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卫生部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op(2010版)解读

合集下载

03血液净化感染控制的标准操作规程

03血液净化感染控制的标准操作规程

卫生部2010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全国培训中华医学会中华肾脏病学会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操作规程主要内容⏹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血透中心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因素⏹卫生部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操作规程血源性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Delta 病毒性肝炎梅毒HIV呼吸道传播性疾病结核细菌感染性疾病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菌血症/败血症导管相关透析用水和复用相关抗生素抵抗微生物感染MARS/VRE/GISA维持性血透(MHD)患者常见感染性疾病MHD患者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血液透析需要血管通路,需要频繁与血接触⏹同一环境中有多个病人接受治疗⏹病人的免疫力降低,易感性增加⏹反复住院或较多的外科操作增加了院内感染WHO:全球3.5亿人患慢乙肝,60万人死于本病,中国是乙肝的高发区10-12%(>8%)全球乙肝感染流行病学维持性血透患者肝炎流行病学⏹Marmion BP 报道:70年代初,爱丁堡和苏格兰血透中心肝炎爆发流行导致24%病人及31%医务人员死亡, 应用现代技术检测当时血清, 发现是乙肝和丙肝的双重感染.(Marmion BP, Infect Dis 4:619-637,1982)⏹1994年美国CDC报道:5个中心在两月内分别有70%(14/20), 5.3%(7/131), 9.5%(4/42), 14%(11/77),0.7%(2/303)发生急性乙型肝炎.调查发现第一个中心爆发前3月,一阳性病人从院外转入,该中心疏于筛查,也未隔离病人(JAMA. 1996 May 8 )美国血透中心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年代发病率患病率发展中国家血透患者乙肝患病率国家HBsAg(+)泰国 6.5%巴西10%土耳其13.3%印度9.3%摩尔达维亚17%Romania21.8%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the dialysis patient. Fabrizi F, Messa P, Martin P.Semin Dial. 2008 Sep-Oct;21(5):440-6. Epub 2008 Apr 3. Review.全球丙肝感染流行病学WHO2004年估计全球丙型肝炎的平均患病率为2.2% 1.3亿人感染不同地区患病率有差异,中国患病率3.2%.MHD患者有更高的丙肝患病率国家HCV+患病率检测年代巴西17%2002-2005比利时7%2000法国15%1997-2001德国7%1996-1997印度12-42%2001伊郎9%2004意大利22%1997-2001日本20%1997-2001新西兰5%1992波兰42%1992沙特阿拉伯68%1994南非21%1994西班牙22%1997-2001泰国20%1994荷兰3% 1997突尼斯20%2001-2003美国14%1997-2001英国3%1997-2001中国MHD患者病毒性肝炎患病情况报道作者报道时间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姜宗培19991248于笑难200243.942.6王强200222.9420.44王丽200322.641.5齐俊英200377.55 37.2王朝辉200427.152.6郑小玲200564.733.5冯婉娜200113.640.5冯婉娜200214.838.8冯婉娜200311.130.6冯婉娜200410.521.6细菌感染( 美国CDC,2001 )⏹血透病人年死亡率23%,细菌感染为第二常见原因(15%), 所有死亡中败血症占10.9%⏹菌血症:每病人月的发生0.63-1.7%⏹血管通路感染:每病人月1.3-7.2%法国27个中心调查,感染病人中1/3的原因与血管通路有关.细菌感染细菌感染病原体外源性:从污染透析用水或医疗设备中获得.外源性感染可引起爆发流行,多数情况不适当的透析器复用(透析用水污染,消毒剂浓度不够)-1995年-1997年4次爆发流行是由于污水管与透析机连接致透析机器污染细菌感染污染的药瓶是潜在的感染源•内源性感染:细菌先定殖然后引起感染,定殖细菌通过工作人员手传播给另外病人.•定殖细菌少感染发生少•避免细菌定殖措施:无菌技术手卫生1999年爆发沙雷氏菌感染,因反复抽取同一安瓶中的促红素注射给不同的病人,甚至收集不同安瓶中残余药液给病人注射为什么病毒性肝炎会在血透室传播?⏹慢性乙肝丙肝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乙肝丙肝传播途径:通过皮肤(穿刺)和粘膜接触传染性的血液或体液⏹乙肝病毒在体外相对稳定,室温下存活7天.透析室止血钳,剪刀,透析器固定器等物体表面,透析室门把存在HBsAg.⏹丙肝病毒常温下能存活16小时,有人在透析护士手上检测到丙肝病毒⏹通过直/间接接触污染的仪器,设备,医疗物品表面和工作人员手导致病原体在病人和病人,病人和医护人员间传播.⏹机器及其相关设备\工作人员手是血源性传染性疾病或病原菌在病人之间传播的重要载体.未严格实施基本的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控制措施⏹医务人员未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工作人员同时照顾HBV及HCV阳性和阴性的病人⏹透析治疗区或半污染区准备注射药品或医疗用品.⏹同一治疗车在透析室内准备,转运和分发治疗物品⏹治疗车混装清洁物品和血迹污染物品.