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的性质及应用

苯的性质及应用
苯的性质及应用

苯的性质及应用

分子式:C6H6

物理性质

苯的沸点为80.1℃,熔点为5.51℃,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味甜、有芳香气味的透明液体,易挥发。苯比水密度低,密度为0.88g/ml,但其分子质量比水重。苯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苯也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苯参加的化学反应大致有3种:一种是其他基团和苯环上的氢原子之间发生的取代反应;一种是发生在碳原子之间的共价键上的加成反应;一种是苯环的断裂。

一、取代反应

1、卤代反应

苯的卤代反应的通式可以写成:PhH+X2——→PhX+HX

反应过程中,卤素分子在苯和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异裂,X+进攻苯环,X-与催化剂结合。

以溴为例,将液溴与苯混合,溴溶于苯中,形成红褐色液体,不发生反应,当加入铁屑后,在生成的三溴化铁的催化作用下,溴与苯发生反应,混合物呈微沸状,反应放热有红棕色的溴蒸汽产生,冷凝后的气体遇空气出现白雾(HBr)。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冷水中,有红褐色油状液团(溶有溴)沉于水底,用稀碱液(如NaOH溶液)洗涤后生成可溶性盐(NaBr 和NaBrO),溴苯比水重且分层,在用干燥剂除水,最后蒸馏得无色液体溴苯。

注意:实验过程中,跟瓶口垂直的玻璃管起导气和冷凝的作用、导管不能伸入水中,因为HBr 极易溶于水,发生倒吸。

2、硝化反应

向浓硝酸中加入浓硫酸,待温度为50到60摄氏度时,再加入苯,反应生成硝基苯。其中,浓硫酸既做催化剂。

PhH+HO-NO2-----H2SO4(浓)△---→PhNO2+H2O

硝化反应是一个强烈的放热反应,若加入苯太快,温度急剧上升,而得到副产物,而且温度过高,苯容易挥发。

3、磺化反应

用浓硫酸或者发烟硫酸在较高温度下可以将苯磺化成苯磺酸。

PhH+HO-SO3H------△→PhSO3H+H2O

苯环上引入一个磺酸基后反应能力下降,不易进一步磺化,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引入第二、第三个磺酸基。这说明硝基、磺酸基都是钝化基团,即妨碍再次亲电取代进行的基团。

二、加成反应

苯环虽然很稳定,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发生加成反应。通常经过催化加氢,镍作催化剂,苯可以生成环己烷。但反应极难。

C6H6+3H2------催化剂△----→C6H12

此外由苯生成六氯环己烷(“六六六”剧毒农药)的反应可以在紫外线照射的条件下,由苯和氯气加成而得。

三、氧化反应

1、燃烧

苯和其他的烃一样,都能燃烧。当氧气充足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但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明亮并有浓黑烟。这是由于苯中碳的质量分数较大。

2C6H6+15O2——→12CO2+6H2O

2、臭氧化反应

苯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被臭氧氧化,产物是乙二醛。这个反应可以看作是苯的离域电子定域后生成的环状多烯烃发生的臭氧化反应。

赞同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苯妥英钠设计性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苯妥英钠的制备与分析 姓名:闫洁 班级:1220422 学号:39 日期:2015.11.2

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原理和应用维生素B1及氰化钠为催化剂进行反应的实验方法。 2.学习有害气体的排出方法。 3.学习二苯羟乙酸重排反应机理。 4.掌握用硝酸氧化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方案一 1、实验原理 1.安息香缩合反应(安息香的制备) 2.氧化反应(二苯乙二酮的制备) 3.二苯羟乙酸重排及缩合反应(苯妥英的制备) 4.成盐反应(苯妥英钠的制备) 2、实验仪器与药品 仪器:烧杯(500 ml 250 ml )量筒、锥形瓶、三颈瓶、抽滤瓶、球形冷凝管、干燥管、水浴锅、布氏漏斗、温度计、玻璃棒、抽滤器、 药品:苯甲醛、盐酸硫胺、氢氧化钠、无水乙醇、硝酸、浓盐酸 CHO VitB 1or NaCN O H HNO 3 O O H O 1.H 2NCONH 2/NaOH 2.HCl N H O O H 5C 6H 5C 6N H N H N O O Na H 5C 6H 5C 6 N H O OH H 5C 6 H 5C 6N O H 2NaOH

4、实验装置图 5、实验步骤 (一)安息香的制备(盐酸硫胺催化) 1.原料规格及用量配比 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 苯甲醛CP d 1.050 bp179.9℃20 ml0.2 盐酸硫胺原料药 3.5 g 氢氧化钠CP10 ml 2. 操作 在100 ml三口瓶中加入3.5 g盐酸硫胺(Vit.B1)和8 ml水,溶解后加入95%乙醇30 ml。搅拌下滴加2 mol/L NaOH溶液10 m1。再取新蒸苯甲醛20 ml,加入上述反应瓶中。水浴加热至70℃左右反应1.5 h。冷却,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干燥后得粗品。测定熔点,计算收率。mp 136—l37℃ 注:也可采用室温放置的方法制备安息香,即将上述原料依次加入到100 ml三角瓶中,室温放置有结晶析出,抽滤,用冷水洗涤。于燥后得粗品。测定熔点,计算收率。 (二)二苯乙二酮(联苯甲酰)的制备 1.主要原料规格及用量比 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 安息香自制8.5 g0.04 1 硝酸(65%-68%) CP d 1.40 bp122℃25 ml0.379.25 2.操作 取8.5 g粗制的安息香和25 ml硝酸(65%-68%)置于100 ml圆底烧瓶中,安装冷凝器和气体连续吸收装置,低压加热并搅拌,逐渐升高温度,直至二氧化氮逸去(约1.5—2 h)。反应完毕,在搅拌下趁热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50 ml冷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直至油状物呈黄色固体全部析出。抽滤,结晶用水充分洗涤至中性,干燥,得粗品。用四氯化碳重结晶(1:2),也可用乙醇重结晶(1:25),mp.94—96℃。 (三)苯妥英的制备

