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第三版国际共识定义(中文翻译版)

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第三版国际共识定义(中文翻译版)
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第三版国际共识定义(中文翻译版)

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第三版国际共识定义(中文翻译版)

重要性: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的定义最后一次修订是在2001年。考虑到脓毒

症病理学(器官功能、形态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以及循环的变化)、管理以及流行病方面已经取得的进展,因此需要对该定义进行复审。

目的:根据需要对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的定义进行更新和评估。

过程:危重病医学学会与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学会召集19名脓毒症病理学、临床

试验以及流行病学方面的专家组成工作组。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的定义与临床诊断标准通过会议、Delphi程序、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库分析、以及投票产生,然后送至国际专业协会,要求(在致谢中列出的31个协会)同行进行评审与认可。

来自综合证据分析的关键发现:以前的定义的局限性包括过度关注炎症反

应、认为脓毒症遵循一个从严重脓毒症发展至休克的连续性误导模式、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诊断标准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不足。目前已有多个术语用于脓毒症、感染性休克以及器官功能障碍的定义,导致在报告发生率与观察死亡率时出现差异。工作组得出结论:“严重脓毒症”这个术语是多余的。

建议:脓毒症应该定义为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所导致的致命性器官功能障

碍。为了便于临床操作,器官功能障碍可以用序贯[全身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的增加大于等于2分来表示,其相关的住院死亡率大于10%。感染性休克应该被定义为脓毒症的一个类型,与单独的脓毒症相比,特别是在严重循环、分子、代谢异常方面与高死亡风险密切相关。在临床上感染性休克患者可通过下列情况加以识别:在排除低血容量的情况下,需应用升压药以维持平均动脉≥65mmHg,以及血清乳酸>2mmol/L(>18mg/dL)。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在临床上可以通过下情况被识别:需要应用血管加压素保持平均动脉大于等于65mmHg,以及在没有低血容量情况下血乳酸大于2mmol/L(>18mg/dL)。根据这一联合标准,感染性休克的住院死亡率>40%。这个联合标准诊断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相关的住院死亡率大于40%。在院外、急诊科或医院普通病房可疑感染的成人患者若符合至少2项临床标准[这一标准构成一新的床旁指标即快速SOFA(qSOFA):呼吸频率≥22次/分、意识状态改变、收缩压≤100mmHg],即可快速识别那些可能出现典型脓毒症不良预后的可疑感染的非ICU患者。在院外、急诊科以及医院普通病房,怀疑存在感染的成年患者,如果下面的临床诊断标准存在至少2条(这些诊断标准构成一个新的临床评分称作quickSOFA[qSOFA]:呼吸频率大于等于22次/min,意识改变,收缩压小于等于100mmHg),则作为更可能存在预后不良的典型脓毒症患者而被快速识别。

结论和临床意义:这些更新的定义和临床诊断标准应该取代之前以前的定义,

使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的结果与临床实际更加一致,便于快速识别和更及时地救治脓毒症患者或有可能进展为脓毒症风险的患者。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所导致的生理、病理和生物化学异常的综合征,是影响公

众健康的重大问题。2011年来自美国的数据表明,超过200亿美元(美国医院临床费用的5.2%)用于了脓毒症的治疗。据报道脓毒症的发生率在持续增长,这可能反映了合并症较多的老年人口数量增加、更多的人认识到脓毒症的存在和一些国家的医保报销优惠政策等。尽管脓毒症真实的发病率仍然是未知数,保守的估计表明脓毒症是全球范围内患者死亡和危重疾病的一个主要病因。此外,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存活的脓毒症患者往往会存在长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障碍,带来巨大的医疗和社会问题。1991年的共识会议提出的脓毒症最初定义关注于当时流行的观点,认为脓毒症是由于感染引起宿主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见方框1)。脓毒症合并器官功能障碍称为严重脓毒症,后者可以进展为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被定义为“由脓毒症所致,虽经充分液体复苏后仍无法逆转的持续低血压”。2001年的工作组基于对这些定义的局限性的认识,拓展了诊断标准,但由于缺乏支持证据并未提出替代方案。实际上,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和器官功能障碍的定义在近20年中没有大的变化。

新定义的形成过程

由于对目前的定义需要重新审视,欧洲重症监护学会(ESICCM)和美国危重病医学会(SCCM)于2014年1月联合组成了一个包括重症监护室、感染科、外科和呼吸科专家在内的工作组。无用途限制的基金由两个学会提供,工作组保持了完全的自主性。两个学会各自任命了共同主席(Dr Deutschman和Singer),两位共同主席基于在脓毒症流行病学、临床试验和基础及应用研究上的科学专长选择工作组成员。

工作组通过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之间举行的四次面对面会议、邮件往来和投票进行了反复讨论。工作组成员在基于对病理生理学认识的提高和可调用大型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库及患者队列的前提下对脓毒症现行的定义进行了重新审视。

基于目前对脓毒症所致的器官功能、形态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和循环(总称病理生理学)的理解形成了脓毒症最新定义和诊断标准的专家共识,该诊断标准也将在临床中进行检验(内容效度)。下文也会对脓毒症的定义及不同诊断标准间的差异进行讨论。对潜在临床标准(建构效度)与该标准评价脓毒症预后(需要进入ICU进行治疗或死亡)能力(预测效度,一种标准效度)之间的一致性也进行了检测。工作组在多个大型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库中进行了上述探索,这些数据库同时也解决了缺乏不同器官功能障碍评分中单独变量数据以及评分普适性普适性(生态有效性)的问题。工作组采用了系统文献综述和Delph

共识法对感染性休克的定义和临床标准进行了描述。进行编写时,包括原始研究在内的用于支持工作组推荐意见的证据被发送给主要的国际学会和其他相关的

人员进行同行审查和获得公开认可(31家认可脓毒症最新定义和诊断标准的学

会名单列在文末)。

由工作组解决的问题

工作组试图将脓毒症和简单的感染区分开来,并本着与病理学的深入认识保持

一致,来更新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定义。定义是一种疾病概念的描述;因此,脓毒症的定义应该描述脓毒症“是”什么。这种选择方法允许讨论当前尚未完全阐明的生物学概念,如遗传的影响和细胞代谢的异常。脓毒症这一疾病的概念是基于感染为触发,并确认目前存在的挑战——对感染的微生物学鉴定。然而,简单地检验感染的定义不在工作组的任务范畴之内。

工作组认为脓毒症是一种综合征,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标准的诊断试验准则。目前尚无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定义的实施流程,其中一个关键的缺陷是导致报道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见后续讨论)会发生重大变化。工作组断定,能识别和衡量每一患者的特征是非常必要的,并试图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理想情况下,这些临床标准应可识别脓毒症所有因素(感染、宿主反应和器官功能障碍),并容易获得,及时利用,并在一个合理的成本或支出范围内。而且,测试利用大型临床数据库得出的标准的效度应该成为可能,最终都是前瞻性的。此外,临床标准应该提供给院外医生、急诊科医生、和有更好能力确定疑似感染,并有可能进展到危及患者生命的病房医生。这样的早期识别尤为重要,因为脓毒症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可改善患者预后。

此外,为了更好地提供关于脓毒症发病率和预后的一致性和再现性,工作组试图整合脓毒症的生物学和临床鉴定及其流行病学编码。

识别挑战与机遇

当没有金标准时评估定义的有效性

脓毒症不是一种特殊的疾病,而是一种涵盖其病理学仍不确定的综合征。目前,它是一种可被识别可疑感染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症候群。因为不存在诊断试验的金标准,工作组在寻求可明确和实现多领域的实用性和效度的定义和支持临床标准。

提高脓毒症病理学的认识

脓毒症是一种感染的病原体可能被内源性因素显著放大的多方面宿主反应。最初脓毒症定义比较概念化,符合SIRS4项标准中的至少2项(仅仅是因为过度的炎症反应)的感染均在脓毒症的范畴内。然而,SIRS作为脓毒症病理学描述的效度是遭受质疑的。目前,认识到脓毒症早期即涉及到促炎和抗炎反应的发生,并伴随非免疫通路的主要变化,如心血管、神经、自主调节、内分泌、生物能量、代谢、凝血,所有这些均对预后有显著性意义。即使在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的情况下,与实质细胞的死亡也不相关。

更广泛的视角强调脓毒症患者显著的生物学和临床多样性(不均一性)[年龄、潜在的合并症、并发损伤(包括外科损伤)和药物、复杂感染源]。动物模型或计算机模拟均不能恰当地概括其多样性。随着进一步验证,多通路分子特征(例如,转录、代谢组学、蛋白组学等)将可能导致描述这一特定人群的特征。这些特征可帮助鉴别脓毒症和非感染性疾病,如创伤或胰腺炎,这些疾病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和临床宿主反应,均可能由内源性因素触发。框2强调了描述性质多样性的脓毒症概念的关键点。