⏹物件表面,仪器设备使用后未常规消毒.⏹环境,物体,仪器有血迹污染未及时清洁消毒.⏹同一配制药品反复抽取供多人使用,或同一针管抽取药后供多人注射(肝素).⏹收集残余药品于一安瓶再注射给病人.⏹两班间使用污物桶未及时更换,清洗,消毒.⏹以上危险因素聚集于同一时间,可导致血源性感染的爆发(27%HCV)血透患者乙肝感染的危险因素乙肝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血透室有乙肝阳性病人:透析室有>1个的乙肝病人即可成为传染源.⏹未隔离乙肝阳性病人:未实施阳性病人分区分机透析.⏹乙肝疫苗接种率小于50%血透患者丙肝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控制措失败可能发生丙肝爆发流行⏹感染控制措失败⏹输血次数和输血量⏹透析中心HCV 感染率患病率<19%,发病率2.5% ;患病率>60%,发病率35.3%(DOOPs )⏹透析时间⏹器官移植病史⏹静脉吸毒男性⏹未隔离阳性病人卫生部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操作规程针对透析病人特点的综合性感染控制措施●透析室中心合理布局●常规筛查感染病人●隔离治疗感染病人●严格执行基本感染控制规程-个人防护,手卫生●医疗物品准备和转运,仪器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透析消耗品使用及消毒医疗污物和废物处理●感染控制监测●疫苗接种●培训医务人员,教育病人.常规筛查感染病人●首次透析患者或其它中心转入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相关检查: -HBV抗原阳性应进一步查HBV-DNA及肝功能-HCV抗体阳性应进一步查HCV-RNA及肝功能-保留原始记录,登记患者检查结果.●签署透析治疗和/或透析器复用知情同意书●建立患者档案,排班表,病历,相关文件应有乙肝丙肝患者明确标识隔离治疗感染病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感染病区的机器不能用于非感染病患者的治疗•应配备感染患者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护理人员相对固定,乙肝丙肝患者的护理人员不能同时照顾乙肝和丙肝阴性的患者.•感染患者使用的物品如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等应有标识•HIV 阳性患者建议到指定医院透析或转腹膜透析.乙肝患病率及发病率降低的原因⏹强制性实施综合感染控制措施:美国CDC1977年发布感控推荐意见,1980年强制实施.⏹隔离乙肝病人:隔离可减少70-80%的乙肝发病率Alter MJ ,J Infect Dis 1986;153,Anonymous. BMJ 174;4/BMJ 1976;1 ⏹对血制品HBsAg 和HBc-抗体严格筛查.⏹促红素应用降低输血的需求⏹乙肝疫苗应用(1982年开始病人/工作人员接种)HBV Prevalence by Patient Years on DialysisD PPS50%-40%-30%-20%-10%-0%-20.7%9.9%24.0%26.5%5.7%5.1%1991 1992 1993Prevalence IncidenceP r e v a l e n c e /I n c i d e n c e葡萄牙肾脏病学会调查71个中心4232病人,1991年开始实施隔离分区分机,1993年71%中心实施分区分机.隔离透析对血透病人丙肝感染的影响J Pinto Dos Santos et al NDT (1996)11:2017-2022Policy for HCV-positive patientsNo policy Dedicated machines/for all patients Dedicated machines/stationsSeparate areaSeparate room Patient-years21311435584964661Incidence6.7%9.4%1.5%6.6%3.2%Odds ratio(95%CI%11.46(1.14-1.86)0.22(0.11-0.43)1.00(0.73-1.35)0.46(0.29-0.73)P-0.003<0.0010.980.001Impact of dialysis room strategieson the incidence of HCV infection in HD units隔离透析对血透病人丙肝感染的影响基本感染防治措施严格执行针对所有病人的基本感染控制规程●个人防护●手卫生●医疗物品准备和转运●仪器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透析消耗品处理●医疗废物及污物处理实施隔离透析器不复用严格基本感控措施30-25-20-15-10-5-0-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 1 2 3 4 5 6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2.8%Prevalence=24.7-1.48 * TA n t i -H C V +P r e v a l e n c e (%)Years血透患者丙肝感染有降低趋势美国患病率: 1995年10.4% 2000年8.4%年发病率: 1990年0.73-3.0% 2000年0.27%西班牙患病率: 1991年24% 2002年9.2%年发病率: 1991年3% 2000年0.26%MarioEspinosa,AJKD Vol43,No4(April),2004:pp685-689基本感染控制措施预防丙肝感染工作人员/病人培训改进操作程序:特别强调洗手、戴手套、避免病人之间共用医疗物品比利时多中心研究:15个中心963人1991年5月-1995年随访488人,每18月检测HCV1991年以后实施基本感染控制措施.91.5-92.11 92.11-94.594.5-95.11 PHCV(SC)发病率(%) 13.511.8 9.4 0.0507 HCV-患病率(%) 1.410.5600.014透析器复用病人(%) 3737 35 NS 中心(%) 536050 NS传感器消毒病人(%) 252831 NS 中心(%) 273329 NS输血(单位/18月/病人) 1.4±3.7 1.7±4.3 1.3±3.8 NS (mean±SD)Michel Jadoul et al Kidney international Vol.53:((1998):1022-1025工作人员着装及个人保护装置工作人员从专用通道进入血液净化室于更衣室更换干净整洁工作服进入工作区应先洗手,按工作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工作服等.