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电容器电容习题课
电容器的电容课件-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在吗?
一、电容器
2.电容器的充放电
做一做:通过观看实验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
电流方向
充电过程(S-1)
放电过程(S-2)
电流大小
变化
电压表大小
变化
能量转化
一、电容器
(1)电容器充电
电流方向
充电过程(S-1)
顺时针
电流大小
变化
减小到0
电压表大小
变化
能量转化
增加到稳定
电源电能储
存在电容器
步骤2:再将开关S与2端相
连,电容器通过电阻R放
电,传感器将电流信息传
入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
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像。
二、电容
实验探究2:用传感器探究电容器放电过程电
荷量Q与电压U的关系
问题1:能否通过I-t图象求得电容器释放的
电荷量呢?
通过I-t图象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电容器
所释放的电荷量Q
二、电容
影响电容大小
的因素。
物理意义
关,的比值反
映电容器容纳电
荷的本领。
四、常用的电容器
固定电容器
电容器
聚苯乙烯电容器
电解电容器
可变电容器
电容器外壳上标的是工作电压,或称额定电压,
这个数值比击穿电压低。
击穿电压:加在电容器两极板上的电压不能超
过某一限度,电介质被击穿,电容器损坏,这
个极限电压称为击穿电压。
纸质电容器
共同点:都是在两个导体间充填绝缘体
一、电容器
1.电容器的构造
两个彼此绝缘、又相互靠近的导体
极板
金属板
绝缘物质(电介质)
金属板
电容器练习题

4、电容课堂同步1.根据电容器的电容的定义式C =Q /U ,可知 ( )A.电容器带电的电量Q 越多,它的电容C 就越大,C 与Q 成正比B.电容器不带电时,其电容为零C.电容器两极之间的电压U 越高,它的电容C 就越小,C 与U 成反比D.电容器的电容大小与电容器的带电情况无关2. 下列关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说法正确的是 ( )A.跟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 有关,S 越大,C 越大B.跟两极板的间距d 有关,d越大,C 越大C.跟两极板上所加电压U 有关,U 越大,C 越大D.跟两极板上所带电量Q有关,Q 越大,C 越大3.如图1所示,描述对给定的电容器充电时电量Q 、电压U 、电容C 之间相互关系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有4.平行板电容器保持与直流电源两极连接,充电结束后,电容器的电压为U ,电量为Q ,电容为C ,极板间的场强为E .现将两极板间距离减小,则引起的变化是 ( )A.Q 变大B.C 变大C.E 变小D.U 变小5.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然后将两极板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则在此过程中A.电容逐渐增大B.极板间场强逐渐增大C.极板间电压保持不变D.极板上电量保持不变6.如图2所示,要使静电计的指针偏角变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A.使两极板靠近 B.减小正对面积C.插入电介质D.用手碰一下负极板7.关于电解电容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 图2A .电解电容器只能接在直流电路中B .电解电容器使用时正负极不能接反C .电解电容器也能接在交流电路中D .由于电解电容器两板间距离较大,所以其电容一般较大8.一个平行板电容器,使它每板电量从Q 1=3.0×10-6C 增加到Q 2=3.6×10-6C 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从U 1=10V 增加到U 2=12V ,这个电容器的电容量多大?如要使两极电势差从10V 降为U 2'=6V ,则每板需减少多少电量.9.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200 pF ,充电后两极板间的电压为100 V ,电容器的带电量是多少?断开电源后,将两板距离减半,两极板间电压为多少?课后巩固1.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电压恒定,带电的油滴在两板间静止,如图3所示,若将板间距离增大一些,则油滴的运动将( )A.向上运动B.向下运动C.向左运动D.向右运动2.如图4所示,把一个平行板电容器与一个静电计相连接后,给电容器带上一定电量,静电计指针的偏转指示出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势差,现保持极板M 不动,而要使静电计指针的偏角增大,可采取的办法是( )A.N 板向右移一些B.N 板向左移一些C.N 板向上移一些D. 在MN 之间插入一片有机玻璃板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 ,带电量为Q ,板间距离为d ,今在两板的中点2d 处放一电荷q ,则它所受电场力的大小为 ( )A.22d Qq kB. 24d Qq kC. Cd QqD. CdQq 2 4.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量很小)固定在P 点.如图5所示,用E 表示两极板间场强,U 表示电容器的电压,E P 表示正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则 ( )A.U 变小,E 不变B.E 变大,E P 不变C.U 变小,E P 不变D.U 不变,E P 不变图5 图3图45.一个电容器,充电后所带电量为Q,两板间电压为U.若向电容器再充进ΔQ=4×10-6C 的电量时,它的板间电压又升高ΔU=2 V,由此可知该电容器的电容是______F.6.如图6所示,电源两端电压恒定为U,则接通S的瞬间,通过R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平行板电容器充电稳定后,增大两板距离的过程,通过R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如果电容器充电平衡后,先断开S,再将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增大,电阻R___________电流通过.(填“有”或“无”)7.如图7所示,平行板电容器板间距离d=10 cm,与一个直流电源连接,电源电压为10 V,N板接地,取大地电势为零.两板间有一点P,P点距M板5 cm,把K闭合给电容器充电,然后再断开,P点场强大小为_________,电势为_________,若把N板向下移动10 cm,则P点场强大小为__________,电势为_________.提高训练图6 图7。
