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故事道尽人民币
诚信的名人故事

诚信的名⼈故事关于诚信的名⼈故事 名⼈是著名⼈物,⼜可称作名流。
知名⼈⼠;杰出的或引⼈注⽬的⼈物;显要⼈物。
下⽂是⼩编整理收集的关于诚信的名⼈故事,供⼤家参考。
诚信的名⼈故事1 20世纪初,来美国的移民⼗分节俭,尽量把每⼀分钱都积存起来。
佛兰普斯科。
罗迪便成⽴了⼀家⼩⼩的银⾏,吸收移民存款。
1915年圣诞节前⼣的⼀天,这家银⾏的出纳员外出午餐,这⾥只有罗迪。
突然,三个蒙⾯⽍徒冲进来,把罗迪关进厕所后,将银⾏⾥的22000美元席卷⼀空。
储户听到这个消息后,都蜂拥来提款。
虽然罗迪尽了最⼤的努⼒兑付,但仍然不⽀,最后被迫清盘,宣告破产。
250个储户共损失了18000美元。
从此,罗迪家⼀贫如洗。
他们失去了住宅、积蓄、存款和所有的⼀切,连家⾥⼀块稍好的红地毯也被⼈当债务拿⾛了。
⼀位银⾏家对罗迪说:"银⾏遭遇抢劫,这是天灾⼈祸,既然已经宣告破产,你就没有任何责任了,存款也不⽤还了。
"罗迪说:"法律上也许是这样。
不过,我个⼈是要认账的,这是信义上的债务。
今后我⼀定要归还!" 罗迪为了还债努⼒奋⽃,他⽩天杀猪,晚上为⼈补鞋,还发动⼤⼀点的孩⼦上街卖报,帮⼈搬货物。
⼀家省吃俭⽤,积了⼀点钱,有了⼀定的还债条件了。
罗迪听说⼀位储户患了重病,⽣活困难,他就把那位储户⼗⼏年前存的177元还清了。
以后,罗迪⼀家积了⼀点钱总是先还给最困难的储户。
罗迪听说⼀位⾝患重病的寡妇⽆⼒抚养孩⼦。
罗迪⾸先还给她100元,另外每⽉还她10元,使她付清房租。
罗迪还听说⼀位储户⽋了税,有坐牢的危险。
20年前他在罗迪这⾥存了⼀笔钱。
罗迪连忙找到他,还了他的存款,使他免受牢狱之灾。
但由于时间太长,许多储户记不清了,罗迪就在保险公司、教堂、开发商甚⾄是当地报纸上刊登⼴告,寻找存款⼈。
他从⼀篇新闻报道上,发现加利福尼亚有久未寻到的当年的三位储户,他便把存款分别寄给了他们。
他们异常感动,其中两个⼈把存款退了回来。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民币兑换-(课件)

5000÷7.89≈633.7136
z
633.7136×100=63371.36(日元)
答: 约能兑换63371.36日元。
新知讲解
用计算器计算,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5÷1.5 ≈3.33 5÷1.4 ≈3.57 5÷1.3 ≈3.85 5÷1.2 ≈4.17 5÷1.1 ≈4.55
商保留两位小数 ,需要除到第三位。
7>5,所以要 向前一位进1。
答: 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大约可兑换95.09美元。
新知讲解
在实际问题中遇到除不尽时,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取 商的近似值。要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然 后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新知讲解
怎样把人民币兑换美元?
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 要用人民币的数值除以美元 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
新知讲解
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兑换多少美元?
思考:
z
要把600元人民币兑换成美元, 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与同伴 交流自己的想法。
新知讲解
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兑换多少美元?
实际是求600里面多少个6.31。
z
600÷6.31
这道题除不尽。
新知讲解
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兑换多少美元? 600÷6.31 ≈95.09(美元)
1.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并填入下表。
33
32.9
3
2.9
2
1.5
32.94 2.94 1.55
课堂练习
2.连一连。
课堂练习
3.按照1美元兑换6.84元人民币。 (1)小明的爸爸在美国工作,每月工资2000美元,到银行兑换多少 人民币?