工作人员着装及个人保护装置医务人员操作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装置处理医疗污物或废物时要戴手套,处理以后脱下手套要洗手复用透析器的人员应戴手套,围裙,面罩,护目镜透析工作人员手卫生操作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颁发的有关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接触患者或透析单元内可被污染物应戴手套,离开透析单元时应脱下手套-下列操作前后应洗手或消毒剂擦手,戴口罩,手套:医务人员透析操作中做到以下几点:深静脉插管静脉穿刺注射药物抽血处理血标本处理插管及通路处理伤口处理或清洗透析机透析工作人员手卫生-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单元,清洗不同机器时,应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擦手并更换手套.-以下情况应强调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脱去个人保护装备后开始操作前或结束操作后从同一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及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排泄物,伤口敷料后.触摸被污染的物品后治疗物品准备及转运•护士在治疗室(透析准备间)准备治疗物品,并将所需物品放入治疗车,带入治疗单元的物品应为治疗必须且符合清洁或消毒要求.•治疗车不能在传染病区和非传染病区交叉使用•不能将传染病区患者的物品带入非传染病区•不能用同一注射器向不同的患者注射肝素或对深静脉置管进行肝素封管透析机消毒•透析机器外部消毒-每次透析结束后,无可见污染时应对透析机外部初步消毒,采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如果血液污染透析机,立即用1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血迹,再用此消毒剂清洁机器外部.•机器内部消毒-每次透析结束后对机器内部管路消毒物体表面消毒●清洁区应当保持空气新鲜,每日行有效的空气消毒,空气细菌培养应<500cfu/m2.●为防止交叉感染,每次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透析单元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及地面进行消毒.●明显被污染的表面应使用至少500mg/L的含氯消毒剂物品表面细菌数<10cfu/m2,透析消耗品使用消毒处理•严格执行SFDA关于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相关制度,SFDA批准的可复用透析器才可重复使用•透析器管路不能复用.•乙肝丙肝HIV及梅毒感染患者不得复用透析器•一次性物品使用后应按医疗废物处理要求处理感染控制监测•透析室物体表面和空气监测:每月对透析室空气,物体,机器表面及部分医务员手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监测, 保留原始记录,建立登记.•透析患者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监测:-首次新入或其它中心转入患者应做传染性病原微生物筛查-长期透析患者每6月检查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1次,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感染控制监测•血透患者有不能解释的转氨酶异常升高时应进行HBV-DNA和HCV-RNA定量检查.•患者在透析过程出现乙肝,丙肝阳性,应对密切接触者做乙肝,丙肝标志物检测.•暴露于乙肝或丙肝疑有感染的患者,如病毒检测阴性,在1-3月后重复检测病毒标志物.•乙肝阴性患者建议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医务人员感染监测及防范•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透析工作人员应掌握和遵循血液透析感染控制制度和规范.•透析工作人员应定期监测乙肝和丙肝标志物•乙肝阴性的工作人员建议注射乙肝疫苗•工作人员遇针刺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乙肝阴性患者建议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病毒存在亚型,一种亚型感染或免疫,可以产生对所有亚型的免疫力⏹美国CDC 报道:疫苗注射成功后无乙肝感染报道1994. MMWR⏹乙肝疫苗注射后降低70%的感染Miller ER, AJKD1999;33⏹美国1982年开始,1999年55%病人,88%工作人员注射疫苗乙肝阴性患者建议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推荐4剂双倍剂量疫苗注射0-1-2-12/0-1-2-6⏹疫苗的有效率为53%-78%⏹疫苗的反应决定于年龄,免疫抑制状态,肾功能⏹对于无反应的患者可以复种,有效40-64%⏹没有资料显示6次以后,剂量增加能诱发抗体反应Crosnier J Lancet 1981;1 / Desmyter J, Lancet 1983;2感染控制的教育和培训培训和教育,应针对工作人员和患者(或患者家属)双方•应对员工每年进行培训和教育。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

