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矿产调查.
如何进行矿产资源调查和评估

如何进行矿产资源调查和评估在当今社会,矿产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矿产资源调查是为了了解矿床的产状、储量和品位等基本特征,而评估则是对矿产资源进行量、质和价值的评估。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矿产资源调查和评估的方法和过程。
一、矿产资源调查方法1. 初步调查:在进行矿产资源调查之前,首先进行初步调查,以了解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控矿构造等基本情况。
这可以通过地质地球化学探矿方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遥感技术等手段实现。
初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调查范围,进一步展开详细的调查工作。
2. 详细调查:详细调查是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通过地质勘探、钻探和采样等手段,对矿床进行详细的调查。
这其中包括地质断面的测绘、矿石矿物学分析、矿石化学分析和矿石性质测试等。
通过这些调查工作,可以了解矿床的产状、储量和品位等信息。
3. 预测调查:预测调查是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通过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探井和新增样地等手段,对矿床进行预测调查。
这其中包括从局部到区域的勘探方法、大规模的岩石鉴定、测试和分析等。
通过这些调查工作,可以进一步了解矿床的规模、分布和潜力等信息。
二、矿产资源评估过程1. 矿产资源量评估:矿产资源量评估是对矿床的确切储量进行估算,以确定其可开采性和经济价值。
这一评估是在矿产资源调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通过区域物质平衡和地质统计学方法,通过样本调查、样品分析和计算等手段,来估算矿床的储量。
2. 矿产资源质评估:矿产资源质评估是对矿床的矿石品位和品质进行评估,以确定矿石的适用性和市场价值。
这一评估是在矿产资源调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通过矿石化学分析、矿石物理测试和矿石性质评价等手段,来评估矿床的矿石品位和品质。
3.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矿产资源价值评估是对矿床的经济利益进行评估,以确定矿产资源的开发潜力和投资回报。
这一评估是在矿产资源调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通过经济学方法、市场调查和风险评估等手段,来评估矿床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
五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要求

五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要求1. 引言地质矿产调查是为了全面了解某一特定区域地下资源分布及其潜力而开展的工作。
通过对该区域各种地质要素、地貌特征和矿产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综合分析,为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档旨在明确五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的要求,包括调查范围、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成果要求等方面。
2. 调查范围五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范围一般指五万区域地图所涵盖的区域范围。
调查范围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应包括该区域内的地质构造、岩性产状、矿床分布和地貌特征等要素。
3. 调查内容五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应涵盖以下内容:3.1 地质构造调查地质构造调查是调查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变动规律的工作。
包括:构造要素、构造形态、构造变形和构造发育等方面的调查。
3.2 岩性产状调查岩性产状调查是对调查区域岩石的类型、成分、产状等进行详细调查的工作。
包括:岩石类型、岩性组合、岩石脆性、韧性和变形特征等方面的调查。
3.3 矿床分布调查矿床分布调查是对调查区域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的工作。
包括:矿产种类、矿床形态、矿床控制因素和矿产资源潜力等方面的调查。
3.4 地貌特征调查地貌特征调查是对调查区域地貌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详细调查的工作。
包括:地貌类型、地表形态、地貌发育过程和地貌演化规律等方面的调查。
4. 调查方法五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应采用综合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包括野外调查、室内研究和实验分析等。
4.1 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指在实地进行的工作,包括地表观测、采样、测量和矿产资源勘查等。
野外调查的方法可以包括:地质地形测量、剖面观测、野外实验和野外矿产资源调查等。
4.2 室内研究室内研究是指在室内进行的工作,包括矿物鉴定、薄片观察、化学分析和实验测试等。