1美元兑换人民币6.84 元,2000美元可以兑换 2000个6.84元,用乘法。
勤俭节约的故事

勤俭节约的故事勤俭节约的故事篇1雷锋的节俭精神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俭,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
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
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
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
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
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勤俭节约的故事篇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俭便士,英镑自来”,每一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勤俭节约的故事篇3苏东坡公元1080年,他被贬官来到黄州时,生活窘迫。
为了渡过困境,他订出了一套特殊的计划开支办法:把所有收入分成12份,每月一份;然后又将每份分为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他把每月分好的每小份钱挂在屋梁上,每日清晨挑下一包来用,准余不准超。
剩余的钱,他另用竹筒保存,以备意外开支之需。
后来,他又在朝廷中做了高官,但仍注重节俭,从不讲究奢华。
他自订每餐只能一饭一菜,有客也只能增加两个菜,不许铺排,否则就拒绝用餐。
一次,苏东坡的一个老友与他重逢,请他吃饭,他嘱咐朋友千万不可大操大办。
可是,当苏东坡应约去老友家赴宴时,见酒席准备得相当奢华,他婉言拒绝入席,告辞而走。
苏东坡走后,他的朋友感慨地说:“当年东坡遭难时,生活很节俭。
没想到他如今身居高位后,还这样节俭。
”勤俭节约的故事篇4卖狗嫁女晋国东部有一个叫吴隐之的大官。
他年轻时失去了父亲,和母亲一起奋斗,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
他做官后,仍然厌恶奢侈,拒绝搬进朝廷准备的衙门。
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
之后,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必须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
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
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日出嫁,怎样一点筹办的样貌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日出嫁,主人昨日晚上才吩咐准备。
反腐败案例

反腐败案例新建村门户网站2011年3月8日来源:新建村【字体:大中小】【推荐发送】【点击:10056 次】一、上海社保基金案牵出众多贪官当事人:张荣坤特色事件:使大批高官为之效劳,动用百亿公款如探囊取物影响力所在:直接导致陈良宇等高官落马,成为十年来最大的腐败案件,为国内外广泛关注。
一位横空出世的“问题富豪”竟引发了上海市建国以来最大的腐败案件,也点燃了十六大以来最为猛烈的反腐风暴。
由此案,人们看到了中共对查出高级干部腐败问题态度之坚决、行动之迅速。
38岁的张荣坤是苏州市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
原上海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会长。
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2004年以20亿资产荣登胡润百富榜第39名。
2005年,当选“中华百位慈善人物”。
他通过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违规拆借32亿元社保基金,用于福禧收购沪杭高速公路的权益等。
至2005年6月底,张投资参与管理的公路里程已达200公里,在高速公路领域的投资超过100亿,成为“公路大王”。
张还涉及上海电气集团违规并购案。
因他而牵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上海社保局原局长祝均一,上海市宝山区原区长秦裕,上海社保局社保基金监管处处长陆祺伟,上海电气董事长王成明,上海电气副总裁、执行董事韩国璋,上海新黄浦董事长吴明烈,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孙路一等众高官。
10月,张荣坤涉嫌行贿欺诈被逮捕二、交通厅长搞腐败竟然“入不敷出”当事人:章俊元特色事件:行贿金额超过受贿金额影响力所在:社会公众普遍表示判决难以服众,高级干部职务犯罪的处理引人关注一位贪官曾在媒体刊登文章“深情说用权”:“100(政绩)-1(腐败)=0(功劳),一个人干得再好,廉政出了问题,所有功劳都没有了”。
如今,他“发明”的这个“数学公式”早已成了人们的谈资笑料。
