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合集下载

使至塞上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使至塞上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使至塞上中考复习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题1. 请简述王之涣的《使至塞上》一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光。

2. 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王之涣在《使至塞上》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文学常识题4. 王之涣是哪个朝代的诗人?5. 《使至塞上》这首诗收录于哪部诗集?6. 王之涣的诗作有哪些特点?三、阅读理解题7. 请分析《使至塞上》一诗的意境。

8. 诗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 王之涣在这首诗中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四、默写题10. 请默写王之涣的《使至塞上》全诗。

五、开放性问题11. 你认为《使至塞上》一诗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体现王之涣的边塞诗风格?12. 王之涣的《使至塞上》与其它边塞诗相比,有何独特之处?答案:一、诗歌鉴赏题1. 《使至塞上》一诗描绘了边塞辽阔的自然风光,黄河远上,白云缭绕,孤城高耸,山势险峻,展现了边塞的壮美与荒凉。

2. 运用了夸张和对仗的修辞手法,通过“远上”和“万仞”的夸张,以及“黄河”与“白云”、“孤城”与“万山”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音韵美和画面感。

3. 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以及对边塞将士艰苦生活的同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二、文学常识题4. 王之涣是唐朝的诗人。

5. 《使至塞上》收录于《全唐诗》。

6. 王之涣的诗作以边塞诗著称,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

三、阅读理解题7. 《使至塞上》的意境辽阔而深远,诗人通过黄河、白云、孤城、万山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边塞特有的苍凉与壮美。

8. 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他们远离家乡,戍守边关,却无法享受到春天的温暖,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将士们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

9. 王之涣通过黄河、白云、孤城、万山等景物的描写,以及羌笛、春风等细节的点缀,抒发了自己对边塞风光的赞美和对将士们的同情。

四、默写题10. 使至塞上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中考语文必备古诗词专题:《使至塞上》原文、赏析与阅读训练

中考语文必备古诗词专题:《使至塞上》原文、赏析与阅读训练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Yān)然。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

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

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所往之处是:“属国过居延。

”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①《使至塞上》中,作者以“蓬”“雁”自比,表达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的句子是“,”。

精品 《使至塞上》赏析题及答案

精品 《使至塞上》赏析题及答案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理解选择:1. 【2012年江苏省徐州市】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2.【2012年广西南宁市】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4.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5.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部编八上《使至塞上》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8题)

部编八上《使至塞上》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8题)

部编八上《使至塞上》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8题)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2.主旨、情感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所见风光,①表现了作者的身世沉浮之感、孤寂的情绪和思乡之愁;②表达了诗人的豁达胸襟和对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之情。

3.请简要说说这首诗的叙事、绘景与表达的情感。

答: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并把自己的孤寂悲凉之情巧妙融入景中,侧面表露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表达效果。

答: 运用比喻的修辞,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生动描绘出了塞外的荒凉萧瑟,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5.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表达效果。

答:示例一:借景抒情,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内心寂寞伤感的情感。

示例二:运用对比手法,将“归雁入胡天”与断蓬枯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征蓬”与“归雁”为对;“征蓬”喻诗人,是正比。

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

“出汉塞”与“入胡天”为对,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于凄凉中含有悲壮,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6.“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来抒发自己的命运飘零之感,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伤感和怨愤。

古诗《使至塞上》鉴赏练习及答案

古诗《使至塞上》鉴赏练习及答案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古诗《使至塞上》鉴赏练习及答案古诗《使至塞上》鉴赏练习及答案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的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①使:②征蓬:③胡天:④侯骑:3.近人王国维称颈联为"千古壮丽'的名句,请分析它好在哪里?答:4.(2023,广西玉林)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首联写出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

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访的孤独与无奈。

B、颔联借用比方,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

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

"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妙愿望的豪情斗志。

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

至此,并未交待"出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美的塞外风光图。

(以下是07年铜仁中考题)5.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6.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的"千古壮丽'。

答案: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 ①出访②飘飞的蓬草③指西北地区④担当侦察,通讯的骑兵第2页/共3页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3. 描绘了在边塞见到的秀丽壮阔的景象。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在整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诗歌内容补全下面的空格。

13.王维作完此诗后,希望友人称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

请简要分析王维希望友人称赞这一联的原因。

【答案】12.抑郁、苦闷赞叹、释然13.示例:诗人用几笔雄健粗放的线条,不仅勾勒出塞外沙漠上无边的壮丽景色,也有力地表达了对此景色的强烈赞叹,还将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色描绘之中,所以他希望友人称赞这一联。