室内研究的方法可以包括:矿物鉴定实验、薄片观察与描述、岩石成因分析和元素分析等。
4.3 实验分析实验分析是指通过实验手段对野外和室内采集的样品进行详细分析与测试。
实验分析的方法可以包括:物理性质测试、化学成分分析、岩相薄片制备和矿物化学计量等。
地质勘察中的矿产资源调查方法

地质勘察中的矿产资源调查方法地质勘察是进行矿产资源调查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技术,对地下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勘探,从而为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必要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中常用的矿产资源调查方法。
一、地质地貌调查地质地貌调查是矿产资源调查的首要任务。
地质地貌调查主要通过实地观察,综合分析地形、地貌、岩层和地质结构等因素,确定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潜在的矿产资源分布。
常用的地质地貌调查方法包括地质地貌剖面观测、地质地貌剖面钻探等。
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是地质勘察中常用的调查手段之一,包括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电磁勘探等。
地震勘探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情况来判断地下的岩石结构和矿产资源赋存情况。
重力勘探通过测量地球引力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岩层的密度分布和矿产资源的可能存在。
电磁勘探则利用电磁场的变化来探测地下的岩层和矿产资源。
三、地球化学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是通过采集地下水、土壤和岩石样品,并对其进行化学分析,从而确定地下的矿产资源赋存情况。
地球化学分析主要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前处理和实验室分析等步骤,通过测定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和化学组成,可以推断出矿体的大小、富集程度以及其中矿物的种类和数量等重要信息。
四、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仪器和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以获取地下矿产资源的信息。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红外线、可见光、微波等能谱的测量和分析,获得地表及地下的地质、地形等相关信息,从而推断矿产资源的产状和赋存规律。
遥感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矿产资源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钻探技术钻探技术是地质勘察中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钻孔对地下进行直接勘探和取样。
钻探技术主要包括岩芯钻探、矿石钻探和水井钻探等。
钻探可以获取地下的岩石结构、层序关系、矿床性质和矿石体的空间分布等重要信息,对于矿产资源的详细调查和评估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综上所述,地质勘察中的矿产资源调查方法包括地质地貌调查、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地球化学分析、遥感技术和钻探技术等。
矿产资源调查实施方案

矿产资源调查实施方案一、调查目的矿产资源调查是为了全面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储量和品质,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调查旨在对目标区域内的矿产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为资源开发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范围为目标区域内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能源矿等。
具体范围由地质勘查部门确定,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因素。
三、调查内容1. 地质调查:对目标区域内的地质构造、岩性、矿床类型等进行详细调查,绘制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等。
2. 矿产资源调查:对目标区域内的各类矿产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包括矿床分布、储量、品质等情况。
3. 地球化学调查:对目标区域内的土壤、岩石、水体等进行采样分析,了解矿产资源的地球化学特征。
4. 遥感调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目标区域内的地表信息,包括地形、植被、水体等,为矿产资源调查提供辅助数据。
5. 环境调查:对目标区域内的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包括生态环境、水文地质等,评估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四、调查方法1. 野外调查: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目标区域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样品,记录数据,绘制调查地图。
