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文地理
武汉人文地理介绍

武汉人文地理介绍
武汉是中国中部的中心城市,也是长江中游地区的经济、文化、金融和航运中心。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北连河南,南接湖北,东临江西,西靠湖南。
武汉自古就是重要的港口和商业城市,被称为“九省通衢”。
武汉的历
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楚地(今湖北一带)为楚文化中心,被称为“楚都”。
秦朝设汉
中郡。
汉朝末年,刘关张三兄弟在此创立了“桃园三结义”的传奇故事。
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刘备在此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天下的战争。
武汉又被称为“江城”,是因为这里山水如画、风景如画。
武汉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城市。
武汉还是中国大陆新十大旅游城市之一、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等等。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
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从这里通过,京广高铁在武汉设立了7个站点。
—— 1 —1 —。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九省通衢”——湖北省(简介[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九省通衢”——湖北省(简介[1])](https://img.taocdn.com/s3/m/48c1829043323968011c92dd.png)
初中-地理-打印版湖北省简介地理: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
地理位置为东经108°21'~116°07',北纬29°05'~33°20'。
面积18.6万平方公里。
中南部为江汉平原,其余为鄂西山地、鄂北网地与鄂东低山丘陵。
北靠河南,南接江西、湖南,东邻安徽,西依四川,西北与陕西接壤。
东西宽740.6公里,南北长470.2公里。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7°C,1月平均气温为1~5°C,7月27~30°C,年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人口:6028万(2000年),有汉、土家、苗、回、侗、满、壮、蒙古等民族。
行政:辖1自治州、11地级市、25县级市、39县、2自治县、1林区。
风味食品:清蒸武昌鱼、豆皮、水饺、皮条鳝鱼、鸡茸鱼肚和鱼糕丸子、三鲜头菜、蟠龙菜、散绘八宝、沔阳三蒸。
地方文艺:汉剧、楚剧流行全省。
黄梅采茶戏影响极广。
说唱艺术有湖北大鼓、湖北评书、汉滩小曲、汉川善书等。
武汉杂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湖北省简称鄂。
省会武汉。
湖北省资源丰富,河湖众多,为水乡泽国。
农、渔业发达,盛产稻、麦、棉、丝、茶、漆、柑橘、鱼、钢铁、汽车、船舶等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湖北省山水名胜与文物古迹二者兼备。
河网水道密集,湖泊众多,素称“千湖之省”,又与山地、峡谷相结合,故多山水风光,尤以雄伟的长江三峡驰名世界。
武当山、九宫山等为道教圣地。
神农架是重要自然保护区,不仅珍稀动物众多,“野人之迷”更令人关注。
文物古迹遍布全省,随州炎帝庙、秭归屈原故里、纪南故城、昭君故里、武汉古琴台、黄鹤楼、蒲圻三国赤壁等,简直就是一部厚重生动的中国史书。
湖北省高三考试地理知识点

湖北省高三考试地理知识点湖北省地理知识点在高三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掌握好地理知识点,不仅有助于考试,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世界,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东临江苏、安徽,南接江西、湖南,西南连重庆,西临陕西,北濒河南,地处中、东部腹地。
湖北省地形地势复杂,西北部是丘陵和低山地带,中部是盆地和湖泊区,东南沿江地区是山地。
2. 气候特点湖北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
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多雨。
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影响,湖北省气候变化多样,温差较大。
3. 经济地理湖北省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省份之一。
由于地处长江中游地区,湖北省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长江是湖北省最重要的水路交通干道,也是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4. 水文地理湖北省拥有众多湖泊,其中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
洞庭湖是湖北省的地理特色之一,也是湖北省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渔业资源。
5. 人文地理湖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名胜。
咸宁市的峡江文化是湖北省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6. 环境问题湖北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环境问题。
由于过度开发和工业化进程加速,湖北省的环境问题逐渐突显。
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地荒漠化是湖北省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7. 旅游资源湖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以三峡和黄鹤楼最为著名。
三峡是长江三峡中的一段,风景秀丽,是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是中国古代文化名胜,也是湖北省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总之,湖北省高三考试地理知识点涵盖了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特点、经济地理、水文地理、人文地理、环境问题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和学习,加深对湖北省地理特点的认知,为未来的考试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湖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核心知识梳理

