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对比与翻译之文化与翻译
汉英修辞对比与翻译(1)

除旅游点的介绍和广告外,新闻报道、法律文献、 科技文章等也都要求简洁明了,忌节外生枝,因 此四字词组也广泛应用于这几类文体中。 外交人员要立场坚定、目光远大、头脑敏捷、业 外交人员要立场坚定、目光远大、头脑敏捷、业 务熟练、才华出众、风格高尚。 务熟练、才华出众、风格高尚。 A Chinese diplomat should be firm in stand, broad in vision, swift in wit, qualified in profession, outstanding in talent, and noble in character.
1 汉英音韵修辞格(phonological 汉英音韵修辞格(phonological rhetorical devices)
在语音四要素音量、音势、音高、音色中, 在语音四要素音量、音势、音高、音色中, 音色是各种语言都重视的。 音色是各种语言都重视的。英语是音势敏感 的语言,而汉语是音高敏感的语言, 的语言,而汉语是音高敏感的语言,因此英 语强调重音,汉语成为典型的声调语, 语强调重音,汉语成为典型的声调语,声调 对字、 句各级单位的组成都有影响。 对字、词、句各级单位的组成都有影响。英 语是重音计时的(stress-timed), ),每一语 语是重音计时的(stress-timed),每一语 句虽是重音和轻音交替出现, 句虽是重音和轻音交替出现,但仍以重读音 节为主。汉语是以音节计时的(syllable节为主。汉语是以音节计时的(syllabletimed),音节数是韵律的基础。 timed),音节数是韵律的基础。 ),音节数是韵律的基础
汉英语拟声词对比
(1)语音形式对比 汉英相似: 汉英相似: 狼嚎 鸽子咕咕 咯咯 关门声:砰 铃声:丁零 howl Coo Giggle, gurgle Bang Tingling
实用英汉对比与翻译

第二章英汉句式结构对比与翻译一. 英文句式结构基本上为主谓结构,可以扩展为5种: 主+谓、主+谓+宾、主+谓+宾+宾补、主+谓+宾+间宾+直宾、主+系+表。
汉语中有部分句子与上述英文句子是对应的。
二. 中文句式结构(一)主谓结构。
(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二)主题—评述句1. 很多汉语句子是“话题性”很强的句子,即句子的前面是一个话题,后面是对话题的评述或陈述、描述。
如:他处境很危险;楼上住着个女工。
2. 其中话题跟后面的动词只是对这个话题所作的说明,不一定表示主语所指称的实体的行动或性质,或者后面根本就没有动词。
3. 结论:将此类句子翻译成英文时,需进行句式结构的调整,在整个句中找到可以在英文中作主语的词,然后再根据主语选择合适的动词,如果找不到主语,就需要添加主语,或将句子中动作的承受着作主语,变为英文的被动语态。
4. 主题—评述句可归纳为如下几种:⑴动作承受者作话题。
如:那件事我已经办好了。
⑵双话题。
如:我头疼。
⑶动词或动词短语作话题。
如: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
⑷从句作话题。
如:张三明天去美国,我觉得很奇怪。
⑸地点作话题。
如:桌上搁着一碗饭。
⑹时间作话题。
如:今天风和日暖。
(三)无主句1.即“非主语句”,一种是没有主语的,叫无主句,还有一种是由一个词构成的,叫独词句,如:火!注意!这种句子可以直译。
2.一般来说,无主句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⑴表达客观、科学、公正的语气。
汉语的一些科技材料或法律条文中往往使用无主句,目的是使表达的内容更科学、公正。
这种情况下,无主句要以为英文的主谓结构时,一般都转化为被动语态,也就是使用原文的宾语做主语,因为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发出者,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达原文的语用效果。
如:要制造飞机,就要考虑空气阻力问题。
Air resistance ha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an airplane is to be made.⑵表达不满又不失礼貌地语气。
中外语言比较——对“英汉语言比较”的认识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