2. 实验分析: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取矿产资源的物理、化学特征数据。
3. 遥感解译: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影像数据进行解译,获取地表信息,辅助矿产资源调查。
4. 环境监测:设置环境监测点,对环境因素进行长期监测,评估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五、调查成果1. 地质报告:编制目标区域的地质调查报告,包括地质概况、岩性分布、构造特征等内容。
2. 矿产资源报告:编制目标区域的矿产资源调查报告,包括矿床分布、储量、品质等内容。
3. 地球化学报告:编制目标区域的地球化学调查报告,包括土壤、岩石、水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4. 环境评估报告:编制目标区域的环境调查报告,评估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六、调查保障1. 人员保障: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确保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地质矿产调查报告报告编制提纲

地区地质矿产调查报告编写提纲第一章绪言一、工作目的和任务简述历年任务书,任务要求,主要工作内容及目标。
二、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位置交通:说明工作区范围及拐点座标,所在县城市的方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
插图交通位置图自然经济地理:概述工作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海拔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
区内气候特征、降雨量、蒸发量情况,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
简述工作区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工业、农业、牧业等。
三、以往地质工作评述简述工作区历年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的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
(一 )以往基础地质工作(二 )以往矿产勘查工作(三 )以往其它地质工作四、本次工作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说明工作起止的年月、简要经过、各项地质工作条件及研究程度概况,完成任务情况。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 )、投入的资金总额、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
(一 )矿产地质填图(二 )地球物理勘查(三 )地球化学勘查(四 )遥感地质调查(五)矿产检查(六 )综合研究工作第二章成矿地质条件一、区域地质背景以 1:25 万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地说明工作区所在构造中位置,简述区域出露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一般地质情况,特别提出对于区域内对矿田 (床)成因有影响的地层、构造及岩浆岩各类、特征及分布。
主要有与铁矿有关二叠纪吞龙共巴组、三叠纪日干配错群,与铬铁矿有关侏罗纪 -白亚纪沙木罗组、侏罗纪木嘎岗日群。
重点详述与铁矿有关与拉热拉新超单元。
对班怒带的北界断裂,班怒带南带构造带特征进行叙述。
附:区域构造位置图二、地层首先说明区内地层分区,简述区内地层的发育程度、分布概况、介绍本区地层系统。
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方法

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方法地质矿产勘查是指为了寻找地下矿产资源,通过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以确定矿产资源的质量、数量、分布和规模的工作过程。
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方法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勘查和钻探勘查等。
地质调查是地质矿产勘查的基础工作,主要通过野外实地观察、采样和测量等手段,对地质构造、岩性、岩层、地貌等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以绘制地质图、地质剖面图和地质构造图等。
地质调查是勘查工作的起点,为后续的勘查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地球物理勘查是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推断地下物质的性质和分布情况的方法。
地球物理勘查主要包括重力勘查、磁力勘查、电磁勘查和地震勘查等。
重力勘查是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推断地下密度分布情况;磁力勘查是通过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推断地下磁性物质的分布情况;电磁勘查是通过测量地球电磁场的变化,推断地下导电物质的分布情况;地震勘查是通过测量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情况,推断地下岩石的构造和性质。
地球化学勘查是通过采集样品,分析样品中的元素和化学组成,推断地下矿产物质的存在和富集情况的方法。