不同的定义

随着对现有一些交换使用的术语(如,脓毒症,严重脓毒症)的认识,对基础病理学有了更好的理解,其他术语就显得累赘(如脓毒病综合征)或过于狭隘(如败血症)。在国际疾病分类第9次修定(ICD-9)及ICD-10编码选择时前后矛盾的策略则加剧了这个问题。

脓毒症

工作组一致认为,目前用以识别脓毒症的≥2条的SIRS标准(方框1)是无益的。白细胞计数、体温及心率的改变反映炎症反应,即机体以感染或其他损害形式对“危险”产生的宿主反应。SIRS标准不一定就预示着异常的危及生命的反应。许多住院患者,包括那些不可能发展为感染或引发不良后果的患者(区分效度差)都符合SIRS标准。此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8名入住危重监护病房存在感染及新发器官衰竭的患者都不具备诊断脓毒症所必须的至少2条SIRS标准(同时效度差),但其重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进程却延长了。结构效度的两个域由区分效度和聚合效度构成;而SIRS标准在这两方面的表现不佳。

器官功能障碍或器官衰竭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或治疗性干预等情况,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已经可以用各种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并对异常情况进行量化。这些评分系统的差异也会导致报告的不一致。目前使用的主要评分为序贯的器官衰竭评估(SOFA)(也是最初的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评估)(表1)。SOFA得分高的患者相关病死率也增加。根据器官系统的异常及临床干预的比重,对得分进行分级。然而,实验室资料,也就是说PaO2、血小板计数、肌酐及胆红素水平等都需要完整的计算。此外,变量及临界值的选择是由共识产生的,而在急救护理社区以外SOFA并不是广为人知的。还有其他器官衰竭评分系统,包括来自于统计学模型的系统构建等,但都不常用。

感染性休克

目前,感染性休克使用多重定义。Shankar-Hari等在一篇文章中进一步提供了细节。一篇有关当前定义操作化的系统回顾强调,病死率报道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是由于临床变量的选择(心脏收缩中断或平均血压的不同±不同水平

的高乳酸血症±升压药的应用±新发生的器官功能不全±明确的液体复苏量/目标)、数据源和编码方法,以及入选数据的不同造成的。

公众及卫生保健从业者需要对脓毒症进行定义

尽管脓毒症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性,但公众在这方面的意识较差。加之临床表现的多样导致诊断困难,即使有经验的医师也是如此。因此,公众需要了解脓毒症的定义,而卫生保健从业者需要改进临床提示和诊断方法,使人们对脓毒症早期的认识及准确量化变得简单。

结果/推荐

脓毒症的定义

脓毒症的定义是感染情况下宿主反应失调所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方框3)。这一新的定义强调了对于感染来说宿主反应平衡失调的至关重要的地位,直接感染潜在的致命性相当大,以及紧急识别的需要。如后文所述,只要首先怀疑感染,即使是最低程度的器官功能障碍相关的住院死亡率也超过10%。因此,识别这一情况有助于做出迅速而恰当的反应。

总的来说,非特异性的SIRS标准如发热或中性粒细胞增多等仍将有助于感染的诊断。这些结果补充了特异性感染(如,皮疹,肺实变,排尿困难,腹膜炎等)的特征,因后者关注的重点或许是解剖来源及感染性微生物。但SIRS可能只是简单地反映了一个与频繁的自适应相应的宿主反应。而脓毒症涉及器官功能障碍,提示其病理学比单纯伴随免疫应答的感染更为复杂。特别小组强调,在特定的器官系统内,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与病理和生化异常情况下细胞缺陷的观点一致。根据这一术语,“重症脓毒症”变得多余。总的来说,脓毒症应该保证更高水平的监测和干预,包括可能情况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或高度依赖性的机构。

全身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

工作组公认,现行的临床标准不能体现出失调的宿主反应这个概念。然而,和2001年当时的工作组组所提到的一样,一些床旁检查所见和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是反映炎症和器官功能障碍的指标。因此,工作组对临床标准进行了评估,看哪些临床标准最有利于鉴别最有可能存在全身性感染的患者。其评估方法是通过查询大量假设存在感染的住院患者的病历来进行,评估现行的炎症反应评分(SIRS)或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如SOFA,LODS)之间的一致性(构想效度),以及描述它们与随之而来的临床结果之间的相关性(预测效度)。此外,2001的工作组还提出了应用多变量回归来分析21条床旁和实验室检查标准的执行情况。

在随附的Seymour等所写的文章中可以找到全部细节内容。简而言之,一共查询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南地区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附属医院和12家社区医院的130万例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有148907例可疑存在感染的患者,经确认均进行了体液培养及接受抗生素治疗。两种临床预后(住院病死率和死亡率,住ICU

时间≥3天,或二者同时使用)常用于评估总体预测效度及由年龄、性别和合并症所确定的基线风险十分位区间的预测效度。对于在ICU内和ICU外被感染的患者,预测效度由两个不同标准的衡量要素决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和比较在不同评分系统基线风险十分位区间得分≥2分或<>

在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的数据库中,存在可疑感染的ICU患者,其住院死亡率的差别,使用SOFA评分(AUROC=0.74;95%CI,0.73-0.76)和LODS评分(AUROC=0.75; 95%CI,0.72-0.76)优于使用SIRS评分(AUROC=0.64;95%CI,0.62-0.66)。在SOFA评分≥2分的变化上,预测效度是相似的(AUROC=0.72;95%

CI,0.70-0.73)。对于ICU外可疑存在感染的患者,其住院病死率的差别,使用SOFA评分(AUROC=0.79;95%CI,0.78-0.80)或SOFA评分变化(AUROC=0.79;95% CI,0.78-0.79)与SIRS评分相似(AUROC=0.76;95%CI,0.75-0.77)。

由于SOFA评分较LODS评分有着更好的知晓率及更简单的操作,工作组推荐使用SOFA评分较基线改变≥2分作为器官功能障碍表现(表3)。SOFA评分的基线一般认为是0分,除非患者在发生感染前就已存在(急性或慢性)器官功能障碍。SOFA评分≥2分的患者,其总体死亡率风险大约为全部住院可疑存在感染患者的10%。这个比例高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被社区医生或临床医生广泛认为威肋生命的疾病状况)的总体死亡率8.1%。根据患者的风险基线水平,SOFA评分≥2分者与SOFA评分<>

正如下文所述,SOFA评分并没有被作为患者管理的工具来使用,但可以作为全身性感染患者的一种临床特征表现。SOFA评分的要点(如血肌酐或胆红素水平)有赖于实验室检查,因此可能在个别器官系统不能及时地获得器官功能障碍的信息。其它要点,(如:心血管的评分)可受到医疗干预的影响。然而,SOFA评分已经在重症医学领域内广泛使用,其与死亡风险的相关性也得到了很好地验证。它可以手工或者通过自动系统回顾性地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中进行评分,这些临床和实验室检查都已经常规地进行并已作为重症患者管理的一部分。工作组指出,有许多新型的生物学标志物较SOFA评分中的要点可以更早地识别肾和肝功能障碍或凝血病的存在,但这些指标在整合到全身性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之前需要广泛的验证。未来全身性感染的定义更新时,应该包括更新的SOFA评分系统(有更优的指标选择、临界值和加权)或一个更优越的评分系统。

筛查可能患有脓毒症的患者

由多变量逻辑回归开发的一个简约临床模型,确定了3个临床变量中的任2个即GCS评分少于等于13,收缩压低于等于100mmHg,以及呼吸频率等于或高于22次/分,能够提供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1,95%可信区间0.80-0.82),近似于ICU外的全SOFA评分。这个模型对于多重敏感度分析是稳健的,包括一个意识改变的更简单的评估(GCS小于15),以及院外、急诊室、在美国以外的资料中病房情况分析。

对于ICU内可能感染的患者,SOFA评分对感染准确性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74,95%可信工作间0.73-0.76)要优于这个模型(曲线下面积0.66,95%可信区间0.64-0.68),这有可能反映了干预措施(例如血管加压素,镇静剂,机械

通气)的修正效应。乳酸的测定并未提高预测价值,但有助于识别中危患者。

这种新的方法,称为qSOFA(即快速SOFA),结合意识改变、收缩压≤100mmHg 以及呼吸频率≥22次/分,提供了简单的床头标准以识别可能感染并预后不良的成人患者(框四)。因为预测价值没有改变(P=0.05),工作组强调了神志的改变,因为它代表了GCS评分低于15,并会减少测量的负担。尽管在ICU内,qSOFA 没有SOFA≥2准确,但它不需要实验室检测,且能迅速评估,可重复性好。如果以下措施还没有实施,工作组建议qSOFA标准可用于提示临床医师进一步检查脏器功能障碍,恰当地开始或加强治疗,考虑患者转诊到重症监测或增加监护。工作组认为积极的qSOFA评分标准也可能增加目前认为无感染患者的感染识别。