卫生部关于印发《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的通知卫医管发〔2010〕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部属部管医院:为加强血液净化质量安全管理,明确操作规范,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我部委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制定了《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以下简称《规程》).现印发给你们(请从卫生部网站医疗服务监管司主页下载),请遵照执行。

以往文件与《规程》不一致的,以《规程》为准。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血液净化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规程》。

在执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联系我部医疗服务监管司。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五日附件: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pdf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版)Blood Purification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二〇一〇年一月前言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慢性肾脏病导致的尿毒症而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提高血液净化治疗水平,保障患者医疗安全,降低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感染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适应我国血液净化的快速发展,满足日益增加的血液净化中心和患者的需求,受卫生部医管司的委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专家编写了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在卫生部领导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在编写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过程中,始终强调适合中国国情,便于临床操作,力求简明扼要、具体操作步骤详细,使临床医护人员参照该规程就能正确操作;并针对目前我国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的群发事件,特别规范了合并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透析操作.为编写好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广泛征求从事血液净化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意见,先后组织召开了4 次修稿、定稿会议,最终完成了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版).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从事血液净化的医疗单位条件不同,血液净化操作的具体方法存在差异;因此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版)需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sop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sop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sop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SOP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是指一份标准化的操作规范,用于指导血液净化治疗的各个环节,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减少操作误差和不良事件发生。

SOP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 患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详细列出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便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2. 操作前准备工作:包括设备和仪器的准备、消毒和检查,患者的准备和安全措施等。

3. 血液净化治疗过程:详细描述各个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例如:血管通路的建立、管路连接、透析液的配置和调节、透析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

4. 操作后的处理和清洁:包括对设备、仪器、管路和房间的清洁、消毒和维护等。

5. 应急处理和不良事件的处理:列出各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法和应对措施,以保证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包括对血液净化治疗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例如对设备、仪器、管路和透析液的检测和监测等。

总之,SOP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操作指南,对于血液净化治疗的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1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1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1血液净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在治疗各种肾脏疾病、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为了确保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和有效,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至关重要。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2010 版 1》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出台的重要文件。

一、血液净化的基本概念血液净化是把患者血液引出体外并通过一种净化装置,除去其中某些致病物质,净化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见的血液净化方式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

