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工艺(自己总结)

合集下载

半导体制造工艺范文

半导体制造工艺范文

半导体制造工艺范文1.晶圆制备:晶圆是制造半导体器件的基础。

可通过切割单晶硅棒或者熔融硅制备。

制备好的晶圆表面需要经过化学机械抛光,使其表面光滑。

2.掩膜制备:掩膜是指将特定模式转移到晶圆表面的层。

通过光刻技术,在掩膜层上照射紫外线光束,使其形成特定模式。

常用掩膜材料有光刻胶。

3.刻蚀:刻蚀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式去除掩膜层以外的材料,形成所需的结构。

常用的刻蚀方法有湿刻蚀和干刻蚀。

湿刻蚀使用化学溶液去除非掩膜区域的材料,干刻蚀则使用离子轰击或者等离子体气体去除材料。

4.离子注入:离子注入是指向掺杂原子加速并注入到晶圆内部,改变其电学性质。

通过掩膜层上开口处的掺杂窗口进行注入,常用的离子有硼、磷等。

5.扩散:扩散是将注入到晶圆内的掺杂原子在高温下扩散扩展,形成特定的杂质浓度分布。

扩散可以使半导体材料的电学性能得到改善。

通常在氮气或者氢气气氛中进行。

6.金属沉积:金属沉积是将金属材料沉积在晶圆表面,用于电极、导线等器件的制作。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者物理气相沉积等方法进行。

7.封装:封装是将制造好的芯片装配到封装材料中,制作成可使用的半导体器件。

常用的封装方法有芯片焊接在载体上并用封装材料覆盖,然后进行焊接。

此外,半导体制造工艺还包括成品测试和质量控制等环节。

成品测试是指对制造好的半导体器件进行功能性、电学性能等方面的测试,以验证其质量和性能是否达到要求。

质量控制是指在制造过程中对各个步骤进行监控和调整,以确保最终的产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总结而言,半导体制造工艺是一个复杂严谨的过程,需要精确的控制和高精度的设备支持。

只有通过严格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才能制备出性能稳定可靠的半导体器件。

这些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计算机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半导体的生产工艺流程

半导体的生产工艺流程

半导体的生产工艺流程1.晶圆制备:晶圆制备是半导体生产的第一步,通常从硅片开始。

首先,取一块纯度高达99.9999%的单晶硅,然后经过脱氧、精炼、单晶生长和棒状晶圆切割等步骤,制备出硅片。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获得高纯度、无杂质的单晶硅片。

2.晶圆加工:晶圆加工是将硅片加工成具有特定电子器件的过程。

首先,通过化学机械抛光(CMP)去除硅片上的表面缺陷。

然后,利用光刻技术将特定图案投射到硅片上,并使用光刻胶保护未被刻蚀的区域。

接下来,使用等离子刻蚀技术去除未被保护的硅片区域。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在硅片上形成特定的电子器件结构。

3.器件制造:器件制造是将晶圆上的电子器件形成完整的制造流程。

首先,通过高温扩散或离子注入方法向硅片中掺杂特定的杂质,以形成PN结。

然后,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硅片表面沉积氧化层,形成绝缘层。

接下来,使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沉积金属薄膜,形成电压、电流等电子元件。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在硅片上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器件。

4.封装测试:封装测试是将器件封装成实际可使用的电子产品。

首先,将器件倒装到封装盒中,并连接到封装基板上。

然后,通过线缆或焊接技术将封装基板连接到主板或其他电路板上。

接下来,进行电极焊接、塑料封装封装,形成具有特定外形尺寸和保护功能的半导体芯片。

最后,对封装好的半导体芯片进行功能性测试和质量检查,以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半导体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晶圆制备、晶圆加工、器件制造和封装测试几个主要步骤。

这些步骤的有机组合使得我们能够生产出高性能、高效能的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和信息技术领域。

