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徐志摩

合集下载

我眼中的徐志摩先生

我眼中的徐志摩先生

我眼中的徐志摩先生摘要:岁月蹉跎,历史舞动,牵动着泱泱大中国的发展进步的脚步里,现代文学留下了不可忽视的一串串足迹。

当我们翘首现代文学,细数文人大家,研究文学财富中的瑰丽价值,徐志摩是一位不得不让我们侃侃而谈的现代文学诗人,一位曾经风华正茂的文人大家。

他的创作给予了我们唯美的康桥视觉盛宴,让我们渴望可爱精灵般的动人雪花的快乐无邪,使我们也可以在偶然中感受柔丽清爽的美感······在100年的时间流逝之后,徐志摩的诗仍然在我们学习文学时候所需要学习鉴赏的,影响着我们对所谓文学历史的探究,对未来我们创造新式文学的鼓舞与借鉴。

他的一生正如苏雪林那样评价:“徐志摩,这位才气横溢,有如天马行空的诗人;这位活动文坛,不过十年,竟留下许多永难磨灭的瑰丽果实的诗人;这位性情特别温厚,所到处,人们便被他吸引、胶固、凝结在一起,像一块大引铁磁石的诗人,竟于民国20年11月间,以所乘飞机失事,横死于泰山南面开山的高峰下,享年不过36岁。

”虽然没有大量的阅读深深研究徐志摩,但是也看过些许有关他的书籍或者文章,在学习过程中徐志摩是我崇拜的一位诗人,我喜欢他的才华,喜欢那种空前绝有的华丽辞藻的自如运用,喜欢那种任性的自由思想,喜欢他的·······为了表明我的尊敬,我称他为先生。

希望我的读到的徐志摩先生有我自己的味道。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新月”,节奏,音步,韵律,诗行,红尘绝恋引言:如果将徐志摩的所有作品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那么透过这个生命体的表面,可以清楚地看见一串沿着血脉经络延伸进身体深处的脚印,这是西方文化一步步踏入他心里的脚印。

而他的诗歌,无疑是脚印最深的那一部分。

他不是第一个向西方诗歌学习的人,但是确实受到西方诗歌影响最深的诗人之一,以其为首的新格律诗创作,是对中国新形式影响至深的重要尝试。

对徐志摩的评价

对徐志摩的评价

对徐志摩的评价对徐志摩的评价冰心的评价是:志摩死了,利用聪明,在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之下,仍得到社会一般人的欢迎的人,得到了一个归宿了!我仍是这么一句话,上天生一个天才,真是万难,而聪明人自己的糟踏,看了使人心痛。

志摩的诗,魄力甚好,而情调则处处趋向一个毁灭的结局。

看他《自剖》里的散文,《飞》等等,仿佛就是他将死未绝时的情感,诗中尤其看得出,我不是信预兆,是说他十年来心里的酝酿,与无形中心灵的绝望与寂寞,所形成的必然的结果!人死了什么话都太晚,他生前我对他没有说过一句好话,最后一句话,他对我说的:“我的心肝五脏都坏了,要到你那里圣洁的地方去忏悔!”我没说什么,我和他从来就不是朋友,如今倒怜惜他了,他真辜负了他的一股子劲!谈到女人,究竟是“女人误他”“他误女人”也很难说。

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到这里我打住不说了!苏雪林的评价是:徐志摩,这位才气横溢,有如天马行空的诗人;这位活动文坛,不过十年,竟留下许多永难磨灭的瑰丽果实的诗人;这位性情特别温厚,所到处,人们便被他吸引、胶固、凝结在一起,像一块大引铁磁石的诗人,竟于民国20年11月间,以所乘飞机失事,横死于泰山南面开山的高峰下,享年不过36岁。

人物评价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

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

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

我眼中的徐志摩作文

我眼中的徐志摩作文

我眼中的徐志摩作文英文回答:In my eyes, Xu Zhimo is a renowned Chinese poet who has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me. His poems are filled with emotion and passion, and they often speak to the human experience in a way that resonates with me. One of his most famous works,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 is a poignant reflection on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the bittersweet nature of parting. This poem has always strucka chord with me, as it captures the universal feeling of nostalgia and longing for the past.Xu Zhimo's use of language is also incredibly evocative, and his imagery is vivid and powerful. For example, in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 he writes, "The golden willows by the riverside are young brides in the setting sun." This line not only paints a beautiful picture in my mind, but it also conveys a sense of transience and the fleeting nature of life.中文回答:在我眼中,徐志摩是一位著名的中国诗人,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品味徐志摩作文