脓毒症休克的定义

脓毒症休克定义为存在循环和细胞代谢紊乱,且严重到足以增加死亡率的一种脓毒症(框3)。2001工作组定义将脓毒症休克描述为“一种急性循环衰竭的状态”。它倾向于广义的去区分脓毒症休克和单纯的心血管功能障碍,并认识到细胞异常情况的重要性(框3)。这已经有共识:脓毒症休克应该较单纯的脓毒症更能反映疾病的严重性和更高死亡风险。

感染性性休克的临床诊断标准

更多的内容在附带的Shankar Hari等人的文章中。首先,一篇系统回顾评价了当前临床标准鉴别感染性休克的可操作性。Delphi过程提供的资料在特别小组的成员之间评价来确定最新感染性休克定义和临床标准。这一过程如下面摘要中所讲的那样反复查询资料数据库并确认。

工作组使用Delphi程序评估了在新的临床标准中所包含诸如“低血压”、“需使用升压药”、“乳酸升高”和“充分液体复苏”等术语描述的一致性。特别小组的大多数成员(n=14/17;82.4%)投票同意低血压以平均动脉压低于65mmHg为标志,这是从脓毒症患者数据集合中最常提出的记录实用的诊断依据。并且工作组使用收缩压作为qSOFA评分标准中的一项指标,因为它是电子健康记录数据集中最广泛的记录。

虽然特别小组中有2人反对(11.8%),但多数成员仍同意(11/1764.7%)脓毒症患者乳酸水平升高反映细胞功能障碍,纵然乳酸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组织供氧不足、有氧呼吸受损、糖酵解加速和肝脏清除减少等。高乳酸血症是疾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恰当的标志物,其水平越高预测的死亡率也就越高。而“充分的液体复苏”或“需要使用升压药”用作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指标并不是很明确,它们高度依赖使用该标准进行诊断的医生,,不同的监测方式和治疗的血流动力学目标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其他方面的治疗,如镇静和容量状态评估,也是低血压与血管活性药物关系潜在的干扰因素。

工作组通过Delphi共识创建程序对多个队列研究结果的分析,确定了3个变量(低血压、乳酸水平升高,需持续使用升压药),并探索其不同的组合和不同的乳酸阈值。工作组第一个查询的是拯救脓毒症国际运动多中心注册的28150感染患者的数据库,这些患者至少符合SIRS标准中的2条和至少1项器官达功能

障碍标准。平均动脉压低于65毫米汞柱被定义为低血压,它是唯一可得到的临界值。经查询有18840例患者在容量复苏后仍低血压、使用了血管升压药,或者伴有高乳酸血症(>2mmol/L[18mg/dL])。对液体复苏无效的低血压、需要升压药和高乳酸血症患者常常被纳入对照组来比较风险校正后不同组间的病死率。并应用广义估计方程总体均数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来进行风险校正,该模型中含有可交换的相关性结构成分。

校正危险因素后对于没有容量反应性、需要升压药的低血压且为高乳酸血症的患者(血浆乳酸水平为>2mmol/L[18mg/dL]或者>4mmol/L[36mg/dL]),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42.3%和49.7%),比只有高乳酸血症(血浆乳酸水平>2mmol/L[18 mg/dL]和>4mmol/L[36mg/dL])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25.7%和29.9%)或者仅是没有容量反应性、需要升压药的低血压而乳酸低于2mmol/L的患者有更高的住院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P<0>

在两个不相关大型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库中受感染患者(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12家医院;2010-2012年,n=5984]和北加州凯撒医疗中心[20家医院;2009-2013; n=54135]),采用相同的三个变量和相似的分类,其未校正的病死率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在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若患者同时出现低血压,需要使用升压药和乳酸水平>2mmol/L(18mg/dL),其病死率为54%(n=315),而在北加州凯撒医疗中心则为35%(n=8051)。这一比例要高于仅有低血压患者25.2%(n=147)和18.8%(n=3094)的死亡率,也高于仅有高乳酸血症(>2mmol/L或18mg/dL)患者,分别为17.9%(n=1978)和6.8%(n=30209),还高于脓毒症患者,分别为20%(n=5984)and8%(n=54135)。

特别小组认识到虽然血乳酸的测定是很常见,但并不普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它不是可随时可以得到的结果。尽管如此,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诊断标准仍然包含了低血压和高乳酸血症两项指标而不是单独的一个,因为这一组合既包括细胞功能障碍还包括了心血管功能损害,且与风险校正后的死亡率显著升高直接相关。这个提议得到了多数成员的赞成投票(13/18;72.2%),但需要重新回顾。下面章节的争议与局限性部分将进一步讨论在不能测量血乳酸水平时可纳入诊断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指标。

ICD编码和通俗定义推荐

根据准确应用诊断编码的重要性的要求,表2列举了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新的临床诊断标准与ICD-9-CM及ICD-10编码的相关性。工作组还支持近期发表的通俗定义,即“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发的机体反应对机体组织和器官本身造成损害而导致的致命性疾病”,这一概念与上述最新提出的定义相符。为向普通大众宣传脓毒症的重要性,工作组强调脓毒症可能导致死亡,尤其当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时。事实上,尽管在疫苗、抗生素以及急性病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脓毒症染仍然是感染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更加广泛的教育行动以帮助公众更好的了解这一致命性疾病。

争议和局限性

对于定义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本身就有挑战,首先,脓毒症是一个广义的术语,用于描述一个尚未完全认知的进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简单和清楚的临床标准或生物、影像、或实验室特征可以独一无二的识别一个脓毒血症患者。工作组认识到不可能达到全部的共识,实用的折中方案还是需要的,所以要把重点放在诊断标准的普遍性和寻找容易测量的标识上,这些标识能最好能体现脓毒症当前根本机制的构想。然后工作组进行18个月的评议,这一过程以详细的数据作为指导,以及由专业机构进行同行审议,探询多个领域讨论的认可。明确这些问题对诊断标准的制定大有帮助,保证了最后所采纳意见的公正性。

脓毒症的新定义体现了一个最新的病理生理学观点,尤其是考虑了如何区分脓毒症与无并发症的感染。工作组也提供了一个简单可测量的的脓毒症临床诊断标准,这一标准能诠释脓毒症的本质并进行客观记录(见图)。虽然这些标准不能包括全部,但它们易于使用,为临床医生,研究者、管理人员以及资助者提供了一致的术语。SOFA评分所需要的生理和生化试验经常包括在病人的常规检查中,而且得分可以回顾获得。

一开始,回顾性分析提示qSOFA可能是一个有用的临床工具,能快速的区分可能会恶化的感染患者,尤其是对于内科医生和在非ICU医务人员(甚至可能在医院外,依赖临床检查结果给出qSOFA评分),然而,由于大部分数据来源于美国的数据库,工作组强烈鼓励在美国多家医院和非美国医疗机构进行前瞻性验证研究,以确认其稳健性和纳入下次定义的潜在可能性。这个简易床边评分可能在那些实验数据不能迅速取得和脓毒症流行病学文献缺乏空白的的环境中更加有意义。

无论是qSOFA还是SOFA都不是被规定为脓毒症的独一定义,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患者qSOFA或SOFA评分不到2分不应该延迟对感染的观察和治疗,以及延误被医务人员认为必须关注的患者的任何方面治疗。qSOFA可以在床边快速评分而不需要抽血化验,希望它将帮助迅速识别会构成更大的威胁生命的感染。如果还没有开始进行合适的实验室检查,可能需要要进行生化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器官功能衰竭。这些数据将有助于患者的治疗,而且也能有利于接下来的SOFA 评分。工作组希望强调SIRS标准可能对于识别感染仍然有效。

有些人争论乳酸测定应该采纳为一个感染患者的重要的脓毒症生物学标记物,但是由于在一个qSOFA≥2分,可能成为脓毒症的患者中,乳酸测定不能在预测效度提供有意义的变化,相比较简易床边评分标准,而乳酸测定增加了诊断的复杂性和医疗费用,工作组无法证明这一措施是正确的。工作组推荐不应该把乳酸测定捆绑为指导治疗有效性或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我们关于高乳酸血症在脓毒症休克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存在不同的观点。部分学者认为乳酸水平升高是提示非低血压性“隐性休克”的一个重要标志。另有一部分学者则表达对其特异性的担忧,担心由于血乳酸水平检测技术的不足可能妨碍脓毒症休克的诊断。目前仍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乳酸是一个敏感的、非特异性的,