半导体七大核心工艺步骤

半导体七大核心工艺步骤

半导体七大核心工艺步骤
半导体技术是现代电子行业的关键领域之一,它在各种电子设
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智能手机到计算机,再到太阳能电池和医
疗设备。

半导体制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许多关键的工艺步骤,下面我们来看看半导体制造的七大核心工艺步骤。

1. 晶圆生长,半导体芯片的制造过程始于晶圆生长。

晶圆是由
硅或其他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圆形片,它是制造芯片的基础。

晶圆生
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在高温下将半导体材料结晶成晶圆。

2. 晶圆切割,晶圆切割是将大型晶圆切割成小尺寸的芯片的过程。

这些芯片将成为最终的半导体器件。

3. 清洗和清理,在制造过程中,晶圆和芯片需要经过多次清洗
和清理,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4. 掺杂,在这一步骤中,半导体芯片的表面会被注入少量的杂质,以改变其电学性质。

这个过程被称为掺杂,它使得半导体材料
能够导电。

5. 氧化,氧化是将半导体材料暴露在氧气环境中,形成氧化层,以改变其电学性质。

这个过程在芯片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

6. 沉积,沉积是将一层薄膜材料沉积在晶圆表面的过程,用于
制造电路中的绝缘层、金属线路等。

7. 图案形成,最后一个关键步骤是图案形成,通过光刻技术将
电路图案转移到芯片表面,形成最终的电路结构。

这些七大核心工艺步骤构成了半导体制造的基础,它们需要高
度的精确度和复杂的设备来完成。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半导体制
造工艺也在不断进化,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半导体工艺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结模板范文

半导体工艺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结模板范文

半导体工艺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结模板范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半导体工艺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结模板范文篇1时间流逝,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经来到一年多时间了,期间先后在两个项目工作、学习,现阶段正在海南液氢项目,在项目部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也收获很多,天天虽然忙碌但是感觉很充实,现在工作经验还是很欠缺,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我一定努力学习,踏实工作。

作为一名技术员,首先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

与此同时,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自身很好的为自己定位。

争取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积极主动的学习各种有关质检方面的规定性文件和要求,并经常请教同行业的前辈和同事。

工作中我时刻牢记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将理论与实际的工作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在工作中不断地改变自我,适时地对自己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在这近一年多工作经历使得我在付出汗水的同时,获得了收获,在以前的实践工作当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有机融合,使自己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以下是我在这段时间施工中的体会:1、认真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工程概况,有备而战;要做好每项工作,都必须在工作之前对这项工作进行全面了解,这样才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对于土建施工,也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熟悉图纸,了解工程概况。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不了解工程情况,盲目工作,等于赤手空拳去打仗。

要顺利开展工作,必须有备而战。

施工前的准备:熟悉施工图纸---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相关技术资料---工程质量要求等。

其次要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技术措施,弄清完成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最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了解,熟悉施工图纸,只是对工程的纸上了解,要清楚、全面了解工程,掌握工程概况,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了解。

认真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管理,落实施工方法,更好地完善工作。

半导体八大工艺顺序

半导体八大工艺顺序

半导体八大工艺顺序半导体八大工艺顺序,是指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八个主要工艺步骤。

这些工艺步骤包括晶圆清洗、光刻、沉积、刻蚀、扩散、离子注入、退火和包封。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工艺步骤的顺序及其作用。