品味徐志摩作文

品味徐志摩作文作为一名深爱着文学的少女,我最爱的诗人就是徐志摩。

徐志摩的一生十分短暂,但却特别让人羡慕。

常常在一个人的时候,我也会想着徐志摩的人生。

开始知道他就是因为《再别康桥》,因为课文里面有。

读的时候就觉得,这个诗人很有才情,很有故事。

后来看了白落梅的《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才知道,原来他是那么优秀,那么执着。

白落梅说他是“貌似潘安,情如宋玉,才胜子健。

”我觉得这是很高的评价。

我一直很羡慕徐志摩的爱情,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每个都是优秀的女子,但每个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张幼仪,在不知什么为爱情的年龄嫁给了徐志摩。

很可惜,她与徐志摩有缘无份,最终不过一纸离婚协议。

她晚年说“你们都说我爱徐志摩,我从来没对别人说过爱。

如果照顾徐志摩的父母和他算是爱的话,那我爱他。

说不定在他那么多女人里,我最爱他。

”很多人怒骂徐志摩,抛弃了一个那么爱他的女人,可,真的怪他吗?不,不是这样。

徐志摩的命运注定不凡,他对于爱情的执着更是别人比不上的。

徐志摩没有错,张幼仪更没有错,错的是时间,错的是相遇。

对于他们,放手才是正确的。

林徽因,*时期的女神,是人间的四月天,是纯洁的'白莲花。

在康桥与徐志摩的相遇,可能是她不曾想到的事情。

在徐志摩与她表明心意的时候,她乱了,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心里是有徐志摩的,同时她又害怕着。

在纠结中,她选择了回国,选择了梁思成。

纵然徐志摩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可她也不会回头了。

她想要的始终不过是一个相依相伴。

陆小曼,一个与徐志摩相伴五年的女人,一个陪徐志摩走完生命的女人。

很多人把徐志摩的死归罪与陆小曼,说她是“红颜祸水”。

可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应该是徐志摩最快乐的时候。

而且,在徐志摩出事后,那失事的飞机就像是一扇门,关闭了未来陆小曼与外界的交往,她为了徐志摩一直孤独到去世。

很多人觉得徐志摩很不值得,他本来可以有很好的发展,有似锦前程,却为了女人葬送了一切。

其实不然,白落梅的书中写到“他这一生只为风月情长。

谈徐志摩_我眼中的徐志摩作文800字

谈徐志摩_我眼中的徐志摩作文800字

高中作文谈徐志摩_我眼中的徐志摩作文800字说到一代诗人——徐志摩,我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吧?徐志摩,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

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他的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等。

我眼中的徐志摩,是一个酷爱书籍的人。

诗人徐志摩的父亲是实业家,他的家庭在当时是远近闻名的硖石首富,他从小就过着舒适、优裕的生活。

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家庭的富裕而沾沾自喜,而是努力学习,奋斗向上,他的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他爱好文学,善于写作,曾在校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这也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

他对科学也深感兴趣,并发表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

我眼中的徐志摩,是一个爱国诗人。

诗人徐志摩在北方上大学时期,他亲身感受了军阀混战的场景,目睹屠杀无辜的惨象。

因此,他决心到国外留学,寻求改变现实中国的药方,实行他心中的“理想中的革命”。

1919年“五四”革命运动的浪潮波及到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中,徐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爱国活动。

我眼中的徐志摩,他是新月派的代表,他的创作、他的诗、他的文学都与新月派密不可分。

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大约十年,诗人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还有一些人称诗人徐志摩为新月派的“盟主”了。

我眼中的徐志摩,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这可能正跟他的学习经历有关。

诗人徐志摩在美国的克拉克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他到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读了经济系。

他还到英国去接受教育。

这一系列的出国留学,使他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从而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和思想。