独立的关于细胞或代谢应激的指标,而不是“休克”的指标。然而,高乳酸血症合并非低血容性低血压将预示高的死亡率。因此血乳酸可以为感染性休克的生理学改变及流行病学方面提供有力证据,而不仅仅用作诊断标准。脓毒症休克作为为一个独立疾病的重要性更多体现在流行病学方面,而不是临床方面。尽管高乳酸血症和低血压在临床上独立存在又密切相关,而推荐的标准与最近的其他共识不一致,临床上疾病的诊疗不能受其影响。大量数据分析对脓毒症休克发生率及其相关死亡率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目前统计结果相差4倍。这个标准也许有助于从病理生理学方面研究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在血乳酸水平监测不方便的情况下,通过低血压及其他支持组织缺氧的证据(如毛细血管充盈延迟)来诊断脓毒症休克是必要的。

一直专注成年病人的工作小组,确认更新一些针对儿童人群的类似概念的必要性,意识到目前应用的临床标准需要考虑到与年龄相关的,在正常生理范围和病理生理反应的变化。

启发

工作组提出了新的定义,更新了包含了器官功能紊乱(方框3)在内的脓毒症生物学知识,然而,就像上面所说的,脓毒症休克与其他综合征状况类似,仍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并且需要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下进行评估。为了协助临床工作,在更准确的诊断标准没有确立的情况下,简易的临床评分(qSOFA)有助于辨别那些预后不良的疑似感染患者,因为这意味着长时间ICU住院甚至死亡。

这种方法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和研究的价值。拟议的标准应该帮助诊断分类一旦初步评估和快速处理完成后,该标准应当旨在诊断的分类。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估(qSOFA)或者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被用作临床试验的入门诊断标准。当前器官功能障碍评分系统,预警得分,正在进行的研究和评分路径的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许多这样的评分系统和路径已经形成了共识,而当前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数据的可靠性,尽管这些数据入选了大量的患者并且是回顾性研究。工作组认为,标准化的定义和临床标准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清晰的交流和脓毒症预测的准确性。另外一个问题是感染治疗开始时很少经过微生物正摄,即使完成了微生物培养试验,培养阳性的“脓毒症”也只有30%-40%。因此,当谈到脓毒症流行病学的评估和报道时,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必须包括诸如初始抗菌素或者感染临床诊断的可能性,将来的流行病学研究应该包括微生物培养阳性的脓毒症的比例。

更高的透明度和一致性能够促使研究和更加准确疾病编码的发展,而改变ICD 编码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来完成,故在表格2推荐意见中提供了目前的ICD系统中怎样使用新的定义标准。

关于这项工作的辩论和讨论是不可避免的,新定义的很多方面需要依赖专家的意见,脓毒症生物学的进一步理解,新诊断路径的有效性以及进一步数据的收集将

促使他们继续重新评定和修订。

结论

这些更新的定义和临床标准应该经过长时间的考验,促进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识别以及对脓毒症及有风险的患者进行更及时的管理。然而,这个过程仍然是一项正在进行中的工作。就像软件和其他编码更新一样,该工作组建议,新的定义指定Sepsis-3,与1991年和2001年的标准分别被定义Sepsis-1和Sepsis-2,强调未来需要新标准的不断更新。

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第三版国际共识定义

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第三版国际共识定义 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第三版国际共识定义重症行者翻译组作品重要性: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的定义最后一次修订是在2001年。 考虑到脓毒症病理学(器官功能、形态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以及循环的变化)、管理以及流行病方面已经取得的进展,因此需要对该定义进行复审。 目的:根据需要对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的定义进行更新和评估过程:危重病医学学会与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学会召集19名脓毒症病理学、临床试验以及流行病学方面的专家组成工作组。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的定义与临床诊断标准通过会议、Delphi程序、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库分析、以及投票产生,然后送至国际专业协会,要求(在致谢中列出的31个协会)同行进行评审与认可。来自综合证据分析的关键发现:以前的定义的局限性包括过度关注炎症反应、认为脓毒症遵循一个从严重脓毒症发展至休克的连续性误导模式、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诊断标准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不足。 目前已有多个术语用于脓毒症、感染性休克以及器官功能障碍的定义,导致在报告发生率与观察死亡率时出现差异。工作组得出结论:“严重脓毒症”这个术语是多余的。 建议:脓毒症应该定义为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所导致的致命性器官功能障碍。为了便于临床操作,器官功能障碍可以用序贯[全身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的增加大于等于2分来表

示,其相关的住院死亡率大于10%。感染性休克应该被定义为脓毒症的一个类型,与单独的脓毒症相比,特别是在严重循环、分子、代谢异常方面与高死亡风险密切相关。 在临床上感染性休克患者可通过下列情况加以识别:在排除低血容量的情况下,需应用升压药以维持平均动脉≥65mmHg,以及血清乳酸>2mmol/L(>18mg/dL)。 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在临床上可以通过下情况被识别:需要应用血管加压素保持平均动脉大于等于65mmHg,以及在没有低血容量情况下血乳酸大于2mmol/L(>18mg/dL)。根据这一联合标准,感染性休克的住院死亡率>40%。 这个联合标准诊断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相关的住院死亡率大于40%。在院外、急诊科或医院普通病房可疑感染的成人患者若符合至少2项临床标准[这一标准构成一新的床旁指标即快速SOFA (qSOFA):呼吸频率≥22次/分、意识状态改变、收缩压 ≤100mmHg],即可快速识别那些可能出现典型脓毒症不良预后的可疑感染的非ICU患者。在院外、急诊科以及医院普通病房,怀疑存在感染的成年患者,如果下面的临床诊断标准存在至少2条(这些诊断标准构成一个新的临床评分称作quickSOFA[qSOFA]:呼吸频率大于等于22次/min,意识改变,收缩压小于等于100mmHg),则作为更可能存在预后不良的典型脓毒症患者而被快速识别。 结论和临床意义:这些更新的定义和临床诊断标准应该取代之

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南

2016年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南 根据新的定义,脓毒症是指因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的一种,存在循环、细胞/代谢功能异常,具有比较高的病死率。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罹患脓毒症,其中1/4甚至更多的患者死亡。与多发伤、急性心肌梗死及卒中相似,在初始几小时内尽快识别与恰当处理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拯救脓毒症运动(SSC)自2004年发布首部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南以来,分别在2008年、2012年进行更新,2016年的更新于2017年1月正式发布。本指南旨在为成人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处理提供指导,但所推荐的内容不能取代临床医师的决策。 本指南推荐的级别包括强、弱2级,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很低4级,无法分级的强推荐则为最佳实践声明(BPS)。具体的推荐内容如下所述。点击进入指南下载页面>>>2016年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南 一、初始复苏 (1)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临床急症,推荐立即开始治疗与复苏(BPS)。(2)对脓毒症所致的低灌注进行液体复苏,需要在起始3h内输注至少30mL/kg的晶体液(强推荐,低证据质量)。

(3)在完成初始液体复苏后,需要反复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以指导进一步的液体使用(BPS)。 (4)如果临床检查无法得出明确的诊断,推荐进一步的血流动力学评估(例如评价心功能)以判断休克的类型(BPS)。 (5)建议尽可能使用动态指标而非静态指标来预测液体的反应性(弱推荐,低证据质量)。 (6)对于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推荐初始的目标平均动脉压为65mmHg(1mmHg=)(强推荐,中等证据质量)。 (7)乳酸升高是组织低灌注的标志,对此类患者建议使用乳酸来指导复苏,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弱推荐,低证据质量)。 二、脓毒症筛查与质量改进 推荐医院和医院集团建立脓毒症的质量改进计划,包括对急症、高危患者进行脓毒症的筛查(BPS)。 三、诊断 对于可疑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患者,推荐只要不明显延迟抗微生物治疗,应先常规进行包括血培养在内的合适的微生物培养(BPS)。 四、抗生素治疗 (1)在识别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后,推荐在1h内尽快静脉给予抗生素治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流程图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流程 一、诊断 脓毒症3.0定义: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控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衰竭 脓毒症休克:指脓毒症患者尽管充分的液体复苏仍存在持续的低血压,需要使用升压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以上,血乳酸2mmol/L以上。 二、入科或诊断后一般处理 卧床休息,头低位;开放气道并保持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 建立大静脉通道 吸氧,保持sPaO295%以上 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 留置导尿,有条件行中心静脉置管测中心静脉压(CVP) 记每小时出入量(特别是尿量) 三、检验与检查 急查:血培养(双侧双瓶)、可疑感染部位或途径的样本留取、血气分析+电解质、血常规、DIC、降钙素、急诊生化+急诊肌酐、心梗三项、BNP; 非急查:G试验、G-M试验、淋巴细胞亚群监测、白介素-6、CD64感染指数、CRP、生化、尿液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急查:心电图(新入、心脏病情变化时)、可疑或感染部位的检查(X-R、CT、超声)。 非急查:床头胸片、心脏超声、下肢静脉超声、上肢静脉超声、肝胆胰脾肾超声、胸腔积液超声等。 四、沟通病情、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入重症医学科告知书、病危病重告知书、常用自费药品耗材知情同意书 有创操作相关知情同意书(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动脉置管等)、特殊治疗、监测相关耗材知情同意(血液净化自费耗材知情同意书、PICCO耗材等)、特殊治疗相关知情同意书(血液净化等) 五、治疗

