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语言文化比较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汉英语言文化对比教案

汉英语言文化对比教案

教师教案(2014—2015 学年第 1 学期)课程名称:汉英语言文化对比授课学时:32授课班级:13级任课教师罗阳教师职称:讲师教师所在系别:外国语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第一章一、教学内容及要求授课时数:3汉英语言文化对比的基本介绍、重难点、参考书目、教学内容、进度;以及考试的成绩构成等。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汉英语言对比、阅读书目、教学重难点、要求学生深入阅读大量书籍。

三、教学设计主要采用讲解形式,提出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价值;再导入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具体教学要求。

四、作业:要求同学去收集大量的有关该课程的书目并总结各自的优缺点。

五、参考资料:裘克安,《英语与英国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胡文仲,《英语文化辞典》,外研社,1995年。

五:教学后记:第二章一、教学内容及要求授课时数:3要求同学们了解比较和对比的异同点,并指出进行对比的意义、价值;为何要进行对比研究;以及如何对这两种语言进行比较。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强调比较和对比的异同、对比的价值和意义、对比的具体办法等等,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同学们思考这两种语言的特色和价值。

三、教学设计:先导入问题,在具体分析比较和对比的异同之处,并以具体的实例阐释学这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对比和比较。

四、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五、参考资料裘克安,《英语与英国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胡文仲,《英语文化辞典》,外研社,1995年。

六、教学后记:第三章一、教学内容及要求:授课时数:3比较的哲学基础和价值观的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对比的哲学意义;语言是一种世界观的问题;三、教学设计通过国内外学者对对比研究的相似看法认识其哲学意义和价值;把语言研究视为一种哲学研究和世界观的研究;并得出认识和理解语言就是理解文化和不同的思维方式。

四: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五:参考资料:裘克安,《英语与英国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英汉语言对比》课程教学大纲.docx

《英汉语言对比》课程教学大纲.docx

《英汉语言对比》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信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以英汉语言对比为主轴,以翻译应用为目的。

2.从语音学、形态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语法学和结构学等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了深入的对比性探讨。

3.掌握英汉语言在形式形态、功能应用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4.掌握英汉语言在句子成分构成和功能应用方面的异同。

5.掌握英汉语言间的转化与应用原则和规律。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1.教学目标1, 2, 3的达成度通过课堂提问及讨论、学习心得及课外作业综合考评;2.教学目标3的达成度通过学习心得、课外作业综合考评;3.教学目标4的达成度通过课堂提问及讨论、学习心得综合考评;4.教学目标5的达成度通过课堂提问及讨论、学习心得及课外作业综合考评。

五、成绩评定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课堂提问及讨论、学习心得和课外作业。

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平时出勤(10%)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者,将在总评成绩中扣除2分。

无故缺勤5次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核资格。

2.课堂提问及讨论(20%)课堂提问可不定时地考查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情况。

主要考察对英汉语言对比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翻译实践中使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的理解。

3.学习心得(20%)本课程讲授的理论知识颇多,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东西,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因此,学生必须要学会思考,才能真正有所顿悟, 有所提高。

学习心得体会的撰写展示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反映了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教师可按知识单元布置心得体会的撰写,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4.课外作业(50%)本课程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在翻译实践应用这些理论知识。

中英文学对比写作教案设计

中英文学对比写作教案设计

中英文学对比写作教案设计教案标题:中英文学对比写作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英文学经典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提升学生中英文写作能力,并通过对比分析,加深他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理解。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案步骤:第一步:引入和导入1. 引入中英文学对比写作的主题,并让学生了解该主题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 通过展示中英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和他们的不同之处,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知识传授和讨论1. 分别介绍中文文学和英文文学的发展历史、特点和流派,以及代表作品。

2.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讨论,比较中英文学作品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以及背后的文化差异。

第三步:写作技巧讲解1. 引导学生了解中英文学对比写作的目的和要求。

2. 介绍中英文学对比写作的常见结构和写作技巧,例如对比分析、类比、举例等。

3. 提供示例作品,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其中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第四步:训练和实践1. 设计写作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中英文学中的一对作品进行对比写作。

2. 提供指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和组织自己的写作内容,例如:两种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文体等方面的对比分析。

3. 让学生相互交流和修改彼此的写作,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五步:总结和评价1. 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对比写作作品。

2. 进行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和讨论,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总结中英文学对比写作的要点和技巧,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更多中英文学作品的对比写作。