地球化学勘查主要包括岩石、土壤和水体的采样和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质谱法等。
遥感勘查是通过采集和解译卫星、航空和地面遥感图像,推断地表和地下矿产资源的存在和分布情况的方法。
遥感勘查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表图像,可以快速获取地质信息,辅助勘查工作。
钻探勘查是通过人工或机械钻探地表到地下不同深度,采集地下样品进行分析,推断地下岩石和矿产资源的性质和分布情况的方法。
钻探勘查常用的钻探工具包括岩心钻探、工程钻探、旋转钻探和岩土钻探等。
除了以上主要方法外,地质矿产勘查还可以结合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勘查。
综合勘查可以提高勘查效率,减少勘查成本,提高勘查精度。
总结起来,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方法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勘查和钻探勘查等。
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方法

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方法
地质矿产勘查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对地下矿产资源进行探测、勘查和评价的过程。
其主要方法包括:
1.地质调查
地质调查是勘查工作的基础,通过对矿区或矿山周边地质构造、地貌、岩性、构造变形及矿床的形成演化特征等的综合分析研究,掌握矿山区域的地质情况。
2.地球物理勘查
地球物理勘查是利用物理学原理对地下构造和条件进行检测的
技术,包括地震勘查、重力勘查、磁法勘查、电法勘查、电磁法勘查等。
它们用于检测地下岩石的性质和构造,寻找矿床和矿体。
3.地球化学勘查
地球化学勘查是利用地质化学原理对地下矿体进行检测的技术,通过采集矿山周边区域的岩石、土壤、植被等样品,对其进行化学分析,从而掌握矿区地质构造、矿床类型、矿体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
4.遥感勘查
遥感勘查是利用航空摄影、卫星遥感数据等对地表进行拍摄和记录,以获取矿区地貌地形、植被、土壤等信息,从而为矿床的勘查和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5.钻探勘查
钻探勘查是在地下实施的勘查方式,常用的有钻孔、工业井、巷
道等方式。
它们通过对地下进行钻探,获取地质岩石样品和地下水文地质信息,从而确定矿床的类型、规模、品位等。
以上是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方法,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勘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以确保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勘查效果。
地质矿产勘查实习报告范文2篇

地质矿产勘查实习报告范文地质矿产勘查实习报告范文精选2篇(一)实习报告:地质矿产勘查实习一、实习背景在矿产资源日益紧缺的现实背景下,地质矿产勘查实习成为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
我于某某大学地质学专业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地质矿产勘查实习,实践地质学理论知识,实地了解勘查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技能。
二、实习目的1. 熟悉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技能;2. 进一步了解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3. 掌握地质勘查常用的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矿产资源调查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某地区的矿产资源调查工作。
首先,我们对该地区的地质背景和矿产资源潜力进行了详细研究,然后利用地震仪、地表水探测设备等仪器进行地质探测,进一步确认了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通过这一环节的实践,我了解到了矿产资源调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 野外地质勘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参与了野外地质勘察工作。
我们首先查找了该地区可能含有矿产资源的潜在区域,然后利用钻孔机进行钻探,采集样品进行分析。
通过这一环节的实践,我学会了如何正确选择钻孔位置和如何进行现场勘查。
3. 实验室分析在矿产勘查过程中,实验室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将采集到的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各项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判断该地区是否有矿产资源的价值。
通过这一环节的实践,我深刻了解到实验室分析对于勘查结果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进行实验室分析。
四、实习心得通过这两个月的地质矿产勘查实习,我对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学到了很多实践操作技能。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重要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非常关键。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地质学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勘查工作。