1小时内给予广谱抗感染药物 早期容量复苏:3小时内给予至少30ml/Kg晶体液 早期容量复苏下仍持续低血压则给予血管活性药: MAP<65mmHg:5%GS 45ml+去甲肾上腺素10mg-----3ml/h起始,据病情、血压调泵速5%GS 40ml+去甲肾上腺素20mg 加:5%GS 30ml+多巴酚丁胺200mg------3ml/h起始,据病情、血压调泵速 加:血管加压素(最大剂量0.03U/min) 加:肾上腺素0.9%NS 40ml+肾上腺素10mg------3ml/h起始,据病情调泵速纠正酸中毒:机械通气和液体复苏无效的严重酸中毒则考虑碳酸氢钠100~250ml (PH≤7.15) 存在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 应用PPI或H2RA:0.9%NS 100ml+奥美拉唑40mg qd或bid 洛赛克 耐信 0.9%NS 100ml+西咪替丁0.6g bid 糖皮质激素:充分的液体复苏以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后,无法达到血流动力学稳定,建议静脉使用氢化可的松,剂量为每天200mg。 Hb <7g/dl时→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 PLT<10×109/L+无明显出血征象or<20×109/L+出血高风险→预防性进行血小板输注;活动性出血、外科手术、侵入性操作,PLT需达到≥50×109/L。 镇痛与镇静:机械通气的患者最小化连续性或者间断性镇静 0.9%NS 46ml+右美托咪定400ug------2ml/h起始(注意HR、BP) 丙泊酚400mg-----3ml/h起始(可静推,小于5ml/次) 血糖控制:2次血糖>10mmol/L时→启动胰岛素降糖+QH或Q2H测血糖 0.9%NS 47.5ml+胰岛素100U------2ml/h起始(据血糖水平调泵速和起始泵速) 血栓预防:无禁忌时低分子肝素预防 低分子肝素(齐征)5000U QD 皮下注射 或:依诺肝素1支QD 皮下注射 营养:早期TPN不可行→前7天静脉葡萄糖+可耐受的肠内营养; 尽早启动足量肠内或滋养型、低热量肠内营养。

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

第三章细菌感染 第十三节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 学习要求: 了解脓毒症常见病原体;熟悉脓毒症的诊断;掌握脓毒症的治疗;熟悉脓毒症休克的发病机制;熟悉脓毒症休克的诊断依据;掌握脓毒症休克的治疗。建立对临床出现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患者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检查项目并做出诊断。 脓毒症(sepsis)是指由任何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SIRS是指感染或非感染性损害因子引起的全身过度炎症反应及其临床表现(见表1)。 脓毒症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皮疹、肝脾大及白细胞升高等。细菌栓子可随血流出现迁徙性炎症,形成多发脓肿。严重者出现脓毒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弥散性血管内溶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及多脏器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 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又称感染性休克。是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直接 或间接引起急性微循环灌注不足,导致组织损害,无法维持正常代谢和功能,甚至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重综合征。 链接:需要强调的是,有些传染病,如鼠疫、炭疽、伤寒等病程中的败血症期或型,不包括在脓毒症范围内。目前,临床文献越来越多地以SIRS取代毒血症,以脓毒症取代败血症等称谓。 表1 SIRS的诊断 诊断依据 1.体温>38℃或<36℃ 2.心率>90次/分 3.呼吸>20次/分或过度通气,或PaCO2<32mmHg 4.血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白细胞总数虽然正常,但中性杆状核粒细 胞>10% 。 除运动、贫血、失血等生理及病理因素影响外,上述指标≥2项,临床即可诊断。

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

危通社中文翻译版《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2016》 A. 早期复苏 1.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是医疗急症,建议立即开始治疗与复苏(BPS*)。 2.对脓毒症诱导的低灌注状态,建议在开始的3h内给予至少30ml/Kg的晶体液(强推 荐,低证据质量)。 3.完成初始液体复苏后,建议通过频繁地血流动力学评估以指导是否还需要输液 (BPS)。注:评估应包括彻底的体格检查、生理指标的评价(心率、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体温、尿量和其他)及可获得的有创或无创监测参数 4.如果临床检查无法确诊,建议对血流动力学进一步评估(例如心功能评价)以判断 休克的类型(BPS)。 5.若预测液体反应性方面建议应用可获得的动态指标,其优于静态指标(弱推荐,低 证据质量)。 6.对于感染性休克需血管加压药物的患者,推荐初始平均动脉压(MAP)目标为65mmHg (强推荐,中等证据质量)。 7.作为组织低灌注的标志,乳酸升高的患者建议利用乳酸指导复苏,使之正常化(弱 推荐,低证据质量)。 B. 脓毒症筛查以及质量提高 1.建议医院和卫生系统制定脓毒症的质量提高计划,包括在急重症患者、高危患者中 进行脓毒症筛查(BPS)。 C. 诊断 1.在不显著延迟抗菌药物启动的前提下,对疑似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建议使用抗 菌药物之前常规进行合理的微生物培养(包括血培养BPS)。注:合理的常规微生物培养应至少包括两种类型的血培养(需氧和厌氧)

D. 抗微生物治疗 1.在确认脓毒症或者感染性休克后建议1h内尽快启动静脉抗菌药物治疗(强推荐,中 等证据质量)。 2.对于表现为脓毒症或者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推荐经验性使用一种或者几种抗菌药物 进行广谱治疗,以期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体(包括细菌以及潜在的真菌或者病毒强 推荐,中等证据质量)。 3.一旦微生物学确认,药敏结果明确和/或临床症状体征充分改善,建议经验性抗菌药 物治疗转为窄谱药物(BPS)。 4.对于无感染源的严重炎症状态,不推荐持续全身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例如严 重胰腺炎,烧伤BPS)。 5.脓毒症或者感染性休克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应该基于目前公认的药效学/药代 动力学原则以及每种药物的特性进行优化(BPS)。 6.感染性休克的初始治疗建议经验性联合用药(至少两种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以针 对最可能的细菌病原体(弱推荐,低证据质量)。注:指南中对经验性、靶向\限定、广谱、联合、多药治疗均有明确定义(因篇幅原因,未做翻译)。 7.多数其他类型的严重感染,包括菌血症及未合并休克的脓毒症不建议常规联合用药 (弱推荐,低证据质量)。注:此处不排除多药治疗以增加抗微生物活性。 8.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脓毒症/菌血症,不推荐常规进行联合治疗(强推荐,中等证 据质量)。注:此处不排除多药治疗以增加抗微生物活性。 9.对于初始启动了联合治疗的感染性休克,建议在临床症状好转/感染缓解的数天内停 止联合治疗,进行降阶梯。这一条对靶向(培养阳性的感染)以及经验性(培养阴 性的感染)联合治疗均适用(BPS)。 10.对于大多数严重感染相关脓毒症以及感染性休克,7-10天的抗菌药物治疗疗程是足 够的(弱推荐,低证据质量)。 11.以下情况建议长时程治疗:临床改善缓慢,无法引流的感染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相 关菌血症,部分真菌及病毒感染,或者免疫缺陷,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弱推荐,低证据质量)。 12.以下情况建议短时程治疗:有效感染源控制后,腹腔或者尿路感染相关脓毒症以及 非解剖复杂性肾盂肾炎的临床快速缓解(弱推荐,低证据质量)。 13.对于脓毒症以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建议每日评估抗菌药物的降阶梯可能(BPS)。 14.建议监测PCT水平以缩短脓毒症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弱推荐,低证据质量)。 15.对最初疑似脓毒症,但随后感染证据不足的患者,PCT有助于支持停用经验性抗菌

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第三版国际共识定义(中文翻译版)

