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中国银行是中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银行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一、创建和早期发展(1912年-1949年)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当时的名字是“中华民国银行”。

它是中国第一个由民主革命政府创办的银行,并且是中国第一家发行国家货币的银行。

在成立初期,中国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和财政运作。

在早期的发展阶段,中国银行积极推动国内金融体系的建设和现代化。

它在各地设立了分支机构,提供贷款和存款服务,支持了许多国内企业和个人的发展。

此外,中国银行还与国际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

二、社会主义时期(1949年-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银行成为国有银行,并且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继续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中国银行积极参与国家的经济计划和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它为国家重点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同时,中国银行还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包括贷款、储蓄、汇款等。

三、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银行积极响应国家的改革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它逐步实行了市场化经营,加强了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银行加强了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引进了先进的金融理念和技术,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它还积极发展电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在改革开放后也积极扩大了在国际市场的业务。

它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分支机构和代表处,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还参与了一系列国际金融合作和项目投资,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四、未来发展展望展望未来,中国银行将继续秉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宗旨,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它将继续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商业银行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回顾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对中国经济的巨大贡献。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崛起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当时,随着国有经济的建立,政府开始对银行业进行全面的国有化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成为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为国内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财务服务。

二、银行改革与市场化进程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银行改革措施,旨在推动银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这一时期,中国商业银行开始逐步走向市场化,并引入国外投资和技术,以提升其竞争力。

此举使得中国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并开始向全国范围内拓展业务。

三、外资银行的进入1990年代后期,中国政府逐渐开放银行业对外资的准入。

外资银行的进入为中国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和市场机遇。

中国商业银行通过与外资银行的合作和学习,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四、上市与国际化2000年以后,中国商业银行相继在国内和国际股市上市,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一员。

上市后,中国商业银行不仅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还提高了银行的透明度和治理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商业银行也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通过开设海外分支机构和参与境外市场竞争,为中国企业和个人提供全球化的金融服务。

五、数字化银行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商业银行迎来了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各大银行纷纷推出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数字化银行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金融习惯,也促进了中国商业银行整体的创新和转型升级。

六、金融科技的崛起当前,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崛起,中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金融科技的引入使得银行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传统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创新和转型,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一、创立与早期发展(1912年-1949年)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最初的目标是为中国的贸易和金融提供支持。

在成立初期,中国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发行货币、提供贷款和促进国内外贸易。

在此期间,中国银行积极参与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和金融改革,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资金支持。

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发展(1978年-至今)1978年,中国银行积极响应中国改革开放的号召,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银行逐步实施了市场化经营和国际化发展战略。

它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也是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银行。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不断扩大其业务范围和规模。

它增加了个人金融服务,包括储蓄账户、贷款、信用卡等,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同时,中国银行还积极拓展企业金融服务,为国内外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投资和风险管理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此外,中国银行还开展了国际间的贸易融资、外汇交易和跨境人民币业务等,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金融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中国银行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它推出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便捷的金融服务平台,方便客户随时随地进行金融交易和查询。

此外,中国银行还加强了风险管理和合规监管,提高了金融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国际化发展与全球影响力(2004年-至今)2004年,中国银行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大陆银行。

这标志着中国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随后,中国银行相继在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设立了分支机构,进一步扩大了其国际化业务。

作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中国银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它与全球各大银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成为了国家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间,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从传统银行向现代金融机构的转变,逐步实现了规模扩大、业务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一、变革历程1.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

当时中国的银行业处于全国一元化管理的状态,银行的业务范围受到严格限制,主要进行存贷款业务,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力。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改革,开始向现代银行制度转型,引入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例如利率市场化、分行制度改革等。

这些改革措施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市场化改革: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有商业银行不断完善了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了风险管理能力,推进了资本市场化进程。

国有商业银行也开始开展国际化业务,与国际知名银行开展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商业成就。

3. 加入WTO后的改革: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标志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进入了全球金融市场。

在加入WTO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要求银行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为此,国有商业银行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例如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服务水平、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等。