最后,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和交流,我增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五、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地质矿产勘查实习,我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经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发现、探明矿产资源。
4.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5.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全面研究、综合评 价、经济合理。 6.矿产勘查的工作程序: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报告编 审
第三章
重要知识点
7.找矿地质条件是指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
矿产预测
8.岩浆岩条件与成矿的关系:岩浆岩成分特征与成矿关系;岩浆活 动时代与成矿时代关系;岩浆岩的空间分布与成矿关系;矿床与岩体的
空间关系;火山岩与成矿关系。
9.地质构造条件与成矿的关系:断裂构造往往是岩浆、矿液活动 的 通道与聚集的场所,既控岩又控矿,沿着断裂带或主要断裂形成矿带、 矿田或矿床;褶皱构造对内生矿床的形成起控制和改造作用,而对外生 矿床则主要起改造作用;各种节理、劈理等裂隙构造常是断裂和褶皱的 派生产物。
第三章
鉴
定、发光分析。 32.重砂异常的解释 :有用矿物连续的高含量点的出现,表明异常
由矿化引起的可能性极大;重砂矿物标型特征表现在形态、成分、物理
性质、化学性质、晶体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可提取一些难得的成矿信
第四章
重要知识点
找矿方法概述
33.重砂异常的检查 :对异常区加密异常取样;残坡积层的重砂取 样,发现有用矿物接近原生矿床特征时,在取样点附近剥土或布置槽、 井探工程,查明异常空间分布,圈定原生矿体的范围。 34.工程揭露法即通过探矿工程揭露松散的和地下深处的地质体 (包 括矿体)进行地质观察研究,从而取得地质矿产资料的方法。 35.探槽在地表挖掘的一种槽形坑道,横断面为倒梯形,深度一般 不 超过3-5米。 36.探槽的布置应垂直矿体走向或矿体平均走向来布置。主干探槽
石的物质成分和结构构造等;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各种
分散晕形成和发育程度以及地球物理异常场的存在等。 42.找矿方法的综合应用:综合找矿方法应以地质为基础。必须因地
制宜,合理地选用最有效的找矿方法。既要有合理的分工、充分地发挥
各自作用,又要紧密配合,相互补充,验证和对比。要制定正确的工作 步骤和程序。
一系列物质成分和构造、结构的变化。夕卡岩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绿泥
石
第三章
重要知识点
矿产预测
22.成矿预测是在成矿地质理论指导下,总结成矿规律(或成矿模 式)和找矿方式,对预测区的潜在矿产资源作出预测,圈定成矿远景区 段,并提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部署意见。 目的任务:运用成矿理论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或成矿模式)和找 矿 方式,圈定成矿远景区并作出评价,并编制相应的各种矿产预测图件。 23.成矿预测的一般程序:明确成矿预测要求、全面收集资料、研究 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编制成矿规律图和成矿预测图。 24.成矿预测的方法:经验模式预测、理论模型预测、统计分析预 测、综合方法预测。
用的方法、手段,将矿床勘探工作划分为若干阶段,称为矿床的勘探阶
段。 45.矿床勘探的准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全面研究、综
合
评价;经济合理。
第五章
重要知识点
矿床勘探
46.储量或矿量:是指有用组分或矿石在地下的埋藏量。是矿床勘探的主要成 果之一,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和生产的重要依据。 47.储量分级:将矿产储量按其控制和可靠程度分为不同的等级。 48.储量分级的依据: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的控制与研究程度;矿石
重要知识点
矿产预测
10. 或 岩系,对外生矿床主要是提供成矿物质来源。 11.地层与成矿关系:地层主要反映在对成矿时代和成矿空间分布的控制。
应注意在某些特定时代的地层中,按层位进行找矿。
12.岩相与成矿关系:许多重要的沉积矿床均受特定的岩相控制,存在一 定
第五章
重要知识点
矿床勘探
50.表外储量: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还不能利用的矿产资源。 51.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52.基础储量:是查明矿床资源的一部分。 53.资源量:是指查明矿床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床资源。 54.矿床勘探程度:是指对矿床的地质和开采加工技术性能研究的详 细程度。主要决定于矿产的急需程度、矿床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勘探 工程的投入程度以及矿区自然经济、地理条件等综合因素。
布
置在工作区主要的剖面上或有代表性的地段,以研究地层、岩性、矿化
第四章
重要知识点
找矿方法概述
