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与非金属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与非金属性质元素周期表是描述化学元素性质的一种表格形式,按照原子序数、原子量和电子结构等排列。
其中,元素的金属与非金属性质是元素周期表中一大特征。
金属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侧和中间位置,非金属则主要位于表的右上角。
一、金属的性质金属具有以下一些基本性质:1. 密度高:大部分金属的密度相对较高,例如铁、铜等;2. 导电性好:金属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可以传导电流;3. 导热性好:金属是良好的热导体,能够快速传导热量;4. 垂直延展性好:金属可被延展成细长的线和薄片,即具有良好的延展性;5. 铸造性好:金属可熔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6. 强度高:金属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二、金属的常见例子元素周期表中有多种金属元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金属及其特点:1. 铁(Fe):常用的金属之一,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和机械制造等方面;2. 铝(Al):密度轻、导电性好、耐腐蚀,常用于航空工业和建筑领域;3. 铜(Cu):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广泛应用于电线、管道和电路等;4. 锌(Zn):能够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通常用于镀层和制备合金;5. 铅(Pb):密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常用于电池和建筑材料。
三、非金属的性质非金属具有以下一些基本性质:1. 密度低:相对于金属,非金属的密度较低,例如氧气、氮气等;2. 导电性差:非金属通常是较差的电绝缘体,不导电;3. 导热性差:非金属的导热性一般较差,不如金属传导热量迅速;4. 脆性强:非金属的硬度和韧性较差,易于断裂。
四、非金属的常见例子元素周期表中也有多种非金属元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金属及其特点:1. 氢(H):是元素周期表中最轻的元素,常用于氢气填充及化学反应中;2. 氧(O):氧气是非金属氧的常见表现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生物呼吸过程中的必需元素;3. 氮(N):氮气是非金属氮的常见形式,占据空气中的绝大部分,用于工业制氨等;4. 碳(C):是生物体中的重要元素,形成许多复杂的有机化合物;5. 硫(S):具有刺激性气味,常用于制作药品和肥料。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特性解析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特性解析元素周期表是描述元素化学性质的基础,它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相似性进行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有118种元素,但是,我们只需要关注其中最主要的几个元素即可。
第一类元素:金属元素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侧和中间位置,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可塑性。
这类元素包括铁、铜、银、锌、钠、钾等。
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相对稳定,通常只有一个或者几个电子位于最外层电子壳层。
这些电子极易被剥离,因此,金属元素通常是良好的导体。
此外,金属元素还具有亮度、韧性、延展性等特征。
例如,铜是一种良好的导体,因此,广泛应用于电线和插头插座等产品中。
而铁则是制作工具和机械的重要原材料,因为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第二类元素: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侧位置,包括氢、氧、氮、碳、氟、氯、硫等。
这些元素通常具有低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并且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在常温和常压下为气态或液态。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较为不稳定,通常有较多的电子位于最外层电子壳层。
此外,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性通常较高,容易形成化学键和化合物。
例如,氢气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水。
由于非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性,因此,它们通常用于制备药品、塑料、化肥等。
例如,氮元素可以用于制备肥料。
碳元素则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材料、化工产品和能源过程中。
第三类元素:过渡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中央位置,包括铁、铜、银、锌、钴、镍、铬等。
这些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硬度,并且具有良好的金属特征,例如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在化学反应方面,过渡金属元素也很具有特色。
它们能够形成复杂的离子、配合物和复合物,因此非常重要。
例如,铜、铁等元素可以用于制备含有多种金属的合金,例如钢。
第四类元素:稀土元素稀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最后一行,包括镧系元素和钪系元素。
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较为相似,但是通常比其他元素更具有特殊性质。
稀土元素通常可以被用于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LED光源、光纤等。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用来分类和组织元素的一种工具。
它以一种系统的方式展示了所有已知元素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的特性。
本文将从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开始介绍,并深入探讨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和用途。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绕着核心以轨道运动。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无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而原子的化学性质则由电子的分布和排列决定。
二、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从左上角到右下角,以周期为单位排列元素。
每个周期中,原子序数递增,原子结构和元素特性也会发生变化。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一定规则分配到行(周期)和列(族)中。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性质将元素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
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中间部分,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它们通常呈现出不良的导电性和脆性。
类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中间位置,它们的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周期表中的每一横行被称为一个周期,每一纵列被称为一个族。
周期数表示元素的主量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电子层排布。
族数表示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数目和化学性质。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每一个元素都有一个对应的原子符号和原子序数,例如氢的原子符号是H,原子序数为1。
三、元素周期表的用途元素周期表是研究化学和理解元素特性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并找到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和规律。