教学资源:1. 中英文学经典作品的文本和资料。

2. 视频、图片或PPT展示中英文学作品的片段和特点。

3. 小组讨论和写作指导材料。

4. 示例对比写作作品。

评估方法:1. 学生对中英文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表现。

2. 学生对中英文学对比写作技巧的运用情况。

3. 学生完成对比写作任务的质量和创意。

教案附加说明:1. 本教案可根据不同教学阶段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课件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课件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
• 引言 • 语言结构对比 • 文化背景对比 • 语言应用对比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异同 ,提高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和语 言应用能力。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文化对比、实际 应用与案例分析等。
广告语言
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广告语言运用上的差异,如 英语广告语言的直接性和汉语广告语言的含蓄性 。
电视节目
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电视节目主持和采访方面的 不同风格,如英语电视节目的互动性和汉语电视 节目的权威性。
05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 具有重要意义。
语法对比
总结词
语法对比主要研究英汉语言中句子结构和语法的差异 。
详细描述
英汉语法对比涉及句子结构、时态、语态、语气等方 面的比较。英语中主语、谓语、宾语的位置相对固定 ,而汉语中的句子结构则更加灵活。此外,英语中时 态和语态的表达方式较为复杂,而汉语则通过添加时 间词和助词来表达时态和语态的变化。在语气方面, 英语中常用虚拟语气和强调句型来表达主观意愿和强 调意义,而汉语则通过语调和语气词来表达相似的意 义。
拓展研究的广度,将更多的语言和文 化纳入对比范围,以更深入地了解世 界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差异。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如心理 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以更全面地 揭示英汉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结合实际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 言教学、翻译、跨文化交流等领域, 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和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英汉文化差异研究教案

英汉文化差异研究教案

英汉文化差异研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英语和汉语在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2. 掌握英汉文化差异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表现。

3.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与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英汉词汇差异:词义、词序、词性等方面的差异。

2. 英汉语法差异:句子结构、时态、语态等方面的差异。

3. 英汉表达方式差异:习惯用法、礼貌用语、非语言交流等方面的差异。

4. 英汉文化背景差异: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5. 英汉文化心理差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1.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其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英汉文化差异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英汉文化差异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主动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践,提高实际沟通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简要介绍英汉文化差异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英汉词汇差异:通过举例说明英汉词汇在词义、词序、词性等方面的差异。

3. 分析英汉语法差异:对比英汉句子结构、时态、语态等方面的差异,进行讲解和练习。

4. 探讨英汉表达方式差异:介绍英汉在习惯用法、礼貌用语、非语言交流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实践演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环节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英汉文化差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跨文化交际实践:评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沟通效果。

4.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检验学生对英汉文化差异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英汉文化差异研究教材、英汉词典、英语语法书籍。

2. 辅助材料:英汉文化差异案例分析、英汉表达方式示例、相关视频资料。

英汉语言对比电子教案

英汉语言对比电子教案

英汉语言对比电子教案第一章:英汉语言对比概述1.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介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强调了解文化背景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举例说明不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1.2 英汉语言的基本差异介绍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和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基本差异。

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发音、语调、节奏和重音等方面的不同。

1.3 英汉翻译的原则和技巧介绍英汉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忠实原文、保持语义准确、文化适应等。

通过实例分析常见的翻译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二章:英汉词汇对比2.1 英汉词汇的差异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使用上的差异,如词义范围、词义强度、色彩意义等。

举例说明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环境对词义的影响。

2.2 英汉词汇的互译问题探讨英汉词汇互译时常见的问题,如词义空缺、词义混淆、词义过度或不足等。

提供解决互译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3 英汉词汇的搭配和习惯用法介绍英汉词汇在不同搭配和习惯用法上的差异,如习语、俚语和固定搭配等。

通过实例说明英汉词汇搭配和习惯用法的不同。

第三章:英汉语法对比3.1 英汉语法的差异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如句子结构、词序、时态和语态等。

举例说明英汉语法差异对理解和表达的影响。

3.2 英汉语法的互译问题探讨英汉语法互译时常见的问题,如语序调整、时态和语态的转换等。

提供解决互译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3 英汉语法的特殊现象介绍英汉语法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如英语的冠词和汉语的量词等。

通过实例说明这些特殊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

第四章:英汉表达习惯对比4.1 英汉表达习惯的差异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如直接与间接表达、谦虚与礼貌等。

举例说明英汉表达习惯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4.2 英汉表达习惯的互译问题探讨英汉表达习惯互译时常见的问题,如表达方式的不匹配、语气的变化等。

提供解决互译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3 英汉表达习惯的实际应用介绍英汉表达习惯在不同场景和语境中的实际应用,如商务交流、日常对话等。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课程教案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课程教案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英汉习语的特征和比较、文化差异以及翻译方法的分析,使大家能够了解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并对习语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并能够了解英汉语言中习语的典故。

