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之(三)文言断句
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分析-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原卷版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分析(原卷版)T知识点讲解方法一、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些什么内容。
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方法二、借助名词(代词)断句考点梳理:在名词代词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谁做什么事情。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公、卿、君、彼、此、其、之方法三、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考点梳理: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方法四、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考点梳理: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常用虚词是标志:古人喜欢“之乎者也”这些虚词,用在句子的开头或者结尾虚词通常是语气词,可以在其前后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发语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可断句;③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④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典例剖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方法五、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考点梳理: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顶真句等,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语法知识延伸——中考课外文言文断句复习

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断句一、教学目标复习巩固中考断句的四种主要方法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利用所学方法完成一篇课外古文断句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古文断句的语感2、根据上下文对画线句进行断句四、教学过程(一)利用句读故事,说明准确断句的重要性昔日,有一财主为其子请塾师,首先讲条件,立字据。
先生写好之后,财主看了很满意,双方都按押了手印。
刻薄的财主既望子成龙,又惜财如命,粗茶淡饭待先生。
年终,先生找东家补足饭菜钱,结果争执不下,闹到县府衙门。
县官先看立约:“无米面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然后令各位讲清楚其原因。
先生言明字据写得清清楚楚:“无米,面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
”老财主却赖说字据上写的是:“无米面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
”(让学生尝试根据不同的人物立场对句子进行断句)(二)弄清考点内容及其题型特点1、断句就是给出没有句读的句子,让考生判断句子的句读。
主要考查方法有两种:①直接用“/”线在句子中标出句读②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选出句读标志正确或错误的一项2、考题举例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兼东征文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3、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复习巩固中考断句的5 种主要方法,利用断句方法完成一篇课外文言文的断句。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呼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给出补充文段让学生自行断句,然后整理方法)(三)寻找规律,巧妙断句第一组1、曰我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3、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由此总结出第一种断句方法:对话、引文的标志后断开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2023年中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断句++课件(16张PPT)

文言断句的步骤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3)先易后难,借助一些方法技巧,巧妙断句。
一:借助名词断句。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 名、官职名等。
注意: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 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二:借助动词断句
练3: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 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4处)
练4:管宁与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 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5处)
练5: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 也?(3处)
解析2: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 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什么是断句?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 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 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 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 叫“读” (dò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 读”。断句的标记为“/”。
解析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解析4:管宁与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 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
解析5: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 谓阁子也?
课 堂 小 结
延伸拓展
断句口诀 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为中心。 找出了动词,也就区分出独立的 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 正确断句。
2020年长沙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之(三)断句点对点迁移练

(三)断句点对点迁移练
返回目录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1)魏绛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不躲避惩罚。 (2)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三)断句点对点迁移练
返回目录
(3)景鲤使人说秦王曰:“臣见王之权轻天下,而地不可得也。臣来使也,闻 齐、魏皆且割地以事秦。所以然者,以秦与楚为昆弟国。今大王留臣是示天下 无楚也齐、魏有何重于孤国也。楚知秦之孤,不与地,而外结交诸侯以图,则 社稷必危,不如出臣。”秦王乃出之。
(节选自《战国策·楚王使景鲤如秦》)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大王留臣/是示天下无楚也/齐、魏有何重于孤国也 B. 今大王留臣/是示天下无楚也齐、魏有何重/于孤国也 C. 今大王留臣是示/天下无楚也齐、魏有何重/于孤国也 D. 今大王留臣是示/天下无楚也/齐、魏有何重于孤国也
返回目录
(三)断句点对点迁移练
(5)醉 能 同 其 乐 醒 能 述 以 文 者 太 守 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6)使 人 称 谢 皇 帝 敬 劳 将 军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7)指 通 豫 南 达 于 汉 阴 可 乎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8)请 广 于 君 而 君 逆 寡 人 者 轻 寡 人 与 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B. 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C. 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D. 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三)断句点对点迁移练
返回目录
【解析】此题可根据句中的谓语断句。句中的谓语有“从”“步”“入”“历”, 由句意可知,“步”“入”“历”的主语都为“予”,此处省略了主语,因此在 “步”“入”“历”的前面断句。 【答案】C 【参考译文】已卯上元年,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 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走走呢?”我很高兴地答应他们,走到了城西,走进了 和尚的住所,经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做买卖的人也是杂乱的样子。 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学案

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例:然则/何时而乐耶?(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诗意个复音词的,要分开。
例:可/以一战。
(6)在表转折关系的“而”“则”前停顿。
(7)“也”“乎”等语气词若在句中,后面要停顿。
二、【解词和译句】文言词语分实词和虚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虚词主要有:之、其、而、以、于、为、也、乎、夫、焉。
1、词语理解的方法:扩字法。
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主要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要扩词;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揣测法。
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2、六字翻译法: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古文今译六字法: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补译法,简括为“对、增、移、留、换、补”六字。
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文言词。
如“野芳发而幽香”,可译为“野花开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增删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成双音节词。
如“齐师伐我”,可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对少数没有相当的词表示的文言虚词可以不译或删去。
“夫环而攻之”中的“夫”在译文时可以删去。
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译文时应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加以调整。
如“何陋之有”,是“有何陋”;又如“战于长勺”,应按照“于长勺战”的语序来翻译。
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必另作翻译。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三)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三)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列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不敢稍逾约③媵人持汤沃灌④同舍生皆被绮绣(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录毕,走送之两股战战,几欲先走B.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乃悟前狼假寐(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此自终D.足肤皲裂而不知或置酒而招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同为读书,五柳先生和宋濂的读书方式有什么不同?你更欣赏他们两人中谁的读书方式?说说你的理由。
2.阅读《木兰诗》选段,回答问题: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课件(共31页)