高中化学 第三章第2节乙烯和苯的性质实验报告特色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乙烯和苯的性质实验报告 知识储备: 1、乙烯的性质 氧化反应:乙烯不仅可以被氧气氧化,还能被氧化剂氧化(例如高锰酸钾),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C2H4+3O22CO2+2H2O;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能够使紫色溶液褪为无色。 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与氢气、卤素、卤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CH2=CH2+H2 CH 3CH3、CH2=CH2+Br2CH2BrCH2Br、CH2=CH2+HCl CH3CH2 Cl、CH2=CH2+H2O CH3CH2OH。 加聚反应:乙烯之间可以相互加成得到聚乙烯nCH2=CH2。 2、苯的性质 取代反应:苯可以与卤素、浓硝酸和浓硫酸等发生取代反应, 、。 加成反应:苯可以与氢气和卤素发生加成反应,。 注意事项: 1、石蜡油的分解实验中矿渣棉要尽量多吸收石蜡油。 2、石蜡油的分解实验中要注意防止倒吸和防止暴沸。 3、苯的性质实验中苯的用量要少,取用时要小心,防止液体外溅和接触皮肤。 4、KMnO4溶液的浓度要稀,加入几滴稀H2SO4溶液,可以增加KMnO4溶液的氧化性。 5、KMnO4溶液的用量要少,可以加入蒸馏水稀释溶液,便于观察颜色变化和分层情况。过程展现: 实验日期:指导教师:同组人:实验评价: 实验目的:了解乙烯的获取方法,探究乙烯的化学性质、探究苯的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 1、实验药品:石蜡油、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苯、溴水。 2、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单空橡皮塞、石棉、木台、碎瓷片、。实验步骤与方法: 1.实验步骤 实验一:石蜡油的分解 将浸透乐石蜡油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可得到一定量的气体生成物。用该气体进行如下实验: (1)生成的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 (2)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 (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观察燃烧的情况。 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实验结论

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教案

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第二节芳香烃 第一课时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2、了解芳香烃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苯宝宝表情包”激发学生对苯的好奇、学习热情,并从中引出“苯的 物理性质”; 2、以“问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认识苯的结构特征及证明方 法; 3、用“探究实验”和观察“实验视频”,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4、通过对苯的结构、化学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维、逻辑推理和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学好苯的结构和性质尤为重要,而苯的结构和性质,又进一步说明了“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从而可培养学生根据有机物结构分析其性质的思想,增强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 重点:苯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关键是正确处理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苯环上碳碳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是难加成、难氧化、易取代。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催化剂 【引入】在烃类化合物中,除了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的脂肪烃之外,有很多烃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这样的有机物属于芳香烃。近期网络上流行这样一组“苯宝宝表情包”,大家可以来看一下,我们的苯宝宝是不是很神气呢 这里的苯就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大家回顾一下它的物理性质。 1、苯的物理性质 特殊气味(装修时用苯和甲醛作溶剂),水苯ρρ<(强调),且苯不溶于水(常见的萃取剂),苯与水混合时应漂浮在水面上。 2、苯的分子结构 【学生活动】由学生板书分子式、结构简式、最简式 分子式:C 6H 6 结构简式: 或 最简式:CH (与乙炔最简式相同) 【过渡】苯的结构简式可以写成单双键交替的形式,苯是否含有双键呢同学们知道双键可以使高锰酸钾和溴水退色,苯可以吗 【实验视频】实验证明苯不能使高锰酸钾退色,不与溴水加成。 【教师讲解】教师展示分子模型,讲解原因 由于历史原因,凯库勒式仍沿用,但它不能正确反映苯的结构。 苯结构特点:12个原子共平面,即是平面正六边形结构,碳碳键长完全相等,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3、苯的化学性质(重点) 【过渡】结构决定性质,苯的这种特殊结构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1)可燃性(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燃烧现象) 燃烧:与4CH 、42H C 、22H C 燃烧时的现象相比较,火焰明亮并带浓烟。 原因:苯分子内含碳量高,常温下为液态,燃烧更不充分。 (2)取代反应 A 、卤代反应 + Br 2 → + HBr ;

