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影像诊断-肺部炎症和支气管扩张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

肺炎
【诊断与鉴别诊断】 小叶性肺炎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又有一定的特征,常可做出诊断。对于病变
迁延或反复发作者,CT检查可明确有无并发的支气管扩张。
肺炎
(三)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系以肺间质炎症为主的肺炎。多见于婴幼儿,常继发于麻疹、百日咳或流行
性感冒等急性传染病。 【临床与病理】
病理上,主要为小支气管壁及肺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炎症可沿淋巴管扩散引起淋巴管 炎及淋巴结炎。小支气管因炎症、充血及水肿常部分性或完全性阻塞。
肺不张
大叶性肺炎
肺炎
(二)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又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多见于婴幼儿、
老年和极度衰弱的患者或为手术后并发症 【临床与病理】
病变常经上呼吸道累及小叶支气管,并以小叶为中心向邻近扩散,在小叶支气管和肺泡 内产生炎性渗出物。病变范围是小叶性的,呈两侧散在分布,可融合成大片。由于细支气管 炎性充血、水肿,可导致细支气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形成小叶性肺气肿或肺不张。
肺脓肿
【影像学表现】 CT:对脓肿壁的显示优于X线平片,能更早显示实变影中有无早期坏死液化灶,还易于明 确脓肿位于肺内或胸膜腔内、是否伴有少量胸腔积液及脓肿处有无局部胸膜增厚;此外,还 可判断肺脓肿是否破入胸腔形成局限性脓胸或脓气胸等情况。增强CT,可见脓肿壁较明显 强化。
肺脓肿
【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脓肿空洞需与癌性空洞和肺结核空洞相鉴别: ①癌性空洞:多见于老年患者,常为厚壁偏心空洞,内壁不光整,可有壁结节,外壁可有分 叶征及毛刺征,常伴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 ②结核性空洞;多发生在肺上叶尖段、后段和下叶背段,通常较小,壁薄,内壁光滑,周围 常有卫星病灶。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上感:1.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常表现为鼻粘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伴有突发的连续喷嚏、鼻痒、鼻塞、大量清涕,无发热,咳嗽较少。
查体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肤针刺过敏试验可明确过敏原。
2.流行性感冒:起病急,鼻咽部症状较轻,但全身症状较重,伴高热、全身酸痛和眼结膜炎症状。
取患者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细胞涂片,免疫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诊断。
3.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咳痰,鼻部症状较轻,血白细胞可升高,X 线胸片常可见肺纹理增强。
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症状明显,咳嗽轻微,一般无痰。
肺部无异常体征。
胸部X线正常。
肺炎1.肺结核:多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失眠、心悸,女性患者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等。
X线胸片见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匀,消散缓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内传播。
痰中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
一般抗菌治疗无效。
2.肺癌:多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有时痰中带血丝。
血白细胞计数不高,若痰中发现癌细胞可确诊。
肺癌可伴发阻塞性肺炎,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炎症消退,肿瘤阴影渐趋明显,或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出现肺不张。
