧盟 政治一体 化 , 这是 因为 , 随着大革 命 的原
则与理念的传播 , 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 中, 欧洲大陆初步实现了政 治体制上的现代化 , 欧洲政
On t e Tr n s o h l ia n e r to n Eu o e h e d ft e Po i c lI t g a i n i r p t fo h r m t e EU s wa d Ex a so Ea t r p n i n
G ig —h U Q n —zi
第2 4卷第 3期
辜庆志 从欧盟东扩看欧洲政治一体化 发展趋势
17 2
治 的统一性 和现代性 加强 了… ; 同时 , 陆体 系 和《 破仑 法 典 》 对 欧盟 政 治 一体 化 的形 成 也起 到 了很 大 拿 也 大 的促 进作 用 。2 0世纪 初争取 “ 洲联 合 ” 欧 的运 动积极 开展 , 联合 的思想 也得 到 了进一 步 的发展 。二 战 前
ma n c u tis i r p a i n c n had y a h e e c n e s s S he Eu o e n e o o i n e r t n i a d t i o n re n Eu o e n Un o a r l c iv o s n u , O t r p a c n m c i tg ai sh r o o
世界近现代史资本主义发展演变史

世界近现代史资本主义发展演变史复习要求:掌握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和政治特征。
一、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产生时期1、经济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萌芽2、政治特征: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开展反封建斗争这一时期的主要反封建斗争主要形式是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各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是指导思想。
二、16—18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经济特征(1)这一时期,工场手工业一直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
(2)欧洲出现了“商业上的革命”和所谓“价格革命”。
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各地的商品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意大利的商业地位被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英国、尼德兰所代替。
大量贵重金属源源流入欧洲,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3)欧洲国家加紧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海外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贩卖黑奴等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
(4)欧洲各国工场手工业发展不平衡,荷兰、英国等处于领先地位。
法国经路易十四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西欧国家。
2、政治特征(1)这一时期处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在少数先进国家——英、美、法等国爆发,并取得胜利。
(2)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欧洲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学说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整套构想。
(3)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封建统治,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但封建势力依然强大,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都出现过多次反复,欧洲的封建君主国一度战胜资产阶级的拿破仑帝国,恢复封建统治秩序。
三、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经济特征(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到1840年前后工业革命完成。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七)·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
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
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
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对20世纪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第一次重大变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力量削弱,但仍企图支配世界;美国和日本崛起,也要分享世界霸权。
因此,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建立:①时间:1919年1月-1922年;②构成:凡尔赛体系由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的和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由《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构成2、建立过程(1)凡尔赛体系的建立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美、英、法三大国操纵了会议,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
①列强参加会议的各自目的国别主要目的美国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英国英国希望保持海上绝对优势,维护庞大的殖民帝国,竭力主张削弱德国的海军,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要求德国支付战争赔款;为了防止法国势力过分膨胀,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实际是“势力均衡”政策)法国法国力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要求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
意大利意大利希望扩大领土日本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②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列强各自的目的不同,因此,在相关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矛盾斗争。
巴黎和会主要讨论的是欧洲和世界霸权问题,所以,矛盾斗争主要发生在英法美三国之间。
欧洲文明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一、引言欧洲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不仅孕育了独特的文化、艺术和科技,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在参加欧洲文明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对欧洲文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欧洲文明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欧洲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以其独特的哲学、政治、艺术和体育成就著称于世。
通过对古希腊文明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民主政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古希腊哲学对后世的影响。
2. 罗马文明:罗马文明继承了古希腊文明,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罗马法、罗马建筑和罗马帝国等都是罗马文明的杰出代表。
通过学习罗马文明,我认识到了法治精神和建筑艺术的伟大。
3. 中世纪欧洲:中世纪欧洲是欧洲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基督教成为欧洲社会的精神支柱,而骑士精神和封建制度则构成了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
4.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文明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追求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科学和哲学成就为后来的欧洲文明奠定了基础。
5. 近现代欧洲:近现代欧洲经历了工业革命、政治变革和社会进步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在这一时期,欧洲文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科技革命、民主政治和人权观念的普及。
三、欧洲文明的特点与价值1. 人文主义:欧洲文明始终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人文主义思想贯穿于欧洲文明的各个方面,成为欧洲文明的重要特点。
2. 法治精神:欧洲文明注重法治,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和公正。
法治精神为欧洲社会带来了稳定和秩序,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 科学精神:欧洲文明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科学精神推动了欧洲文明的科技进步,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4. 艺术创新:欧洲文明在艺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古希腊雕塑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再到现代音乐和戏剧,欧洲艺术不断创新,为人类文明贡献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4、17世纪的欧洲