湖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核心知识梳理一、人文地理概述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湖北省考研地理学中,人文地理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把握好核心知识点对于复习备考至关重要。
二、人口地理1. 人口概念与分类人口是指特定地理区域内的具体的人类群体。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人口可以分为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城市人口、农村人口等。
2. 人口变动与分布特征人口变动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流动,人口自然增长又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人口分布特征包括人口密度、人口聚集度和人口结构等。
3.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理区域向另一个地理区域流动的现象。
城市化是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在湖北省考研地理学中,重点研究了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在湖北省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三、城市地理1. 城市的概念与特征城市是人类集中居住和产业经济活动区域的有组织的人口集聚地。
城市具有人口密度高、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业分工明确等特征。
2. 城市体系与城市发展城市体系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地理系统,包括核心城市、中心城市和辐射城市等。
城市发展受到地理环境、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湖北省考研地理学中重点研究了武汉市的城市发展及其对周边城市的影响。
四、工业地理1. 工业化与工业地理过程工业化是指社会经济结构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工业地理研究了工业分布规律、工业集聚区的形成与特点等。
2. 湖北省的工业发展湖北省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其工业发展具有独特的地理特点。
湖北省考研地理学中要重点关注湖北省的主要工业类型和工业布局特点。
五、农业地理1. 农业区位选择与农业耕作制度农业区位选择与农业耕作制度是农业地理的重要内容。
湖北省考研地理学中,要研究湖北省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和农业耕作制度的特点。
2. 湖北省的农业发展湖北省拥有广袤的农田资源,农业在湖北省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九省通衢”--湖北省知识讲解

“九省通衢”--湖北省“九省通衢”—湖北省一、位置巫山(东北-西南走向,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以东,跨长江上游和中游邻省(按逆时针方向):河南(东北、豫)、陕西(西北、陕或秦)、重庆(西、渝)、湖南(西南、湘)、江西(东南、赣),安徽(东、皖)二、地形与地势地形:三面环山,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中东部以平原(江汉平原)为主。
三、江汉平原---鱼米之乡四、河流与湖泊五、气候六、交通---“九省通衢” 铁路干线: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沪蓉渝-汉线、襄丹线湖泊:千湖之著名湖泊:洪湖、东治理措施:退耕还湖,植树名不副实原因:围湖造田,泥沙淤作用:调洪蓄洪,削峰补枯 汉江长江长江最大支三峡水电站:世界最大,首要功能:防洪荆江:防汛任务最重; 长江的“地上河”; 措施:截弯水电站(分布于河流上中游:宜昌(上游与中游分界线)----湖口(中、下游分界线,江西)水电站:丹江口水电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北京 ※引江济汉及兴隆工程(位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和湿润)七、城市武汉:省会、江城,故称江夏,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是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和铁路枢纽宜昌:电力和加工制造业基地黄石:矿冶工业基地荆州:轻纺、化工及机械制造基地仙桃:江汉明珠,以轻纺工业为主武汉城市圈:武汉、仙桃、潜江、天门、孝感、黄冈、黄石、鄂州、咸宁八、旅游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武当山(大巴山区,世界文化遗产、道教)神农架(中部最大原始林区)神农顶(华中最高峰)三峡大坝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西陵峡在湖北境内)。
家乡湖北的简介

家乡湖北的简介
湖北,位于中国中部的长江中游地区,是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
湖北北接河南,东临安徽,南界江西,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秦岭山脉,中部是江汉平原,东部为丘陵地带。
湖北省会为武汉市。
湖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湖北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楚文化对湖北地区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楚国曾在这里建立了都城,现在的荆州、宜昌等地都有丰富的楚文化遗址。
湖北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拥有众多的湖泊和河流,因此有“千湖之省”的美誉。
其中,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重要的湿地生态区。
湖北还是“鱼米之乡”,农业产出丰富,特别是江汉平原一带,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湖北的经济发展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武汉,被誉为“九省通衢”,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武汉还是中国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所在地,科技创新能力较强。
此外,湖北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黄鹤楼、武当山、三峡大坝等著名景点,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总的来说,湖北是一个历史与现代交融、自然与人文并
重的省份,在中国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湖北地区地理知识点

湖北地区地理知识点湖北地区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它东临安徽,西接重庆,南界江西、湖南,北靠河南。
湖北省因其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关于湖北地区地理的知识点:1. 地理位置:湖北省位于东经108°21′至116°07′,北纬29°05′至33°20′之间。
它位于中国的中部,长江中游地区。
2. 地形地貌:湖北省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
著名的有武当山、神农架、大别山等。
3. 气候特征:湖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干燥。
4. 水系分布:长江和汉江是湖北的主要河流,长江流经湖北的大部分区域,汉江是长江的第二大支流。
5. 自然资源:湖北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铜、煤、石油等。
同时,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6. 生物多样性:湖北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多种珍稀动植物,如金丝猴、大熊猫等。
7. 历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包括荆州古城、黄鹤楼等。
8. 经济发展:湖北省是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工业以钢铁、汽车、化工、纺织等为主。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9. 交通网络:湖北地处中国的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网络。
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也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10. 旅游资源:湖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武当山、神农架、三峡大坝等。
通过这些知识点,可以对湖北地区的地理特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地理合格考知识点高一湖北