这些改革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

4. 跨境并购与国际化发展:近年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了跨境并购与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通过与国际知名银行的合作,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多的经营经验和先进技术,也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目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全球范围内开设了众多分支机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了全球性金融机构。

二、发展趋势1. 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商业银行的历史和发展

商业银行的历史和发展

02
商业银行的成长
商业银行的扩张
国内市场拓展
商业银行在国家范围内不断开设 分支机构,扩大服务范围,满足 更多客户的金融需求。
国际化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商业 银行积极开展跨国经营,设立海 外分支机构,提供跨境金融服务 。
业务多元化
商业银行在传统存贷款业务基础 上,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如 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保险等,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数字化转型与互联网金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商 业银行逐渐向数字化转型,推出了网 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服务。
数字化转型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 变了银行业的服务模式和竞争格局, 要求商业银行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 化。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传统银行业务造 成了冲击,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 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与传统银行形 成了竞争关系。
05
中国的商业银行发展
中国商业银行的历史沿革
起步阶段
中国商业银行起源于清朝末期,最早的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 国通商银行。
探索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业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探索适合中 国国情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
改革发展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逐步走向市场化、国际化, 商业银行体系不断完善。
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发展趋势
1 2
全球化趋势下的跨境金融服务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商业银行将加强跨境金融 服务,满足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资的需求。
区域化趋势下的本地化经营策略
商业银行将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文化差异 ,制定本地化经营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
3
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协同发展
商业银行将寻求全球化与区域化发展的平衡,实 现国内外市场的共同发展。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中国银行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

以下是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概述。

一、创立和早期发展阶段(1912-1949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中国银行正式创立。

当时,中国正处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期。

中国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提供金融支持,促进国内贸易和经济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银行设立了多个分支机构,扩大了其业务范围,并开始发行自己的货币。

二、社会主义改造和国有化阶段(1949-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银行作为国家银行被纳入社会主义国家银行体系。

在这一时期,中国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中国银行积极参预国家的五年计划,为国家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中国银行也开始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和国际金融交流。

三、改革开放和市场化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中国银行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这一时期,中国银行积极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中国银行逐渐实现了市场化运作,扩大了对外开放,吸引了外国投资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

同时,中国银行也积极参预国家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建设,推动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银行继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对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加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便利性。

中国银行在国内外的业务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金融业的重要参预者和推动者。

总结:中国银行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变革。

从创立之初的国家银行角色,到社会主义国有化时期的国家经济建设支持者,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市场化运作和国际合作推动者,中国银行始终秉持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宗旨,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中国银行将继续秉承稳健经营、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推动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为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商业银行之一,也是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一、成立和早期发展(1912-1949)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是中华民国政府设立的第一家银行。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动荡的时期,国民政府需要一家能够发行货币、吸收存款和提供贷款的银行来支持国家建设。

中国银行应运而生,成为了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早期的发展阶段,中国银行主要致力于国内贸易和金融服务。

它成为了国内外企业和个人的首选银行,为他们提供存款、贷款、结算和汇款等服务。

此外,中国银行还积极参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改革开放和国际化发展(1978-现在)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中国银行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对外开放的加速推进,中国银行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它成为了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重要金融支持,也为国际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提供了便利。

在国际化发展方面,中国银行不断拓展海外业务。

它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众多分支机构和代表处,为中国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此外,中国银行还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外汇交易、贸易融资、投资银行业务等,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三、创新科技和数字化转型(2000年至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银行积极推进创新科技和数字化转型,以适应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它引入了互联网银行、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新技术和新业务,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的互联网银行平台为客户提供了在线开户、转账、查询余额等功能,方便了客户的日常金融操作。

移动支付则使客户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支付和转账,无需现金或银行卡。

此外,中国银行还积极推动数字化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探索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

四、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中国银行一直秉持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致力于为社会做出贡献。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中国经济落后,金融体系不完善。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世纪初,中国首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的起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商业银行经历了许多的变革和发展。

在1949年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制度,商业银行也被国家统一管理。

在这个时期,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主导地位,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成立。

1978年,我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国家开始放开金融市场的管控,商业银行逐渐走向市场化。

