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椎管内占位课件
合集下载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MRI病例讨论ppt课件

硬膜外的常见恶性肿瘤,其转移途径为:经动 脉播散、经椎静脉播散、经淋巴系统播散、邻近肿瘤直接累及、 经蛛网膜下隙播散,最常见为脊椎转移瘤的直接侵犯。 多见于老年人,病程进展较快,有原发病灶的病史;多来自肺 癌、肾癌和乳腺癌等。 多发生于胸段,腰段次之,颈段最少;肿瘤多单发,亦可为多 发。 CT平扫可以显示椎管内硬膜外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 增强扫描肿瘤可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相邻骨质结构可有破坏。 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稍高或高信号;脊髓 及蛛网膜下隙受压移位;增强后肿瘤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另外 可有邻近脊椎转移表现。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MRI病例讨论
患者徐超明,男,41岁 病史:患者系“胸痛两年余”入院 PE:胸痛两年余,腹部、双下肢感觉减
退,双下肢乏力二十余天;神清,精神可,
气平,晨体温平,无明显发热、头痛、头晕、 恶心、呕吐等不适主诉。
辅助检查:胸椎正位(前后)、侧位X线: 胸椎轻度退变;胸椎MRI平扫:胸1-2椎管 内硬膜下占位;常规心电图:正常心电图。
C
A
B
A.B.C.冠状位、矢状位 T1WI Gd-DTPA增强扫描显示病灶 类椭圆形异常对比增强,边缘 清楚
C
讨论
在上海中山医院行手术治疗(全麻下行胸段椎管 内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
于术后6月余复查MRI
读片 PACS
A B
C
A B
C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为最常见的椎管内肿瘤,占所有椎管 内肿瘤的29%,起源于神经鞘膜的施万细胞,故又 称施万细胞瘤。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临床最常见于20-40岁, 可发生于椎管的各个节段,以颈、胸段略多。 病理上呈孤立结节状,有完整包膜,常与1~2 支脊神经根相连,与脊髓多无明显粘连;由于肿 瘤生长缓慢,脊髓长期受压,常有明显压迹,伴 有水肿、软化等。可发生囊变,较大的肿瘤内可 有小片状出血,极少发生钙化。 肿瘤从硬膜囊向椎间孔方向生长,使相应椎间 孔扩大;延及硬膜内外的肿瘤常呈典型的哑铃状。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MRI病例讨论
患者徐超明,男,41岁 病史:患者系“胸痛两年余”入院 PE:胸痛两年余,腹部、双下肢感觉减
退,双下肢乏力二十余天;神清,精神可,
气平,晨体温平,无明显发热、头痛、头晕、 恶心、呕吐等不适主诉。
辅助检查:胸椎正位(前后)、侧位X线: 胸椎轻度退变;胸椎MRI平扫:胸1-2椎管 内硬膜下占位;常规心电图:正常心电图。
C
A
B
A.B.C.冠状位、矢状位 T1WI Gd-DTPA增强扫描显示病灶 类椭圆形异常对比增强,边缘 清楚
C
讨论
在上海中山医院行手术治疗(全麻下行胸段椎管 内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
于术后6月余复查MRI
读片 PACS
A B
C
A B
C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为最常见的椎管内肿瘤,占所有椎管 内肿瘤的29%,起源于神经鞘膜的施万细胞,故又 称施万细胞瘤。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临床最常见于20-40岁, 可发生于椎管的各个节段,以颈、胸段略多。 病理上呈孤立结节状,有完整包膜,常与1~2 支脊神经根相连,与脊髓多无明显粘连;由于肿 瘤生长缓慢,脊髓长期受压,常有明显压迹,伴 有水肿、软化等。可发生囊变,较大的肿瘤内可 有小片状出血,极少发生钙化。 肿瘤从硬膜囊向椎间孔方向生长,使相应椎间 孔扩大;延及硬膜内外的肿瘤常呈典型的哑铃状。
《椎管内肿瘤》PPT课件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因肿瘤类型、位置和大小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 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等。