血液透析主要通过弥散原理清除小分子物质,如肌酐、尿素氮等。

血液滤过则以对流方式清除中、大分子物质。

血液灌流借助吸附作用清除毒物、药物等。

血浆置换则是将患者血浆与健康人血浆进行置换,以去除致病因子。

二、血液净化的设备与材料血液净化需要一系列专业设备和材料。

透析机是血液透析的核心设备,负责控制透析液的流量、温度、浓度等参数。

滤过器和灌流器在血液滤过和灌流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性能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此外,还需要高质量的透析液、抗凝剂、穿刺针、血路管等。

透析液的成分和浓度必须精确调配,以维持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抗凝剂的选择和使用剂量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既要防止血液凝固,又要避免出血风险。

三、治疗前的准备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了解患者的心血管功能、贫血状况、凝血功能等对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同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治疗的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取得他们的理解和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治疗室环境的准备也不容忽视。

要保持治疗室清洁、消毒,温度和湿度适宜。

设备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校准,确保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四、血管通路的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顺利进行的前提。

常见的血管通路包括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导管等。

动静脉内瘘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一般在前臂建立。

卫生部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op 版 解读

卫生部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op 版 解读
1次/周
透析器和滤器复用
¾ HBSAg、HCV-Ab,以及艾滋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禁止复 用。对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患者不能复用。
¾ 对于新入组初查HBSAg、HCV-Ab,HIV、梅毒血清学反应都 为阴性的患者,但不能完全排除以上疾病,此时SOP没有规定 。
¾ 广东血液净化质控中心专家组讨论决定:建议一次性透析器。
三级医院至少配备10台血液透析机; 其他医疗机构至少配备5台血液透析机;
血液净化室(中心Βιβλιοθήκη 管理标准操作规程¾ 血液透析(滤过等)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¾ 腹膜透析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¾ 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¾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 ¾ 对于新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
编写《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的 意义和过程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版) -主要内容
¾ 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¾ 血液净化透析液和设备维修、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¾ 血液净化临床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¾ 血液透析(滤过等)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¾ 腹膜透析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¾ 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¾ 水处理系统及水质量控制 ¾ 透析器和滤器复用 ¾ 血液净化设备的日常维护 ¾ 透析液配制
水处理系统及水质量控制
血液净化SOP (2010) 透析液配制室清洁与消毒
位置及容器
消毒模式
时间或周期
配制室 浓缩液配制桶 浓缩液配制桶滤芯
容器
紫外线消毒 透析用水洗 消毒剂消毒
更换
消毒或更换
1次/班 1次/日 1次/周 1次/周
血液透析标准化内容

对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推荐密闭式回血的认识和解读

对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推荐密闭式回血的认识和解读

对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推荐密闭式回血的认识和解读血液透析回血是血透护士操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护理操作。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血液透析回血法,临床上常用的有基本式回血法、生理盐水回血法和密闭式回血法[1]。

而由国家颁布的2010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OP)中提出的推荐使用“密闭式回血下机”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推广使用。

针对密闭式回血操作在临床上使用模式的多样化,现对它作一个理论上的详解。

规范化的回血方法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操作环节,减少体外循环血液暴露于空气中的机会,减轻患者微炎症状态,减少回血时所需生理盐水量,减少空气栓塞及各种微生物的污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透析安全有效的完成[2]。

2010版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的密闭式回血流程:(1)调整血流量50~100ml/min。

(2)打开动脉端预冲侧管,用生理盐水将残留在动脉侧管内的血液回输到动脉壶。

(3)关闭血泵,靠重力将动脉侧管近心侧的血液回输患者体内。

(4)夹闭动脉管路夹子和动脉穿刺针处夹子。

(5)打开血泵用生理盐水全程回血,回血过程中,可用双手揉搓滤器,但不得用手挤压静脉端管路,当生理盐水回输至静脉壶、安全夹自动关闭后,停止继续回血。

不宜将管路从安全夹中强制取出,将管路液体完全回输至患者体内(否则易发生凝血块入血或空气栓塞)(6)夹闭静脉管路夹子和静脉穿刺针处夹子。

(7)先拔动脉内瘘针,再拔静脉内瘘针,压迫穿刺部位2~3分钟。

用弹力绷带或胶布加压包扎动、静脉穿刺部位10~20分钟后,检查动静脉穿刺针部位无出血或渗血后松开包扎带[3]。

以上是密闭式回血的操作规程,而主要的回血原则说明的很清楚。

临床的血液透析管路装置规格不一样,回血的模式也不统一。

所以,要真正掌握密闭式回血操作应该从理论上把握各个环节的分析、解读,也便于提高临床带教的标准性和规范操作的自觉性。

本文将密闭式回血操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解读:(1)泵前动脉端血液的回输。

(2)泵后血液的回输。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精编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精编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第一篇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第一章血液透析(滤过等)管理标准操作规程一、血液净化室(中心)建立及资格认定(一)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单位必须是经过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并通过该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校验。