这一点,从徐志摩的诗就足可见一斑了。

另外,从他个人的爱情观,从他不顾一切,追求婚姻恋爱自由,也可以看出诗人徐志摩是一个绝对的浪漫主义者!徐志摩从小酷爱书籍,爱好文学,善于写作、创作诗词。

我了解的徐志摩作文

我了解的徐志摩作文

我了解的徐志摩作文
我了解的徐志摩作文
我对徐志摩的了解并不算多,可我就是爱极了他写下的《再别康桥》。

听老师谈话时提起他坎坷不平的爱情道路,爱上了谁,又因为谁做了什么。

但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好诗人。

也许是因为常年在国外接受教育,也许是因为那几段脍炙人口令人艳羡的爱情,才让他写下如此优美的诗句,成为一个出名的'现代诗人。

每每谈到徐志摩逝去的事情,老师总会淡淡的叹气,说他英年早逝。

我也隐约明白了些,徐志摩是在飞机遇难时死在了泰山脚下的。

但他的灵魂终于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故土。

在早读时捧着书念着这首凝结着他的智慧与思念的诗,我竟觉得自己的心与徐志摩是离得那样近。

他在诗句里融入了他满腔的柔情。

我常常读着读着就醉了,像是品味着甘甜的美酒,那甜丝丝的味道在舌头上打转,久久也不散。

在我第一次与这首诗相遇时,我还不像现在一样痴迷于它,我甚至嫌弃它太长嫌弃它要全文背诵。

但它像酒,入口苦涩回味起来却甘甜清新。

每读一遍,我对徐志摩的敬佩也就多一分,我赞美他,我敬佩他。

老师们对于他的评价都是风流才子,而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寂寞多情的绅士。

他的诗句徘徊在我的脑海里,他骨子里的柔情与不舍,也一同徘徊在我的脑海里。

我读过太多诗,却没有一首让我震撼而久久不忘,这首诗却是例外。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对徐志摩的欣赏

对徐志摩的欣赏

对徐志摩的欣赏一点点天真,一点点庄严,就是徐志摩的特点,也是我对徐志摩的欣赏。

我欣赏徐志摩的才情和他那带有淡淡忧郁的气质。

徐志摩,一个真正的东方之子,一个单纯的文人。

我欣赏徐志摩的信仰。

胡适说徐志摩是一个有单纯信仰的人,就是:爱,自由,美。

确实,这三个信仰正好符合徐志摩的特点,并且他也努力地追求那个——“爱,自由,美”的单纯。

志摩经历过重重苦难,为三个单纯的信仰努力着,追寻着,从不曾放弃,不曾退却。

他对生的热爱极其强烈,为——爱,自由,美!我欣赏徐志摩的爱情。

在那个年代,特别是女人,爱和婚姻都是有取舍的。

要么像胡适那样隐忍而行,要么像鲁迅那样追求并得到真爱。

很多人都说志摩是浪子。

诚然,他的生命中出现过三个女人: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他和张幼仪,是没办法的包办婚姻。

没有爱的婚姻又怎能持久?志摩并没有抛弃过她,离婚后,他们不是也和谐相处,成为朋友了吗?很多人说幼仪是强忍着的,我觉得不然,张幼仪是一个很洒脱、很坚强的人,所以,在徐志摩空难死后,她在上海创办了女子服装公司,女子银行,开了女性风气之先。

他和林徽因,是对方的退却,志摩不可能也没理由永远为她停伫。

她毅然选择了事业,最终和梁思成在建筑界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日后成为国徽的设计者之一。

林徽因虽然退却,但她和志摩都选择了举起祭刀,以最圣洁的方式与以往诀别。

他们,虽然没有结局,但毕竟都是爱过的……他和她,都有常人所缺的一种决绝之美!再来看看他和陆小曼,两人真心相爱,冲破重重阻碍,从不曾放弃过,不曾退却过,最后他们终于在一起。

如果他们生活在今天,他们的爱情一定会被我们所接纳。

只是很遗憾,他和小曼的爱在那个时代被扣上了“反礼教”的帽子,大家都不认可……为什么只有志摩给人以浪子的形象?我欣赏徐志摩的爱情。

无论从哪方面,他都是一个专一的情人。

只要对方拿爱与他回应,他就会坚持到底,专一到底。

志摩的坚韧,有几人能做到?又有几人能创造?我欣赏徐志摩的功勋。

徐志摩为中外文化交流做了很多的贡献,单从他翻译的诗来说,有六十多首外国诗,被他用优美的语句翻译出来。

我最喜欢的诗人作文600字

我最喜欢的诗人作文600字

我最喜欢的诗人作文600字
我最喜欢的诗人是徐志摩,他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家
之一,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在《锦瑟》,《卜算子》,《春晓》等传世之作中,徐志摩表达了他深深的情感和思想。