以下是元素周期表的一些常见用途:1. 预测元素的性质: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推测元素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例如,位于同一族的元素通常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2.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展示了元素性质的周期规律。
根据周期表,我们可以发现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比如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等的变化规律。
金属元素活性表

金属元素活性表:钾、钠、钙、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越向前的越活泼,氢前面的是能和氢反应的化合价:一价请驴脚拿银,(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羊盖美背心。
(二价氧钙镁钡锌)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常见正一铜氢钾钠银正二铜镁钙钡锌三铝四硅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一五七氯二三铁二四六七锰为正碳有正四与正二再把负价牢记心负一溴碘与氟氯负二氧硫三氮磷初中常见原子团化合价口决: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还有负三磷酸根,只有铵根是正一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记化合价,我们常用下面的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钙镁钡氧锌。
二铜三铝四七锰,二四六硫二四碳,三价五价氮与磷,铁有二三要记清。
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按照下面的口诀来记: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编辑本段]金属活动性顺序表Li K Rb Cs Ra Ba Sr Ca Na Ac La Ce Pr Nd Pm锂、钾、铷、铯、镭、钡、锶、钙、钠、锕、镧、铈、镨、钕、钷、Sm Eu Gd Tb Y Mg Am Dy Ho Er Tm Lu (H) Sc Pu Th Np Be钐、铕、钆、铽、钇、镁、镅、镝、钬、铒、铥、镥、(氢)、钪、钚、钍、镎、铍、U Hf Al Ti Zr V Mn Sm Nb Zn Cr Ga Fe Cd In Tl Co铀、铪、铝、钛、锆、钒、锰、钐、铌、锌、铬、镓、铁、镉、铟、铊、钴、Ni Mo Sn Tm Pb (D2) (H2) Cu Tc Po Hg Ag Rh Pd Pt Au镍、钼、锡、铥、铅、(氘分子)、(氢分子)、铜、锝、钋、汞、银、铑、钯、铂、金出自大学无机化学课本总之元素周期表里越是左下方越弱,越是右上方越强。
惰性气体(惰性气体为旧称,现称为稀有气体)不算。
各种金属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减,对应金属的简单的,一般正价的离子氧化性从左到右递增(特殊:Hg2+<Fe3+<Ag+). 还有Cu(+1);Mn有+2;+4;+7价金属大概是这样:由强到弱铯最强然后是稀土、钡、铷、再然后是钾〉钙〉钠〉镁〉铝〉铍〉锰〉锌〉铁〉钴〉镍〉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总结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总结金属是天然界中最为普遍的化学元素之一,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和高强度等性质。
金属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工业、建筑、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简要介绍和总结。
1.金属的元素符号和周期表位置一般情况下,金属的元素符号都是大写字母,如Fe表示铁、Cu表示铜、Ag表示银等。
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左侧区域,包括第1-3族(也有少量在第4族),它们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因此常出现在离子化合物中。
2. 金属的离子性质金属元素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后,变成带正电荷的离子,即阳离子,向周围的阴离子发生化学作用。
这种化学作用包括离子键的形成和金属离子的溶解等,同时金属离子也可以参与反应,如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以及置换反应等。
3. 金属的价电子和价态金属的原子一般有几个价电子,这决定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如高导电性、高热导性和延展性等。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数量通常为+1或+2。
这通常被解释为金属原子失去其最外层的1个或2个价电子,即Zn(Zn(II))、Fe(Fe(II)/Fe(III))、Cu(Cu(II))、Ag(Ag(I))、Au(Au(III))等。
4. 金属的氧化反应金属能够参与氧化反应,生成不同程度的金属氧化物和氧化态。
在氧气存在下,金属能够与氧气反应,形成氧化物,如有色的CuO、黄色的FeO、黑色的MnO2等。
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下,金属可以形成氯化物或酸根。
5. 金属的还原反应金属的还原性能是指能否通过将一个化合物中的元素还原成其单质。
像铜和铁这些元素就非常容易被还原,而类似于金、银这种元素则难以被还原。
还原反应通常是指金属原子通过电子转移,在离子化合物中还原出自由的金属反应,通常需要还原剂的作用,如氢气、金属活泼的自身等。
6. 金属的置换反应金属的置换反应是指两种金属之间的反应,其中一个离子从一个化合物中移动到另一个化合物中,把另一个离子替换掉。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针对训练3 右图是铝的结构示意图和在周期表 中的位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 A.铝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 B.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C.铝离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D.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火眼金睛】 易错点1 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不清晰 例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B.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同种物质 C.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有关信息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填字母)。 氟属于金属元素 氟的原子序数是9 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g (4)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氟原子在化学 反应中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由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氟化钠的化学式 为 NaF 。
例3 (2016·枣庄)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 回答
:
(1)①处元素和②处元素形成常见化合物的化学 式为 ,该化合物中②处元素的化合价为 ( 2) 表示如表中 (填表中序号)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易 (填“得”或 “失”)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
【解析】(1)①是氧元素,在化合物中常 显﹣2价,②是铝元素,常显+3价;二者组成 的化合物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故填: Al2O3;+3; (2)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是17号元 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元素位于元素周期 表的④位置;其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 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 荷的氯离子;故填:④;得;Cl﹣.
