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言文化对比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9
第二小点:‘有人就提前’
Unfortunately, the grey and blue cotton pieces reached us whereas our order was for a selection of the green and orange ones. 很遗憾,我们收到的棉制品是灰色的和蓝色的,而 我们订货时选的是绿色的和桔黄色的。 A fair comparison of quality between our products and similar articles from other sources will convince you of the reasonableness of our quotation. 贵方只要把我们的产品质量与别处的同类产品质量 比一比,就会知道我们的报价是合理的。
12
第五小点:抽象变火人
If understanding prevails, WTO is in a position to replace confrontation with agreement; it cannot be pull off. 如果大家能普遍接受的话,WTO就能用协议 取代对抗,而这项工作不能在拖延下去了。
10
第三小点:人多挑一个
Spectacular economic results ultimately won impressive staff support for the reformer manager. A.惊人的经济成果最终赢得了职工对这位改革派经 理的热情支持。 B. 到头来,职工们对这位改革派经理取得的惊人的 经济成果给予了热情的支持。 C. 这位改革派经理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成果,最终赢 得了职工们热情的支持。 D.这位改革派经理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成果,职工们 给予了热情的支持。
英汉对比与翻译(全)

Examples of Negative Transfer
5、他建议我接受这个报价。 He suggested me to accept this offer . He suggested that I (should) accept this offer . He suggested my (me) accepting this offer .
英 汉 对 比 与 翻 译
English-Chinese Contrast and Translation
英 汉 对 比 与 翻 译
Three Parts
1. Language transfer 2. Linguistic contrast 欢迎光临 3. Contrast and translation
Causes: • analogical use of one‟s prior knowledge of the mother tongue 母语先知结构的类推运用 • scanty knowledg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所知甚少 • unconscious falling back on the mother tongue speech habit 不自觉地回归母语的言语习惯
Keen awarenes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can facilitate FL learning. 对两种语言相似与相异点的敏锐意识能促进外语学习。
Negative Transfer (负迁移): Interference (干扰)
Pleas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doc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张宁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
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车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
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
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的基础。
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
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英汉翻译:英语与汉语不同之处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General Description
1. English —表音 Chinese —表意
2. English—多音节 Chinese—单音节,四声
3. English—综合型 Chinese—分析型
综合与分析型
• 综合型语言:指该语言主要通过词本身的形 态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格、数、时等)。 e.g. he(主格)him(宾格)his(所有格) dog(单数)dogs(复数) She is doing her homework。 She did her homework yesterday. She has done her homework.
Adjectives & Adverbs(形&副)
• 形容词和副词的翻译需要注意英语中这 两类词有相应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 而汉语中则没有,需要加“一些”、 “比较”、“还”、“较”、“最”、 “很”、“十分”、“非常”等副词或 其它手段来帮助体现比较级和最高级的 意义。
• 由动词的分词构成的形容词,其涵义不 同,-ed分词有被动和完成的意味,- ing分词有主动和正在进行的意味。
• 我见他正在读书。
• I saw him reading
• 老师让他进去。
books
• 真抱歉,让您久等了。 • The teacher let him in .
• 大家选他当班长。
• I’m really sorry to have kept you waiting .
• We made him our monitor.
Nouns & Pronouns (名&代)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及翻译探究

I t i s p e r h a p s n o t a n e x a g g e r a t i o n t o s a y t h a t we s h a l l s o o n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4 3 7 ( 2 0 1 3 ) 0 2 — 0 0 5 2 — 0 2
英汉 两种语 言既有相 同之处 , 也有不 同之 处 。英语
属于 印欧语系 , 而汉语属 于汉藏语 系 ; 英语 是一 种拼音 文字 , 而汉语是一 种表意文 字 ; 英语 单词 没有语 调只有
、
英汉语言句式对 比
( 一 )英 语 的 形合 ( h y p o t a x i s ) 与 汉 语 的 意 合
( p a r a t a x i s )
接 宾语 + 直接 宾语 ( S + V + I N O + D O o( 5 ) 主语 + 谓语+ 宾 语+ 宾语补语( S + V + O + O C ) 。 这五种句型运用于英语 的疑 问句 、 否定句 、 被动句 、 倒装句 、 省略句 中 , 再加上 复杂的 句子成分 , 句子就会千 变万化 。 但万变不离其宗 , 英译汉
行对 比分析 。
一
英语 句式呈 现 “ 聚集型 ” , 句子结 构严谨 规范 、 主次 分明、 层次清晰 。 其基本句型有五种 : ( 1 ) 主语+ 不及物动
词( S + V o( 2 ) 主语 + 及物 动词 +宾语 ( S + V + O o( 3 ) 主 语+ 系动词+ 表语 ( S + v + P ) 或( S + v + C o ( 4 ) 主语 + 谓语+ 间
英汉语言对比及翻译

思果说:“千万不能跟英文走。” 2
1.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78.)