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第三版国际共识定义(中文翻译版) 重要性: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的定义最后一次修订是在2001年。考虑到脓毒 症病理学(器官功能、形态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以及循环的变化)、管理以及流行病方面已经取得的进展,因此需要对该定义进行复审。 目的:根据需要对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的定义进行更新和评估。 过程:危重病医学学会与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学会召集19名脓毒症病理学、临床 试验以及流行病学方面的专家组成工作组。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的定义与临床诊断标准通过会议、Delphi程序、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库分析、以及投票产生,然后送至国际专业协会,要求(在致谢中列出的31个协会)同行进行评审与认可。 来自综合证据分析的关键发现:以前的定义的局限性包括过度关注炎症反 应、认为脓毒症遵循一个从严重脓毒症发展至休克的连续性误导模式、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诊断标准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不足。目前已有多个术语用于脓毒症、感染性休克以及器官功能障碍的定义,导致在报告发生率与观察死亡率时出现差异。工作组得出结论:“严重脓毒症”这个术语是多余的。 建议:脓毒症应该定义为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所导致的致命性器官功能障 碍。为了便于临床操作,器官功能障碍可以用序贯[全身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的增加大于等于2分来表示,其相关的住院死亡率大于10%。感染性休克应该被定义为脓毒症的一个类型,与单独的脓毒症相比,特别是在严重循环、分子、代谢异常方面与高死亡风险密切相关。在临床上感染性休克患者可通过下列情况加以识别:在排除低血容量的情况下,需应用升压药以维持平均动脉≥65mmHg,以及血清乳酸>2mmol/L(>18mg/dL)。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在临床上可以通过下情况被识别:需要应用血管加压素保持平均动脉大于等于65mmHg,以及在没有低血容量情况下血乳酸大于2mmol/L(>18mg/dL)。根据这一联合标准,感染性休克的住院死亡率>40%。这个联合标准诊断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相关的住院死亡率大于40%。在院外、急诊科或医院普通病房可疑感染的成人患者若符合至少2项临床标准[这一标准构成一新的床旁指标即快速SOFA(qSOFA):呼吸频率≥22次/分、意识状态改变、收缩压≤100mmHg],即可快速识别那些可能出现典型脓毒症不良预后的可疑感染的非ICU患者。在院外、急诊科以及医院普通病房,怀疑存在感染的成年患者,如果下面的临床诊断标准存在至少2条(这些诊断标准构成一个新的临床评分称作quickSOFA[qSOFA]:呼吸频率大于等于22次/min,意识改变,收缩压小于等于100mmHg),则作为更可能存在预后不良的典型脓毒症患者而被快速识别。

《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南(2016)》解读-2021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南(2016)》解读-2021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更多问题答案请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334368767.html, (一)《处理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指南(2016)》解读(一) 1、有关脓毒症诱导的低灌注补液量是() A、根据中心静脉压补液 B、开始3小时内给晶体液30ml/kg[正确答案] C、初始1小时给500ml晶体液。 D、先给胶体液500ml E、开始5小时内给晶体液30ml/kg 2、有关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的液体治疗,首选() A、胶体液 B、白蛋白 C、贺斯 D、晶体液[正确答案] E、以上都是 3、治疗脓毒症休克,首选血管活性药物是() A、去甲肾上腺素[正确答案] B、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血管加压素 E、以上都是 4、处理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国际指南,首版是() A、2000年 B、2004年[正确答案] C、2008年 D、2012年 E、2014年

5、指南中有关早期定向目标治疗的最新叙述是() A、可降低死亡率 B、对危重病人有害 C、不降低死亡率[正确答案] D、宜用于轻症病人 E、以上都是 6、多巴胺适用于下列哪一项病人() A、快速型心律失常风险很低 B、相对或绝对心动过缓 C、符合A与B项病人[正确答案] D、低血压病人均适合 E、以上都是 7、经补液或适用血管活性药物后,仍低灌注,可使用() A、多巴酚丁胺[正确答案] B、多巴胺 C、肾上腺素 D、654-2 E、去甲肾上腺素 8、有关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不推荐下列哪种液体() A、白蛋白 B、晶体液 C、羟乙基淀粉[正确答案] D、平衡晶体液 E、生理盐水 9、治疗脓毒症休克需要大量输晶体液时,可用() A、万文 B、贺斯 C、白蛋白[正确答案] D、低分子右旋糖苷 E、胶体液

2016国际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全文

拯救脓毒症运动:2016国际脓毒症和感染性休 克管理指南全文 拯救脓毒症运动:2016国际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全文(前言) 重症行者翻译组蒋正英张堃慧隆毅刘芙蓉朱熠冰李宏山白静程呈蓝雨张根生梁艳 Alex 蒋杰惠夏杨梅吴文邹玉刚王停停孙甲君单可记周警朱然刘树元姚雯翻译蒋正英蓝雨白静校对 摘要 目的:对“拯救脓毒症运动:2012版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进行更新 设计:共识委员会由代表25个国际组织的55个国际专家组成。各名誉团体均在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委员们都要参加的会议)组织讨论。从一开始便完善了正式的利益冲突规避策略并贯彻始终。在2015年12月举行了独立的全体小组成员会议。整个制定过程主要通过各亚组之间和全体委员间的电话会议及网络讨论进行。 方法:共识委员会成员共分为五个小组:血流动力学、感染、辅助治疗、代谢和机械通气。就患者、干预、比较、预后(PICO)四个问题进行回顾及更新,并产生支持证据。每个小组生成一个问题列表,搜索最佳可用证据,然后按照推荐级别评估、评价系统(GRADE)将证据级别从高到低进行分级,并确定推荐意见的强、弱或可应用的最佳实践推荐。 结果:拯救脓毒症指南专家组提出了93条关于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早期管理及复苏的推荐意见。总体而言,强烈推荐32条,推荐级别较弱39条,最佳实践陈述18条。有四个问题没有提供推荐意见。 结论:众多国际专家就脓毒症患者的最佳管理形成了较多强烈推荐意见。虽然有相当数量的推荐意见证据级别较弱,但以证据为基础的推荐意见用于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的早期管理是这些高死亡率危重患者改善预后的基础。 关键词:循证医学,GRADE,指南,感染,脓毒症,脓毒症集束化管理,脓毒病综合征,感染性休克,拯救脓毒症运动 简介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是主要的医疗问题,全球每年数百万人患脓毒症且死亡人数超过患病人数的四分之一,死亡率同多发伤、急性心肌梗死及中风相当。在发病的前几小时内早期识别和恰当处理可改善脓毒症预后。 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诊治成人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提供指导。在患者存在个体化临床差异时,指南推荐意见不能取代临床医生的决策能力。这些指导意见适用于院内脓毒症患者。指导意见旨在给出一个最佳实践(委员会认为这是临床实践的目标)而并不是创建具有代表性的诊治标准。 方法学 下面的内容是制订指南所应用的方法学概要。 定义 随着指南的制订发布了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的新定义(Sepsis-3)。现在对脓毒症的定义是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是指脓毒症伴循环及细胞/代谢功能障碍,其死亡风险较高。虽然Sepsis-3提出了便于临床实施的诊断标准,然而在用于制订指南的那些研究中,纳入人群主要是以1991及2001年确定的脓毒症定义即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为诊断标准的患者。 指南的发展史

2012年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

拯救脓毒症运动(SSC) 2012年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004年,全球11个专业组织的专家代表对感染与脓毒症的诊断及治疗发表了第一个被国际广泛接受的指南。这些建议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指南,但不能取代医生面对患者病情独特变化而做出的临床决定。指南中大部分建议适用于ICU及非ICU中的严重脓毒症。专家们相信,对非ICU科室及紧急情况下医师如何救治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培训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当然,不同国家或救治机构资源的有限性可能会限制内科医生对某些指南建议的实施。 欧洲危重症医学学会(ESICM),国际脓毒血症基金会(ISF)联合美国重症监护医学学会(SCCM)在休斯敦2012年美国重症监护医学学会上对2004及2008版《重症脓毒血症和脓毒血症休克的治疗指南》进行修订,详细可参详会议内容。 本指南所依据的新GRADE分级系统将推荐等级分为1(强力推荐:做或不做)、2(弱度推荐:可能做或可能不做)两级,将证据分为A[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RCT)或荟萃分析研究]、B(中等质量RCT 或高质量观察性及队列研究)、C(完成良好、设对照的观察性及队列研究)和D(病例总结或专家意见,低质量研究)。 第一部分严重脓毒症的治疗 A 早期复苏 1、脓毒症所致休克的定义为组织低灌注,表现为经过最初的液体复苏后持续低血压或血乳酸浓度≥4mmol/L。此时应按照本指南进行早期复苏,并应在确定存在低灌注第一时间、而不是延迟到患者入住ICU后实施。 在早期复苏最初6小时内的复苏目标包括:①中心静脉压(CVP)8-12mmHg;②平均动脉压(MAP) ≥65mmHg;③尿量≥0.5ml/(kg·h);④中心静脉(上腔静脉)氧饱和度(S cv O 2 )≥70%,混合静脉氧 饱和度(S v O 2 )≥65%(1C)。 2、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在最初6小时复苏过程中,尽管CVP已达到目标,但对应的S cv O 2 与 S v O 2 未达到70%或65%时,可输入浓缩红细胞达到红细胞压积≥30%,同时/或者输入多巴酚丁胺[最大剂 量为20μg/(kg·min)]来达到目标(2C)。 3、此外,研究人员指出,在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早期复苏阶段的,缺乏监测中央静脉氧饱和度设施下,乳酸(组织灌注不足的一个标记)水平升高的患者,应尽快使乳酸水平降至正常(弱度推荐;2C级) B 诊断 1、如果在得到培养结果之后再使用抗生素不会给患者带来有临床意义的延误,我们推荐在开始使用抗生素治疗之前先获取适宜的培养标本。为更有效地培养得到病原微生物,推荐对患者至少采集两处血液标本,即经皮穿刺及经留置超过48小时的血管内置管处的血液标本。 在未及时应用抗生素不会给患者带来有临床意义的延误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留取其他培养标本,包括尿液、脑脊液、伤口、呼吸道分泌物或可能为感染源的其他体液(1C)。 2、推荐为患者进行快速及时的影像学检查以早期确定潜在的感染病灶。一旦明确了感染病灶的存在,就应立即取得其标本。但有些患者由于病情不稳定而不能接受有创操作或无法被转运至ICU,此时床旁超声是最有效的方法(1C)。 3、对于真菌严重脓毒症高危患者,建议可通过以下试验,如:1,3-β-D-葡聚糖试验(2B级)、甘露聚糖及抗甘露聚糖抗体试验(2C级),对侵入性念珠菌病做出早期诊断(弱度推荐)。 C 抗生素治疗 1、推荐在确认脓毒性休克(1B)或严重脓毒症尚未出现脓毒性休克(1D)时,在1小时内尽早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 在应用抗生素之前留取适合的标本,但不能为留取标本而延误抗生素的使用(1D)。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