若经过抗菌药物治疗后肺部炎症不消散,或暂时消散后于同一部位再出现肺炎,应密切随访,对有吸烟史及年龄较大的患者,必要时进一步做CT、MRI、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等检查。
3.急性肺脓肿:早期临床表现与肺炎链球菌肺炎相似,但随病程进展,咳出大量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征。
X线显示脓腔及气液平,易与肺炎鉴别。
4.肺血栓栓塞症:多有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如血栓性静脉炎、心肺疾病、创伤、手术和肿瘤等病史,可发生咯血、晕厥,呼吸困难较明显,颈静脉充盈。
X线胸片示区域性肺血管纹理减少,有时可见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动脉血气分析常见低氧血症及低碳酸血症。
D-二聚体、CT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MRI等检查可帮助鉴别。
17级临床课程: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学[一中心影像课程]
![17级临床课程: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学[一中心影像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042a2a9aa300a6c30c229fcd.png)
转移途径--淋巴转移、直接侵犯
• 自肺门及纵隔淋巴结逆行转移到肺内淋 巴管
• 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乳腺、肺、胃、结 肠、胰腺、前列腺、甲状腺
• 原发灶不明的全身性腺癌转移 • 纵隔及胸壁直接侵犯
• 影像学表现
– 单发结节或肿块 – 多发结节或粟粒性结节 – 肺间质增厚:条索影、网状影及串珠影 – 骨化或钙化——骨肉瘤
• ④边缘:
–良——光滑锐利 –恶——穿破包膜、侵入邻近组织,边毛糙不整,可引
发胸膜反应
纵隔肿瘤
胸腺瘤
畸胎瘤 Teratoma
–先天性肿瘤,来自原始生殖细胞 –囊性:皮样囊肿含外胚层衍生物,如毛发、
皮脂物,少量中胚层衍生物,多良性 –实质性:含三胚层衍生物,毛发、牙、骨、
脂肪、腺体、呼吸及胃肠道组织等 –随心脏大血管下降入纵隔。 –可良可恶
层状、环状或斑点状钙化,卫星灶
肺结核
• 继发性肺结核
– CT
• 单发或多发小叶性实变或腺泡结节影 • 干酪性肺炎 • 结核性空洞 • 结核球
• 结核性胸膜炎
– 胸腔积液
肺结核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周围型肺癌:分叶形肿块,空泡征, 胸膜凹陷征
– 癌性空洞:厚壁,外壁呈分叶状,毛 刺,内壁高低不平,结节状突起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转移瘤
• 临床
– 原发肿瘤 – 恶病质 – 胸部症状:咳嗽、胸痛、咳血 – 原发肿瘤与转移瘤的发现顺序
转移途径--血行转移
• 绒毛膜癌、肾癌、骨和软组织肉瘤 • 血流途径 • 单发结节最常见,单发结节、肿块、多发粟粒结节少见 • 空洞:鳞癌 • 钙化:骨和软骨肉瘤、甲状腺癌 • 60%胸膜下或靠近胸膜、25%位于外带、2/3下叶
支扩的影像学表现描述

支扩的影像学表现描述
支扩的影像学表现描述是指肺支扩张的影像学表现,通常指根据X
射线胸片上支气管分支的结构变化来描述。
正常情况下,支气管的走
行很直,它们相互分离,没有明显的弧度,呈现出“铁丝网”状。
但是,肺支气管扩张时,X线胸片检查中多会出现支气管弧度明显
增大、支气管弯曲变成S型,或呈现出rapidly progressive等状态。
支气管管壁增厚,可能有支气管内囊性改变,如囊肿、肿瘤等,并且
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支气管门脉混合病变影。
支气管扩张的影像学特征可以有很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也有
一些共同的表现特征:
1、支气管弧度明显增大,支气管弯曲变成s型,水平或垂直方向
上伸缩变形,或支气管鳞状扩张等;
2、支气管管壁增厚,可能出现支气管内囊性改变,如囊肿、肿瘤等;
3、多个支气管门脉混合病变影,结节状、条索状或模糊状;
4、周边的肺野炎症反应尤为明显,可见肺野细小浅表斑块影及纵索状
结节状斑块影;
5、肺野局部积液,表现为钙化斑块影。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新)

临床表现
咳嗽
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可以是 干咳或伴有咳痰。
呼吸困难
患者感到呼吸急促、气短、胸 闷等。
胸痛
疼痛部位常位于胸骨或两侧肋 部,可放射至肩背部。
其他症状
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
02 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
1