(6)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
(7)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最高正化合价。
3.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1H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知识】一、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知识】:一、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在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里,大约有五分之四是金属元素。
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周期的前部。
ⅠA (除H 外)、ⅡA 、ⅢA (除B 外)、ⅣA 的Ge 、Sn 、Pb 、ⅤA 族的Sb 、Bi 、ⅧA 的P O 以及各副族元素,Ⅷ族元素皆为金属元素。
重点金属元素为 Na 、Mg 、Al 、Fe 。
2、金属分类:除按族分类外又分为 活泼金属:金属活动顺序中以前的金属不活泼金属:金属活动顺序中以后的金属H H ⎧⎨⎩轻金属:密度克厘米的金属重金属:密度克厘米的金属<>⎧⎨⎪⎩⎪454533.. 黑色金属:、、及其合金有色金属:其余的金属Fe Mn Cr ⎧⎨⎩ 3、合金:(1)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特性:由金属制成合金,改变了原晶体结构,因而性质和原金属不同如导电性减弱、硬度强度一般增高,熔沸点降低。
4、金属的结构与共性(1)晶体结构:金属晶体是由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的较强作用(即金属键)而构成的单质晶体。
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压作用下可定向移动故可导电加快运动后,撞击离子,交换能量,故可导热原子和离子可相对移动,故有延展性⎧⎨⎪⎩⎪金属键的强弱是由金属的价电子数和金属离子半径大小决定的,一般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的正电荷数越多,金属键越强。
(2)金属共性:①物理性质:多数为固体(Hg 除外):比重大;不透明;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性好;有延展性。
②化学性质: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易失电子而成阳离子,故金属只有还原性,在生成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均为正价。
能跟氧、非金属、水、酸、盐及其它物质反应。
5、如何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
(1)利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2)比较金属单跟氧气反应的能力:一般来说,金属单质跟氧气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如把镁、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镁可以燃烧,而铝则不能燃烧,所以金属性Mg>Al 。
元素周期律(表)

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1)性质比较:相同点:同最外层电子数: 一 原子半径:周 不同点: 失电子能力: 期 (左—右) 金属性: 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相同点:同电子层数:一 原子半径: 主 不同点: 失电子能力: 族 (上—下) 金属性: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结论: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1、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2、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主族元素最高正价(O、F 除外)3、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4、主族元素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8、三、核素、同位素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核素如:11H、21H、31H各为一种核素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氧元素有168O、178O、188O三种同位素3、同位素的特性:(1)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虽然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2)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四、相对质量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指一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126C的实际质量的1/12的比值,也称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指某元素各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该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的乘积之和。
=M1·a% + M2·b% +……3、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用同位素的质量数及其所占的原子个数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A1·a% + A2·b% +……例:已知铜有63Cu 和65Cu 两种同位素,铜元素的原子量是,求63Cu 和65Cu 的原子个数比。
五、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预测元素的性质(由递变规律推测):给出一种不常见的主族元素(如砹、碲、铋、铅、铟、镭、铯等),或尚未发现的主族元素,推测该元素及其单质或化合物所具有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4 11 19
A
2 10 11 18 19
6 11 12 13
24
B 可编辑ppt
C
67 14 31 32
D 13
• 3.下列各组中的元素用原子序 数表示,其中都属于主族的一 组元素是( )
• A. 14、24、34 • B. 26、31、35 • C. 5、15、20 • D. 11、17、18
9.1 元素周期表
可编辑ppt
1
1~18号元素的性质研究
1H
2 He
3 Li 4 Be 5 B 6 C 7 N 8 O 9 F 10Ne
11Na 12Mg 13Al 14 Si 15 P 16 S 17 Cl 18Ar
这个表是依据什么而画出来的呢? 1. 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同一横行
2.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同一纵行
3 3
3 4
3 5
5
3 7
3 8
3 9
4 0
4 1
42 43 44
4 5
4 6
4 7
44 89
5 0
5 1
5 2
5 3
6
5 5
5 6
57 71
7 2
7 3
74 75 76
7 7
7 8
7 9
88 01
8 2
8 3
8 4
8 5
7
8 7
8 8
89103
104
105
106
107
10 8
109 110 111 112
可编辑ppt
14
二、元素 周期律
1869年门捷列夫在继承和分析了前
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
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成功地
对元素进行了科学分类。他总结出
一条规律:元素(以及由它所形成
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随着相对
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
化。这就是元素周期律。
他还预言了一些未知元素的性质
都得到了证实。但是由于时代的局
可编辑ppt
20
原子序数
3~9 11~17
原子半径的变化
大
小
大
小
结论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
原子半径呈现 周期性 的变化。
可编辑ppt
21
深入探讨 为什么稀有气体的 半径跟邻近的非金属元素相 比显得特别大?