地理合格考知识点高一湖北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学习湖北地理合格考知识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湖北地理合格考知识点。
一、湖北地理概况湖北省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地处长江中游,东临江苏、浙江,南接湖南、西邻陕西、河南,北濒河北、山东,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
二、湖北省的地形地貌特点湖北省地形地貌分布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江汉平原、巫山丘陵、大别山地区等。
其中,江汉平原是湖北省的核心地带,是湖北省的主要农业产区,以水稻种植为主。
巫山丘陵地势起伏,山峰连绵,是湖北省的重要旅游资源。
大别山地区地势较高,以林木覆盖为主,是湖北省的重要林业产区。
三、湖北省的气候特点湖北省气候温和湿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干燥寒冷。
年均温约为16-18摄氏度,降水量较为充沛,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四、湖北省的水系湖北省水系发达,主要包括长江、汉江、嘉陵江等重要河流。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湖北省的母亲河,流经湖北省境内约660千米。
汉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流经湖北省中部,是湖北省的重要水资源。
五、湖北省的资源特点湖北省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铀矿、磷矿、铁矿等。
土地资源也十分富饶,适宜农业发展。
湖泊和湖泊周边的湿地资源是湖北省重要的生态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水生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六、湖北省的经济发展湖北省以工业为主导,工业结构较为完善。
主要产业包括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化工等。
此外,湖北省也注重发展服务业和农业产业,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七、湖北省的人文地理特点湖北省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
例如,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发生在湖北境内。
湖北省还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黄鹤楼、古琴台等。
以上是湖北地理合格考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湖北地理资源丰富,人文风情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湖北地理合格考知识点,了解湖北的地理特点以及对湖北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内较大的湖泊:有洪湖、长湖、刁湖、梁子湖、西梁湖、龙感湖等。
注入长江的支流:有清江、沮漳河、汉水、及鄂东滠、倒、举、巴、浠、蕲等。
名山:神农架、武当山、大洪山、九宫山等。
资源:矿产资源遍布全省。
已被发现的矿产有111种,约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3/4,矿产地达200余处。
已探明储量的有77种,其中磷、泥灰石、硅灰石、柘榴子石、和金红石等五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
铁、铜、石膏、岩盐、金、汞、锰、建筑用大理石、耐火粘土等2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七位。
已开采矿产资源43种。
湖北自然资源丰富,境内保存完好的神农架原始森林,被誉为“华中林海”、天然的亚热带动植物园。
湖北的水力资源充沛,省内除长江、汉江贯通全省外,还有众多的湖泊,号称千湖之省。
水资源方面可供开发的水能装机3310万千瓦,居全国第4,举世闻名的葛洲坝、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都在湖北境内。
湖北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已形成了以汽车、冶金、机械、能源、轻纺、化工、建材为支柱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并拥有一批实力雄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的重点行业。
湖北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境内的江汉平原素称“云梦古泽”,是全国闻名的粮、棉、油和禽蛋以及水产品生产基地。
盛产稻、麦、棉、丝、茶、漆、柑橘、鱼等。
湖北主要特产:湖北绿松石雕、源口香米、孝感麻糖、青山麻烘糕、洪山紫菜苔、洪湖羽毛扇、鹤峰葛仙米、神农架延龄草、麻洋糖心皮蛋等。
风味佳肴:武昌酒楼的清蒸武昌鱼、老通城的豆皮、谈炎记的水饺、荆州的皮条鳝鱼、石首的鸡茸鱼肚和鱼糕丸子、公安的三鲜头菜、钟祥的蟠龙菜、江陵的散烩八宝、沔阳三蒸等,都是著名的地方风味。
地方文艺:汉剧、楚剧流行全省。
汉剧有300年的历史,角色齐全,长于抒情。
楚剧语言质朴,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黄梅戏源于明末清初,唱腔丰富,影响极广。
说唱艺术有湖北大鼓、湖北评书、汉滩小曲、汉川善书等,丰富多彩。
武汉杂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