JAMA: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最新诊断标准 脓毒症/ 全身性感染(Sepsis)是感染导致的生理性、病理性和生物化学性异常综合征。2011 年占全美住院费用的%(200 亿美元)。目前,脓毒症的发病率仍在升高,成为世界范围内死亡和病危的主要原因。患者即使存活下来,也会存在长期的生理、心理及认知障碍,对医疗卫生和社会有重要影响。 近期,脓毒症定义工作小组的研究成果在JAMA 上发表,大幅更新了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的定义和临床标准。 1991 年会议共识提出最初的脓毒症定义: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定义为:经充足补液后,仍持续存在脓毒血症性低血压。 脓毒症不是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一组综合征,目前没有明确的临床诊断标准。对脓毒症患者进行早诊断、早干预可改善预后,故可准确量化的诊断标准尤为重要,可为临床医生判断可疑感染发展至危及生命的状态提供更好的依据。 脓毒症的定义? 脓毒症定义为针对感染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这一新定义强调了感染引发的宿主非稳态反应的重要性,超出感染本身的可能致死性,以及及时诊断的必要性。正如后面所提到的,当怀疑存在感染时即使中等程度的器官功能障碍也伴随10 % 以上的住院病死率。因此,及时诊断以采取迅速而适当的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非特异性诊断标准(如发热或白细胞增多)仍有助于一般感染的诊断。可与感染的某些特异性表现(如皮疹、肺实变、尿痛、腹膜炎)共同提示最可能的感染部位及病原。脓毒症可引起器官功能障碍,提示其病理生理机制远较感染及其伴随的炎症反应更为复杂。所谓「重症脓毒症」就显得多余了。 脓毒症的诊断标准? 器官功能障碍指感染引起的SOFA 评分(见表)在基线水平上升高≥ 2 分。对于无基础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SOFA 的基线为0 分。对于可疑感染的住院患者而言,SOFA 评分≥ 2 分提示总死亡风险约为10%。即使中度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病情也可进一步恶化,这强调了病情的严重性和及时采取适当干预措施的必要性。 通过床旁qSOFA 评分(即出现神志改变,收缩压≤ 100 mmHg,或呼吸频率≥ 22 次/ 分)能够迅速鉴别重症患者。 表1. SOFA 评分(Sequential [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core)

《第三版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定义国际共识》解读(3)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辽宁?大连?116012 电子信箱:huangwei9898@https://www.360docs.net/doc/334368767.html, 《第三版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定义国际共识》解读 黄?伟 DOI:10.7504/nk2016010303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摘要: 《第三版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定义国际共识》?涵盖了对其病理生理理解的新认识,由“感染”、“更为广泛的宿主反应”和“器官功能障碍”?3个要素组成,超越了旧概念中的“感染”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强调了紊乱的宿主反应和致死性器官功能障碍是脓毒症与感染的重要区别。新的定义推荐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快速SOFA?(qSOFA)分别作为临床诊断和筛查脓毒症的标准,并将低血压、使用缩血管药物和乳酸3项指标作为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诊断指标,从而有助于发现并及时治疗高危感染患者。对?《第三版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定义国际共识》?的评价为时尚早,仍需要通过之后的大型临床实践不断验证。关键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乳酸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ird edition of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HUANG Wei. Department of Intensive Care Uni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12,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HUANG Wei, E-mail: huangwei9898@https://www.360docs.net/doc/334368767.html, Abstract: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Sepsis 3.0) encompassed up-to-date knowledge of its pathobiology, in which at least were three elements included, infection, profound host responses and organ dysfunction, which went far beyond the old definition consisted of infection and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It also emphasized that an aberrant host response and the presence of life-threatening organ dysfunction may be the point differentiating sepsis from uncomplicated infection. The committee also made recommendation on Sequential (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 and quick SOFA (qSOFA) to be the clinical criteria for identifying and screening sepsis, separately. Moreover,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can be clinically identified by a vasopressor requirement to maintain a mean arterial pressure of 65 mmHg or greater and serum lactate level greater than 2 mmol/L (>18mg/dL) despite adequate volume resuscitation, helping to make a prompt response in finding and managing high-risk individuals. So far it is still too early to make judgment of the third edition of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and it would be a strand of clinical trials to clarify its validation. Keywords: sepsis; septic shock;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lactate 指南与共识 黄伟,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工作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兼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辽宁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2016-02-23,《第三版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定义的国际共识(简称“脓毒症3.0”》发布[1] 。本文就“脓毒症3.0”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解读与讨论,以便于读者理解新指南并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应用。 1 背景 脓毒症定义的第一版国际共识为1991年发布,其中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被定义为脓毒症,脓毒症合并器官功能障碍称为严重脓毒症,若脓毒症经充分容量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即为感染性休克[2]。2001年发表的第二版定义中,上述核心内容未做调整,但增加了近20余条器官功能评价的指标[3]。2014年1月, 欧美危重病医学会指定19位国际专家组成工作组启动了第三版脓毒症的概念修订,修订过程除采用会议、邮件、投票等多种方式外,还包括系统的文献复习和Delphi 调查法, 并利用大型医疗数据库进行验证。共识文件完成后