X线检查是呼吸系统影像学检查的基础手段,主 要用于观察肺部、胸膜、纵隔等部位的病变。
动态观察
观察病变的动态变化,如吸收、消散 或进展等,有助于鉴别诊断。例如, 肺炎在经过抗感染治疗后,影像学表 现会有明显的吸收和消散,而肿瘤则 可能继续进展。
临床表现鉴别
症状与体征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例如,肺炎患者通常有发热、咳嗽、咳痰等表现,而肺癌患者则可能出现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等 症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肺部炎症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肺部炎症病变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肺部纹理增粗、斑片状或大 片状密度增高影,有时还伴有胸腔积液。
常见类型
常见的肺部炎症病变包括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等。
诊断要点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肺 部炎症病变。
肺部肿瘤病变
肺部肿瘤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肺栓塞等。
常见类型
02
常见的肺部其他病变包括肺气肿、肺大泡、肺栓塞、肺结核等。
诊断要点
03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和病理诊
断,可以确诊肺部其他病变。
04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鉴别 诊断
影像学特征鉴别
影像学表现
根据病变部位、形态、密度等影像学 特征进行鉴别诊断。例如,肺炎的影 像学表现为肺部斑片状或大片状密度 增高影,而肺癌则表现为肺部结节或 肿块影。
医学影像诊断学呼吸系统(全)

增 殖 灶
浸润型肺结核 图片
纤 维 增 殖 灶
III型肺结核
浸 润 型 肺 结 核
虫蚀样空洞
空洞表现
薄壁空洞
厚壁空洞
虫蚀性空洞
干 酪 性 肺 炎
虫蚀性空洞
干 酪 性 肺 炎
肺结核空洞
厚壁空洞
薄壁空洞
结核球X线表现: 肺内干酪样病变被纤维组织包绕而形成,圆形
X线表现
• 部位:好发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 性质:多样,可为大小不等的片状模糊阴影或
结节、索条影,空洞形成,可以是渗出、增生、 播散、纤维和空洞等并存。
• 结核球: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直径较小, 单发或多发,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伴钙化, 可有小空洞存在,常有卫星灶。
• 干酪性肺炎:大叶性或片状高密度阴影,高千 伏或体层摄影显示病变中多发虫蚀样空洞,下 肺常有支气管播散病灶。
原发综合征
(2)胸内淋巴结结核
原发病灶吸收后,淋巴结干酪坏死,形成 胸内淋巴结结核
肺门淋巴结核 图片
CT表现 显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原发病
灶表现为小叶性高密度影,可早期发现原 发灶内的干酪坏死
(二) 血源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分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慢性血行播散型肺 结核 (1)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大量细菌一次或短期进入肺内形成病灶。 病灶细小,易漏诊,两周后出现“粟粒样结 节”, 呈大小、密度、分布“三均匀”的特点,正常肺 纹理常 被遮盖
在实变的高密度影像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 管分支影,称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
肺实变
右中叶实变(肺炎) 图片
CT:支气管气像
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征象
(三)结节状阴影
1. 腺泡结节影: φ<1 cm呈类园形,花瓣状 高密度影,边缘较清楚。
支气管扩张的CT影像诊断

支气管扩张的CT影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1-0271-02支气管扩张症是指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导致支气管壁的损坏而形成的扩张和变形。