然而在他自己的腐败案中,却真的存在着一个令人困惑的“数学问题”7月20日,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被告人、江苏省交通厅原厅长章俊元受贿、行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行贿罪判处章俊元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40万元。
关于名人诚信的小故事11篇

关于名人诚信的小故事11篇关于名人诚信的小故事11篇关于名人诚信的小故事130年前,他和她刚认识。
当时,他们两家都没有装电话,手机、寻呼机就更不用说了,那时候根本就没有。
有一次他约了她晚上看电影,结果他临时早上有事出差到台北去,他认为能够很快地赶回高雄,后来发现来不及了。
回高雄坐的是最后一班飞机,到家时快晚上11点了。
她也差不多该睡觉了。
他在台北也没打电话给她,回到家也没法打电话,于是他骑着摩托车到了她家的门口,她家已经熄灯,他想他们休息了。
于是他就立刻在电灯杆底下借着路灯写了一封简单的信,装进了事先准备好的信封,投到她家的信箱里。
第二天一大早,她发现了信。
她本来有些失望,觉得他这个人不守信用,但是看了这封信,她接受了他。
她的父亲其实并不认为这个年轻人是最理想的候选人,比他条件好的人多得很。
但是她对父亲说:“就是他,我就这么决定了,就嫁给他!”这个年轻人就是台湾着名培训师余世维博士,是他的诚信赢得了爱情。
关于名人诚信的小故事2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
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
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
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
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
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精选11篇)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精选11篇)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篇1俞伯牙和钟子期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经典故事呢?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
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
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
这樵夫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己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
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
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
”的辛酸。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篇2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一对知音,他们就是俞伯牙与钟子期。
俞伯牙善于弹琴,是个音乐高手,钟子期善于倾听。
有一天,俞伯牙来到一个小树林里弹琴,心想:泰山是多么高啊!我要弹奏一首属于泰山的歌曲。
于是,他一边想一边弹……一曲终了,一个声音从树林里传出:“是谁弹的曲子啊?气势雄伟,就像是高高的泰山一样。
温补养生的10大故事

臻艾健康工程--温补养生十大故事1、水杯的故事假如把我们的人体比作一个水杯,杯子里的水比作我们人体的阳气,杯子里的茶叶比作人体的垃圾。
杯子里的水满的时候,代表我们的气血充足。
大家看我手中的杯子,这个杯子里只有8分满的水,这就代表人体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状况,身体的阳气不足。
那要想让这个杯子里的水变满,又清澈,有两种方式:第一种,直接把里面的茶叶掏出来,把茶叶掏出来的同时我们会发现水位也降低了。
这种方法就是我们平常在美容院里用的泻法,泻法在祛除体内寒湿的同时也会耗人体的气血,这就是平时我们在美容院里做完刮痧、拔罐等泻法后人会虚弱的原因。
第二种方法就是直接往里面加水,虽然杯子里仍有垃圾,但水位在不断的增加,此时对于人体来说这种方法叫补法。
虽然体内暂时还会有垃圾,但气血充足了,人变得更有精神了。
这就是补法跟泻法的区别。
大家再看我手中的杯子,如果此时的茶水只有半杯,你加一滴水进去能不能看到水位的增加?显然是不能的。
如果我持续不断的,或者一次性加50毫升的水进去,你就能明显看到这个杯子的水变满了。
这就说明了:当人体的气血能量亏损越严重,在做艾灸时的量也要随之而增多,才能出现想要的效果。
否则顾客会觉得不痛不痒没有感觉。
第三,大家看看我手中杯子里茶叶是不是有的浮在上面,有的沉在底下。
浮在上面的代表是你身体里表层的邪气,沉在底下的是身体里深层的邪气。
当我们不断往杯子里加水的时候,里面的茶叶会不会不断的被冲出来?当然会。
先冲出来的是我们上面的茶叶,当不断往里灌水的时候,底层的茶叶也会不断的被冲出来,你说当不断的往里灌水时,茶叶被冲出来是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当然是正常的,这也就是我们在做完艾灸后对于身体里有邪气的人会出现好转反应的道理一样都属于正常的现象。