2.思
果. 翻译研究[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23)
汉语的线性序列 与英语的空间结构
关于英汉语言的比喻
英语句子的结构: “葡萄藤型”结构 (grapevine structure),意为在短短的主 干上派生出长长的枝蔓和丰硕的果实;
1. 怒安. 傅雷谈翻译[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30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就保留原文句法与译文体现原作精神 的问题,傅雷也有精辟的论述:“假如破 坏本国文字的结构与特性,就能传达 异国文字的特性而获得原作的精神, 那么翻译真是太容易了。不幸那种理 论非但是刻船求剑,而且结果是削足 就履,两败俱伤。” 1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一)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Jean Delisle, representative of French Interpreta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 says in his Translation: An Interpretive Approach, “In other words, each community has developed habits of expression that, over time,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language and lent it certain characteristics.”1
1. 怒安. 傅雷谈翻译[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2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刘宓庆:“西方各语种在SLT与TLT之间的 实现形式转换的可行性比汉外翻译大得 多。……即既实现意义对应,又实现形式对 应。这在汉语与西方语言之间的转换中是根
英汉成语谚语中的语言文化差异

切忌“望文生义” ,“生搬硬套”
文化差异与翻译
文化不可译现象
不同的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个民族的语言学承载另一个民族的文化, 必然造成许多难以处理的翻译问题,即文 化不可译现象。
e.g. 妯娌,连襟
Women who are married to brothers; men who are married to sisters. e.g. 她们是妯娌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挥金如土
英国是, 岛国,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
汉民族是农耕民族。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 地。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 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 (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奋力图存)。all at sea (不知所措) 等等。
大海捞针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 班门弄斧teach fish to swim.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妻管严henpecked husband 诸葛亮(的形象)“He is as wise as Solomon” 洗心革面 To turn over a new leaf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见风使舵 See which way the cat jumps 倾盆大雨 It rains cats and dogs. 一贫如洗 (穷光蛋)Poor like a church mouse. 度日如年 donkey years 班门弄斧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 三伏天 dog day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英语言文化对比与翻译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一、语言文化差异 (3)1、词汇本身的意义 (3)2、词汇的文化差异 (3)二、世界观和价值观差异 (4)1、文化行为差异 (4)2、了解日常生活方式和交际模式 (4)三、语言的理解与分析 (4)1、结构分析 (5)2、语义分析 (6)结束语 (6)参考文献...................................................。
.. (6)[摘要]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本文对英汉语言在语言自身、价值观、成语谚语文化、语用理解等跨文化差异方面作了简要探讨。
汉英翻译过程中的语言心理过程即对两种语言的分析理解过程。
这一理解过程是汉英翻译的关键。
只有理解判断正确,做到表达自然地道,再现原文风格。
[关键词]文化差异分析翻译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汉英翻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表面上看,汉英翻译只是把汉语原文的表层结构直接转化为英语的表层结构,但是这并不能正确刻画出译者所经历的语言心理过程,即理解过程。
汉英翻译的过程不是汉语(原文)一字词对应一英语(译文),而应该是汉语(原文)一理解、分析 +对比、选择一表达一英语(译文 )。
汉英翻译不是“对号入座”,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
汉英翻译必须采取英文的句法来表达汉文的意念。
如照汉语逐词硬译则译出来的只不过是一堆让人费解的英语拼凑罢了。
从语言心理的运作上看,译者须先将汉语语法结构和语义两个层面的深层结构了解清楚,并分析成若干语法与语义单位,然后再将这些单位一一转化成英语的语法及语义单位,最后经过重整组合才能成为译作。
以下即是对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的分析。
一、语言文化差异语言自身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语义方面的差异。
词汇的语义:一方面是词汇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词汇的文化意义。
词汇语言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文化意义上。
本身意义相同的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其文化意义可能有相同、空缺和冲突等三种情况。
1、词汇本身的意义:laborer指干体力活的劳动者,worker既指体力也指脑力工人,而在汉语中,劳动者和工人没什么区别。
ambition在中国词典中意味着野心,但在美国词典中还有进取心的意思。
中国文化中的“客气”,在英语中很难找到恰当的对应词。
汉语中的“关系”和英语中的relation也不完全对等,“关系”在汉语中可能是个具体的概念,如,“他的关系很硬”是指他认识人好办事等,而在英语中“relation”则表示抽象的概念。
2、词汇的文化差异:文化意义相同的词汇在跨文化交际中通常没有麻烦,问题在于文化意义空缺及文化意义冲突的词汇,往往导致交流达不到目的,引起误解甚至交际失败。
英语中的hippy,cowboy,不了解英美文化的人一定不知其意。
同样汉语中的“民办教师”“农转非”“希望工程”等词,英美人也难解其意。
在中国代表帝王的龙,在英美却是邪恶的化身,因此汉语的“亚洲四小龙”只好译成“Four tigers”。
中国共产党党旗上镰刀和铁锤图案,在德国人看来却如临大敌,避之唯恐不及。
英语中“bat”通常是丑陋、凶恶的代名词,而对于中国人,就因为“蝠”与“福”同音,便将蝙蝠视为幸福的象征。