诊断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及必要的病理组织 学检查。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查和影像学资料,医生可初步诊断并制定治疗方 案。
02
椎管内肿瘤的治疗方法
成功案例分享
分享治疗成功的椎管内肿瘤病例,分析治疗效果 及经验教训。
失败案例反思
分析治疗失败的病例,探讨失败原因及改进方案 。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椎管内肿瘤的最新研究进 展
科研动态
肿瘤分子机制研究
01
深入探索椎管内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肿瘤细胞信号转导研究
02
研究肿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变化,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
。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
03
研究免疫系统与肿瘤的相互作用,探索免疫治疗在椎管内肿瘤
中的应用。
新药研发
小分子靶向药物
《椎管内肿瘤》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椎管内肿瘤概述 • 椎管内肿瘤的治疗方法 • 椎管内肿瘤的预防与保健 • 椎管内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椎管内肿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椎管内肿瘤是指发生在脊髓和椎管内 各种组织的肿瘤,多为良性,但也会 对脊髓和神经根造成压迫,影响患者 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有助 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肿瘤的发生。
保健知识
01
02
03
了解病情
椎管内占位

护理
潜在并发症:呼吸功能障的频率及幅度,
监测血氧饱和度。
护理措施: 1、轴线翻身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准备气管切开包和呼吸机与床旁
护理
潜在并发症:脑脊液漏,与术后伤口感染、愈合不 佳有关
观察要点: 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 重视患者主诉(是否有头痛)
颈椎:呼吸功能障碍 胸椎:腹胀、呼吸道感染 腰骶:压疮
共同:脑脊液漏、椎管内血肿、泌尿系统感染、 关节挛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现存并发症:疼痛,与手术伤口有关
观察要点:患者主诉、伤口周围的皮肤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2、评估疼痛程度、药物辅助。 3、变换体位,轴线翻身。 4、预防感冒和便秘。
脊髓压迫症
由于手术中牵拉脊髓或术后水肿、血肿压迫 脊髓而发生的神经系统症状称为脊髓压迫症,多 发生于术后48H内。
术后2日内应每2H监测1次患者的肢体感觉、 运动及括约肌功能并与术前比较。术后麻醉清醒 患者,如出现背部、四肢疼痛难忍、烦躁、感觉 平面上升、双下肢瘫痪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给 予处理。
脊髓各节段肿瘤的潜在并发症:
3.麻痹期:
肿瘤使脊髓完全受压,脊髓横贯性损害,表 现为病变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 能障碍。
脊髓半切综合征
定义:指外部的压迫和脊髓的病变等原因引起脊髓病
损,导致病损平面以下同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 深感觉、精细触觉障碍,对侧肢体痛温觉消失,双 侧触觉保留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病变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硬瘫、深感觉缺失,
对侧的温痛觉减退或消失。 双侧触觉保留
诊断
1 病史与体征 2 腰穿 3 脊柱x线平片 4 脊髓造影 5 CT扫描 6 MRI扫描:为目前诊断椎管内肿瘤最理想的辅助诊
椎管内占位ppt课件

神外二科
王茹/马梦琳
2019/9/11
概述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主要是椎管内肿瘤,还有少数有占位效应的非肿瘤性病变(血肿、血管畸形和寄生虫 感染等)。椎管内肿瘤是指发生于脊髓本身和椎管内与脊髓邻近组织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可发生于 任何年龄,以20~30岁多见,除脊膜瘤外,男性多于女性。