如果你的邪气藏得越浅、越少出来的就越快,反应越少;如果藏得深、多出来的就慢,时间就会比较长。
好转反应出现的时间和程度是根据每个人体质的不同和邪气深浅不同而反应的。
这个水杯的故事说明了三个问题:1、补法与泻法的区别。
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

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篇一:古人尊师重道的故事古人尊师重道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是文王、武王师从姜子牙商朝末年时,西部诸侯国中最长的周文王以德化民,推行仁政,深明要治理好国家就要任用贤德之人。
他思贤若渴,听说姜子牙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是当世大贤,就选定吉期,斋戒熏香沐浴,极其诚挚的亲自率众到磻溪去请姜子牙。
谈话中,文王看姜子牙胸怀博大,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安民之志,便高兴的说:“我祖父在世时曾对我说:‘将来一定会有位圣人来到周,帮你把周兴盛起来。
’您就是我祖父说的圣人啊。
”说罢就请姜子牙与他同车而归。
文王拜姜子牙为丞相,请他当自己的老师,向他请教治国安民的方略,从此西周更加强盛起来。
文王临终前把儿子武王托付给姜子牙,文王嘱咐武王说:“以父事丞相,早晚听训指教。
可请丞相坐而拜之。
”武王于是尊姜子牙为相父,又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不负众望,励精图治,辅佐武王伐纣,一统天下,为后世开辟了治国兴邦之正道.子贡以太阳月亮喻孔子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他聪颖好学,有次鲁国一位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当即以房子为喻,说老师的围墙高十数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
他还把老师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说他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守墓六年。
秦始皇拜荆条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一个嬴字就难住了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说着就举起了荆条……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张良拜师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个故事道尽人民币【第一个故事:经济增长】假设第一年两国是完全一样的,都各有50个年轻人和老人,50个年轻人每年生产100斤粮食,他们自己吃掉50斤,剩下的50斤粮食按照1元1斤的价格卖给50个老人,50个老人自己不参与生产,这样两国的GD P都是100元。
在假设两国的粮食没有任何差别的情况下,如果两国都可以自给自足,那么加入货币系统对两国的情况并没有什么影响,只不过交易更加方便(不用抱着粮食以物换物了),计价单位发生变化。
假设第二年X国更加年轻化,变成了60个年轻人,40个老人,60个年轻人每年可生产120斤粮食,本国还是消费掉100斤粮食,剩余20斤,其当年的GDP为120斤,经济增速为20%。
L国则出现老龄化,变成了70个老人,30个年轻人,他们仍需要消费100斤粮食,但却只生产了60斤,差额的40斤都需要从X国进口。
其当年的GDP为60斤,经济增速为-40%。
这个时候,假设信息是完全的,X国和L国的国民们会如何选择呢?对L国的人来说,他们知道本国的粮食只能满足60个人的需求,剩下的40个人必须从X国进口,而从X国进口必须使用X币,于是他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把X币换成L币,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让他们优先买到粮食吃,避免挨饿,因为L币只有60%能买到粮食,而X币一定可以买到粮食,二是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因为X币只能在60斤粮食里面选,X币可以在120斤粮食里面选。
而对X国的人来说,他们也知道持有X币有这两个好处。
那么问题来了,两国人民会如何选择呢?答案很明显。
L国的人会争相把L币兑换成X 币,而X国的人肯定不愿意把手中的X币按1:1的原价兑换成L币,X币出现升值,L币出现贬值。
这就是我们要讲第一个故事: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的货币更倾向于升值,反之更倾向于贬值。
回到现实世界,让我们先看一下被视为地表最强货币的美元,其长期汇率走势与美国经济的相对走势完全一致。
这里我们说的汇率是美元实际有效汇率,而不是大家通常关注的美元指数。
实际有效汇率衡量的是美元兑一揽子货币的加权汇率,更能反映美元的综合购买力,而美元指数只考虑了对欧元、日元、英镑等六种货币的相对购买力。