1. 晶圆清洗晶圆清洗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第一步。

在这一步骤中,晶圆将被放入化学溶液中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

这样可以确保后续工艺步骤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提高器件的质量和性能。

2. 光刻光刻是半导体制造中的关键工艺步骤之一。

在这一步骤中,将使用光刻胶覆盖在晶圆表面上,并通过光刻机将图形投射到光刻胶上。

然后,利用化学溶液将未曝光的光刻胶去除,从而形成所需的图形。

3. 沉积沉积是指在晶圆表面上沉积一层薄膜的工艺步骤。

这一层薄膜可以用于改变晶圆表面的性质,增加其导电性或绝缘性。

常用的沉积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和物理气相沉积。

4. 刻蚀刻蚀是将多余的材料从晶圆表面去除的工艺步骤。

在这一步骤中,利用化学溶液或等离子刻蚀机将不需要的材料去除,从而形成所需的图形和结构。

5. 扩散扩散是将杂质或掺杂物diffused 到晶圆中的工艺步骤。

这一步骤可以改变晶圆的电学性质,并形成PN 结等器件结构。

常用的扩散方法包括固体扩散和液相扩散。

6. 离子注入离子注入是将离子注入到晶圆中的工艺步骤。

这可以改变晶圆的导电性和掺杂浓度,从而形成电子器件的结构。

离子注入通常在扩散之前进行。

7. 退火退火是将晶圆加热至一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的工艺步骤。

这可以帮助晶圆中的杂质扩散和掺杂物活化,从而提高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8. 包封包封是将晶圆封装在外部保护材料中的工艺步骤。

这可以保护晶圆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方便晶圆的安装和使用。

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八大工艺顺序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

每个工艺步骤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严格按照顺序进行,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半导体器件。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半导体制造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半导体工艺心得体会大全(14篇)

半导体工艺心得体会大全(14篇)

半导体工艺心得体会大全(14篇)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它可以让我们更加从容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心得体会范文1:通过这次工作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迎接挑战,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半导体封装心得体会近年来,随着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与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半导体封装技术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电子产品产业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半导体封装对于保护芯片、提高芯片性能、延长芯片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半导体封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封装步骤的重要性、封装技术的复杂性,并从中积累了诸多心得体会。

二、封装步骤的重要性。

半导体封装工作是半导体芯片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它包括集成电路封装、电子产品封装、引出端封装等多个环节。

相比于芯片的研发和生产,封装过程直接与用户接触,它将芯片良好地包装在外部环境与用户之外,并能保护其正常使用。

半导体芯片在封装过程中不仅需要保护,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以保证芯片的性能。

因此,封装步骤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仅有良好的封装才能确保芯片正常工作。

三、封装技术的复杂性。

半导体封装工作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具有较高的难度和复杂度。

首先,封装技术要求工作者在封装过程中具备精细的操作技巧和高度的专业素养。

半导体芯片封装中的微细焊点、线芯制造等步骤需要工作者具备极高的耐心和细致的操作能力。

此外,封装过程中的焊接、粘接技术也要求工作者熟悉多种封装材料和工艺,准确掌握封装温度、封装压力等关键参数,以确保封装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半导体封装工作中的实践中,我深刻领悟到了细致入微、做好每一个细节的重要性。

在封装工作中,我们需要多次反复验证每一个封装步骤和操作流程,确保封装质量和工艺参数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因为一旦出现操作失误,可能会导致芯片严重损坏或封装失败。

此外,与团队的良好合作也是封装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从来都是密切合作、互相协调,确保每一台封装设备都能正常运行,每一个封装工序都得到妥善的处理。

半导体技术年度总结(3篇)

半导体技术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从技术突破到市场变革,从国际合作到竞争加剧,半导体技术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2023年半导体技术领域的重大事件、创新成果和市场动态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幅2023年半导体技术的全景图。

二、技术创新与突破1. 芯片制造工艺- 3nm工艺:台积电宣布成功生产3nm芯片,成为全球首个实现3nm工艺量产的半导体公司。

该工艺采用GAA(栅极全环绕)晶体管技术,大幅提升芯片性能和能效。

- 2nm工艺:三星宣布2025年量产2nm芯片,继续推动半导体工艺创新。

该工艺采用先进的后端供电网络技术和MBCFET架构,进一步提升性能和能效。

2. 芯片设计- Chiplet技术:Chiplet技术成为芯片设计领域的新宠,通过将芯片分割成多个小芯片(Chiplet),实现灵活的设计和快速迭代。

- AI芯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芯片需求旺盛。

多家企业推出高性能AI芯片,如华为的昇腾系列、英伟达的A100等。

3. 新材料与器件- 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功率器件、射频器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新型存储器:新型存储器如存储类内存(ReRAM)、铁电存储器(FeRAM)等逐渐走向市场,有望替代传统的闪存和DRAM。