三.教学内容:
1.分析英汉语言中习语的特征(短小精悍,意义丰富),并进行比较、举例说明:①英语和汉语形义完全相同:
②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形义部分相同:
③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看似相同,实则不相同:
④英语习语在汉语中找不到相对应的习语:
2.分析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并举例说明:
(一)生存环境的差异:
(二)习俗的差异:
(三)宗教信仰的差异:
(四)历史典故不同:
3.分析英汉习语中的翻译方法并举例说明:
(1)直译法:
(2)意译法:
(3)直译加注法:。

中英文对比教案

中英文对比教案

中英文对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中英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中英文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表达。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英文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 中英文基本语法对比2. 中英文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对比3. 中英文文化背景和差异的探讨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中英文文化和表达方式的差异理解。

2. 重点:中英文基本语法和词汇的对比和运用。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2. 投影仪3. 中英文词典和语法书4. 教学PPT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问答方式,了解学生对中英文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3. 学生活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写作练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中英文翻译游戏,引导学生进入中英文对比的学习情境。

2. 讲授新课:讲解中英文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对比,展示一些典型的中英文对比实例。

3. 巩固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中英文句子,让他们尝试进行翻译和对比,强调翻译的准确性和文化敏感性。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中英文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口头反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等方式进行评价。

2. 为学生提供反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提供改进建议。

八、作业布置1. 收集一些中英文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子,分析其中的差异。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学习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Chinese national team won over its American counterpart with great advantage.
Low context
汉语
Sino-Tibetan family
Basic Sentence Structure:SVO
只听一路靴子响,进来了一个十七八 岁的少年,面目清秀,身段苗条,美 服华冠,轻裘宝带。
汉语语言特征:形象性,直观性。喜用 具体比喻抽象,量词丰富。
例子
字形差异: 英文:rain, mountain, river, sun, moon (抽象符号) 汉字:雨,山川,河流,日月(保留原初的象物或象事特点) 词语差异: 英文:功能性: wig, coin, paper clip 中文:形象直观,量词丰富:假发,硬币,回形针 / 一把椅子,一堵墙,画一
重结构严谨,表意 精确甚于音韵节奏
汉语:
重音韵节奏
双音节、四字结构可创造更好的 语感。
比较
Don’t get on or off the bus until it comes to a standstill.
A new kind of aircraft--small, cheap, pilotless – is attracting attention.
手好画。
西方:分析性思维 对语言的影响:
中国:整体性思维 对语言的影响:
词义表述: 英文: 1.具体. 2. 准确 3. 句式结构严谨 ( 一般描述应对中文四字成语)
词义表述: 汉语: 1. 笼统 2. 模糊 3. 对称平衡 (四字词使用频繁)
比较: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句式简单)
e.g.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ut difference of degree between different degrees of difference and no difference.
英语语言特征:功能性。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Oriental: humanism-oriented
Values:Collectivism, moral comes on top, and uniformality is advocated.
Mode of thinking:focus is on integration, rationality and sense rather than on language;such mode of thinking is featured with monism.
如果北美和欧洲重建它们的道德生活,以它们的文化共 通性为基础,并发展更紧密的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形式, 作为北约安全保障合作之外的补充,那么他们就能发展 出有西方的富裕和政治影响力的第三阶段,即欧美阶段。
车未停稳,请勿上下。
“我体健康” vs 我身体健康.
一种新的飞机—小型,价格低, 无人驾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种体积小、价格低的无人驾驶 新型飞机正引起人们的关注。
If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renew their moral life, build on their culture commonality, and develop closer forms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to supplement their security collaboration in NATO, they could generate a third Euroamerican phase of western affluence and political influence.
i.e:language, medicine, religion, and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对各自语言的影响
Western:重理性和逻辑
具有“是玫瑰花也给拆散”的抽象思辨 能力。
China:重直觉和意象
强调以直觉顿悟式的综合思维方式去亲 近世界。
Unit Three
从语言文化对比的角度 看翻译
Comparison of Sino-Western cultures
Western: Science-oriented
Values:Individualism, human conquering nature
Mode of thinking:rationally analytic, focusing on logics and positivism; such mode is featured with dichotomy and metaphysics.
high context
二、 文字系统
英语 拼音文字 自然代码属性 线性文字(有音、义、无形)
汉语
表意文字
非自然代码属性(坠,火,山,川, 日,月)
二维语言, 是可以看的语言
多音节 有语调 (升降调)
1 语音差异
单音节 有四声 (妈 麻 马 骂)

b)音韵节奏
英语:
Mastery of work comes from diligent application, but it can be retarded by frivolities; a deed is accomplished through taking thought, but it can be ruined by carelessness. (句式更严谨)
她是好人。 She is a good woman. (更准确)
We have winked at these irregularities too long.
我们对这些越轨行为宽容得太久了。(形象代抽象)
语言、文字和语音系统比较
一、语系 英语
Indo-European family Basic Sentence Structure:SV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