自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美元大致经历了两轮大的升值(1977年-1984年,1995年-2001年)和贬值周期(1985年-1994年,2002年-2011年),而这与美国经济地位(用美国与其他所有国家的实际GDP之比来衡量)的两轮上升和下降周期完全吻合(见图1)。
当前市场讨论的美联储利率调整似乎并不是关键,加息并不一定带来升值,降息也不一定带来贬值。
比如2004年到2006年美联储17次加息,但由于美国经济与其他国家GDP 的比例从40.9%降到37.3%,美元仍然贬值了4.1%。
又比如2007年到2008年美联储10次降息,但由于美国成为金融危机后复苏最快的安全港国家(2009年美国与其他国家GDP比重从30.5%回升到31.8%),美元在2008-2009年一度出现升值,最多升值了15%。
从2011年到今年12月美联储加息,美联储虽然一直维持了近零利率,但同样由于美国经济的相对占比在2011年就已经见底,美元的实际有效汇率也从2011年开始持续反弹,到2015年11月反弹了22%。
未来美元能否继续升值,关键还是在于美国经济能否一骑绝尘。
短期来看,美元升值的幅度已经远远领先于美国经济的改善,美元已经阶段性见顶,而从加息之后美元的调整来看,明年美元继续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
长期来看,如果美国出现新一轮技术革命或其他国家爆发系统性危机(比如中国经济崩溃)导致美国经济比重上升,那么美元将继续升值周期,而如果美国在技术革命方面表现平平、其他国家也陆续跟进复苏(比如欧洲经济复苏),那么美元的升值周期已经结束。
再来说一下人民币的问题。
中国过去一直是一个高速增长的“X国”,因此人民币也一直是炙手可热的“X币”,自1994年汇改以来基本保持了单边升值趋势。
大家平时更关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但其实世界上不只中美两国,我们在评判人民币汇率时更应关注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走势,这也是近期央行高调推出人民币汇率指数的原因。
1994年到2014年,在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地位直线上升,与其他国家GDP 的比重从6.3%大幅提升到20%,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也随之从75升值到125,升值幅度接近70%。
尤其是2005年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和中国经济手牵手一骑绝尘。
未来人民币会持续贬值?这种判断显然缺少经济基础。
即便今年811汇改之后人民币兑美元大幅贬值近5%,但从对一篮子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来看,人民币不仅没有贬值,11月相对8月汇改前还升值了0.1%,相对年初则升值了3%以上。
原因很简单,中国经济依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增量最大的经济体之一,预计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在6.9%左右,而同期的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只有 3.1%。
未来中国经济虽然还有下行空间,但横向比较,只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对力量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简单来说,虽然中国经济变慢了,但其他国家更慢,所以人民币并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
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2005年之前,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的关系似乎并不密切,尤其是2002年到2004年之间,虽然中国经济一直走强,但人民币却狂贬了20%。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背离?未来这种背离会不会再次出现?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两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汇率制度】刚才的故事隐含了一个重要假设:汇率是自由浮动的。
当X国的人感受到L国的人都想把L币兑换成X币时,他们可以自由的提高X币和L币的兑换比率。
但如果X国的政府不让他们这么做呢?假设两国政府为了避免经济波动带来的汇率波动,事先约定好共同维护1:1的兑换比率。
这样到了第二年X币出现升值压力时,X国政府就必须采取行动了。
第一种方法是完全的价格控制,即固定汇率制。
X国政府规定所有的货币交易必须通过政府来进行,一切不经过政府的货币交易都是违法的,这样一来X国政府就可以保证对货币价格的直接干预。
这种情况下,尽管大家仍然想要把手上的L币换成X币,但由于X币的持有者不能在官方控制的市场上提价(1元X币在官方市场只能换1元L币),导致很多人会想办法绕开政府进行交易,这就是所谓的“黑市”,而官方市场和黑市的套利价差最终会让这种双轨制崩溃,因此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纯依靠价格干预实现固定汇率制。