(二)新建的血液净化室(中心)应向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经该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专家委员会审核合格后,由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准入。

二、血液净化室(中心)结构布局血液净化室(中心)应该合理布局,清洁区、污染区及其通道必须分开。

必须具备的功能区包括:清洁区: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水处理间、配液间、清洁库房;半清洁区:透析准备室(治疗室);污染区:透析治疗室、候诊室、污物处理室等。

有条件应设置专用手术室、更衣室、接诊室、独立卫生间等。

(一)候诊室患者候诊室大小可根据透析室(中心)的实际患者数量决定,以不拥挤、舒适为度。

患者更换拖鞋后方能进入接诊区和透析治疗室。

(二)更衣室工作人员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后方可进入透析治疗室和治疗室。

(三)接诊区患者称体重等,由医务人员分配透析单元、测血压和脉搏,确定患者本次透析的治疗方案及开具药品处方、化验单等。

(四)透析治疗室1、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附件1),并保持安静,光线充足。

具备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

保持空气清新,必要时应当使用通风设施。

地面应使用防酸材料并设置地漏。

2、应配备供氧装置、中心负压接口或配备可移动负压抽吸装置。

一台透析12机与一张床(或椅)称为一个透析单元。

每一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反渗水供给接口、废透析液排水接口。

3、应当具备双路电力供应。

如果没有双路电力供应,则停电时血液透析机应具备相应的安全装置,使体外循环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

4、配备操作用的治疗车(内含血液透析操作必备物品)、抢救车(内含必备抢救物品及药品)及基本抢救设备(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简易呼吸器)。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版)第一章血液透析(滤过等)管理标准操作规程一、血液净化室(中心)建立及资格认定(一)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单位必须是经过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并通过该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校验。

(二)新建的血液净化室(中心)应向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经该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专家委员会审核合格后,由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准入。

二、血液净化室(中心)结构布局血液净化室(中心)应该合理布局,清洁区、污染区及其通道必须分开。

必须具备的功能区包括:清洁区: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水处理间、配液间、清洁库房;半清洁区:透析准备室(治疗室);污染区:透析治疗室、候诊室、污物处理室等。