中外语言比较——对“英汉语言比较”的认识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摘要:语言不只是思想交流的工具,也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语言是为了适应人类社会传达感情、交代事件等事务而诞生的。
语言对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语言,从而更好地认识自身的存在。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义、语法以及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翻译就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化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只有通过语言的具体对比分析,我们才能英汉翻译过程中更加准确地应用各种翻译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英汉对比、翻译、语法、语义、文化、思维一、英汉对比的内容语言对比的研究有很长的历史。
自语言产生以来,自有语言接触以来,就有了语言比较。
语言对比分微观对比和宏观对比两大范畴。
微观对比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而宏观对比则关注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等。
语音的社会性质指的是各语音特征及不同语音要素在语言交际中的表达功能。
语音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之间具有社会约定俗成的特点。
语音的社会性质是音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英汉文字对比是英汉语言微观对比中的重要部分。
文字学是语言学中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分支学科,创始于中国。
英汉文字对比虽然属于英汉语言文化中的微观对比的范畴,但是其比较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却十分广泛,包括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形体特征、文字在语言单位中所处的地位、文字的表音表意性质等。
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词组的综合。
词汇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词汇学研究语言或一种语言词汇的组成、运用和历史发展。
语法研究的目的在于描写和总结语言的规律,其范围和内容随着人们对语法在语言中的地位的认识不同而不同。
英语之所以是英语,汉语之所以是汉语,起本质区别作用的因素就是它们各自的语法系统。
人类在改造自然与改造人类自身的过程中,创造出了社会的第三大要素——文化。
对于文化的研究,或者确切的说,通过对比中外语言层面的不同,来探讨两者文化的差异是极具理论意义的。
语言是文化最主要的表达手段和方式,文化能对语言的结构和内容的诸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语言的词汇层面和语句层面上。
中西文化对比与汉英翻译讲稿

中西文化对比与汉英翻译讲稿第一章翻译简史(中外翻译理论沿革)翻译是语际交流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
它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翻译不单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
英汉两种语言在谱系、文字系统、语音、词汇、语法、篇章、语用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它们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不同的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被具有不同心理文化的人长期使用而形成的。
由于这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特征,反映不同的文化,英汉语相互转换的机制应该是不同的。
所以,翻译活动应该是这样一种活动,即把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1 、翻译的概念2 、翻译的性质3 、翻译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4 、翻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 、翻译的分类6 、译者的素养7 、翻译市场的现状8 、翻译工具箱1、翻译的概念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张培基(1980)Catford :Translation may be defined as follow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Peter Newmark :To translate is to change into another language, retaining as much of the sense as one can.Malcolm Cowley:Translation is an art that involves the re-creation of a work in another language for readers with adifferent background.Eugene Nida:奈达定义的三个优点明确地说明了要译的是什么(信息message)暗示了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原文和译文只能做到相对的对等(closest)考虑了译文的可接受性Some Definitions by Modern Translation TheoristsGideon Toury:“A translation is taken to be any target-language utterance which is presented or regarded as such within the target cultur:e, on whatever grounds.”Christiane Nord“Translation is the production of a functional target text maintaining a relationship with a given source text that is specified according to the intended or demanded function of the target text.”Jean Sager:“Translation is an externally motivated industrial activity, suppor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diversified in response to the particular needs of this fo rm of communication.”吕俊:“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活动,其本质是传播,是传播学中一个有特殊性质的领域。
英汉语狗文化内涵差异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狗文化内涵差异对比与翻译作者:钟玲李延林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2期摘要:狗是人类最熟悉的动物之一,在人类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随着中西文化的发展,中西方狗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人们对狗所持态度不太一样。
英汉语中包含很多狗形象的习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不同文化内涵的习语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思想,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关键词: 狗,文化内涵与差异,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作者简介:钟玲(1987-),女,江西赣州市宁都县人,中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MTI翻译硕士笔译,文化翻译学,文学翻译,科技翻译。
李延林(1960-),男,湖南益阳市资阳区人,中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荣誉博士、中国译协专家会员、湖南省科技与商务翻译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湖南一级期刊《文史博览》理论版理事等。
研究方向:文化翻译学;文学翻译;翻译理论;MTI翻译硕士培养研究基金项目:湖南省教改项目: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2005]280(86)长期以来,人类与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关系密切,狗是人类最熟悉的动物之一,与人类患难与共,被称为通人性的动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据奥地利习性学家劳伦兹的说法,狗是最早被驯化的动物。
狗驯化后,多为人类用来看家护院。
随着社会的演进和发展变化,各民族形成了丰富的狗文化。
在英汉语言中,狗的基本意义是一致的,都表示家养的,有四条腿,可帮人看家护院的一种动物[2]。
但其文化内涵意义却差异甚大,由于中西方人们对狗的态度和喜好不一,狗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也完全不一样,含有“dog”的英语习语通常具有褒义,而含有“狗”的汉语习语通常具有贬义,中西方狗文化大相径庭。
二狗在汉英文化中的文化内涵1. 狗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在中国,越来越来多的人将狗视为朋友、伙伴及家庭的一分子,养狗当宠物在各大城市成为一种潮流趋势,可见,人们对狗的喜爱更胜从前,那种谈狗色变的状况已得到改变。
英汉比较与翻译第五章 英汉成语比较与翻译