1979到1994年间,人民币汇率就实行挂牌价和调剂价的双轨制,官方规定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5.762,,但实际上这个价格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美元,大量的交易流向市场化定价的“黑市”,巨大的贬值压力最终导致人民币双轨制在1994年第一次崩溃。
1994年,人民币便被迫实行汇改,将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轨,人民币一次性贬值到8.72:1。
但在那之后,官方依然没有放弃固定汇率制,1994年到2005年间人民币兑美元基本维持在8.28:1。
这段时间固定汇率之所以可以维持较长时间,主要是受益于中美相对基本面比较稳定,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力量对比都保持在4.2:1,这导致汇率升贬值的压力都不大。
直到2001年中国入世之后,中国的相对经济地位开始迅速提升,2001年到2005年间,中国与美国的GDP之比从1:4.1攀升到1:2.8,导致人民币兑美元积累了巨大的升值压力,最终迫使央行在2005年7月实施第二次汇改。
第二种方法是有限的价格和数量干预,即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既然单纯的市场控制不可行,X国政府便想了一个新方法:市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汇率,但是不能超过官方汇率的±1%(这就是所谓的中间价干预),同时政府将直接参与市场买卖,平衡市场供求。
简单来说,当大家对X币的需求上升时,政府就把手里的X币抛到市场上,自己增持L币。
当大家对X币的需求下降时,政府就把手里的L币抛到市场上,自己增持X币。
这就是中国央行在2014年之前天天在干的事情。
2005年汇改到2013年底QE退出,由于人民币汇率持续承受升值压力,央行被迫在市场上持续抛售人民币,增持外汇资产,由此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从2005年的5万亿飙升到2014年的27万亿。
从2014年开始,尤其是2014年下半年之后,人民币兑美元逐渐出现贬值预期,央行逐步开始减持外汇资产,在市场上购入人民币,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从2014年年中到2015年11月大幅下降1.74万亿。
这虽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甚至还在升值),但当干预力不从心时,汇率的贬值压力终将释放,这就是2015年8月11号汇改一次性贬值的原因。
但是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如果按照第一个故事,这两年中国经济增速虽然在下滑,但相比美国还是快很多,人民币不应该贬值压力这么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资本流动】回到X国和L国的故事。
在前两个故事里,货币只有一个职能:买卖商品,因此当大家预期X国未来能生产更多的商品(粮食)、X币未来购买力更强的时候,大家都会愿意持有X币,而不愿意持有L币。
但如果持有货币还有其他的用途呢?假设第二年X国没有变化,而L国在本国的一个小岛上突然发现了20个年轻人,但这些年轻人现在没吃的,也不愿意干活,怎么办呢?L国政府想了个办法,向大家借了20元L 币,先给这20个年轻人当工资,等年底生产完成的时候,20个年轻人生产出价值40元的粮食。
他们按照年初的规定,把生产所得的40元全部归还给政府,政府再把这40元全部还给借钱给政府的债主。
对这些债主来说,他们年初付出了20元,年底得到了40元,收益率是100%,而且由于有L国政府担保的,这个收益率就成了无风险收益率。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对持有X币的人来说,如果不买粮食,持有1元X币到第二年还是1元。
但对持有L币的人来说,如果不买粮食,把持有的1元L币借给政府(相当于投资政府债券),第二年就可以无风险的获得2元。
结果一定是大家都竞相把手中的X币换成L币,L币出现升值。
这个过程中,商品没有发生任何贸易,但资本发生了流动。
换句话说,一个货币除了会因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升值之外,也可能因为可以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而升值,这就是经济学里常说的利率平价理论。
近两年人民币对美元之所以贬值压力骤然加大,就是因为投资人民币资产的无风险收益率明显下降,而投资美元资产的无风险收益率趋于上升。
2013年之前,由于地方政府强烈的融资需求和刚性兑付的存在,中国的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上行,一方面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高上行到2013年底的4.7%左右,另一方面实体经济中各种依托政府信用和地产信用的非标资产层出不穷,很轻松就可以找到两位数收益的无风险资产。
而反观美国,无风险收益率总体处于下行通道,这样的结果显而易见,国内居民企业的结汇意愿强烈,国外热钱也不断涌入,大家都想持有人民币资产,以赚取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