1984年,中国建设银行成立,这是中国的第二家商业银行,标志着国有银行改革的全面推进。

1994年,中国农业银行迈出了股份制改革的第一步,这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历程中的重要一环。

进入21世纪,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加快。

2003年,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外经济交流更加频繁,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引入外资和私营企业参股。

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相继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推进。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得银行业务更加便捷和高效。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纷纷推出手机银行和在线支付等新型金融服务,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此外,近年来积极推行消费金融、创新贷款等产品和服务,促进了我国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将继续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拓宽金融渠道,加强风险控制和监管,推动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商业银行还将继续加大对科技的应用和创新,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走过了一个曲折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

从起步阶段的创立,到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再到如今的创新发展,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013 年,颁布实施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转化适用巴塞尔协议三的部 分内容。各商业银行更加注重风险管理。
人民银行的体系中独立出来
2.中国农业银行重新设立 (二)中国人民银行剥离商业银行业务
1.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性业务剥离出来, 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对企业 和个人办理信贷业务,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2.1984 年,成立中国工商银行, 继承了中国人民银行原来的商业性业务, 成 为全国最大的商业银行。
19 世纪后期,在中国活跃着多家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形成外商银行 独大的局面。如:汇丰银行、中华汇理银行、法兰西银行、德华银行等等。
( 3)传统金融机构与近代金融机构并存。 钱庄、 票号等类似银行的传统金融 机构与在华外国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并存。
2.影响 对中国传统金融业造成巨大冲击, 虽是帝国主义在华攫取经济特权和经济利 益的工具, 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近代化, 近代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开始 影响中国金融业。 二、发展、兴起、受冲击及遇危机阶段 ( 1897— 1949 年) (一)第一家中国人自办银行的出现 1897 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 官督商办,官僚资本与商人资本共同入股。 组织管理与营业规则参照外商银行,设立董事会,在全国各地开设分行。 被清王朝朝廷许可发行银两、代收库银、整理币制。不是纯粹的商业银行。 (二)华商银行、外国银行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1.因不适应历史发展,票号已消失。钱庄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仍然存在。 2.多家华商银行设立: 大清银行设立, 中国通商银行转型为纯粹的商业银行。 1908 年,设立交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均采取官督商办、官僚资本与商人资本 共同入股的形式。众多私营商业银行的设立。 (三)华商银行的兴起和中国银行业的繁荣 1.四大国有银行的形成 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为基本骨架,四大银行为专职 商业银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控制国有金融业。 2.私营银行的快速成长( 1920 年— 1930 年) 民族工业崛起,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私营银行以“北四行”和“南三行”为代表,官商合办银行以“小四行”为 代表。 “北四行”是指 1917 年成立的金城银行、 1915 年成立的盐业银行、 1921 年 成立的中南银行和 1919 年成立的大陆银行,与北洋军阀均有一定的渊源,均以 华北为业务重心,并曾一度开展广泛的协作,合办“四行储蓄会”和“四行准备 库”,联合发行钞票。 “南三行”是指 1915 年成立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1907 年成立的浙江兴业 银行和 1909 年成立的浙江实业银行,后两家均为清末浙江地方金融力量组建。 “小四行”为 1897 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1908 年成立的四明商业储蓄银
浅析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商业银行是随着近代西方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产物。 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 不存在银行等近现代金融机构。中国出现近代化的银行始于鸦片战争之后。
一、起步阶段 (1840—1897 年) 1.银行业发展概况 ( 1)第一家近代银行: 1847 年,英国丽如银行分行——第一家在华设立的 外国银行。 ( 2)在华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的兴起
行、1919 年成立的中国实业银行和 1929 年成立的中国国货银行。前三家银行由 民族资本经营银行被改组为官商合办银行, 由南京国民政府控股。 中国国货银行 为南京国民政府组建的官商合办银行。