苯的理化性质

苯的性质: 苯的分子式C6H6,分子量78,沸点为80.1℃,熔点为+5.5℃,闪点-10.11℃(闭杯) 自燃点562.22℃爆炸极限1.2 - 8.0 % 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芳香气味的透明液体,易挥发。苯比水密度低,相对密度0.8787g/ml,但其分子质量比水重。苯难溶于水,1升水中最多溶解1.7g苯。苯能与水生成恒沸物,沸点为69.25℃,含苯91.2%。因此,在有水生成的反应中常加苯蒸馏,以将水带出。苯的危害性及处理方法: 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痹作用,引起急性中毒,有致癌可能性。重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模糊、知觉丧失、昏迷、抽搐等,严重者会因为中枢系统麻痹而死亡。少量苯也能使人产生睡意、头昏、心率加快、头痛、颤抖、意识混乱、神志不清等现象。吸入20000ppm的苯蒸气5-10分钟便会有致命危险。摄取:可引起急性中毒,麻痹中枢神经,需要充分漱口,喝水,尽快洗胃。 吸入:可导致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能导致呼吸及心跳停止。 皮肤:变干燥,脱屑,皴裂,有的可能发生过敏性湿疹。 眼睛:有刺激性,需用大量清水冲洗。 进入苯的环境中要带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以作防护处理。 灭火方法 燃烧性:易燃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乙苯的性质: 分子式:C8H10 分子量:106.16 ,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熔点(℃):-94.9 沸点(℃):136.2 ,相对密度(水=1):0.8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 1): 3.66 ,饱和蒸气压(kPa): 1.33(25.9℃) ,临界温度(℃):343.1 ,临界压力(MPa):3.70 ,闪点(℃):15 ,引燃温度(℃):432 ,爆炸上限%(V/V):6.7 ,爆炸下限%(V/V):1.0 。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和用作溶剂,造苯乙烯的原料等。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粘膜有较强刺激性,高浓度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蹒跚、轻度意识障碍及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及呼吸循环衰竭。可有肝损害。直接吸入本品液体可致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慢性影响: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神经衰弱综合征。平时接触可用水清洗,多喝纯牛奶。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4082 化学性质实验报告Chemical property experiment report

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有机实验报告 糖、氨基酸和蛋白质的鉴定 一、糖的鉴定 糖类化合物:又称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氢与氧三种元素所组成。 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糖的化学性质;(2)掌握鉴定糖的方法及其原理。 (一)-萘酚试验(molish)糖类化合物一个比较普遍的定性反应是molish 反应。即在浓硫酸存在下,糖与-萘酚(molish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环。 实验方法 取3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0.5 ml 0.5%的各待测糖水溶液,滴入2滴molish试剂(-萘酚的乙醇溶液),摇匀。把试管倾斜450,沿管壁慢慢加入约1ml浓硫酸(切勿摇 动),小心竖直后仔细观察两层液面交界处的颜色变化。硫酸在下层,试液在上层样品:葡萄糖、蔗糖及淀粉 解释:

糖被浓硫酸脱水生成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后者进一步与 -萘酚缩合生成紫红色 物质,在糖液和浓硫酸的液面间形成紫色环。 (二)fehling试验 (1)实验原理 fehling试剂:含有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的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与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若同时有还原糖存在,则产生黄色或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为防止铜离子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或碱性碳酸铜沉淀,fehling试剂中需加入酒石酸钾钠,它与cu2+形成的酒石酸钾钠络合铜离子是可溶性的络离子。 (2)操作方法 取4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fehling试剂i和ii 各0.5ml。摇匀并置于水浴中微热后,分别加入5滴待测糖溶液,振荡后置于沸水浴中加热2 ~ 3min,取出冷却,观察颜色变化及有无沉淀析出。fehling试剂i:称取3.5 g硫酸铜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得淡蓝色的fehling试剂i。 fehling试剂ii:将17g酒石酸钾钠溶于20ml热水中,然后加入20 ml 含 5 g naoh的水溶液,稀释至100 ml得无色透明的 fehling试剂ii。 样品:葡萄糖、果糖、蔗糖及麦芽糖 解释: 硫酸铜与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若同时有还原糖存在,则产生黄色或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汇总

第10 题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题组一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 解题指导] 1.掌握两类有机反应类型 (1) 加成反应:主要以烯烃和苯为代表,碳碳双键、苯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2) 取代反应:烷烃、苯、乙醇和乙酸均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2.区分三个易错问题 (1) 不能区分常见有机物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如塑料的老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不是加成反应,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等。 (2) 不能灵活区分有机反应的反应条件。如苯与溴水不反应,只与纯液溴反应。 (3) 不能准确地对有机物进行分类。如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3.牢记三种物质的特征反应 (1) 葡萄糖: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淀粉:在常温下遇碘变蓝。 (3) 蛋白质:浓硝酸可使蛋白质变黄,发生颜色反应。4.同分异构体判断时必记的三个基团 丙基(C3H 7 —)有2种,丁基(C4 H 9—)有4种,戊基(C5H11 —)有8种。 [挑战满分](限时10 分钟) 1 .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烯和聚氯乙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可编辑修改-

B .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C .黄酒中某些微生物使乙醇氧化为乙酸,于是酒就变酸了 D ? HNO 3能与苯、甲苯、甘油、纤维素等有机物发生反应,常用浓硫酸作催作剂 答案 A 取代,甘油、纤维素中存在 一OH ,能与HNO 3发生取代反应,而这两种取代反应均需浓硫 酸作催化剂。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有机化合物中每个碳原子最多形成 4个共价键 B .油脂、淀粉、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 .用溴水既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也可以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D .乙烯和苯均能发生氧化反应,说明乙烯和苯分子中均有碳碳双键 答案 D 解析 苯分子没有碳碳双键,苯的燃烧是苯的氧化反应,与分子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无关, D 项错误。 3 .有机化合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苯的硝化、油脂的皂化均可看作取代反应 B .蛋白质水解生成葡萄糖,放出热量,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 C .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 D .棉花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解析 "E-CH —CHs-Jr 1 \ / 1 c=c Cl ,其中不含 / \ A 项错误;2Cu + 02===== 2Cu0 , CuO + CH 3CH 2OH ――^CH 3CH0 + Cu + H 2O , B 项 ,C 项正确;苯、甲苯上的一H 被一NO 2 聚氯乙烯结构简式为 ,则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正确;CH 3CH 2OH CH 3COOH