1.1.1地域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 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 族对同一种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语 形式来表达。( 朱耀先, 1997: 8)中英在 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上有很大的不同, 这就必然造成了两国语言上有很大的差 异。 从在世界的地理位置上看,中国位于东 半球,东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所 以当东风来临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春天 的到来。所以汉语中“东风”常常是好运
第二节 英汉成语对应问题与翻译
但由于英汉民族在文化,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 异,英汉成语也存在着很多不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汉语成语多由四字组成,形式严谨,如“三心二意” ,“见异思迁”“张冠李戴” 等。而英语成语一般不受字数 限制,形式相对自由,如“rob peter to pay paul”“buy a pig in a poke”“dead as mutton”“a square peg in a round hole”“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The mouse that hath but one hole is quickly taken”等。 二、汉语成语多为主谓结构,如“鸡飞蛋打”“守株待兔 ”“龙飞凤舞”“趁热打铁”“藏头露尾”等。而英语成语 除了谚语外,一般不包含主谓结构,如“much cry and little wool”“cry wolf”“a thorn in the flesh”“at the end of one’s tether”“armed to the teeth”等。 三、许多成语成语都是源自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史实或 传说故事,如“卧薪尝胆”“三顾茅庐”“指鹿为马”“东 施效颦”“愚公移山”“班门弄斧”等,这些在英语文化中 都找不到对应的词。而英语成语中“set the thames on fire”
英汉词语对比与翻译

“三包”:包修、包退、包换
The three guaranteed R’s: repair, replacement and refund.
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Orient/gear educational work to the needs of modernization, the world, and the future
英语叠音词,一般属谐音或拟声现象,有许多词来自儿童语,通常用于 口语、俚语或非正式文体。重叠在汉语里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方式,也是 一种常用的语法和修辞手段。李清照的《声声慢》连用七对叠字,无论 再美的译文,都无法象汉语那样重叠: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I seek but seek in vain,
重叠(reduplication)
汉语单音节文字的特点便于字和词的重叠。重叠构词不仅使词语音节匀称、形式 整齐,而且赋予词语新的意义和感情色彩。
1)名词重叠,表示“每个”、“所有”、“许多”、“小”、“杂”或某种感 情色彩等
人人 天天 世世代代 风风雨雨 2)数量词重叠,表示“每个”、“逐个”、“许多”或某种感情色彩 个个 条条 一桩桩 一包一包 千千万万 3)动词重叠,表示动作的轻微、反复、完成、连续、轻松、随意等 说说 听听 走一走 笑了笑 考虑考虑 进进出出 吞吞吐吐 看着看着 完了完了 4) 形容词重叠,表示程度的加重、加深、加强、减轻或爱憎、厌恶等情绪 红红 紧紧 奇奇怪怪 花花绿绿 笔直笔直 雪白雪白 5)附加式重叠,主要用来使表达形象、生动 毛毛雨 水汪汪 心心相印 脉脉含情 衣冠楚楚 杨柳依依 糊里糊涂 6)偏正并列式、动宾并列式、主谓并列式及其他形式的重叠 假情假义 难兄难弟 以毒攻毒 好说歹说 面对面 手拉手
汉英数字4的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