三、市场动态1. 全球半导体市场: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5143亿美元,同比增长9.8%。

其中,中国市场占比达到32.2%,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

2. 中国半导体产业:中国政府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2023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增加值达到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4%。

3. 并购与投资:全球半导体行业并购活动频繁,如英特尔收购Mobileye、英伟达收购Arm等。

同时,多家半导体企业获得巨额投资,如高通、台积电等。

四、国际合作与竞争1. 国际合作:全球半导体产业合作日益紧密,如台积电与三星、英特尔与Arm等企业之间的合作。

半导体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

半导体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

半导体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半导体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作为一名半导体工艺技术员,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知识。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回顾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成果,并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展望。

作为半导体工艺技术员,我主要负责半导体器件的制造和工艺控制。

在工作中,我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器件加工,并确保工艺参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我负责统计和分析工艺数据,提出改进措施,以优化工艺流程和提高器件的质量和产量。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完成了许多重要的工作任务。

首先,我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解决生产线上的问题。

我参与了生产过程中的工艺优化与改进,在降低器件故障率、提高产能方面做出了贡献。

同时,我也参与了新工艺的开发和验证,积极探索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为公司的技术升级提供了支持。

其次,我在工艺数据统计和分析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通过对大量的工艺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我发现了一些潜在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这些分析结果对于生产线的优化和质量管理非常有帮助。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了培训和学习。

我参加了相关的培训课程,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技术交流和研讨会,与同行共同探讨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趋势。

这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仅扩展了我的专业知识,也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工作中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与团队成员和其他部门的沟通中,我有时会由于表达不清晰或理解不准确而导致问题的出现。

因此,我计划在未来注重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以更好地与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其次,我认识到自己在技术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

半导体行业发展迅速,新材料和新工艺层出不穷。

作为一名半导体工艺技术员,我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最新的技术和趋势,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因此,我计划在未来参加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是想多了解下工艺,因为自己不是学这个的,要补课啊 ....
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
1.PAD oxide :SiO2在LOCOS 和STI 形成时都被用来当作nitride 的衬垫层,如果没有这个SiO2衬垫层作为缓冲之用,LPCVD nitride 的高张力会导致wafer 产生裂缝甚至破裂,同时也作为NITRIDE ETCH 时的STOP LAYER
2.SAC oxide :Sacrificial Oxide 在gate oxidation 之前移除wafer 表面的损伤和缺陷,有助于产生一个零缺陷的wafer 表面以生成高品质的gate oxide;经过HDP 后Pad Oxide 结构已经被破坏了,可能无法阻挡后面Implant 的离子。

所以生长一层Sac Oxide ,作为在后面Implant 时对Device 的保护。

3.BPSG 含硼及磷的硅化物 BPSG 乃介于Poly 之上、Metal 之下,可做为上下两层绝缘之用,加硼、磷主要目的在使回流后的Step 较平缓,以防止Metal line 溅镀上去后,造成断线
4.ONO (OXIDE NITRIDE OXIDE ) 氧化层-氮化层-氧化层 半导体组件,常以ONO 三层结构做为介电质(类似电容器),以储存电荷,使得资料得以在此存取。

在此氧化层 - 氮化层 – 氧化层三层结构,其中氧化层与基晶的结合较氮化层好,而氮化层居中,则可阻挡缺陷(如pinhole )的延展,故此三层结构可互补所缺.
5.space Oxide RIE Etch:猜想应当是氧化物隔离的反应离子刻蚀(RIE-Reactive Ion Etch )
反应离子刻蚀是以物理溅射为主并兼有化学反应的过程。