2019/9/11
2019/9/11
健康教育
生活指导:加强康复锻炼;保持心情愉悦,学会自我放松和减压 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减量或停药。 饮食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
力,促进康复。
复查:如果发现伤口有红肿热痛及时到医院就诊;术后3个月后定期复查。
2019/9/11
2019/9/11
自理能力下降
(1)协助患者床上擦浴,洗脸,刷牙。口腔护理2/日。 (2)协助患者更衣,穿衣等活动,鼓励病人穿宽松的衣裤。 (3)适当使用护理垫,保持床单位的干净整洁。 (4)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生活所需。
2019/9/11
潜在并发症
• 椎管内血肿 与术后出血、引流不畅有关
• 脑脊液漏
成人脊髓的平均长度约 为40~45cm,占据椎管全长 的2/3,所以脊髓节段的位置 比相应的脊髓高,它分为3段: 颈段、胸段、腰骶段。‘
脊髓由三层被膜包绕, 由内向外依次为软膜、蛛网 膜、硬脊膜。
2019/9/11
分类
硬脊膜外肿瘤(位于椎管内、硬脊膜外) 多为恶性肿瘤
髓外硬脊膜内肿瘤(在脊髓外,硬脊膜内) 多为神经纤维瘤及脊膜瘤
与术后伤口感染、愈合不佳有关
• 便秘
与长期卧床有关
2019/9/11
潜在并发症——椎管内血肿
王茹/马梦琳
2019/9/11
概述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主要是椎管内肿瘤,还有少数有占位效应的非肿瘤性病变(血肿、血管畸形和寄生虫 感染等)。椎管内肿瘤是指发生于脊髓本身和椎管内与脊髓邻近组织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可发生于 任何年龄,以20~30岁多见,除脊膜瘤外,男性多于女性。
2019/9/11
2019/9/11
健康教育
生活指导:加强康复锻炼;保持心情愉悦,学会自我放松和减压 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减量或停药。 饮食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
力,促进康复。
复查:如果发现伤口有红肿热痛及时到医院就诊;术后3个月后定期复查。
2019/9/11
2019/9/11
自理能力下降
(1)协助患者床上擦浴,洗脸,刷牙。口腔护理2/日。 (2)协助患者更衣,穿衣等活动,鼓励病人穿宽松的衣裤。 (3)适当使用护理垫,保持床单位的干净整洁。 (4)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生活所需。
2019/9/11
潜在并发症
• 椎管内血肿 与术后出血、引流不畅有关
• 脑脊液漏
成人脊髓的平均长度约 为40~45cm,占据椎管全长 的2/3,所以脊髓节段的位置 比相应的脊髓高,它分为3段: 颈段、胸段、腰骶段。‘
脊髓由三层被膜包绕, 由内向外依次为软膜、蛛网 膜、硬脊膜。
2019/9/11
分类
硬脊膜外肿瘤(位于椎管内、硬脊膜外) 多为恶性肿瘤
髓外硬脊膜内肿瘤(在脊髓外,硬脊膜内) 多为神经纤维瘤及脊膜瘤
与术后伤口感染、愈合不佳有关
• 便秘
与长期卧床有关
2019/9/11
潜在并发症——椎管内血肿
椎管占位查房课件

护理措施
排泄形态改变--尿潴留/便秘
6、如上述处理仍不能解除尿潴留时,可采用导尿术,在留置尿管时定 时予患者膀胱反射训练,每天间歇性夹闭尿管,每3-4小时开放一次, 定时更换尿袋,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道口的清洁。
7、便秘者可遵医嘱给予口服缓泻药物或使用简易通便剂,如开塞露、 甘油栓等。以上方法无效时可遵医嘱给予灌肠。
入院症见:步行入院,神清,腰部无明显疼 痛,右下肢痹痛,以小腿后外方为主,不耐 久行,行约100米即感右下肢无力,休息后症 状缓解, 无会阴区麻木,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肝炎、肺结核等, 否认输血史、手术史。 过敏史:否认有药物、食物及其他过敏史。
专科检查
转入时体查 1. 一般情况::跛行步态; 2. 肌力肌张力: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下肢肌力4级,余
??
谢谢!
椎管占位查房
病例介绍
姓名:** 性别:女 年龄:40岁 入院日期:2012-12-26 中医诊断:痹症(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 1、腰椎间盘突出( L4/5椎间盘膨出;L5/S1椎间 盘突出) 2、腰椎椎管狭窄 3、椎管内肿物(L5/S1水平,脊膜瘤?)