苯的性质及应用

苯的性质及应用 分子式:C6H6 物理性质 苯的沸点为80.1℃,熔点为5.51℃,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味甜、有芳香气味的透明液体,易挥发。苯比水密度低,密度为0.88g/ml,但其分子质量比水重。苯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苯也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苯参加的化学反应大致有3种:一种是其他基团和苯环上的氢原子之间发生的取代反应;一种是发生在碳原子之间的共价键上的加成反应;一种是苯环的断裂。 一、取代反应 1、卤代反应 苯的卤代反应的通式可以写成:PhH+X2——→PhX+HX 反应过程中,卤素分子在苯和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异裂,X+进攻苯环,X-与催化剂结合。 以溴为例,将液溴与苯混合,溴溶于苯中,形成红褐色液体,不发生反应,当加入铁屑后,在生成的三溴化铁的催化作用下,溴与苯发生反应,混合物呈微沸状,反应放热有红棕色的溴蒸汽产生,冷凝后的气体遇空气出现白雾(HBr)。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冷水中,有红褐色油状液团(溶有溴)沉于水底,用稀碱液(如NaOH溶液)洗涤后生成可溶性盐(NaBr 和NaBrO),溴苯比水重且分层,在用干燥剂除水,最后蒸馏得无色液体溴苯。 注意:实验过程中,跟瓶口垂直的玻璃管起导气和冷凝的作用、导管不能伸入水中,因为HBr 极易溶于水,发生倒吸。 2、硝化反应 向浓硝酸中加入浓硫酸,待温度为50到60摄氏度时,再加入苯,反应生成硝基苯。其中,浓硫酸既做催化剂。

PhH+HO-NO2-----H2SO4(浓)△---→PhNO2+H2O 硝化反应是一个强烈的放热反应,若加入苯太快,温度急剧上升,而得到副产物,而且温度过高,苯容易挥发。 3、磺化反应 用浓硫酸或者发烟硫酸在较高温度下可以将苯磺化成苯磺酸。 PhH+HO-SO3H------△→PhSO3H+H2O 苯环上引入一个磺酸基后反应能力下降,不易进一步磺化,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引入第二、第三个磺酸基。这说明硝基、磺酸基都是钝化基团,即妨碍再次亲电取代进行的基团。 二、加成反应 苯环虽然很稳定,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发生加成反应。通常经过催化加氢,镍作催化剂,苯可以生成环己烷。但反应极难。 C6H6+3H2------催化剂△----→C6H12 此外由苯生成六氯环己烷(“六六六”剧毒农药)的反应可以在紫外线照射的条件下,由苯和氯气加成而得。 三、氧化反应 1、燃烧 苯和其他的烃一样,都能燃烧。当氧气充足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但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明亮并有浓黑烟。这是由于苯中碳的质量分数较大。 2C6H6+15O2——→12CO2+6H2O 2、臭氧化反应 苯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被臭氧氧化,产物是乙二醛。这个反应可以看作是苯的离域电子定域后生成的环状多烯烃发生的臭氧化反应。 赞同

学案-练习-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课时--苯的结构、物理性质和用途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课时苯的结构、物理性质和用途) 【明确学习目标】 1.明确苯的结构。(学习重难点) 2.知道苯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课前预习案 【知识回顾】 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反应。【新课预习】 一、苯的物理性质 色、气味液体,密度比水,溶于水,毒,是一种重要溶剂,沸点:80.1℃易挥发,熔点: 5.5℃,若用冷却,可凝结成色体。 二、苯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空间构型碳碳键 介于____________之间的独 特的键 三、.苯的化学性质 (1)苯的氧化反应 ①现象:,。化学方程式。 ②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______。 (2)苯的取代反应 ①与液Br2反应:在或催化作用下,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溴苯是一种色状,密度比水,溶于水的液体。 ②与HNO3反应(硝化反应):在浓H2SO4作用下,苯在时与浓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硝基苯是一种色状液体,有气味,毒,密度比水,溶于水。 (3)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苯的发现及用途 (1)____是第一个研究苯的科学家,德国化学家________确定了苯环的结构。 (2)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__________。 【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一、【实验探究1】苯分子的结构 1.苯的分子式为C6H6,远没有到达饱和。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苯分子结 构的确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分析了大量实验事实之后,提出了苯的分子结构为,我们称其为凯库勒式并一直沿用到现在,那么苯分子中存在单双建交替 的结构吗? 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中学化学教学实验北师大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实验报告