通过物理溅射实现纵向刻蚀,同时应用化学反应来达到所要求的选择比,从而很好地控制了保真度。

刻蚀气体(主要是F 基和CL 基的气体)在高频电场(频率通常为13.56MHz )作用下产生辉光放电,使气体分子或原子发生电离,形成“等离子体”(Plasma )。

在等离子体中,包含有正离子(Ion+)、负离子(Ion-)、游离基(Radical )和自由电子(e )。

游离基在化学上是很活波的,它与被刻蚀的材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能够由气流带走的挥发性化合物,从而实现化学刻蚀。

6:IMD Inter-Metal-Dielectric 金属绝缘层...(汗...........)
7:SOG spin-on glass 旋涂玻璃用于平坦化.SOD 是 SPIN-ON DOPANTS?自旋转掺杂剂?,具体作用不甚清楚了....
至于N-DEPL 我怀疑是否是N 耗尽区的意思,但是不是很清楚CMOS 工艺中是如何实现这样的一个层次的,它是环绕DIFF 区域的一个可选层.莫非是反型的隔离?
外延:
外延生长之所以重要,在于外延层中的杂质浓度可以方便的通过控制反应气流中的杂质含量加以调节,而不依赖于衬底中的杂质种类与掺杂水平。

外延技术可用于解决高频功率器件的击穿电压与集电极串联电阻对集电极电阻率持相反要求的矛盾;掺杂较少的外延层保证了较高的击穿电压,高掺杂的衬底则可以大大降低集电极的串联电阻
CVD 需要高温,反应过程为
()+气体4SiCl ()气体22H ()()↑+⇔气体固体HCl Si 4①,同时存在一竞争反应()()()气体固体气体242SiCl Si SiCl ⇔+,②因此若四氯化硅的浓度太高,则硅
反而会被侵蚀而非生长。

硅通常是在低浓度区域生长。

①式的反应是可逆的,如果进入反应炉的载气中含有氯化氢,将会有去处或侵蚀的情况发生。

实际上,此侵蚀动作可用来在外延生长前先清洁硅晶片表面,去处其表面的氧化物和其他杂质。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外延(MOCVD ),一般使用在较低温度下即可成为气态的Ⅲ族元素有机化合物和Ⅴ族元素氢化物来反应,所以不需要高温。

只需要在衬底附近存在高温区使得几种反应物能够在衬底附近发生化学沉积即可,炉体其他部分不需要高温。

如:()()()()()气固气气43333CH GaAs CH Ga AsH +⇔+。

分子束外延生长MBE :MBE 生长厚度具有原子级精度,可以非常精确地控制外延材料的组分和掺杂浓度,生长温度较低。

超晶格和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等可用此法实现。

刻蚀:
干法刻蚀是以等离子体进行薄膜刻蚀的技术。

一般是借助等离子体中产生的粒子轰击刻蚀区,是各向异性的刻蚀技术。

通常氮化硅、多晶硅、金属以及合金材料采用干法刻蚀技术。

湿法刻蚀是将被刻蚀材料浸泡在腐蚀液内进行腐蚀的技术,是各项同性的刻蚀方法,利用化学反应过程去除待刻蚀区域的薄膜材料,通常氧化硅采用湿法刻蚀技术,有时金属铝也采用湿法刻蚀技术。