临床症状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气管和支气管在胸内的位置通常和CT扫描层面大致并行,在横断面图像上可清楚地显示气管壁及气管管腔,因此非常适合作CT扫描。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支气管扩张患3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多数病人可咯出大量脓痰,有臭味。
咯血从痰中带血到大量咯血,程度不同。
呼吸道的反复感染、发热、胸痛,亦是较常见的临床症状。
1.2检查方法病人仰卧,横断轴位扫描。
两襞上举抱头。
扫描基线以胸骨切迹起始向下逐层扫到膈顶。
扫描时吸气憋住气或平静呼吸后憋住气。
根据非螺旋扫描显示的病变部位采用层厚为1~2mm,层距为2~5mm的间隔或连续扫描。
1.3其它检查胸部平片:有些患者的胸部平片所见正常。
主要的异常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重、模糊及环形透光影。
支气管管壁增厚形成两条平行的线状影像,称为轨道征。
支气管造影可显示各种类型的支气管扩张的形态。
2 CT表现2.1 柱状支气管扩张正常支气管CT仅见于肺门附近和肺实质中央部位,柱状支气管扩张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增宽,使得正常时不能见到的距膈膜下3 cm肺周边内也可见到支气管。
当支气管走行方向与CT重建图像层面平行时,表现为分支状的“轨道征”;支气管走行方向与CT重建图像层面垂直或斜行时,出现厚壁的圆形透亮影,表现为环状或椭圆状,呈“印戒征”。
正常时肺动脉直径稍大于伴行的周围支气管直径,当这种关系发生倒转时,可靠的指出有支气管扩张。
2.2 静脉曲张状的支气管扩张静脉曲张状的支气管扩张表现与柱状相似,支气管内腔不仅增宽,且呈凹凸不平表现。
支气管径呈粗细不均的串珠状改变,管壁不规则增厚。
呼吸系统影像诊断

影像诊断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01
02
03Biblioteka 04诊断肺部感染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肺部 炎症、浸润等变化,协助诊断
肺部感染性疾病。
肺癌诊断
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 现肺部结节或肿块,有助于肺
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肺气肿诊断
通过X线胸片和CT等检查可以 观察到肺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协助诊断肺气肿等疾病。
THANKS
感谢观看
• 总结词:超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无创、无辐射、易重复等优点 ,可观察肺实质及血管病变。
• 详细描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在于气 流受限并呈进行性发展。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手段,在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超声观察肺实质及血管的病变情况 ,可以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超声检查还具有易重复、方便快捷等优点,可以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提高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减轻医生 的工作负担。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呼 吸系统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多模态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
多模态影像诊断技术是指将多种影像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诊断的方法。例如,将CT、MRI和PET 等影像技术结合起来,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变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MRI检查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检查技术,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呼吸系统解剖结构和功能信息。
详细描述
MRI检查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能够清晰地显示肺部、胸膜和纵隔的解剖结构,并且可以评估肺部的通气和灌注 功能。MRI检查对于某些特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如肺动脉栓塞、肺囊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行播散 型肺结核