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 年3月24日),本名伊丽莎白· 都铎,于1558年11月 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王国和爱尔兰女王, 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终身未 嫁,因被称为“童贞女王”。她即位时不但成功地 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 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格 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 莎士比亚、弗朗西斯· 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 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在英国历史上 在位时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 代”。
B阶级关系的变化 城市中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农村中出现了新贵族 两者同与不同 有共同经济利益,决定了革命中结成同盟。
英国阶级关系的变化
封建贵 族分化
封建贵族 新贵族(经营资 本主义农牧场或 兼营工商业) 金融银行家、大商 人、手工工场主和 租地农业家
革命对象
资产 阶级
革命的领 导阶级
宗教宽容政策
伊丽莎白44年的统治期间英国宗教分歧的斗争 非常强烈。1530年代里亨利八世与天主教决 裂,英国圣公会建立。爱德华六世的短暂统治 期间圣公会的教义日益完善。玛丽统治期间圣 公会失去了其统治地位。伊丽莎白恢复了圣公 会的地位。在伊丽莎白统治的最初两年间她就 发布了至尊法和单一法令,规定国王同时是教 会的最高领导人。 虽然她试图在宗教极端派之间寻找一条折衷的 路来走,但她本人无疑是一个新教徒。
斯图亚特王朝
斯图亚特家族起源于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12世纪初,斯图亚 特家族迁居英国,该家族的一名成员被苏格兰国王任命为宫廷 总管“斯图亚特”,此后,该家族世代继承这个职务,即渐成 其姓。14世纪初,斯图亚特家族的瓦尔特和苏格兰国王罗伯特 一世的女儿结婚,其子在1371年继承罗伯特一世为苏格兰国王, 即罗伯特二世。斯图亚特家族开始统治苏格兰。 当亨利七世成为英格兰都铎王朝国王后,由于自己是非正统后 裔的身份,因此开展对外和亲的政策,以稳定英格兰与邻国的 关系。而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四世也意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因此 英苏两国于1502年达成“长期的”和平协定。詹姆士四世于次 年根据协定,与英王亨利七世长女玛格丽特· 都铎结婚。这次联 姻最终都成为了不列颠和平统一的基础,因为这次联姻令詹姆 士四世的后代拥有英国王室血统,也即是令斯迪瓦特王室获得 了英格兰王位的继承权,而这继承权正正是英格兰和苏格兰日 后成为共主邦联甚至统一为一国的基础。
欧洲文明的特点和历史沿革

二 古典文明 (希腊和罗马)
尽管希腊和罗马都被称之为古典文明, 两者之间的差异却显得如此之大。与希 腊不同,罗马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制度 建设和法律上。罗马人建立起了强大的 帝国,重法度、重制度,一切都有法律 规定。罗马人也重视教育,任何人都需 要能读、能写,还要学习修辞,只有这 样,才能够有较好的出路。希腊文化重 理想,罗马文化重实用,两者结合,就 奠定了皆有感性理性的古典文明。
四 转向近代:文艺复兴
这是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的世界,这也是马基雅 维里、伊拉斯谟与托马斯· 莫尔建功立业的时代。 但丁 、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人提倡研究希腊罗马文化,谴 责封建制度的愚昧,呼吁人的“新生”。徐梵澄先生 在《希腊古典重温》中有言:“十三、十四世纪的意 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其实“未尝‘复’出古代文化到 什么地步。”但是,“它的光明,至少透过了它以前 一千年。” 文艺复兴蕴含着的非凡的创造力,表现在 诗歌、绘画、雕刻、建筑、政治、戏剧、舞蹈方面无 可比拟的创造性,对欧洲文明的现代转向起到了无以 伦比的作用。
二、欧洲历史沿革
古典时期 希腊 罗马 中世纪文明 教会制度 贵族制度 封建制度 近代文明 6场运动 现代文明 6种和谐
二、欧洲历史沿革
国事、家事、天下事,都要求我们对于 欧洲文明的特性有一透彻理解。 究天人 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谓之 史学。坚实前行,一扫媚尘俗气,终成 千古灿烂一灯,谓之文明。以天下为己 任,以时空为坐标,以生命为关怀,能 使我们气韵生动,更加全面地理解和享 受当今的艺术、生活和精神世界。
一、欧洲文明的特点
哈贝巴斯指出:“从历史经验看,欧洲文化几 百年来因为城乡的对立、教会和世俗权力的冲 突、信仰与知识的竞争、政治传统和与之对立 的阶级之间的斗争而成为一种比其他文化都撕 裂得更加厉害的文化。正因为此,欧洲人从痛 苦中学会了承认分歧,用各种手段缓和对立和 紧张关系。这种共同遭遇和共同命运造成了欧 洲人要共同去塑造政策的意识。这是欧洲特性 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欧洲的发展
利用革命和改革,较早确立了先进社会制度,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欧洲的殖民掠夺使其积累了大量资本,并获得原料和市场;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使欧洲一度领先于世界。
◆二战后欧洲复兴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提供了大量资金;大量采用高新技术;欧洲工业基础好,劳动者素质;加强各国合作,建立欧洲联盟,走政治经济一体化道路
◆二战后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和欧盟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原因:战后欧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美苏两极格局威胁欧洲国家安全
影响:经济上,促进经济区域集团化,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上,有利于抑制美国建立单极世界,推动多极化发展
◆欧洲发展为世界中心到衰落再到欧洲的复新,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施“科教新国”战略,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国民素质;实施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