脓毒血症及脓毒性休克简介

脓毒症即是由感染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性休克是指在严重脓毒症基础上给予足量液体复苏后仍无法纠正的持续低血压状态,即微循环功能障碍未能纠正,伴或不伴组织灌注不良的表现,如酸中毒,意识障碍等,它是严重脓毒症的一种特殊类型。脓毒性休克属于分布性休克,微循环功能障碍和心脏功能受抑制是循环系统损害的重要组成部分1.血管内皮损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内液体分布到血管外间隙,造成有效循环量下降2.血管内皮损伤部位血小板,炎性细胞聚集及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后血液浓缩,血液淤滞造成微循环内血栓形成 3.血管内皮损伤时内皮素与输血管因子两者间平衡失调造成血管张力改变 4.脓毒性休克时心脏功能均受到抑制,脓毒性休克分为高排低阻与低排高阻两个阶段,首先休克发生时,循环血压迅速下降,引起代偿性微动脉收缩,心脏代偿性做功增加以提高心输出量,此时微动脉对舒血管物质,收缩血管物质及内皮介导的收缩反应降低,即是高排低阻阶段,微循环功能障碍时酸性物质堆积,造成代谢性酸中毒以及氧气在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弥散距离增加,效率降低,造成组织缺氧,心肌细胞缺氧,酸中毒与心肌细胞缺氧可造成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功能受抑制,随着病程发展,心脏收缩功能进入失代偿期,心脏收缩功能进一步下降,心排量减少,并且微循环内血栓形成,即进入高排低阻阶段。其中血管内皮损伤后内皮细胞活化异常是脓毒性休克时循环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血管内皮损伤时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EC)屏障功能丧失是脓毒性休克时微循环的核心特征,此时内皮细胞活化异常,循环内皮细胞(ECs)增加,此外大量炎症介质释放是EC 屏障功能丧失的重要因素,其中肿瘤坏死因子增加EC的通透性。炎症介质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可诱导机体呈促凝血的特征,造成微循环血栓形成。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氧自由基等可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内皮细胞通过产生舒血管因子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收缩血管因子血栓素A2,内皮素(ET)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调节小动脉张力并调控血压。脓毒症时舒血管因子与缩血管因子平衡失调造成血管张力异常,其中NO与ET产生增多,且血浆ET水平与脓毒症组织损伤程度成正比,PGI2生成减少。 综上所述微循环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是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损伤后内皮细胞活化异常,大量炎症介质释放造成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EC平屏障功能丧失,炎症介质还可以使内皮细胞凋亡,与EC共同作用造成微循环血栓形成,EC产生的舒血管因子与缩血管因子平衡失调造成血管张力异常,以上因素共同造成微循环内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在此基础上合并心脏收缩功能下降造成脓毒症时休克发生。 休克的本质是微循环功能障碍。休克时组织缺血缺氧,无氧糖酵解发生,机体产生乳酸,因此可通过监测动脉血乳酸了解休克程度,判断预后。在轻微细菌感染时降钙素原(PCT)4h开始升高,8-24h达高峰,较C反应蛋白更为敏感,SIRS时PCT升高更为明显,PCT水平可判断脓毒症程度及预后。因此,脓毒性休克时监测血乳酸与PCT有指导治疗作用及判断病情预后。对于脓毒症性休克治疗除病因治疗和给予足量的液体复苏,还应阻断血管内皮损伤因素,清除炎症介质,抑制EC与白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血管内皮通透性恢复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防治微循环血栓,清除氧自由基,稳定线粒体功能,拮抗内皮细胞凋亡及增强心肌收缩力。针对以血管内皮为靶向的治疗是关键,乌司他汀,血必净等药物有清除炎症介质,减轻SIRS作用,糖皮质激素激素可能有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作用,对改善伴随脓毒血症发生的免疫失调的瀑布反应有益,脓毒症患者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高达50%~70%。针对该情况,应用应激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能是合理的,并得到研究的证实,能够减少升压药的使用,病死率降低10%。而对那些肾上腺功能正常的病人却不能提高其存活率经足够的液体复苏治疗仍需升压药来维持血压的感染性休克病人,推荐静脉使用中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200~300 mg/d,疗程一般5~7天。,糖皮质激素还有有稳定细胞膜与线粒体功能的作用。维生素C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与逆转脓毒症时微循环氧化反应从而达到拮抗EC凋亡目的。在增强心肌收缩力治疗时血管活性药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诊 断标准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JAMA: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最新诊断标准 脓毒症 / 全身性感染(Sepsis)是感染导致的生理性、病理性和生物化学性异常综合征。2011 年占全美住院费用的 %(200 亿美元)。目前,脓毒症的发病率仍在升高,成为世界范围内死亡和病危的主要原因。患者即使存活下来,也会存在长期的生理、心理及认知障碍,对医疗卫生和社会有重要影响。 近期,脓毒症定义工作小组的研究成果在 JAMA 上发表,大幅更新了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 /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的定义和临床标准。 1991 年会议共识提出最初的脓毒症定义: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定义为:经充足补液后,仍持续存在脓毒血症性低血压。脓毒症不是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一组综合征,目前没有明确的临床诊断标准。对脓毒症患者进行早诊断、早干预可改善预后,故可准确量化的诊断标准尤为重要,可为临床医生判断可疑感染发展至危及生命的状态提供更好的依据。 脓毒症的定义? 脓毒症定义为针对感染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这一新定义强调了感染引发的宿主非稳态反应的重要性,超出感染本身的可能致死性,以及及时诊断的必要性。正如后面所提到的,当怀疑存在感染时即使中等程度的器官功能障碍也伴随 10 % 以上的住院病死率。因此,及时诊断以采取迅速而适当的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非特异性诊断标准(如发热或白细胞增多)仍有助于一般感染的诊断。可与感染的某些特异性表现(如皮疹、肺实变、尿痛、腹膜炎)共同提示最可能的感染部位及病原。脓毒症可引起器官功能障碍,提示其病理生理机制远较感染及其伴随的炎症反应更为复杂。所谓「重症脓毒症」就显得多余了。 脓毒症的诊断标准? 器官功能障碍指感染引起的 SOFA 评分(见表)在基线水平上升高≥ 2 分。对于无基础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SOFA 的基线为 0 分。对于可疑感染的住院患者而言,SOFA 评分≥ 2 分提示总死亡风险约为 10%。即使中度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病情也可进一步恶化,这强调了病情的严重性和及时采取适当干预措施的必要性。 通过床旁 qSOFA 评分(即出现神志改变,收缩压≤ 100 mmHg,或呼吸频率≥ 22 次 / 分)能够迅速鉴别重症患者。

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抢救流程图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抢救流程图

1、Sofa评分表:PGCLPK 2、器官功能支持: 肺:对于ARDS患者,肺保护策略,VT4-6ml/kg,Pplat≤30cmH2O,床头抬高>30°,当PaO2/FIO2< 150mmHg,考虑俯卧位通气,同时可以使用肌松剂(≤48h); 肾脏功能支持:充分容量复苏的前提下,患者尿量仍没有增加、内环境不稳定时,应及早给予肾功能 支持; 血液系统:推荐在血红蛋白<70g/L时输注红细胞;建议血小板计数<10*10^9/L时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如患者有明显出血风险,建议PLT<20*10^9/L时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推荐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静脉血栓栓塞; 内分泌功能调节:目标血糖上限≤10mmol/L(180mg/L)。推荐在有营养支持情况下控制血糖,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营养支持:在第1周内避免强制给予全热量营养,建议低剂量喂养[如每日最高(500kcal)],仅在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加量。建议在确诊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的最初7d内,使用静脉输注葡萄糖和肠内营养,而非单独使用全胃肠外营养或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对严重感染患者,不建议使用含特殊免疫调节添加剂的营养制剂; 镇痛镇静管理:程序化镇痛镇静治疗;在SCVO2低的情况下,维持深镇静。 肠道功能保护:早期促进肠道蠕动,保护肠道黏膜,减少细菌及毒素移位,维持K离子4.0-4.5mmol/L,防治腹高压,促进胆汁排泄,可使用中药大黄附子细辛汤。 参考文献: 1、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Sepsis-3),[J]JAMA.,2016 2 23;315(8):801-10. 中国急诊感染性休克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3): 274-287.

重度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

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 在医学领域,脓毒症是最古老复杂的综合征之一。希波克拉底认为脓毒症是使肉体腐烂、产气及伤口溃烂化脓的过程。1随后,伽林认为,对于机体而言,脓毒症是有积极意义的,其对伤口的愈合是必须的。2但随着病菌学说被赛梅尔维斯和巴斯得等人所证实,脓毒症被人们所重新认识,它是全身性的感染,经常将其描述为“血毒”并被认为是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播散到全血的结果。然而,随着现代抗生素的到来,病原菌学说并不能全面地解释脓毒症的发病机理:尽管成功地将侵入机体的致病菌清除,许多患有脓毒症的患者依然死亡。自此,研究者认为,脓毒症的发病机理不在病原菌,而在宿主。3 1992年,一个国际会议小组将脓毒症定义为机体对感染所作出的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多种感染因素都可引起脓毒症,所以败血症既非伤口愈合必须的条件,也非是一个有益的词汇。相反,该小组建议将严重脓毒症一词用于描述脓毒症伴有急性器官衰竭,同时他们认为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伴有难治性低血压或高乳酸盐血症。2003年,又一个国际会议小组认为这些概念中的大部分所提到的能够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的临床症状的警示,比如,心动过速、白细胞计数增高,而这些警示在在感染和非感染的情况下均会出现,因此这些警示对脓毒症的鉴别诊断是没有意义的.5因此,“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有时被交替使用来描述伴有急性器官障碍的感染综合征。 发病率和病因 严重脓毒症的发病率取决于急性器官功能障碍如何被定义以及这种器官功能障碍是否会造成潜在性的感染。器官功能障碍常常是需要进行支持治疗(例如,机械通气)的指征,而且流行病学调查统计的也是“治疗率”而非实际的发生率。在美国,仅2%严重脓毒症患者被收入院治疗,而在这2%的患者中,又有一半被收入ICU治疗,占所有ICU患者的10%。6,7在美国,每年有超过75万的患者7且近年来这个数字呈攀升趋势。8然而,这几个因素—国际疾病分类第九次修订的标准、对败血症与脓毒血症二者区别的混淆、重症监护能力的提升以及监护和意识的增强—将当今对败血症和严重脓毒症的认识混为一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