继发性结核并亚急 性血行播散型结核 ,双侧中上肺野见 粟粒状结节影,密 度不均。
慢性血行 播散型
病灶大小、密 度及分布不均 ,双上肺野病 灶钙化
慢性血行播 散型肺结核
慢性血行播 散型肺结核
慢性血型播散型肺结核
肺结核的X线表现
③继发性肺结核(Second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X线征象特点
X线征象较临床症状出现晚3―12小时; 充血期—纹理增多,稍高密度模糊影(磨玻璃影); 实变期—范围不等的致密影,边缘模糊或以叶间裂为
界;支气管气像;肺叶或肺段体积无缩小;
消散期—病变密度减低,呈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
斑片状密影。症状先减轻但病灶多在2周内吸收,少数
可延迟到1―2月,偶尔可机化。
支气管肺炎
基本病理特点 X线和CT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基本病理特点
经由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炎发展而来; 病变以小叶支气管为中心,经过终末细支气管累及肺泡;
炎性渗出物可局限于小叶,也可融合成片,甚至蔓延至邻
近或远隔小叶;
支气管炎症和渗出物阻塞可导致肺气肿或肺不张。
X线征象特点
吸收消散:较肺泡炎症缓慢。
肺间质性炎症
间 质 性 肺 炎 C T
两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紊乱,次级肺小叶间隔 增粗,见弥漫性网状改变并间有小点状和毛玻璃影
间质性肺炎
小结节影
间质性肺炎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较为困难; 病因复杂;
需要和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进行鉴别。
肺脓肿
基本病理改变
X线和CT表现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双侧肺野 弥漫均匀 一致的粟 粒状影, 密度均匀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正常肺
急性粟粒 型肺结核 (Ⅱ)型
高分辨CT示肺野弥漫均匀一致的粟粒 状影(1-2mm),密度均匀
肺结核的X线表现
b、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Chronic disseminat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结核菌较长时间多次 血流 肺部 X线表现:三不均(大小不均、密度不均、分布不均)。 渗出、增殖、钙化灶同时存在,上中肺野多,上 旧下新
平片右上叶肺不张:
支气管造影显示右上叶支气管扩张
柱状扩张呈“双轨”征
支气管扩张:高 分辨率CT表现
柱状扩张呈戒指环状
充满黏液
囊柱状扩张 呈葡萄串状
囊 柱 状 扩 张
柱状扩张
多层CT冠状位 重组图显示: 双肺支气管扩 张(柱状)并 感染
肺结核
人或牛型结核杆菌所致;
基本病理改变包括渗出、增殖和变质,三种基本病理 改变常以一种为主而并存;
呼吸系统疾病-肺部炎症、支气管扩张、肺结核
大叶性肺炎
基本病理改变 X线和CT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基本病理改变
炎症渗出主要累及肺泡,支气管和肺间质很少受累, 病变完全吸收后肺泡形态和功能完全恢复;
充血期:浆液性渗出,病变经沿Kohn孔或Lambert管扩
散,范围扩大;
红色肝样变:纤维性渗出,纤维蛋白和红细胞; 灰色肝样变: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 吸收消散期:纤维性渗出物开始溶解、吸收。
病变多见于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
肺纹理增多、增粗且模糊;
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点状或斑片状模糊影,病变可融合 成大片状; 可见空洞或空腔(肺气囊:小叶支气管活瓣阻塞,过 度膨胀的小叶破裂融合);
可见阻塞性小叶肺气肿和阻塞性小叶肺不张;
久治不愈导致支气管扩张或形成机化性肺炎。
CT在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
右侧下肺野内带沿肺纹理分布见 斑片状模糊阴影,融合成片状
支气管肺炎CT 表现:
两下肺沿支气管血管束 分布见多个小片状阴影 ,支气管壁增厚,边界 模糊。
支气管肺炎的鉴别诊断
支气管肺炎好发于两中下肺野的内中带,病灶沿支气
管分布,呈多发散在的小片状模糊影,常合并阻塞性
小叶肺气肿或小叶肺不张;
临床上多见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 发生在下叶的大叶性肺炎处于吸收消散期时和支气管 肺炎难于鉴别;