中学化学演示实验及 教学探究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学院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掌握乙醇、苯酚、乙醛、乙酸的主要性质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技术关键,初步掌握典型的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的演示教学方法。 二、实验用品 1、仪器与装置 试管、试管夹、试管架、滴管、玻璃棒、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二氧化碳发生器 2、试剂与材料 无水酒精、普通酒精、钠、铜丝、苯酚、蒸馏水、紫色石蕊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饱和溴水、三氯化铁溶液、乙醛、硝酸银溶液、氨水、硫酸铜溶液、乙酸、酚酞、锌粒、浑浊石灰水、乙醇、浓硫酸、饱和碳酸钠、乙酸乙酯、稀硫酸、浓氢氧化钠溶液、稀硝酸 三、实验内容、现象及结论分析 验证乙醇中羟基上的氢为活泼氢原钠 管 气泡 将 成 试管倒立,用 住试管口,移 灯火焰,有爆鸣声 验证乙醇的还原性,可以被氧气部分氧化紫 丝 中 黑 入 时 变 色 继续变黑,如此反复。一 后

2、苯酚的性质 液,并不断振荡试管,直到溶液恰 步所得的澄清溶 为二,一份滴加稀盐酸,一份通入二气体,观察现苯酸并比与碳酸B 、 C 、(加入盐酸同下) A 红B 变C 酸溶浊二澄变B 、 C 、

证 酚溴 反 产色沉淀 )显色反检验酚三化显 溶液显紫色苯酚遇三氯化烧里水浴加热,此验证乙醛的还原性 试壁一亮的银

验证乙醛 的还原性 试产色沉加产红淀 (1).试管要洁净(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否则,只得到黑色疏松的银沉淀,没有银镜产生或产生的银镜不光亮。 (2).溶液混合后,振荡要充分(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二)。加入最后一种溶液时,振荡要快,否则会出现黑斑或产生银镜不均匀。 (3).加入的氨水要适量(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三)。氨水的浓度不能太大,滴加氨水的速度一定要缓慢,否则氨水容易过量。氨水过量会降低试剂的灵敏度,且容易生成爆炸性物质。 (4).银氨溶液只能临时配制,不能久置。如果久置会析出氮化银、亚氨基化银等爆炸性沉淀物。这些沉淀物即使用玻璃棒摩擦也会分解而发生猛烈爆炸。所以,实验完毕应立即将试管内的废液倾去,用稀硝酸溶解管壁上的银镜,然后用水将试管冲洗干净。 酸钠溶液的液面上, 观察发生的现象。 乙乙浓的作发酯化 饱钠有油生层闻香味。 (1)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在保持在60℃~70℃之间,温度过高时会产生乙醚和亚硫酸或乙烯等杂质。液体加热至沸腾后,应改用小火加热。

苯和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

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 一、苯 1.苯分子的结构 苯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凯库勒式:,空间构型:,键角。 具有的键。 思考、哪些事实可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 ① ② ③ ④ 2.苯的物理性质 3.苯的化学性质:易取代,能加成,难氧化。 (1)取代反应: ①卤化反应: ②硝化反应: ③磺化反应: (2)加成反应:

(3)氧化反应: 燃烧现象: 4.苯的提取和用途 将煤焦油在低温(170℃)条件下蒸馏可得苯,大量的苯可从石油工业中获得;常用于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医药、染料、香料等。苯也常用作有机溶剂。 二、苯的同系物 1.定义 芳香族化合物是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化合物。 芳香烃: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属于芳香烃。 苯的同系物:凡分子里只含有一个苯环结构,且符合通式的所有芳香烃都是苯的同系物。如甲苯、二甲苯等。 2.写出C 8H 10 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并命名 3.苯的同系物化学性质与苯类似。 (1)取代反应 ①卤化反应: 与溴蒸汽,光照 与液溴,铁 ②硝化反应: (2)加成反应 (3)氧化反应 ①可燃性 ②苯的同系物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苯环的侧链不论长短,有

几个侧链,就被氧化为几个羧基而成为羧酸。(苯环所连的侧链的碳原子上必须有氢) CH COOH 如: 三、烃的结构特点和鉴别方法 四、烃的分类 烃

烃的风雷6.取代反应断键规律 (1)卤代反应断键规律:断C-H键 (A)烷烃的卤代反应条件:光照、溴蒸汽(纯态)方程式: (B)苯的卤代反应条件:催化剂(Fe3+)、液溴方程式: (C)苯的同系物的卤代反应条件:催化剂、液溴方程式: 原因:苯环上的邻、对位上的氢原子受侧链的影响而变得活泼。 (2) 硝化反应断键规律:断C-H键 (A)苯的硝化反应条件:浓硫酸作催化剂,吸水剂,水浴加热到55℃-60℃。 方程式: (B)苯的同系物的硝化反应条件:浓硫酸作催化剂,吸水剂。加热。 方程式: 原因:苯环上的邻、对位上的氢原子受侧链的影响而变得活泼。 (3)磺化反应 断键规律:断C-H键 反应条件:水浴加热到70℃-80℃ 方程式: 7.以苯的实验为基础的有机实验网络 (1)溴苯制取实验——长导管的作用——带有长导管的实验: (2)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加热——需水浴加热的实验: 等。 (3)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温度计的使用——需要使用温度计的实验: 等。 (4)苯与甲苯的鉴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的物质:。 (5)苯与苯酚的分离——分液或分馏——分馏和分液的操作过程——常见的分离方法。