掺杂:热扩散法掺杂和离子注入法掺杂。

热扩散通常分两个步骤进行;预沉积和推进。

预沉积是在表面形成一层较薄但具有较高浓度的杂质层,是一种恒定表面源的扩散过程。

推进是利用预沉积形成的表面杂质层做杂质源。

在高温下将这层杂质向硅晶体内推进的过程,是限定表面源扩散过程,通常推进的时间较长,
离子注入掺杂也分为两个步骤:离子注入和退火再分布。

在离子注入中,电离的杂质离子经静电场加速打到晶圆表面,通过测量离子电流可严格控制剂量,而通过控制静电场可以控制杂质离子的穿透深度。

通常离子注入的深度较浅且浓度较大,必须是他们重新分布,同时由于高能粒子的撞击,导致硅结构的晶格发生损伤,所以要进行退火处理,通常在退火炉中进行。

离子注入的优点:
⑴ 注入的离子是通过磁质量分析器选取出来的,被选取的离子纯度高,能量单一,从而保证了掺杂纯度不受杂质源纯度的影响。

⑵ 注入剂量范围宽,每平方厘米注入的离子数目从171110~10都能够通过离子注入实现。

并且同一平面内的杂质均匀度可保证在%1±的精度,保证了同一平面上的电学性质的优异性。

⑶ 离子注入时,衬底一般保持在室温或低于400摄氏度。

因此,像二氧化硅、氮化硅、铝和光刻胶等都可以用来作为选择掺杂的掩膜。

同时,温度较低,可以避免高温扩散所引起的热缺陷。

另外,由于注入的直进性,注入杂质是按掩膜的图形近于垂直入射,这样的掺杂方法,横向效应比热扩散小的多。

⑷ 离子注入是一个非平衡过程,不受杂质在衬底材料中溶解度的限制,原则上对各种元素均可掺杂。

⑸ 化合物半导体在高温处理时,组分可能发生变化,采用离子注入时基本不存在这种问题。

离子注入的缺点:① 杂质离子对半导体晶格有损伤这些损伤在某些场合是无法完全消除的;② 难以得到很浅和很深的注入分布;③ 对高剂量的注入,产率要受到限制;④ 离子注入的设备相当昂贵。

绝缘层的形成;
在所有的硅工艺中,由于硼 磷 砷等杂质在二氧化硅中的扩散系数远远小于在硅中的扩散系数,同时二氧化硅是非常好的绝缘体且耐击穿能力非常强,因此利用硅的氧化技术可得到即可用作阻止离子注入及
热扩散的掩膜,又可被广泛制作绝缘层的二氧化硅。

人们已经研究出多种用于形成氧化层的技术,如热氧化、湿法阳极氧化、气相技术、等离子阳极氧化等。

当要求氧化硅和硅的界面要有低的电荷密度时,热氧化是一种完善的技术。

热氧化制作氧化硅:
()()固

2
2
SiO
O
Si→
+
干法氧化生成的氧化硅具有结构致密、干燥、均匀
性和重复性好、掩膜能力强、与光刻胶粘附性好等优点,而且是一种很理想的钝化膜和字对准掩膜。

但是干法氧化的生长速率慢,经常使用干湿法相结合的方法。

湿法氧化:
()↑
+

+
2
2
2
2
2H
SiO
O
H
Si固
当氧化层要放在金属膜的上面时,CVD技术是唯一适用的。

常用的有常压CVD(APCVD)低压CVD(LPCVD)和PECVD。

隔离方法:局部氧化隔离LOCOS和浅沟槽隔离STI(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局部氧化隔离:氧在氮化硅中的扩散非常缓慢,当硅表面有一层氮化硅时,其覆盖部分的硅表面将很难生成氧化物。

此外,氮本身氧化过程也非常缓慢。

由于氮化硅薄膜直接沉积在硅晶体表面时在界面处会存在非常高的张应力,因此,在实际氧化隔离操作时预先在硅表面沉积一层用来缓解硅衬底和氮化硅之间张应力的二氧化硅缓冲层,然后再沉积氮化硅。

衬底中参杂浓度越高,就是说:衬底中加入了更多的P型原子,造成了更严重的晶格畸变;当往衬底中再加入N型原子时就是扩散,扩散的机理是因为浓度高的地方的晶格畸变大于浓度低的地方,材料整体上是往能量最低的方向发展,原子(其实是电子在前,离子在后)才会往浓度低的地方前进,而衬底的晶格畸变越大,原子就会难于扩散,所以,如果衬底中本身的晶格畸变月大,N型扩散率就会越小
即:P型衬底的掺杂浓度越高跟N型的扩散速率越低,具体关系肯定不是线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