【解析】12.本题考查情感分析。

结合“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可知本诗首联诗人写自己轻车简从出使遥远的边关,表达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与失意。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随风而去的“征蓬”和振翅北上的“归雁”,流露出自己被排挤的抑郁和远离家乡漂泊异地的苦闷。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由此,诗人看到大漠风光时的心情由孤独抑郁转为开阔豁达。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人从侧面反映了戍边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情绪由此高涨,赞叹将士们以身为国的热情,也将个人失意的情绪消散在雄浑的景象中。

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3.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河流,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使至塞上》中考试题集萃

《使至塞上》中考试题集萃

《使至塞上》中考试题集萃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得感情、2、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就是一幅美妙得图画。

请说说这幅画得美就是如何表现出来得。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

②美得具体表现:①图画得色彩美。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得“大漠”、浑黄得“长河"、白色得烽烟、红色得“落日”,雄浑寥廓得边塞风光如在眼前、3、从景物描写与表达得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您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得理解。

这两句诗写随风而去得“征蓬"与进入胡天得“归雁”,也就是远赴边塞得诗人自己得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得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得“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得激愤抑郁得感情4、用自己得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得“千古壮观"、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得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得落日。

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瞧到得塞外奇特壮丽得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得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得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她得劲拔与坚毅之美。

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得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另外,落日本来给人就是一种凄楚苍凉得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

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得景象,而且还把自己得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得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得那样,这就是“千古壮观"得名句1.【2012年江苏省徐州市】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得一项就是()A。

“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得幽微难言得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得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得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就是脍炙人口得千古名句C。

《使至塞上》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使至塞上》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使至塞上》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使至塞上》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思想内容】记叙了这次出使的经历,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当时西域领土的广大,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名句赏析】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

“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

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

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五年中考试题汇编】按要求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5.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2分)16.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耐人寻味,请从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2分)【答案】15.广阔无壤的大漠上,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黄河如带,一轮落日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显得又大又圆。

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征蓬”“归雁”自比,抒写了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表达了思乡的情怀,也透露了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湖北省鄂州市】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共5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2分)1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

(3分)【答案】9.(2分。

语言生动形象给2分,只是陈述诗句内容得1分)示例: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至塞上》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王维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思想内容】记叙了这次出使的经⅛7¾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 当时西域领土的广大,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名句赏析】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

“归雁”是北 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

表达内心的 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

在这广阔的背 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 一轮乂红乂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黃昏图! 【五年中考试题汇编】 按要求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 大漠孤烟直,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长河落日國。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5•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2 分) 16.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耐人寻味,请从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2分)【答案】15.广阔无壤的大漠上,烽火台上燃是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黄河如带,一轮 落日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显得又大又圆。

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征蓬皿归雁"自比,抒写了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表 达了思乡的情怀,也透露了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湖北省鄂州市】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共5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國。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 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2 分)1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

(3分)【答案】9. (2分。

语言生动形象给2分,只是陈述诗句内容得1分)示例: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

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

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赫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10.(3分。

修辞1分,赏析2分)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

含爺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湖北省黄石市】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4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岀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全诗通过“归雁Z大漠"“孤烟曲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壮丽。

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英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淸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13.有人说“归雁天以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分)【答案】12・B13.同意的理由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身处“胡天二二是作者出使边寒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京城.情境上如同“归雁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不同意的理由是认为此句是实写. 是作者所见。

当然两个方面兼顾也可以。

【湖南省益阳市】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Io-Il题。

(9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岀使的目的。

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尾联写作者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11.《而庵说寓诗》评价本诗时说大漠''长河'联,独绝千古。

”请仔细品读颈联,完成下而的题目。

(6分)⑴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该联的画而。

(2分)⑵请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其''独特"之处。

(4分)【答案】10. D11.⑴示例: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千里,一轮红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

(每句1分,翻译诗句只记1分)⑵赏析语言:“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邑壮词、温暖的特点。

(赏析关键词"直”和“圆”, 各1分)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奇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

(1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負葆说明。

(2分) 2•颈联中的“直J “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参考答案】1・(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岀这是一首边塞诗。

2・(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 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乂苍茫的感觉(1分)。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1分)(意思对即可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气“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乂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答案】1,B2.D〒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⅛M⅛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岀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答案】D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就狱。

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乂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岀自己被排挤岀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岀使路途之远。

【答案】(3分•、)B (“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人睹物生情,把自己比作“…”和“",流露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幽微难言的情感。

(2分)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前线情况, 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答案】1. (2分)征蓬(1分)归雁(1分)2∙(3 分)B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表明作者轻车简从奉命出使扬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O (1分)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B.颔联既言事乂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Q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答案】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 B对下冠咅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写诗人自己轻车简从,要到西北边塞的居延慰问将士。

B-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诗人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 充分表达了这次出使边塞时愉悦和舒畅的心情。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刻画了雄辉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苏轼对王维的评价一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 “都护在燕然”中的“燕然”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燕然”,同指燕然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刻石记功。

【答案】B (2 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