苯的理化性质表

苯的理化性质表 标识中文名:苯;纯苯;安息油英文名:Benzene 分子式:C6H6 分子量:78.11 CAS号:71-43-2 RTECS号:CYl400000 UN编号:1114 危险货物编号:32050 IMDG规则页码:3185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冰点为6℃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等。熔点:5.5 沸点:80.1 相对密度(水=1):0.88 相对密度(空气=1): 2.77 饱和蒸汽压(kPa):13.33/26.1℃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临界温度(℃):289.5 临界压力(MPa): 4.92 燃烧热(kj/mol):3264.4 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11 自燃温度(℃):560℃ 爆炸下限(V%):1.2 爆炸上限(V%):8.0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吹源引 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 生和积聚静电。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如果该物质或其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 控制部门。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若冷却水流不 起作用(排放音量、音调升高,罐体变色或有任何变形的迹象),立即撤离到安 全区域。 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 包装类别:Ⅱ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 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 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 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 容器损坏。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 ERG指南:130 ERG指南分类:易燃液体(非极性/不溶于水/有毒) 毒性接触限值:中国MAC:40mg/m3[皮] 苏联MAC:5mg/m3[皮]

乙酰苯胺的重结晶实验报告(4)沈杰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乙酰苯胺的重结晶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化工11-4班 姓名:沈杰学号 指导教师:肖勋文、何炎军 日期: 2012年10月8日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重结晶提纯固态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抽滤、热滤操作和滤纸折叠的方法。 3.了解乙酰苯胺的结晶制备。 二、实验原理 重结晶(Recrystallization)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或在同一溶剂中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相似相溶原理)。一般重结晶只适用于纯化杂质含量在5%以下的固体有机物。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溶解度:水(25℃)、(80℃)、18(100℃);乙醇(20℃),甲醇(20℃),氯仿(20℃),微溶于乙醚、丙酮、甘油和苯。不溶于石油醚。 四、试剂用量规格 粗乙酰苯胺(),活性炭(—),水 五、仪器装置 250或400ml烧杯、玻璃棒、电炉、热滤漏斗、滤纸、酒精灯、布氏漏斗、抽滤瓶、 循环水医用真空泵、乙酰苯胺。 名称分子量熔点/℃沸点/℃折射率比重颜色和形态溶解度乙酰苯胺305- 白色有光泽的 鳞片状晶体。 见下面

六、实验步骤及现象 七、实验结果 2.得到的乙酰苯胺的结晶质量: 3.所得产率=*100%=% 八、实验讨论 重结晶中选用理想的溶剂,必须要求: (1)溶剂不应与重结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重结晶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应随温度变化,即高温时溶解度大,而低温时溶解度 小; (3)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或者很大,或者很小; (4)溶剂应容易与重结晶物质分离;

(5)能使被提纯物生成整齐的晶体; (6)溶剂应无毒,不易燃,价廉易得并有利于回收利用。 重结晶的一般过程包括: (1)选择适宜的溶剂;(2)饱和溶液的配制;(3)热过滤除去杂质;(4)晶体的析(5)晶体的收集和洗涤;(6)晶体的干燥。 1. 结晶如带有颜色时(产品本身颜色除外)往往需要加活性炭脱色,加入活性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过滤时你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如何克服 答:加入活性炭时应待产品全部溶解后,溶液稍冷再加,以免出现暴沸,同时应该根据体系杂质含量、体系体积加入适量的活性炭(固体量1%-5%左右),活性炭如果加入过量会吸附溶质,导致结晶收率降低,加入量不足则使脱色效果变差。过滤时常遇到的困难可能有:1)活性炭穿滤,解决办法有抽滤前滤纸尽量贴紧漏斗,同时滤纸大小尽量和漏斗大小匹配,或使用双层滤纸;2)晶体在漏斗上析出,解决办法是待过滤溶液适当稀释,同时漏斗要充分预热,或适当增加体系真空度,加快滤液滤出速度。 2. 将母液浓缩冷却后,可以得到另一部分结晶,为什么说这部分结晶比第一次得到的结晶纯度要差 答:重结晶结晶纯度与待重结晶样品中不同组分的样品含量比以及不同组分在重结晶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别有关。当溶解度差别不大时,样品中各组分含量比差别越小,重结晶的纯度就会越差。由于样品中已经有部分组分结晶析出,导致一次重结晶的母液中样品中个组分含量差别要比重结晶之前的小,所以一次结晶母液浓缩得到的结晶纯度比第一次的结晶纯度差。 3. 乙酰苯胺重结晶出现油珠原因是什么如何正确处理它 答:当温度高于83℃时,未溶于水但已熔化的乙酰苯胺形成另一相,即产生油珠。加入少量水或继续加热,此现象即可消失。 4. 为什么重结晶溶解时,通常要用比饱和溶液多20%~30%的溶剂量 答:避免过滤时因温度的降低和溶剂的挥发,结晶在滤纸或滤瓶中析出。

苯甲酸的重结晶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苯甲酸的重结晶实验报告 篇一:苯甲酸重结晶实验报告 苯甲酸的重结晶 实验目的:了解重结晶提纯粗苯甲酸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通过重结晶可以使它与杂质分离,从 实验试剂:粗苯甲酸(本实验中的药品混有氯化钠和少量泥沙)、Agno3溶液、蒸馏水 实验仪器、用品:烧杯、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普通漏斗、玻璃棒、坩埚钳、滤纸、石棉网、药匙、三脚架、试管、胶头滴管、火柴。 实验步骤: 一、热溶解 ①取约0.5g粗苯甲酸晶体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50mL 蒸馏水。 ②在三脚架上垫一石棉网,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点燃酒精灯加热,不时用玻璃棒搅拌(注意:搅拌时玻璃棒不要