37.浅井:由地表垂直向下掘进的一种深度和断面均较小的坑道工 程。深度一般不超过20米,断面形状可为正方形或圆形,面积1.2-2.2 ㎡ 38.浅井布置:当矿体产状较陡时,可在浅井下拉石门或穿脉;当 矿 体产状较缓时,浅井应布置在矿体上盘。 39.钻探工程:通过钻探机械向地下钻进钻孔,从中获取岩芯、矿
2.地质调查的工作程序:收集资料和设计编写阶段;野外地质矿产
调 查阶段;资料的中间性整理及野外加深研究阶段;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
阶段
第二章
重要知识点
矿产勘查
3.矿产勘查是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产地 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工作。
55.矿床勘探深度:是指矿床勘探后作为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矿产储
量的分布深度。一般指矿体最高标高至地下的垂直距离。取决于国家对 矿产的需要程度,当前的开采技术和经济水平、未来矿山建设生产的规
模、服务年限和逐年开采的下降深度及矿床的地质特征。
第五章
重要知识点
矿床勘探
56.矿床勘探类型:在研究和总结以往矿床勘探经验基础上,根据影 响矿床勘探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对矿床进行的分类称为矿床的勘探类 型。 57.矿床勘探类型划分的因素:矿体规模大小-一般情况下矿体规模 越 大,形态越简单,越容易进行勘探;反之越难勘探。规模大、形态简单 的矿体用较稀的探矿工程即可控制,而规模小、形态复杂的矿体要使用 较密的探矿工程控制。矿体中有用组分的分布均匀程度—有用组分含量 的变化程度越大,矿床勘探难度越大。矿体形态、产状及地质构造复杂 程度。
矿标志,发现并确定有用矿物的重砂异常,再依次追索原生矿床或砂矿床
的方法。 28.重砂矿物分散晕(流)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当水流速度减慢、重力超 过流水的搬运能力时,则重砂矿物逐渐沉积,并在有利的条件下富集。在这种 风 化、搬运、沉积和富集的地质作用过程中,在残坡积层中形成了重砂矿物的分
第四章
重要知识点
找矿方法概述
29.重砂矿物分散晕(流)的分布规律:形态与矿源母体的形态、产 状 及其所处的地形位置有直接关系;重砂矿物含量,与其迁移距离有直接 关 系;重砂矿物的粒度及磨圆度,与其原始的物理性质及迁移距离有关. 30.重砂样品的采集方法:水系法、水域法、测网法。 31.重砂样品鉴定:双筒显微镜鉴定、油侵法、微化分析、反光镜
现矿体露头并不等于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必须做一系列的工作来确定新
发
第三章
重要知识点
矿产预测
18.铁帽:出露于地表的一些金属硫化物矿体,经风化作用后多数的 金属硫化物变为易溶的硫酸盐、碳酸盐等被淋滤、流失,而变化后生成 难溶的褐铁矿等却覆盖在矿体氧化带上部,构成多孔状集合体。
19.真假铁帽的区别:颜色、结构特征、矿物成分、元素组合、分布与产状。 20.风化壳:与超基性、基性岩有关的风化壳主要与镍矿、铝土矿有关;与 酸 性岩有关的风化壳主要与高岭土矿床、稀土矿床有关;与碳酸盐有关的风化壳 主 要与铁矿、锰矿有关。 21.围岩蚀变:在热液成矿过程中,近矿围岩与热液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
2)根据地质条件。矿体规模大、形态简单、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矿床构造简
单,矿体没有大的错断、缺失现象用钻探工程可正确圈定矿体。 3)根据地形条件。地形切割强烈地区的矿床有利于使用水平坑道勘探而地形平 缓地区的矿床则利用钻探工程更好。 4)根据矿区自然条件。高山区适合坑探;地下水涌水量大,利用钻探。
第五章
重要知识点
58.确定矿床勘探类型方法的注意事项:
矿床勘探
1)矿床勘探类型是前人对矿床勘探工作的总结,只能为类似矿床勘 探提供参考和借鉴。 2)以地质特征为基础、参考某些变化系数来确定矿床的勘探类型。
3)一个矿床由多个矿体组成时,应分清主次。
4)确定矿床勘探类型的过程是人们对矿床认识逐渐深化对过程,在 矿床勘探过程中必须及时研究所获得的资料,并试验、检查所确定的矿
的相变规律,形成特有的沉积矿床分带,不仅反映了成因特征,而且指出了空
间 分布规律。同一矿种表现为相变的矿床分带,不同矿种则是成矿序列规律。 13.古地理与成矿关系:古地理标志物质沉积时的外在环境。以岩相研究 为基础,从不同的岩组分布和变化来分析当时的外在环境。
第三章
重要知识点
矿产预测
14.变质作用条件:浅变质区,矿床以受变质矿床为主,矿种和类型一般
第五章
重要知识点
矿床勘探
43.矿床勘探是在矿产详查评价基础上,利用各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和 方法查明矿床工业价值及地质、经济技术条件所做的各项工作。主要包 括矿床勘探地区的选择、矿床勘探设计的编制、矿床勘探施工及矿床勘
探报告的编写。目的:对矿床进行工业评价。
44.矿床的勘探阶段:依据地质条件、对矿床的研究和控制程度以及 采
较少;深变质区包括受变质矿床、变成矿床以及混合岩化所形成的矿床,矿种 和 类型较多。原岩的物质成分及其地球化学特性(含矿性)是影响矿化类型的主 要 因素。 15.地貌和风化条件:对于砂矿床和风化矿床的形成与分布有直接控制作用。
16.找矿标志:在找矿中,凡是能够直接或间接指示矿产存在或可能存在的
现象和线索。一个矿床的发现往往是从找矿标志认识开始的。 17.矿体露头:按氧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原生矿体露头和氧化矿体露头。发
质量和数量的控制与研究程度;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的控制与研究程度。
49.表内储量: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开采利用的储量。 A级储量是指用作矿石编制采掘计划的储量,由矿山部门探求。要求比较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