又如“peasant”(农民),毫无贬义。
《美国传统词典》给peasant下定义:“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
《新编韦氏大学词典》:“一般指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在产品商标的翻译上,需了解有关词语在目的语中的文化意义。
据资料显示“白象”电池前些年在国内十分畅销,却被误译为“white elephant”,殊不知,译文在英语中指“大而无用的东西,谁还买它呢?”又如:饮料名Coca-Cola 开始被人译为“卡口卡脖”,国人无人敢问津,而译成“可口可乐”后就打开了市场,这都是文化的作用。
二、世界观和价值观差异教育和共同的文化背景往往使一个民族的人民具有类似的价值观。
而不同的民族,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价值观有时差异很大。
世界观价值观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言的表达与理解。
1、文化行为差异。
我们设想一下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情况。
外国人要学会正确使用“我说一点肤浅的意见,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这样的句子,除了需要语言本身的知识以外,还必须习得中国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知识。
同样是接待顾客,不同国家的商店,营业员使用的语言也不相同。
中国:你买什么?欢迎光临。
美国:Can I help you? 反映出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规则:中国的营业员接待顾客纯粹从买卖的关系出发,美国的营业员把顾客当作要帮助的对象。
2、了解日常生活方式和交际模式。
在中国对道谢的答语常是“这是我应该做的”,但如直译:“It's my duty to do so.”就不恰当了,对方可能误解,以为你是不情愿帮助他的,应回答:“my pleasure.”中国传统上以家庭为本位,而西方以个人为本位,这是不一致之处;中国有“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西方有“East, West, home is best”,这却是一致之处。
上课迟到了,中国人须敲门,喊一声“报告!”允许后才走进去;英美人则不同:If one is late for class in UK or the US, one should go in as quietly as one can and take a seat.在美国的外国留学生听美国人说:“We must get together soon.”,就以为是正式邀请,实际上只不过是一句客气话。
正式邀请比客气话要具体的多,一般来说邀请需要包括时间地点,如:“Come over for dinner next Saturday night.”是明确的邀请。
三、语言的理解与分析1、结构分析(1)从语言形态学即按语法结构中形态变化体系的特征来看,汉语无曲折形态变化,而是依靠附加助词使词的结构发生变化来表示不同的语义、语法范畴或语气。
汉语属于分析型语言,其词序与功能词的表意功能和语法功能是至关重要的。
汉语的语法关系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体现的。
例如:A.那声音把我吓坏了。
B.你看见了什么?而在英语中,情况就不同了。
英语属于综合型语言,主要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
英语有曲折形态变化,词的语法意义是通过词的附加成分、词根的语音变化以及词序的变化来体现的。
因此,在实践中需要灵活地掌握汉英语言转换,根据英语语言结构特征再现汉语意念。
因此,例A、例B汉语句子的英译分别如下: A .The noise frightened me.B .What did you see?(2)英语语法比较严密,重形合,连接词多;在主从复合句中,各分句主次分明,从句须用连接词引导;并列句中各并列的分句则用并列连词、分号或逗号连接起来;英语句中有句,句构复杂。
而汉语则重意合,其各成分的连接往往不靠一定的联接词,所谓语不接而意接,全凭句子含义的内在联系。
在实践中,不妨根据英语的固有特点,在合适的地方补出汉语原文所无或未明白表达出的连接功能词,使译文既符合原意,又通顺可读。
例如: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
英译:To boldly arouse the masses and expand the people’s forces that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our Party,they will defeat the aggressors and build a new China.此句中,汉语句中无连接词,译成英语时,需根据意义加上 that和 and,原文的意义才会明白译文也就流畅可读。
又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英译:As you sow,so will you reap.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英译:when a man gets to the top,all his friends and relatives get there with him .例: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英译: Mountains,though not very high,are famous where immortals dwel1.3、汉英两种语言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差异,在翻译实践中需要特别注意。
英语是一种主词非常明确的语言,任何时候主语都不能轻易被省略。
而汉语是一种突出主题的语言,主词在句中有时被省略需要译者理解才能在英译文中表现出来。
例如:很高兴接到你的贺函,对此谨向你表示感谢,英译:I am very happy and grateful to receive your message of greetings.显然,主词“我”被省略了;汉语中许多这种类型的句子。
例如,“见到你很高兴”,“很抱歉让你久等了”,等等。
例:弄得不好,就会前功尽弃,英译:If things are not properly handled,our labor will be totally lost.此句中,译者根据句子意义补出了主词“things”,连接词“if”,一个完整的英文句子就形成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汉语双名词句子结构的英译。
例如:他肚子饿,英译:His hungry.(不能译成:“His stomach is hungry”). 例:他品性不好,英译:He has a flawed character.(不能译成:“His character is bad”.)上文提到的汉语习语,除了在原文中无连接词外,同时还兼具有“主词缺勤”的特点。
译成英文时必须补上主词。
例: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英译: Although you may escort a guest a thousand miles,yet must the parting come at last.例:打蛇先打头,擒贼先擒王,英译: If you want to kill a snake you must first hit it on the head,and if you wan t to catch a ban d of robbers you must first catch their leader.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除了上述主要特点外,还有许多特殊的结构和语序。
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必须作种种有意识的心理运作,把每个意思在语列中的安排根据英语语言特点作一定幅度的调整。
只有通过这种语言结构的变通,译文才不至于错误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