人教版高二选修3-1第一章 第8节 电容器的电容 课时练习

一、多选题人教版高二选修3-1第一章 第8节 电容器的电容 课时练习1. 如图所示,下列几种情况中,对电阻R 来说,有电流通过且方向正确的是( )A .S 接1瞬间,R 上电流方向从A 到B B .S 接1一段时间后,R 上电流方向从A 到BC .S 接1一段时间后再接2的瞬间,R 上有从B 到A 的电流D .S 接1一段时间后再接2的瞬间,R 上无电流2. 如图所示,A 、B 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金属板,G 为静电计,开始时开关S 闭合,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为了使指针张开的角度增大些,下列措施可行的是()C .保持开关S 闭合,使A 、B 两板靠近些B .断开开关S ,并使A 、B 两板正对面积错开些A .断开开关S ,并使A 、B 两板分开些D.保持开关S闭合,使A、B两板正对面积错开些3.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A、B接在电池两极,一带负电的小球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S,电容器充电,这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S闭合,将A板向B 板靠近,则增大B.保持S闭合,将A板向B 板靠近,则不变C.断开S,略向上移动A 板,则增大D.断开S,略向上移动A 板,则不变4. 如图所示,C为中间插有电介质的电容器,a和b为其两极板;a板接地;P和Q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在两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P板与b板用导线相连,Q板接地.开始时悬线静止在竖直方向,在b板带电后,悬线偏转了角度α.在以下方法中,能使悬线的偏角α变大的是A.缩小a、b间的距离B.加大a、b间的距离C.取出a、b两极板间的电介质D.换一块形状大小相同、介电常数更大的电介质5. 如图所示,将平行板电容器接在电源两极间,电容器两极板间的带电尘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
若将两极板缓慢地错开一些,其他条件不变,则()A.电容器上的电荷量不变B.尘埃仍保持静止状态二、填空题三、单选题C .电流计中将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由D .电流计中将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由6. 有一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电压为3 V ,现使它的电荷量减少3×10-4 C ,于是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降为原来的,此电容器的电容是________ μF ,电容器原来的带电荷量是________ C ,若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全部放掉,电容器的电容是________ μF .7.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其中电容器左侧极板和静电计外壳接地,电容器右侧极板与静电计金属球相连.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右侧极板,使电容器带电.(请在以下各横线上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上移其中一极板时,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角______;(2)将极板间距离减小时,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_______;(3)在两板间插入电介质时,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角______.8. 下列各图是描述对给定的电容器充电时电荷量Q 、电压U 、电容C 之间关系的图像,其中错误的是( )A.B.C.D.9. 板间距为的平行板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时,两极板间电势差为,板间场强为现将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变为,板间距变为,其他条件不变,这时两极板间电势差,板间场强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10. 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电容将增大B.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咸小C.使两极板间的电压升高,电容将减小D.增加两极板所带的电荷量,电容将增大11. 常用的电容器,从构造上看,可以分为固定电容器和可变电容器两类。
《主题五第一节电容器电容》学历案-中职物理高教版21电工电子类

《电容器电容》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电容器与电容”。
电容器作为电子技术中的重要元件,在电路中起着储存电能、隔直通交等关键作用。
电容作为电容器的重要参数,反映了电容器储存电能的能力。
本课将围绕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电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展开学习。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结构、工作原理及分类;理解电容的概念及物理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电容计算。
2. 技能与操作:学会识别常见的电容器,能够正确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容器的容量;培养电路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等表现,评价学生对电容器及电容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实验操作能力。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电容计算和电容器测量的掌握情况。