病例介绍
主诉:右下肢痹痛一月余
现病史: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伴右下肢
护理诊断
1、焦虑 2、有感染的危险 3、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4、排泄型态的改变 5、活动无耐力 6、营养失调 7、睡眠型态紊乱 8、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有感染的危险
1、观察伤口情况,如伤口红、肿、热、痛,伴或不伴渗血渗液,甚至 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更换敷料,严格执行无菌 操作原则。
护理措施
腰背肌锻炼 1、“燕飞”或“小燕飞”:
锻炼时可以俯卧床上,去枕,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 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持续3-5秒,然 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
椎管占位病人的护理参考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1
护理诊断 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护理目标
术
患者能说出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前
护 护理措施
理
了解患者的健康问题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呼 吸道准 备
护理评价 患者能简单说出一些疾病知识及注意事项
22
椎管占位病人的护理
➢ 卧硬板床,保持床垫的清洁、干燥、平整。 ➢ 高位颈髓肿瘤病人严密观察呼吸改变 , 保持
Ⅴ级:正常肌力 【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20
椎管占位病人的护理
影响预后的因素:肿瘤的性质,治疗的迟早和治疗的方 法,病人的一般情况,护理和康复。 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¾病人可痊愈。对恶性肿瘤手术 加放疗的效果,预后也很好。轻度和中度的神经功能损 害,大多可恢复。重度神经功能损害,恢复较差。 椎管内肿瘤病人死亡,往往因发生截瘫,而死于肺部感 染、压疮或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完全瘫痪,不能作任何自由运动】
I级: 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
动【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II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
心引力【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
能对抗阻力 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
能抬离床面
Ⅳ级: 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
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14
椎管占位病人的护理
15
椎管占位病人的护理
16
椎管占位病人的护理
1. 感觉障碍 主要表现为感觉不良和感觉错误,前者有麻 木或蚁行感,后者将冷误为热,抚摸误为刺痛。
2. 植物神经紊乱 最常见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有尿潴留、 尿失禁、便秘、便失禁。
3. 障碍及反射异常 在肿瘤平面表现支配区肌群下运动神 经元瘫痪及反射减弱或消失,在肿瘤压迫平面以下,表现 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反射亢进,圆锥和马尾部肿瘤表现 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护理诊断 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护理目标
术
患者能说出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前
护 护理措施
理
了解患者的健康问题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呼 吸道准 备
护理评价 患者能简单说出一些疾病知识及注意事项
22
椎管占位病人的护理
➢ 卧硬板床,保持床垫的清洁、干燥、平整。 ➢ 高位颈髓肿瘤病人严密观察呼吸改变 , 保持
Ⅴ级:正常肌力 【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20
椎管占位病人的护理