有条件应设置专用手术室、更衣室、接诊室、独立卫生间等。

(一)候诊室患者候诊室大小可根据透析室(中心)的实际患者数量决定,以不拥挤、舒适为度。

患者更换拖鞋后方能进入接诊区和透析治疗室。

(二) 更衣室工作人员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后方可进入透析治疗室和治疗室。

(三)接诊区患者称体重等,由医务人员分配透析单元、测血压和脉搏,确定患者本次透析的治疗方案及开具药品处方、化验单等。

(四) 透析治疗室1、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附件1),并保持安静,光线充足。

具备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保持空气清新,必要时应当使用通风设施。

地面应使用防酸材料并设置地漏。

2、应配备供氧装置、中心负压接口或配备可移动负压抽吸装置。

一台透析机与一张床(或椅)称为一个透析单元。

每一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反渗水供给接口、废透析液排水接口。

3、应当具备双路电力供应。

如果没有双路电力供应,则停电时血液透析机应具备相应的安全装置,使体外循环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4、配备操作用的治疗车(内含血液透析操作必备物品)、抢救车(内含必备抢救物品及药品)及基本抢救设备(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简易呼吸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液透析标准化内容
¾ 透析中心建设标准化 ¾ 人员培训标准化 ¾ 治疗操作标准化 ¾ 制度管理标准化 ¾ 透析用水、透析器、机器等质
量控制标准化
目前国内透析管理的不足
¾ 血液净化中心建立及资格认定不规范 ¾ 缺乏血液透析专业资格认定及规范化培训 ¾ 相关操作缺乏统一规范 ¾ 规章制度不完善 特别感染控制缺乏SOP ¾ 透析病历档案管理不规范 ¾ 设备器械管理不完善
1次/周
透析器和滤器复用
¾ HBSAg、HCV-Ab,以及艾滋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禁止复 用。对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患者不能复用。
¾ 对于新入组初查HBSAg、HCV-Ab,HIV、梅毒血清学反应都 为阴性的患者,但不能完全排除以上疾病,此时SOP没有规定 。
¾ 广东血液净化质控中心专家组讨论决定:建议一次性透析器。
卫生部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OP (2010版)解读
广东省血液净化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史伟
前言
病人数量 机器设备 透析方式 透析中心 发展迅速
透析中心规范操 作、质量控制、 信息登记的落后
国内血液透析的发展不平衡
前言
血透患者丙肝群体感染事件频繁发生
¾ 2009.2. 山西太原事件(42. 6%感染丙 肝)
¾ 水处理系统及水质量控制 ¾ 透析器和滤器复用 ¾ 血液净化设备的日常维护 ¾ 透析液配制
水处理系统及水质量控制
血液净化SOP (2010) 透析液配制室清洁与消毒
位置及容器
消毒模式
时间或周期
配制室 浓缩液配制桶 浓缩液配制桶滤芯
容器
紫外线消毒 透析用水洗 消毒剂消毒
更换
消毒或更换
1次/班 1次/日 1次/周 1次/周
血液净化设备的日常维护
¾ 透析机器:每半年行技术参数校正;
¾ 机器消毒:每次透析后按厂家要求消毒(热消毒 、化学消毒);
¾ 设备消毒剂:每月检测消毒剂有效浓度
水处理系统及水质量控制
血液净化SOP (2010)透析液及水质监控
监测项目
透析液及反渗水细菌 反渗机电导率监测
透析液及反渗水内毒素
化学污染物 软水硬度及游离氯
测定频率
允许范围
1次/月 1次/日 1次/3月
透析液<200cfu/ml 反渗水<200cfu/ml
基于厂家参数,一般应 <50µs
透析液< 2EU/ml 反渗水< 2EU/ml
1次/年 1次/周
SOP范围 SOP范围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版) -主要内容
¾ 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¾ 血液净化透析液和设备维修、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¾ 血液净化临床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
编写《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的 意义和过程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版) -主要内容
¾ 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¾ 血液净化透析液和设备维修、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¾ 血液净化临床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¾ 血液透析(滤过等)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¾ 腹膜透析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¾ 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¾ 2009.12. 安徽霍山事件(32.8%感染丙 肝)
¾ 2010.1. 安徽安庆事件(50.6%感染丙 肝)
¾ 2010.1. 甘肃白银事件(41.1%感染丙
目前国外血液透析管理的特点
¾ 标准化 ¾ 个体化 ¾ 信息化
标准化治疗-目前发展的趋势
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指南 ¾ 血管通路指南(2006) ¾ 慢性肾脏病贫血治疗指南(2007) ¾ 慢性肾脏病骨代谢疾病治疗指南(2004) ¾ 慢性肾脏病高血压治疗指南(2004) ¾ 慢性肾脏病脂质代谢异常治疗指南(2004) ¾ 慢性肾脏病高血压治疗指南(2004) ¾ 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指南 ¾ 血液透析充分性指南(2006) ¾ 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治疗指南(2005)
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定期复查。
¾ 血液净化设备:每次透析结束时应按照透析机使 用说明书要求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版) -主要内容
¾ 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¾ 血液净化透析液和设备维修、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¾ 血液净化临床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透析液和设备维修、管理标准 操作规程
三级医院至少配备10台血液透析机; 其他医疗机构至少配备5台血液透析机;
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¾ 血液透析(滤过等)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¾ 腹膜透析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¾ 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¾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 ¾ 对于新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
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¾ 血液净化室(中心)建立及资格认定 ¾ 血液净化室(中心)结构布局 ¾ 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规程 ¾ 血液净化治疗专业人员资格
血液净化室(中心)结构布局
1) 设置病人、工作人员和污物三通道。 2) 必备功能区齐全: 3) 乙肝、丙肝患者分区分机隔离治疗。 4) 透析器复用区与储存区分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