3. 阶段性测试:进行一次阶段性测试,评价学生对电容器与电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容麦克风、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等)引入电容器与电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电容器的定义、结构、工作原理及分类;讲解电容的概念及物理意义,介绍电容的计算方法。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电容器的基本特性和测量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过程。
4. 学生操作:学生动手操作万用表测量电容器的容量,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电容器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及实际电路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进行一次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电容计算和电容器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阶段测验:进行一次阶段测验,全面评价学生对电容器与电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电工基础(教案) 之电容(电子版)

课题4-1电容器和电容课型新课授课班级授课时数 2教学目标1.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
2.理解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大小的因素。
3.掌握电容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1.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计算。
2.电容是电容器的固有特性。
教学难点电容是电容器的固有特性。
学情分析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
教学效果教后记新课课前复习1.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
2.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第一节 电容器和电容 一、电容器1.电容器 —— 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互相靠近的导体都可以组成电容器。
2.当电容器与直流电源接通时,电源两极的电荷就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电容器的极板上移动,使与电源正极相接的极板上带正电荷,与电源负极的极板上带负电荷,从而在电容器两极板间建立起电压。
3.充电 —— 使电容器带电的过程叫充电。
4.放电 —— 使电容器失去电荷的过程叫放电。
二、电容1.电容器两极带的电荷越多,产生的电压也越高,且对于一定 的电容器,极板上带电量与极板间电压的比值是常数,这一比值为电容器的电容量。
2.C = Uq ,式中: C —— 电容量q —— 电荷量U —— 两极板间的电压3.单位:1F = 106 μF = 1012 pF三、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介电常数成正比,与正对面积成正比,与极板的距离成反比。
2.C =εdS ,式中: ε - 介电常数 法拉/米(F / m )S - 正对的面积 平方米(m 2)d - 两极板间的距离 米(m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ε由介质的性质决定的。
真空介电常数ε0= 8.86 ⨯ 10 -12 F / m相对介电常数εr = 0εε 例1: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面积为100cm 2,两板间的介质为空气,两极板间的距离为5mm ,现将电压为120V 的直流电源接在电容器的两端。
求(1)该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及所带的电荷量。
(2)若将电容器的两极板浸入相对介电常数为2.2的油中,此时电容又是多大?练习P64习题1.是否题(1)、(2)。
电容器习题课

E不变
2、定电荷量问题
若电容器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这时电容器的 电荷量保持不变。
(1)当εd不变,改变正对面积S时:
S变大 S变小
S C 4kd
Q C U
Ud ε 变化而引起电容器的 C、Q、U E变化的分析方法: 1、先确定是Q不变还是U不变:
S 2、由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 C 确定电容 4kd 的变化
Q 3、由 C 的关系判定Q、U的变化。 U
4、从 E U / d 确定电容器极板间场强的变化, 或由E与平行板间正对面积的电荷密度成正比 的关系判别E的变化
ABD
例与练
4、如图所示,将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池组相连, 两板间的带电尘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 若将两板缓慢地错开一些,其他条件不变, 则[ BC] A.电容器带电量不变 B.尘埃仍静止 C.检流计中有a→b的电流 D.检流计中有b→a的电流
【答案】
150 μF
150 μF
二、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问题
S U Q C E C d 4kd U 1.定电压问题 若电容器始终与电源相连,这时电容器两极 间的电压不变。
(1)当εd不变,改变正对面积S时:
Q S C S变大 C U 4kd S变小 C变小 Q变小
U E (不变) d
上节课内容回顾: 1、电容器:了解电容器的内部构造 2、电容器的电容: a、物理意义:
反映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大小 的物理量
b、定义: 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 Q 跟 它的两极间的电势差U 的 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
该元件有两片锡箔(导体),中间 是一层薄纸(介质)构成
C、定义式:C=Q/U
Q C U
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决定式)
C
大学物理习题课5

E
0
2 0
外力克服静电引力所作的功等于静电场能量的增加。
11
5. 两根平行“无限长”均匀带电直导线, 相距为d, 导线 半径都是R(R<<d). 导线上电荷线密度分别为+和.