3.苏区银行机构的出现 1932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 1934 年开始办理存款业务。 (四)中国银行业遭受打击与银行业危机 1.银行业发展遭受打击 抗日战争期间, 金融系统濒于崩溃。 一部分银行随国民党内迁, 另一部分银 行留在沦陷区惨淡经营。 2.半殖民地银行机构 1932 年— 1945 年,在日本在东三省设立了一些商业银行,但都是日本帝国 主义在华攫取经济利益的工具。 3.内战期间银行业危机 内战时期,金融领域严重失序,爆发了恶性通货膨胀, 1948 年国民党废弃 法币,发行金圆券, 但维持了不到一年金圆券体系也因急剧贬值而崩溃。 私营银 行、钱庄或者关张倒闭,或者苟延残喘。
(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时期 1.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开始经营 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业务,从专业政策性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 2.1994 年,将金融管理任务、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剥离。 ( 1)国家开发银行承担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的政策性业务。 ( 2)中国进出口银行承担进出口方面的政策性业务。 (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担农业金融方面的政策性业务。 ( 4)农村信用社从农业银行体系中分立。 3.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出现 从 1987 年到 1988 年,第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
1987 年,交通银行成为全国第一家股份制的商业银行。 1988 年,招商银行成为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设立, 其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
4.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设立 1995 年起,部分城市信用社陆续改组为城市商业银行。 2005 年起, 部分农村信用社陆续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 5.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2004 年) 6.银行法制建设: 1995 年,《中国人民银行法》 、《商业银行法》颁布。 7.现代银行体系的基本形成 基本形成由中国人民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十多家全 国性股份制银行、 一百多家城市商业银行、 更多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所 构成的现代银行体系。 五、银行业改革攻坚时代( 2005 年至今) 2007-2009 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对银行业暴露了银行业存在 的许多问题。因我国银行业受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和保护,银行业受影响较小, 中国银行业发展迅猛, 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但中国银行存在着内控机制不健全, 公司治理不完善, 管理理念较落后等诸多问题。 巴塞尔委员会的一系列协议对各 国银行业影响深远。我国要改进银行业经营管理模式,适应银行业国际化竞争, 必须进一步提升银行治理水平, 必须进一步深化银行业改革。 因此, 我国银行监 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法规, 对促进银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标志着我国 银行业从注重经营管理逐步向注重风险管理转型。 1.2005 年,《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颁布, “一行三会”金融监管体制形成。 2.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 2005 年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陆续上市。 3.2004 年,颁布实施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转化适用巴塞尔协议 二的部分内容, 使商业银行更加注重资本充足率管理, 商业银行管理由日常经营 管理向注重风险管理转型。
三、大一统时代( 1949—1979 年) 新中国金融是在完全推到旧中国金融的基础上重建起来的, 取消了官僚资本 主义控制的银行, 取消了在华外商银行的特权, 禁止外币在华流通, 对专业银行、 公司合营银行及私营银行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形成了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服务的大一统金融体制。 (一)银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2— 1956 年) “北四行”、“南三行”、“小四行”及一些私人钱庄被组合为统一的“公私合 营银行”,于 1955-1956 年并入中国人民银行储蓄部。 (二)大一统体制的形成 1.中国人民银行的设立:于 1948 年成立,并在 1949 年被赋予国家金融产权 的唯一代表地位。 2.大一统体制:中国银行被合并,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设立 与合并。中国人民银行既承担发行人民币、 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中央银行职责, 又承担统一管理国家金融机构和金融运作的职能, 还是开展存款、 贷款、 汇兑和 外汇业务的商业性银行。 “大一统”银行体系服务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 (三)新中国金融遭遇挫折 1969 年— 1978 年,中国人民银行成为财政部二级机构, 成为”大钱库 +出纳 员”,新中国金融遭遇重大挫折。 (四)中国人民银行的恢复 1979 年,中国人民银行恢复为部级单位,但双重职能未改变。 四、中国银行业的现代化转型时代( 1979—2005 年) 改革开放之后,“大一统”的计划经济银行体系向现代市场经济银行体系转 型,从 1979 年开始,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才基本完成。 2001 年,我国加入 WTO, 承诺逐步开放金融业。 现代银行体系必须适应国际化发展, 与国外银行有序竞争。 因而,我国逐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2005 年,我国基本形成 了现代银行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