触及烧杯内壁)。 ③待粗苯甲酸全部溶解,停止加热。 二、热过滤 ①将准备好的过滤器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过滤器下放一小烧杯。 ②将烧杯中的混合液趁热过滤。(过滤时可用坩埚钳夹 住烧杯,避免烫手),使滤液沿玻璃棒缓缓注入过滤器中。 三、冷却结晶 将滤液静置冷却,观察烧杯中晶体的析出。(在静置冷 却的同时,再准备好一个过滤器)。 四、过滤洗涤 ①将析出苯甲酸晶体的混合液过滤,滤纸上为苯甲酸晶体。 ②取2mL滤液于一支试管中,检验其中的氯离子。 ③用适量蒸馏水洗涤过滤器中的苯甲酸晶体,另取一烧杯收集第二次洗涤液,并检验其中是否还存在氯离子。 注意事项: 加热后的烧杯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损坏实验台。 使用坩埚钳进行趁热过滤时,注意使烧杯保持适当的倾斜角度,同时注意安全,防止烫伤。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刚加热过的烧杯、三脚架。 用自来水洗涤烧杯、玻璃棒后,要用蒸馏水润洗,以免

苯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中文名:苯外文名:安息油 别名:Benzol 分子式:C6H6 密度0.8786 g/mL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77 蒸汽压(26.1℃):13.33kPa 二、物理性质 中文名:苯外文名:安息油 别名:Benzol 分子式:C6H6 密度 0.8786 g/mL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77 蒸汽压(26.1℃):13.33kPa 临界压力:4.92MPa 熔点 278.65 K (5.51 ℃) 沸点 353.25 K (80.1 ℃) 在水中的溶解度0.18 g/ 100 ml 水 标准摩尔熵So298 173.26 J/mol·K 标准摩尔热容Cpo 135.69 J/mol·K (298.15 K) 闪点-10.11℃(闭杯) 冰点:5 ℃ 自燃温度 562.22℃ 结构平面正六边形 最小点火能:0.20mJ。 爆炸上限(体积分数):8% 爆炸下限(体积分数):1.2% 燃烧热:3264.4kJ/mol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乙酸、汽油、丙酮、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互溶。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具强折光性。易挥发。能与乙醇、乙醚、丙酮、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冰乙酸和油类任意混溶,微溶于水。燃烧时的火焰光亮而带黑烟。易燃。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 3800mG/kG。有致癌可能性。密度比水小。 临界压力:4.92MPa 熔点278.65 K (5.51 ℃) 沸点353.25 K (80.1 ℃) 在水中的溶解度0.18 g/ 100 ml 水 标准摩尔熵So298 173.26 J/mol·K 标准摩尔热容Cpo 135.69 J/mol·K (298.15 K) 闪点-10.11℃(闭杯) 冰点:5 ℃ 自燃温度562.22℃ 结构平面正六边形 最小点火能:0.20mJ。 爆炸上限(体积分数):8% 爆炸下限(体积分数):1.2% 燃烧热:3264.4kJ/mol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乙酸、汽油、丙酮、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互溶。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具强折光性。易挥发。能与乙醇、乙醚、丙酮、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冰乙酸和油类任意混溶,微溶于水。燃烧时的火焰光亮而带黑烟。易燃。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 3800mG/kG。有致癌可能性。密度比水小。

甲苯硝化实验实验报告

甲苯的选择性硝化实验报告 姓名:陈祥林文岳 学院:化材 专业:化工 指导老师:葛承胜 2016年 11 月 14 日

目录 1. 绪论 (1) 2. 实验性质、目的和任务 (1) 3. 实验内容 (2) 3.1. 实验药品 (2) 3.2. 实验主要设备 (2) 3.3. 邻硝基甲苯和对硝基甲苯的合成 (3) 3.3.1. 反应时间的影响 (3) 3.3.2. 反应温度的影响 (6) 3.3.3. 溶剂的影响 (8) 3.3.4. 醋酐用量的影响 (10) 3.3.5. 硝酸盐的影响 (14) 4. 邻硝基甲苯和对硝基甲苯的分离 (16) 5. 产物分析 (16) 6.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绪论 摘要: 硝化反应(nitration),硝化是向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NO2)的过程,硝基就是硝酸失去一个羟基形成的一价的基团。芳香族化合物硝化的反应机理为:硝酸的-OH基被质子化,接着被脱水剂脱去一分子的水形成硝酰正离子(nitronium ion,NO2)中间体,最后和苯环行亲电芳香取代反应,并脱去一分子的氢离子。 在此种的硝化反应中芳香环的电子密度会决定硝化的反应速率,当芳香环的电子密度越高,反应速率就越快。由于硝基本身为一个亲电体,所以当进行一次硝化之后往往会因为芳香环电子密度下降而抑制第二次以后的硝化反应。必须要在更剧烈的反应条件(例如:高温)或是更强的硝化剂下进行。 常用的硝化剂主要有浓硝酸、发烟硝酸、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酸或是脱水剂配合硝化剂 硝化反应是生产染料、药物及某些炸药的重要反应,在现在化工工业中被广泛利用。硝化是向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的过程,硝基就是硝酸失去一个羟基形成的一价的硝基。对于脂肪族化合物的硝化代表产品为硝基烷烃,硝基烷烃为优良的溶剂,对纤维素化合物、聚氯乙烯、聚酰胺、环氧树脂等均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并可作为溶剂添加剂和燃料添加剂。它们也是有机合成的原料,如用于合成羟胺、三羟甲基硝基甲烷、炸药、医药、农药和表面活性剂等。 关键词:固体酸、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剂、甲苯、选择性硝化、气相色谱2.实验性质、目的和任务 硝基甲苯有邻、间、对位三种异构体, 其中对硝基甲苯是一种最为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 可广泛用于含能材料等合成领域。目前, 工业上普遍采用硝硫混酸硝化技术生产对硝基甲苯, 随着社会的进步, 该工艺的缺点日益突出:硝化产物邻位和对位异构体的重量比(o/p值)约为1.67, 而且几乎没有选择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酸和有机酸性废水, 对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严重, 无法满足可