转归取决于治疗和机体的免疫力。
纤维化 病理改变多样化,X线表现也多样化 增殖
空洞瘢痕性愈合
渗出 吸收 纤维包裹 (结核球) 钙化 液化及空洞 经血肺内播散 经血全身播散 薄壁空洞 净化空洞 厚壁难闭合空洞
干酪样坏死
播散
经支气管播散
结核的分类、分型
原发性肺结核(Ⅰ型)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Ⅱ型) 继发性肺结核( Ⅲ型)
原 发 综 合 征
肺结核的X线表现
b、胸内淋巴结结核 结节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边界清楚 炎症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边界模糊 可引起婴幼儿上中、叶肺不张
胸内淋巴结结核(结节型)
右侧上纵隔旁见一结节 影,边缘清晰、光滑
胸内淋巴结结核(炎症型)
右侧上纵隔 增宽,边缘 模糊
肺门淋巴结结核(炎症型)
左舌叶、左下叶柱状支气管扩张并感染:
平片示左下片状模糊影,造影见扩张支气管管壁毛糙
支气管扩张并感染
平片左下肺卷发状纹 理,部分扩张支气管 内见气液平面
双肺支气管 囊柱状扩张
混合型支气管扩张并右中下叶不张
双侧支气管扩张并感染。 平片示:
1、双肺野心缘旁多发空腔,卷发状 2、右肺模糊片状影
造影:囊柱状支气管扩张
慢性者常合并广泛间质纤维化。
间质性肺炎的X线和CT表现
与以肺泡渗出为主的炎症不同,病变分布较为广泛;
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见“袖口征”;
小叶间隔和小叶内间质增厚,病变早期呈磨玻璃样; 典型呈网状或网-合结节影,晚期呈“蜂窝肺”; 肺门改变:淋巴结炎,肺门影增大、模糊; 小叶阻塞征象;
右上肺大叶性肺 炎(实变期)
右侧上肺范围致密影,密度 不均,下缘清楚、锐利,横 裂、气管无移位
左 上 肺 大 叶 性 肺 炎 : 实 变 期
右下叶大叶性肺 炎(实变期)
右侧中下肺野见大片 致密影,中外带部分 密度较高,上缘不清 。
左下叶大叶性肺炎(实变期)
右上肺大叶性肺 炎(消散期)
病变消散不均,表现为 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 的斑片状阴影
结核性胸膜炎( Ⅳ型)
其它肺外结核( Ⅴ型)
肺结核的X线表现
①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 tuberculosis) a:原发综合征 原发病灶—肺中部近胸膜处模糊影 淋巴管炎—从原发病灶到肺门 的数条密影 淋巴结炎 肺门、纵隔结节影
原 发 综 合 征
右上肺中带片状 模糊阴影,肺门 肿大,二者间见 数条条索状影
继发性 原发灶重新活动
外源性再感染
机体有免疫—病灶趋局限,上肺野多
X线表现:病灶多样性。渗出、增殖、播散、纤维化、钙
化、空洞等均可同时存在
左上肺继发性结 核(渗出为主)
左上肺野散在多发 斑片状阴影,大部 分边缘模糊
双上肺继发性结 核(渗出为主)
左上肺继发性结核(渗出为主)
浸润型肺 结核(空 洞形成)
右中叶急性肺脓疡 (多个空洞)
右中叶大片状密影,边缘模糊,其内 见多个空洞及液平面
左下密影,边缘 略模糊,其内见 一空洞及液平面 ,洞内壁光滑。 治疗后完全吸收
左 下 叶 肺 脓 疡
右 上 肺 急 性 肺 脓 疡
右上叶大片状密影,边 缘模糊,其内见多个空 洞及液平面
慢性肺脓疡
右上叶见一空洞及液平面, 空洞内外壁均光滑
正常支气管造影正位片
右肺支气管分支
左肺支气管分支
正常支气管造影侧位片
右肺支气管分支
左肺支气管分支
气管、支气管造影
气管宽1.5-2cm, 长11-13cm
隆突平T5-6
60-85° <90°
气管、支气管造影
左 前 斜 位
气管、支气管造影
右 前 斜 位
造影检查示:
左下叶支气管呈轻度柱状扩张
平片不能显示
左下叶背段慢性肺脓疡
左侧慢性肺脓疡(治疗后吸收)
双肺多 发脓疡
双肺多发类圆形密影,部 分并见空洞形成
多 发 肺 脓 疡
急性肺脓肿CT表现
右下肺内密影,边缘 模糊,其内见一空洞
肺脓肿
右下肺纵隔旁脓肿,内 见少量气影
化 脓 性 肺 炎 , 治 疗 后 好 转 !
支气管扩张症
病因及病理
诊断和鉴别诊断
基本病理改变
化脓性致病菌所致的破坏性肺部疾病;
由化脓性肺炎-液化坏死形成脓肿;
感染途径包括:吸入性(最常见);血源性(多发);附近器官化脓性 病变的直接蔓延;
大片渗出、实变
洞、脓胸
中心坏死、液化,经支气管引流后形成有液面的空
周围纤维增生;
累及胸膜:渗出(少量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粘连;穿破脏层胸膜形
管壁破坏
分泌物阻塞 咳 嗽
肺不张、纤维 化,外在性牵 引
X线和CT表现
①纹理改变 增多、紊乱或网状 卷发状、管状透明(双轨征)
杵状致密影
②肺内炎症:小片状致密影、空腔内液平
③肺不张:三角形致密影
④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支气管造影表现
正常表现
扩张分型:
①柱状 ②囊状 ③静脉曲张型
分型意义不大,主要是判 断有无扩张和确定范围以 指导临床治疗
右上肺大叶性肺炎(消散期)
右大叶性肺炎CT表现
右肺中叶见大片状肺实变,边 界清楚,可见支气管气象