徐志摩出生于广东广州,1943年考入清华大学,开始他渴望
学术成就的学习生涯,受到洪志道、郑燮的指导,受他们的影响,他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非常有特色。

受毛泽东的文学思想影响,他对当时的社会抱有强烈的理想,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创造出许多历久弥新的名作。

徐志摩的诗歌不仅流淌着清新的诗情,而且有大量的社会性内容,他博大的诗意和广阔的思想力量,常常让人深思。

《锦瑟》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正的愤怒,反映了无数改革者对改变这个世界的渴望;《春晓》描绘了农民朝气蓬勃的精神; 《卜算子》
抒发了正义受挫的情感。

徐志摩还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他善于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汲取灵感,将它们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丰富的哲理和故事情节。

他的作品不仅有文学价值,更有哲理道德价值,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徐志摩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唤醒了人们心灵深处潜伏的情感,激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他的作品也得到了未来时代的接续与发掘。

我认为徐志摩生前的作品已经成为永
恒的珍宝,他的诗歌将永远流传下去,永远激励着我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载一船星辉,
作别西天的云彩。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在我的心头荡漾。
悄悄的我走了,
软泥上的青荇,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评
•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 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 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 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 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 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 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 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 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徐志摩的才气斐然
• 诗歌有名的 • 《再别康桥》 • 《黄鹂》 • 《生活》 • 《残破》 •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 《夜》
再别康桥• 那树荫下的一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我轻轻的招手,
徐志摩的诗有它的特色,有它的成功,也有它
的不足。撇开内容不谈,就以表现形式来说,洋 味较浓,民族化不足,有的诗句显得生涩和矫揉 造作,在韵式和韵的运用上也有不规整之处,诗 的技巧还不十分成熟。
于我而言,徐志摩作为一个满腹才情
的才子,即使没有鲁迅那样直面惨淡 人生的勇气,也不应该总是沉浸在自 己的世界里,说着一些像是只有女生 才能体会到的缱绻细语。作为一个男 人,他未免太过多情太过阴柔了,这 一点从他的个人生活和诗歌创作上, 可以很容易的感知到。
《续爱眉小札》之六十六:小曼,雪花一直在等 待冬天,即便一冬无雪,雪花依旧是雪花。我的 爱情,一直在等待你,纵然你从未来过,我对你 的爱情依旧是爱情。
• 我认为徐志摩只能算是一个大众诗人,因为他
的作品可以满足中国公众对于美的追求,是所谓 的优美动人。但我觉得徐志摩几乎没有弄懂什么 是真正的美,什么是真正的艺术,而只是顾影自 怜的、酸不溜秋的抒点小情发点牢骚而已。沈浩 波先生曾在《十诗人批判书》里撰写:才子这种 动物,实在是不值一提,自恃有点才华,四处炫 耀,故弄玄虚而已……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小文人 习气,对名士和才子而言,什么“优美”、“圣 洁”和“知识”等的尊崇是属于文化的痼疾……
徐志摩情史
因为家庭原因,徐志摩张幼仪结为夫 妻,后来因为追求林徽因抛弃怀孕的张 幼仪离婚,林徽因和他再别康桥,没有 选择他而选择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
后来又爱上朋友之妻陆小曼,并与陆 小曼结婚。
最后,徐志摩为了听一场林徽因的讲 座,在飞机上遇难。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终生未再嫁。
在短暂的三十余年生命中,徐志摩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 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其中如《再别康 桥》《偶然》等是现代诗的经典之作,备受人们喜爱。
——季羡林
爱情
• 爱情在徐志摩的人生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 位. 徐志摩曾讲过, " 爱情和婚姻是人生中唯 一的要事". 没有爱情, 徐志摩根本不会成为 诗人, 更不用说驰名中外, 流芳百世. 志摩曾 说过, 在他人生的前二十年里, 诗歌与他无 缘.
爱情
• 知名人士的风流韵事才更显得他们情趣盎 然,徐志摩就是这么一位风流才子。他徘 徊康桥,在雾都爱上林徽因,怀想了一生 爱了一生甚至为她而死:他不顾世俗坚守 爱情,与陆小曼缠绵缱绻,做了一个好丈 夫,恋她爱她照顾她,不离不弃。徐志摩 就是这样至情至性的人,爱就深爱爱上一 生,哪怕爱入骨血无法放下,也可以重拾 矮人的机会与勇气,再次燃烧自己的全部 。恣意肆意,美丽热烈。
永远守住我的魂灵。
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诗
《续爱眉小札》之七十:小曼,倘若世间无路可 让我走向你,我便开凿一条通向你的河流,尔后 溯流而上,纵使搁浅在沙滩,亦无惧,因为来年 的春汛依旧会将我带到你的身旁。
《续爱眉小札》之六十九:小曼,爱情是让人酣 然入睡或者不能寝寐的黑夜,而非双人床。世间 ,很多恋人都沉睡在床上,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沉 睡在无垠的夜色中。
• 这西湖是太难了,气味先就不堪。再说沿湖的去处,本来 顶清淡宜人的一个地方是平湖秋月,那一方平台,几棵杨
柳,几折回廊,在秋月清澈的凉夜去坐着看湖确是别有风
味,更好在去的人绝少,你夜间去总可以独占,唤起看守
的人来泡一碗清茶,冲一杯藕粉,和几个朋友闲谈着消磨 他半夜,真是清福。