苯的结构和性质教案

苯的结构和性质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2课时苯的结构和性质 [学习目标定位] 1.会写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知道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2.知道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并会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写出下列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填写反应类型: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的第一步反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乙烯跟溴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乙烯跟H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乙烯跟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乙烯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4、性质实验1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烃、卤代烃、醇、酚、醚、醛和酮的性质所在班级:专业班学号: 姓名: 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成绩:

实验四 烃、卤代烃、醇、酚、醚、醛和酮的性质 【实验目的】 1、验证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和酮的主要化学性质。 2、掌握烯、炔、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醛和酮的鉴别方法。 【实验原理】 烃类中烷烃在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在特殊条件下可发生卤代反应。而烯烃和炔烃由于分子中具有不饱和双键(>C=C< )和叁键(—C ≡C —),所以表现出加成,氧化等特征反应。具有R —C ≡CH 结构的炔烃,因含有活泼氢,能与重金属,如亚铜离子,银离子形成炔基金属化合物,故能够与烯烃和具有R —C ≡C —R 结构的炔类相区别。 芳烃由于在环状共扼体系中电子密度平均化的结果,它的化学性质比烯烃、炔烃稳定,难于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却易发生取代反应,构成了苯和其它芳香烃的特征反应。 卤代烃分子中的C-X 键比较活泼,—X 可以被—OH 、—NH 2、—CN 等取代,也可与硝酸银醇溶液作用,生成不溶性的卤化银沉淀。烃基的结构和卤素的种类是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分子中卤素活泼性越大,反应进行越快。各种卤代烃卤素的活泼顺序如下: R-I > R-Br > R-Cl RCH=CHCH 2X ,PhCH 2X > 3°R-X > 2°R-X > 1°R-X >CH 3 -X > RCH=CHX ,Ph-X ; 醇类的特征反应与羟基有关,羟基中的氢原子可被金属钠取代生成醇钠。羟基还可被卤原子取代。伯、仲、叔醇与卢卡斯(Lucas )试剂(无水氯化锌的浓盐酸溶液)作用时,反应速度不尽相同,生成的产物氯代烷不溶于卢卡斯试剂中,故可以根据出现混浊的快慢来鉴别伯、仲、叔醇。立即出现混浊放置分层为叔醇,经微热几分钟后出现混浊的为仲醇,无明显变化为伯醇。此外,伯仲醇易被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氧化,而叔醇在室温下不易被氧化,故可用氧化反应区别叔醇。 多元醇如丙三醇、乙二醇及1,2-二醇等邻二醇都能与新配制的氢氧化铜溶液作用,生成深蓝色产物,此反应可用于邻二醇的鉴别。 酚的反应比较复杂,除具有酚羟基的特性外,还具有芳环上的取代反应。由于两者的相互影响,使酚具有弱酸性(比碳酸还弱),故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而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苦味酸(2,4,6-三硝基酚)则具有中强的酸性。苯酚与溴水反应可生成2,4,6-三溴苯酚的白色沉淀,可用于酚的鉴别。此外,苯酚容易被氧化,可使高锰酸钾紫色退去。与三氯化铁溶液发生特征性的颜色反应,可用于酚类的鉴别。 醚与浓的强无机酸作用可生成 盐,故乙醚可溶于浓硫酸中。当用水稀释时, 盐又分解为原来的醚和酸。用此可分离或除去混在卤代烷中的醚。蒸馏或使用乙醚时,严禁明火 醛和酮分子中含有羰基 (>C=O),所以它们都能与许多试剂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其中与2,4―二硝基苯肼加成时生成黄色2,4―二硝基苯腙沉淀是鉴别羰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 (R)H R C O + NHNH 2 NO 2 NHN H(R) H 2O R C NO 2 2 NO 2+ 受羰基影响,α-H 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卤代、缩合反应。 醛和甲基酮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加成产物以结晶形式析出。如果将加成物与稀盐酸或稀碳酸钠溶液共热,则分解为原来的醛或甲基酮。因此这一反应可采用来鉴别和纯化醛或甲基酮。 R C O +(CH 3)H NaHSO 3 OH R SO 3Na C (CH 3)H 醛和酮结构上的区别,在反应中表现相互不同的特点。醛羰基碳上连接一个氢原子而有还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