试求该导体组单位长度的电容.
6
V m
1
电容耐压Um = 4.0 kV,因而电容器极板间最小距离
d U m E b 2 . 22 10
4
m
要制作电容为0.047F 的平板电容器,其极板面积
S Cd
0 r
0 . 42 m
2
显然,这么大的面积平铺开来所占据的空间太大了,通 常将平板电容器卷叠成筒状后再封装。
we 1 2
0E
2
Q
2 2
E
0 0
2 0 S
在外力作用下极板间距从d被拉开到2d。电场占有空间 的体积,也由V增加到2V,此时电场能量增加。
W e we V Q d 2 0 S
10
2
(2)两导体极板带等量异号电荷,外力F 将其缓缓拉开 时,应有F = -Fe
则外力所作的功为
2
2.由两块相距0.50 mm的薄金属板A、B构成的空气平板电容器 被屏蔽在一金属盒K内,金属盒上、下两壁与A、B分别相距 0.25 mm,金属板面积为30mm40mm。求:(1)被屏蔽后电 容器的电容变为原来的几倍;(2)若电容器的一个引脚不慎与 金属屏蔽盒相碰,问此时的电容又为原来的几倍。
分析:薄金属板A、B与金属盒一 起构成三个电容器其等效电路图如 图 (b)所示,由于两导体间距离 较小。电容器可视为平板电容器, 通过分析等效电路图可求得A、B 间的电容。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章静电场中的能量《电容器的电容》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章静电场中的能量《电容器的电容》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电容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电容的概念,掌握电容的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电容器充电、放电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理解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观察电容器充放电现象,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使用实验仪器测量电容的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尊重实验数据,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了解电容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电容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电容的概念。
•电容的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理解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的物理量,而非储存电荷的多少。
•分析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场能的变化,理解电容与电压、电荷量的关系。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电容器构造展示、充放电过程模拟、电容定义及公式推导等)。
•实验器材(电容器、电源、开关、导线、电压表、电流表等,视条件可增减)。
•教科书、教辅资料及学生预习材料。
•实验报告模板。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容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电容的概念。
•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或实物演示电容器充放电过程。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电容器充放电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电容的物理意义及其与电压、电荷量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手机电池、相机闪光灯电容器等生活中的电容器应用实例,提问“这些设备中的电容器是如何工作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电容器的作用。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引入电容器做铺垫。
新课教学1.电容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展示电容器实物或图片,介绍电容器的基本构造,包括两个彼此绝缘又相互靠近的导体(极板)和中间的绝缘介质。
•通过多媒体演示或实物展示,说明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当电容器两极板间存在电势差时,极板上的电荷会重新分布,形成电场,储存电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池两极断开 连接,当两极板间的距离减小时(AD )
A.电容器的电容C变大 B.电容器极板的带电量Q变大 C.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势差U变大 D.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不变
课堂练兵
4、如图所示、把一个平行板电容器与一个静电计
相连后,给电容器带上一定电荷量,静电计指针的
(1) C的变化看d、S、
C S 4kd
(2) Q、U的变化看定义式 C Q
U
(3) E的变化看U、d
EU d
本章结束
A 向上运动; 受力平衡
B 向下运动;
F=qE
C 向左运动;
mg
D 向右运动。
6、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电
压恒定,带电的油滴在极板间静止,断
开开关后,再将极板间距离增大些,则
油滴运动将 [ B ]
A.向上运动
B.仍然静止 C.向容器的变化分析
分析方法:先判断是Q不变,还是U不变
偏转指示出的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势差,现保持极板
M不动,而要使静电计指针的偏角增大,可采用的
办法是 ( B C )
A、N板向右移一些;
NM
B、N板向左移一些;
C、N板向上移一些;
D、在MN板间插入电 介质;
课堂练兵
5、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电压恒定,带电的油滴在两 板间静止,如图所示,若将板间的距离增大一些, 则油滴的运动将(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