我三年前一次去有琴友有笛师,躺平在杨树底下看揉
碎的月光,听水面上翻响的幽乐,那逸趣真不易。西湖的
俗化真是一日千里,我每回去总添一度伤心:雷峰也羞跑
了,断桥折成了汽车桥,哈得在湖心里造房子,某家大少
爷的汽油船在三尺的柔波里兴风作浪,工厂的烟替代了出
岫的霞,大世界以及什么舞台的锣鼓充当了湖上的啼莺,
西湖,西湖,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 徐志摩是才气斐然 • 并非凭借风流韵事而名声鹊起 • 文字闵秀,轻灵,语言自然流利 • 感情炽烈真实 • 这种文字是可以代代相传的。
作为诗人,徐志摩无疑是才华横溢,激情飞扬,独树 一帜的作文风格,值得人们推崇。
作为文人,徐志摩的做事风格令人不齿。游学欧洲时 ,原配夫人大家闺秀张幼仪陪读在侧,两人已育有子女。 可是在伦敦,徐志摩一见到林徽因,就情不由己坠入爱河 之中,疯狂地追求林徽因,并且迫不及待地与张幼仪离婚 ,最后追林未果。回国后,与陆小曼夫妇相交,陆的前夫 是当时军队中的高级将领,到南方处理军务时,将陆小曼 托付给徐志摩照看,没想到这一托付,就将夫人托到徐的 怀里,最终反倒成了徐的妻子。徐志摩与陆小曼这样的爱 情故事或许有可歌可泣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可悲。徐志摩 违背了做朋友的基本原则:朋友妻不可欺,也违背了中国 人做人的传统道德。
中国的文化人不缺正气凛然之人,德才兼备如闻一多、 朱自清等是道德高尚的代表。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是率性之人,不缺才 华与激情,缺的是理性与道德,由此成为文人无德的范例 ,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其悲剧性的结局。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上海,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是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 仍然》
你舒伸得像一湖水向着晴空里, 白云,又像是一流冷涧,澄清,
许我循着林岸穷究你的泉源: 我却仍然抱着百般的疑心, 对你的每一个映影! 你展开像个千瓣的花朵!
鲜妍是你的每一瓣,更有芳沁, 那温存袭人的花气,伴着晚凉: 我说花儿,这正是春的捉弄人,
来偷取人们的痴情! 你又学叶叶的书篇随风吹展, 揭示你的每一个深思;每一角心境, 你的眼睛望着,我不断的在说话: 我却仍然没有回答,一片的沉静
•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 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 》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可
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
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 名的一篇。
徐志摩的散文
• 《我所知道的康桥》 • 《秋》《 海滩上种花》《 天目山中笔记 》 • 《落叶》《 翡冷翠山居闲话》 • 《我的彼得》《我的祖母之死》 • 《 山中来函 一封信》《 丑西湖 》 • 《一个行乞的诗人》《丑西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