影响预后的因素:肿瘤的性质,治疗的迟早和治疗的方 法,病人的一般情况,护理和康复。 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¾病人可痊愈。对恶性肿瘤手术 加放疗的效果,预后也很好。轻度和中度的神经功能损 害,大多可恢复。重度神经功能损害,恢复较差。 椎管内肿瘤病人死亡,往往因发生截瘫,而死于肺部感 染、压疮或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完全瘫痪,不能作任何自由运动】
I级: 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
动【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II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
心引力【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
能对抗阻力 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
能抬离床面
Ⅳ级: 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
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14
椎管占位病人的护理
15
椎管占位病人的护理
16
椎管占位病人的护理
1. 感觉障碍 主要表现为感觉不良和感觉错误,前者有麻 木或蚁行感,后者将冷误为热,抚摸误为刺痛。
2. 植物神经紊乱 最常见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有尿潴留、 尿失禁、便秘、便失禁。
3. 障碍及反射异常 在肿瘤平面表现支配区肌群下运动神 经元瘫痪及反射减弱或消失,在肿瘤压迫平面以下,表现 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反射亢进,圆锥和马尾部肿瘤表现 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护理PPT课件

✓ 预防并发症:及时发现 并预防并发症,降低疾 病风险
12 34
✓ 保持健康习惯:通过定期 复查,了解疾病相关知识, 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诊断方法
2018
体格检查:观察 患者体态、步态、
肌张力等
2020
实验室检查: 血液、尿液、
脑脊液等
2022
01
02
03
04
05
病史询问:了 解患者症状、 体征、病程等
2019
影像学检查:X 光片、CT、 MRI等
2021
电生理学检查: 肌电图、神经
传导速度等
2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生命 体征,如呼吸、 脉搏、血压等
x
01
02
03
04
1
病因及分类
病因:椎管内占位性 病变可由多种原因引 起,包括肿瘤、外伤、 感染、先天性发育异 常等。
01
分类:根据病变的性 质和位置,可分为硬 膜外占位性病变、硬 膜内占位性病变和脊 髓内占位性病变。
02
硬膜外占位性病变: 包括神经鞘瘤、脊膜 瘤、转移性肿瘤等。
03
04
脊髓内占位性病变: 包括胶质瘤、髓内肿 瘤、血管畸形等。
02
康复锻炼:坚 持进行康复锻 炼,提高生活 质量
04
心理调适:保 持乐观心态, 积极面对生活
4
疾病知识普及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 定义和分类
01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
05
02
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
04
03
预防和康复措施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 症状和体征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 诊断和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
椎管内占位20160805

临床与病理
1. 血管畸形的一种,占椎管内肿瘤的2.4%,椎管内硬膜外 海绵状血管瘤罕见。
2. 多30-60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肿瘤压迫症状 ,以胸段椎管为多
血管瘤
影像表现
MRI: 1. 多呈长梭形或椭圆形 2. T1W脊髓呈钳状(有助于定性) 4. 增强明显均匀强化
星形细胞瘤
astrocytoma
临床与病理
1. 占所有髓内肿瘤的35% 2. 76%为Ⅰ~Ⅱ级,Ⅲ~Ⅳ级仅占24% 3. 发病部位以胸、颈段最多,占75%,脊髓远端和终丝约
占25% 4. 肿瘤与正常脊髓组织无明显分界,上下两端常呈梭形,
可囊性变及继发脊髓空洞
星形细胞瘤
astrocytoma
影像学表现
强化
T1WI
T2WI
CET1WI
室管膜瘤
T2WI
室管膜瘤
CE-T1WI 冠状位抑脂