翻译: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 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3、综合练习,用三条“/”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
曾子杀彘(zhì)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
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
牛刀小试 1、用3条“/”给下面文段断句。
/ / /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 曰 长 于 臣 沛 公 曰 君
为 我 呼 入, 吾 得 兄 事 之。
规律一、五
——《鸿门宴》
翻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 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 待他。”
2、单句练习,用3条“/”给下面几个句子断句。
排比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闻妹妹来来,,当当户户理理红红妆妆,,小小弟弟闻闻
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排比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
5.山货不恶在其高弃,于有地仙也则,灵不;必水藏不于在己深;,力有恶龙其则不灵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反复、对偶
规律方法总结四:借助修辞手法断句。
/ / / 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
思考:有无规律可循?
规律方法总结二:借助句末语气词断句。 ★句末语气词有“乎、者、也、矣、邪(耶)、哉、焉、耳、 而已”等,可在语气词后断句;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句子断句。
惠 子 曰/我 非 子/固 不 知 子 矣/子 固 非 鱼 也 /子 不 知
鱼之乐
是 马 也/虽 有 千 里 之 能 其 视 下 也/亦 若 是 则 已 矣
专题1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专题1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考点概述]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考主要考察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
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
设题方式:①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一般划一处或两处)②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知识梳理]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二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意义单位划分法”: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例1、望晚/日照/城郭(《登泰山记》)“望晚”是“向晚”、“傍晚”之意,全句有“望晚”、“日照”、“城郭”三个意义单位。
不可读成“望/晚日/照城郭”。
例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其乐”前一“乐”字用做动词,“以……为乐”;后一“乐”字,作名词,“所乐的事”。
“乐其乐”即“以其乐为乐”。
不可误读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语法结构划分法”: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例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例4、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例5、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例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例7、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2、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文言断句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 A. 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B. 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C. 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D. 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解析】分析词语的意思,“入”指“在家里”,“出”指“在外面”,再根据 所学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可知正确断句应为:旷日持久而 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记》)
(三)文言断句
技法五:借助固定句式断句。 1. 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句式,如:“……者,…… 也”“不 亦 ……
乎 ”“何 …… 之 有 ”“孰 与 …… ” “为……所……”“受 …… 于 ……”“如 …… 何”“可得……欤”等,根据这些句式也可断句。
例: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论语〉十二章》)③何陋之有?(《陋室铭》)④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语段三】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 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 故稍加培治。
(三)文言断句
【语段四】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 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 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 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三)文言断句
(5)故 渔 者 歌 曰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 /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断2处) (6)居 庙 堂 之 高 则 忧 其 民 /处 江 湖 之 远 则 忧 其 君(断1处) (7)安 陵 君 受 地 于 先 王 而 守 之 /虽 千 里 不 敢 易 也 /岂 直 五 百 里 哉(断2处) (8)以 中 有 足 乐 者/不 知 口 体 之 奉 不 若 人 也/盖 余 之 勤 且 艰 若 此(断2处)
(三)文言断句
技法三:根据句中标志词断句。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 例:①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②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③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 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④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曰。(《邹忌讽齐王纳谏》)⑤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三峡》)
(三)文言断句
课外篇 【语段一】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语段二】杜祁公衍,越州人,父早卒,遗腹生公,其祖爱之。幼时,祖父脱帽 使公执之,会山水暴至,家人散走,其姑投一竿与之使挟以自泛。公一手挟竿, 一手执帽,漂流久之救得免而帽竟不濡。
(三)文言断句
3. 谦辞:下官、窃、寡人、妾、愚,等等。 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4. 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女(汝)、彼、此,等等。 例: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 5. 疑问词:何、孰、安、胡、焉、奚、奈何,等等。 例: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6. 复音虚词:然则、是故、何以、得无、大抵、何其,等等。 例: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三)文言断句
2. 注意对偶句、排比句等。尤其是骈文,以双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②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技法六:借助对话断句。
对话标志词: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 例: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 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三)文言断句
(第二组) (1)媵 人 持 汤 沃 灌/以 衾 拥 覆/久 而 乃 和(断2处) (2)舟 子 喃 喃 曰/莫 说 相 公 痴 /更 有 痴 似 相 公 者(断2处) (3)且 欲 与 常 马 等 不 可 得 /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断1处) (4)是 日 更 定 矣 /余 挐 一 小 舟(断1处) (5)醉 能 同 其 乐 /醒 能 述 以 文 者 /太 守 也(断2处) (6)使 人 称 谢 /皇 帝 敬 劳 将 军(断1处) (7)指 通 豫 南 /达 于 汉 阴 /可 乎(断2处) (8)请 广 于 君/ 而 君 逆 寡 人 者/轻 寡 人 与(断2处)
(三)文言断句
方法指导
(三)文言断句
技法一:根据句意断句。即根据人物关系、事情发生的逻辑顺序来理解句子的基 本含义,从而根据句意、句式结构、断句要求来断句。 技法二:根据句首标志词断句。
1. 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嗟乎、呜呼、嘻、且夫、今夫,等 等。
例: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 2. 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等。 例: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
(三)文言断句
技法四:根据句尾标志词断句。 1. 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焉、与(欤)、耶(邪)等。 例:①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北冥有鱼》)②览物之
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2. 复音虚词:而已、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 例:①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②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
(三)文言断句
突破训练
请给下列句子断句。 课内篇
(第一组) (1)未 有 所 成 / 犹 幸 预 君 子 之 列/ 而 承 天 子 之 宠 光(断2处) (2)策 之 不 以 其 道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鸣 之 而 不 能 通 其 意(断2处) (3)噫/微 斯 人/吾 谁 与 归(断2处) (4)饮 少 辄 醉/而 年 又 最 高/故 自 号 曰 醉 翁 也(断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