汉英数字4的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
在中国文化中,数字4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
这是因为它的发音(“四”)和“死”的发音很相似,因此被认为带有负面意义。
因此,在中国,很多人会避免使用数字4,例如不愿意住在4楼或者不愿意买4号车牌。
在英文文化中,数字4并没有这样的负面意义。
它只是一个普通的数字,没有任何负面的文化内涵。
在翻译中,这个差异需要注意。
如果将中文文本直接翻译成英文,可能会导致误解。
例如,如果有一个中文文本说“我不想住在4楼”,在直接翻译成英文之后就变成了“I don't want to live on the fourth floor”。
但是,对于英文读者来说,这句话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他们并不会将4视为不吉利的数字。
为了避免这种误解,翻译人员需要注意文化差异,并在必要时对原文进行适当的修改,以便让目标语言的读者理解原意。
例如,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人员可能会选择将“4楼”翻译成“the fourth floor”,同时在后面加上一句话来解释这个数字在中文文化中的负面意义,如“(注意:在中国文化中,数字4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这样,英文读者就能理解为什么这个人不想住在4楼,而不会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
总之,数字4在中文文化和英文文化中的文化内涵是不同的。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注意这种差异,并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修改,以便使原意得到准确传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翻译的相关因素
文化与翻译 逻辑与翻译 风格与翻译 文体与翻译
WHAT IS CULTURE?
"It is the totality of the spiritual,intellectual,and artistic attitudes shared by a group,including its tradition, habits, social customs,morals,laws,and social relations. Sociologically,every society,on every level, has its culture ;the term has no implications of high development." (The New World Encyclopedia )
Shakespeare Sonnet 18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DEFINITIONS OF TRANSLATION
A translation is taken to be any target-language utterance which is presented or regarded as such within the target culture, on whatever grounds. —Gideon Toury
(Translating ) is rendering the meaning of a text into another language in the way the author intended the text. —Peter Newmark
Translation is an art that involves the re-creation of a work in another language for readers with a different background. —Malcolm Cowley
DEFINITIONS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is an externally motivated industrial activity, suppor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diversified in response to the particular needs of this form of communication. —Jean Sager
DEFINITIONS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ng is the art of recomposing a work in another language without losing its original flavor. —Columbia Encyclopedia
over water 4. to lower one’s sail 5. to trim the sail to the
P.B. Shelley: Ode to the West Wind
东风 vs. East Wind 西风 vs. West Wind 东风&West Wind :温暖、春风、春天 西风& East Wind:寒冷、干燥
夏天=Summer? (“夏天”给人炎热无比的感觉) (“summer ”给人温暖如春的感觉)
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
四、词汇 五、句法(形合与意合) 六、篇章
➢Dear Minister… “亲爱的部长” “尊敬的部长” √ ➢请多提宝贵意见。
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comments. 你的意见应该是valuable 的,不宝贵的意 见请免开尊口。 ➢正确的译法是:Please give us your comments. 或We welcome your comments.
DIFFERENT BASES OF CULTURES
The Loess & Agriculture- The Blue Sea & Commodity-based
based culture 黄土、农耕 文明
culture 海洋、商业文明
槁木死灰 骨瘦如柴 对牛弹琴 滚石不生苔 众人拾柴火焰高 竹篮打水一场空 挥金如土
EXAMPLES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It’s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John Mansfield: The West Wind)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 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 意义.(尤金·奈达)
Translation is a kind of learning the culture and habit of the country where the language is spoken.
一、语系 汉语属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英语属
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 二、文字 汉语是表意文字(ideographic script),英语是拼
音文字(alphabetic script)。 三、语音 汉语是声调语言(tonal language),英语是语调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Translation is an exchange between two cultures. For a real successful translation, knowing two culture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grasping two languages, because words become meaningful only in its effective cultural background. (Eugene A. Nida )
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 Still waters run deep. In a calm sea, every man is a pilot. 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 a sea of debt a sea of smiles at sea 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
ENGLISH-CHINESE COMPARATIVE STUDIES
& TRANSLATION
By SHENG Li
DEFINITIONS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E
Ecology 生态文化 Material Culture 物质文化 Social Culture 社会文化 Religious Culture 宗教文化 Linguistic Culture 语言文化
CULTURAL OBSTACLES TO TRANSLATION
( 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 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
—Eugene A. Nida To translate is to change into another language,
retaining as much of the sense as one can. —Samuel Johnson
――沈苏儒
DEFINITIONS OF TRANSLATION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 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中包含的 现实世界的逻辑映像或艺术映像,完好无损地 从一种语言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张今
Try to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她呀,什么都自以为是,但就是不漂亮。 2.那个老太太被认为是个包藏祸心的女人。
OBSTACLE CAUSED BY DIFFERENT
LIVING ENVIRONMENTS
1. all at sea 2. as close as an oyster 3. to keep one’s head
DEFINITIONS OF TRANSLATION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活动, 其本质是传播,是传播学中一个有特殊性质 的领域。
――吕俊
翻译是把具有某一种文化背景的发送者用某 种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内容尽可能充分地、 有效地传达给使用另一种语言(文字)、具 有另一种文化背景的接受者。
Translating i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 —J. C. Carf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