室管膜瘤
ependymoma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 • 好发部位,多呈中心性生长,T1WI呈稍低信号,T2WI明显
高信号,增强扫描结节、团块状强化,边界清晰 ➢ 鉴别诊断: • 星形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脊髓空洞症
终丝多见
肿瘤边界不清
肿瘤边界较清楚
星形细胞瘤
astrocytoma
鉴别诊断
星形细胞瘤
多发性硬化
信号不均匀
信号均匀一致
与正常脊髓组织分界 与正常脊髓组织分界
不清
清楚
占位效应明显
占位效应不明显
脊髓增粗持续存在 晚期常出现脊髓萎缩
谢谢观看! 2020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 分类(按发生部位): • 髓内肿瘤:10-15% • 髓外硬膜内肿瘤:60-75% • 硬膜外肿瘤:15-25%
1. 血管畸形的一种,占椎管内肿瘤的2.4%,椎管内硬膜外 海绵状血管瘤罕见。
2. 多30-60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肿瘤压迫症状 ,以胸段椎管为多
血管瘤
影像表现
MRI: 1. 多呈长梭形或椭圆形 2. T1W脊髓呈钳状(有助于定性) 4. 增强明显均匀强化
星形细胞瘤
astrocytoma
临床与病理
1. 占所有髓内肿瘤的35% 2. 76%为Ⅰ~Ⅱ级,Ⅲ~Ⅳ级仅占24% 3. 发病部位以胸、颈段最多,占75%,脊髓远端和终丝约
占25% 4. 肿瘤与正常脊髓组织无明显分界,上下两端常呈梭形,
可囊性变及继发脊髓空洞
星形细胞瘤
astrocytoma
影像学表现
强化
T1WI
T2WI
CET1WI
室管膜瘤
T2WI
室管膜瘤
CE-T1WI 冠状位抑脂
室管膜瘤
ependymoma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 • 好发部位,多呈中心性生长,T1WI呈稍低信号,T2WI明显
高信号,增强扫描结节、团块状强化,边界清晰 ➢ 鉴别诊断: • 星形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脊髓空洞症
终丝多见
肿瘤边界不清
肿瘤边界较清楚
星形细胞瘤
astrocytoma
鉴别诊断
星形细胞瘤
多发性硬化
信号不均匀
信号均匀一致
与正常脊髓组织分界 与正常脊髓组织分界
不清
清楚
占位效应明显
占位效应不明显
脊髓增粗持续存在 晚期常出现脊髓萎缩
谢谢观看! 2020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 分类(按发生部位): • 髓内肿瘤:10-15% • 髓外硬膜内肿瘤:60-75% • 硬膜外肿瘤:15-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学表现
神经鞘瘤
schwannoma
➢ CT: • 呈圆形实质性肿块,密度较脊髓略高,脊髓受压移位 • 增强扫描呈中等均一或不均匀强化 • 肿瘤易向椎间孔方向生长,致椎间孔扩大,可呈哑铃状外
观
神经鞘瘤平片及CT显示椎 间孔扩大
CT平扫
神经鞘瘤
椎管内肿块向左侧椎间孔突出,呈“哑铃状”肿块
影像学表现
室管膜瘤
ependymoma
影像学表现
➢ CT: • 局部脊髓增粗,周围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 • 等密度或低密度灶,均匀或不均匀,边缘模糊 • 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强化较明显
CT平扫
室管膜瘤
CT增强
脊髓增粗,其内见一分房性囊性病变 增强扫描囊壁环形强化
室管膜瘤
ependymoma
影像学表现
➢ MRI: • T1WI肿瘤呈等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 • 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强化,水肿及囊变区域无
脊髓被推向右侧
脊膜瘤
meningioma
影像学表现
➢ MRI: • 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信号多
较均匀 • 增强扫描显著均匀强化,可见脊膜尾征 • 同侧蛛网膜下腔增宽,脊髓受压移位
T2WI
T1WI平扫
T1WI增强
脊膜瘤 T1WI稍低信号、T2WI等信号,均匀强化
GRE序列 T2WI压脂
断手术治疗,其效果较好
髓外硬膜内肿瘤
• 共同脊髓造影表现 • 脊髓受压向对侧移位,同侧蛛网膜下腔增宽,阻塞面形态
呈偏心性、小而浅的分叶状杯口影
神经鞘瘤
schwannoma
临床与病理
1. 最常见的椎管内肿瘤(29%),75%位于髓外硬膜 内, 15%位于硬膜外,15%位于硬膜内、外
2. 起源于神经鞘膜的施万细胞,神经纤维瘤起源
网膜下腔变窄或闭塞,完全 阻塞时,脊髓造影呈大杯口 征
室管膜瘤
ependymoma
临床与病理
1. 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肿瘤的60%