氯原子的半径是氯分子中两 个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和氯原子相邻的氩原子是单
原子分子,测定半径方法与氯原
限,门捷列夫揭示的元素内在联系
的规律还是初步的,他未能认识到
形成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
因。 可编辑ppt
15
元素周期律
可编辑ppt
16
原子序 电子层 最外层电 达到稳定结构时的
数
数
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1~2 1
1~2
2
3~10 2
1~8
8
11-18 3
1~8
8
结论1: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原子核外 电子排布呈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4
• 第6周期中,57号元素到71号 元素,共15种元素,它们原 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 相似,总称镧系元素。
• 第7周期中,89号元素到103 号元素,共15种元素,它们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 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
可编辑ppt
5
练习:填写下列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类别 周期序 起止元素 包括元
1
8M
8
3 6 N 18
5 4 O 18
8 6 P 32
可编辑ppt
9
练习:完成下表
可编辑ppt
10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练习: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 第几族?分别是什么元素?
可编辑ppt
11
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可编辑ppt
12
1.推算原子序数为6、13、34、 53、88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 位置(用周期和族来表示)。
零族
0
1 1 II
A
2 34
副族
Ⅷ
族
2 III IV V VI VI
K2
A A A A IA
1L 8 56789 0
3
11
1 2
III IV V VI VII BBBBB
VIII
IB
II B
1 3
1 4
1 5
1 6
1 7
4
1 9
2 0
2 1
2 2
2 3
24 25 26
2 7
2 8
2 9
33 01
3 2
3.当核电荷数相同,电子层数也
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的,半
径越大。如Cl与可编C辑pplt -。
19
判断下列粒子的半径大小。 (1)F Cl
(2)Cl S P (3)Na+ Mg2+ Al3+ (4)Cl- S2-
[ 答 案 ] (1)F < Cl (2)Cl < S < P
(3)Na+>Mg2+>Al3+ (4)Cl-<S2-
数
素种数
短周期 1
H—He
2
2
Li—
8
3 NNea—
8
长周期 4
AKr—Kr 18
5
Rb—Xe 18
6 Cs—Rn 32
不完全 7 Fr—112
26
周期
号 可编辑ppt
核外电 子层数
1 2 3 4 5 6 7
6
2.族
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 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表示,有7 个主族,1-2 、13-17纵行)
可编辑ppt
17
问题1: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的大 小主要受那些因素影响?
核 意图来判断原子半径和简单离 子半径的大小呢?
可编辑ppt
18
1.当电子层数及核电荷数均不同时, 电子层数越多的,半径越大。如Na 与K。
2.当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不同时, 核电荷数越大的,半径越小。如Na 与Mg。
c
Th Pa U Np Pu Am 可编C辑mppt Bk Cf Es 0 Md 2 r3
锕
Fm
No 铹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个横行18个纵行)
1、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 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 排列的 一个横行
1、2、3周期称短周期
4、5、6周期称为长周期
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
周期序数=电子可层编辑数ppt
用这样的方法将已知的100多种元素排列成 一个表,那这个表就可编辑叫ppt 做元素周期表。 2
元素周期表
57L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Lu a Ce Pr Nd Pm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镥 镧
89A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 101 10 103L
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 的族(用B表示,有7个副族,3-7、 11-12纵行)
一个零族(18纵行)和一个第Ⅷ
族 (8、9、10纵可编辑行ppt )
7
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 的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10 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 全部副族元素,共六十多 种元素。
可编辑ppt
8
周 期
I A
主族
周期和族的结构
子不同。
可编辑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