2. 起源于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终丝等部位的室管膜残留 物
3. 好发部位是腰骶段、脊髓圆锥和终丝
室管膜瘤
ependymoma
临床与病理
4. 肿瘤血管丰富,容易发生出血和囊变 5. 骶部肿瘤可沿终丝进入神经孔向髓外和硬膜外生长 6. 为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
T1WI平扫
脊膜瘤 脊髓受压后移
T1WI增强
脊膜瘤
CE-T1WI 脊膜尾征
脊膜瘤
meningioma
诊断与鉴别诊断
脊膜瘤
神经鞘瘤
• 钙化常见
• 囊变常见
• T2WI等信号为主且较均匀 • T2WI明显高信号且
• 很少向椎间孔生长,可有 不均匀
脊膜尾征
• 易向椎间孔生长,
可呈哑铃样改变
硬膜外肿瘤
➢ 种类: • 转移瘤 • 神经源性肿瘤、脂肪瘤、淋巴瘤、血管瘤
硬膜外肿瘤
➢ 总体特征: • 多数伴有椎骨破坏或椎管膨大;淋巴瘤常围绕硬膜囊、神
经根生长,使硬膜囊呈节段性环形狭窄 ➢ 共同脊髓造影表现 • 双侧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或闭塞,梗阻端呈齿梳状或呈不
规则环形缩窄
转移瘤 硬膜外肿瘤
淋巴瘤
血管瘤
神经鞘瘤 脊髓受压移向右前
诊断
神经鞘瘤
schwannoma
• 生长部位:髓外硬膜下,向椎间孔内生长,典型者呈哑铃 状外观
• 密度及信号:CT略高于脊髓密度,钙化少见。在MRI上, 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 增强:显著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临床与病理
脊膜瘤
meningioma
1. 发病率为椎管内肿瘤的第二位(25%) 2. 70%以上发生在胸段,颈段次之(20%),腰骶段极少 3. 髓外硬膜下,少数可长入硬膜外, 与硬脊膜宽基底相连 4. 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以单发为多,少数可发生
强化
T1WI
T2WI
CET1WI
室管膜瘤
T2WI
室管膜瘤
CE-T1WI 冠状位抑脂
室管膜瘤
ependymoma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 • 好发部位,多呈中心性生长,T1WI呈稍低信号,T2WI明显
高信号,增强扫描结节、团块状强化,边界清晰 ➢ 鉴别诊断: • 星形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脊髓空洞症
神经鞘瘤
schwannoma
➢ MRI:
• T1WI上等或低信号, T2WI上呈高信号
• 常位于脊髓背侧,脊髓受压移位,肿瘤同侧蛛网膜下腔扩 大
• 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肿瘤与脊髓分界清楚
• 多平面观察肿瘤与脊髓、椎间孔的关系
T1WI平扫
T2WI
神经鞘瘤 不均匀强化
T1WI增强
T2WI
T1WI增强
关于椎管内占位
➢ 分类(按发生部位): • 髓内肿瘤:10-15% • 髓外硬膜内肿瘤:60-75% • 硬膜外肿瘤:15-25%
髓外硬膜内肿瘤
➢ 种类: • 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 • 脊膜瘤 • 表皮样囊肿、畸胎瘤、脂肪瘤、血管瘤 ➢ 总体特征: • 大多数为良性,生长缓慢,包膜完整,界限清楚,早期诊
THANK YOU!
髓内肿瘤
➢ 种类: • 星形细胞瘤 • 室管膜瘤 • 血管母细胞瘤、表皮样囊肿• 肿瘤沿脊髓长轴生长,累及一个或多个脊髓节段。脊髓局
限性膨大增粗,无包膜,瘤内可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液化 及囊性变
髓内肿瘤
➢ 共同脊髓造影表现 • 脊髓增粗,无移位,周围蛛
恶变。 5. 脊髓受压移位、变形,可出现水肿、软化、囊变 6. 组织学上有多种类型,切片中大部分可见到钙化
影像学表现
脊膜瘤
meningioma
➢ CT:
• 最常见于胸段蛛网膜下腔后方
• 肿瘤较局限,密度多高于相应脊髓,有时可见到不规则钙 化
• 增强后扫描肿瘤中度强化
CT平扫
脊膜瘤 椎管内分叶状软组织肿块,散在点状高密度钙化
临床与病理
1. 血管畸形的一种,占椎管内肿瘤的2.4%,椎管内硬膜外 海绵状血管瘤罕见。
2. 多30-60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肿瘤压迫症状 ,以胸段椎管为多
血管瘤
影像表现
MRI: 1. 多呈长梭形或椭圆形 2. T1WI等或低信号,T2WI均匀高信号 3. 横断面可压迫、包绕脊髓呈钳状(有助于定性) 4. 增强明显均匀强化
于神经纤维母细胞,两者在病理上常混合存在
,神经鞘瘤与单发的神经纤维瘤影像上也较难
鉴别,常统称为神经源性肿瘤。
临床与病理
神经鞘瘤
schwannoma
3. 以颈、胸段略多,呈孤立结节状,有完整包膜 ,与脊神 经根相连,与脊髓多无明显粘连, 脊髓受压明显
4. 囊变常见,钙化极少见,延及硬膜内外时呈典型的哑铃 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